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在专家联谊会座谈会上的讲话五篇范文(范文5篇)

2022-11-07 12:28:49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专家联谊会座谈会上的讲话五篇范文(范文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在专家联谊会座谈会上的讲话五篇范文(范文5篇)》。

第一篇:领导在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稿

座谈会是由训练有素的主持人以非结构化的自然方式对一小群调查对象进行的访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领导在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稿,仅供参考。

  领导在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稿【篇一】

同志们,朋友们:

我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座的各位专家朋友,向全市各条战线上的专家和各方面人才,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这一年来,市专家联谊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团结依靠全体会员,在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推广和科技咨询服务活动等方面,付出

的辛勤劳动,作出了积极贡献。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积极作为。如,主动策应全市“三送”工作部署,先后六次组织专家下基层开展为群众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受到了基层群众的欢迎。二是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一批科技研究成果荣获各级奖励。三是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了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四是建言献策彰显参谋智囊作用。充分发挥会员的集体智慧,积极参与对赣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研工作,主动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一年来,参与决策咨询5次,向人大、政协提交议案20份;出刊《专家建言》6期,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位专家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结果,也是专家联谊会工作人员精心组织、辛勤付出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广大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推动赣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党将召开。做好今年的专家联谊会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借此机会,我提四点希望:

第一,希望各位专家和学者,发扬传统、凝心聚力,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事业中建功立业。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是关乎赣南苏区人民千秋福祉的一件大事。在中央深切关怀,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国家部委倾情支持,以及在省委、市委文清书记的精心谋划、周密组织和亲自推动下,这项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各位专家要紧紧围绕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更好地支撑当前发展、引领未来发展。

第二,希望各位专家和学者,甘当人梯,悉心帮带,着力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希望你们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自觉地担负起培养人才、造就英才、带好队伍的重任。要充分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倡导学术民主的学风,努力营造鼓励年轻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使我市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

第三,希望市专家联谊会,加强管理,搞好服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市专家联谊会是市委、市政府联系专家的桥梁,是专家之间相互联系、加强合作的纽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专家联谊会要以更大的力度,肩负起团结专家、推进科技进步以及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的职责,在工作上求创新,机制上求活力,质量上求成效,在科技与经济结合上求突破。要紧紧围绕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奋斗目标,找准联谊会活动的切入点,研究专家业务专长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点,搭建好专家施展才华的舞台,要通过参与决策咨询、建言献策等方式,积极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发挥智囊作用。

第四,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创优政策,改善条件,大力营造重才用才的良好社会环境。近年来,我市在探索创新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组织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引进、培养、使用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作为我市创建“人才特区”的新引擎,科技、教育、经贸等有关部门要为科技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为他们搭建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成果转化、干事创业的平台;要及时了解科技工作者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努力解决好他们的住房、医疗保障、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新闻媒体要加大对科技和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总结和推广各地各部门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赣州发展迎来了重大历史性机遇,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务实进取,不断开创我市专家联谊会工作的新局面,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要把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开创专家联谊会工作的新局面。

  领导在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稿【篇二】

我院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在拉萨的医疗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特别是近几年来,医院的发展势头也是有目共睹的,但随着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特别是民营医院的崛起,对我院的发展有一定的挑战。结合我院及我科实际,我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创造良好的管理体制

1、发展重点专科,突出医院特色。

继续加强外科特色专科的建设,对腹腔镜、关节镜、宫腔镜要进一步拓展,对民营医院不能开展的手术要争取开展。对我科来说,主要是关节置换、颈椎、胸椎及椎间盘方面的手术,但这类手术的患病人群往往是高龄患者或者复合伤,基础疾病较多,根据医院实际,要逐步完善相关科室建设,特别是内科,专业要细分,由于相关疾病处置存在问题,今年有些病人的手术就受到限制。各科室发展不平衡,严重影响医院整体实力及优势科室的纵深发展。

2、建立合理的薪酬机制,科学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充分发挥医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潜能。

我个人认为,在薪酬分配上,特别是超劳务补贴上,原则以“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基础。以“技术含量高低、风险程度大小、工作负荷强弱、管理责任轻重”为导向。使医院医每位医护人员能在各自的岗位上人尽其能,实现从“等病员”到主动“找病员”的转变。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推萎,甚至拒收病员的发生,主要是在薪酬分配上没有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3、定期征求意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适用于医院发展的科学管理体制。

我个人认为,医院在出台一项管理措施的时候,要充分征求意见,不能此一时,彼一时,要充分考虑可操作性及临床实际。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对不能让病员到药房取药就很有意见。对于住院病人,有时患者需要临时开点口服药,其实病人自己去取没什么问题,但如果统一由护士去取,有时病人等的时间长了,会产生一些没有必要的医患矛盾,而且护士的工作量也加大了。

二、提高医院的竞争力,扩大医院的生存空间

我个人认为在目前拉萨的医疗环境下,要提高医院的竞争力,扩大医院的生存空间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第一、质量第一”的理念,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努力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温馨的服务。

1、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使病人满意在医院。

一是重点抓好我院收费、药房、门诊、急诊、检查等窗口,简化就医手续,缩短病人等候及取报告时间。特别是检查窗口,只要医生开了检查申请,要随到随作,及时出报告。二是积极倡导服务文明用语,坚决杜绝服务禁语,严禁生、冷、硬、顶、推现象,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大力倡导人性化服务。

2、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打造救治病人的基本能力。

我院总的医疗技术水平还是不错的,但仍然有一部分人员医疗技术水平薄弱,医护人员无执业资格,我个人认为下一步要通过各种途径重点解决无执业资格人员上岗、医务人员医技水平差、急诊能力薄弱等问题。再有就是我院学术气氛不浓厚,院内交流机会少,请省内或国内大专家来院讲学的机会少。下一步能否建一个我院的网络图书馆,让给医务人员在科室的电脑上就能满足基本的文献查阅、阅读。我上次到武警总医院,他们在这一方面就做得不错。

3、着眼医疗市场,引进高、精、尖医疗设备。

其它科室我不是很了解,对我科而言,目前可以考虑再引进一些理疗设备,这是我科的一个经济增长点。再有就是可以考查一下武警总医院的“冲击波”治疗,这个医疗项目在拉萨目前还没有。再有就是我科的C型臂X光机,前几天叫工程师看了一下,基本配置还是不错,可以考虑升级数字化,因为C型臂X光机我们使用得比较多,而且在手术中也是必需的。

三、做好医院的宣传

医院的发展必须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必须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真正做到优质高效,让病人放心,社会认可。形象工程必须与媒体结合,大力宣传自己,大力宣传医院的特色、技术力量和医疗设备,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活动,以及义诊、社区服务活动,取得医院的品牌效益和社会效益。前一段时间,我科有一个病员,在宣传上我认为就做得很好,但还不够。例如可不可以与一些社区门诊联合?与一些县级医院展开合作?在社区、县设立医疗服务点,尽快扩展自己的地盘,扩大医院的覆盖面,增加病人来源。还有就是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可不可以开展网上宣传?以科普方式做医院的APP手机应用软件,或者微信二微码。这些在技术层面上都不是很难,且符合目前的流行方式。

我就简单讲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可能想法并不一定成熟,但出发点是为了医院有全面建设,请大家批评指正。

  领导在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稿【篇三】

尊敬的杂志社领导、各位烟草界同仁:

大家好!我是来自湖南的代表,很高兴在杂志社举办的座谈会上发表感言。

作为企业的一个基层宣传工作者,也作为杂志的读者、朋友,心情总是随着烟草杂志流转。抚今追昔,从80年代创刊之初算起到现在,杂志已经伴随我们并肩走过20多个富于春秋。每每收到散发墨香的新杂志,总是想到了杂志社的领导和编辑记者们一起忙碌的身影。我感觉:杂志是中国烟草行业文化的领导品牌,历久弥新。以其无可替代的权威性、知识性和导向性独树一帜,以敏锐的触角,及时准确的把握着行业改革与发展的主脉络,从大局关注着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总趋势,在新闻传媒的视点上丈量着时代的变迁,把行业热点焦点传递进了基层员工的视野。

与此同时,杂志为宣传企业和品牌形象起到了突出作用,尤其是在专卖宣传与广告在各种媒体受政策所限的情况下,通过这一优势平台,我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宣传专卖企业和品牌,特别是杂志社的领导和记者编辑们主动沟通、出谋划策,把我们企业好的做法有机的融入杂志的重头和专题策划之中,更能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杂志在“两个利益至上”、企业自主创新等专题和重头报道中融入了常烟的做法,刊发了我们的品牌在世界品牌大会上的讲话、两个维护在岗位,物质与精神价值的开拓者、芙蓉学子助学行动等一系列文章,树立了好的口碑,让“传递价值、成就你我”的品牌理念深入人心达到了和谐共赢的效果。

从20**年11月起,我们公司把杂志等行业媒体作为对外宣传的主阵地,配合公司宣传工作,主动融入杂志的各项采访,做细致的工作,在宣传企业形象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每月的新闻策划例会上,我们都把杂志为教材,学以致用,从选题策划、摄影版式的新颖风格,从通联组织的方式、还是从其全面、理性、前沿、深刻的独有风格,细细品鉴,吸取营养。帮助我们把握行业发展的大局,贴近企业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我们还组织企业内部通讯员围绕杂志重头文章确定采访主题,在此基础上与编辑记者们进行密切交流、沟通。一年来,我们相继策划了:“两个利益”在企业,认真贯彻落实行业和公司工作精神;超越的脚步;剑之刃-依靠职工办企业;积极开展“三项检查”自查工作、5000常烟人为灾区送上73万爱心款:打造职业化干部队伍等文章,并进行了立体传播。

我们还把杂志作为了解行业形势,进行思想教育的利器。我们订阅的杂志,分呈给了厂领导并且发放到了各部门及生产班组。经常结合员工思想实际,在对企业干部进行政策解读的过程中,从杂志上精选出若干篇好的文章,进行传阅、学习和专题讨论,以创新采用内部电视杂志形式解读行业政策,在此基础上,写成心得政研体会文章结集内部交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实有了这份杂志,我们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引导、政治思想工作、企业文化等工作有了明确的指针。

从互相借阅别人的杂志到自己拥有一本全新的杂志,我们的员工走过了一段从原始渴望到精神价值和谐升华的心路历程,从把中国烟草杂志上的文章抄录在小日记本上到现在轻点鼠标在中国烟草资讯网上随意浏览海量烟草信息,我们视野也变得更加宽阔而明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借助杂志作好宣传工作。进一步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我们深知《杂志》办好办活办深付出的艰辛,我们分享着《杂志》带来的快乐,我们支持《杂志》可贵的探索,期待着《杂志》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在此,再次感谢《中国烟草》杂志。同时诚挚地邀约各位领导、同仁、专家来湖南中烟常德卷烟厂指导工作。

谢谢大家!

看过领导在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稿的人还看了:

1.专家座谈会领导讲话

2.座谈会领导总结讲话

3.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稿

4.座谈会上的领导讲话稿

第二篇:乡镇新春联谊会上的讲话

s("title_top");乡镇新春联谊会上的讲话 时间:2021-01-24 14:23:49 思想宣传 我要投稿 s("content_top"); 在年会上的讲话稿 推荐度: 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推荐度: 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推荐度: 领导在颁奖会上的致辞讲话 推荐度: 年度考核大会上的领导讲话 推荐度: 相关推荐

2008年乡镇新春联谊会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2008年乡镇新春联谊会上的讲话

找文章到范文先生网更多原创-(http://www.fwsir.com)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和着浓浓春意,伴着喜悦心情,我们辞别硕果累累的2006年,跨入催人奋进的2008年。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大家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共同回顾过去不平凡的岁月,畅谈我们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展望美好的发展前景,共话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东灶港镇党委、镇政府向前来参加新春联谊会的各位领导和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祝大家新春愉快、身体健康、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今天的活动,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们东灶港建设的老领导老朋友,东灶港藉的致富能人,为我们东灶港跨越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有功之臣,他们是:……

花开花落,冬去春来,在紧张纷繁而又有序的工作中,我们度过了一个不平凡的一年。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工业强镇、旅游名镇、三个文明先进乡镇”的总体目标,积极融入海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团结拼搏,开拓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全镇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沿海开发正式启动,东灶港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经过全镇干群多年的艰苦奋斗和积极争取,全镇人民孜孜以求、翘首盼望的东灶港沿海大开发正式列入市委、市政府的推进全市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实现了东灶人民多年的夙愿,东灶港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发展机遇,也必将对海门跨江争雄产生巨大作用。在酝酿沿海大开发过程中,我们做了大量建设性工作,主动向市委、市政府建议将沿海开发列入市“十一五”规划,多次就此打报告,市全扩会、市党代会对报告内容予以采纳,沿海大开发列入市的战略举措,这是东灶港镇党委和人民多年来孜孜以求奋斗的结果。同时,沿海开发的高速推进,同多年来我们积极做好基础工作有很大关系,在盐场土地指标保留、中心渔港规划调整审批、深水大港率先请示,蛎岈山的科研宣传、项目开发以及港西大道的实施上,党委政府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统一了思想认识,群众支持沿海开发,舍小家为大家,广大基层干部意识强,行动快,充分展示了东灶港干部群众率先发展的强烈意识和精神风貌,在全社会产生较大反响,形成了浓郁的发展氛围。目前,东灶沿海大开发强势推进。为我们东灶港高速、率先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东灶港列入全市“四大经济增长极”之一。市委书记曹斌同志在市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东灶港滨海工业新区要围绕载体建设、港口开发、产业发展三大重点,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快速启动新区8600亩土地道路、桥涵、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拉开大建设、大开发的框架。集中优势兵力推进产业招商,力争全年引进超亿元项目6个,超2000万元项目20个,真正使沿海开发成为全市吸聚大项目、支撑大产业的崭新载体。同时,以海港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东灶港深水大港规划论证和招商工作。加快国家级中心渔港建设,尽快启动围垦工程。”

市政府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将积极推进东灶港深水港口的开发建设,做好东灶港深水大港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快临海型工业发展,打造临海工业基地;发展以东灶港蛎岈山为主的滨海旅游休闲观光带,将东灶渔港建成集娱乐、餐饮、休闲为一体的人文风情区和特色旅游区;重点建设停泊岸线、护岸、港池、港区道路以及锚地和航道整治,加快建设东灶港国家中心渔港;坚持科技兴海和一、二、三产业并举,努力拓展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使海洋经济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将东灶港列入全市“四大经济增长极”之一,确立了东灶港在全市跨越发展中的地位,东灶港已不再是偏远一隅,已成为海门经济发展平台上的一个排头兵。

一城四中心”建设目标已经确立。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确立了东灶港“一城四中心”的建设目标。“一城”就是把东灶港建设成10万人口左右的现代中心城镇;“四中心”就是在东灶港建设现代深水海港中心、海洋生态旅游中心、滨海工贸中心、南黄海渔货集散中心。市委、市政府要求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制订发展规划,全市一盘棋,整合资源,集中开发,统一管理,有序推进,以建设万吨码头为龙头,实现以港兴工,以工兴城,港城联动。这也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为我镇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描绘出了一幅宏伟蓝图。

滨海工贸新区建设全面启动。滨海工贸新区建设是沿海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迅速推进建设,市专门成立了东灶港滨海工贸新区管委会,我镇也积极参与工贸新区的开发建设。目前,工

贸新区港西大道北段已完成工程量的80%以上,南段拆迁工作全部完成,土方工程已经开始。新区安置楼已动工新建。盐场土地收回和盐润公司补偿安置已经结束。招商引资全力推进,规划评审快速进行。

深水港开发通过专家论证。深水大港由小庙洪拓展到腰沙北面一大片地方,保留了小庙洪开发的优势,拓展了腹地,带来了深厚的发展潜力。专家一致认为东灶港水道深槽稳定,动力条件单一,风浪掩护条件、近岸匡围条件和建港地质条件优越,具备了建造深水万吨码头的条件;通过沿海港口的开发,可以率先发展海洋运输和临港工业,促进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对沿海区域经济产生强大的推动力,能有力促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发展。深水港开发技术也通过了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河海大学、省水利厅、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的专家评审。

国家中心渔港开工建设。经过我镇和省、市的积极申报,2006年7月,国家农业部批准东灶港为国家中心渔港,东灶港国家中心渔港建设包括滩涂围垦造堤,开挖港池、锚地,疏浚航道,新建码头、办公楼、道路等,项目总投资2亿元。今年11月,中心渔港边滩围垦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2008年6月底外围道路结束,围垦面积6000亩,等于再新建一个滨海工业区,鉴于东灶沿海大开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市委、市政府决定,把我市最具影响力的大型招商活动――“金花节”放在东灶港举行,这既表明市委、市政府对沿海大开发的高度重视,又是下决心快速推进沿海大开发的有力举措。我们要把充分握好这个契机,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大力度推进各项筹备工作,要求全镇上下的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喜迎海门市第十二届“金花节”在东灶港隆重举行。

(二)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综合实力不断壮大。通过近几年,尤其是去年全镇上下的艰苦奋斗,我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2亿元,同比增长16,工业总产值、销售和利税分别达22.3亿元、21.4亿元和1.6亿元,分别增长36%、33%和33.3%,工业经济综合考核首次进入全市前十位,全镇工业经济跃上了新台阶。农业总产值3.9亿元、增加值2.2亿元,分别增长3%和10.4%,农渔业综合效益继续提高,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农渔业发展质量有了新突破,全市各乡镇农业综合考核,我镇被评为第一名。完成服务业增加值3.8亿元,增长14%。完成建安产值4亿元,建筑业增加值1.3亿元,分别增长20%和18%。完成合同利用外资1060万美元,占考核目标的106,增幅92.7,实际利用外资700万美元,同比增幅28.2。组织实施了科技创新工程和质量品牌工程,获得了国家专利8件,南通市名牌产品2件。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793亿元,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50户,新增私营企业100户,新发展私营有限责任公司13家,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2亿元,其中市外民资1亿元,民营经济综合考核首次进入全市第五位。完成财政收入2646.6万元,同比增长32,注重培育和壮大地方税源,实现国税收入1139.09万元,地税收入432.4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分别增长37和13,随着旅游开发的加快,我镇预算外财力收入大幅增长,财政收入状况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全镇历年遗留的近二千万债务基本化解彻底,近年开展的农村实事工程所需的大量资金得到有效保障,终于摘掉了“穷镇”帽子。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2006年是东灶港的项目建设年,项目数量超历史,项目质量取得历史性突破,结构平衡,工业、农业、三产服务业均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具有牵动效应的大项目,项目建设考核列全市第五,进入全市先进行列,为经济跨越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新开工工业项目25个,总投资3亿元,增长50%。500万元以上项目19个,其中超千万元项目10个,超3000万元项目2个,分别落户灵村工业区。其中江苏腾盛精密机械配件有限公司是我镇首次引进的乡镇超亿元大项目,锦方服饰、一帆风顺、日升保温、东田机电、正方机电、南通正宇、林垦机电、江苏汇通等一大批新项目、大项目建设也顺利推进,发展后劲切实增强。新鑫船舶修造公司和锦华船务公司发展势头较好,成为我镇又一批税收超200万的市重点骨干企业。新增和扩建农业项目27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500―1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家,农业项目总投资1亿元。申报农业开发项目2个,争取上级补助资金362万元,有效的促进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申报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500亩,绿色食品2个。加大了土地复垦整理力度,新增耕地94亩,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旅游开发取得重大进展。东灶港旅游的标志性工程――栈桥主体工程接近尾声,象征东灶腾飞的华夏龙桥在浩瀚的大海衬托下,以矫健的身姿展现在世人面前,社会各界对东灶旅游和东灶大开发的前景充满信心。游船码头正在加快建设,气垫船即将投入运营,天地源垂钓中心功能日趋完善。新垦生态村建设已经启动,新建了旅游区道路10公里,桥梁4座。2006年“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共接待游客6万人次,接待秩序有条不紊,东灶港镇的沿海旅游和海鲜餐饮特色进一步凸现。特别是2006年10月,国家海洋局批准设立“江苏海门市蛎岈山牡蛎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为我镇今后的蛎岈山旅游开发乃至沿海整体旅游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平台承载能力显著提高。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快推进,进一步调整完善工业集中区规划,调整了400亩建设用地,红中工业区新征土地150亩,对灵树工业集中区建设投入100多万元,平整了近100亩的挖废土地,为我镇的工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了保障,进区企业数、完成投入量大大超过上年。有序推进项目建设,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项目建筑容积率均在0.6以上,每亩土地投资强度达到100万元以上。

宝果房产项目通过三年的艰苦努力,于2006年12月31日办结了全部手续,为我镇工业旅游发展增加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这一项目是即将建设的滨海新城标志性项目,将建设四星级宾馆一座,近十幢高层公寓式酒店和几百套连(独)体别墅,从而为滨海工业、旅游业的大发展提供高档次的配套服务。

(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2006年,党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统筹经济和社会事业、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在不增加群众负担的前提下,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主动克服各种困难,继续大力兴办各项惠及全体百姓的实事工程,镇内外群众对党委政府的工作是满意的。

道路通达工程进展顺利。今年已实现村与村水泥道路相连接,新开工建设的纳入省农路建设计划的闸桥路、光启路、灵友路延伸和新垦路,全长4.7公里,已完成工程总量的70以上。前两年已完工的近50公路道路路肩硬质化工程全面竣工。年底,我镇又申请上级农路指标二十多公里,这样我镇农路密度和绝对里程数均列全市各乡镇之首,加上今年市新建的港西大道,目前我镇的道路交通数量和质量均处在全市各乡镇首位。

“双入户”工程快速推进。全镇新安装有线电视3600多户,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新架设有线电视主干网络10公里,整改网络10公里,解决了边远村组不通有线电视问题,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

人居环境有效改善。对我镇原砖瓦厂烟囱实施了拆除,提高了周边空气质量,搬迁了农贸市场,改变了老市场周边脏、乱、差的面貌。全年疏浚乡村河道26.52万方,三级河道39万方,80的村完成水利建设任务。沟河整治成果继续保持,水质明显改善,群众环保意识得到增强。全镇各村都实现了垃圾规范化管理,各村组均设立了垃圾箱、投放点、填埋场600多处。农民健康工程稳步推进,改厕数量达到200座,完成二次改水。文教卫生事业得到了发展,通过了江苏省教育现代化乡镇验收,完善了学校周边的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共植树14.2万株,成片造林800亩,实现了高标准农田林网化。完成了镇区绿化改造项目,新增绿地面积2500平方米,环镇路灯工程全面启动。

农民培训取得实效。全年共组织农业技术、海水养殖技术、海洋渔业技术等培训数10次,参训农(渔)民4000多人次,农民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以镇职高为载体每星期不间断培训妇女进入二、三产业就业的技能,率先在全市启动了农村妇女劳力培训和就业工程。积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全年新招进厂务工农民2000人。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880元,比上年增长15。

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全年新增农村低保53户,城镇低保21户。加强了村级管理,努力化解村级债务,推进了农村财务公开,调整充实了村级班子。解决了部分集体企业的遗留问题,原有职工得到了妥善的安置。规范了征地行为,对补偿安置,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做到了依法、公正、公开,全年完成了150亩的征地补偿安置工作。完善和健全了四级调解组织网络,坚持矛盾调处跟踪服务,全年共调解矛盾纠纷116起,调处成功112起,调处率100,调处成功率达96.6。实现了无群体性闹事、无越级上访事件、无民转刑案件。全年无去省和赴京上访事件,无重复上访、异常信访和过激信访,开展了信访老户停诉息访百日活动,切实扭转和有效控制了信访老户的长期越访、闹访、缠访行为。做好FLG人员的帮教工作,实现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目标任务。完成了民兵干部集训,顺利完成了征兵任务。

(四)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各级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有效发挥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顺利完成了党委换届选举工作。成立了四大指挥部,注重培养年轻干部,充实调配选拔了16名镇村干部。作风上严格要求干部变管理为服务,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未发生干部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基层干部总体上作风是过硬的,无私奉献,一心扑在工作上,用先进生产力的思想指导行动,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在抓好镇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激发村民组长、村民代表的工作干劲,触角从村延伸到组,增强党的群众基础。从10月份起我镇开展了“推进沿海大开发、推进建设新农村”主题实践活动,通过镇、村干部进村入户,解决了许多遗留的承包地纠纷、道路纠纷、宅基地纠纷,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进了相互理解,锻炼了干部队伍,落实了具体工作

强势推进我镇对外宣传力度。开通了蛎岈山网站,与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地区和地方媒体合作,深度报道我镇沿海大开发建设;继续抓好了《心连心》简报的编辑工作,及时向全镇党员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报道工作动态;完善充实了镇文化活动中心和各村的图书室建设。

廉政建设敢于碰硬。以效能革命为契机,建立健全各项机关管理制度,规范印章使用和合同契约管理、出台“三条禁令”,“四个必须”的规定、制订机关考勤考核办法,加强和完善机关工勤人员的管理;制订廉政制度和群众评议制度,健全了政务、党务、村务公开,查处了3人违反党纪的案件,对5名干部采取了诫免谈话,党员干部的群众观点进一步改观,威信进一步提高,重大工作推进平衡,党员干部克服矛盾,创新办法,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发挥。

以凝心聚力、化解矛盾、组织调研、广开言路为主要内容的统战工作得到充分肯定,在市政协成立50周年庆祝会议上进行了书面交流;以工会创模工作为契机,全力推进全镇工会建设;继续开展“结对帮困”和“助学帮扶”活动,全镇有20名学生得到重点帮扶;老干部活动正常开展,老干部两项待遇得到落实;实施巾帼文明工程、科技致富工程,达到精神文明、创业致富双丰收。

2006年是东灶港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重大的转折之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镇经济社会之所以呈现出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喜人局面,主要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高扬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做到任何时候不游离经济建设中心,任何工作不干扰经济建设大局,任何情况不冲淡加快发展主题,在全镇上下形成了全力以赴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落实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2006年工作中有三条经验值得总结和发扬。

一是坚持高点定位,全面规划,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激励作用,通过高点定位,全面规划,激发干部群众争先发展的干劲。

二是坚持突出重点,强势推进。镇成立城市建设、沿海开发、工业发展阶段、新农村建设四大指挥部,充实了项目办、旅游办,实行领导挂帅,督查推进,形成了人人思发展、谋发展、争发展的浓烈氛围。各项工作启动早,落实快,成效好,从而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机遇,赢得了发展。

三是坚持加强服务,优化环境。今年以来,我们大力度开展了“机关效能革命”,按照“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持之以恒,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考核奖惩为手段,行政绩效明显提升,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基层、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有了新的提高。

综观发展大势,当前东灶港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既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也蕴藏着难得的机遇。一是我们已完成了发展力量的积蓄。经过多年尤其是近几年的发展,我镇已具备了实现“旅游名镇、工业强镇和三个文明建设先进乡镇”的必要条件,全镇上下思想基本统一,干部作风基本转变,工作能力大有增强,尤其是土地指标和基础设施、商业资本和政策性资金等经济要素已基本具备了旅游和工业大发展的物质条件。二是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沿海大开发列入市“十一五”规划,滨海工业区全面启动,深水港通过专家论证,国家中心渔港开工建设,市委将东灶港确定为海门市“四大经济增长极”之一。沿海高速互通点地处我镇,崇启大桥、沿海电力建设、长江水北引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推动沿海开发,为我镇加快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创造跨越发展的广阔空间。三是我们面临着空前激烈的发展竞争。周边地区发展的势头非常迅猛,特别是兄弟乡镇正纷纷谋划和实施新一轮发展战略,发展的势头咄咄逼人,我们已取得的成绩只是初步的。不发展,会落后;小发展,也是落后。可以说,我们已无任何退路。东灶港要跨越发展,要在海门全市争进位,就必须在发展上保持快速度、高质量,能否把我们的潜力变成实力,把优势变成胜势,把机遇变成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把握,怎么去拼抢,怎么着眼长远,扎扎实实地做好2008年的各项工作。我们必须认清大势,顺势而为,努力做到一刻也不耽误,一个发展机会也不错失,充分利用战略机遇和优势条件,着力开创一个更好更快的发展新时期,在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迈出新步伐,实现新跨越。

2008年全镇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十一五”期末把东灶港初步建设成为“南通东部沿海新兴现代化港口、工业、旅游城”、2008年全面高标准达小康和2008年全面实现“南黄海沿岸工业强镇、旅游名镇和三个文明先进乡镇”的目标,紧紧把握沿海大开发和十二届海门“金花节”在滨海工业新区举办契机,立足当年、兼顾长远、高点定位、大力推进,着力抓好工业跨越、旅游突破、新农村亮点、镇区扩容和干部队伍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围绕三大目标要求,2008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7以上;财政收入增长50以上;确保国税收入比2006年增长70,达2000万元,力争达2300万元,比06年翻一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以上,其中工业投入3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实现工业销售26亿元;力争全年实施投入超千万项目20个以上。

实现我镇2008年的目标任务,在战略上必须注重抓好以下三个重点:

(一)奋力冲刺“旅游名镇、工业强镇和三个文明建设先进乡镇目标

五年前的2003年,我镇党委提出了通过3~5年努力,把东灶港建成南黄海沿岸地区工业强镇、旅游名镇和三个文明建设先进乡镇的宏伟目标,经过四年努力,我镇离实现这一目标的距离已很近,但难度仍很大,必须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环环紧扣,一着不让抓落实;群策群力,通力合作齐奋进;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求突破。

工业全面提升。加速工业集中区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大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拆迁工作力度,新建红中、灵树园区6.4公里长东西大道,营造适合企业发展的硬环境。实现四面开花,利用红中集中区的产业优势,扩大电动工具产业规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产品竞争力;利用灵树集中区的交通优势,建立上海工业园,引进汽车配件、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高技术含量项目;利用港新集中区的港口优势和种植优势,发展海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储藏、外贸出口业;利用滨海工业新区的政策优势,引进大项目。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合理调整建设用地布局,力争做到村村有工业,为发展提供空间。

放大造船产业效应,力争注册本镇的专业修船队伍扩大到8家,实现税收1000万元,为中心渔港引进修(造)船大型企业。

2008年工业要实现应税销售2.5亿以上;实现工业税收2000万元,力争2300万元;引进应锐销售超5亿元的大项目一个;引进实际利用外资单体1000万美元项目一个;提供科技服务,创南通市级科技企业,力争创江苏省级科技企业。

旅游快速突破。加快旅游平台建设。开通海上固定旅游航线,正常接待游客,确保日均200―300人次,确保“五一”前建成栈桥和蛎岈山码头,建好蛎岈山海上观光平台,画好“华夏第一龙桥”的点晴之笔。以蛎岈山海洋特别保护区为中心,建立沿岸旅游带,启动港新旅游生态村建设,上海宝果房产开发项目高起点规划启动,建设一座四星级宾馆,营造高层观海平台,建设几百幢别墅,形成旅游接待的集群效应,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档次,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围绕今年“金花节”和“五一节”,举办好首届蛎岈山旅游节,使外界了解东灶,使东灶走向外界,提高东灶知名度。积极引进旅游项目资金和人才,促进旅游经济和其他经济项目的大发展,为东灶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项目强势推进。继续实施“接轨上海”战略,巩固上海现有合作平台,密切交流沟通,争取更多的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利税贡献大的工业项目落户我镇。发挥“能人效应”,进一步发挥民营经济优势,鼓励在外能人回乡兴业,牵线搭桥。通过招商引资,新引进10个千万元以上项目,通过全民创业,新培育5个500万元以上项目,通过科技合作,转化5家500万元以上企业。

加快项目推进。继续督促6个在建项目尽早投产,对新项目采取“保姆式”服务,办证办照、用地建设、用水用电等采取全程包干办理。努力化解土地、信贷等制约瓶颈,争取更多的土地指标,促进银行和企业的合作,全力解决项目在开工建设、投资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树立一流的服务形象,体现优质的投资环境,争取项目早日投产。

为企业营造安心、舒心的生产经营环境,消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使企业在获得良好效益的基础上得到迅速壮大,借助他们的宣传,达到以商引商、以企引企的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投产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贸洽会,为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搭桥铺路。

保持农业经济在全市的领先优势,壮大建筑业盘子,力争建筑业进入全市8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确保2008年全面实现“旅游名镇、工业强镇和三个文明建设先进乡镇”的目标。

(二)围绕“南通东部沿海新兴现代化港口、工业、旅游城”目标拉开城市建设序幕

2008年我镇要围绕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确立的“一城四中心”的建设目标,在大力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全面加快城市化建设,以滨海新城、新农村建设为城市建设的切入点,在小城市建设上迅速启动。

滨海新城建设。在港池两侧加快滨海新城区建设。港池西侧,以宝果房产东方威尼斯别墅区建设为中心,拉开滨海新城的框架。东方威尼斯别墅区中的四星级宾馆和几百幢别墅要高起点规划,迅速推进,使之成为东灶港的新地标。以改善全镇的招商环境,促进小城市建设,。在东方威尼斯周边600亩左右的国有未利用土地上,加快“三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资本进行商品房建设,高标准规划好道路、路灯、给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港区东侧的新垦生态旅游区,在大力发展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在原新垦村西侧形成农家别墅小区。沿六东公路港区段西侧,整体改造东灶村西侧的150亩土地,并向南延伸至南黄海市场,加快沿路农民集居区建设,使沿路改造融入滨海新城建设。

加快老镇区改造力度。以推进城市化进程为契机,吸引房地产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完善镇区管理,加大对路灯、环卫设施、道路等基础设施投入,提升镇区整体形象。

在广大农村建立新农村建设平台。高标准建设灵树、港新农民集中居住区,推动农民聚居化,加快农村改水、改厕、双入户、医疗卫生、商贸、交通建设;建立以海创公司1000亩种植示范基地为代表的高科技农业产业园;围绕一个公共服务中心,一组村内道路、一套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三个一”目标,积极开展农村居住示范点建设。

(三)努力为建设不含水分、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

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把实施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出和效益,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大力发展短平快高效农业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农业基本建设,有效缓解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自然灾害对农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

大力推进农民培训和就业工程。针对不同群体,分别培训职业技能、务农本能和创业知识,促进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引导农业进厂务工和自主创业,增加群众的工资性收入,使农民也能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办好蛎岈山职业学校,提高劳动力素质,确保初中升学率在92以上。

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打造良好人居环境。大力推进农村道路通达工程,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清洁水源、清洁村庄、清洁生产。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加强庭院、集中居住点绿化,所有泯沟、道路两侧和大田四周建设绿化林带,全面提升绿化水平。2008年要确保完成3000亩的植树造林任务。

大力推进农民生活保障工程。加快建立政府投入保障机制,推进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向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转型,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做到“小病不出乡镇,大病及时救治”。实施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在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建立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标准,使社会弱势群体享受到生活保障。

大力推进农村文体工程。以思想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文体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发展,镇建好文化中心,各村要建好农民学校,组织开展适合农民特点的各类体育活动。

2008年工作有机遇、有挑战,海门滨海工业园区的快速推进,给我们带来发展的效应,也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发展压力,上级的要求、群众的期盼以及面临激烈竞争自身的自我加压,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我们唯有抓住有利条件,几步并成一步跑,力争跨越式发展,才会迎来更好的形势。

2008年海门市最有影响力的招商活动――海门市金花节将首次在东灶港举行,这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东灶港沿海大开发,全力推进沿海大开发的又一重要举措。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更强的力度,更快的速度,全面支持,积极策应沿海大开发,做到无缝接轨。首先是在支持沿海大开发上,我们要做到“三个抢”:抢先一拍,抢挑重担,抢立头功,我们要在沿海大开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突破难点和重点,做到抢挑重担,为沿海大开发引进重大项目过程中,做到抢立头功。二是在接轨沿海大开发上,我们要做到“三个一”,就是我们的工作要与沿海大开发的总体要求,一样高,一样强,一样快,使我镇的工业,旅游,新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干部队伍建设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标准。三是在推进沿海大开发的整体过程中,我们要确保“三个满意”:让市委市政府满意,让投资商满意,让东灶群众满意。

(三)培育新风尚,为东灶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支柱。

全面完成2008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快东灶港的发展进程,关键在人,我们要大力弘扬新时期“海纳百川、强毅力行”的海门精神,兼容并蓄,八方包容,进一步培育开发开放的气度;敢为人先,开拓创新,进一步强化争先创优的意识;奋发有为,励精图治,进一步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引导群众全力以赴投入到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中来,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思发展、谋发展、争发展”的浓郁氛围,以新风尚促大发展,为东灶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支柱。

弘扬“海纳百川”精神,要做到“三个广纳”。一要广纳各地之才。人才是发展之本,我们要广纳各种人才。办好大企业,以大企业吸引大人才;提高人才的工资待遇,以待遇吸引人才;为人才营造创业发展的优秀平台,以事业发展吸引人才,让人才汇集于东灶大地,加快科教兴镇步伐,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二要广纳各方之财。发展经济靠投资,投资越大,发展越快。我们要大力招商引资,吸引外县资金,吸引外市资金,吸引外国资金,吸引金融市场资金,不断增强东灶经济发展的原发力。三要广纳各处先进文化。我们要广泛学习各地的先进文化,取人精华,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创新自己。

弘扬“强毅力行”精神,做到“三个毅行”。一要以顽强毅力工作,倾全力工作。今天我们既面临着当前良好的发展机遇需要我们好好把握,又面临着当前大量的实践难题需要我们逐一破解,更面临着激烈的`区域竞争需要我们积极应对。越是发展要求高,越是发展难度大,就越是需要坚强的毅力,越要顽强拼搏,越要励精图治,越要矢志不移。二要以顽强毅力创新,抓创新发展。科技创新、自主创新是东灶发展的根本,没有创新就没有东灶的高速发展、超越发展。因此,我们每一个东灶人必须以顽强毅力创新。做到思想上重视创新,行动上加强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在创新中超越。三要以顽强毅力争先,在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中,人人以顽强的毅力争先创优,人人争当各行各业的先锋战士,人人争当各行各业的“状元郎”。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要以顽强的毅力去拼搏、去奋斗,为家乡争光添彩,为振兴东灶作出应有的贡献。

回首过去的一年,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绩,全镇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展望2008年,我们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前景广阔,责任重大,东灶港的发展,期望得到在座各位领导的支持,我们真诚的期待各位领导和嘉宾能一如继往的给予关心帮助。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加倍努力,继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改善投资环境,热情欢迎各位前来投资兴业,真诚地希望所有热爱家乡、支持家乡建设、以家乡荣辱为己任的有识之士,千方百计地积极引项目、引资金、引人才、引信息,为沿海大开发做出新贡献。同时,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关心东灶港能人所从事的各项事业,以热情、周到、优质为宗旨,为家乡能人的事业发展提供多层次、全方位、无牵挂的服务。我们将以发展的新的成效,工作的新亮点回报各位。积极应对沿海大开发战略,扎实推进“一城四中心”建设,围绕既定目标,用坚定的信心,有力的措施,务实的作风,不断开创东灶港各项工作新局面。让我们携起手,肩并肩,共同迎接东灶港灿烂辉煌的明天!

爆竹声声辞旧岁,桃花朵朵迎新春,最后让我再一次祝在座的各位春节愉快,工作顺利,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2008年乡镇新春联谊会上的讲话》来源于范文先生网,欢迎阅读2008年乡镇新春联谊会上的讲话。

贸新区港西大道北段已完成工程量的80%以上,南段拆迁工作全部完成,土方工程已经开始。新区安置楼已动工新建。盐场土地收回和盐润公司补偿安置已经结束。招商引资全力推进,规划评审快速进行。

深水港开发通过专家论证。深水大港由小庙洪拓展到腰沙北面一大片地方,保留了小庙洪开发的优势,拓展了腹地,带来了深厚的发展潜力。专家一致认为东灶港水道深槽稳定,动力条件单一,风浪掩护条件、近岸匡围条件和建港地质条件优越,具备了建造深水万吨码头的条件;通过沿海港口的开发,可以率先发展海洋运输和临港工业,促进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对沿海区域经济产生强大的推动力,能有力促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发展。深水港开发技术也通过了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河海大学、省水利厅、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的专家评审。

国家中心渔港开工建设。经过我镇和省、市的积极申报,2006年7月,国家农业部批准东灶港为国家中心渔港,东灶港国家中心渔港建设包括滩涂围垦造堤,开挖港池、锚地,疏浚航道,新建码头、办公楼、道路等,项目总投资2亿元。今年11月,中心渔港边滩围垦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2008年6月底外围道路结束,围垦面积6000亩,等于再新建一个滨海工业区,鉴于东灶沿海大开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市委、市政府决定,把我市最具影响力的大型招商活动――“金花节”放在东灶港举行,这既表明市委、市政府对沿海大开发的高度重视,又是下决心快速推进沿海大开发的有力举措。我们要把充分握好这个契机,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大力度推进各项筹备工作,要求全镇上下的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喜迎海门市第十二届“金花节”在东灶港隆重举行。

(二)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综合实力不断壮大。通过近几年,尤其是去年全镇上下的艰苦奋斗,我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2亿元,同比增长16,工业总产值、销售和利税分别达22.3亿元、21.4亿元和1.6亿元,分别增长36%、33%和33.3%,工业经济综合考核首次进入全市前十位,全镇工业经济跃上了新台阶。农业总产值3.9亿元、增加值2.2亿元,分别增长3%和10.4%,农渔业综合效益继续提高,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农渔业发展质量有了新突破,全市各乡镇农业综合考核,我镇被评为第一名。完成服务业增加值3.8亿元,增长14%。完成建安产值4亿元,建筑业增加值1.3亿元,分别增长20%和18%。完成合同利用外资1060万美元,占考核目标的106,增幅92.7,实际利用外资700万美元,同比增幅28.2。组织实施了科技创新工程和质量品牌工程,获得了国家专利8件,南通市名牌产品2件。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793亿元,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50户,新增私营企业100户,新发展私营有限责任公司13家,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2亿元,其中市外民资1亿元,民营经济综合考核首次进入全市第五位。完成财政收入2646.6万元,同比增长32,注重培育和壮大地方税源,实现国税收入1139.09万元,地税收入432.4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分别增长37和13,随着旅游开发的加快,我镇预算外财力收入大幅增长,财政收入状况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全镇历年遗留的近二千万债务基本化解彻底,近年开展的农村实事工程所需的大量资金得到有效保障,终于摘掉了“穷镇”帽子。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2006年是东灶港的项目建设年,项目数量超历史,项目质量取得历史性突破,结构平衡,工业、农业、三产服务业均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具有牵动效应的大项目,项目建设考核列全市第五,进入全市先进行列,为经济跨越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新开工工业项目25个,总投资3亿元,增长50%。500万元以上项目19个,其中超千万元项目10个,超3000万元项目2个,分别落户灵村工业区。其中江苏腾盛精密机械配件有限公司是我镇首次引进的乡镇超亿元大项目,锦方服饰、一帆风顺、日升保温、东田机电、正方机电、南通正宇、林垦机电、江苏汇通等一大批新项目、大项目建设也顺利推进,发展后劲切实增强。新鑫船舶修造公司和锦华船务公司发展势头较好,成为我镇又一批税收超200万的市重点骨干企业。新增和扩建农业项目27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500―1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家,农业项目总投资1亿元。申报农业开发项目2个,争取上级补助资金362万元,有效的促进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申报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500亩,绿色食品2个。加大了土地复垦整理力度,新增耕地94亩,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旅游开发取得重大进展。东灶港旅游的标志性工程――栈桥主体工程接近尾声,象征东灶腾飞的华夏龙桥在浩瀚的大海衬托下,以矫健的身姿展现在世人面前,社会各界对东灶旅游和东灶大开发的前景充满信心。游船码头正在加快建设,气垫船即将投入运营,天地源垂钓中心功能日趋完善。新垦生态村建设已经启动,新建了旅游区道路10公里,桥梁4座。2006年“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共接待游客6万人次,接待秩序有条不紊,东灶港镇的沿海旅游和海鲜餐饮特色进一步凸现。特别是2006年10月,国家海洋局批准设立“江苏海门市蛎岈山牡蛎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为我镇今后的蛎岈山旅游开发乃至沿海整体旅游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平台承载能力显著提高。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快推进,进一步调整完善工业集中区规划,调整了400亩建设用地,红中工业区新征土地150亩,对灵树工业集中区建设投入100多万元,平整了近100亩的挖废土地,为我镇的工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了保障,进区企业数、完成投入量大大超过上年。有序推进项目建设,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项目建筑容积率均在0.6以上,每亩土地投资强度达到100万元以上。

宝果房产项目通过三年的艰苦努力,于2006年12月31日办结了全部手续,为我镇工业旅游发展增加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这一项目是即将建设的滨海新城标志性项目,将建设四星级宾馆一座,近十幢高层公寓式酒店和几百套连(独)体别墅,从而为滨海工业、旅游业的大发展提供高档次的配套服务。

(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2006年,党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统筹经济和社会事业、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在不增加群众负担的前提下,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主动克服各种困难,继续大力兴办各项惠及全体百姓的实事工程,镇内外群众对党委政府的工作是满意的。

道路通达工程进展顺利。今年已实现村与村水泥道路相连接,新开工建设的纳入省农路建设计划的闸桥路、光启路、灵友路延伸和新垦路,全长4.7公里,已完成工程总量的70以上。前两年已完工的近50公路道路路肩硬质化工程全面竣工。年底,我镇又申请上级农路指标二十多公里,这样我镇农路密度和绝对里程数均列全市各乡镇之首,加上今年市新建的港西大道,目前我镇的道路交通数量和质量均处在全市各乡镇首位。

“双入户”工程快速推进。全镇新安装有线电视3600多户,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新架设有线电视主干网络10公里,整改网络10公里,解决了边远村组不通有线电视问题,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

人居环境有效改善。对我镇原砖瓦厂烟囱实施了拆除,提高了周边空气质量,搬迁了农贸市场,改变了老市场周边脏、乱、差的面貌。全年疏浚乡村河道26.52万方,三级河道39万方,80的村完成水利建设任务。沟河整治成果继续保持,水质明显改善,群众环保意识得到增强。全镇各村都实现了垃圾规范化管理,各村组均设立了垃圾箱、投放点、填埋场600多处。农民健康工程稳步推进,改厕数量达到200座,完成二次改水。文教卫生事业得到了发展,通过了江苏省教育现代化乡镇验收,完善了学校周边的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共植树14.2万株,成片造林800亩,实现了高标准农田林网化。完成了镇区绿化改造项目,新增绿地面积2500平方米,环镇路灯工程全面启动。

农民培训取得实效。全年共组织农业技术、海水养殖技术、海洋渔业技术等培训数10次,参训农(渔)民4000多人次,农民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以镇职高为载体每星期不间断培训妇女进入二、三产业就业的技能,率先在全市启动了农村妇女劳力培训和就业工程。积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全年新招进厂务工农民2000人。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880元,比上年增长15。

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全年新增农村低保53户,城镇低保21户。加强了村级管理,努力化解村级债务,推进了农村财务公开,调整充实了村

推荐专题: 在专家联谊会座谈会上的讲话五篇范文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