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参观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有感

2022-11-07 12:17:23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参观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参观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有感》。

第一篇:参观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的感想

参观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的感想

近日,盱眙城管局组织党员们来到黄花塘新四军纪念馆进行参观,观摩和学习老一辈革命先烈的革命事迹。从而学习革命先烈们的群众路线和革命精神。

从1943年1月初到1945年2月底,在全国抗日战争由相持阶段转入反攻的关键阶段,新四军军部移驻黄花塘。在此期间,军部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运筹帷幄,指挥抗日,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清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磨擦、进攻,在苏、皖、浙、鄂、豫五省开辟了八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日军统治的心脏地区插上了一把尖刀,使华中地区成为对敌斗争的主战场。新四军和八路军一起,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重大牺牲。

前往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寻访新四军领导人们曾经战斗和生活的足迹。就是在这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陈毅等指挥所属部队,与日伪展开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立下丰功伟绩。

迈入军魂之门,慷慨雄壮的新四军军歌响起,“浴血奋战在罗霄山下,血染着我们的旗帜……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决战黄桥、席卷淮海,新四军在危机四伏中冲破封锁,入枪林、出弹雨,拼杀在民族解放的战场上。皖南事变震惊中外,面对同室操戈,新四军没有被打倒,重新组建军部,成立军区,坚持反抗侵略。

军歌响起时,我仿佛看到面对敌人的包围,即将全部壮烈牺牲的战士们紧紧靠在一起,齐唱军歌,向战友们告别,向家人告别,向深爱的祖国和人民告别。赢得“铁军”的称号靠的不仅是能打硬仗,更需要无畏牺牲的英雄气概。金一南在《苦难辉煌》中写道“任何民族都需要有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与收获,这就是民族的脊梁。”

穿过战场的硝烟,钢铁般的英雄儿女又有怎样的平凡与真实?

以豆投票,盐阜根据地采取民主的方式选举基层干部;草鞋、蓑衣、纺车,战斗生活之余,根据地的军民抓生产搞建设,开银行、做卷烟、制武器样样在行;办学校、演话剧,做一支有文化素养的的军队。在党的领导下,新四军在根据地的建设如火如荼。

《囚歌》雕刻出叶挺将军面对反动派诱惑时的顽强不屈,《梅岭三章》道出陈毅元帅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矢志不移,《茉莉花》谱出小战士

何仿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新四军的队伍里面有诗人、作曲家、摄影爱好者还有集邮爱好者,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除了保家卫国,他们同样有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相较于他们的伟岸,我更愿意接触他们的真实。二百多斤的罗炳辉司令需要两头骡子轮换着骑,叶挺夫妇和六个孩子的合影充满温馨,七师师长蔡辉,创办贸易所,非常会赚钱,一批“红二代”在黄花塘出生……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只不过是枪林弹雨中少了几分“浪漫”、四处漂泊中少了几次“团聚”、经济封锁中少了几分“富足”,乐观的新四军人在隐蔽的黄花塘过起了自己的日子。拥有健全的人格,这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员可以做到的。如果一个人的人格不健全,他就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也就不可能始终如一地对党和人民负责。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可以发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必非要轰轰烈烈地做一番大事,做英雄,先扪心自问,我做好自己了么?我是不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黄花塘之行,让我们对未来有了满满的信心。不可好高骛远,不可浮躁,要坚定信念,用自己所拥有的才智践行党的宗旨,踏踏实实的践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革命先辈们为我们开创了美好的生活,我们肩负着同样的责任,要让后来人过的更好。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革命先辈用青春和热血为后来人换来的幸福生活,无愧于周围群众对自己的信任,无愧于在党旗前的庄严承诺。

第二篇:参观黄花塘新四军军部实践活动报告

参观黄花塘新四军军部实践活动报告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在盱眙境内的黄花塘镇有一座纪念馆,虽地处山村,但素雅清幽、风光旖丽,风格独特、气势恢宏;虽建设时间不长,但历史辉煌、影响巨大,名声远播,浩气长存。她就是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黄花塘原来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但它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从1943年1月初到1945年2月底,在全国抗日战争由相持阶段转入反攻的关键阶段,新四军军部移驻黄花塘。在此期间,军部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运筹帷幄,指挥抗日,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清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磨擦、进攻,在苏、皖、浙、鄂、豫五省开辟了八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日军统治的心脏地区插上了一把尖刀,使华中地区成为对敌斗争的主战场。新四军和八路军一起,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重大牺牲。

纪念馆广场: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占地6000平方米,其间有主体纪念馆1000平方米。整个建筑造型别致,气势雄伟。除主体纪念馆外,还有军部礼堂旧址和陈毅、饶漱石、曾山旧居等建筑。在建筑风格上,除主体纪念馆为造型别致的现代建筑外,其余全为当年民居式样的院落和茅草房。建筑之间翠竹掩映、绿树环抱;建筑之外红花绿草,整个建筑群融入在一片秀美的园林中。

步入宽敞明亮、绿草如茵的纪念馆广场,展现在游客眼前的是一气势巍峨,造型酷似“枪刺”的“纪念碑”。在银灰色调的纪念碑下连接纪念馆大厅的影壁墙上镶嵌着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的“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十一个纵横飘逸、金光闪闪的大字,馆牌旁为巨幅蓝字的“N4A”新四军标志牌。

纪念馆的展馆是一个前圆后方的建筑。大厅前,圆形的亭式建筑是进入展馆大厅的甬道,也是纪念馆的迎宾之所。厅顶由60根直径10公分的绿竹环衬,寓意新四军军部在黄花塘60周年之际兴建的纪念馆将继承优良传统,永葆革命青春。

纪念馆大厅内迎面是一块长方形的巨幅红色“屏风”、“屏风”上题刻着由军委主席江泽民题写的“铁的新四军”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屏风后,安放着两组气势非凡、栩栩如生的紫铜雕塑。其中,一组为陈毅、饶漱石、张云逸、赖传珠、曾山在黄花塘的草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战役的情景雕塑;另一组是表现新四军战士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抗击敌寇、浴血奋战的造型雕塑。这两组雕塑既是力与美的展示,也是新四军领导集体与战斗群体在黄花塘时期的一个缩影,表现了新四军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解放战争中不屈不挠、英勇奋战的光辉形象。

新四军军部陈列馆共有四个展馆向游客展示新四军组建和发展的历史,特别是重点陈列了军部移驻黄花塘期间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情况,使大家了解这支红色“铁军”的历史,是一部活生生的人民军队史,也是一部英勇悲壮的抗日史和民族解放史。

第一展馆:第一展馆主要介绍新四军诞生的背景、前期的发展以及重建军部的过程。

第二展馆:第二展馆展出的是军部为什么迁到黄花塘。其中主要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战争形式和战略转移的经过。

第三展馆:第三展馆展出的是新四军在进行激烈的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反磨擦斗争中,一面武装保卫抗日民主根据地,一面加强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工作。

第四展馆:第四展馆展出的是新四军军部进驻黄花塘期间,开展了整风、大生产、整训三大运动,并从各方面加强根据地建设,在军事上,各部取得了反扫荡、反清乡和对日伪局部反攻的胜利,这些都为大反攻,彻底打败日寇奠定了基础。

四个展馆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珍贵的革命文物和许多鲜为人知的新四军时期的各个侧面新闻图片、资料再现了新四军军部在黄花塘时期,运筹于草舍之间,决胜于大江南北的丰功伟绩。

张云逸旧居在纪念馆北侧500米之遥,还有一座庭院式的建筑群,这就是张云逸旧居陈列馆。该馆占地1060平方米。其间有张云逸居住过的三间草屋、军部机关办公用民舍和八十年代建筑的陈列馆。陈列馆里共展出了新四军时期的珍贵照片、图例200余张,以及陈列了张副军长曾用过的木床、桌、登和军部司、政、后机关以及医疗、兵工等单位当时生活用过的大量实物。通过这些实物,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那雪雨腥风、烽火连天的年代艰苦奋斗的情景。

在抗战的关键时期,新四军军部在黄花塘指挥大江南北的红色铁流纵横驰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新四军与黄花塘以及盱眙人民结成了永难割断的血肉联系。参观完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我进一步了解了这个红色景点的构造与丰富内涵。过往的历史像一幅幅画卷在眼前浮现:浴血奋战的先烈,烽火连天的时代背景,大无畏的牺牲奉献精神,坚定顽强的革命信念,团结就是力量的信仰。他们的神,他们的魂仿佛从来没有离开过。无疑他们对历史的贡献是贵重的,是无法抹灭的,也是我们用言语所描绘不尽的。

参观完新四军军部后我的心中升出无限崇敬。对历史而言,这些革命先驱在历史上烙印下如此重要要的一笔,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与顽强拼搏,历史才有如此辉煌的一页篇章。对于我个人而言,他们的爱国情怀,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团结一致的对外精神,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宝贵财富。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盱眙人,这些先烈的英雄事迹从小就不绝于耳。亲自参观展馆后更是感慨颇深。一种信仰,一种情怀在心中蔓延滋长。做一个爱国的有为青年,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我知道,我的力量微乎其微,也不能做出多么出色的成绩。但是我会尽心尽力,用一颗诚挚的心做最诚挚的事。从小事做起,从生活点滴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尽可能多的对他人,对社会有意义的事。用自己的一份力量来给他人,给社会带来一份帮助,多创造一份奇迹。用行动来诠释爱,用行动来延续爱。

我们不必浴血奋战来求得和平与安宁的生活,我们也不必牺牲我们的生命来捍卫自己的国家。他们为我们付出那么多才换来我们今天如此和谐与安宁的社会,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与呵护才对。同时我们也应该为这个社会,会我们国家的和谐贡献我们小小的力量。所以我们不要吝啬爱,付出吧,用我们的行动,让爱延续,让和平永存。

第三篇:参观新四军纪念馆有感

清明节将至,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黄桥战役纪念馆。

刚刚步入序厅,我仿佛就闻到了一股战争的气味。抬头看了看上方题有“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的扁额,正中间安放的是陈毅元帅和粟裕将军的铜像。只见他们眼如铜铃,神情庄重,似乎在讨论着震惊中外的黄桥战役的策略。雕像身后,是一张巨大的浮雕,望着上面的历史记载,我不由为黄桥人民和战士们而深感自豪。

沿着走廊向西前进,那儿便是蝙蝠厅了,那是陈毅元帅当年的办公室。只见桌上有一盘还未结束的围棋,墙上挂着一幅对联,对联上面写着“暴雨袭神州哀鸿遍野,狂风卷巨浪砥柱中流。”看着对联,我似乎觉得它在谴责韩德勤倒行逆流的可耻行为,而在同时也好象它在赞扬陈毅元帅的奋勇作战,不避艰险的精神。

随着目光的移,我发现了它――“百年金桂”,这棵金桂据统计已有一百八十多了,它记载了那场战争的全过程,我心中油然升起一中敬佩之情。抬头看了看它,它似乎像一个高大的巨人伫立在那儿,为陈毅元帅无私地站岗,随时准备向他报告敌军的最新情况。那绿得发亮的叶子,繁密的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十分生机勃勃。微风吹过,叶子沙沙作响,其中一片叶子也随之掉下。

我捡起叶子,抬头又发现那竟还有一个厅,而厅名居然是用金桂的名字所取――桂花厅。桂花厅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战争照片和地图,其中我最记忆犹新的就是那张全体照了。只见照片上,个个战士虽然面带微笑,但眼神中却流露出一丝疲惫,使人不禁十分心疼。想着他们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总是不顾一切地为人民,为世界服务,可自己却从未想过自己。此时此刻,我的眼睛立刻被泪水模糊了。

战士们是那样的不顾一切,那样勇敢顽强,而我们却从来没有好好珍惜过现在,这样的我们是多么不该啊!我希望大家能学习战士们的精神,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记住那些为了我们的幸福而英勇献身的无数先烈。

第四篇:参观新四军纪念馆有感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2016年6月5日,在党支部的组织下,华日公司全体党员来到溧阳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开展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走进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陈毅将军、张茜将军的全身铜像。塑像栩栩如生,生动地再现了一代伟人的勃勃英姿。塑像的后面,是"威震江南,功在民族"八个金字,灼灼闪光。

接着,讲解员带我们参观了各个展厅。看着新四军打仗的路线图及战斗的老照片,听着前辈们从前浴血战斗的故事,它仿佛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那血雨腥风,艰苦卓绝的年代。

我们仿佛看到新四军战士们在敌人的飞机大炮轰炸下毫不妥协,顽强地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看到战士们穿着破旧的衣服,一个个因饥饿而倒下;看到战士们在恶劣的环境下还对革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我们没有资格对过去悲壮的历史做任何评价。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感受那段激情岁月所带来的鼓舞与振奋。只能从馆内陈设的物品中体验并想象硝烟战火中的新四军是怎样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的,我们以为不会被感动,但内心渐渐涌动的澎湃却告诉我们,不论你是60后还是90后,那段历史不应该被忘记。

我们参观纪念馆,凭吊革命先烈,为的是继承先烈的遗志,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把我们当前的工作做得更好。历史总是一面镜子,留给后人的既有值得学习的文化和精神,又有值得吸龋的经验和教训,这段历史永远值得我们回味。

短短一天的参观活动结束了,华日党支部的每一位党员都感觉受益匪浅。那些无产阶级革命家表现出来的宏才大略、英雄气概,深深震撼了在场每一位党员的心灵!

第五篇:参观新四军纪念馆有感

7月份是公司"党建月", 7月18日公司党支部组织参观句容茅山新四军苏南抗日根据地,接受教育。旨在通过对新四军纪念馆的参观,了解新四军的历史,继承和发扬新四军的传统,为公司发展再作新的贡献。

大家来到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依次参观了6个展厅、和一个将帅馆。当年新四军战斗和生活用的实物,将帅们可敬可佩的照片,一件件一项项都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通过参观学习,大家对新四军的历史和精神有了进一步深刻的理解。虽然我们不是生活在那个年代,没有经过战争的洗礼,无法真正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但我们通过后期的学习,同样能够感受到革命的激情以及革命先烈们崇高的革命精神,我们将会尽自己所能去做好各项工作,作出新的贡献。

这些革命圣地,承载了历史烟云,传承着深厚的爱国情,通过这次参观,党员们亲身踏访革命圣地,追随前辈足迹,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先驱们为中国革命无私奋斗的光辉历程,培育了深厚的爱国情,加强了党性修养。

作为一名员工,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和践行"铁军"精神,在汲取知识和文化的同时磨砺自己的意志,不断开拓进取,努力拼搏,肩负起强盛中网的重任。

推荐专题: 参观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有感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