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家访典型事迹案例(合集)

2022-11-07 15:53:23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访典型事迹案例(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家访典型事迹案例(合集)》。

第一篇:家访典型事迹案例范文

xx是一个胆小、沉默的孩子。课堂上他从不抬头听讲,让他回答问题时,他就会一言不发。下课了总喜欢在教室外面飞跑,从不和同学交流。课堂小测总是写得烂七八糟,家庭作业倒是写得比较工整。和他单独谈心时,他就会心不在焉,还不时地吸吸鼻子,问他怎么了,就说自己不舒服。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家长会时,他的家长借故没来参加。因此,家访时我首先就想到了他。

周四晚上放学时,我轻轻地拍了拍xx的肩,说:“明天老师想去你家家访,不知道你的爸爸妈妈有没有空,今晚回家问问他们,明天告诉我,行吗?”xx抬头看看我,眼里流露出一丝惊喜,可马上又黯淡下来,他什么也没说,只是点了点头就走了。看着他小小的背影消失在落日的余晖中,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一定要了解这个孩子。可第二天,当我问他家长是否有空时,他却带着不安的语气告诉我说,昨晚一回家他就告诉了妈妈老师要去家访,可妈妈什么也没说就走了。“这怎么可能?”我心中充满了疑问,通常家长都希望和老师及时沟通,以了解孩子的表现,怎么他的家长这么反常。

星期天上午,我拨通了xx妈妈的电话,当我提出要去家访时,xx妈妈说自己有事马上要出门,我连忙说:“没关系,那等下次好了。”接着我又和她在电话里聊了几句xx升入三年级后的表现,表扬他的作业写得很工整,家长一定对孩子的学习很重视。从电话中,我能够明显感觉xx的妈妈先是愣了一下,接着就说自己的确为孩子的学习不少费心,从小到大,xx就很乖,可上学后成绩一直很差,自己也很发愁。聊了一会儿后,xx妈妈说:“老师,要不你来家说吧,我晚一会儿再出去。我在家等着你。”

十分钟后我敲开了xx家的门,xx正在写作业,家里还有三个人:xx的妈妈、大嫂和刚出生十四天的侄子。xx的妈妈年过五十,一见到我就拉着我的手说:“老师,真是不好意思,我不是不愿意你来家访,可xx这孩子不争气,我……”我笑着说:“您放心,我不是来批评xx的,我就是想多了解一下孩子的情况。”

正在这时,房间里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声,于是我和xx妈妈一起走到了xx嫂子的房间,原来是孩子饿了,年轻的妈妈奶水不足,孩子用尽力气也吮吸不到奶水,因此啼哭不止。xx的妈妈面露难色地说:“为了让孩子有奶吃,我们这几天是什么土方、偏方都试过了,可就是不管用。”我安慰她说:“不要紧,过几天就好了。我那时候一直到孩子满月了,奶水才够了。”xx的妈妈试探着说:“我们老家有个习俗,新妈妈奶水不够时,如果有个外人能送一碗汤来,过几天孩儿他妈奶水就足了。”我听出了她的弦外之意,马上自告奋勇地说:“如果你不嫌我做的不好,我明天就送一碗汤来。”xx的妈妈喜出望外:“那敢情好,只是我们太不好意思了。”我笑着说:“没事,两个孩子都是你们的希望,说不定小宝宝将来也能跟着我念书呢!”

说到这里,xx的妈妈异常热情起来,也打开了话匣子:原来,她并不是xx的亲生妈妈,xx两岁时父母离婚,谁也不愿意要孩子。做为孩子的姑妈,她只好收养了他,并带着年幼的xx从吉林老家来到了荣成,孩子自小就认为姑妈就是妈妈,姑父就是爸爸,后来xx上幼儿园大班后,无意中知道了真相,从此孩子性情大变,经常闷闷不乐,上小学后学习一直非常吃力,姑妈只上过一年学没法辅导他,姑父一直不喜欢他,只要孩子不听话就是拳脚相加,导致孩子变得非常胆小,学习也越来越差。在二年级时,姑妈曾经找过一个退休老师辅导xx的课后作业,可不到一个月,辅导老师见xx的学习没有起色,就不再辅导xx。姑妈对xx的学习已经不抱太大的希望了,只要孩子能平安、健康地长大成人就行了。好在现在自己的儿子已经结婚生子,儿媳妇又通情达理,对xx疼爱有加,每天辅导孩子的学习。听到这里,我的心变得沉重起来,如果我今天没有走进xx的家,孩子的这些情况我肯定无从知晓。

xx的妈妈接着说:“我们感觉自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就变得郁郁寡欢,我看了非常心疼,真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让他变得快乐起来。”看着因为我的到来而格外认真在阳台上写作业的'xx,我想:是啊,如果我们只一味地追求孩子们的成绩,而忽略了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那我们注定会是个失败的教育者。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熬好了花生猪蹄汤,用保温桶装好,来到xx家,给我开门的是xx,xx欣喜地看着我,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小坐一会儿,我提出让xx坐我的车去上学。xx背着书包,一路小跑来到楼下,可以看出他很开心。到校后,他一改常态,不断向周围的同学“炫耀”,今天他是坐着老师的车来上学的,同学们纷纷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语文课上,他变得格外认真,连字都写得漂亮多了。自此,我总是借机表扬他,让他帮我发发本子,收拾桌子,他也是乐此不疲,眼里常常流露出自信的神情。xx的确是变了,连他的姑妈都能明显感觉到,孩子每天都是乐呵呵的,放学后,经常念叨着白天在学校里发生的事,要知道,这在以前可是从来没有过的。虽然xx的学习至今还没有什么起色,但可以看出孩子已经在努力了,只要努力,就有希望。当然,最重要的是xx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开朗了。

对于“特殊”的孩子,作为老师的我们,不能“一锤定音”、“一棒子打死”。我们要善于去挖掘他们的潜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走进他们的心灵,与他们真诚的交谈,真正地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内心世界,从而帮助他们,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因为老师就是孩子心灵的明灯啊!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教师如果不尽心研究学生的个别特点,如果不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因而也不可能有所进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技巧。”让我们重拾家访这一优良传统,在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起一个心心相通的彩虹桥,让家访回归到教育之中,让教育直面生活,在洋溢着生命气息的生活世界里,去探寻那渐行渐远的教育本源!

第二篇:家访典型事迹案例范文

家访,无疑是联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纽带。

自从教以来,老师一直很重视与家长的沟通,所以他经常走入学生家里真切的感受他们的生活。在家访中,他架起了家长、学生之间的情感桥梁;他读懂每个学生的心,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他为学生们寻找到了身边的榜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家长,学生和教师一起形成了合力,帮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爱的世界是相互的,付出才有收获。记得那次去秦琳家,由于路况复杂,交通不便,他就决定步行去,结果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途中还遇到了狗,但他仍然带我们挨家挨户询问。可天公又不作美,天空中突然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大雨了,大家没有带雨披,还要不要去呢?他心中很矛盾。后来他说了一句话:“既然已经和家长联系好了,怎么能失约呢?”于是大家下定决心,和大雨来个赛跑。也许是老天故意在考验我们的决心,豆大的雨滴立即霹雳啪啦的落下来,很快就雨滴又变成了雨线,紧接着就是大雨倾盆。到她家时,我们已全身淋湿,看到老师的到来,秦琳一家忙成了一团。他的父母真是不知怎么招待我了,又是给衣服,又是递毛巾,又是倒热水,弄得我们倒真不好意思。秦琳眼圈红红地看着陈老师:“老师,我一定认真学习,再也不上网耽误学习了。”“你一定会做到的,老师相信你。”屋外雨在下,可屋内,我们每个人的心却热乎乎的。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他给学生付出一颗爱心,自己则得到一片甘霖。

老师非常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分析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良方,从而获得心与心的沟通。他们班的黄声辉同学有一段时间总是上课睡觉,作业不能及时完成,他调查后发现,原来是他在家经常玩手机,玩到很晚才睡。家访那天,到了他家,父母在外工作还没有回来,看到他的家徒四壁。陈老师以家境为切入点,以男儿当担起家庭的重担,自强,自立为话题,与黄声辉推心置腹地谈了一上午,没想到在学校无论怎么苦口婆心都难以说服的他,如今终于顿悟了。他也如释重负轻松了许多。用爱走进学生的内心,是他家访的一贯做法。

在家访中不仅了解决了个别学生的问题,也让他在班级的教育上得心应手了很多。陈老师教的这个班独生子女多,遇事缺乏独立,学习上也缺乏自主。然而,他们们班的李枝强却与众不同,父母经常去外地打工,对他照顾很少,可他永远是一身干净的衣服,积极地学习劲头。尽管父母不在身边,但他依然成绩优异。是怎样的家庭教育?让他这么优异呢?陈老师带着满心的疑问,走到他的家里。

开始大家认为他父母都是外地打工人员,家里肯定一片狼藉,杂乱肮脏,可是来到他的家里,一株旺盛的桃树,下面摆放着整齐的盆栽花,屋子里尽管简陋,可是却干净整齐,大家吃惊之余都若有所思。在所有陈旧的家具里,一台崭新的冰箱吸引了陈老师,听他的父母介绍,自己是做工程的,一出去干活,可能就要到很远的地方,不能回来照顾李枝强。从上四年级开始李枝强就常自己一个人生活。走的时候给买的食物,放坏了,他也舍不得扔,于是就给他买了台冰箱,这样食物可以多存放些时间。听到到这里,陈老师眼睛有些湿润,现在好多孩子父母做好了还挑食,这不吃,那不吃,他小小年纪,就自己生活,真不容易。他爸爸接着介绍,他衣服脏了,自己洗;学习上,该学什么,自己安排。同时他时间上抓的特别紧,每次回家吃完饭,收拾完就自己去学习了,家长从来不费心。有时离得远,想费心也不可能。是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多懂事的孩子呀!陈老师为有这样的学生而骄傲!

这又是多好的教育素材呀,身边的榜样是重要的,陈老师借这次家访,给班里树立了一个鲜活的榜样,对全班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以点点滴滴的爱,来点燃星星之火,从而使教育形成燎原之势。

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故事讲不完。通过家访,陈老师改变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增进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信任;改变了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与沟通;改变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偏见,增进了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交流了配合。“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学校舒心”是他一直坚持的工作态度,他用真真切切的爱撑起自己教育的那片天,构筑了心中最美好的诗篇。

第三篇:家访典型事迹案例

家访典型事迹案例范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事迹都不陌生吧,事迹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一般事迹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访典型事迹案例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访,无疑是联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纽带。

自从教以来,老师一直很重视与家长的沟通,所以他经常走入学生家里真切的感受他们的生活。在家访中,他架起了家长、学生之间的情感桥梁;他读懂每个学生的心,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他为学生们寻找到了身边的榜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家长,学生和教师一起形成了合力,帮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爱的世界是相互的,付出才有收获。记得那次去秦琳家,由于路况复杂,交通不便,他就决定步行去,结果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途中还遇到了狗,但他仍然带我们挨家挨户询问。可天公又不作美,天空中突然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大雨了,大家没有带雨披,还要不要去呢?他心中很矛盾。后来他说了一句话:“既然已经和家长联系好了,怎么能失约呢?”于是大家下定决心,和大雨来个赛跑。也许是老天故意在考验我们的决心,豆大的雨滴立即霹雳啪啦的落下来,很快就雨滴又变成了雨线,紧接着就是大雨倾盆。到她家时,我们已全身淋湿,看到老师的到来,秦琳一家忙成了一团。他的父母真是不知怎么招待我了,又是给衣服,又是递毛巾,又是倒热水,弄得我们倒真不好意思。秦琳眼圈红红地看着陈老师:“老师,我一定认真学习,再也不上网耽误学习了。”“你一定会做到的,老师相信你。”屋外雨在下,可屋内,我们每个人的心却热乎乎的。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他给学生付出一颗爱心,自己则得到一片甘霖。

老师非常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分析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良方,从而获得心与心的沟通。他们班的黄声辉同学有一段时间总是上课睡觉,作业不能及时完成,他调查后发现,原来是他在家经常玩手机,玩到很晚才睡。家访那天,到了他家,父母在外工作还没有回来,看到他的家徒四壁。陈老师以家境为切入点,以男儿当担起家庭的重担,自强,自立为话题,与黄声辉推心置腹地谈了一上午,没想到在学校无论怎么苦口婆心都难以说服的他,如今终于顿悟了。他也如释重负轻松了许多。用爱走进学生的内心,是他家访的一贯做法。

在家访中不仅了解决了个别学生的问题,也让他在班级的教育上得心应手了很多。陈老师教的这个班独生子女多,遇事缺乏独立,学习上也缺乏自主。然而,他们们班的李枝强却与众不同,父母经常去外地打工,对他照顾很少,可他永远是一身干净的衣服,积极地学习劲头。尽管父母不在身边,但他依然成绩优异。是怎样的家庭教育?让他这么优异呢?陈老师带着满心的疑问,走到他的家里。

开始大家认为他父母都是外地打工人员,家里肯定一片狼藉,杂乱肮脏,可是来到他的家里,一株旺盛的桃树,下面摆放着整齐的盆栽花,屋子里尽管简陋,可是却干净整齐,大家吃惊之余都若有所思。在所有陈旧的家具里,一台崭新的冰箱吸引了陈老师,听他的父母介绍,自己是做工程的,一出去干活,可能就要到很远的地方,不能回来照顾李枝强。从上四年级开始李枝强就常自己一个人生活。走的时候给买的食物,放坏了,他也舍不得扔,于是就给他买了台冰箱,这样食物可以多存放些时间。听到到这里,陈老师眼睛有些湿润,现在好多孩子父母做好了还挑食,这不吃,那不吃,他小小年纪,就自己生活,真不容易。他爸爸接着介绍,他衣服脏了,自己洗;学习上,该学什么,自己安排。同时他时间上抓的特别紧,每次回家吃完饭,收拾完就自己去学习了,家长从来不费心。有时离得远,想费心也不可能。是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多懂事的孩子呀!陈老师为有这样的学生而骄傲!

这又是多好的教育素材呀,身边的.榜样是重要的,陈老师借这次家访,给班里树立了一个鲜活的榜样,对全班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以点点滴滴的爱,来点燃星星之火,从而使教育形成燎原之势。

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故事讲不完。通过家访,陈老师改变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增进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信任;改变了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与沟通;改变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偏见,增进了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交流了配合。“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学校舒心”是他一直坚持的工作态度,他用真真切切的爱撑起自己教育的那片天,构筑了心中最美好的诗篇。

推荐专题: 家访典型事迹案例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