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读后感

2022-11-22 19:00:04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读后感》。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的自然观及其当代启示

刘 英(安徽中医学院医药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8)

摘 要: 恩格斯的自然观立足于实践,以辩证法为方法论,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恩格斯所阐发的自然观主要包括对劳动在人与自然分化过程中的作用的详细考察、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精辟论述和对人与自然矛盾解决的途径的系统阐释。它给我们的启示在于认清当代生态危机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对抗关系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极端表现;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从根本上变革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处理好人和人之间在占有和使用自然资源上的利益关系,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和环境保护双重胜利的关键。关键词:自然观;劳动;人与自然;变革

第32 卷第 5 期2011 年 9 月井 冈 山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nggangsh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ol. 32 No. 5Sep. 2011第5 期 收稿日期:2011-06-20 作者简介:刘 英(1979-),女,湖南岳阳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生态哲学研究。

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即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由恩格斯创立的,它仅仅是对自然界发展辩证性的一种肯定和描述。而这种自然观就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和《自然辩证法》中所阐述的自然辩证法理论。由此有些人指责恩格斯的自然观严重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偏见,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对自然观,特别是哲学的自然观的本质内涵缺乏全面理解。

那么何谓哲学的自然观呢? 有学者认为,哲学的自然观是对自然界的存在、演化过程及规律进行的哲学研究,然而,这种对哲学自然观的看法是成问题的。众所周知,自然观即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变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的总看法、总观点,是世界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产生、发展依次经历了古代朴素的自然观,中世纪神学自然观,17、18 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自然观几种形态。任何一种系统的哲学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而哲学作为世界观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性反思,与此相应,自然观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为了深入地探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哲学的自然观必须对于包括人在内的整个自然界本身作出某种统一的理解和把握,在这种哲学的自然观中,它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最根本、最核心的内容,而把对自然界本身的说明只是从属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1]。因此,把哲学自然观仅仅理解为对自然界客观图景的描绘,忽视了他们站在实践的人的立场上去看待统一的自然界这一时代主题,恰好构成了上述那种把恩格斯的自然观归结为自然辩证法理论的基本前提。

那么,恩格斯有没有哲学的自然观呢? 国内外有学者认为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集中阐发了他的自然观,这虽然是一部未完成的手稿,但是其影响却是深远的。《自然辩证法》在西方的出版,曾引起过激烈争论,一些学者认为它是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系统阐发,也有学者认为是恩格斯错误地追随黑格尔,把辩证法扩展到自然界的认识上,炮制出自然辩证法,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一种自然本体论。这种持否定观点的学者以卢卡奇为代表。我国和苏联学者都曾对此做过批评性的研究,近些年来随着西方马克思学在国内的广泛传播,国内学者开始有不同的看法。事实上,笔者认为,早在 19 世纪 40 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候,他们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 等著作中就已阐发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这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对旧的哲学自然观、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世界观的积极扬弃。他们批判地汲取了黑格尔 1

哲学中关于劳动中介性的观点,从劳动实践出发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并且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和对于人类的优先地位。同样,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一系列著作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自然观,特别是在恩格斯写作于 19 世纪70 年代中后期,作为《自然辩证法》第二束材料的《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以下简称《劳动》)一文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进行了集中而系统的阐述。

在阐述恩格斯自然观之前,我们还有必要厘清恩格斯的自然观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因为不把这种关系梳理清楚,我们就不能更好地理解恩格斯自然观的本质,而且会使我们陷入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理论的种种曲解的泥坑中。上述把恩格斯自然观理解为自然辩证法的看法,不仅没有正确把握哲学自然观的深刻内涵,同时也是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缺乏深入了解。对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历来存在意见分歧,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提出挑战的学者普遍认为,马克思把辩证法看成社会分析的方法和人类行动的指南,而恩格斯则把辩证法与自然界融为一体,承认自然辩证法,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 严重歪曲。这一部分学者既包括第二国际的伯恩斯坦,又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的卢卡奇、科尔施、葛兰西、施密特等,还包括七、八十年代的西方马克思学学者,他们以卡夫和诺曼莱文为代表。事实上,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理论,集中体现在他为批判柏林大学讲师杜林而写的《反杜林论》和尚未成书、只是一些论文和札记的《自然辩证法》中。它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 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的前提; 物质世界的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宇宙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系统;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中抽象出来的自然界的实在的发展规律。恩格斯根据当时自然科学提供的材料和科学发展所得出的这些结论,描绘了自然界发展的辩证图景,阐述了自然界运动发展的各种形态,说明了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和各种范畴在自然科学中的体现。笔者认为,恩格斯对辩证法的研究,正如恩格斯本人所说 :“要精确地描绘宇宙、宇宙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只有用辩证的方法,只有不断地注意生成和消逝之间、前进的变化和后退的变化之间的 普遍相互作用才能做到。”[2](P26)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孜孜不倦的探究,其最终目的是为确立以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提供方法论基础。

在《劳动》一文中,恩格斯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整个宏观历史发展进程所进行的论述,揭示了人与自然相互敌对的实质根源,并精辟地指出人与自然关系和解的根本途径在于制度变革。恩格斯丰富而深刻的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系统阐发,它深刻地表明,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是高度统一的。

第一,劳动是人与自然分化的前提。

恩格斯运用生物进化论这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详细地论述了人类是通过劳动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的这一思想。

恩格斯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2](P550)。劳动使猿手变成了人手,而且越加灵巧。随着双手逐渐变得灵巧,双脚也发展得更加适应于直立行走。双手的自由和直立行走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此外,劳动的发展促使群体内部成员之间更多地互相帮助和共同协作,促使他们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就引起了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迫切需要。“这些正在生成中的人,已经达到彼此间不得不说些什么的地步了。”[2](P553),于是语言产生了。在语言和劳动的影响下,猿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人的脑髓。而“随着脑的进一步的发育,脑的最密切的工具,即感觉器官,也进一步发育起来”。[2](P554)“脑和为它服务的感官、越来越清楚的意识以及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劳动和语言,为这二者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提供新的推动力。”[2](P554)在这 2

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特别是随着劳动的进一步发展,人最终脱离了动物界,从自然 界中分化出来。

可见,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从类人猿进化而来的,劳动是人类借以从自然界分化并独立出来的特殊力量。在劳动过程中,人实现了与自然的分化。

第二,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恩格斯自然观的核心。他

在具体地考察了人与自然的分化后,深刻地分析和说明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思想。一方面,恩格斯强调人在自然面前具有主动性,人对自然有积极的能动作用。恩格斯指出,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活动,它们对周围环境发生的影响,是无意的,是某种偶然的事件。猿猴满足于在容易得到食物的地方觅食。但是除了无意中用自己的粪便肥沃土地以外,它们没有能力从觅食地区索取比自然界赐予的东西更多的东西。恩格斯又指出,狐狸虽然懂得怎样准确地运用关于地形的丰富知识来逃避追逐者,但是都不能在地球上打下自己的意志的印记。这一点只有人才能做到。人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终的本质的差别,而造成这一差别的又是劳动。

另一方面,恩格斯指出了人类的这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以自然规律为前提,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的,具有受动性。

人类能够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但是人改造自然的行动受到自然规律和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当人类的活动超出自然界所能忍受的范围,破坏自然平衡时,自然界就会以“报复和惩罚”的方式来否定人的行动。恩格斯指出,人类通过劳动不仅从自然界中分化独立出来,而且也确实实现了对自然的支配和统治,但是,他警告人类:“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2](P559)他列举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居民砍伐森林的事例,这些地方为了得到耕地而砍光了森林,因此而成为荒芜不毛之地,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 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也砍掉了南坡的松林,结果不仅摧毁了高山牧畜业的基础,而且使山泉枯竭,雨天则山洪暴发;西班牙的种植场主为了得到咖啡树的肥料,焚烧了山坡上的森林,但大雨却冲掉了沃土而只剩下赤裸的岩石。

第三,制度变革是人与自然和解的根本途径。应该说,恩格斯所生活的时代,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所导致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已凸显出来。恩格斯从哲学自然观的高度对此作了分析,积极探索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的途径,为我们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恩格斯指出,人与自然矛盾的实质根源既有认识层面的又有制度层面的。从认识层面看,恩格斯强调要克服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2](P560)。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受近代以来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影响,人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往往是把人与自然理解为相互对立的双方,自然被视为人类征服的对象,而忽视了被人类作用过的自然对于人类的反作用。恩格斯则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参与到整个自然界的发展中。人是自然界中的人,人必须依靠自然界生活,如果离开了自然界,人类将无法生存。可以看出,恩格斯对那种把人类与自然界对立起来的反自然的观点是持批判态度的,他强调人与自然界的一致性。从制度层面看,恩格斯认为,出现人与自然的矛盾还有社会关系、社会制度不合理方面的原因。他指出:“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生产方式,都仅仅以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效益为目的。那些只是在晚些时候才显现出来的、通过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产生效应的较远的结果,则完全被忽视了。”[2](P562)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受社会形态制约的,人与自然的对立和冲突的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要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 3

革”。[2](P561)

恩格斯深入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性,指出了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本出路,即扬弃 “以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效益为目的”[2](P562)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在自然界的真实写照。为此,他主张在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总体历史进程中来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强调,只有把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跟制度变革结合起来,才有可能真正克服人与自然的异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说,恩格斯对于资本主义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分析是真知灼见。当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发展也表明,人类在近现代面临的环境恶化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密切关系。美国社会学教授约翰·B·福斯特认为,当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的核心问题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自然之间的逻辑关系,生态危机问题与资本主义的发展逻辑完全相悖,资本主义不能解决生态危机问题。

在恩格斯生活的19 世纪,人类对自然界习常性的干涉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所导致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来。恩格斯对此表示了深切的关注。他在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不仅提出了工人居住环境的恶劣情况,而且提出了由于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所造成的河流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他说:“伦敦的空气永远不会像乡村地区那样清新,那样富含氧气。250 万人的肺和25 万个火炉挤在三四平方德里的面积上,消耗着大量的氧气,要补充这些氧气是很困难的,因为城市建筑形式本来就阻碍了通风。呼吸和燃烧所产生的碳酸气,由于本身比重大,都滞留在街道上,而大气的主流只从屋顶掠过。”[3](P409)而这一切与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方式不可分离。恩格斯深入地考察了19 世纪人与自然关系的实际状况,利用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系统地阐发了以辩证法为方法论,以实践为基石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应该说,恩格斯的自然观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特别是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析,对于我们今天考察生态危机这一全球性问题的实质、探寻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首先,当代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人与人不合理的社会关系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对抗关系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极端表现。当今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人类也遭受到自然的严厉报复。人与自然的矛盾说到底是由人类不合理的实践造成的,这种不合理的实践首先是一种在不正确的认识导引下的实践。从古至今,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 是把人类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这种荒谬的观点在人类进入 20 世纪以后,在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的鼓舞下,愈演愈烈。西方持生态中心主义观念的绿色人士认为,人对自然的滥用和生态危机的出现,是与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密不可分的,这种价值观把人看做是宇宙中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人之外的存在物只有相对于人的需要的工具价值。因此,生态中心主义者提出树立“自然价值观”和“自然权利论”,破除人 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寻求生态危机的出路。现代人类中心论则认为,尽管近代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存在着种种缺陷,但并不意味着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本身存在问题,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抛弃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而在于改变近代狭隘的“强式”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而代之以建立在人类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理性偏好基础上的 “弱式”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诚然,以人类狭隘自我利益为基础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是不利于人类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的,但是生态中心主义者把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源简单地归结为一个价值 观的问题,这不仅不能找到生态危机产生的真正根源,而且还不利于揭示生态危机的实质。事实上,导致当今生态危机的那种不合理的实践不仅是在不正确的认识引导下的实践,而且也是一种在不合理的社会利益关系中的实践。这种社会关系揭示了人们之间的利益分化、利益对抗。如前所述,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提倡以人类整体利益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4

那么在现实中,到底是否存在着这种人类整体利益呢?事实上,在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条件下,根本不存在抽象的人类整体利益,而只有各种不同的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而且这种特殊的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是相互对立、彼此冲突的,它们具有损人利己的性质。而当人们把这种损人利己的性质扩展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时候,必将导致对自然的严重侵害。从这个角度上讲,生态危机的出现,实质上是人与人不合理的社会关系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对抗关系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极端表现。

其次,从根本上变革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变革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调适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环境正义,是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对抗,在全球范围内,则表现为群体与群体、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在以资本为特征的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利益对抗。在处理人与自然矛盾关系时,这种利益对抗所表现出来的是环境正义问题。环境正义是指由环境因素引起的社会不公正,它关注和强调同时代在环境利益分配时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行为不正义现象及其矫正。具体来讲,从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和实质看,一方面,正是由于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造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掠夺,而这种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由资本所支配的[4]。比如,美国和西欧许多国家所消费的能源,在世界上所占比重,远远超过了按其人口比例应得的份额。美国本土的石油资源十分丰富,而国会立法禁止开采近海石油,但却源源不断地从别国进口石油,毫无节制地消耗能源和大规模地囤积战略储备。再如最近德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北方国家对南方的“环境空间”提出了许多要求;在谈到全球经济运作方式时,该报告指出,北方国家廉价地从南方国家获取自然资源,同时为南方国家制成品进入北方市场设置障碍;他们充分利用南方的大量土地和各类资源; 他们向南方出口废弃物。又如日本大量进口中国的木材,制成一次性筷子,又销往中国,不仅破坏了中国的森林资源,同时也赚取了大量利润。如此这般,不一而足。另一方面,资本的全球性运动和资本的国际分工也造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和转嫁生态危机,强化了发展中国家追求发展的诉求与资本追逐利润的矛盾冲突。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发达国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由于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越来越高,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标准相对较低,因此发达国家把污染密集型产业向低标准地区转移。据有关资料统计,日本已将 60%以上的高污染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和拉美地区,美国也将 39%以上的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5]。根据绿色和平组织的报告,发达国家以每年 5000 万吨的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有毒或其他危险废弃物,把发展中国家变成自己的“垃圾场”。由此可见,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自然资源占有和使用的利益关系上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实现环境正义,规范不同国家在解决生态危机问题上的责任和义务,已经成为当代世界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正如恩格斯所说,要解决生态危机,单靠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从根本上变革资本主义不合理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面对全球生态危机 问题,我们要积极探讨变革不合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途径,不断调适不同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努力实现不同民族国家在生态利益上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的统一和环境正义的追求。

最后,在我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中,面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维护我国的发展权和环境权,处理好人和人之间在占有和使用自然资源上的利益关系,是取得现代化建设实践和环境保护双重胜利的关键。

应当指出,以上所谈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只是利益对抗的一种形式,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利益分化、利益对抗以及由利益分化、利益对抗所带来的对自然环境破坏的行为在我国同样存在。空气污染、水体污染、臭氧层破坏、森林资源破坏、自然灾害与突发疫病频发等等,日益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生态问题。与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 5

国目前正处于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下,在全球范围内,如何维护我国的发展权和环境权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出新的要求。在经济发展道路上,我们不能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道路,而应该积极探索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追求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倡导抽象的生态价值观上,而应该把维护生态环境,解决生态破坏问题真正落实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这就明确地要求我们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三重关系,在这三重关系中,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处理好人与人在占有和利用自然资源上的利益关系是关键。因为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与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直接相关,同时也反映人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是说,人与人之间存在的不合理的物质利益关系,将导致社会的物质生产只为特殊利益群体服务,满足他们的一己私欲,从而造成自然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社会发展的极度不平衡,而对那些占有极少社会物质财富的人来说,为了维系自己的生存他们不得不采取破坏自然环境的方式。因此,在我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着力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在社会中占有和使用自然资源的利益关系,是取得现代化建设实践和环境保护双重胜利的关键。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摈弃把自然观仅仅看做是对自然本身的描述的观点,从实践出发,以辩证法作为方法论,全面把握恩格斯所阐发的以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恩格斯的自然观使马克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实现了高度统一。19 世纪和 21 世纪虽有天壤之别,但是恩格斯对于人与自然矛盾关系的精辟分析,对我们如何看待生态危机仍然有警示作用,他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系统论述,为我们今天如何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研究范式和理论指导。参 考 文 献

[1]汪信砚.论恩格斯的自然观[J].哲学研究,2006(7).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王雨辰.略论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范式的转换[J].哲学研究,2009(12).

[5]张然,宋秀英.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4).

On Engels' View on Nature shown in “The Part Played by Labor in the Transition from Ape to Man” and its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s

LIU Ying(School of Medical Economics& Management,Anhu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fei 230038,China)Abstract: Engels' view on nature is a system based on dialects and practices which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his essay “The Part Played by Labor in the Transitionfrom Ape to Man” he expounds his scrutiny of the role of labor in th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manand nature, his elaboration on human-nature harmony and his systemic explanation of the way to solvehuman-nature conflicts. Engels' view enlightens us that contemporary ecological crisis is the extremereflection of interpersonal interest conflicts on the human-nature relationship;that the ultimate way tosolve the ecological crisis lies in fundamental change to irrational capitalist social relations and social systems;that reasonable disposition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n natural resource possession is the key for win-win success of China's socialist construction practi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words: view on nature;labor;human and nature;change

推荐专题: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读后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