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浅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范文2篇)

2022-11-07 12:16:11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范文2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范文2篇)》。

第一篇:浅谈客家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是汉民族中的一个地缘性群体。客家人在千百年艰苦奋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不断磨练出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即客家文化。客家文化是以汉文化为主体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余秋雨先生2008年在龙岩举行的《客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讲座中指出:“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中华文化中的异数。”因此,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客家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教育的价值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而真正促进幼儿发展的课程,应该是从幼儿生活出发选择教育内容,而不是从文本和概念出发的①。而一个人在幼年、童年时期所受的乡土教育,会对他的人格形成、价值判断、情感模式及思维特点产生极人的影响②。我国从2001年9月起开始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客家文化是客家地区物质、精神的文化结晶,因此在客家地区幼儿教育中充分利用客家文化对幼儿进行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客家地区幼儿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激发幼儿对国家、家乡、文化的热爱,还有利于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二、幼儿教育中运用客家文化应遵循的原则

1、突出文化特色原则。千百年来,客家人保留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诸如勤俭耐劳精神、崇文重教精神、念祖思亲精神等,在幼儿教育中要坚持在熟悉、掌握客家文化特色的同时,启迪其美德,使这些文化精神之内化为幼儿的个性特征。

2、方向性原则。任何个体的成长、发展都离不开其成长的环境,幼儿时期又是人的发展的启蒙阶段、关键时期,为此,在幼儿教育中要选取美好的、积极向上的东西作为教育内容,以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3、发展性原则。所谓发展性原则是指在运用客家文化进行教育教学时一切行为都要着眼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可接受性,既不能让幼儿负担过重,也不能一点难度都没有,要在幼儿能力尚处于形成状态的“最近发展区”内引导其通过努力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是每一个幼儿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游戏性原则。对幼儿来说,游戏既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适宜的学习方式,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听、看、做去亲身体验,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观察的兴趣、创新意识和能力。客家经常玩的游戏有捉木、跳飞机、跳绳、丢沙包、、踢鸡毛球、五子棋等,这些游戏操作起来简单易行,往往不受场地和时间的局限,但是功能却是全方位的,首先这些游戏都是体育游戏,可以锻炼儿童的身体;其次既然是游戏就有一定的游戏规则,这可以使幼儿逐渐形成规则意识;再次,客家民间游戏大多是群体性活动,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三、客家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方法

1、欣赏感受法。教师在运用客家文化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包括图片、实物、录像等)和开展有针对性地活动(包括参观、实践、游戲等),引导幼儿欣赏、观察、体验客家文化,并鼓励幼儿运用绘画、歌唱等形式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表现出来,这有利于激发幼儿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如带幼儿参观客家民俗博物馆、欣赏客家民间艺术活动等都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

2、家园共育法。家庭教育是人的一生中真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它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客家具有崇文尚教的文化传统,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在客家民间流传着“唔读书,白目珠(睁眼瞎)”,“秀才不怕衫破,就怕肚里无货”,“农家不离猪,教子不离书”,“生子唔读书,不如养头猪”,“嫁夫要嫁读书郎,斯斯文文进学堂”,“目不识丁,枉费一生”等劝读重教的谚语。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强化家庭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例如可以请家长为幼儿讲述客家的神话传说、唱童谣、和幼儿一起参加民间游戏、节日活动等,使幼儿从多方面、多渠道地感受和理解客家文化。

3、经验总结法。所谓经验总结法就是在实施客家文化教育过程中,各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就存实施过程中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问题进行交流、研讨,进而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些有效可行的教育方法和实施途径,以便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并作为今后工作中的参考。

总之,幼儿教育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充分利用地方悠久历史的文化教育资源。客家具有悠久的历史,蕴含着大量优秀的教育内容,客家地区幼儿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客家文化这一教育资源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注释:

①何桂香、幼儿园游戏课程:区域游戏活动评价策略[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05:48-93、②唐群、论客家童谣与幼儿乡土教育[J]、农业考古,2011:383-385、

第二篇:幼儿教育论文浅谈多媒体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教育论文:浅谈多媒体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教育论文:浅谈多媒体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多媒体设备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广泛运用,多媒体逐步成为现代幼儿园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它不仅更新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同时也更生动全面地展示教材,更好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某种程度上说,多媒体就是将人的手、耳、鼻、嘴、眼等五大器官电脑化的技术。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显示出了它独特的优势。它能以强大的交互功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声音、图像、文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孩子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直观、视听结合的情境。目前,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幼儿教育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能优化教学情境

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眼界,丰富知识经验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幼儿好奇心强,对新生事物有着天生的亲近感,有99%的幼儿喜欢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原因主要来自多媒体计算机的诸多功能,如悦耳动听的音乐、形象生动的动画、丰富多彩的视觉冲击和流畅清晰的画面等等,这些特点十分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自然增加了教学的魅力,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现实,再现生活物景,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乏知识趣味化,使许多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物象具体化,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唤起了幼儿的大脑潜意识,催生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还极大地增强幼儿的认识动力和能力,推动他们学习。如《小小蒙古人》活动中,通过课件介绍幼儿看到了蒙古族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地方特产;悠扬的曲子,欢快的舞蹈、奔马、服饰,吸引幼儿步入了异族风光的情境中,他们像看动画片一样专注,热情,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挂图教学,在短时间内向幼儿注入了大量信息的不当方法。通过高精度显示声象效果和逼真动人的动画画面,充分调动了幼儿视、听、说等多种感官,使幼儿获得了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知识经验,从而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多媒体在各领域中的运用

1、多媒体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的科学教育主要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从而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由于幼儿生活范围、经验有限,他们的思维又具有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幼儿对大千世界的认识往往是单一的。因此,在进行一些比较抽象的科学学习时,幼儿往往是一知半解。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化难为易,将大千世界的物质变化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幼儿眼前。如《黄豆爷爷找宝宝》活动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以许多豆制品给黄豆爷爷过生日为主题,让幼儿了解到豆制品的种类。其中一些重难点通过图表、动画的方式,将声音、图像、文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声情并茂,图文结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将相互联系、变化无穷的科学知识形象地深入浅出地传递给幼儿,可以在扩展经验的同时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世界和学习科学的兴趣。

2、多媒体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化静为动,话虚为实,化生疏为可感,化抽象为形象。它能将静止的、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复合载体,将老师难以用语言解释的词汇、现象生动的表现出来。激发幼儿的交流意识,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挖土机找水喝》是个讲述活动,描写了小挖土机找水喝的过程。由于年龄的关系,幼儿对挖土机缺乏感性的认识,如果只是一张张的图片,幼儿没有那种感性经验,对于挖土机的心情是无法表达的。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制作了课件,把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具体、形象的“动画片”,生动的形象、丰富写实的场景,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理解力,丰富了幼儿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幼儿进行观察、分析、综合,在边看、边想的活动中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既发展了形象思维,又发展了语言逻辑思维。

3、多媒体在健康教学中的运用

健康往往是教师不被重视的领域,多媒体具有很强的集成性,它可以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媒体资料,如图形、图象、声音、视频等集合在一起,并能对各种信息进行交互和综合处理,使其使用更为方便。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远为近,从而使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变成看得见、看得清,由抽象变为具体,还大大增强教育的表现力,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力于多种感官的协调作用。如健康活动《无处不在的细菌》幼儿可直观的感受到细菌的外形特征及繁殖速度,了解到细菌对人体的危害,知道细菌是无处不在的从而更进一步认识到饭前便后要洗手的重要性。

4、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美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塑造具体课时的形象,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美化生活的一种造型艺术。在传统教学中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教师多半是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幼儿模仿——教师讲评的形式进行,这样幼儿的作品往往千篇一律,依样画葫芦。这样对幼儿大脑提供的信息刺激不强,幼儿绘画的兴趣不浓厚。而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随着动态、伴随音响效果的多媒体的打开,生动直观的动画会让孩子们目不转睛,师生互动在动态情景中得以实现,有助于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和理解,激发幼儿创作的火花。如在绘画《美丽的蝴蝶》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幼儿展现了形、声、音、像相结合的各种各样的蝴蝶的生动形象,使幼儿了解了蝴蝶的外形特征及对称图形的画法,激发了他们的绘画兴趣,开阔幼儿视野,拓宽了孩子的想象空间,幼儿从这里接受到新异的信息,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想象蝴蝶动态的“相似块”,这个新的“相似块”与幼儿头脑中原有的“相似块”相匹配,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而创造。多媒体动画给幼儿很大的启发、点拨,使幼儿思路开阔,充分发挥了创造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后,不但没有了教师示范背对会挡住部分幼儿视线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示范图像小、速度慢、涂色费时等现象,幼儿不但看的清楚听得仔细,而且如果幼儿有疑问还可以再次演示,强化示范步骤。

同样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多媒体技术可以把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于幼儿,如《欣赏剪纸》活动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欣赏各种剪纸作品了解剪纸的种类及剪纸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过程,使幼儿感受剪纸的特点,以生动的形象,夸张变形的造型和虚实装饰的构图,来让幼儿了解学习剪纸这一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能强烈持久地感受到作者创作作品的情绪、情感及所表达的意愿,从而达到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目的。

5、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的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捕捉周围环境和艺术作品中的美来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欣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同时又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多媒体课件凭借它的声频效果和视频效果,在音乐活动中能充分地展现音乐这一双重艺术的魅力,激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不仅能使幼儿学到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而且能培养幼儿高尚的情操和品格。例如: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时,事先制作好一些描绘乐曲情景的多媒体课件,将音乐、画面综合在一起。让幼儿一边聆听音乐,一边观看画面,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三、多媒体可促进幼儿互动性、参与性

幼儿时期的可塑性很强,他们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遇到问题总爱问个为什么,在这个时期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创造力得到发挥。而多媒体技术的采用对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种信息功能,向幼儿提供多种刺激,以生动直观、形象逼真的方式向幼儿呈现知识,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处于惊奇、探索的学习氛围中,既可激活幼儿的思维,又有利于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个好的课件,必须具有极强的交互性、可操作性。孩子的兴趣来得快消失的也快,要抓住孩子兴趣的最高点,不失时机地了解孩子感兴趣的“要看、要听、要想知道”的东西,快速直接地展示在幼儿面前,使幼儿的兴趣和思维得以连贯、加深、延续。在制作课件过程中,要注意课件的可操作性和操作的随意性。能够根据情节变化,幼儿的适应状况和知识掌握情况,随时调用,操作。如《在地震发生时》活动中教师以智力问答游戏方式让幼儿更进一步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措施,知道哪些是正确的,使幼儿的知识得以加深、延续。

多媒体的开发和运用,将有力地推动幼儿园教学现代化,解决很多传统教学中没有能够解决的问题,对改革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育效益,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推荐专题: 浅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