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不仅汽车产量急剧增加,汽车档次也有很大提高。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汽车领域不断涌现的先进技术,对汽车专业技能人才的数量和素质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是融汽车、机械、电子、液压及计算机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专业,理论性强,专业知识深。在实践较少的情况下,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总是一知半解,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付出了很多努力却成绩平平,不少学生对汽车专业逐渐失去了信心。基于这种情况,进行理实一体化汽车维修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它能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面向学生,以技能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能够把学生培养成受企业青睐的出色的高技能应用型复合人才。
二、理实一体化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应用
“理实一体化”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简称,是一种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技能训练并行的教学模式,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融入技能训练,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重视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
理实一体化要求在汽车维修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技能训练两者并行,在技能训练中理解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讲解中训练技能。如在学习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时,整个模块教学安排在汽车实训室进行,教学思路是理论讲解、动手实践、实践中针对各部件分析讲解、总结提高。学生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规范操作,完成对曲柄连杆机构的拆卸,熟悉曲柄连杆机构的各部件;教师再针对各实物部件具体讲解其结构及工作原理。这样,教师就能在学生操作时及时发现他们在理论知识方面的缺陷,纠正学生组装操作中的不规范行为,及时解答学生组装时遇到的实际问题。
开展理实一体化汽车维修教学时,学生有相对的自由,他们可以只是观看或协助正在操作的学生。如果教师不能有效管理,一些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就会扰乱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过程管理,对教学的最终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在变速器拆装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掌握拆装的顺序和注意事项;对于提前完成变速器拆装任务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拆装其他形式的变速器,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教师应秉着不放弃培养任何一个学生的态度,尽量不让个别学生的不好表现影响课堂教学。
(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果学生想干就干,不干也无所谓,教师不督促,这样,一学期下来,有的学生就会一无所获。通常情况下,经过几次课的操作训练,学生应能学到很多东西,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实际操作。如果教师不讲究课堂教学质量,不讲效率,允许学生操作时边练边讲话,边练边玩,装错了只需重新返工,学生就没有紧迫感,也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师应改变这种状态,可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比赛,自己在一旁给学生计时打分,并挑选几个好学生协助教师当裁判,表扬干得好的学生,鼓励干得差一些的学生,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满足学生的好胜心,使干得好的.学生信心百倍,更想露一手,干得不好的学生也不甘落后,想努力赶上。
(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以往单调、枯燥的理论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许多实践知识在教材中是没有的,理论介绍和实际操作有很大的差距。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师的讲授必须结合实践。例如,汽车维修中怠速不良是一个典型且常见的故障,其检修的教学难度较大,学生不易理解。如果先介绍实践中怠速不良的处理过程,分析哪些故障原因是最常见的,再用理论知识来解释实践操作过程,就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故障发生的原因和排除办法,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需要实践,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有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才能将被动的学习逐渐转变为自觉的学习,才能使自身得到知识和智能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如维修曲轴是汽车维修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教材只是介绍了如何进行磨修,却没有提到在磨修曲轴后还需对曲轴进行打磨处理,而这一环节却是必不可少的,许多汽修企业都因为忽视了这一环节而造成大的事故。当与学生谈到这些事情时,学生表现得异常认真,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由此看来,如果能把理论内容延伸到实践中,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
三、总结
理实一体化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会学”,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汽车维修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理实一体化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数量多、设备配置不能完全满足相关专业的教学要求、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都有待于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克服、不断完善。
汽车检测与维修毕业论文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论文题目:电控悬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系 别: 汽车工程系 专 业: 汽车检测与维修 班 级: 汽修2班 学生姓名: 李阳 学 号: 201131201214 指导教师: 元伟利 2014年 3月 目录 摘要……2 前言……3 正文……4 系统的组成及原理……4 主要部件及功能……5 1.1空气弹簧……6 1.2减震器……6 1.3空气供应机组……7 1.4电磁阀组……8 1.5储气罐……9 1.6传感器……9 调控方案……10 2.1普通调控方案……11 2.2特殊运行状态下的调控案……12 仪表指示警告……15 3.1车身高度最低位……15 3.2车身高度高位……15 结束语……16 参考文献……17 致谢……18 摘要 电子技术与汽车技术的结合形成了一门新技术--汽车电子技术,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日趋完善,时至今日,汽车电子化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汽车电子技术已成为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发展的标志。本篇论文不仅对应用广泛的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结构、原理进行了系统阐述,而且对其故障类型与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同时也对诊断与检测方法、流程也作了详细的介绍。悬架系统是车身和车轮之间一切传动力连接装置的总称,是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把路面作用于车轮的支承力、牵引力、制动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力所产生的力矩传递到车身上,用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 关键词:电子控制,悬架系统,故障,诊断 Abstract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modern automobile suspended franme of the proposed all sorts of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suspension structure form has been in constant updates and perfect,despite this,traditional passive suspension still subject to many restrictions,mainly is difficult to improving the uneven pavement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vehicle and the art of,even if adopting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also only guarantee the suspension in particular incentive change,suspension performance also change,in order to overcomg the traditional passive suspension for ca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the limit,in recent years,the auto industry in succession in appeared more supenior performance active suspension and semi_active suspension Key words: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suspension system, fault, diagnosis 前言 振动是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以及汽车零部件疲劳寿命的重要因素。剧烈的振动会影响汽车的行驶速度,并随之产生环境噪音污染。随着现代汽队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设计一个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悬架成为代汽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车辆参数及行驶工况的变化,对悬架系统性能的要求是不同的:一方面,为提高悬架系统的行驶平顺性,希望悬架系统的刚度较小,而采用较软的悬架;另一方面,为了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和方向的控制,则要求悬架系统的阻尼和刚度都比较大,需要采用较硬的悬架以减少车轮与车身件的相对行程,获得良好的路面附着于支撑。可见,对于悬架系统的设计要求往往是相互矛盾的。 传统的被动式悬架系统的弹性元件的阻尼元件的刚度值和阻尼值是固定的,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无法随着路面状况、载荷和车速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由于悬架系统参数不可改变,所以即使是最优化设计也只能对特定的激励做出最优的响应,一旦激励发生变化,悬架系统便不再为最优,这一问题限制了悬架系统性能的进一步提高。目前,被动悬架系统的潜力已经接近极限,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不同于被动悬架系统的新型悬架系统,它可以随汽车行驶状况而自适应的改变其阻尼和刚度参数,具有优良的减震性和操纵稳定性。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和各种新型控制方法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对各种振动和噪音的控制水平不断提高,为从本质上改善汽车悬架系统性能提供了一条新途径。随着控制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测控技术、机械动力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智能悬架系统应运而生,即基于电子控制的智能悬架系统--主动悬架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逐渐在轿车上应用。特别是信息科学中对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人工神经网络等智能控制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已开始应用于汽车悬架系统的振动控制,使悬架系统振动控制技术得以快速发展。随着汽车结构和功能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汽车振动,设计新型悬架系统,将振动控制到最低水平是提高现代汽车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汽车悬架振动主动控制技术将成为未来汽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 正文 试验系统主要由执行单元、作动总成、加载机架、动力单元、液压泵站、控制单元、计算机伺服系统组成,根据试件的结构形式以积木形式搭建试验系统 奥迪A8轿车作为奥迪品牌的顶级车型,配备了新开发的自适应空气悬架(图1)。 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它利用电子减振调控装置可以实时跟踪汽车当前的行驶状态测得车轮的运动状态(非簧载质量)和车身的运动状态(簧载质量)。在四个可选模式范围内实现了不同的减振特性曲线。每个减振器都可单独进行调控。因此,在设定好的每种模式(舒适型或运动型)下均能够保证汽车具有最佳的舒适性和行车安全性。在设定的模式的框架下,车身高度自动调控程序和减振特性曲线被整合成一个系统。 系统的组成如图2所示。 主要部件及功能 1.空气弹簧 空气弹簧采用外部引导式。它被封装在一个铝制的圆筒内。为了防止灰尘进入圆筒和(空气弹簧)伸缩囊之间,用一个密封圈密封线圈活塞和气缸之间的区域。密封圈可在维修时更换,空气弹簧伸缩囊不能单独更换。出现故障时,必须更换整个弹簧/减振支柱。 为了保证行李箱具有尽可能大的可利用空间和最大储物宽度,最大限度地减小了空气弹簧的直径。为了满足舒适性的要求,空气弹簧体积应最小。此冲突的解决方案是使用一个与减振器相连的容器存储额外的空气。 空气弹簧不仅替代了钢制弹簧,而且相对于钢制弹簧还有独特的优点。空气弹簧使用了铝制气缸的新式外部引导性装置减小了空气弹簧伸缩囊的壁厚。这样,在路面不平情况下响应更加灵敏。 2.减振器(图3和图4) 构造: 使用了一个无级电子双管气压减振器(无级减振控制系统=CDC减振器)。活塞上的主减振阀门通过弹簧机械预紧。在阀门上方安装有电磁线圈,连接导线经由活塞杆的空腔与外部连接。 功能: 减振力主要取决于阀门的通流阻力。(www.fwsir.com)流过的油的通流阻力越大,减振力也就越大。 以弹簧挠度(弹性)跳动(等于压力分段减振)为例从原则上说明工作原理(图5): 当电磁线圈上没有电流作用时,减振力达到最大。减振力最小时电磁线圈上的电流大约为1800mA。在紧急运行时不对电磁线圈通电。这样就设定了最大减振力,并通过其来保证车辆行驶时动态稳定。 3.空气供应机组(图6) 空气供应机组安装在发动机舱的左前方。由此可以避免工作噪声传入汽车内部。除此之外还能实现有效的冷却。这样能提高压缩机的可能开启持续时间并且由此提高调控质量。 为保护压缩机不至过热,在需要时(如气缸盖温度过高时)会将其关闭。最大系统静态压力为16bar。 4.电磁阀组(图7) 电磁阀组包括了压力传感器以及用于控制空气弹簧和储气罐的阀门。它安装在汽车左侧车轮外壳和A柱之间的车轮罩内。 5.储气罐(图8) 储气罐位于汽车左侧行李箱底板和后部消声器之间。储气罐由铝材制成。其容积为5.8L,最大工作压力为16bar。 系统布局的目的是在保证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能耗(压缩机打开的阀值设置为最小)。要使调控动作仅通过压力存储器进行,在储气罐和空气弹簧之间必须有一个最小为3bar的压差。 6.传感器 (1)压缩机温度传感器(G290)用于探测压缩机汽缸盖的温度。它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急剧降低(NTC:负温度系数)。此电阻的变化由控制单元进行处理。空气压缩机最大运行时间取决于当前温度。维修时不得单独更换零件。见图6空气供应机组图中标示6。 (2)压力传感器(G291)根据电磁阀的控制情况,用于测量前桥和后桥弹簧支柱或储气罐间的压力变化情况。 (3)车身加速度传感器(G341、G342、G343)(图9)为对每种行驶状态实行最理想的减振调控,必须知道车身运动(簧载质量)和车轴运动(非簧载质量)的时间曲线。使用三个传感器测量车身的加速度。其中有两个位于前桥的弹簧支柱拱顶上,第三个位于右后轮罩内。通过处理车身高度传感器信号来获取车轴部件(非簧载质量)的加速度。 (4)车身高度传感器(G76、G77、G78、G289)(图10)四个传感器在结构上相同,支架和连接杆位于车轴的侧面和特定的位置上,传感器测得悬臂和车身之间的距离并由此测得车辆的高度状态。以800Hz频率进行感应探测(全时四轮驱动车为200Hz)。采样频率可以确定非簧载质量的加速度。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核心元件为控制单元。它安装于车内贮物箱前。 它用于处理其他总线部件的相关信息和独立的输入信号。处理生成控制信号,这些信号用于控制压缩机、电磁阀和减振器。 调控方案 由于标准型底盘和运动型底盘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需要两种不同的控制单元(软件应用程序)。 1.普通调控方案 车身高度调整主要是调节同一车桥上左右两侧的高度差(例如由于单侧负载引起的)。 在车速小于35km/h时,储气罐优先作为能量来源。前提是储气罐和空气弹簧之间有至少3bar的压差。 车身高度调节过程(图12): 提升:首先后桥被提升,然后是前桥;衔氏:首先前桥被衔氐,炽后桥。 设置这个顺序的目的是:在前照灯照明距离调节装置失灵的情况下,避免前照灯在悬架调控时导致其他路人炫目。 除了带有氙气前照灯的车辆之外,车辆均安装了前照灯照明距离调节装置。 对于A8轿车来说,可以选择标准型底盘(自适应空气悬架)和运动型底盘(运动型自适应空气悬架)两种调整方式。 (1)标准型底盘调控方案: 可以手动或自动选择以下模式: a“自动”模式:(标准车身高度)(图13) 目标车身高度,以舒适性为目标,沿着相应的减振曲线自适应调控。以超过120km/h行驶30秒种后下降25mm(“高速公路车身降位”)。通过降低车身高度能够有效改善汽车的空气动力性,并且能够降低燃油消耗。当车速低于70km/h的时间超过120秒种,或车速低于35km/h时,又自动提升至标准车身高度。 b“舒适”模式:(标准车身高度)(图13) 车身高度与“自动”模式一样,在低速范围内减振功能比“自动”模式弱,比“自动”模式更舒适为依据进行调控,相对于“自动”模式来说,乘坐舒适性有进一步提升。不能自动进行“高速公路车身降位”。 c“动态”模式:(-20mm)(图14) 车身高度比“自动”模式降低了20mm。控制曲线自动调整为运动型减振特性曲线。以超过120km/h行驶,30秒后车身继续下降5mm(“高速公路降位”)。在整个车速范围内设定了一条严格的减振特性曲线。当车速低于70km/h的时间超过120秒钟或车速低于35km/h时,又自动提升至运动型车身标准高度。 d“高位”模式: (+25mm)(图15) 此模式只在车速小于80km/h时才能选用。从100km/h开始,此模式自动退出。然后调控为先前所选模式(“自动”、“动态”或“舒适”)。即使车速以后再次低于80km/h,也不再自动运行“高位”模式。相对于“自动”模式车身高度上升了25mm,与“自动”模式一样具有舒适性调整。 (2)运动型底盘调控方案 与标准型底盘的区别:弹性和减振以运动型为依据进行调控;在车速小于120km/h时,“自动”、“动态”和“舒适”模式下的高度位置相同,但减振特性曲线不同;车身标准高度比标准型底盘低20mm。 a“自动”模式:(-20mm)(图16) 车身标准高度相当于标准型底盘“动态”模式,带有相应减振特性曲线以运动型为依据的调控(比“动态”模式更舒适的调控)。以超过120km/h行驶,30秒钟后再下降5mm(“高速公路车身降位”)。 b“动态”模式:(-20mm)(图16) 车身高度和运动型底盘“自动”模式一样,带有相应减振特性曲线的运动型调整。从120km㈩开始30秒钟后下降5mm(“高速公路车身降位”)。 c“舒适”模式:(-20mm)(图16) 车身高度和运动型底盘“自动”模式一样,在低速范围内减振比“自动”模式更低。不能自动进行“高速公路车身降位”。 d“高位”模式:(+5mm)(图17) 相对于运动型底盘“自动”模式来说,车身高度上升了25mm,以运动型为依据的调控。相对于标准型底盘的标准车身高度提高了5mm。 2.特殊运行状态下的调控方案 弯道行驶:在弯道行驶时悬架调控中断,弯道过后调控继续进行。通过转向角传感器信号和横向加速度传感器信号识别弯道行驶。减振力根据实时的行驶状况进行自动调节。因此,能够有效防止行驶中那些不希望出现的车身运动(例如侧倾)。 制动过程(图18):首先,在ABS/ESP制动时引入减振调控功能。减振调控取决于受控制的制动压力。因此,最大限度降低了车身的俯仰和侧倾运动。 起步过程(图18): 在起步过程中由于车身的质量惯性首先存在着俯仰运动。通过合适的、与当前状态匹配的减振力能将这些运动限制在最小的程度。 预动和随动模式: 调控行车前或点火开关打开前相对于额定高度的偏差。在一定情况下,通过操作车门,行李箱盖或15号线能将系统从睡眠模式唤醒并进入预动模式。例如点火开关关闭之后,在随动模式下调控由于乘员下车或卸载而造成的车身高度差。 睡眠模式: 在进入随动模式60s后没有输入信号的情况下,系统进入保证能量节约的睡眠模式。2.5h和10h后睡眠模式将短时间关闭,以便再次检查车身高度状况。在一定情况下,与额定值的高度差异通过存储器得以补偿(例如,通过冷却空气弹簧内的气体来补偿)。 升降台模式: 通过对车身高度传感器信号的处理以及静止车辆控制的持续时间来识别升降台运行状态。没有故障被写入故障存储器。此模式不会通过指示灯显示。 车辆千斤顶的使用(维修模式): 不能进行自动识别。使用车辆千斤顶时调控系统必须关闭。通过操作MMI系统中菜单的控制按钮CAR→SETUP来完成。此模式可以通过在MMI中设置转入非激活状态,也可以通过以15km/h的速度行驶转入非激活状态。 挂车运行状态: 在挂车与拖车建立电气连接时,挂车运行状态会被自动识别。使用SETUP按键可调用系统状态(打开或关闭挂车运行状态),在一定情况下使用MMI控制钮可激活系统状态。对于标准型底盘来说,在挂车运行状态下无法选择“动态”模式。 仪表指示警告 1.车身高度最低位 通过高度低位指示灯以及警告灯的闪烁显示车身高度最低位(低于正常水平高度65mm以上)。车身高度最低位可能在车辆长时间静止后出现。 2.车身高度最高位 通过警告灯的`闪烁显示车身高度最高位(高于正常水平高度50mm以上)。在重物卸载时,可能出现短时间的车身高度最高位。 结束语 由模拟结果可以看出,与被动悬架系统相比较,在汽车制动过程中,主动悬架系统 使汽车的后轴轴向载荷下降程度大幅度减小,并且使得整个过程中轴向载荷的振荡幅度 也相应下降,说明汽车通过主动悬架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制动能力和制动稳定性,是改善 汽车制动性能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电子控制悬架可以提高汽车乘坐舒适性、行驶平稳行,代表了目前汽车悬架的发展方向。随着人们水平的提高,对汽车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来高。毫无疑问,主动悬架这一先进的悬架在汽车上的应用将越来越普及。 参考文献 [1] 陈幼平、曾昭茂 长沙交通大学。 汽车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检修。 使 用・维修,1999年第2期 [2] 梁新成、黄志刚、朱亭、穆以东。 北京工商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 汽车悬架的发展现 状和展望。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3月第24卷第2期 [3] 姚嘉等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汽车悬架系统的发展与控制理论 佳木斯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7月第22卷第3期 [4] 姜婷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悬架系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太原科技,2008年 第12期 [5] 朱华。现代汽车悬架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城市车辆,2008-4期 [6] 王宪成。汽车典型电控系统的结构与维修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2004 [7] 温晓晨。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现代汽车电控悬架系统原理与维修概述 [8] 罗文发、李莉薇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汽车诊所,2008. [9] 平现代汽车电子悬架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中南汽车运输1997年12月 [10] 吴成位。海南省交通技工学校。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原理与检修公路与汽运, 致谢 衷心感谢导师元伟利老师,他独到的见解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使我受益匪浅。在毕业课题的研究和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给我许多有益的指导,可以说没有元老师的帮助和鼓励,我是不会这么顺利地完成工作的。在此我向他表示衷心的谢意。 这三年来感谢山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的老师对我专业思维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他们在学业上的心细指导为我工作和继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里我要像诸位老师深深的鞠上一躬!特别是我的指导老师,这三年来,在思想以及生活上给予我鼓舞与关怀让我走出了很多失落的时候,“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对元老师的感激之情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在此向吴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诚的谢意! 同时我还要感谢山课院所有任课老师以及曾经帮助过我的每一位朋友、同学,以及我的家人,感谢您们对我工作和学业的大力支持,谢谢!一、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继续教育服务体系的内容
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进行继续教育的另一个非常关键的内容就是技术革新以及技术改造,通过技术革新以及技术改造,不仅可以促进该技能人才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从而能够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实现高技能人才的自身价值。也是对具有创新能力的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进行团队培训的方式。⑤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就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团队,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汽车维修技术该技能人才继续教育,不仅可以使高技能人才在不同职业生涯阶段人性发展以及能力提升的需求得到满足,还可以使高技能人才在创业、升级以及就业等方面的教育需求得到满足。
二、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进行继续教育的有效对策
2.1在国家人才战略培养当中予以全面纳入
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不仅符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同时有利于推动我国人才战略的有效实施。⑥在国家人才战略培养当中必须要对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进行继续教育予以全面纳入,积极地对在现代企业结构调整中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对技术的开发以及钻研进行引导。首先要在政府层面进行制度体系建设,政府需要通过立法对其相关制度予以明确,应当在目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体制、法制建设基础上,增加高技能人才的继续教育体系,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继续教育的发展得到有效的保证。其次,需要劳动者个人、社会培训机构、学校、企业、行业以及政府等利益共同体共同参与到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当中,要将吸引多方积极参与的机制、体制以及制度建立起来,这是实现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继续教育的关键步骤。最后,还要对继续教育管理体制继续进行改革深化,促进公权部门绩效评估与管理的不断加强。⑦
2.2将教育资源落实,对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基地予以建设
(1)以汽车企业及汽车维修行业为依托,做好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继续教育工作。首先要对企业将自有的职工培训机构办好。以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以及新技术作为培训内容的重点;大力扶持企业与合格培训机构以及各类职业学校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对社会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从而进行培训的组织。通过脱产学习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学校培养与企业培训相结合以及企业社会支持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等各种途径,对企业急需的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予以加快培养。⑧
(2)将技工院校对企业技术工人培养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对培训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及优化结构的原则为根据,进一步调整技工学校,将一批兼备鉴定、就业以及培训功能的综合职业培训基地建设起来。⑨对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进行继续发展,从而真正让技工院校成为对汽车维修高技术人才进行培养的重要基地。
2.3促进现有技师队伍建设的不断加强,推动对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企业当中的汽车维修技师队伍建设与我国当前企业产业改革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在相当一部分企业当中的技师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是缺乏专业以及学术带头人,而且普遍具有较差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国汽车维修企业结构升级调整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并使企业的发展进程受到了不利的影响。⑩所以,我们必须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现有技师队伍的建设予以高度的重视,在建设技师队伍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将优秀的管理人员以及本、专科工程技术人员吸引到技师队伍中来,对具有技师以及工程师的技术骨干队伍进行建设。与此同时,在任职考核上必须要对技师的考核内容予以创新。比如高技能人才企业评价模式、创新社会化考评等。对考核内容的创新不仅可以使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对新技能以及新工艺予以掌握,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让高技能人才队伍成为新技能以及新工艺的传播者甚至是创造者。
2.4促进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储备的不断提升,加快培养体系的发展
要促进汽车维修类培训机构加快改变效率低、规模小、重复建设以及自我封闭的现状,将条块分割彻底打破,对资源配置予以最大限度的优化,从而对培训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要对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予以充分的运用,全面促进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规模效益以及培训质量的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还要促进对培养技能人才投入的加大,将高技能人才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对职业培训各项改革的继续推进,最终实现职业培训机构以及技工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的培训质量得到保证。要将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落实各项对高技能人才的政策待遇,使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结语
作为我国人才队伍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高技能人才不仅是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同时还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成员。与此同时,高技能人才还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常新、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的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比较短缺,所以必须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加快对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全面提升我国汽车维修技术高技能人才的综合素养以及专业能力,不断加快培训以及再培训的进程,从而使之真正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汽车服务市场人才紧缺。同时,汽车技术日新月异,大量电子技术的应用正在推动汽车向智能化发展,诸如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前方碰撞警示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后十字路口交通警示系统、盲点检测警示系统、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电控悬架、电子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卫星巡航定位系统等一系列高科技装置,正在使汽车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对汽车维修行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能够利用各种专业工具进行零部件更换和对汽车进行保养的“护士”,更要成为熟悉现代汽车技术,能够利用智能化检测设备,具备机电一体化维修能力的“汽车医生”。目前,我国的汽车维修职业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培养出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也很难适应市场的实际需求,因此许多职业院校把教学改革作为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大胆尝试新思路突破现状。
一、职业教育的现状
1.教材内容较陈旧
目前职业院校配备的教材部分内容陈旧甚至已经淘汰,涉及的新车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较少,比如发动机课本中的化油器、传统式点火系统等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已经无用武之地。教材中文字内容繁多,插入图片较少,车型老化,难以吸引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缺少创新
大部分专业教师从大学毕业直接进入职业学校工作,缺乏实际维修经验,理论课授课基本以灌输知识、照本宣张为主,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训课分组教学,师资力量不够、设备不足,导致小组人数较多,教师在维护课堂安全和秩序管理方面耗费过多精力,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导地位。
3.双师型教师匮乏
目前汽车维修专业教师严重缺乏,特别是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实际维修经验的教师严重不足,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专职教师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这些技术人员缺少教学理念,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不一定准确和规范,而懂理论的专业教师可能存在动手能力不足的短板,讲实训课的老师也不一定具备讲理论课的能力。总之,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都有较高水准的教师比较稀缺。
4.部分学习内容脱离实际
部分课程内容较深较难,比如自动变速器构造与维修、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内容复杂,学生理解困难,同时在实际维修实践中很少用到,即便是在维修企业也是将自动变速器的故障问题转交给厂家或自动变速器的专修机构,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往往只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甚至是打消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5.学生普遍基础薄弱、素质较差目前
从实际情况来看,选择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的落榜生,要么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要么由于家庭环境或其他原因影响了学习。作为职业教育者,首先要实事求是,正确分析学生学情,如果片面追求高深知识的讲解,学生听起来云里雾里,再加上部分活跃的学生在课堂上捣乱,教学效果只能是让家长和社会失望。
二、关于教学改革的探讨
1.教材的配套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一线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应该以市场需要为导向,教材的选用或编写也应该从实际出发,内容紧密贴合生产实践,换句话说就是企业需要什么技能,学生就应当重点掌握什么技能。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学情,教材内容要避免冗长篇幅、知识落后、内容重复,提倡彩色印刷,插入大量紧密贴近生活的车型彩图,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文化基础薄弱,缺乏想象,理解能力较差,自信心不够。汽车专业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尤其是电控技术方面涉及电子元件工作原理和电路分析更加难以理解,很难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大量运用3D动画和模拟视频演示,再配合教师生动的讲解,使抽象的构造原理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讲解过程中,通过利用汽车仿真软件,加深学生对汽车构造和工作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二维码扫码、微课、师生互动平台等手段,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3.师资力量的培养
职业院校应该定期为专业教师提供专业培训的平台和机会,保障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可以建设校内或校外生产实训基地,开展自主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各类专业技能培训或比赛;选派骨干教师到职业教育发达的地区学习和进修;开展同类院校的国际交流,互相开展教研;深度开展校企合作,教师下企业实习,或者聘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培训讲座;创建教学资源库,广泛开展大教研和大比武,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时间。通过以上途径,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4.优化课程设置
理论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进而指导技能实践;实习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进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理论和实习相结合,最终培养具备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的维修技师。笔者认为,课程的设置要从市场需求出发,打破理论和实习的限制,精简理论内容,实习项目重在培养实用技能,尽可能地提高理论转化实践的效率。比如理论课学习发动机构造,实习课学习发动机检修,将理论课和实习课交叉进行排课,边理论边实习,进而让学生掌握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门课程。实习课中删掉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与排除等这些生活中几乎不会用到的课题,把课时补偿到整车维护与保养这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上。
5.实习课程与现场管理的优化
汽车维修专业大部分学生为男生,天性好动,实习课堂上的现场管理要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同时还要保障课堂秩序和学习效果。在实训设备不足、实训学生较多的客观条件下,实习指导教师有责任想办法让人人都有事干。比如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工单,一部分学生下工位实习,另一部分学生查找资料、完成工单的填写。还可以让小组同学分角色轮流完成工作任务,有的准备工具、有的检查安全、有的查阅资料、有的诊断故障、有的记录结果、有的恢复工位等等。总之,课堂上设备少学生多的情况下,教师要想办法给每位学生分配任务,避免个别学生无所事事,影响学习效果。
6.逐步完善硬件设施
中职学校汽车专业硬件设施的落后很大程度上阻碍专业的发展,实训设备不能与时俱进会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滞后,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汽车电控技术的发展,先进的综合诊断仪、解码器、示波器、汽车性能检测设备等专用设备在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学校也应该逐步完善硬件设施,定期购买相应的设备和仪器改善教学条件。
7.实习基地建设
单独靠学校的投资很难满足教学对设备的要求,可以寻求与4S店、大型修理厂、汽车美容店的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现校方和企业的共赢,学生可以在基地实习,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提高,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考核合格后的学生可以直接在企业就业,降低了企业招聘员工、培养员工的成本。
8.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改革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避免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减少课与课之间的内容重复,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将汽车专业课程划分为发动机、底盘、电器、新能源四大模块。每个模块的内容涵盖了结构、工作原理、拆装、故障诊断与排除、维修等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课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具、实物、仿真软件、演示、拆装训练、排故训练等手段,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头脑风暴法,使每位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将枯燥的理论学习转化为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体化过程,实现理论和实践高度融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结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的宗旨在于培养新形势下适合行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了使学生成为合格的机电一体化“汽车医生”,教学改革应从教材、师资、硬件设施这些基础方面着手,优化课程设置和课堂管理,丰富教学方法,推行一体化教学,还要寻求校企合作。笔者相信,通过大胆创新和实践,职业院校一定会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1、前言
汽车检测诊断关键技术的发展是汽车故障维修效率不断增高的主要原因。尤其在汽车数量急剧增长的今天,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发展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汽车维修工短缺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
2、汽车检测诊断关键技术分析的重要性
由于汽车数量的不断增长,汽车维修检测诊断技术在汽车维修保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汽车检测诊断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油液分析技术、CAN总线与嵌入式计算机技术、虚拟仪器与信号处理技术、交互式电子手册技术、远程故障诊断技术等。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是目前改革汽车维修制度的必要手段。传统的汽车维修往往是汽车出现问题后才进行维修,带来了安全隐患,给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都带来了一定得威胁。或者是定期强制维修,但是定期强制维修往往是盲目维修。因此,研究先进的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可以提高维修效率,在汽车数量迅速增长的今天,汽车的结构也越发的多样和复杂。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汽车维修工短缺的问题。同时,汽车检测诊断安全技术的发展,是对行车安全的有力保障。
3、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发展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主要分为原始诊断阶段、关键性能参数监测与诊断设备应用阶段、嵌入式检测诊断系统应用阶段、远程故障诊断与交互式电子手册应用阶段。在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发展到不同的阶段,往往标志着有不同的汽车检测诊断关键技术的出现。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发展使得汽车检测的效率越来越高,甚至可以通过远程故障诊断技术进行远程的故障诊断。
4、汽车检测诊断关键技术种类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是综合了数学、计算机、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等专业只是,以维修汽车故障为主要目的形成的一门综合交叉应用学科。因此,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种类繁多。但是其中的标志性的关键技术可以归纳为一下技术: 传感器技术、、油液分析技术、CAN总线与嵌入式计算机技术、虚拟仪器与信号处理技术、交互式电子手册技术、远程故障诊断技术等。下面针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具体的分析。
4. 1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汽车的制造中,并且在汽车的系统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自诊断系统等。传感器可以通过识别外界变化的信息,结合汽车本身的实际情况来控制系统的工作。由于传感器在系统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因此传感器的性能对整个汽车的性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的传感器技术研究的传感器对象主要有温度传感器、空气流量传感器、震动传感器、电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气体浓度传感器等。传感器技术是汽车检测诊断中的关键技术。
4. 2油液分析技术
通过对汽车中的润滑油的分析,也能高效地对汽车进行检测诊断。通过对润滑油的油样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对润滑油的理化性能进行评估,还可以对汽车的机械磨损产生的磨屑以及其他颗粒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不仅如此,油液分析技术的另一大优点就是能够在拆卸机器设备,不安装传感器的情况下进行检测。同时检测方法简单直观,操作易于掌握。但是油液分析系统需要有严密的系统来管理检测所用到得数据。其主要的分析方法有油样光谱分析技术、铁谱分析技术。
4. 3 CAN总线与嵌入式计算机技术
CAN总线是德国提出的一种串行数据通信协议。德国公司提出CAN总线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代汽车控制与测试仪器间的数据交换。CAN总线的通信介质非常灵活,可以使用双绞线、同轴电缆或者光纤。可靠性很高。
而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则是今年来兴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系统中的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指的是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微处理器嵌入到更大的系统中。嵌入式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软硬件可裁剪。非常使用于一些对体积、功耗、成本有较高要求的特定计算机系统。同时,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具有可靠性高、成本低的特点。嵌入式技术不仅需要计算技术,同时需要微电子技术。对操作系统的依赖性强,速度快,成本低,可靠性高。因此被汽车广泛应用。
基于CAN总线的嵌入式汽车检测系统,可以有效排除汽车故障。
4. 4虚拟仪器与信号处理技术
虚拟仪器指的是在通用计算机平台上用软件来模拟仪器的功能,这样用户不需要直接操作电子仪器,可以使用计算机来控制专用的电子仪器。虚拟仪器的核心技术仍然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友好的图形界面,使得用户操作起来更加简单直接。同时,虚拟仪器具有开放性、模块化、可重复使用及互换性的有点。用户可以自行修改软硬件模块,来增加用户个性化功能。虚拟仪器的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软件的功能。
在虚拟仪器中,通常都要使用大量的信号处理技术,常用的信号处理与分析技术有: 常规信号处理技术、非稳态信号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模式识别技术、信息融合技术。
4. 5交互式电子手册技术
交互 式 电 子 手 册 技 术 的 英 文 全 称 为interactive electronictechnical manual,其英文简称为IETM.交互式电子手册是技术手册的一种高级形式的表达。将传统的技术手册采用数字化的方法进行存储,并且采用交互方式进行查阅。并且通过电子屏幕的形式将文字、声音、视频、表格、图像等信息展示给使用者。使用者通过电子手册可以更加直观的获取相关信息。由于简化了信息获取的途径,因此交互式电子手册技术大大提高了汽车检测诊断效率。
4. 6远程故障诊断技术
汽车远程故障诊断是一种综合了多种专业知识的技术。例如: 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微电子科技、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等。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来实现远程的状态检测、故障诊断、维修指导、专家会诊等一系列操作。
远程故障诊断技术主要依赖于互联网来进行远程会话以及信息传输。通过一些信号采集设备来获取一些现场信息,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手册来远程指导故障排查工作。而军用的汽车远程故障维修系统则通过无线通信网络,由维修单兵、维修工程人员、后方专家等组成一个整理来共同实现远程故障诊断与维修。其主要组成有数字化维修单兵、便携式故障诊断仪与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战术互联网与无线传输系统、野战汽车器材管理系统、车辆装备保障决策支持系统、车辆装备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压缩与加密系统、车辆装备保障专家库及管理系统、车辆装备中心指挥系统。
5、结语
本文对汽车检测诊断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汽车检测诊断技术近年来不断有新技术突破。在未来,在现有的关键技术上进行更进一步的创新,可以使得汽车故障维修的效率大大增高。
参考文献:
[1]张春召。检测诊断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09).
推荐专题: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