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模式识别课程报告(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模式识别课程报告(大全)》。
模式识别报告格式
一、封皮的填写:实验课程名称 模式识别
二、实验名称:按顺序填写图像的贝叶斯分类、K均值聚类算法、神经网络模式识别
三、年月:2013年4月
四、纸张要求:统一采用A4大小纸张,左侧装订,装订顺序与实验顺序一致。
五、书写要求:
1、报告可以手写也可以打印。
2、实验图像及结果图像打印,图像均位于实验结果与分析部分,图像打印于纸张上部,下部为实验分析。
3、报告中图要有图序及名称,表要有表序及名称,每个实验的图序和表序单独标号,具体格式参照毕业设计手册。不合格者扣除相应分数。
4、每个实验均需另起一页书写。
六、关于雷同报告:报告上交后,如有雷同,则课程考核以不及格处理,不再另行通知修改。
实验
一、图像的贝叶斯分类
一、实验目的将模式识别方法与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掌握利用最小错分概率贝叶斯分类器进行图像分类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软件
HP D538、MATLAB
三、实验原理
以自己的语言结合课堂笔记进行总结,要求过程推导清晰明了。
四、实验步骤及程序
实验步骤、程序流程、实验源程序齐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要求写明实验得到的分割阈值,附分割效果图。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说明实验结果好或者不好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另起一页)
实验
二、K均值聚类算法
一、实验目的将模式识别方法与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掌握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进行图像分类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软件
HP D538、MATLAB、WIT
三、实验原理
以自己的语言结合课堂笔记进行总结,要求过程推导清晰明了。
四、实验步骤及程序
实验步骤、程序流程、MATLAB及WIT实验源程序齐全,WIT聚类程序可以图像形式
附于报告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以MATLAB和WIT分别实现K均值图像聚类算法,写明聚类类别数、聚类中心、迭代次数、运行时间,附原始图像和分类结果图像,并做实验分析。
(另起一页)
实验
三、神经网络模式识别
一、实验目的掌握利用感知器和BP网进行模式识别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软件
HP D538、MATLAB
三、实验原理
以自己的语言结合课堂笔记及相关资料进行总结,要求过程推导清晰明了。
四、实验步骤及程序
感知器实验:
1、设计线性可分实验,要求训练样本10个以上
2、奇异样本对网络训练的影响
3、以线性不可分样本集训练分类器
BP网实验:利用BP网对上述线性不可分样本集进行分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写明迭代次数、训练时间,附分类界面效果图,并讨论奇异样本对分类器训练的影响。
模式识别文献综述报告
一,文献综述报告
阅读至少5篇论文(最好包含1篇英文论文;自己去学校电子图书馆下载,考虑中国知网;IEEE,Elsevier等数据库),写一篇文献综述报告。
1.选题不限,可以是任何一种模式识别算法(例如k-means,kNN,bayes,SVM,PCA,LDA等),阅读所选题方面的相关文献(论文都是关于一个主题的,例如都是svm算法方面的)。
2.写一份文献综述报告,包括:每篇论文主要使用什么算法实现什么,论文有没有对算法做出改进(为什么改进,原算法存在什么问题,改进方法是什么),论文中做了什么对比试验,实验结论是什么?注意,尽量用自己的话总结,不要照抄原文。可以加入自己的分析和想法,例如这篇论文还存在什么问题或者缺点,这篇论文所作出的改进策略是否好,你自己对算法有没有什么改进的想法?
3.把阅读的参考文献写在报告后面。(包括:作者;论文名称;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号(期号),页码。例如:[1] 赵银娣,张良培,李平湘,一种纹理特征融合分类算法,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31(3):278-281.)
二、写一下学习这门课的心得体会(占分数)。
学习这门课有什么收获?老师在教学中还应该加入些什么教学内容?或者有哪些教学内容需要删减?需要调整?对于作业(上机实验)内容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目前内容过多过难还是适中?你希望出什么样的上机题目(可以得到好的锻炼和能力的提高)?完成作业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有没有对模式识别或者某种模式识别的算法比较感兴趣?有什么想法?
监督学习与非监督学习的区别:
监督学习方法用来对数据实现分类,分类规则通过训练获得。该训练集由带分类号的数据集组成,因此监督学习方法的训练过程是离线的。
非监督学习方法不需要单独的离线训练过程,也没有带分类号(标号)的训练数据集,一般用来对数据集进行分析,如聚类,确定其分布的主分量等。
(实例:道路图)就道路图像的分割而言,监督学习方法则先在训练用图像中获取道路象素与非道路象素集,进行分类器设计,然后用所设计的分类器对道路图像进行分割。
使用非监督学习方法,则依据道路路面象素与非道路象素之间的聚类分析进行聚类运算,以实现道路图像的分割。
1、写出K-均值聚类算法的基本步骤, 算法:
第一步:选K个初始聚类中心,z1(1),z2(1),…,zK(1),其中括号内的序号为寻找聚类中心的迭代运算的次序号。聚类中心的向量值可任意设定,例如可选开始的K个模式样本的向量值作为初始聚类中心。第二步:逐个将需分类的模式样本{x}按最小距离准则分配给K个聚类中心中的某一个zj(1)。假设i=j时,Dj(k)min{xzi(k),i1,2,K},则xSj(k),其中k为迭代运算的次序号,第一次迭代k=1,Sj表示第j个聚类,其聚类中心为zj。第三步:计算各个聚类中心的新的向量值,zj(k+1),j=1,2,…,K zj(k1)1NjxSj(k)x,j1,2,,K 求各聚类域中所包含样本的均值向量:
其中Nj为第j个聚类域Sj中所包含的样本个数。以均值向量作为新的聚类中心,JjxSj(k)xzj(k1),2j1,2,,K可使如下聚类准则函数最小:
在这一步中要分别计算K个聚类中的样本均值向量,所以称之为K-均值算法。第四步:若zj(k若zj(k 1)zj(k),j=1,2,…,K,则返回第二步,将模式样本逐个重新分类,重复迭代运算;
1)zj(k),j=1,2,…,K,则算法收敛,计算结束。
T线性分类器三种最优准则:
wSFisher准则:maxJ(w)wSwFTbwww.xiexiebang.com>>n)的条件下,可以使用分支定界法以减少计
m算量。
15、散度Jij越大,说明i类模式与j类模式的分布(差别越大);当i类模式与j类模式的分布相同时,Jij=(0)。
16、影响聚类算法结果的主要因素有(②分类准则 ③特征选取 ④模式相似性测度。)。
19、模式识别中,马式距离较之于欧式距离的优点是(③尺度不变性 ④考虑了模式的分布)。20、基于二次准则函数的H-K算法较之于感知器算法的优点是(①可以判别问题是否线性可分 ③其解的适应性更好)。
21、影响基本C均值算法的主要因素有(④初始类心的选取 ①样本输入顺序 ②模式相似性测度)。
22、位势函数法的积累势函数K(x)的作用相当于Bayes判决中的(②后验概率 ④类概率密度与先验概率的乘积)。
23、统计模式分类问题中,当先验概率未知时,可使用(②最小最大损失准则 ④N-P判决)
24、在(①Cn>>n,(n为原特征个数,d为要选出的特征个数)③选用的可分性判据J对特征数目单调不减)情况下,用分支定界法做特征选择计算量相对较少。
25、散度JD是根据(③类概率密度)构造的可分性判据。
26、似然函数的概型已知且为单峰,则可用(①矩估计②最大似然估计③Bayes估计 ④Bayes学习⑤Parzen窗法)估计该似然函数。
27、Kn近邻元法较之Parzen窗法的优点是(②稳定性较好)。
28、从分类的角度讲,用DKLT做特征提取主要利用了DKLT的性质:(①变换产生的新分量正交或不相关③使变换后的矢量能量更趋集中)。
29、一般,剪辑k-NN最近邻方法在(①样本数较大)的情况下效果较好。d29、如果以特征向量的相关系数作为模式相似性测度,则影响聚类算法结果的主要因素有(②分类准则 ③特征选取)。30、假设在某个地区细胞识别中正常(w1)和异常(w2)两类先验概率分别为 P(w1)=0.9,P(w2)=0.1,现有一待识别的细胞,其观察值为x,从类条件概率密度分布曲线上查得P(xw1)0.2,P(xw2)0.4,并且已知110,126,211,220
试对该细胞x用一下两种方法进行分类: 1.基于最小错误率的贝叶斯决策; 2.基于最小风险的贝叶斯决策; 请分析两种结果的异同及原因。
推荐专题: 模式识别课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