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媒介经营与管理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媒介经营与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种新型媒介相继出现,媒介竞争日益加剧。从媒介经营管理的角度看,品牌是增加媒介产品附加值的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媒介的生存与发展要树立品牌意识,实行媒介品牌战略。只有这样媒介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媒介 经营管理 品牌战略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种新型媒介相继出现。然而新媒体却不会取代旧媒体而独占市场,因此,各种媒介之间的竞争便日趋激烈而至于白热化。对于每一种媒介而言,如何吸引受众的眼球、如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才是生存的关键所在。那么,一个媒介如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呢?我以为,应该实行“媒介品牌战略”。品牌,才是王牌。
对于这个观点,我们不妨剖析开来认真研究。
首先,何为“媒介品牌战略”? 媒介是否适合实行“品牌战略”呢? 中国著名品牌专家余明阳在他的品牌论里面这样说,“所谓媒介品牌战略就是媒介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围绕产品的品牌所制定的一系列长期性、带有根本性的总体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产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知识、信息、技术、品牌、设计等的竞争。技术、品牌、设计等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管理的重点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由资源、劳动力和资本转向知识产权或无形资产———包括技术、品牌和企业形象,管理的主要环节则是物质生产的技术创新和形象设计。对于媒介而言,它不同于普通的企业,在寻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它还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娱乐、教育等等一系列的责任,这就是社会效益。但是无论它的功能如何定位,其生存之道也是要遵循社会生产的竞争规律的,由此看来,“品牌战略”同样适用于媒介。
然而,在这样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媒介企业的经营管理已经远远超出一般的生产制作经营和市场营销,而是全方位的对媒介资源的有效组合。从媒介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从有形资产经营发展为无形资产的经营。媒介无形资产经营主要包括媒介品牌、媒介形象、传播设计等知识产权的经营,并促使它们转化为现实的可以用货币符号衡量的财富。简而言之,要生存就需要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就是生命。
第二,主打“品牌”的经营管理模式有何特征?它又包涵那些具体内容呢?
媒介品牌战略是针对媒介发展提出来的管理理念,媒介管理者必须掌握媒介品牌战略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的实施品牌战略。寻找新客户、维持老客户,这是品牌战略的任务,也是品牌战略成功的关键,即维持消费者的核心价值地位,提高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具体来说,媒体品牌战略具有以下特点:
(1)整体性。品牌战略是媒介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而采取的一种竞争手段。这种竞争手段不是解决片面的、局部的问题,而是全局性问题,是媒介公司的系统问题。品牌战略的制定要从长远角度看问题,把各方面的因素制和关系加以综合考虑,注重总体的协调和控制,将整体功能发挥最大。
(2)长期性。品牌战略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媒介公司在树立品牌时,注重的并不是眼前的和近期的利益,而是品牌的长期生存大计。在这个长期过程中,媒介需要发掘、培育、宣传、树立和扩大品牌的价值及最终维持品牌价值。
(3)系统性。品牌战略的长期性决定了它具有系统性。只有对品牌进行系统的操作,才能使其走的更远。品牌战略的系统性包括了品牌的创造、宣传、发展、维护、消退等一系列环节。而系统内的各个环节与过程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并可以转化和连接。
(4)指向性。由于品牌战略是站在全局高度制定宏观总体规划,从而决定了其对下属的各种具体措施和活动计划具有指向作用。在规划实施期内,所有的具体行动均要与品牌战略的总体要求一致,如有背离,须及时调整。
(5)创新性。制定品牌战略是一个创新过程,每一个媒介自身条件都不同。媒介树立品牌时,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准确无误地选择和确定自己的经营目标。创造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性。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出奇制胜,才能起到引领作用。一个媒介如果采取简单模仿竞争对手的做法,跟着竞争对手行动,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就会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不可能赢得市场竞争的最终胜利。
(6)社会性。媒介具有传播信息、宣传文化知识等功能,而品牌媒介更具有广泛和深入的社会传播效果,能够影响和左右社会舆论,引领社会思潮。品牌媒介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在制定媒介品牌战略时要充分考虑到品牌的巨大社会影响力。
媒介品牌战略的直接目标是创立和发展媒介品牌。品牌往往是媒介实力和竞争力的象征。一个媒介品牌栏目、品牌节目、品牌专栏等的多少、强弱,往往反映该媒介实力和竞争力的强弱和大小。因此,媒介品牌战略归根到底,必然要形成品牌战略。媒介实施品牌战略主要包括这么几点:质量战略、创新战略、广告战略、市场战略、人才战略。
品牌在媒介运营中的意义和价值非同寻常,每个媒体都需要强化品牌意识,重视品牌的建构和经营。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媒介应当如何建立、经营管理自己的品牌呢?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凌昊莹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媒介品牌的核心价值;第二,规划品牌媒介管理系统;第三,提高市场渗透度,吸引潜在顾客,赢得有价值的消费者;第四,维护品牌忠诚度。
了解了这些,前文所提到的观点便具有了一定的实际意义,而“媒介品牌战略”也显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了。
总结来看,媒介市场经济的发展好和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媒介品牌战略的成熟,品牌竞争将市场经济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未来的媒介市场必将是名牌的天下。品牌不仅是媒介市场营销的锐利武器,是一个媒介经营管理实力的代表,也是媒介市场经济成熟度的一项指标,是一项具有战略价值的经济资源。
[参考文献]
[1]薛可,余明阳主编《媒体品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凌昊莹《媒介经营管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5月
[3]支庭荣《媒介管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浅 谈 媒 介 经 营 与 管 理
◆ 朱 晓 敏
( 西北民族大 学新 闻传播学院 )
【 摘要】大众传播 学之 父施拉 姆认 为 : “ 媒 介就 是插 入 传播 过程 之 中, 用 以扩大并延伸信 息传送 的工具 , 它承载着 大众传 播流程 的渠 道” 。具体论述 了对媒介 经营与管理的一些粗浅认识 。
言而喻。这也是为什么媒介单位不惜高薪聘用人才 的原 因。 另外 , 在分工 日益专业化 的今 天 , 团队的协作 能力显得 尤为 重 要 。因此 , 媒介要构 建 自己 的核心竞 争力 必须争 取到 雄厚 的人 力
【 关键词】媒介经 营 管理
策略
资源 以及优 秀的协作 团队 , 同时 , 还必 须注重 对人才 的后续 培养 ,
要 经 常 加 强 现 有 记 者 的学 习 以及 培训 等 。
媒介是文化产 品 , 除 了承 载 舆 论 导 向 的 功 能 外 , 也 具 有 商 品 的 心竞 争能力》 一文 中首次对 “ 媒介 核心竞 争力 ” 作 了界定 。他 认为 属 性 。在 市 场 经 济 的 环 境 中 , 产 品 品 牌 的 核 心 竞 争 力 就 在 于 产 品 所谓 “ 媒介核心竞争力 ” 是 指能使媒 介为顾 客带来 特别利 益 , 使 企 品质 养 成 中核 心 能 力 的差 异 , 就在于 围绕品牌配 置资源 , 最 终 形 成 业获取超额利润 的一类 独特 的技 能和技 术 , 是媒介 企业 获取 或配 个 内涵 丰 富 、 有 明 确 核 心 价 值 的 强 势 品 牌 。 以 市 场 为 本 准 确 定 置人力资源 、 核 心技 术 、 声誉, 形成并 能保 持竞争 优势 的能 力 。本 位, 是打造 品牌 的基础路 径 一是要有 差异化 的视 角 , 差 异 化 的 视 文认为 , 传媒核 心竞 争力是指新闻传媒在 长期 的经 营实践 中, 通过 角就是实 现当地新 闻色彩 的本 土化。在差 异化 视角 的 同时 , 还 要 对传媒 内部各种资源 的整 合而形 成 的独特 的资源 优势 , 它 具有创 注重平 民化 , 平 民化就 是指新 闻报 道 的着 眼点和立 足点 要投 向普 新性 、 不可复制性和延展性等特点 。 通的老百 姓 , 用老百姓喜 闻乐见 的形式和语 言 , 充分 报道普 通老百 我 国报纸媒介在 日报 化发 展进 程 中, 面对竞争 日趋激烈 、 拥挤 姓的T作 、 学 习、 生活及 喜怒 哀乐 , 让他 们成 为新 闻报 道 的 主体 。 的市场 , 笔者认为应该依靠核心竞争 力的构建 以实现发展 和超越 。 平民化就是为了更好地 宣传 党 和国家 的政策 方针 , 真 正地做 到 为 首先 、 靠内容和 创意 树立 品牌 优 势 , 以 品牌 推 动核 心竞 争力 的 构 普通 人服务 , 成为党和政府与普通 老百姓之 间相互理解 、 沟 通的桥
建 。就媒介而言 , 所谓品牌就是媒介 的技 术 、 物 质产 品及 服务等感
一
美 国著名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德 于 1 9 9 0年在其发 表的文章 《 核
性 条 件 相 融 合 而 形 成 的一 个 整 体 识 别 标 志 , 它 是 媒 介 本 质 特 征 的
梁和纽带 ; 平 民化 是 站 在 宏 观 的 、 人 文 的 角 度 来 关 注 百 姓 的生 活 。
外在表现 以及彰显 自身核 心竞 争力 的关 键因素 。报道 资源是形 成
核 心 竞 争 力 的重 要 基 础 , 同时 还 要 在 报 纸 中体 现 自己 的人 文 内 涵 。
当今社会的发展使人 们越 来越 追求 民主 和平等 , 表 现在 接受 新闻信息方面就 是 : 厌 恶居 高 临下 的灌 输 和说 教 , 渴 望平 等 的对
话 。在 版 面 和 栏 目的 设 计 中要 充 分 地 考 虑 了这 一 点 。在 地 方 新 闻
其次 , 树立独特 的品牌理念 , 以 品牌 理念彰显 核心竞争 力。对
于纸质媒体 而言 , 它 的 品 牌 理 念 应 当 是 报 社 所 办 报 纸 所 遵 循 原 则
和追求终极 价值 的集 中体 现 。同时 , 媒 介 的品牌 理念也 是其媒 介 文化 的一种表现 , 只用拥有 良好 的媒介文化 , 才能 形成独特 的凝聚
力和吸引力 。
中要有 民情 、 直击、 情感 、 互 动服务等版面 , 在栏 目版块 中要 设置百 姓喜欢 的诸如“ 爱心公社” 等贴近 老百 姓的栏 目, 在具 体 的运作 过
程 中, 要 时 时 注 意 以 百 姓 的 关 注 点 为 出 发 点 。 在 平 时 的话 题 选 择 上, 更 是选 择 平 民 化 的 话 题 , 如: 老 百 姓 关 心 的“ 放 心 肉” 问题 , 无 公 害 蔬 菜 进 超 市 难 在 哪 里 ? 是 哪 些 因 素 制 约 着 二 手 房 市 场 的 活 跃
… …
再次, 以权威性 和公信 力构建不可 替代 的核心竞 争力 传 媒竞 争 归根结底是对社 会公 众影 响力 的竞争 。因此 , 公信 力是关 系媒 体 生死存亡 的核 心竞争 力。对 于媒介 而言 , 要打 造核 心竞争 力必 须 树立公信力 , 以公 信力为本 , 是一 家严肃 的新 闻媒体坚持新 闻原
则的必然选择 。
形式上 的差异化 , 在一定程度上能 强化 内容 , 能从 整体形象设
在报道形式上 , 可 以 讲 求 读 者 喜 闻 乐 见 的 故 事 体 。在 民 情 新
计理念 出发 , 以差异化的方式进行设计 。 闻板块 中 , 可 以推 出了“ 社 区情 景剧 ” 等与其 他媒体 不 同的报 道形
式 。媒 介 的 自我 形 象 广 告 . 是 指 报纸通 过 一 定 的媒介 ( 本 报 或 其 得 以形成 、 维 持 和 强 化 对 报 纸 形 象 的 认 知 感 和 忠 诚 度 。 自我 形 象
他) , 向 目标受众传播 自身 品牌 、
理念 、 产 品和 服务 等 内容 . 使 他们 传媒必须参照现代企 业制 度 、 遵循媒 体发 展规 律对传 媒集 团进行 制度创新 , 真正走 向产业 化道路 。作为 目前 国 内最 受读 者欢迎 的 报 刊之一 , 《 南方周末 》 一开 始就实 行严格 的采编 与经营 完全分 开 的体制 , 由主办方进 行独 立 的广告 和发行运 作 。实行 采 编权与 经
营 权 的分 开 , 不 仅 能 够 保 证 内容 编 辑 的 独 立 性 , 也 有 利 于 防 止 资 本 力量 与 采 编 系 统 的 冲 突 。该 报 的 记 者 观 察 栏 目观 点 泾 渭 分 明 , 可 以 看作 是 采 编 与 经 营 分 开 所 带 来 的 独 特 景 观 。作 为 媒 介 , 需 要 经 常 发挥 对 经 济 领 域 的 舆 论 监 督 作 用 , 尤 其 是 对 政 府 的监 督 , 这 可 能
对于媒体而言 , 机制创新是打造传媒 核心竞争 力的制度 保障 。
广告是报纸实施形象传播策略 的重要 手段它反 映了报纸传 媒 自身 性质定 位调整 、 报业 市场渐 趋细 分和 传媒生 态环 境变幻 所 导致 的
报 业 竞 争 格 局 。 当 前 报 纸 自我 形 象 广 告 已 成 为 报 业 一 道 亮 丽 的风 景线. 报 纸 的广 告 时 代 正 初 显 端 倪 。 我 国报 纸 自我 形 象 广 告 从 早 期 极 少 的征 订 广 告 . 到报业 市场 细分 下报 纸调整 定位 带来 的广告
V I 号. 再 到今 天的短期促 销广告与品牌形 象广告并 存繁荣 、 百家 争
鸣 的 良好 格 局 。 当前 形 象 广 告 传 播 正 呈 现 H { 中国特色。 与 以往 相 比 , 今 日的 大 众 媒 介 已不 可 同 日而 语 , 媒 介 已成 为 人
会 造成报纸舆论监督 与政府 部 门甚 至广 告商 之间 的利益 冲突 , 为 了充分 体现报纸的独立理念 , 也 为了增加报 纸 的核 心竞争力 , 就必
们不可或缺 的助手 , 媒介传播逐渐全球 化 , 人 们现在可 以接触 到世 须 实现经营权与采编权 的分 开 , 从体 制上对 强势 核心竞 争力 的打 界范 围内的各种信息 , 媒介化社会 已经到来 。 造 予以保证 。 参 考文 献 : 建立合理科学的用人机制 , 延伸 核心竞 争力 的生命力 。媒介 的核心竞争力虽然 由诸多要 素构 成 , 但 其 中其根 本作 用 的还 是人 才 。无论是 品牌 的树理 、 公 信力的确立还 是内部管 理机制 的建立 , 最终都不能离开 人 的因素 。客 观 的说 , 目前 的新 闻报 道人 才并不 缺乏 , 在 这种情况下 , 优 秀的人 才对于报纸更 显难能 可贵 的, 同时 , 在发展 的进程 中 , 为树立媒介 的品牌 优势 , 对 名记者 的需 求更是 不
1 7 6
『 1 ] 李希光. 媒
体 商业化与新闻执 政. 新 闻: 政 治的幻象[ M] .当代 中国
出版 社 , 2 0 0 5 .
『 2 ] 沈正赋. 传 媒 核 心 竞争 力及 其 影 响 要 素解 读 [ J ] .新 闻 与传 播,
2 0 0 5, ( 4) .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于此同时,多种多媒体如手机、宽带迅速发展,使信息传播的成本大大降低,范围不断扩大。中国已经基本进入了,信息极度丰富,渠道极为多元的“丰饶经济”时代。以“丰饶经济”为基础,中国的市场将进入“长尾经济”的时代,当然也包括中国电影市场。
长尾理论(The Long Tail)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由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长尾理论认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 相比,甚至更大。
“长尾市场”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1、非热卖品,即在这个市场上经营的产品都属非热卖品,它不是以满足大众为目的,而是以满足个性为目的。2、单一特征的商品市场窄。在这个市场上,任何单一商品的市场都很窄,因为它只用来满足某种个性化偏好的小部分消费者,但许多不同单一特征的商品却汇聚成一个大市场。3、品种繁多,即处于(1)“丰饶经济”状态,各种特征的商品数量繁多。在过去,企业都是集中全部资源开发“大头市场”,那是因为过去行业供给未达到饱和。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生产能力开始过剩,于是在这个“大头市场”上开始出现了过度竞争,“大头”市场价值潜力渐失,相反,“长尾市场”在新的商业运营环境中的潜力日益明显,因此开发“长尾市场”是互联网商业运营模式的必然。
分析长尾市场的特征并将其与中国电影产业的实际相联系,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电影产业其实存在巨大的长尾市场。首先是非热卖品。中国每年的电影产量超过500部,其中只有很少的十几部热门的大片,剩下的则大多票房惨淡。这些票房稀少的小制作电影正属于非热卖品这一类。第二,单一特征的商品市场窄。中国的一些小制作、低成本电影,难以博得大众的认可,但是足以满足一小部分消费者的个性化偏好。而且,这些各种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电影联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很大的市场。第三,品种繁多。中国已经进入“丰饶经济”时代,人民的文化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消费能力得到提升,更多不同类型的电影也被生产出来,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由此看来,中国的电影市场完全符长尾市场的特征。对长尾市场的开拓将会是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关键,也是决定电影公司商业化运营的成败的关键。
欧美的一些电影公司已经认识到了长尾市场的重要性,并将这部分市场作为公司的重要盈利手段。加拿大狮门电影公司就很好的把握住了长尾市场,在电影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狮门公司取得成功的要诀有两个方面——偏门加长尾。这两个方面在我看来其实就是“长尾理论”的成功应用。
首先是“偏门”,顾名思义,就是拍一些非主流的,禁忌话题的电影。比如《电锯惊魂》、《撞车》、《华氏911》之类电影就涉及恐怖、种族歧视、政治调侃等话题。之所以称这类电影为偏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能为普罗大众所接受。但是这些电影却可以满足一部分人的个性化需求,占领着部分市场,同样可以为公司带来不菲的票房收入。
再者是“长尾”。美国电影市场一项充斥着大制作电影,宏大的场面,完美的特技效果,令人赏心悦目的演员。这一切的背后,都需要巨大的成本投入。当然,很多的大片都取得了成功,拿下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但是再减去所有的成本,利润似乎也寥寥无几。无数大片充斥荧屏,给观众带来了审美疲劳,一些大片的票房依然惨淡。大片制作的高成本也带来了高风险,一些实力不强的电影公司。
(2)只要有一部大片失败,就要关门大吉了。狮门电影独具慧眼,发现了小制作电影的市场。狮门通过自制小成本电影,收购小电影公司,进军家庭影碟业务等手段,建立了自己影片储存库。这个仓库相当于是将一众长尾市场结合起来的平台,无数的小市场在这里连结成为了一个相当大的市场,这一市场完全可以与主流电影市场相抗衡,同时也为狮门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总结狮门电影的经验,小制作、小成本的电影,虽然单个的票房难以与大片相提并论,但是利用数量上的优势,将这一部分市场加以联合,就可以形成一个可以与主流市场相匹敌的大市场。
在“丰饶经济”时代,“分众传播”的发展日新月异,“分众传播”更加注重差异和尊重个体的喜好,受众的个人偏好和对自我个性的展现更加受到重视。过去我们一直将注意力放在少数“热门”大片上,但是现在,一枝独秀的时代已经过去。在电影的储存成本越发低廉,传输渠道更加方便快捷的情况下,数量巨大、内容多元的“冷门”电影终于有了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成为我们的消费选择。中国的电影市场正在迅速的发展,一大批新锐导演迅速涌现,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构思奇特、思想先进的小制作电影,这些电影形成了中国电影的长尾市场。这些市场的整合需要一个平台,互联网、手机媒体等等都可以作为这样一个平台,将无数的小市场整合成为一个大市场。
中国电影的发展肯定不能仅仅靠那么几部大片,毕竟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小制作电影组成的长尾。中国的大电影制作和营销已经逐步步入正轨,但是小制作电影的长尾市场却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长尾理论”为开发这几百部电影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持,但是如何转化为现实中的真正商机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除了受到自身艺术质量制约之外,盗版和非法网络下载成为开发长尾的最大障碍。如何利用新媒体所搭建的平台,加强对长尾电影的营销,是中国电影面临的问题。
一、 广建数字院线,开发潜在市场
数字电影相对于胶片拷贝来说成本较低,数字院线的广泛推广有利于降低票价,吸引更多的观众。中国院线数量偏少,加上几部大片所占用的放映时间,小制作电影的放映时间受到挤压。增设院线,可以给小成本电影更多的机会。
对于小成本电影其实还有很多未被开发的潜在市场,比如说大学生的市场。相对于其他观影群体,大学生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有较为充沛的观影时间。这些特质决定了大学生不仅会对主流大片感兴趣,也会对一些小成本影片感兴趣。针对大学生群体,可以使用优惠票价、月票、季票、年票等方式进行销售,或是提供捆绑的套餐服务,将热门影片与小制作电影捆绑销售。
二、 电视平台的营销推广
在众多的电视频道中,一些频道主要向受众播放电影,如央视的CCTV-6。这类频道为观众提供免费的电影播放服务,深受大众欢迎。在我国,电视的普及率极高,如今数字电视的普及更为多个电影播放类频道的建立提供了可能。对于小制作电影,与这些频道合作是绝好的扩展价值链的机会,数以亿计的观众的消费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三、 开展网络在线点播服务
随着IPTV的发展,网络点播服务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在IPTV所能提供的点播节目中,电影类最受欢迎。但是目前这个庞大的市场对于这个电影行业的贡献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如果能对电影的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管理,网络点播服务也必将成为低成本电影的重要盈利手段之一。
四、 手机媒体营销
手机已经在中国普及,而且现在的手机功能也愈加丰富,视频播放已经成为一部手机的必备功能之一。小制作电影可以尝试与电信营销商合作,向他们提供视频,由他们向用户推广,获取利益。人们可以在自己的手机上接收到这些影片,方便了人们随时随地进行观赏。电影公司和电信营销商也可实现双赢。
五、 多样化的宣传方式
小制作电影没有实力去进行打规模的广告轰炸,定时、定点、定向的广告投放才是明智的。其实广告宣传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没有必要局限在一个范围内。比如存在于楼宇、电梯、公交、火车、机场等地点的视频播放装置,就是小成本电影投放广告的好地方。而且,这些地点的受众,除了这些视频外没有别的娱乐方式,宣传效果可以得到保证。此外,网络也是一个廉价的宣传平台。网络具有传播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受众广泛等特点。同时网络也是年轻一代比较喜欢的传播方式。因此一些拥有先锋创意的影片在网络上宣传,往往可以得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电影产业从整体看来已经是一个夕阳产业,但是,在民众文化需求不断上升的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前景是一片光明的。作为行业的一条长尾的无数低成本、小制作影片,更加是中国电影产业的希望。如今,这条长尾还没有的到完全的开发,但是我相信,在媒体传播分众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电影产业的长尾化发展是中国电影发展的趋势,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必然。
参考文献
(1)丰饶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Abundance)。或叫富足经济学,是《连线》主编克里斯·安德森挂在嘴边的词汇。自从他写了《长尾理论》之后,更把丰饶经济学当作发现长尾的基础。在他看来,从传统意义上去理解经济,是对生产资料和稀缺资源的整合分配。谁能捕捉到匮乏资源便成为赢家。现在,在互联网上当我们能够通过一个成本几乎不计的工具来创造价值时,这无以数计的生产者们的劳动成果——数字"物资'造就了一个"丰饶经济"。数字时代的“丰饶经济学”。当用户/消费者面对无限的选择时,真正想要的东西和想要取得的管道都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一套崭新的商业模式也跟着崛起.在数字化世界里,匮乏是不存在的。
(2)《狮门电影——偏门加长尾的胜利》 陈璧欣, 陈纬豪, 陈从愿, 关礼健, 马敏成, 麦俊康 《深圳特区科技》200(1)
(3)《新媒体开启电影市场的"长尾"时代》 司若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当代电影》2008(2)
推荐专题: 燃气企业管理规章制度与标准规范全集 媒介经营与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