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国的课堂教学方式(优秀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外国的课堂教学方式(优秀范文六篇)》。
教材分析:
从题目上看是一篇论事的文章,学习论事的文章就要抓住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事件的叙述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题目为一个动宾短语,谓语的词“送”,宾语“阳光”,读了这个题目我们也许会想:是谁送阳光呢?送阳光给谁呢?为什么要送阳光呢?阳光如何送呢?送的结果又怎样呢?学生有了这些疑问,正是这个题目的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学习苗苗关心、帮助他人的品质,养成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感受文中散发的浓浓的亲情,懂得关心长辈,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过程:
1、设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阳光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给别人送过阳光吗?有一个叫苗苗的小女孩就送阳光,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那就请同学们来阅读课文。
2、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熟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正音,标出自然段。
(3)范读课文,加深对课文感情的体会。
3、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重点指导:①苗苗沐浴在阳光中的情景。
②当苗苗看到裙子里充满阳光时会怎么想?然后又是怎么做的?
(3)指导学生阅读第三、四自然段。
在读中体会:苗苗把阳光带回家后发生了什么事?苗苗包得严严实实的阳光怎么没有了呢?而奶奶为什么说没有丢?让学生边读边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和合理的想象,体会苗苗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奶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①用“一就”说话(体会急切心情)
②联系课后说的内容:奶奶后来说的话是什么意思,谈谈自己的理解。
4、升华主题。
(1)你学完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2)你以后也会给别人送“阳光”吗?
5、让学生表演这个故事。
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五彩池》。我们学校许多教师都没去过五彩池,我想请同学们为老师设计几条宣传五彩池的广告语,为了写好广告语,我们必须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同学们有兴趣完成这个任务吗?现在老师先带领同学们去看看五彩池。
1、播放五彩池录像或课件(也可用挂图、投影),出示精美的图像,配上优美抒情式的音乐,老师以课文第二、三两段的内容作解说。
2、讨论观看五彩池景色后的心情或感受(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五彩池美丽与神奇)。
二、朗读体会,观赏五彩池
引言: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要想深入了解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就得认真学习课文。我们先自学第二自然段。
1、读读、画画重点词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
(1)交流学习所得
从“各种不同颜色”“光辉”“宝石”“闪耀”等词语体会五彩池的美。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想象它所描写的美景。
从“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无数” 等词语体会五彩池数量众多。[老师随机补充,藏龙山有大大小小的五彩池4000个。]
从“大的……”“小的……”,体会水池大小、深浅不一。
从四个“有像”,体会五彩池形状各异。
(2)讨论这段话中的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水池还有像什么的?”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大胆想象。(可以配乐想象)
(3)小结。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我们一时也说不尽,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2.朗读训练。自愿试读,齐读,启发学生读出美感,读出赞美之情。
三、欣赏五彩池水的美丽与神奇
1、先自学,后讨论。五彩池的水为什么会令人更惊奇?重点感悟水色变化的美丽与神奇。
从第一句领会五彩池的美丽。水源相同,各个池水颜色却不同。
从第二句话中“上层、下层、右丰边、右半边”的不同颜色,体会五彩池池水的变化多端。
从第三话句“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体会五彩池水的神奇:看起来,水色丰富多变;舀起来,“什么颜色也没有”。
2、想想为什么课题叫《五彩池》?
因为色彩五颜六色,变化多端,所以叫《五彩池》。
3、朗读训练。可范读,自己练读,自愿报名读,配乐听读,齐读。尤其要读好转折语气“却”“可是”。要指导学生读出惊奇的心情、神奇的感觉。
四、探究原因,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1、学生质疑。
2、小组讨论
3、启发汇报(老师报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画演示。)
4、看着板画,介绍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
(1)同桌介绍
(2)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当导游员,给大家介绍。
5、小结:欣赏了五彩池美丽、神奇的景色,又听了导游员的介绍,我们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师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五、回应开头,写广告词
引言:学习到这儿,大家一定了解了五彩池的特点,现在能写出吸引游客的广告语吗?
1、学生动笔写广告语
2、汇报交流广告语,师生评价。
[要求:简练、明确、鲜明、易记、准确]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推荐阅读《中国名胜经典》等介绍祖国山河的课外读物,了解祖国还有许多像五彩池这样美丽、神奇的地方。
附:板书设计
数量众多 大小不一 形状各异
五彩池
(美丽、神奇)
颜色多样 变化多端
一、 出示《游子吟》古诗。指名读。
二、 检查预习。
1、 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板书:孟郊)他是哪个朝代的人?(唐朝)
2、 他为什么写这首诗?(生:他想铭记母亲对自己的慈爱)板书:铭记(什么叫铭记)生:永远记住
3、 师小结:他就是想记住母亲的恩情,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请学生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师生共同板书师提示学生注意恩是上因下心。
三、 自由读一节,动笔画出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小组内交流最感动的句子。生1: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衣服。从一针针一线线体会到了母亲很关心很爱他,缝得很仔细,指名2-3人读中体会问:她在缝衣服时还会想些什么?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生1说舍不得儿子走;生2说她想儿子早点回来)
第二节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深?指名说并读。(师点评你读出了母亲对儿子的不舍)生2读(师点评你读出了依依不舍)生齐读。这时孟郊看到母亲头上怎样?他心里又会怎样想?生1她昨夜肯定没睡好,为我操心生2母亲昨晚睡迟起早生3:母亲为儿子操心把头发都弄白了。师:湿润是什么意思?(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没流下来)
师小结:母亲的恩情一方面体现在行动上,一方面体现在语言上。
板书
四、 让我们轻轻地读这首诗,找出文中和诗句相对应的句子,仔细听。
师: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啊!
(生:):
师:有一天,儿子要出远门了,母亲给他缝补衣服。
师: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生;临行密密缝
师让学生说意恐迟迟归的意思。
让学生练习背诵,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背上。一组展示背诵(齐背)背得怎样?有感情吗?另一组挑战背。师小结:刚才两小组同学把最后一行诗句背诵的特有感情又《游子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千古名句,要记住。那么我们能为母亲做些什么呢?小组内讨论,看谁能做一个爱母亲的孩子
生1帮母亲洗衣服、刷碗、切菜、等做家务。生3:洗脚。
师:希望你能说到做到,落实到行动上今晚给母亲洗脚。
板书: 行动上
母亲的恩情 太阳的光晖
铭记 语言上
孟郊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数蛤蟆》,读童谣《花蛤蟆》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数蛤蟆》
2、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通过歌曲教学,教育学生要保护益虫。
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愉快、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数蛤蟆》。
教学难点:听辨歌曲中旋律、节奏相同的乐句,为歌曲创编歌词。
课前准备:电子琴、多媒体、图片、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歌
1、节奏小律动。节奏难点处理。同学们你们的小耳朵真灵。
2、师: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出个谜语猜猜,看看谁能猜出是什么动物。“水中有位歌唱家,穿件绿色花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叫,田里数它本领大”。猜一猜它是谁?
生:青蛙(大屏幕展出图片)
师:青蛙有个好朋友,外形跟它长得很相似,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生:蛤蟆。(大屏幕)
3、师:青蛙和蛤蟆有什么区别呢?(教师播放,讲解)
师:小朋友们,你们这回了解青蛙和蛤蟆的区别了吧。虽然蛤蟆的形象相对丑陋些,但是,它和青蛙的本领一样大,都是捕捉害虫,保护庄稼的小能手。我们要爱护它、保护它。
二、歌曲学唱。
1、师:我国民间许多歌唱蛤蟆的歌曲呢,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我国的四川省有一首民歌《数蛤蟆》(板书:《数蛤蟆》四川民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四川的小朋友是怎么数蛤蟆的吧。
2、听范唱录音。(出示多媒体动画范唱)随音乐做简单律动。
3、师:我们再听一遍歌曲(带着问题听歌曲)
师:歌曲里数到了“蛤蟆”的哪些部位?
生:嘴、眼睛、腿
师:几拍子歌曲?歌曲什么情绪演唱的呢?
生:二拍子歌曲,活泼、有趣地。
4、师:听小朋友数蛤蟆数得真开心,老师也很想来数看看,大家想不想听老师数蛤蟆吗?(师弹琴范唱)
5、领读歌词。(出示歌谱)
(1)师:让我们西安跟节奏来读读歌词吧。我来读红字,你来读黑字。
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乒乓乒乓|跳下水|……(配上节奏)
(2)师:解释:“花儿梅子梭,水上漂”。因为这首歌曲是四川民歌,所以它采用了地方方言。这句是歌曲中的“衬词”,没有任何意义。有了这个“衬词”以后,歌曲就更加的生动,形象,更有地方特色和民歌的味道。
提问:你们知道“蛤蟆不吃水,它吃什么了?
解释:蛤蟆不吃水,它是因为吃害虫了。庄稼没有了害虫,自然就是一个丰收的太平年。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歌曲呢?
生:欢快、活泼,高兴的心情演唱。
6、学唱歌曲
(1)师:大家跟老师配合得真默契,下面我们一起来数蛤蟆吧!师生随琴分工唱。(2遍)
师:歌曲的衬词“花儿梅子梭”一定要唱得自然流畅,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要唱准。(旋律中的难点多练习几遍)
(2)找出节奏、旋律完全相同的乐句。大家看第一句是两个重复的乐节,在这首歌里藏着两个双胞胎,也就是说有两对旋律、节奏完全相同的句子,请你们把他找出来,并能唱一唱吗?
(3)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跟着电子琴唱歌曲。
(4)跟范唱齐唱歌曲。
(5)唱旋律
(6)师:四川人民豪爽幽默,我们要把歌曲表现得在诙谐生动一些,大家跟伴奏完整的唱一遍这首歌。(鼓励学生,生动演唱)
(播放伴奏录音)
(7)分男女组进行赛唱。
三、拓展延伸
1、师:大家唱得真棒!你还能接着往下唱吗?三只、四只蛤蟆呢?我们来试一试,唱一唱,看谁数得清?谁数得准?(播放歌曲伴奏)
①请学生说说是用什么办法数出来的。(出示蛤蟆图片)
②数出后并唱一唱。
2、创作表演
①师:你能加上动作来表演吗?(全班同学随音乐自由创编舞蹈动作)
②师生舞蹈表演。(请个别学生上台表演,学生带上蛤蟆头饰)
③加入打击乐器进行表演。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表现的真精彩,今天我们学唱了歌曲《数蛤蟆》,认识了蛤蟆也是保护庄稼的能手,我们要爱护它,保护它,看到有伤害小动物的行为要制止,做个爱护小动物的好学生。
五:作业
师:请小朋友回去可以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为它编一首儿歌,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让我们随着歌曲的旋律结束我们快乐的音乐课,小朋友们再见!(播放歌曲《数蛤蟆》)
古诗《小池》是统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六组组课文《12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它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这首古诗通过对细流、树阴、水面、小荷、蜻蜓等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的勾画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初夏风景画。这一组课文写的都是夏天的美丽景色,而《小池》这首诗又是这一组的第一课,目的是让孩子在古诗中初步地感受夏天的美丽景色。
《小池》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但在部编版教材中,却安排到了一年级下册,这对于古诗底蕴严重不足的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较为困难的。所以在古诗《小池》的教学设计上,我充分地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学识基础和年龄特点,努力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淡化古诗意思的讲解,而是从整体入手,抓住古诗写景的特点,通过图文对照的方法,以图解诗,以景悟情。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图画中与诗文对照,感受古诗文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一、以诗引诗,加大积累,加深品味。
在开课导入时,我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件出示“春暖花开”的美图,在瞬间吸引了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吟诵关于春天的古诗,学生在自己平时积累的基础上轻松背出了《咏柳》、《春晓》、《村居》,初步感受到古诗美妙的韵味。然后自然过度到初夏时节,课件再出示《小池》的画面,以图解诗,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到古诗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语文课堂一开课就充满浓郁的诗味。
教学设计如下:
1.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春天的美丽图画。
师:看,春天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多美呀!古代诗人写下了许多春天的诗,哪些小朋友能给我们吟诵一首?指生吟诵。
师:春天悄悄过去,天气渐渐热起来,初夏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古诗《小池》,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2.谁积累过这首诗,能背给大家听听吗??指生背古诗?。
3.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初夏时节的一处小池塘。课件出示《小池》图。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4.简介诗人:让我们走近作者,认识一下杨万里。课件出示,师解说:杨万里是宋代的大诗人,最善长写山水田园诗,一生写诗两万多诗呢!被誉为一代诗宗。
课末,学完杨万里的《小池》这首初夏时节写景诗后,我又引出杨万里的另一首盛夏写景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让学生在读和简单的品味中感受到夏日西湖的美丽。这样设计,既增强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又增加了学生对古诗的积累。同是杨万里的诗,一首展现的`是初夏池塘的生机美,一首展现的是盛夏西湖的惊艳美,对比着来学习,发现诗境却完全不同,但学生却学的兴趣盎然,意犹未尽,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美丽。
教学设计如下:
师:《小池》让我们欣赏的是初夏的小池塘。初夏一过,盛夏来临,(课件出示盛夏荷塘图)这婀娜多姿的荷花就成了池塘的主角。他让杨万里诗兴大发,提笔又写下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件出示带拼音的古诗)
1、师范读,配上古筝曲《渔舟唱晚》。
2、生练习朗读。
3、指个别生诵读。
4、问:同学们,在这首诗里,你们从哪儿感受到这是夏天?
生结合诗中的句子和词语谈自己的认识。
4、这就是西湖六月的美景!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读出盛夏池塘的美。全班配乐齐读。
5、美丽的夏日,让我们记住了杨万里的《小池》,也领略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情画意令人陶醉,大自然的美让人感叹。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美,夏日还留下了哪些名诗名句呢?回去好好找一找,把他补充在课文里,好吗?
二、淡化讲解,以图解诗,以景悟情。
传统的古诗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诗意的理解。但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少,他们在一年级上册只学习了一首汉乐府诗《江南》,所以对古诗的理解能力是很薄弱的。所以我淡化诗意讲解,而是从整体入手,抓住古诗写景的特点,通过图文对照的方法以图解诗,以景悟情。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图画中与诗文对照,感受古诗文字的意境美。
教学设计如下:
1、学习第二行诗
师:泉水流呀流,流到了小池里。你们看,池水美吗?(课件出示池水和树阴图)仔细看图,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多生自由表达,师相机板书:树阴
师:大家说的真好,初夏时节,天空多晴朗,树阴在水中多美丽,你们喜欢这晴天柔和的风光吗?树阴也喜欢,这就叫:树阴照水DD
学生回答:爱晴柔。师相机板书:爱晴柔
感情朗读:你能读出这种爱吗?谁能爱得再深一些?
学到这儿,我们发现小池是那样的清澈、那样的宁静。难怪诗人会如此疼惜,如此喜爱。让我们把这两行诗连起来读一读,读出诗人对小池的爱。
2、学习三四行诗
师:小池中间还有什么景色呢?你看到了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件出示小荷和蜻蜓图)
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表达。师相机板书:小荷尖尖角、蜻蜓立上头
师:同学位观察得真细致,描述得真有趣。诗人杨万里也看到了,他是这样描写的。课件出示诗句,学生齐读。
三、以读为本,读中解义,读中悟情。
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阅读教学如此,古诗教学更是如此。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
对古诗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我以正确读DD熟练读DD感情读为途径,配以音乐读,体会情趣读,多种形式的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品读悟情,从而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美的感染。
教学设计如下:
片段一:
1.打开书P68,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然后圈出生字,拼一拼,记一记。
……(省略识字过程)
3、生字宝宝们藏到课文里,你还会读吗?指生把整首诗读正确。
4、老师范读,读出诗的节奏。
老师读得好,是有窍门的,诗就像歌一样,是有节奏的。
5、课件出示:带停顿现的古诗。学生按节奏练习朗读古诗,再指生朗读。
片段二:
1、出示第一行诗,指一生读。
师:这句诗里诗人写了什么景物呢?
你们知道泉眼是什么吗?课件出示泉眼图,看,这冒着泉水的地方就叫泉眼。
泉水从泉眼里流出来,是怎么流的?(无声、细)
师:看,这就是泉水的细流,课件出示细流图。
师:这细细的泉水悄悄地流,没有声音,多安静呀!谁能读出这种静?(指生读,女同学试读。)
师:这细细的泉水慢慢地流,不急也不抢,真轻柔呀!谁能读出这种轻?(指生读,男同学试读。)
这细细的泉水可是泉眼妈妈的宝宝呀,宝宝要出门了,妈妈心里多么舍不得呀,诗中哪个字写出了泉水妈妈的不舍?(板书:惜)谁能读出这种不舍?(指生读,全班齐读。)
初读阶段,我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圈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其次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
品读阶段,我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全班齐读等,让学生感受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
一节课,学生读诗不下二十遍,学生读得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得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这样将朗读贯穿古诗教学全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四、把握重点,灵活识字,规范写字。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作为第一学段识字的重要目标。本课时要求学生会认“泉、流、爱、柔、荷、露、角”7个生字。由于多数生字字形较为复杂,所以在识字教学环节中,我的设计努力做到有层次、有梯度。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从看拼音识字,去拼音识字,说识字好方法,到读准词语,最后生字回归诗文认读,每一个步骤都能扎扎实实地去落实。我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鼓励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识字,把理解字义和识记字形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领悟生字的特点。
教学设计如下: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P68,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然后圈出七个生字,自己拼一拼,记一记。
2、课件出示:带上拼音的生字,
师:这些生字宝宝你会读了吗?
指生拼读生字,老师强调“流”的声母是“l”,不要读出“niu”
3 、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开小火车拼读。
4、交流识字方法: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吗?
学生根据已有的识字经验汇报自己的识字方法。学生说到哪个生字,老师相机指导。
(1)课件出示“泉”字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师小结:“泉”字是象形字,古人看到水从山洞里流出来,就创造了“泉”字,本义就是泉水。
(2)课件出示“爱”字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师小结:手捧着东西送给朋友,以此表示喜爱、友爱。相机用“爱”组词并说一句话。
(3)学生能用“加一加”或“形声字”的方法识记“流、柔、荷、露”。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记“角”,如:墙角、羊角、牛角、衣角。
5、课件出示词语:泉眼、细流、树阴、喜爱、晴天、柔和、荷叶、露出、爱惜。
这些词语你认识吗?
6、课件出示古诗。生字宝宝们藏到课文里,你还会读吗?
本课时要求学生会写“无、树、爱、尖、角”5个生字。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写字基础,加上课堂时间有限,所以五个生字的教学应该有主次之分。在写字教学中,我是先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来提醒大家注意字的写法,学生能抓住田字格横中线和竖中线的关键笔画去观察,对字的写法掌握较好。节省出来的时间,我用来重点指导字形复杂的两个字“树、爱”的书写,并给与了学生充分书写的时间,不让写字流于形式。
教学设计如下:
1、课件出示5个会写字。
师:同学们,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书写的5个生字,仔细观察一下,你觉得哪个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学生能在自己已有的写字经验基础上指出:
“尖”注意上面不是“小”,第一笔是竖不带钩。
“无”的竖弯钩要甩出去,竖写在竖中线上。
“角”上小下大,最后一笔竖在竖中线上。
2、师重点指导:
师:树和爱这两个字比较复杂,我们重点来学习。师边讲解边示范。
“树”左中右结构,每部分较为瘦长,横撇穿插到点的下方。
“爱”上中下结构,爪字头小,秃宝盖扁宽,友的撇捺舒展。
3、学生执笔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存在的不足:
1、这堂课教学设计到位,但由于自己对课堂的把控能力不足,对学生的放手不够,导致学生对诗句的品读少了,在关键问题的回答上的也浅了,所以课堂的亮点和精彩点没有生成。
2、想象环节的设计处理欠机智。如:从这个“立”字,你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蜻蜓?当有学生谈到:这是一只在休息的小蜻蜓,它正立在荷叶上欣赏小池的美景呢!此时,我应该放大对这位学生的鼓励,并顺势引导学生想象:想一想,小蜻蜓和荷叶会悄悄地说些什么呢?这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既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又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境。
以上是我执教古诗《小池》后自己的反思,在新教材的教学上,自己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通过这次研讨课,自己收获了很多。学无止境,希望在以后的语文教学道路上能再接再厉,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推荐专题: 外国的课堂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