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预防网络诈骗个人演讲稿(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预防网络诈骗个人演讲稿(大全)》。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脑、网络成为了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网络的副作用也日益显现出来,特别是我们的青少年,一旦迷恋上网吧,往往难以自拔,轻则荒废学业,损害身体,重则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我们更应该远离网络,保护自己。
我国法律明令禁止未成年进入网吧,网吧就像一个美丽的陷阱,使许多青少年沉迷其中,旷课、逃学,丢魂失魄,丧失意志,荒废青春,迷失人生。那些因网络而起的事故更是层出不穷。2003年8月xx三位未成年人因无钱上网而抢劫杀人,抢了钱之后,就是马上进网吧。x学生施某因筹网资,遭到母亲的数落,竟一气之下拿刀把母亲砍死!x一少年连续上网三天三夜,当场晕迷,被救醒后竟发现双目失明!等等一些可怕的事故。仅听着就令人毛骨悚然,由此可见网络对我们的危害之深,我们以怎还有理由沉迷于网络呢?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诱惑我们的东西,它们外表光鲜亮丽,诱你泥足深陷,然后后悔莫及。网络是一种诱惑,运用不当便会深陷其中。为保身心健康。我们应该合理的运用网络,科学上网,努力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网络知识,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优势,吸取知识,健康成长。
有这样一则资料,从x市未成年犯管教所了解到,管教所里的在押的未成年服刑人员中,有70%左右的服刑人员去过网吧,因在网吧玩网络游戏或浏览色情网站而导致直接犯罪的服刑人员占30%。他们大多沉迷网络是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容易被忽视,找不至存在感,而网络游戏玩到一定程度,却可以让他们获得在现实世界中不敢奢望的成就感。这与家庭的教育和生活环境是密切相关的。每个父母都应该关爱自己的孩子,给予他们精神上的东西,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东西。只有让孩子生活在爱中,让他们热爱生活,才能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我们要在现实生活中做有益社会的人,而不是在网络世界中做低级趣味的人;我们要胸怀大志,追求卓越,而不是安于享乐,碌碌无为;我们要信念专一,永不放弃,而不是沉迷网络,消磨意志。愿那些已踏入网吧的孩子们能早日走出网络的漩涡,重新找回自我。让我们远离网吧,拒绝沉迷,文明上网,做阳光健康的青少年!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由于这种行为完全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加之受害人一般防范意识较差,较易上当受骗。
一、诈骗的主要形式:
1、借熟人关系进行诈骗
2、借中介为名进行诈骗
3、以特殊身份进行诈
4、以遇到某种祸害急需别人帮助的身份进行
5、以小利取信,进行诈骗
二、受骗原因:
通常,下面几种不良心理意识易被诈骗分子利用:
(1)虚荣心理;
(2)幼稚、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心理;
(3)贪占小便宜的心理;
(4)轻率、轻信、麻痹、缺乏责任感;
(5)好逸恶劳、想入非非;
(6)贪求美色的意识;
(7)易受暗示、易受诱惑的心理品质等等。
以中学生为例
1、思想单纯,分辨能力差
很多同学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有“十年寒窗”的经历,与社会接触较少,思想单纯,对一些人或者事缺乏应有的分辨能力,更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对于事物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象上,或根本就不去分析,使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
2、感情用事,疏于防范
帮助有困难的人,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但如果不假思索去“帮”一个不相识或相识不久的人,这是很危险的。然而遗憾的是,我们有不少大学生就是凭着这种幼稚、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之心,一遇上那些自称走投无路急需帮助的“落难者”,往往就会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蒙蔽,继而“慷慨解囊”,自以为做了一件好事,殊不知已落入骗子设下的圈套。
3、有求于人,粗心大意
每个人免不了有求他人相助的事,但关键是要了解对方的人品和身份。有些同学在有求于人而有人愿“帮忙”时,往往是急不可待,完全放松了警惕,对于对方提出的`要求,常常是惟命是从,很“积极自觉”地满足对方的要求进而铸成大错。
4、贪小便宜,急功近利
贪心是受害者最大的心理缺点。很多诈骗分子之所以屡骗屡成,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不良心态。受害者往往是为诈骗分子开出的“好处”、“利益”所深深吸引,自以为可以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和好处,见“利”就上,趋之若鹜,对于诈骗分子的所作所为不加深思和分析,不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最后落得个“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可悲下场。
三、防止诈骗的策略:
1、要有反诈骗意识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当然,“防人”并不是要搞得人心惶惶,关键是要有这种意识,对于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不可随意轻信和盲目随从,遇人遇事,应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因为对方说了什么好话,许诺了什么好处就轻信、盲从。要懂得调查和思考,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反应。
2、不要感情用事
诈骗分子的最终目的是骗取钱财,并且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骗走。因此,对于表面上讲“感情”、“哥们义气”的诈骗分子(特别是新认识的“朋友”、“老乡”、遭受不幸的“落难者”),若对你提出钱财方面的要求,切不可被感情的表象所蒙蔽,不要一味“跟着感觉走”而缺乏理智,要学会“听、观、辨”,即听其言、观其色、辨其行,要懂得用理智去分析问题。最好能对比一下在常理下应作出的反应,如认为对方的钱财要求不合实际或超乎常理时,应及时向老师或保卫部门反映,以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3、对过于主动自夸自己“本事”或“能耐”的人,或者过于热情地希望“帮助”你解决困难的人,要特别注意。
那些自称名流、能人的诈骗分子为了能更快地取得你的信任,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大多都会主动地在你面前炫耀自己的“本事”,说自己是如何了得,取得什么成就,而且他正在运用他的“本事”、“能耐”为你解决困难或满足你的请求。当你遇到这种人时,你应当格外注意,因为你面前的那个“能人”很可能是一个十足的诈骗分子,而且他正企图骗取你的信任,此时你的反应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此后是否上当受骗。
4、切忌贪小便宜
对飞来的“横财”和“好处”,特别是不很熟悉的人所许诺的利益,要深思和调查。要知道,天上是不会掉下馅饼的,克服贪小便宜的心理,就不会对突然而来的“好处”欣喜若狂。对于这些“横财”和“好处”,最好的防范是三思而后行。
总之,诈骗分子行骗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博得信任,二是骗取对方财物。对于行骗者和受害者来说,第一阶段都是最重要的,也是行骗者行为表现得最为突出的阶段。虽然行骗手段多种多样,但只要我们树立较强的反诈骗意识,克服内心的一些不良心理,保持应有的清醒,做到“三思而后行,三查而后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避免上当受骗的。
电信作为科技高度发达和社会进步发展的一项标志,越来越让人们享受着生活的便利,同时,也有许多人饱受着电信诈骗之害。电信诈骗是一种新型犯罪手段,犯罪分子使用高科技现代通信技术,诈骗众多受害者的钱财,传播速度快、区域广、被害人数多,对社会影响危害极大。就笔者所在的派出所来说,今年以来,报案近30起。因此,对公安部门侦查、防范、打击电信诈骗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现就电信诈骗的打击与防范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电信诈骗的种类及方式:
1、以中奖为饵诈骗。
如以某公司庆典、手机号码、QQ号中奖,以公证员身份请受害人领取大奖,借机诱其汇“邮费”、“税款”到指定的信用卡,收到钱后便杳无音讯,如“恭喜你在__抽奖活动中中奖了,奖品是笔记本电脑一部,现金9.8万元,请你登陆某某网站了解详情并领取。”
案例:20_年4月,许庄街道蔡庄社区蔡某某报案称,她收到一条短信,说她的手机号被央视“非常6+1”栏目抽取获得一等奖,奖品是三星笔记本及9.8万元现金,后蔡某某按网上操作提示先后汇出奖品税款8000余元,发觉上当。
2、赚取高额话费诈骗。
一是诱使对方回电话听歌,“赚”取高额话费,常见短信为“您的朋友13_________为您点播了一首__歌曲,以此表达他的思念和祝福,请你拨打9____收听”;二是诱使对方回电,“赚”取高额话费,如收到开头为0941或0951的未接来电,一回拨即收费。
案例:20_年3月,许庄街道马厂社区一中学生收到短信称,他的一位朋友某某某(手机号)为他留了言,拨某某号听取,然而,电话打通后,是一个带黄色话题的聊天平台,短短几十分钟,花去话费1200余元,其家长报警。
3、冒充熟人诈骗。
犯罪嫌疑人采取步步逼近手法,通常需拨打几次电话。第一次电话是“认亲”:拨打受害人电话后,犯罪嫌疑人先试探性地问“猜猜我是谁”,受害人莫名其妙之际,犯罪嫌疑人立即强势质问“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了”,诱使受害人在记忆中搜寻与嫌疑人声音相似的熟人,并推测性地问嫌疑人是否为某某,这时嫌疑人立即对号入座成为受害者的熟人,并拉家常拉近关系,丝毫不提钱的`事。第二次电话是“出事了”:“认亲”后,嫌疑人再次打电话声称自己赌博被抓等或发生车祸等,诱骗受害人汇钱至指定账户。接下来的第N次电话就是捏造各种理由谎称钱不够,诱骗受害人分数次汇款至指定账户直至受害人警觉。
案例:20_年6月,一位在辖区打工的青年男子到派出所报案,他被“猜猜我是谁”诈骗方式被骗4000元。
4、利用信用卡被刷诈骗。
案犯先发以银行或商场名义发短信给受害人一旦受害人与之联系后,嫌疑人甲自称为银行或商场工作人员,告知受害人卡已被消费,让受害者与公安部门联系报警,以取得对方信任,并提供公安部门的电话,如果受害者按所提供号码与冒充公安人员的嫌疑人乙联系后,乙称其已立案,并让其再与银行信用卡专职人员联系,随后嫌疑人丙冒充所谓银行专职人员授意受害者到ATM机上进行银行卡保护操作,受害者按其指定的操作方式操作后发现卡内现金被转入骗子的帐号中了。
5、冒充司法人员诈骗。
此类案件主要是假借司法机关的权威,恐吓受害人涉嫌_、恶意透支等案件,利用受害人急于澄清自己的心理,诱惑受害人将钱转至犯罪嫌疑人提供的账户。犯罪嫌疑人冒充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等部门工作人员,声称受害人涉嫌违法犯罪,身份信息被盗,为确保受害人财产安全,需进行财产冻结或转入所谓安全账户,并警告受害人不能向亲友透露,甚至要求受害人关闭手机。经过“多部门”连番恐吓,步步诱骗,使受害人将钱款转入嫌疑人提供的账户中。案例:20_年3月,许庄街道三旗营蒋某某称,几天前,湖北一个号码打电话给他,说是湖北高等法院,他去年在外招商引资涉嫌诈骗,要其汇款三万元保证金,蒋某分四次共汇去四万余元,后发觉被骗。
6、虚构退税诈骗。
犯罪嫌疑人通过在网上、发短信及打电话的`方式,向受害人发布购房退契税、购车退税、购车补贴、退学费等“好消息”,并称只需按要求在银行自动柜员机操作即可拿到退还钱款,有部分犯罪嫌疑人还冒用车管所、税务局工作人员之名进行诈骗。
二、电信诈骗特点:
一是手法变化快。
一开始只是群发短信,发展到现在互联网上的任意显号软件、显号电台等等,成了一种高智慧型的诈骗。从诈骗借口来讲,从最原始的中奖诈骗、消费信息发展到冒充电信人员、公安人员谎称涉及贩毒、洗钱等等,通过这种办法说公安机关要追究等借口。骗术花样在不断翻新,翻新的频率很高,有的时候甚至一、两个月就产生新的骗术,令人防不胜防。
二是蔓延范围大。
犯罪分子往往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通过编造虚假电话、短信地毯式地给群众发布虚假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布,范围很广,侵害面很大,所以造成损失的面也很广。
三是侦查取证难。
诈骗集团花几十块钱买一个民工的身份证,开多个银行卡,设立了多级账户,通过银行快速层层转账,最后再在分布在全国各地的ATM机上取现。被骗的钱在几分钟的时间内就转移到各地,很快就被人取走,这给公安机关的打击带来很大的困难。侦办一起这样的案件需要投入大量的警力、经费,要派出很多的专案组,满世界跑,到处拿着法律手续找银行、找通信部门查电话、查账号。哪个环节出了一点差错都会影响下一步侦查工作,再加上繁琐的程序,要投入相当大的力量和经费,上至省公安厅甚至公安部协调指挥才能破获这样的案件。
四是受害群体广。电信诈骗侵害的群体具有很广泛的特点,而且是非特定的,采取漫天撒网,在某一段时间内集中向某一个号段或者某一个地区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或选择白天老年人留在家中时段拨打电话,犯罪分子抓住老年人资信度比较闭塞,容易受骗的情况实施作案。此类犯罪受害者涉及社会各个阶层,既有普通民众也有企业老板、公务员、小学教师,各行各业都有可能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波及面很宽、社会影响很恶劣。
三、电信诈骗频发的原因:
1、诈骗成本极低。
常见的短信群发的机器售价几百元,只要连接手机就能识别正在使用的手机号段并自动地群发短信。大面积的轰炸,哪怕只有万分之一人上当也能带能巨额利益。而骗到的钱财动辄上万元,有的甚至几十、上百万。可见,“低成本、高回报”,正是此类犯罪迅速蔓延的直接原因。
2、诈骗成功率高。
一是短信发送范围广。由于群发器发送短信的范围极广,一天可发几十万次,即使成功率极低,也有相当一部分群众难免上当。二是许多群众防骗意识不强,识骗能力不高。一是贪利心理,愿者上钩。消费者对财富的
不正确态度是诈骗得手的最直接因素,多数的行骗者均是以获得额外的收益作为诱饵,使部分消费者丧失最起码的警惕性。二是好奇心理,步步跟进。部分被骗的消费者并不是从最开始就相信犯罪分子的信息,但由于好奇心理,使他们一步一步地跟进犯罪分子所设定的陷阱中。三是粗心大意,难以自防。四是报警者少,难以群防。五是打击效果不佳,没有形成强大的威慑力。电信诈骗活动大多属于大范围、跨区域流窜作案,犯罪分子伪装性、隐蔽性强,犯罪手段智能化、科技化特点十分突出。犯罪分子不仅身份不明,而且他们使用的手机号码和银行帐号大多属于外省,公安机关不仅需要异地排摸,而且需要异地协作;不仅排摸费用大,办案成本高,而且工作周期长,追赃难度大。因此,公安机关主观上产生了厌倦烦燥的心态,客观上形成了“防不胜防,打不胜打”的被动局面。
3、有关部门监管不力。
电信方面——为了多销售通信产品,忽视实名登记,部分需记名销售的产品,身份证件由销售代理商提供,然后对外无记名销售,身份验证形同虚设,犯罪分子利用此漏洞隐身作案、逃避打击。400、一号通等智能电话可捆绑多部手机,隐藏主叫号码,显示虚拟号码,并可在任意地点接听,致使不法分子频繁更换捆绑电话,跨区域作案。银行方面——身份证开户验证把关不严,部分金融机构员工为完成办卡任务,放松对把卡审查,致使大量代办、收购的银行卡成为犯罪分子作案工具。
4、犯罪智能化。
诈骗嫌疑人留下的线索通常是非个人信息开通的电话号码和银行卡号,一旦启动侦查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许多公安机关在事务多、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有时不得不放弃追踪;跨区域作案导致抓捕难。电信诈骗隐蔽性强,抓捕需要各部门协作,技术门槛高,实际工作中,公安机关费尽周折往往只抓到犯罪下游取款人员,由于犯罪团伙内分工明确、单线联系等特点,主犯始终逍遥法外。这就造成犯罪分子肆无忌惮。
四、电信诈骗的防范与打击对策:
(一)以“防”为先。
电信诈骗属于可防犯罪,加强防范是成本最低、最直接有效的举措。要加大宣传范围,采取入户走访、集中宣传等形式,利用多种媒介深入地、面对面地揭露诈骗伎俩、宣传防范对策、提醒群众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一是加强自我防范意识。要教育广大群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要因贪图小利而上当受骗;
二是及时揭露诈骗伎俩,提高识骗防骗能力引导公民自觉学习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培养公众对电信诈骗的免疫力。
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广大群众防范、识别电信诈骗的意识和能力,教育广大群众对诈骗信息不相信、不理睬、不联系、不上当,彻底断掉不法分子的“财路”。
三是重点把好银行关口。此类诈骗的最终达成,都必须通过银行转帐来实现,防范“电信诈骗”,银行是关键。建议由公安机关牵头,组织各金融单位开展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培训活动,培训对象主要是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如果发现客户办理转、汇款业务存在可疑情形的,要及时予以提醒、核对或劝阻。在各金融网点醒目位置张贴防范电信诈骗的告示,同时发放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单,亦可通过电子屏幕滚动播出相关的提示语。各金融网点的ATM机张贴警示语,白天安排专职保安负责提醒客户在业务操作前认真甄别。四是积极协调电信部门。
要求信息产业部门加强对网络电话业务、国际语音来电接转业务、发布手机短信息、互联网信息的监管控制,严防非法的网络语音来电接入,及时封堵“银行卡欠费”诈骗、“电话欠费”诈骗等各类有害信息。
(二)以“打”为主。
一是要广泛收集犯罪线索,并对收集到的犯罪线索进行认真梳理,搞清犯罪信息源所在区域、诈骗资金流向,选准工作重点进行侦查,确保打有目标,攻有方向。二是加强区域间、部门间的协作。电信诈骗跨区域特点突出,因此要同外地公安部门加强协作,共同打击电信诈骗活动;同时要与电信、金融等部门加强联系,及时关停、冻结犯罪分子的电话号码、银行帐号和卡号,净化信息通信环境。三是要深挖余罪,扩大战果。对抓获的犯罪嫌疑人,要加大审讯力度,深挖团伙,做到破一案带一串,抓一个带一伙,扩大斗争战果;对破获的案件要加快办案进度,做到快审查,快起诉、快审判,体现打击效果。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看了"揭露电信诈骗"的录片后后,发现:原来现在的犯罪分子是如此的聪明机智。竟然能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
录片中第一个故事是――王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执法人员的男子打来的电话,该男子说王女士的银行卡涉嫌洗黑钱,需要将卡内的钱转到另一个账户。王女士信以为真竟真的把钱转到了该男子提供的账户里,结果发现自己被骗了、犯罪分子的骗局有很多种,如:发布手机号中奖信息进行诈骗;盗QQ号冒充熟人借钱;打电话编造说受害人的亲友发生了事故,急需钱好进行抢救;以“电话欠费”为由实施诈骗;以“刷卡消费或扣除年费”为由实施诈骗;以物品“低价出卖”为由实施诈骗;以“破财消灾(虚假绑架)”为由实施诈骗等。
为了不上当受骗,我们应做到:
1、要克服“天上掉馅饼”的贪财心理,如果对方提出领奖必须先支付钱,可询问对方是否能从应得奖金中扣除,若对方不肯,那就肯定是骗子。
2、不要相信不明来电和短信,不要透露自己的身份和银行卡信息,更不要轻易汇款。可向有关部门或亲友询问。
3、如果收到恐吓勒索电话,马上向警方报案。
4、若收到类似“刷卡消费”,“扣除年费”等可疑信息,首先应向开户银行核实短息内容,不要相信对方提供的咨询电话。
5、不要轻信不明电话或手机短信,不轻信犯罪分子的花言巧语或危言耸听,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短信电话,不给犯罪分子布设圈套的机会。
在现代社会中,骗子无处不在,我们要增强防范知识和防范意识,有效遏制。不要被犯罪分子蒙在鼓里,导致上当受骗。
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谨防电信网络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是犯罪分子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通过编造虚假信息,借助于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讯工具和信息平台,给不特定人群造成恐慌,诱使不明真相的群众通过银行进行转账实施的非接触式的一种诈骗犯罪。
下面老师想大家介绍几种与同学们有关的诈骗形式以及应对方法,希望同学们听过之后能用你们的火眼金睛识破不法分子的诈骗行为!
1、利用QQ等网络聊天工具实施诈骗。犯罪嫌疑人通过盗取号和强制视频软件盗QQ号码及密码,随后登录盗取的QQ号码与其亲友聊天,然后以急需用钱为名借钱诈骗。防骗对策是遇到网络上有人借款,即使对方有视频也不能轻信,揭露此骗术仅需牢记一个“制敌招术”:眼见不一定为真,打个电话确认下就可辨别真伪。
2、利用网络游戏装备及游戏币交易实施诈骗。犯罪分子利用某款网络游戏进行游戏币及装备买卖,在骗取玩家信任后,让玩家通过线下银行汇款,或者交易后再进行盗取号的方式诈骗。防骗对策是不要轻信网游中认识的一些“战友”,尤其是警惕先付款后交货的交易方式。
3、网上中奖诈骗。犯罪分子利用传播软件随意向互联网QQ用户、邮箱用户、网络游戏用户、淘宝用户等发布中奖提示信息,防骗对策是在互联网这个世界里,请你千万不要相信有“天上掉下的馅饼”,否则很可能一步步陷入骗子设置的陷阱之中。
4、利用网上银行实施诈骗。犯罪分子制作与一些银行的网站相似的“钓鱼”网页,盗取网银信息后将现金取走。防骗对策是在登录银行网页时务必检查是否是该银行的网站,同时要管好自己的网银证书,避免在公用计算机上进行网上交易。
5、网购诈骗。防骗对策是网购时一定要选择有信誉度的购物网站,不要贪图便宜,不要轻信商家提供的图片和商品评论。尽量使用支付宝、U盾等安全支付工具,拒绝与店主私下交易。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的'诈骗形式,如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实施电信诈骗、冒充亲友以车祸、吸毒被抓实施电信诈骗、“社会”绑架恐吓实施电信诈骗、群发银行卡透支、消费短信实施诈骗等等。
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可谓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只要我们能牢记“一二三”就一定能识破不法分子的骗局!“一二三”指的是什么呢?即一个原则:接到陌生电话短信坚决不紧张,保持警惕;二条途径:向110报警咨询;或询问家庭成员、亲朋好友,认真甄别;三个坚决:坚决不轻信陌生人话语,坚决不泄露自身账户密码,坚决不向陌生人账户汇款。
同时,老师希望你们能把今天学到的防骗知识带给家长、长辈们,让我们一起构筑一道防骗墙!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推荐专题: 预防网络诈骗个人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