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教学评价案例分析(合集)

2022-11-07 15:51:55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评价案例分析(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评价案例分析(合集)》。

第一篇:教学案例分析总结

教学现状分析

学生答题中暴露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以上试卷分析,结合平时听课调研所知,语文教学主要还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阅读教学,方法不当。

语文阅读课时最多,但实际上一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并不强,考试中阅读理解也最拉分。究其原因就是教学方法不当。教师把教材当成唯一的教学资源,而不是将教材当成学材,当成很好的例子,真正用好教材,实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迁移。这势必导致学生没有学会阅读方法,当遇到一篇新文章时感到无从下手。而且教师上课有时死扣教材,就课论课,不能激活文章中蕴涵的人文性,不能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不能旁征博引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造成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学习语文感到索然无味。

2.积累运用,抓得不实。

3.题海战术,缺乏指导。

在实际中,教师布置作业时无论练习册质量如何,往往是让学生将一本练习册从头做到尾,很多课堂练习也并未经过筛选。让学生跳进题海,而教师却跳出题海,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学生整天埋头大量做题苦练,甚至重复做题,磨掉了学习兴趣,失去自我,变成做题机器。

第二篇:教学案例分析总结

一、更新教学观念,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长期以来,小学音乐教学一直承袭着应试教育的理念,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实施也是以学生的音乐知识掌握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没有以素质教育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实施中,始终以教师的教学需要作为教学实施的依据,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开展的核心,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始终围绕着教师的活动而展开,学生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缺乏应有的重视,学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主体性没有得到有效的彰显。

因此,要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要从教学观念的更新入手,小学音乐教学的实施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依据,要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为目标,充分尊重学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小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以生本思想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所倡导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转变,对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创新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运用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大多都是以音乐知识的机械讲述为主,教学的内容枯燥乏味,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围绕着知识的传授与缺乏个性的音乐训练为主,学生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实施中难以满足其音乐学习的需要,学生的学习实效性不强,教师的教学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不利于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应该看到,在新课程改革开展以来,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式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比较大,但是我们应该明白现有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依然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即便是一些已经改革的教学方式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也没有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学方式改革只是流于形式,不仅没有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还有可能成为小学音乐教学效率提升的绊脚石。

因此,要改变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不尽如人意之处,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以及小学生音乐学习的现实需要,创新现有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创新要善于在原有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一些实效性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保留下来,将一些不适应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式淘汰,与此同时,还要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式进行创新,通过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创新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创设教学情境,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在以往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缺乏对小学音乐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视,教学中很少根据教学的内容需要设计出充满吸引力的教学情境,这样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对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来说也是缺乏吸引力的。我们应该看到,良好的小学音乐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大有益处的,好的小学音乐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小学音乐教学效率提升的催化剂,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想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就要充分重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根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点,结合现有的教学内容,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诸多环节中,分层次地开展教学情境的创设,在不同的教学情境创设中都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的小学音乐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是充满魅力的。

如,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实施中经常看到一些充满大自然气息的音乐作品,教师如果运用那种填鸭式的教学开展教学活动,很难引起学生学习这部分音乐内容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这些教学内容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的自然风光片,教师要让视频内容的播放与音乐作品巧妙地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充分感受这类作品的审美意蕴,让学生在音乐作品的欣赏中享受充满魅力的视听盛宴,这样的教学情境创设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的,学生在诸如此类的教学情境创设中,音乐学习的兴趣会变得越来越浓,也越来越喜欢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非常必要的。

对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进行研究,对促进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的实施依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此,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篇:教学评价案例分析

教学评价案例分析

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天真可爱的小学生非常看重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的评价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用好评价语,来打动每个孩子的心灵,产生心与心的交流,创设出一个个优化的“教育、教学”氛围,从而使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呢?

作为一名课改的实践教师,我作出了许多尝试,也收到了一些效果。下面就给大家介绍我在这方面改革经验中的几个案例。这些案例中的做法不一定就是最佳的做法,但却是在探索发展性评价方法方面做出的有益尝试。希望这些案例能引发大家更多的思考和创造。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

案例1: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几”一课时,课本出示5个身份不同的人物排队买票的情景,让学生对照图例说说谁排第一,谁排第二,谁排第三、第四,谁排最后。让学生明白由于排队顺序的不同,第几具有相对性。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售票处只剩下4张票了,小朋友们想一想,排队买票的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课堂现出火爆场面。

生1:叔叔阿姨会让小朋友排第一,穿裙子的阿姨排第二,背包的阿姨排第三,穿绿上衣的叔叔排第四,警察叔叔排第五。因为大人要爱护小朋友,警察叔叔是为人民服务的。

生2:警察叔叔好不容易休息一天放松放松,应该排第一;背包的阿姨也难得放假,排第二;穿裙子的阿姨排第三,女士优先;穿绿上衣的叔叔排第四;小朋友排第五,休息的时间有的是,下次再看。生3:背包的阿姨明天要出差,排第一;小朋友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到电影院观看一场电影后写观后感),排第二;穿绿上衣的叔叔要陪女朋友,排第三;警察叔叔替别人买票,排第四,穿裙子的阿姨没有要紧事,可以以后再看,排第五。

生4:„„ „„ 评析与反思: 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背景中去感知,去猜测,去推想是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一条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通常只是在学习几何初步知识中通过变换形体的空间位置关系等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时,空间观念差的弱点就突显出来。本案例中我通过在具体现实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体验位置与顺序的关系,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认识,能用语言加以描述,并各抒已见进行交流,只要说得有理,都是正确的。这样既加强了他们的空间观念,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考问题的合理性。同时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二、教师评价的妙用(教师评语几则)

案例2:

①兰兰,你总能第一个完成课堂作业,每次回答问题也总是积极举手。尽管你的作业有时出现小差错,回答问题有时也不够圆满,老师仍然很欣赏你的机敏和大胆。最让我满意的是,只要谁需要帮助,你准会伸出友谊之手。不过,我对你有一份特别的期盼:当你为一点点小事与小朋友们发生争吵时,能不能主动伸出和平的小手,和他们握手言和呢?相信你不会使我失望的。

②小欣,我知道在你妈妈的面前,你是一位说话响亮,调皮可爱的小男孩。可在老师面前,你却是一位在课堂上说一句话都会脸红,害羞腼腆的小男生。所以你从不主动表现自己,生怕在老师和同学的面前出丑。其实你挺不错的,回答问题挺好,作业书写挺好,课堂纪律挺好。你应该相信自己,找回属于你的那份信心和勇气,大胆表现自己吧,你将是优秀的。我期待着。

评析与反思:

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中,教师评价无疑比其他评价主体更能激励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往的教师评价是以第三者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书面性、教条性、说理性强,但生硬,不亲切,实际效果不明显。而我在每学期对学生的评语中特别注重学生的感受,所以总是站在家长的角度对学生的总体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而在评价中我坚持多表扬,多鼓励,多夸奖的“三多”原则,只是在表扬、鼓励、夸奖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期待或希望,这样的评价更能在学生的发展中发挥作用,也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信心的提高。

三、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评价

案例3:佳欣,一个内向憨厚的女孩。由于只接受了一年多的学前教育,刚步入小学一年级,就从识字量上与同班学生有了差距。就拿每次“开火车”认读生字来说吧,火车只要“开到”她那里就肯定停滞不前。一次、二次、三次„„每次都这样,同组的同学就对她有抱怨了,有的说:“都怪你,我们组每次开火车都是最慢的。”有的说:“你真笨,这么简单的字都不认识。”还有的说:“你真是个小笨猪。”同学们的歧视和挖苦,让佳欣觉得自己一点用都没有,更失去了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信心。我知道像佳欣这样的孩子若不能在群体中得到善待和友爱,很容易会自暴自弃,不求上进。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如果每天放学后利用一点课外时间提前把第二天要认读的生字帮她认牢,那么第二天“火车”开到她那里时不就能顺利通过了吗?于是我在一个有利的时机实施了我的想法。第二天,当“火车”开到佳欣那的时候,我看到了她的紧张。于是,我赶紧向她投去信任的目光。我知道她看懂了,因为她成功了。我带头为她鼓掌。第二天、第三天„„我都会以热烈的掌声来为她加油,而她也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身的价值。终于有一天,同学们自发地给了他热烈的掌声。那天,我送给全班同学的一句话是“老师真高兴,因为你们学会了欣赏自己的同伴。”

评析与反思:

传统教育的评价观理性但缺乏温情,用一把“标准尺”裁剪了无数孩子求学的梦。在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的今天,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在进行他评、互评时,受客观因素影响往往很难掌握好发展性的评价标准,尤其是刚刚步入小学校门的一年级小学生。所以我没有从正面直截了当地去教化那些看起来虽客观但却不很友善的评价,因为帮助低年级学生形成一种积极正确的评价观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应该像知识的生成一样让学生自已去主动建构。怎样去建构呢?我的策略是延迟对评价主体的评价,加速对评价客体的提前施教,使他评中评价的主客双方同时获得意义的建构。对马佳欣而言,他建构的是知识和自信,对其他成员而言,建构的是一种开放的心态,一种接纳的气度,一种动态生成的评价观。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评价,因为学生今天的评价观就是他们明天的世界观。

这是让我印象深刻的几个案例,尤其是教学实录这堂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各种评价性语言的运用,让我体会到这也是一种课堂教学艺术。很多一线的教师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当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着“你明白吗?”或者“你懂了没有”的时候,可能因为用语不当而引起的教学损伤已经悄然而生,我们却浑然不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又怎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呢?更不用去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目前,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已成为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评价性语言“引动”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高效率的教学活动,就是我们一线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第四篇: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

案例二:Pumpkin and Jack-O-Lantern(大班)

活动目标:

1.使用英语描述南瓜和南瓜灯的特点。

2.体验万圣节的独特气氛,感受节日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

1.在活动室四周的墙壁上装饰南瓜、巫婆、蝙蝠、黑猫、鬼、骷髅、黑蜘蛛等。

2.南瓜形状的纸板每人一个。

3.教师事先用南瓜形状的纸板制作“高兴”“悲伤”“恐惧”“生气”四种不同表情的南瓜灯。

活动过程:

1.学习句型“They are the same”和“They are different”。教师采用比较的方法,出示大小不同的蝙蝠,引导幼儿学习英语句型“They are the same”。

教师出示“Pumpkin(南瓜)”和“Jack-O-Lantern(南瓜灯)”,引导幼儿学习英语句型“They are different”。

教师引导幼儿区分和表达南瓜和南瓜灯的特点。2.制作南瓜灯。

教师出示“高兴”“悲伤”“恐惧”“生气”四种不同表情的南瓜灯,请幼儿说出它们的英语词汇。

幼儿制作南瓜灯。教师巡回观察,并问幼儿:“你想做哪种表情的南瓜灯,高兴,悲伤,恐惧,还是生气?”

全班幼儿每人制作一个南瓜灯。3.“trick or treat”游戏。

教师请装扮成妖魔鬼怪的幼儿手提自己制作的南瓜灯,到观摩该教育活动的教师跟前,与他们玩“trick or treat(恶作剧,还是款待)”游戏。一些幼儿对这个游戏感到陌生,只是跟着教师唱“Trick or treat.Smell my feet.Give me some thing good to eat”,但没有按照教师的指令行动。只有部分幼儿到观摩该教育活动的教师跟前玩游戏。游戏在进行1分半钟后结束。

在本案例中,教师不恰当的指导语影响幼儿用英语进行创造性表达。“教师的指导可以避免使学生陷入定势模式,从而为他们带来一定的成功。”〔5〕教师作为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其指导与建议对幼儿用英语进行创造性表达会产生重大影响。有时因为教师一句不恰当的指导语,幼儿可能会失去思考、创造的机会。在本案例中,制作南瓜灯环节应该是幼儿用英语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好时机,但是教师不恰当的指导干扰了幼儿用英语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兴趣。教师在巡回观察时规定了幼儿只能从“高兴”“悲伤”“恐惧”“生气”四种表情中选择一种表情制作南瓜灯,限制了幼儿的创造性表现,不利于幼儿学习用英语表达更多的表情词汇。

在案例二的最后环节,教师组织幼儿玩“trick or treat”游戏。这是幼儿与观摩该教育活动的教师互动的环节,教师希望在模拟真实情景的游戏中让幼儿“体验万圣节的独特气氛,感受节日游戏的乐趣”。但由于一些幼儿对游戏感到陌生,所以他们对教师的要求没有作出积极回应,只是跟在教师身边唱歌,游戏活动仓促结束。这是因为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忽视了幼儿对隐含在教育活动中的多元文化的感悟,导致幼儿对异国的万圣节活动感到陌生,无法全身心投入活动,体会不到活动的乐趣。

在上述两个案例中,教师虽然具有将英语活动融入幼儿园课程整体的理念,但在将理念转化为实际教育行为方面存在欠缺。案例一中,教师试图整合数学活动与英语活动,但是在制订活动目标、组织活动实施方面存在欠缺,没有制订出适合幼儿发展的活动目标,幼儿在活动中的提高有限;案例二的教师试图将英语活动与主题教育整合,但是未能使幼儿在中文主题课程中获得足以支撑英语学习的经验,限制了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幼儿园缺少合格的英语教师,缺少英语与中文主题整合的课程教材,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忽视了对幼儿的多元文化导入等都会导致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中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情况。只有解决了上述问题,才能提高教师设计与实施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的质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同时提高幼儿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运用能力。

第五篇:教学案例分析总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交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在识字教学中,我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轻松、快乐的学会生字。

一、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

1.在比较中识字。许多教师都有体会,一些学生总是分不清“哪”和“那”两个字。如在选字填空时,写成“村子里(那)来这么多新房子?”教师可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首先比较字音:“哪”读nǎ,“那”读nà。然后比较字形:“哪”比“那”多了一个“口”。最后是从字义上帮助学生理解。在句子中表示疑问的用“哪”,指较远的地方或事物用“那”。如:“你从哪儿来?”“我到那边去”。这样学生就会区别“哪”和“那”了。

2.求异同,巧识字。学生之所以容易写别字,是因为这些字有相似之处。我采用“求异识记法”识记生字。如区别同音字“飘”和“漂”,跟“风”有关的用“飘”,如“飘扬”,跟“水”有关的用“漂”,如“漂流”。“颗”和“棵”读音相同,形相近,都是量词,很容易误用,区别他们要从字义上去理解。

3.编顺口溜识字。有些字的字形非常相似,像孪生姐妹一样,使人难以辨认。如学生总是把“己、已”混淆,在组词和造句时还闹出不少笑话。把自己的“己”写成“已”。把已经的“已”写成“巳”。为了帮助学生记忆、辨认,我编了顺口溜:开口“己”(jǐ),自己的“己”;半口“已”(yǐ),已经的“已”。

4.编字谜猜生字。学生们对猜字谜非常感兴趣。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在识字教学中把一些字编成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语记住生字。如学习“赢”字,可编成“亡口月贝凡”;学习“闪”,编成“门里面有个人”;学习“雷”,编成“大雨落到田上”;学习“全”,编成“大王头上有个人”;学习“坐”,编成“两个人坐在土堆上”……

5.巧用外部特征纠正“青蛙”。有些学生经常把“青蛙”写成“蜻蛙”。经几次纠正,效果不佳,为此我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首先把“青蛙”(“青”字用绿粉笔)写在黑板上,然后启发学生,用青蛙的外部特征来说一句话,帮助自己记住字形。学生经过交流,作出回答:“青蛙宽嘴巴,鼓眼睛,白肚皮,披着绿衣裳。青蛙的绿衣裳跟青草的颜色一样,所以‘青蛙’的‘青’就是青绿的青”。这样,学生在书写“青蛙”时就会想起“绿衣裳’,就不会写成“蜻蛙”了。

二、采取多种渠道达到理想认字效果

1.第一次见面力求给学生以强刺激,使学生对要认的字第一印象强烈。如,利用音像、动作、情境等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鼓励学生用自己想到的办法记字,以加深对生字的第一印象。有的老师在教蔬菜、水果用字时,让学生对照实物看标牌,看看、摸摸、读读、认认,甚至尝尝,调动多种感官认字记字。有的老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如:猜谜的方法记“秋”字,用会意的方法记“闪”“笔”,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们”(亻+门),用减一减的方法记“几”(机-木),学生兴趣浓,记得牢。

2.要当堂采取多种方式复现,力求做到要认的字当堂大多数学生都认得。这就需要时间充裕,形式多样,全体参与。如,分组玩字词卡,玩魔方(每一面写有本课要认的生字词),做摘苹果、找朋友、夺红旗的游戏,读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句子、儿歌等,让每个学生在游戏中、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在合作学习中,多次与生字见面,“一回生,二回熟,多次见面就成了好朋友”。关键是教师要把时间、精力用在刀刃上──多种形式,特别是在语言环境中整体识记本课生字。

3.要及时复习巩固。根据儿童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刚刚认识的字一定要在以后的两三天中及时复习。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巩固识字的办法,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在口头组词中,在生活中的各种场合,留意所学的生字,做巩固认字的有心人。

三、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引导相互交流,不断扩大识字成果

1.可以联系教科书中的识字内容,引导学生增识字词。如,学习《操场上》一课,结合认识“打球、拔河、拍皮球”等字词,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认识一些体育机械,增识一些汉字。又如,学习《自选商场》一课,结合认识食品、日用品、文具用字,引导学生到自选商场看一看,收集一些商品包装袋,认认上面的字。

2.借助教材中的有关提示,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如,人教版教材在“语文园地”中,陆续出现了认班上同学的姓氏字,认广告、路牌上的字,认电视屏幕上的字,认书报杂志上的字的提示。教师可据此进行课外识字的引导与交流。

3.给学生提供交流、展示自主识字成果的机会。如,指导学生把课外认的字,制成卡片装进识字袋,或剪贴成册,定期在班上交流。又如,在班上开辟“识字园地”,鼓励学生在园地中展示课外识字的成果,与大家分享,把一个人认的字,变成全班认的字。

实践证明,在小学生之中蕴藏着极大的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只要老师有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只要老师经常拿出点时间、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交流、展示自主识字的成果,学生就会用出人意料的表现给老师一个个惊喜。

推荐专题: 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评价案例分析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