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小班幼儿着装自理能力》(范文5篇)

2022-11-26 21:34:09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班幼儿着装自理能力》(范文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小班幼儿着装自理能力》(范文5篇)》。

第一篇:小班生活自理能力《我自己来》教案

【教材分析】

《让我自己来整理》是统编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我爱我家”,由“我和我的家”“家人的爱”“让我自己来整理”“干点家务活”四课组成。教材以“小伙伴”为切入点,用拟人化的方式,将玩具、文具和生活用品分类摆放,归类说明。

【学情分析】

面对刚进入学习不久一年级学生来说,生活、学习、行为习惯都会有点困难。孩子们还处于变化和正在变化中,很多时候依赖家长和老师。就像整理书包这种事情,多数是由家长代劳的。介于此,在教学《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时,我选择和学生合作设计活动内容,共同组织活动过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乐于接受。

【设计思路】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育活动源于儿童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的联系,课程才会变得对儿童有意义。为此,我在课的开始以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东西摆放有序的好处;再通过课件展示分类整理的方法,同时指导践行;组织整理书包比赛,让学生体会整理带来的方便,师生达成共识;顺势引导;学会整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爱父母长辈的表现;课后拓展的内容是每天按课表进行书包整理,整理目的明确,整理难度提高,需要家长参与指导,好习惯贵在坚持。

教学目标:

1.懂得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不会做的要学着做。

2.学习要整理两个小窍门,即物品归类及定时整理。

3.养成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要加强学生整理习惯的培养,使其学会自主,舻厣睿Щ嶙约旱氖虑樽约鹤觯欢谜砩睢⒀坝镁叩男∫臁

活动过程

活动前情景设计:

组织比赛:整理书包、找文具。初步感悟学会整理的重要性,自己的事自己做。

绘本导入――“乱作一团”的我们

1.选用绘本《乱作一团》作为趣味导入,内容讲到全家总动员,一起寻找小仓鼠一幕时戛然而止,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不学会收拾房间,那么房间里真的会乱做一团,整个生活也会乱作一团哦!

2.寻找身边的小伙伴: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麻烦?大多时候,你总会找不到哪些小伙伴呢?这些“小伙伴”分属于哪些生活场景?遇到找不到“小伙伴”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3.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同学日常生活中的整理情况的视频和照片等。请学生说感受,引导学生进行简单交流,并引导学生思考:在整理自己的物品时,哪些是需要扔掉的?哪些是需要分别进行整理的?

活动一:小雨和他的“小伙伴”

1.师:孩子们,我们升入一年级已经有段时间了,相信你们认识了很多小伙伴,但是小雨呢?除了这些亲爱的小伙伴以外,还结识了不少特殊的“小伙伴”,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小伙伴”有哪些?(课件出示一些学习、生活用品)

2.生答,并列举自己拥有的“小伙伴”。

3.师:这些“小伙伴”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4.生讨论总结,并在全班交流。

5.师:看来大家对自己的“小伙伴”都很熟悉,那下面老师给大家出2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我们的哪个小伙伴?

6.师课件出示教材上面的2个谜语。

7.同学们一起猜一猜。

8.教师宣布谜底,对于猜对的小朋友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白“小伙伴”指的是什么,启发学生发现这些“小伙伴”在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作用。】

活动二:找不到“小伙伴”了

1.师出示视频。(视频展示一个小学生在杂乱的房间里找不到橡皮而急得满头大汗的情景)

2.师生共同观看视频。

3.师:看完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想法?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当时的感受怎样?

4.生分组讨论。

5.师生共同汇报,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6.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7.生自由发言,师借机引导。

8.师:找不到“小伙伴”了很麻烦,但是正是因为我们的东西没有条理,房间太乱,才造成我们找不到自己的“小伙伴”,同学们一定不要学视频中的小男孩。要想不出现这样的麻烦就得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帮我们的“小伙伴”找到自己的家。

【设计意图:以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体会那种找不到物品的焦急,设身处地地理解这样做的后果,帮助学生树立养成爱整洁的好习惯。】

活动三:送“小伙伴”回家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安排了一个游戏:送“小伙伴”回家,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爱心,帮帮我们迷路的“小伙伴”,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

2.游戏安排:师拿出事先准备的各种生活、学习用品放在中间的桌子上,在这张桌子的对面安排2~3张桌子,这几张桌子代表了这些“小伙伴”的家,有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卫生用品等。

3.学生分组进行游戏,一组完成,大家用笔记录下结果,物品回归原位,下一组继续进行。

4.最后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得又好又快,正确率高。

5.全班总结游戏结果。

6.师:这些物品都是我们的“小伙伴”,缺少了哪一个,|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希望同学们能熟悉这些“小伙伴”,明白它们的家在哪里。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熟悉这些物品的用处,以及应该放置的位置,帮助学生明白这些物品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养成爱整理的好习惯。】

活动四:养成整理好习惯

1.师:我们今天认识了一些新的“伙伴”,也有些是老朋友也对它们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送它们回到了自己的家,这是一种很好的习惯。老师这里也有两个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小朋友做得对不对?(课件出示:教材上的两幅图)

2.学生积极回答这样做得对不对。

3.师:是呀,这两个小朋友做得都不对,妈妈会整理,但是妈妈不可能帮我们一辈子,而且妈妈很忙,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另一个小朋友说,等长大了我再自己整理,这也是不对的。小的时候没有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学会最基本的本领,长大了也做不好。

4.师:其实,整理这些物品并不难,它也有一些小窍门,哪位同学平时做得比较好,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窍门帮帮大家。

5.请事先准备好的同学介绍经验,其他同学注意学习,师寻机指导。

6.师生共同整理总结。

7.师:怎样才能养成整理的好习惯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学习教材上的儿歌,学会怎样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8.师生一起读儿歌,并进行分析。

活动小结:老师交给大家2个小窍门,一个是定时整理,整理好了画个笑脸夸自己,一个是物物品归类,掌握好这2个窍门,你就能养成整理的好习惯。老师预祝大家都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成为一个爱整洁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凡事都要靠别人的思想是不对的,进一步启发学生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东西,要从小做起,增强学生养成整理好习惯的意识。】

板书设计

让我自己来整理

小雨和他的“小伙伴”

送“小伙伴”回家

小窍门:定时整理 物品归类

养成整理好习惯

第二篇: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观察研究

摘要:..............................................................2 关键字:............................................................2 Abstract:..........................................................2 Key words:........................................................3 引言................................................................3一、幼儿自理能力概念界定.............................................3

二、幼儿自理能力现状................................................4

三、幼儿自理能力较差的原因..........................................4

(一)家长的过分溺爱................................................4

(二)智力发育参差不齐..............................................4

(三)素质教育氛围欠缺..............................................5

四、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策略......................................5

(一)注重日常细节的培养............................................5

(二)引导幼儿观察模仿..............................................5

(三)利用趣味游戏的方式锻炼自理能力................................6

(四)注重个体的差异,采取针对性措施................................6

(五)教师与家长保持联系,注重家庭熏陶..............................7

五、结束语..........................................................7 参考文献:..........................................................8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观察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刘雪 指导老师 杨琴

摘要:据教育专家的测算,孩子出生7岁左右,即为幼稚期,这个时期的语言、思维、性格、生活习惯已经初步形成,并影响孩子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说幼稚期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之一,儿童的人格塑造、实践能力、习惯养成等都会在这个阶段打下基础。教育专家认为这个阶段家长和幼儿园要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1],不要再过分依赖父母和教师,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战胜自我的决心。这些优秀品质的养成对儿童今后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锻炼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重要,因此,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锻炼必须得到家长、幼儿园教师的重视。文章对目前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根据现阶段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关键字:趣味游戏;幼儿教育;自理能力;智力发育;培养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on self-care ability of small class children Student majoring in Preschool education

Name Liu Xue

Tutor

Yangqin

Abstract: according to education experts, about 7 children was born, is the naive period, the period of the language, thinking, personality, habits have preliminary formation, and affect the child future life and learning habits, to say the juvenile perio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tage in one's life, one of the children's personality shaping, practical ability and habits will lay the foundation at this stage.Education experts say parents and kindergarten at this stage to encourage the children themselves, don't rely too much on their parents and teachers, foster their courage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and overcome self determination.These qualities of form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healthy growth of the children in the future.Exercise small-class children's self-care ability is also very necessary, to the child'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is very important, therefore, a small children's self-care ability exercise must get the attention of the parents, kindergarten teacher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esent small-class children's ability to care for fishing expeditions, and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problem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gives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 funny games;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bility to care for;Mental development;To

cultivate

引言

幼儿时期孩子的大脑发育是最为旺盛的阶段,这个时期对于孩子的各项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如果这个时期孩子能够养成很好的自理能力和生活方式,大

脑便会长期形成这样的刺激,很容易将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伴随儿童的一生。反之,如果这个阶段孩子过分依赖家长或者教师,一切自理活动都被爷爷奶奶妈妈爸爸“代劳”的习惯被养成后,那么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将会很难被开发和锻炼,今后孩子很可能在这方面存在欠缺,生活能力也会有所退化[2]。这些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社会整体氛围造成的,但家长们的溺爱和宠爱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指南》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并对不同年龄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也指出成人应该给幼儿创造自由的空间,不要束缚孩子的行为,更不能过度的保护。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幼儿园教育,自理能力的培养都成为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家长们和幼儿园都要敢于放手、大胆尝试,加强对幼儿的自理能力锻炼,不仅有利于让幼儿尽快适应独立生活的氛围,更能锻炼幼儿大脑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今后人际关系处理、疑难问题解决都有极大的帮助,为此论如何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能力这个是可行的是必须的,是每个幼教工作者应该去思考的问题[3]。

一、幼儿自理能力概念界定

幼儿自理能力是指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幼儿不依赖他人的影响和帮助,独立完成个人事务的能力[4]。

自理能力能力是个体对自己基本生活事件的处理能力。幼儿自理能力, 就是幼儿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内照顾、管理自己的能力。自理能力是每个社会个体生存所具备的最基本技能和素质。幼儿自理能力是幼儿社会化发展的探索性活动之一,也是幼儿园家庭教养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幼儿自理能力现状

据教育部门的一项针对我国小班幼儿自理情况的调查问卷显示:近60%的幼儿从来没有做到过独立吃饭,近50%的幼儿需要家长陪伴才能入睡,能够自己穿衣服和鞋子的儿童仅仅占20%,多数家长将本应该幼儿自己做的事情代劳,而且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5];很多孩子甚至六七岁了,上下楼还需要父母抱着,吃饭挑三拣四,喜欢的东西不懂得分享、缺乏竞争意识等等,这样的教育理念培养出来的孩子是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竞争的,可以说,我们的家长过分地追求物质上满足孩子们的一切需求;反观国外的幼儿教育,家长们更注重孩子们精神世界的培养,美国和欧洲教育部门从三岁起便锻炼幼儿的独立吃法、洗漱、穿衣能力,家长们始终把孩子当成与成人平等的个体来看待,并注重幼儿在遇到困难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地实践和锻炼中,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和课程进行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天赋。可以说,我们的幼儿自理能力的锻炼较西方国家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我们的近邻日本,甚至在儿童五、六岁左右便有意识锻炼他们的抗严寒能力,例如:冬天让孩子们穿的很少,去进行雪上活动等等。这种情况在中国父母眼中是很难想象和接受的[6]。

三、幼儿自理能力较差的原因

(一)家长的过分溺爱

家长的长期溺爱是幼儿自理能力差的根本原因,如今虽然放开了“二胎”限

制,但很多家庭仍然是独生子女,孩子生下来就成为了家庭的中心,俨然成为了家庭的“小皇帝” [7]。四个老人、一对父母将所有的爱和希望都给了孩子;孩子整天都被这种溺爱包围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孩子内心就没有爱了。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只是接受爱,而不懂得付出爱,他每天都是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爱,无法去爱别人。一般来说,他要真的爱别人,首先要和别人建立联系,然后他才能产生对别人的爱。我国有句俗话“惯子如杀子” [8],家长虽然都知道溺爱孩子是对孩子的害,但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时候,分不清什么是溺爱,什么是真正的爱,这种溺爱还可能使孩子们在面对困难时承受能力较差,对今后学习、工作的抗压能力的养成极为不利。很多家长怕孩子累到、怕孩子自己动手会有意外,甚至爱意泛滥等等,就会失去理性,任由孩子撒娇,尽可能帮孩子讲所有事情都做好。例如:孩子不想吃饭,想吃零食糖果,家长们下意识会阻止,但只要儿童委屈或者哭泣坚持,家长们往往就会放任孩子吃零食的想法,儿童下次会继续效仿这次的经验。长此以往,坏的习惯慢慢养成了便很难再改变。

(二)智力发育参差不齐

每个孩子的发育状况不一样,有的孩子大脑的语言中枢较为发达,因此说话表达的能力较强,有的孩子则发育较慢,同样年龄段,表达能力就会稍微差一些;有的儿童小脑发育较好,身体四肢的协调能力较强,动作模仿能力别同龄的孩子会好一些。这些都为家长和幼儿园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增加了难度。有其对于幼儿园小班教师来说,班级里幼儿人数过多,教师的精力有限,教师们在保证课堂教学和幼儿安全的前提下,还要因人而异地锻炼儿童的自理能力也确实是非常有难度的;对于家长来说,3-4岁儿童在自理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家长们正确耐心的引导,家长的耐心对孩子的智力发育至关重要[9]。经历多次失败才能真正实现自理,但很多家长一旦儿童在自理方面出现错误,很多家长便会放弃锻炼,认为过一段时间再锻炼也可以,殊不知,这样往往错过了儿童最佳的自理锻炼阶段,造成了极大的遗憾[11]。

(三)素质教育氛围欠缺

素质教育虽然在我国被倡导了多年,但传统的应试教育仍在在人们心中扎根生长,甚至很多幼儿的家长从小就被灌输“分数至上”的理念,我们的家长、学校、社会过分地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自理能力经常是忽视的,社会对优秀孩子的定义等同于学习好,这样的社会氛围培养出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例如:北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去卖猪肉、著名高校毕业生不会系鞋带、研究生逼迫父母在北京买房等等奇葩的事情在我国屡见不鲜。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培养了太多能考试、会考试的学生,但学生的心理健康、自理能力成为他们的短板,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缺乏会考试的人才,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的技术工人、勇于创新的科研人员、具有团队意识的商业精英等等[12]。很多家长从小就给孩子灌输“成绩不好就进不了好大学,进不去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导致孩子们从小忽视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锻炼,较比于其他国家的学生,我们的学生真的在这方面差距太大。

四、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策略

(一)注重一日生活中细节的培养

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的,需要幼儿园教师耐心细致的培养,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较长,教师们要注重日常细节方面的培养,例如:幼儿感冒流鼻涕是比较常见的状况,很多幼儿不知道如何处理鼻涕,往往用手擦

拭一下了事,教师们应该集中给幼儿发放手绢,告诉幼儿鼻涕是脏东西,会传染病毒,小朋友们要及时处理,并手把手教他们如何擦鼻涕和处理脏手绢;幼儿园小班幼儿一般都集体用餐,这就给幼儿提供了很好的自己用餐的机会,刚开始的时候,教师们可以辅助幼儿进餐,阶段性地检验幼儿自己用餐的效果,对进步较慢的儿童单独辅导,从而提高整体自理用餐的水平,教师们可以通过用餐锻炼幼儿的注意力集中问题,组织竞赛的方式,看看哪个小朋友吃的最干净,避免幼儿养成挑食的坏习惯[13];幼儿自主睡觉问题一直是家长们最为头疼的问题,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休息习惯,而午睡对于幼儿的健康发育十分重要,教师们要采取独特的办法,让幼儿们心情平复,安静地进行休息,锻炼他们自主睡觉的能力。

(二)引导幼儿观察模仿培养良好习惯

“言传不如身教”,幼儿每天和家长、老师朝夕相处,对大人们的言谈举止、行为动作模仿的能力非常强,据婴幼儿实验数据显示,3-6岁的婴幼儿模仿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这个阶段的儿童大脑处于兴奋期,非常善于模仿成人世界的一言一行。这就对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平时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很多工作要亲力亲为,自己动手洗衣服、打扫卫生、做饭等等,让幼儿每天能够耳濡目染,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小朋友一起洗手帕,看看谁洗的最认真最干净,老师带头做示范,手把手教每一名学生洗手帕的技巧,过一阵可以适当加大难度,可以和幼儿们一起洗衣服,教他们洗衣服的注意事项等等内容,学生们在集体的氛围内,肯定会非常快地接受新任务;家长在家里也不能整天摆弄手机、好吃懒做、抽烟酗酒等,这样幼儿慢慢也会学会这些坏习惯,例如:很多家长平时喜欢玩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幼儿对此也非常感兴趣,很多幼儿一旦接触到这些高科技产品,便不能自拔,智能电话不仅对幼儿的视力影响非常大,还影响了他们参与家庭生活的兴趣,很多小朋友从小就会模仿大人们抽烟喝酒的动作,这些很大一部分都是向家长学习来的,为了孩子的健康和未来,家长们应该尽可能放弃自身的一些不良喜好[14]。

(三)利用趣味游戏的方式激发兴趣锻炼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差距的存在,发育水平也不在同一起跑线,因此不能过分注重比赛性质的游戏,这样会对一部分幼儿的心理造成负面的影响,幼儿教师是孩子们最早的启蒙老师,要注重给幼儿们一个愉悦而宽松的学习环境,利用一些幼儿们喜欢的趣味游戏吸引他们的注意,并在游戏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例如:幼儿们对水都有兴趣,可以在吃饭前,将孩子们领到洗手池边,让他们学着用洗手液洗手,洗手液会出现一些气泡,幼儿们会觉得这是在变魔术一样,这个时候,教师们可以教幼儿们正确的洗手方法,最后泡泡变少了,就要用水把他们冲走,幼儿们的手洗干净了,也知道了洗手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了。这种方法比强制他们饭前洗手会好很多,幼儿们也更乐于接受;幼儿们的鞋子、袜子很容易被他们自己弄丢,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们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把鞋子和袜子扮演成幼儿的小伙伴,每天午睡前,教幼儿们正确的脱鞋子和袜子的方法,不要“弄疼”他们,更不要“弄丢”他们,告诉幼儿们,袜子就像小朋友们一样,被弄丢了会哭泣的,这样幼儿们会更加珍惜自己的鞋子和袜子,不再轻易弄脏弄丢他们;教师们还可以利用儿歌、故事等方式,教育幼儿们要爱干净、讲礼貌等等,例如:教师可以向幼儿们讲《小猪变干净了》童话故事,可以向小朋友们提问,为什么其他小动物都不愿意和小猪做朋友呢?后来小猪洗澡以后大家怎么又和他做朋友了呢[15]?通过这种启发,让幼儿们意识到讲究卫生的重要性,鼓励幼儿们自我监督,摒弃不爱干净的坏习惯,每次游戏结束后,都可以和幼儿们进行

对话,启发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故事进行分析,让他们多说一些“我学会了什么”、“我懂得了什么”,让他们知道做好一件事情的重要性。

(四)注重个体的差异,采取针对性措施

小班幼儿一般都是三十人左右,教师一般要同时照顾十多名幼儿,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培养自己的耐心,教师要注重自身责任意识的培养,因为他们的工作关系到一个家庭的未来,更关系到国家建设的未来,教师们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针对幼儿自理能力进行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创新已有的教学方法。幼儿的自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而幼儿们智力发育水平、小脑发育水平都不同,有的幼儿领悟能力较强,有的幼儿则需要小班教师特别的辅导,及时帮助一部分幼儿改正错误的方法,使全班儿童的自理能力同步提高。教师们可以利用各种小游戏的方法锻炼儿童的小脑协调能力,提高幼儿们自理能力。按鼓声拍球,是一个比较有效的锻炼儿童四肢协调能力的小游戏,教师们可以让幼儿们围成一圈,自己在中间按固定节奏敲鼓,幼儿们根据鼓点声拍球,教师们在敲鼓的同时尽可能观察他们的动作,看看那些幼儿的节奏感较好,而哪些幼儿在这方面较差,对于节奏较差的幼儿不能对他们批评,这样反而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要找机会让这些孩子增加练习的机会,纠正他们的拍球方法,用启发式的语言鼓励他们进步,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有奖励,促进孩子们乐于进步的信念。也可以让家长们利用休息时间陪孩子们一起锻炼拍球,提高进步速度。

(五)家园共同教育,注重家庭熏陶

幼儿自理能力的锻炼离不开幼儿园教育,同样也不能忽视家庭的教育作用,家长才是幼儿一生的教师,家庭与幼儿园要互相协作,保持一致,双方共同努力产生合力。首先,家长要改变现有的对孩子们的溺爱了,“狠下心来”不要让溺爱毁了孩子的未来,我国的“小皇帝”、“小公主”们是无法支撑起祖国未来的经济建设和国家富强的重任的。幼儿在幼儿园的大环境下往往会很容易学会一些生活技能,但一回到家中见到父母,他们的懒惰情绪变会占据上峰,这个时候家长如果纵容幼儿的懒惰,那么幼儿园里培养出来的好的习惯将会被幼儿以往,教师的努力也白白浪费了,家长们要利用手机、微信等方式,与幼儿园教师长期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幼儿学习自理能力的状况,回到家中也要坚持让孩子自己动手,让幼儿园的学习在家庭中得到巩固和练习。周末幼儿在家休息,父母也要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安排幼儿的休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有空闲的时间,家长可以去幼儿园观摩教师的教学和培养方法,教师可以教授家长一些锻炼幼儿自理能力的小妙招,尤其是教育幼儿的一些科学方法等。家长们也要定期和教师沟通,关注自己孩子的短板,利用假期和周末陪孩子进行针对性的锻炼和学习,例如:教师在击鼓拍球的游戏中,可以对那些进步较慢的幼儿家长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让家长陪幼儿在家长不断坚持练习,这样既可以帮助幼儿小脑锻炼,又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真正做到家庭与幼儿园无缝衔接,目标统一[16]。

五、结束语

孩子的教育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关系到民族的强盛。我们的政府、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教育工作,我们的孩子现有的物质条件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为优越的,家长们都希望将最好的东西给孩子们,但这样的结果导致了大部分幼儿的自理能力较差,家长们也需要充分重视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不能因为过分溺爱而耽误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锻炼应该尽早实施,这就

需要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共同的努力,根据幼儿不同阶段的不同特性,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定的自理能力,促进幼儿生理的发育。通过服务活动的锻炼,促进幼儿生理的发育,增进幼儿认知、心理的发展,帮助幼儿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使幼儿形成独立自信、乐于奉献、感 受幸福等良好思想品质。为今后学习、工作、生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莫书亮,商冲晨,陶莉莉,贾蒙蒙.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与师生关系和同伴交往能力:一项纵向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02)[2]田雨,同伴关系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11(09)[3]周丽华,曹中平,苏林雁.游戏情境中幼儿的同伴交往策略系统[J].学前教育研究.2012(04)[4]张缙,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交往的关系[M].首都师范大学.2014(05)

[5]郭苗苗,自由活动中大班被忽视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特征的个案研究[M].浙江师范大学.2012(5)[6]但菲.表演游戏对4—6岁幼儿同伴社会交往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2(2).[7]王小军.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J].学园,2013,(30)[8]黄梅珠.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3)[9]孙俊华.巧用趣味游戏提高小班幼儿自理能力[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2,(7)[10]张廷朝、白展展.浅议现代流行元素:珠绣的开发与运用[J].青年文学家,2011(18)[11]仇晓红.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1)[12]刘春梅.石壁珠绣融入美术课堂初探[J].艺术教育,2012 [13]张晓燕.浅谈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1)[14]叶惠玉.请您放开孩子的手——谈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8,(11)[15]杨立艳.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方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7)[16]侯丽.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E动时尚(教育科研论坛),2013,(10)

第三篇:《小班幼儿着装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着装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着装自理能力访谈提纲

访谈目的:了解小班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及着装自理能力的水平访谈 日期:2018.5.26 访谈地点:幼儿园

访谈对象:幼儿园小班老师 访谈方式:面对面访谈

访谈内容:

(1)您认为幼儿着装自理能力包括那些方面?(2)您觉得培养幼儿的着装自理能力重要吗?(3)对于幼儿要求自己着装时您一般都怎么做?(4)您认为那些因素对幼儿的着装自理能力有影响?

(5)您认为哪些方法对于提高幼儿的着装自理能力更有效,您平时是如何运用的?

(6)您认为可以通过那些途径提高幼儿的着装自理能力?

(7)您认为班内的幼儿着装自理能力处于何种水平能否达到目标要求?(8)您认为从几岁开始培养幼儿的着装自理能力最合适?(9)您觉得家园合作对培养幼儿的着装自理能力重要吗?

反思笔记:

小班幼儿年龄小 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平日生活中大人包办的又太多 在幼儿园中集中表现为部分幼儿中午起床后不会穿衣穿鞋 经常要老师帮忙 为此我们有意识的在日常生活中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通过鼓励幼儿尝试自己穿衣服 体验成功的快乐 树立自信心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的锻炼 生活课程是生活和教育的有机整和 日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要在组织一日生活活动中渗透教育的因素 同时要挖掘生活的价值 所以教师要随机地自然地在相应的生活环节中开展一些生活课程 这不仅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 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 使孩子能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 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我们可以抓住这个关键期 鼓励引导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如吃饭、穿衣、叠被、系鞋带、整理图书等 注意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的能力 培养他的责任意识 而不是一味的包办代替

第四篇:小班生活自理能力《我自己来》教案

活动目标

1、有目的地观察和表现服装的基本特征,尝试表现正确着装的自己。

2、区别衣服、裤子的不同穿着方法,激发幼儿学着自己穿衣的愿望。

活动准备

1、铅画纸、记号笔、蜡笔。

2、各种服装实物(衣服:t恤,外套,衬衫等图案明显的衣服。裤子:长裤、短裤等有明显花纹的裤子。鞋子:有搭扣或者鞋带的鞋子。)

3、《我自己来》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人故事情景――认识喜欢“我自己来”的宝宝

1、再现经验

――(欣赏衣服、裤子、鞋子)中班的孩子们,长大了!你们会自己穿衣服吗?平时都是自己穿的么?

如:扭纽扣――扣领口、袖口;拉链衫――把拉头向下推、插到底,两边对齐;裤子――口袋与门襟;鞋子――搭扣朝向

2、介绍小宝

――(图一)这位朋友叫小宝,是个很能干的孩子。瞧!一大早他准备去上幼儿园了,他拿着衣服说我自己来穿。

――这件衣服怎么穿啊?你们会吗?

二、师友共同示范――观察并表现宝宝的正确穿着

1、观察上衣,演示衣服

――(图二)小宝拿起衣服一套,你们看他穿好啦!

――(穿反了)赶快,我们来把衣服转一转,图案在前面,穿套头衫可不容易呢!我们也来穿穿看。

幼儿描述,教师演示:教师绘画大笑脸。(“洗脸”与幼儿互动)幼儿演示上衣。(全体幼儿共同提醒)

1)衣服衣服套套好(画上衣的长方形轮廓)

思考:小宝是中班的孩子了,衣服是小小的还是大大的?

2)袖子袖子拉拉好。(画袖子)

3)领子领子翻翻好。(画领子)

4)小手小手伸出来。(画手臂和手指)

5)我自己来穿好拉!(画图案、检验)

过渡:你们都会自己穿套头衫哦,真棒!

2、观察裤子,演示裤子(图三)

――小宝的'裤子怎么了?为什么穿好不能走路呀?

――小宝连忙脱下裤子重新穿,该怎么穿呢?

幼儿描述,教师演示:

1)一条裤管一条腿。(画一个裤管)

2)一条裤管一条腿。(画另一个裤管)

3)看看门襟在哪里?(画门襟、口袋)

4)我自己来又穿好啦!

3、观察鞋子,演示鞋子

――你们真了不起啊,会穿衣服也会自己穿裤子,那鞋子呢?这双鞋子你会穿吗?(拿出系鞋带的鞋子,边让幼儿观察,教师边画)

1)先穿袜子。(画脚的轮廓)

2)再画鞋带。(画出特征)

过渡:这么难穿的鞋子都会啊,小宝也自己穿好鞋子啦!穿得对吗?

――鞋子的搭扣是往外的呢!这次宝宝可穿对啦!小宝高高兴兴去上幼儿园啦!(拿

走教师绘画的范例和图片)

三、幼儿操作表现――选择衣服、裤子和鞋子,绘画自己

小宝好能干,衣服裤子鞋子都是自己穿的,我自己来真开心!你们也会像小宝一样自己

穿衣服吗?可是衣服裤子有各种各样的,你都能自己来穿吗?说到要做到,今天我们就试一

试画出来,看看到底行不行?

1、绘画自己的头部和五官特征。

2、绘画服装,按衣服、裤子、鞋子的顺序表现它们的基本结构。

3、按自己的想象添加各种特征,适当涂上颜色。

四、谈论欣赏作品――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共同欣赏穿戴整齐的自己,为自己会穿衣服、裤子、鞋子感到自豪!

(教师挑选2-3幅有难点的画,如:拉链衫,扣纽扣等)

活动解析

中班幼儿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虽然我们在幼儿的生活中也常常会看到他们穿衣服容

易扭错纽扣,裤子会穿反,鞋子左右不分等有意思的现象,但是幼儿独立进餐、盥洗、睡觉、穿脱衣服的愿望十分强烈。

借助《我自己来》绘本中的宝宝与幼儿生活相近的情景,引导幼儿采用绘画的方式,在分辨衣服、裤子和鞋子的正反中,激发自主穿衣服的愿望,提高学会生活自理的信心。

因此,自主穿衣既是本次活动的情景,也是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要求,联系中班幼儿会穿衣但又穿不好的特点,将凸显穿衣的能力贯穿始终。表现服装的基本特征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整个活动其实就是在画一个正面直立的人,是中班常常有的绘画内容。那么这个活动和

之前开展的类似绘画人的活动有什么不同?

(一)从情景与美术价值的角度来思考

它取材来源于幼儿生活,把幼儿日常穿衣的生活情景作为线索来贯穿始终,在穿衣、穿裤、穿鞋中表现。平时我们观察幼儿绘画人物的时候,由于中班幼儿没有持久的有序思维,常常画完身体就忘记了手臂,还没有画完手臂就画腿,通过生活中先穿衣再穿裤子最后穿鞋子的有序步骤与绘画相对应,帮助幼儿一步步地穿,一点点地画,这样一来不仅茌生活能力,也在绘画能力上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艺术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表达,用绘画的语言来表达孩子自己对穿衣穿裤穿鞋的自主愿望,使这种艺术表达变得更有意义。

(二)巧用示范和范例

其一,我给幼儿欣赏的画面来自“东方宝宝”的绘本,图画书上的男孩小宝是一个和幼儿相仿的同龄人,我给幼儿欣赏的作品,不是正确穿衣的画面,而是将衣服穿反,将两条腿伸进一只裤管等幼儿感同身受的画面,这些想自己穿衣又穿不好的情景正契合班上幼儿的现状,不但避免幼儿去模仿画面人物,而且起到激发他们大胆表现自己会穿衣的愿望。今天孩子画的也不是重复小宝的行为,而是表达他们自己克服障碍学会穿衣的自豪感。

其二,这个活动中我运用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示范方法,具体表现为以“个体演示,集体讨论…‘幼儿提示教师操作…‘师生轮换合作完成”等形式来落实。演示是围绕着服装的大体部分展开,不涉及穿衣方法的细节,幼儿可以画自己会穿的服装,也可以画自己现在还没有学会但愿意尝试穿的服装。创作表现的空间很大,满足每一位幼儿自我表现的愿望,使每幅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三)将绘画回归生活

本次活动从绘本出发,联系幼儿生活经验,最后仍旧回归幼儿的生活。活动最后,一个女孩也说道:“我不会穿绑鞋带的鞋子。”当时我说:“你不会也别灰心,下次可以试一试。”绘画给了幼儿学习更多穿衣方法的信心,活动虽然结束,抓住这一契机,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断提高自我服务能力的教育还在继续。

第五篇:小班生活自理能力《我自己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表现整理自己东西的愿望。

2、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一些基本方法或原则。

3、初步养成自觉整理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使学生懂得整理的原则是方便、有序、美观。

2、让学生学会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

三、教学用具:

课件、整理箱、床上用品、学生文具、学生服装、书籍、书包、书本、生活用品。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讲标准)

(设计意图:通过孩子的选择,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发现整洁的标准:干净、有序。)

1、由“爸爸去哪儿”情景引入(播放片头)

2、任务卡:选房子(1号房间干净整洁、2号房间凌乱)

3、小结:孩子们,大家都喜欢……(整洁)的房子,通过我们的观察发现整洁的房间是……(干净、分类、有序)

4、过渡:可是这样的房间只有一间,刚刚已经被节目里的其他人选走了,剩下这间怎么办呢?(帮助他收拾整理打扫)节目组要考考大家是否具有这样的能力!

活动二:整理书包(习得方法)

(设计意图:自学,学生马上利用所学动手整理自己的书包。)

1、任务卡:整理书包

2、出示活动要求。齐读。

3、学生活动,师巡。

4、学生交流展示。

5、小结:瞧,整理书包的好方法就有……(从大到小)(分学科、分种类、分课程)(合理利用空间)。

6、过渡:现在咱们就来试试,用上这些方法从新整理整理我们的书本学具吧!刚刚整理得好的孩子可以试试用别的方法,不会整理的孩子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

7、学生活动,师巡。

8、活动结束,学生交流展示:

9、小结:瞧,在整理书包的时候,我们知道了可以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整理,可以……(分学科用途整理),还可以……(合理利用空间)整理等好的整理方法。正确使用这些方法就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条理。

10、过渡:恭喜你们通过了栏目组的测试,你们顺利晋级下一个任务,请每组的主长上来领取任务卡。

活动三:整理房间(应用方法)

(设计意图:互学,分小组利用所学整理比书包更大的范围。)

1、任务卡:合作整理房间。

2、出示房间的分区图:

A学习区

B休息区

C玩耍区

3、出示活动要求。(抽生读)

4、学生分组活动,师巡。

5、活动结束。生交流展示。

6、小结:通过这次任务,孩子们互帮互助,用上了整理的方法,完成了栏目组的任务,真了不起!爸爸去哪儿节目组感谢大家的帮助,为大家准备了小礼物!

活动四:拓展延伸(良好的习惯)

1、过渡:今天咱们课堂上的“爸爸去哪”马上就要结束了,希望你们把节目中学到的方法和家人一起试一试,并能养成自觉整理的好习惯。

2、出示评价表,请学生每天为自己的表现评分。

总结:孩子们,在愉快的游戏中,我们知道了整理的好方法有……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最棒的整理小能人。下课!

板书设计:

让我自己来整理

干净、分类、有序

(从大到小分学科、分用途、分课程合理利用空间……)

师:孩子们,你们瞧,这是……(爸爸去哪儿)是啊,今天“爸爸去哪儿”来到了我们班里,邀请我们班的孩子一起参加游戏,大家愿意吗?(愿意)

师:请看,第一个任务……(“选房子”)

这里有两间房子,你想选哪一间为什么?

预设:

生1:我想选1号房间,因为1号房间很干净。

师:是啊1号房间打扫得很干净,一点垃圾都没有。

生2:我也想选1号房间,因为1号房间东西放得很整齐/不乱/好。

师:真是这样,整齐有序的摆放让房间变得很漂亮。

生3:1号房间东西没有乱放。

师:你真会观察,对了,不同类的东西,咱们要分类摆放。

(如果生说喜欢某件玩具――如果没有这件屋子你还喜欢吗?)

(如果没人能答到分类,就追问“整齐”还有什么意思呢?)

师:书包是我们的好伙伴,现在就让我们先看看自己的书包,里边整齐吗?(生看)然后再看看小组里其他同学的书包,说说看,谁的书包最整齐?他是怎么整理的?

预设:

生1:从大到小放

师:你们都注意到了摆放的顺序,为了方便大家一般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来摆放。这个规则用得好!

生2:将语文、数学或书籍、本子分类

师:老师也学到了分学科、分种类摆放的方法。

(如生分类的方式不齐师可追问还可以有哪些分类方法)

生3:水杯、纸巾、绳放在书包的侧袋。

师:不错,合理利用空间也是整理的好方法。

师:你是怎么整理的?

预设

师:请主长告诉组员们你们组的任务是什么?请全组的孩子大声读出你们组的任务。

师:活动前,咱们先读读活动要求。

学习区:

第一组:

师:你们是哪个小组,整理的什么地方?是怎么整理的?

(……)

师:哪个小组也是整理学习区的?你们有什么意见或补充吗?

(……)

师:其余的同学认真听,他们组用上了哪些整理方法?

师:老师为大家制作了一张“整理习惯”养成表,每天做到了一项,就给自己画个笑脸,一学期后,大家可以比比看谁的笑脸最多,谁是咱们班上最会整理的小能人!

推荐专题: 《小班幼儿着装自理能力》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