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家庭教育教案(合集)

2022-11-07 15:33:39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庭教育教案(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家庭教育教案(合集)》。

第一篇:家长学校教案

一、家庭教育是家长的基本职能

家长朋友,孩子是世界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我们的寄托。那么,作为家长,我们的“行业”是什么?“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马克思一句话就把我们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说了个透。教育好下一代,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美满,更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国家强弱的根本大事。现在的孩子是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国家的宏伟目标最终要靠他们来实现。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父母手里。”

我国有三亿多个家庭,六亿多个父母,这是世界上最庞大的“教师队伍”。如何让孩子这粒种子在家庭的土壤里健康成长,如何履行社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承担起缔造未来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为父为母者亟须深思的问题。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教育者。尽管其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等会有所不同,但对子女都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由于家庭固有的血缘、伦理道德、感情上的内在联系,使我们的家长在担任教育者时,在许多方面有着学校教师无法超越或替代的优势。正因为如此,我们家长必须清楚意识到:家庭教育是我们家长的基本职能。

二、父母――孩子的第一老师、亲密的朋友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由于家庭是由婚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构成的人类社会生活最重要、最基本的单位,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与孩子朝夕相处,感情相依,子女在父母的关怀和爱抚下成长。父母的言行、举止、品德、志趣、爱好、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都对子女产生极深刻的影响。子女和家长的血缘关系和子女对家长生活上的依赖关系必然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强烈的依恋感和信任感。我们从子女同父母的这种特殊的亲子之情来看,家庭教育具有亲密性和权威性。家庭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处世态度、和谐程度,教育思想对子女的成长过程,具备特有的感召力。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亲子之情在教育中极具感化激励作用。一般子女最乐意听父母的话。

孩子的精神、品格和气质往往是父母精神的写照。父母自身的事业心、责任感、会感染到子女的身上。家长和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使彼此情感亲切真挚。而情感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感召力。所以,父母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感情的融洽,父母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的真挚情感会强烈地影响孩子。

家庭是孕育孩子的摇篮。孩子在青少年阶段所接受的家庭教育的影响,会在整个一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孩子从出生、成长到走上社会,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家庭里,受到父母多方面的影响。

学生在校时间少于在家时间,父母与子女有更频繁的个别交往机会。教师了解学生偏重于某一阶段,而家长对孩子每个阶段都了解得比较清楚。孩子在家庭中往往由于对父母的亲昵而显得随便,这使他们的弱点与不足之处随时都会在家里表现出来。如有的孩子贪玩、偏食、怕吃苦,有的孩子“吃软不吃硬”,喜欢“戴高帽子”等。因此父母在进行教育时,针对性就强,且有连续性。另外,家长能对子女进行面对面的、个别的、随时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做什么教什么,缺什么教什么,有条件就某个方面进行训练和教育。如走亲访友时进行礼节性教育;看戏看电影时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外出旅游、参观甚至逛马路商店时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与各种知识教育;在家读书、看电视进行学习目的性和用眼卫生教育等等。又由于家庭教育是分散在各家各户,由家长亲自实施的,这就决定了教育内容与方法上的灵活性。

正由于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备特有的感召力和感染性,又由于家庭教育具有连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就决定了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老师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同时也告诉我们家长,要当好孩子的第一老师,必须首先把孩子作为亲密朋友来对待,否则老师的作用就会打折扣。

我们曾对不少后进学生进行过“心理咨询”调查,这些孩子反映了许多父母的错误的教育思想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它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灵上的创伤。有学生写道:“本来我应该是快乐的,可我从来没有欢笑……他们总是找岔子骂我。我对这个家庭感到心灰意冷,我得不到别人所能得到的父爱和母爱,所以每天放学我便到处游荡,到晚上六点才极不情愿地回家。我也曾为改善这种关系作过努力,可都无济于事,因为他们根本放不下自己的架子来和我做朋友。在他们眼里,我应该是一个件件事照办的木偶。我对这个家彻底・失望,总希望自己能早日自立,走得越早越好…―.”坯有一个学生因为一桩事情没按父母的意见办,他父母就“大发雷霆,处处找我的岔子,使我处于一种提心吊胆的状态”。“学习上的压力本来就大,再让我承担这种无形的而又是无比巨大的精神压力,我实在是受不了。如果长此以往,我的精神会崩溃,这是真的。”落款是“一个处在困顿、压抑状态下的等待您帮助的学生”。

针对两代人的“代沟”问题,我们也作过问卷调查,题目是“你和父母的关系怎样?你希望和父母之间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几乎每一次问卷中都有一半以上的同学不满意父母的教育方法,有的还十分反感。他们在问卷中写道:“父母・和孩子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父母与孩子是管教干部和劳改犯的关系”;“不敢说话,害怕父母”;“儿子像风筝,父母紧紧拴住它,不让它高飞。”孩子们对父母应怎么教育子女,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说:“作为大人不应该以长辈自居”;“大人不能以大压小”;“作父母的不应该包揽属于孩子的权利,总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对的”;“父母不应该发号施令,好像孩子是他们的附属晶,要他干什么就得干什么”;“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我们,使我们产生抵抗情绪”;“父母是正确的听父母的,父母不正确的,也应该听听我们的”;“父母做错事,要有勇气向儿女认错。”这些都是孩子发自心灵深处的沪喊。我们做家长的难道不为之触动吗?

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飞跃,孩子的身体发育进入第二个高峰期。在心理上,出现成人感,独立性也增强。他们开始讨厌老师、父母对他过多的照顾和过细的要求,有时甚至会产生反感。因此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

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首先要尊重孩子的自主要求。当然这不等于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而是对孩子的积极要求要支持。我们要保证对孩子物力和精力上的投资。如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全家人一起去郊游或公园游玩。对孩子的提问,尽可能答复。对孩子一些必要的购买要求应满足,尤其是在学习、生活上的必需品。对办不到的事要合情合理的解释,切不可简单粗暴,生硬地拒绝孩子的要求。

其次,对孩子的自立要求要给予具体指导。例如,现在的初中生往往对生日很重视,凡有一位好友过生日,他们就想送上一份礼物。送什么呢?这时往往需要父母给予具体指导。父母应告诉孩子,对于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的孩子来说,生日庆祝,不应过高地追求物质,而应以祝贺生日者在未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绩为主。当然买一支钢笔或一本日记本赠给生日者也是很好的。

要当好孩子的朋友,坯体现在评价自己孩子时,应该实事求是,既不过分乐观,又不悲观失望。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孩子,既要看到孩子的才华和能力,又要承认孩子的不足和缺点。当孩子成功时,父母要为之庆贺、勉励;当孩子失败时,父母要真诚宽慰、激励。对孩子的长处,父母要赞扬、肯定;对孩子的过错,父母要批评帮助。

特别是对失足的孩子,父母要冷静、理智。要认真思考孩子的明天,思考对社会的责任,要给孩子更多的爱,鼓励他重新做人。要帮助孩子分析失足的原因,提高孩子的认识,增强道德修养。要坦诚地检讨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缺点和失误,用自己的精神、行为去感染孩子,增强孩子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决心。

三、家庭教育对人生的巨大影响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永不毕业的学校。家庭对下一代的个性发展和性格塑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学校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方面教育的基础首先是在家庭奠定的。孩子在形成个性雏型的早期,虽然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但他们首先是由家庭开始踏上社会化征途的。

(一)为人指引基本的人生道路

家庭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家长不会和学校老师一样对学生规定一定的教育内容,安排一定的教学时间,进行一定的教学检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自子女呱呱堕地始,在随后的家庭生活的相处过程中,家长每时每刻都以自己日常的言谈和行动影响着子女。尽管家长的言谈和行动有时是无意的,但都会对子女起到一定的影响,而有时它的影响往往会更大。

如某一位家长因子女在同学中打架吃了亏,请别人去报复,自己感觉是在替子女出气,或挽回面子,却无意中在向子女实施了相互仇恨,目无法纪的反面教育。

相反某位家长因子女的错误,主动带子女到学校向老师承认错误,就是在自觉地向子女实施要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正面教育。

家长通过自己的言谈和行动影响教育子女的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言传身教的教育方法。言传身教在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是最主要的教育方法。

言传身教作为一个教育过程,也不同于学校课堂的教育过程。后者是规定时间内,通过教师有重点的专门讲授,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前者则是贯穿在子女的日常生活中,由家长通过自己的言谈和行动有意无意地影响子女的思想,这种影响点点滴滴,不知不觉地融人子女的心灵,为子女指引基本的人生道路。

在实际生活中,家长自身素质决定其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作用,产生或“好”或“坏”两个效应。良好的言传身教过程犹如阳光雨露般地滋润着子女的心灵,使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有利于他人、家庭和社会的人。相反,会损害子女的心灵,使他们身心扭曲,不能成为健康的人。

家庭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即由家长创造、设置的家庭生活对孩子的成长,为孩子指引基本的人生道路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渗透熏陶功能。人们常讲的“音乐世家”,“教育世家”,“书香门第”的形成与家庭生活的渗透熏陶功能是分不开的。

中外历史上的许多名人,他们之所以成才,对社会作出贡献,固然有许多方面的原因,但往往都与家庭生活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他的父母是一个史官,从小学习了许多诗书和历史,立下了要写史书的愿望。司马迁在家庭生活的影响下,跟着父亲博览群书,帮助父亲整理书籍,不仅学会了写文章的本领,也树立了宏大的志向。所以,父母去世后,他能够继承父业。当他受刑以后,还以顽强的毅力写出千古名著

被人称为“数学王子”的原上海向明中学学生吴思皓,父母是交通大学的教师,夫妇俩有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总是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工作,对四、五岁的儿子并没有过多的伦理教育和辅导。一到晚上,父母学习和工作,儿子坐在父母中间,也自觉自愿地开始自己的学习,在纸上画各种图画,很沉得住气。父母看几个小时的书,他就画几个钟点的画,逐渐养成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进入小学,父母对儿子提出要求,要他在规定时间内看完一定量的书。又培养了他珍惜时间的良好行为和自学能力。父母的悉心教育和精神熏陶,使他走上了数学研究的成功道路。

家庭生活创造、设置的内容很多,总的来说,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物质方面包括购置的电脑、打字机、科技和文艺书籍,以及音乐、美术、书法、体育、工艺、摄影等用品和装饰。精神方面包括父母的议论主题,对社会、学习、工作的态度,父母在家庭的行为,语言的表达,处世态度等。由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融合成的家庭生活的氛围是一种潜在的,而且是惊人的教育力量,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发展。

在许多调查研究中都发现,有些家长,为了使孩子早日成才,也督促孩子学习,提出严格要求,购买一些书籍报纸,可自己却很二》读书看报;有些家长要孩子学习,自己却热衷于看电视、打牌、搓麻将、跳舞;有些家长对孩子不尊敬自己很生气,自己对老人却不敬不孝。这样的家庭生活难免使孩子在认识上发生偏差。教育家马卡连柯谆谆告诫做父母的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说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欢乐或怎样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说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榜样,榜样的作用至关重要。至于孩子将来成什么材那要看他的努力。在孩子渴求了解世界时,作为父母,作为孩子的首任教师,也是常任教师,应该珍视自己的责任。

(二)为人塑造基本的道德品质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用品德、学识、情感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长期给孩子的熏陶的过程。往往从孩子的身上能折射出家长的影子。因此,做家长的首先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对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良好教育,这也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所在。要塑造好孩子基本的道德品质,必须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1、要教育孩子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工作事业心。

热爱祖国,是我国公民应具有的基本道德义务和道德素养,是评价人的道德水平的起码准则。对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祖国”带有民族性的意义,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也就常常和一定的民族心理相联系。一般来说,每个人对本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行为方式、艺术风格等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爱和认同意识。在与民族利益和声誉有关的问题上,对民族的多数成员来说,祖国的前途命运和个人前途命运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只有祖国昌盛、民族强大才有个人尊严的保障。因此,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应是对家长的起码要求。

当前,我们的国家还面临着许多因难,在体制、政策等诸方面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还存在许多弊端,社会生活中也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还很落后、贫穷。但我们不能因此藐视自己的祖国,轻视自己的民族。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尤其需要发扬民族自尊和自强的精神。为使孩子的心灵里扎下爱祖国的根,做家长的应该自身先具备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精神。

爱祖国首先应该表现在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事业心上。在当前,热爱祖国,维护民族的尊严,首先表现为在自己的岗位上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为国家、民族赢得荣誉。一个好家长应关心社会、关心本单位本部门的生产、工作、事业的发展,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家长具备高度自觉的工作责任心对孩子的学习也能起到激励作用,往往在家长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家庭中,子女也表现学习的热情和对集体的关心。同时,这种家长也能引起孩子的敬爱。

2、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具备正直善良、诚实友爱的良好品行。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我们家长应该具有这样的品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首先表现在说到做到和有错就改。不要因为怕在子女面前失身份,对说错的话,做错的事强词夺理不予承认。这样非但不能提高威信,反而会影响子女在接受家长或老师教育时也如此效仿。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表现在待人处事坦率、真诚。不能见风使舵,两面三刀。不要在当面对人奉承赞美,而背后却诋毁、贬低。否则,孩子看到父母的“双重性格”很容易变得世故、圆滑,用同样行为对待家长、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形成心灵的畸型。正直、善良、诚实、友爱、勤劳、谦虚等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美德,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在现阶段体现了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新型关系。一个正直善良的,首要的一点就是要“爱”人。我们家长做到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不仅能使自己获得内心的快乐,而且也能使孩子富有同情心、正义感。有位中学生在作文中写到自己的妈妈是一名护士,除了繁忙的工作外,还义务照顾邻居孤寡老人,十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这位学生从小耳濡目染了母亲的好品行,母亲在她心目中是很崇高伟大的。她在不知不觉中也养成了热情、正直、友善的好品质。受到了同学的拥戴和老师、邻里的赞誉。

3、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勤劳俭朴的优良作风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中,由于经济体制的急剧变革和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好家长,就应该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管社会环境如何,都应该保持基本的做人准则,保持内心的平稳和良好的心境。应该看到在这个世界上值得我们追求的美好东西很多,不能把那些丑恶的东西当做事物的主要方面而影响自己的情绪。

如果我们做家长的不能正确对待生活,时常在子女面前流露消沉悲观的情绪,将会带来不好的结果。有一位中学生,从小聪明伶俐人人喜爱。自进人小学到毕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父母从不为其操心。但进人中学后,成绩日益下降,且品行也出现不端,并由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发展到结伙偷窃外逃。家长在回顾他的成长过程后痛切地说,责任全在家庭。原来其父母在家里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常常发表感慨,进行议论,并牢骚怪话不断,情绪消极,感到未来没有希望,人生没有意义。久而久之便影响了孩子,使孩子感到读书无用,知识无用,没有知识同样可以获得金钱,而有了钱便有了一切。于是学习热情减退,远大抱负丧失,过一天混一天,逐渐走上错误的道路。这事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家长所持的生活态度,会给子女带来深刻影响,家长积极的人生态度将使子女受益无穷。

家长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就应该表现出有理想、有志气、有自尊心、有自制力,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灰心,不气馁,有百折不挠的气概。要避免自卑、狂妄、敷衍、混事等不良情绪和态度。

同时,做一个好家长还要具有勤劳俭朴的美德。勤劳是指勤奋工作、热爱劳动的品质和行为;俭朴是珍惜劳动成果,不铺张浪费、不追求奢侈享受、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和行为。勤劳俭朴的美德是日常生活中长期培养形成的一种行为习惯。

根正才能叶茂,这就需要家长身教重于言教,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把孩子的基础道德教育好。

(三)为人的一生塑造个性特点

家庭是孩子出生的地方,生活的场所。家庭的环境气氛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而创造这一气氛的关键就在于让“爱”弥散在家庭中。

家庭生活中的爱是多种多样的。有夫妻间的情爱,有子女对父母的敬爱,有父母对子女的疼爱,有兄弟姐妹间的互爱。这种种爱,应洋溢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

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主体,夫妻如果不和会对家庭产生不良影响,从而造成孩子身心发展的障碍。有的父母当着孩子的面经常吵嘴、打架,会给子女心灵投入阴影。使孩子觉得在家中压抑不舒畅,精神上苦闷,感受不到温暖,于是便可能向外部寻找寄托。

关于初中学生早恋和出走的调查表明,有许多和家庭气氛不和谐有关。也有的夫妻虽然不吵不闹,但相互间感情不沟通,长期处于冷战之中,这也会使孩子感到非常痛苦,容易形成内向阴郁、孤僻、不合群的性格。所以建立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好的个性特点的养成很重要。

建立平等相处的民主家庭,对孩子自尊心的形成很起作用。

了解和理解子女是教育子女的基础,尤其初中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变化,自主意识增强,更需要获得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渴望过平等民主的生活。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都应当采用平等的说理方式进行。说理就应避免打骂和体罚,对子女合理的要求尽量满足,不限制子女正常的活动。子女的同学来家作客时,要热情欢迎,并不在同学面前讲孩子的过错,以维护子女的自尊心。

家庭的民主还体现在家庭成员之间遇事互相协商上,尤其是家庭中的大事更应协商。遇事如父母硬性规定或子女自作主张,都会伤害对方的感情,不利于家庭民主的发扬。

建立协调教育型家庭,对孩子个性健康发展很有帮助。

在家庭中,教育力量之间的矛盾,一是表现在父亲与母亲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不一致上。例如父亲要求严格,而母亲却溺爱、放纵。二是表现在父母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之间教育思想、方法、手段不一致上。例父母要求严格,但祖父母、外祖父母却对孩子放任自流。父母一批评孩子,老一辈马上出来袒护。三是表现在教育者教育态度前后不一致上。例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往往随自身情绪变化而变化。情绪好时,对孩子很迁就,态度也和颜悦色,情绪不好时就对孩子耍态度,甚至迁怒于孩子。这种教育力量不一致的矛盾型家庭是十分有害的。它容易造成孩子的二重心理,使孩子有机可乘,学会钻空子。或者它会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没有主见。久而久之形成孤僻、执拗、神经质的毛病。

家庭成员间的教育不一致会使各种教育力量相抵消,不能取得积极的教育效果,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建立协调教育型家庭。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协调、配合

学生是社会的一个成员。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各种因素都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该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这三个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形成良好的育人队伍。

学校教育是促进孩子发展的主要阵地,学校要运用深化改革,切实落实全面提高公民素质的教育宗旨。学校应掌握教育孩子的最新科研成果、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要现代化。校园生活也需生动活泼。

家庭教育在孩子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家长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重要环境,家长对自己的子女不仅有养的责任,而且有教的义务。在现代社会中,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孩子的老师,同时也是最好的朋友。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必须具有正确的儿童观、人才观,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必须懂得教育儿童的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履行家长对孩子培训的责任。

社会对孩子的成长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社会教育是教育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的社会是信息社会、开放的社会,社会教育因素对孩子的影响正在不断增强,是绝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工作也更为复杂和迫切了。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只靠家庭和学校是远远不够的。要开展各种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动,还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各界、家庭个人都要以这部法律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

家长朋友们,让我们以新的眼光,从新的高度,以更强的责任感,把教育孩子的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第二篇:家长学校教案

一、家庭教育是家长的基本职能

家长朋友,孩子是世界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我们的寄托。那么,作为家长,我们的“行业”是什么?“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马克思一句话就把我们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说了个透。教育好下一代,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美满,更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国家强弱的根本大事。现在的孩子是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国家的宏伟目标最终要靠他们来实现。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父母手里。”

我国有三亿多个家庭,六亿多个父母,这是世界上最庞大的“教师队伍”。如何让孩子这粒种子在家庭的土壤里健康成长,如何履行社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承担起缔造未来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为父为母者亟须深思的问题。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教育者。尽管其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等会有所不同,但对子女都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由于家庭固有的血缘、伦理道德、感情上的内在联系,使我们的家长在担任教育者时,在许多方面有着学校教师无法超越或替代的优势。正因为如此,我们家长必须清楚意识到:家庭教育是我们家长的基本职能。

二、父母――孩子的第一老师、亲密的朋友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由于家庭是由婚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构成的人类社会生活最重要、最基本的单位,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与孩子朝夕相处,感情相依,子女在父母的关怀和爱抚下成长。父母的言行、举止、品德、志趣、爱好、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都对子女产生极深刻的影响。子女和家长的血缘关系和子女对家长生活上的依赖关系必然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强烈的依恋感和信任感。我们从子女同父母的这种特殊的亲子之情来看,家庭教育具有亲密性和权威性。家庭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处世态度、和谐程度,教育思想对子女的成长过程,具备特有的感召力。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亲子之情在教育中极具感化激励作用。一般子女最乐意听父母的话。

孩子的精神、品格和气质往往是父母精神的写照。父母自身的事业心、责任感、会感染到子女的身上。家长和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使彼此情感亲切真挚。而情感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感召力。所以,父母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感情的融洽,父母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的真挚情感会强烈地影响孩子。

家庭是孕育孩子的摇篮。孩子在青少年阶段所接受的家庭教育的影响,会在整个一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孩子从出生、成长到走上社会,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家庭里,受到父母多方面的影响。

学生在校时间少于在家时间,父母与子女有更频繁的个别交往机会。教师了解学生偏重于某一阶段,而家长对孩子每个阶段都了解得比较清楚。孩子在家庭中往往由于对父母的亲昵而显得随便,这使他们的弱点与不足之处随时都会在家里表现出来。如有的孩子贪玩、偏食、怕吃苦,有的孩子“吃软不吃硬”,喜欢“戴高帽子”等。因此父母在进行教育时,针对性就强,且有连续性。另外,家长能对子女进行面对面的、个别的、随时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做什么教什么,缺什么教什么,有条件就某个方面进行训练和教育。如走亲访友时进行礼节性教育;看戏看电影时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外出旅游、参观甚至逛马路商店时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与各种知识教育;在家读书、看电视进行学习目的性和用眼卫生教育等等。又由于家庭教育是分散在各家各户,由家长亲自实施的,这就决定了教育内容与方法上的灵活性。

正由于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备特有的感召力和感染性,又由于家庭教育具有连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就决定了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老师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同时也告诉我们家长,要当好孩子的第一老师,必须首先把孩子作为亲密朋友来对待,否则老师的作用就会打折扣。

我们曾对不少后进学生进行过“心理咨询”调查,这些孩子反映了许多父母的错误的教育思想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它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灵上的创伤。有学生写道:“本来我应该是快乐的,可我从来没有欢笑……他们总是找岔子骂我。我对这个家庭感到心灰意冷,我得不到别人所能得到的父爱和母爱,所以每天放学我便到处游荡,到晚上六点才极不情愿地回家。我也曾为改善这种关系作过努力,可都无济于事,因为他们根本放不下自己的架子来和我做朋友。在他们眼里,我应该是一个件件事照办的木偶。我对这个家彻底・失望,总希望自己能早日自立,走得越早越好…―.”坯有一个学生因为一桩事情没按父母的意见办,他父母就“大发雷霆,处处找我的岔子,使我处于一种提心吊胆的状态”。“学习上的压力本来就大,再让我承担这种无形的而又是无比巨大的精神压力,我实在是受不了。如果长此以往,我的精神会崩溃,这是真的。”落款是“一个处在困顿、压抑状态下的等待您帮助的学生”。

针对两代人的“代沟”问题,我们也作过问卷调查,题目是“你和父母的关系怎样?你希望和父母之间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几乎每一次问卷中都有一半以上的同学不满意父母的教育方法,有的还十分反感。他们在问卷中写道:“父母・和孩子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父母与孩子是管教干部和劳改犯的关系”;“不敢说话,害怕父母”;“儿子像风筝,父母紧紧拴住它,不让它高飞。”孩子们对父母应怎么教育子女,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说:“作为大人不应该以长辈自居”;“大人不能以大压小”;“作父母的不应该包揽属于孩子的权利,总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对的”;“父母不应该发号施令,好像孩子是他们的附属晶,要他干什么就得干什么”;“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我们,使我们产生抵抗情绪”;“父母是正确的听父母的,父母不正确的,也应该听听我们的”;“父母做错事,要有勇气向儿女认错。”这些都是孩子发自心灵深处的沪喊。我们做家长的难道不为之触动吗?

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飞跃,孩子的身体发育进入第二个高峰期。在心理上,出现成人感,独立性也增强。他们开始讨厌老师、父母对他过多的照顾和过细的要求,有时甚至会产生反感。因此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

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首先要尊重孩子的自主要求。当然这不等于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而是对孩子的积极要求要支持。我们要保证对孩子物力和精力上的投资。如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全家人一起去郊游或公园游玩。对孩子的提问,尽可能答复。对孩子一些必要的购买要求应满足,尤其是在学习、生活上的必需品。对办不到的事要合情合理的解释,切不可简单粗暴,生硬地拒绝孩子的要求。

其次,对孩子的自立要求要给予具体指导。例如,现在的初中生往往对生日很重视,凡有一位好友过生日,他们就想送上一份礼物。送什么呢?这时往往需要父母给予具体指导。父母应告诉孩子,对于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的孩子来说,生日庆祝,不应过高地追求物质,而应以祝贺生日者在未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绩为主。当然买一支钢笔或一本日记本赠给生日者也是很好的。

要当好孩子的朋友,坯体现在评价自己孩子时,应该实事求是,既不过分乐观,又不悲观失望。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孩子,既要看到孩子的才华和能力,又要承认孩子的不足和缺点。当孩子成功时,父母要为之庆贺、勉励;当孩子失败时,父母要真诚宽慰、激励。对孩子的长处,父母要赞扬、肯定;对孩子的过错,父母要批评帮助。

特别是对失足的孩子,父母要冷静、理智。要认真思考孩子的明天,思考对社会的责任,要给孩子更多的爱,鼓励他重新做人。要帮助孩子分析失足的原因,提高孩子的认识,增强道德修养。要坦诚地检讨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缺点和失误,用自己的精神、行为去感染孩子,增强孩子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决心。

三、家庭教育对人生的巨大影响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永不毕业的学校。家庭对下一代的个性发展和性格塑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学校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方面教育的基础首先是在家庭奠定的。孩子在形成个性雏型的早期,虽然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但他们首先是由家庭开始踏上社会化征途的。

(一)为人指引基本的人生道路

家庭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家长不会和学校老师一样对学生规定一定的教育内容,安排一定的教学时间,进行一定的教学检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自子女呱呱堕地始,在随后的家庭生活的相处过程中,家长每时每刻都以自己日常的言谈和行动影响着子女。尽管家长的言谈和行动有时是无意的,但都会对子女起到一定的影响,而有时它的影响往往会更大。

如某一位家长因子女在同学中打架吃了亏,请别人去报复,自己感觉是在替子女出气,或挽回面子,却无意中在向子女实施了相互仇恨,目无法纪的反面教育。

相反某位家长因子女的错误,主动带子女到学校向老师承认错误,就是在自觉地向子女实施要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正面教育。

家长通过自己的言谈和行动影响教育子女的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言传身教的教育方法。言传身教在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是最主要的教育方法。

言传身教作为一个教育过程,也不同于学校课堂的教育过程。后者是规定时间内,通过教师有重点的专门讲授,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前者则是贯穿在子女的日常生活中,由家长通过自己的言谈和行动有意无意地影响子女的思想,这种影响点点滴滴,不知不觉地融人子女的心灵,为子女指引基本的人生道路。

在实际生活中,家长自身素质决定其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作用,产生或“好”或“坏”两个效应。良好的言传身教过程犹如阳光雨露般地滋润着子女的心灵,使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有利于他人、家庭和社会的人。相反,会损害子女的心灵,使他们身心扭曲,不能成为健康的人。

家庭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即由家长创造、设置的家庭生活对孩子的成长,为孩子指引基本的人生道路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渗透熏陶功能。人们常讲的“音乐世家”,“教育世家”,“书香门第”的形成与家庭生活的渗透熏陶功能是分不开的。

中外历史上的许多名人,他们之所以成才,对社会作出贡献,固然有许多方面的原因,但往往都与家庭生活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他的父母是一个史官,从小学习了许多诗书和历史,立下了要写史书的愿望。司马迁在家庭生活的影响下,跟着父亲博览群书,帮助父亲整理书籍,不仅学会了写文章的本领,也树立了宏大的志向。所以,父母去世后,他能够继承父业。当他受刑以后,还以顽强的毅力写出千古名著<史记)。

被人称为“数学王子”的原上海向明中学学生吴思皓,父母是交通大学的教师,夫妇俩有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总是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工作,对四、五岁的儿子并没有过多的伦理教育和辅导。一到晚上,父母学习和工作,儿子坐在父母中间,也自觉自愿地开始自己的学习,在纸上画各种图画,很沉得住气。父母看几个小时的书,他就画几个钟点的画,逐渐养成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进入小学,父母对儿子提出要求,要他在规定时间内看完一定量的书。又培养了他珍惜时间的良好行为和自学能力。父母的悉心教育和精神熏陶,使他走上了数学研究的成功道路。

家庭生活创造、设置的内容很多,总的来说,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物质方面包括购置的电脑、打字机、科技和文艺书籍,以及音乐、美术、书法、体育、工艺、摄影等用品和装饰。精神方面包括父母的议论主题,对社会、学习、工作的态度,父母在家庭的行为,语言的表达,处世态度等。由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融合成的家庭生活的氛围是一种潜在的,而且是惊人的教育力量,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发展。

在许多调查研究中都发现,有些家长,为了使孩子早日成才,也督促孩子学习,提出严格要求,购买一些书籍报纸,可自己却很二》读书看报;有些家长要孩子学习,自己却热衷于看电视、打牌、搓麻将、跳舞;有些家长对孩子不尊敬自己很生气,自己对老人却不敬不孝。这样的家庭生活难免使孩子在认识上发生偏差。教育家马卡连柯谆谆告诫做父母的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说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欢乐或怎样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说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榜样,榜样的作用至关重要。至于孩子将来成什么材那要看他的努力。在孩子渴求了解世界时,作为父母,作为孩子的首任教师,也是常任教师,应该珍视自己的责任。

(二)为人塑造基本的道德品质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用品德、学识、情感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长期给孩子的熏陶的过程。往往从孩子的身上能折射出家长的影子。因此,做家长的首先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对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良好教育,这也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所在。要塑造好孩子基本的道德品质,必须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1、要教育孩子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工作事业心。

热爱祖国,是我国公民应具有的基本道德义务和道德素养,是评价人的道德水平的起码准则。对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祖国”带有民族性的意义,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也就常常和一定的民族心理相联系。一般来说,每个人对本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行为方式、艺术风格等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爱和认同意识。在与民族利益和声誉有关的问题上,对民族的多数成员来说,祖国的前途命运和个人前途命运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只有祖国昌盛、民族强大才有个人尊严的保障。因此,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应是对家长的起码要求。

当前,我们的国家还面临着许多因难,在体制、政策等诸方面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还存在许多弊端,社会生活中也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还很落后、贫穷。但我们不能因此藐视自己的祖国,轻视自己的民族。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尤其需要发扬民族自尊和自强的精神。为使孩子的心灵里扎下爱祖国的根,做家长的应该自身先具备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精神。

爱祖国首先应该表现在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事业心上。在当前,热爱祖国,维护民族的尊严,首先表现为在自己的岗位上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为国家、民族赢得荣誉。一个好家长应关心社会、关心本单位本部门的生产、工作、事业的发展,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家长具备高度自觉的工作责任心对孩子的学习也能起到激励作用,往往在家长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家庭中,子女也表现学习的热情和对集体的关心。同时,这种家长也能引起孩子的敬爱。

2、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具备正直善良、诚实友爱的良好品行。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我们家长应该具有这样的品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首先表现在说到做到和有错就改。不要因为怕在子女面前失身份,对说错的话,做错的事强词夺理不予承认。这样非但不能提高威信,反而会影响子女在接受家长或老师教育时也如此效仿。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表现在待人处事坦率、真诚。不能见风使舵,两面三刀。不要在当面对人奉承赞美,而背后却诋毁、贬低。否则,孩子看到父母的“双重性格”很容易变得世故、圆滑,用同样行为对待家长、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形成心灵的畸型。正直、善良、诚实、友爱、勤劳、谦虚等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美德,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在现阶段体现了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新型关系。一个正直善良的,首要的一点就是要“爱”人。我们家长做到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不仅能使自己获得内心的快乐,而且也能使孩子富有同情心、正义感。有位中学生在作文中写到自己的妈妈是一名护士,除了繁忙的工作外,还义务照顾邻居孤寡老人,十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这位学生从小耳濡目染了母亲的好品行,母亲在她心目中是很崇高伟大的。她在不知不觉中也养成了热情、正直、友善的好品质。受到了同学的拥戴和老师、邻里的赞誉。

3、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勤劳俭朴的优良作风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中,由于经济体制的急剧变革和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好家长,就应该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管社会环境如何,都应该保持基本的做人准则,保持内心的平稳和良好的心境。应该看到在这个世界上值得我们追求的美好东西很多,不能把那些丑恶的东西当做事物的主要方面而影响自己的情绪。

如果我们做家长的不能正确对待生活,时常在子女面前流露消沉悲观的情绪,将会带来不好的结果。有一位中学生,从小聪明伶俐人人喜爱。自进人小学到毕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父母从不为其操心。但进人中学后,成绩日益下降,且品行也出现不端,并由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发展到结伙偷窃外逃。家长在回顾他的成长过程后痛切地说,责任全在家庭。原来其父母在家里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常常发表感慨,进行议论,并牢骚怪话不断,情绪消极,感到未来没有希望,人生没有意义。久而久之便影响了孩子,使孩子感到读书无用,知识无用,没有知识同样可以获得金钱,而有了钱便有了一切。于是学习热情减退,远大抱负丧失,过一天混一天,逐渐走上错误的道路。这事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家长所持的生活态度,会给子女带来深刻影响,家长积极的人生态度将使子女受益无穷。

家长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就应该表现出有理想、有志气、有自尊心、有自制力,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灰心,不气馁,有百折不挠的气概。要避免自卑、狂妄、敷衍、混事等不良情绪和态度。

同时,做一个好家长还要具有勤劳俭朴的美德。勤劳是指勤奋工作、热爱劳动的品质和行为;俭朴是珍惜劳动成果,不铺张浪费、不追求奢侈享受、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和行为。勤劳俭朴的美德是日常生活中长期培养形成的一种行为习惯。

根正才能叶茂,这就需要家长身教重于言教,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把孩子的基础道德教育好。

(三)为人的一生塑造个性特点

家庭是孩子出生的地方,生活的场所。家庭的环境气氛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而创造这一气氛的关键就在于让“爱”弥散在家庭中。

家庭生活中的爱是多种多样的。有夫妻间的情爱,有子女对父母的敬爱,有父母对子女的疼爱,有兄弟姐妹间的互爱。这种种爱,应洋溢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

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主体,夫妻如果不和会对家庭产生不良影响,从而造成孩子身心发展的障碍。有的父母当着孩子的面经常吵嘴、打架,会给子女心灵投入阴影。使孩子觉得在家中压抑不舒畅,精神上苦闷,感受不到温暖,于是便可能向外部寻找寄托。

关于初中学生早恋和出走的调查表明,有许多和家庭气氛不和谐有关。也有的夫妻虽然不吵不闹,但相互间感情不沟通,长期处于冷战之中,这也会使孩子感到非常痛苦,容易形成内向阴郁、孤僻、不合群的性格。所以建立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好的个性特点的养成很重要。

建立平等相处的民主家庭,对孩子自尊心的形成很起作用。

了解和理解子女是教育子女的基础,尤其初中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变化,自主意识增强,更需要获得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渴望过平等民主的生活。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都应当采用平等的说理方式进行。说理就应避免打骂和体罚,对子女合理的要求尽量满足,不限制子女正常的活动。子女的同学来家作客时,要热情欢迎,并不在同学面前讲孩子的过错,以维护子女的自尊心。

家庭的民主还体现在家庭成员之间遇事互相协商上,尤其是家庭中的大事更应协商。遇事如父母硬性规定或子女自作主张,都会伤害对方的感情,不利于家庭民主的发扬。

建立协调教育型家庭,对孩子个性健康发展很有帮助。

在家庭中,教育力量之间的矛盾,一是表现在父亲与母亲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不一致上。例如父亲要求严格,而母亲却溺爱、放纵。二是表现在父母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之间教育思想、方法、手段不一致上。例父母要求严格,但祖父母、外祖父母却对孩子放任自流。父母一批评孩子,老一辈马上出来袒护。三是表现在教育者教育态度前后不一致上。例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往往随自身情绪变化而变化。情绪好时,对孩子很迁就,态度也和颜悦色,情绪不好时就对孩子耍态度,甚至迁怒于孩子。这种教育力量不一致的矛盾型家庭是十分有害的。它容易造成孩子的二重心理,使孩子有机可乘,学会钻空子。或者它会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没有主见。久而久之形成孤僻、执拗、神经质的毛病。

家庭成员间的教育不一致会使各种教育力量相抵消,不能取得积极的教育效果,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建立协调教育型家庭。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协调、配合

学生是社会的一个成员。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各种因素都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该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这三个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形成良好的育人队伍。

学校教育是促进孩子发展的主要阵地,学校要运用深化改革,切实落实全面提高公民素质的教育宗旨。学校应掌握教育孩子的最新科研成果、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要现代化。校园生活也需生动活泼。

家庭教育在孩子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家长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重要环境,家长对自己的子女不仅有养的责任,而且有教的义务。在现代社会中,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孩子的老师,同时也是最好的朋友。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必须具有正确的儿童观、人才观,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必须懂得教育儿童的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履行家长对孩子培训的责任。

社会对孩子的成长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社会教育是教育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的社会是信息社会、开放的社会,社会教育因素对孩子的影响正在不断增强,是绝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工作也更为复杂和迫切了。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只靠家庭和学校是远远不够的。要开展各种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动,还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各界、家庭个人都要以这部法律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

家长朋友们,让我们以新的眼光,从新的高度,以更强的责任感,把教育孩子的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第三篇:家长学校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学习安全知识。

2、使家长学会怎样对孩子安全常识进行指导。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家中虽安全,也会出危险。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地成长。为了确保孩子的安全,父母总是不让孩子做这做那,生怕孩子摔着、碰着、烫着、电着。可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不能总是守护在身边,十来岁的孩子对身边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总相自己做一做,试一试,为此常与大人发生口角,有的甚至背着大人做。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动作协调性差,毛手毛脚,容易发生事故,更给家长增加了几分担心。看来,随着孩子的增长,对孩子仅仅看护是不够的,还应教会孩子自理、自护。

1、平时注意对孩子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根据孩子年龄的特点,教给孩子怎样防火、防电、防碰、防划伤、防受骗等。

2、对十来岁的孩子,应适当让他们做一些带危险性的事情,如灌暧瓶、端热锅、切菜、削果皮、做饭等,孩子在学做这些事的时候,家长要给以示范和指导,提出注意事项。

3、使孩子了解家中各种设施、电器使用方法和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以及注意事项。对于不适宜孩子使用启动的东西,要给他讲明危险性,提出要求。

4、如果临时带回危险品,如农药、化学试剂、电动工具等,要及时叮嘱孩子,不要乱动。

二、户外活动,安全第一 。

1、孩子出去玩时要注意给孩子备好便于运动的软底鞋,不要只为漂亮而让孩子穿皮革。并教育孩子不要单独行动,要听指挥,结伴而行。

2、下列场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要叮嘱孩子别去玩耍。这些地方包括:高压塔下;铁路、公路旁;变压器下;水深的河、潭、坑边;工厂的生产区和仓库;建筑工地;废弃无人居住的房屋;防空洞、地窑;水井、粪坑、沼气池附近;屋顶、树梢、墙头。

3、教孩子认识家庭住址。在孩子开始懂事明理时,家长就要有意识地教孩子认识自己的家庭住址,熟悉周围的社区环境。告诉孩子父母所在的单位名称和电话号码,以防孩子走失。

4、为了保证孩子户外活动的安全,家长应教会孩子怎样过马路,怎样识别红绿信号灯。告诫孩子横过马路一定要走人行横道。

5、教孩子掌握躲避坏人伤害的方法。告诉孩子不要轻意接受陌生人的礼物,除了家长和医生,不要让外人接触自己的身体。遇到存心不良的人纠缠要设法跑到人多的地方或大声呼救。不要让陌生人尾随自己回家。

6、当孩子处于危险之中时家长要冷静,不要惊慌。有的家长遇到紧急情况,自己先惊慌失措甚至吓昏,结果丧失了抢救孩子的良机。 要掌握一些急救的生活常识,如止血、消毒、人工呼吸等常用方法。

三、发生火灾如何脱险 向孩子进行防火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消防意识,这是每一位家长应尽的责任。此外,我国民法规定:无行为能力人对他人造成的损失,其监护人要给予赔偿。因孩子引起的火灾,家庭将蒙受经济损失。为此家长们平时应做到:

1、经常向孩子讲述火灾的危害,教育孩子不玩火,正确掌握炉火,正确掌握炉火、电器的使用方法。小孩子外出无人监护时,要嘱咐孩子防火事项,并注意孩子身上不能带火种。

2、妥善放置火柴、打火机及一切易燃易爆物品。如果孩子年龄小,可以经常摸摸孩子的口袋,看是否装有火柴、打火机等火种。

3、大人外出时,切莫把孩子锁在屋里,因为当孩子不甘寂寞时往往有可能做一些游戏,引出危险。如果玩火,后果不堪设想。孩子在玩用蜡烛照明灯笼,家长要在一旁照看。

4、带领孩子进入影剧院、餐厅、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应首先了解若遇意外时,脱险路线和安全门的位置,并要向孩子说明。这样,万一发生危急,大人孩子都可望从容脱离危险。

5、家中各个房间可供脱险的路线,平时要提醒儿童多加留意。居住在二层楼以上的家庭,有条件的应配备绳索、软梯等脱险器材。

四、交通安全 。

1、经常提醒孩子要注意交通安全,要听众学校、老师的安排、指挥,遵守纪律。还要教给他们一些交通安全知识。家长更要以身作则,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2、当孩子在马路对面时,一定不要招呼他,最好的办法是您自己走过去。

3、孩子坐在汽车前排时,应为孩子系好安全带。

4、领孩子在没有人行道的马路上行走时,家长应走在靠车行道一侧。

5、外出乘车和船,注意不乘超载和三无车船。切忌酒后驾车。

五、遇到坏人保护自己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与子女是最亲近的,家长对未成年子女负有重要的监护责任,维护子女安全是本分,是当然的职责。为保证子女的安全,家长应注意做到:

1、充分了解子女的性格、爱好、熟知子女的上下学时间和路途。要按时接送。

2、熟记子女经常涉足的游戏、读书、购物地点,尽可能了解子女经常联络的人及电话号码。

3、善于与子女沟通、交流。对子女在校情况、交友情况以及每日心情等要有所了解。

4、帮助子女养成外出办事、游玩告知家长去向、时间的习惯。不轻易允许孩子在外留宿。

5、经常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子女在校表现。

6、教育子女不要与陌生人接触和交谈,不接受陌生人送的礼物。

7、一些儿童特别是10岁以下的小孩单纯幼稚、缺乏辨别能力,很容易上当受骗。所以不要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或将家中钥匙交给他们。

8、不向外人泄露家中的作息习惯、经济状况等。

9、家中安上防盗门、“猫眼”和设置有金属链的暗锁都是防止盗窃犯强行闯入的一种有效措施。

第四篇:家庭教育活动优秀设计方案

家庭教育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主题:同忆苦,共思甜。

目的:结合学校的教育,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子女了解祖父辈的辛苦,感受到幸福生活来得不易,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今天更应该珍惜。要好好地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 内容:听故事,看电影,看老照片。看古城,逛新区。 形式:由于内容较多我们连续安排了几个星期的活动。

1、故事是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一种教育方法,因此在活动中让孩子在故事中受教育是他们比较乐意接受的好方法。我让孩子利用双休日,听爷爷奶奶讲他们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还可以让孩子看看以前的生产工具,让孩子体会一下上代人的生活。听完故事可以让孩子写一篇体会文章。然后交给老师让学校的教师利用晨会课读给同学听。以增强孩子的成就感。以提高孩子的活动积极性。

2、看电视是孩子们现在的课余活动中最主要的事情,我们做家长的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现代化手段。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我先留心中央台电影频道中的电影(尤其是一些反映旧社会人民生活,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电影)利用一段时间陪孩子一起看。并做适当的解释。也可让孩子联系现在的生活说说想法。(这段时间不要让孩子写体会以免孩子逆反)反而会失去教育作用。

3、照片是记录以前生活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最能反映以前生活。家长陪同孩子一起找过去的老照片,并和她做成一本反映时代变迁的影集。这样让孩子在照片中体会祖辈们过去的生活。起到比较好的教育效果。做好后还可以带到学校让她的同学一起来看。起到点带动面的作用。

4、最后可能通过带孩子走入常熟的各个区域。先进入老城如河东街,四丈湾等地,了解古城风貌,再通过逛新城让孩子看看家乡的变化。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效果:通过以上的活动,我的小孩思想上有了提高。也不挑食了,对学习生活用品也格外珍惜了。

家庭教育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民族的未来决定在每一个母亲手里。为此我们启动了家庭道德教育,希望广大父母关注孩子的成长,与孩子共成长。

一、和谐家庭,亲子共成长

1、亲情一句话:将自己在家里关心、孝敬父母的话用简洁的语言记录下来,利用晨歌后2分钟的时间交流,供其他同学学习。

2、在家长中掀起记“家庭周记”的热潮。每周搜集一次,可以记录母女的感情沟通,生活中令人感动的小故事,也可以记录自己的心灵感受以及深沉的父爱,如果家庭成员经常一起出去游玩或举行家庭娱乐活动,还可以记录活动感受和游艺经过。以次激发父母与孩子间纯真细腻的感情,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班主任将优秀周记汇总、装订,利用晚点时间进行交流,畅谈感受。

3、幽默汇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曾说过许多适合其年龄特点,但在我们成人看来却风趣、幽默的话,它折射出孩子纯真的心灵。每每读到它,眼前就浮现出孩子天真活泼的笑容,耳畔回响起那铜铃般的稚嫩话语,因此让孩子互相讲一讲家庭中的幽默故事,能在班级中营造出家庭般的温暖。

4、我是知心父母。现在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物质享受,而是精神财富。因此我们在家长中提出“我是知心父母”的口号,规定家长每

天与孩子的沟通时间不得少于半小时,并在家长会交流沟通的内容、效果、出现的问题。

5、同读一本书。继续营造“书香家庭”,让浓郁的书香浸润每一个家庭,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从书中受益。

二、同研一节课,共写心理案例

九月份,每个年级确定一个共同研究的课题,每位教师分别上课,其他教师听课、评课,并推荐出一名教师参加学校的展示,十月份,

推荐专题: 教育工作总结 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家庭教育教案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