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考试题

2022-10-18 23:37:58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考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考试题》。

第一篇:小学综合实践教学工作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的各项常规都有了较深的了解,有较强的自制力。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学生的学基础差别较大,个别比较优秀,个别比较差。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现有情况出发,在原有的水平上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树立起学的信心。

二、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级段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1.通过活动,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

2.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3.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课程实施措施:

1.重感受促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平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平等交流,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为了使评价真正发挥其交流作用,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2.学理论明目标我们将继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五、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正确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米和千米,认识质量单位千克与吨的进率关系。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用列表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体验和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与乐趣,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二、活动安排

1、活动地点:教室、操场

2、活动对象:三年级师生

3、活动用具:尺子、盒尺

三、活动过程

1、毫米的测量

通过对数学课本长、宽、厚进行估计的活动,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判断学生们估计的是否准确,引起同学们进行精确测量的欲望。是同学们在测量中发现,课本的厚度不到1厘米,即课本的厚度不能用整厘米数表示。从而引出毫米,体会毫米产生的意义。使学生明确,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是毫米。

注:为了使同学们加深对毫米的认识与理解,我们可以让同学们测量1毫米的厚度是几张纸。

2、分米的测量

利用同学们手中的尺子,告诉同学们1分米=10厘米,之后组织借助直尺同学们用手势来展示1分米的长度。由于同学们手比较小,一般拇指和食指贴在一起,然后向相反的方向分开,分开的距离大概就是1分米。所以两指一分就是一分米。同学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去进行估计。估计一下测量课桌的长度、宽、高,再精确测量。

注:为了使同学们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可以让同学们测量多少本作业本摞在一起是1分米。测量课桌的长度、宽、高。

3、米的测量

在以前的学习生活中中同学们接触过米这一长度单位,组织学生合作用米尺量出1米的步子。之后大家分组测量前后黑板还有门窗的高度。巩固加深对米的认识。

4、千米的测量

为了使同学们对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有更进一步的认识,需要组织同学们去熟悉的操场感受1千米有多长,安排实际走100米。推测1千米有多长,再实际走一走等活动,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

5、千克与吨的认识

两人一组背对背相互背一背,体会一下对方的重量。一般同学们的平均重量应该是25千克。同学们通过背同学所体会到的重量大概就是25千克。那么 40个人合在一起的重量大概就是1吨。

第三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

济南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 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课程。 与传统教育有所不同的是,综合实践活动 提供了一个相对*的学习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 学习活动的支 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 学习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 倾向于*完成整个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是一个真正意义的引导者、指导者和参 与者。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对推动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促进我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进步, 特制定本意见。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现状与分析

(一)执行课程纲要情况

1。 各校能够按照课程方案和(以下简称纲 要)的要求,把开设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与学校发展规划中, 能够 采取措施进行检查、督促,并把综合实践活动纳入了学校的全面考核之中。

2。 能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特点,确定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项目或活动课 题。多数学校有学期教学计划,有具体的活动方案,确保了课程实施的效果。

3。 设置了专职或兼职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通过各种途径,使广大教师明确了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提高了认识。建立了一定的教师培训制度,促进了教师的*化 成长,为全面深入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能努力挖掘教育资源,开发富有地方和学校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彰显学校的 办学特*,许多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实施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教学改革情况

1。 课堂教学内涵不断丰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的改变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 现象,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在教师指导 下主动地、富有个*地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活动的显著特征。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结构在以下三个方面发生了改变,第一,它不以掌握学科知 识和训练技能为宗旨,重视学生个*的健全发展;第二,它改变了单纯的接受学习方式, 重视发现、探究学习在人发展中的价值;第三,它改变了把学习理解为封闭在书本上和禁 锢在屋子里的过程,重视学生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新的课堂教学逐渐具备了以下三个特征:教学内容方面[开放"; 教学的方法上[放开";教学目标方面实现了探索发现、自主发展与交流合作。

2。 解放思想,改进教学方法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法上有一下显著特点:一是放开讨论 ──改变过 去由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提倡多向互动,提倡思想[亮 相"。通过诸多师生多感官全方位参与,促进认知和情感的交流和相互激活,利于学习主 体的自由发展。二是放开质疑──问题是不受压抑的自由思维的必然产物。实现学生思维 自由,必然诱发诸多质疑。学生的质疑往往不局限于教师视野,教师放开让学生由记忆结 论到自愿去探索;由机械接受[唯书唯师",到敢于向权威、书本和教师挑战,这必是一 个创新意识在强化、创新精神在升华、创新能力在孕育和培植的过程。

3。 实现了探索发现、自主发展与交流合作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发现,让学生通过围绕某一主题或一个 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索学习。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自主设定具体活动的目标,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现有的水平选定活动内容和方式,决定学什么和怎样学,从而对自己的 学习和发展负起责任来。

1

以研究*学习为例,从具体的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任务的确定,到研究内容的落实 和研究方法的采用,主要由学生自己规划和设计。教师鼓励学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获得 新的感受,达到持续的、自我教育的目的。但学生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为了获取问题的 解答,常常需要多人合作、多组合作及社会多方人员的共同参与才能顺利完成。这种交往 合作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智力的发展,更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懂得 尊重和理解他人,学会沟通与合作,形成*素养和团队精神。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和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 不尽人意的情况:

1。 课程开发学科化倾向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的学科化倾向表现有三各方面:其一,将综合实践活动变成学 科拓展活动;其二,以学科教学方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在教室 [教"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三,课程内容教材化,教师对[预设*教材"的依赖*太强, 有许多教师与学生围绕[资源包"在教室里[讲"或[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 课程内容狭窄化倾向

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过程中,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不能受到平等的对待和 相同的重视,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开展的主题活动内容、形式过于单一,虽 然经历了若干主题活动,但由于没有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类型进行分类指导,学生始终 在重复某一种类型的活动方式。这种模式化的活动方式,违背了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目标生 成*的初衷,学生难以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3。 主题选择*化倾向

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教师包办选择主题的现象严重,导致学生研究的主题过分*化。 在课程实施中,存在活动范式化、简单化的倾向,如出现了这样的流程:教师提出研究主 题,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然后是缺乏意义的问卷调查,最后是撰写上交调查报告。这种缺 乏真正思维、实践的活动,容易导致不良后果:一是让学生养成一种粗枝大叶的学习习惯, 二是导致研究活动 [走过场",使研究过程模式化和庸俗化,违背了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研 究*学习"的初衷,难以对学生形成正确导向,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

4。 课程实施水平差异*较大

个别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为研究*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分别地进行开设。甚至出现以信息技术取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倾向。 由于开展综合实践活 动需要一定条件制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地区*不平衡的问题,条件较好的学校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较好,而个别条件相对不足的甚至没有开展活动。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课型分类、界定与基本要求

(一)创设情境确立主(课)题课

1。 基本流程

创设情境确立主(课)题课是从教学需要出发,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引入、制造或 创设与主题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导学生发现与主(课)题相关的问题,帮助 学生迅速而正确地了解主(课)题内容。

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利用各种手段、方法创设情境,比如:实物演示、角*扮演、 音像辅助、生活模拟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观察,激发兴趣。教师重点关注的是使学生亲 自参与到情境体验中去,捕捉真切感受,从丰富情境中打开思路唤起学生对感兴趣问题的 研究欲望;教师对学生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筛选和归纳, 形成他们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主(课)题,以便开展下一步的研究活动。

(二)专题研讨课

1。 基本流程

2。 界定与基本要求

这里所指的专题活动是指的在一个大的专题研究过程中,学生群体会对某一专项的问 题特别感兴趣或普遍关注,就可以在某一段时间内,集中集体的智慧开展一个相对*的 小课题的实践*研究。

课堂教学活动中一般要经历以下基本过程:首先,由学生或老师提出相对*的感兴 趣的话题;再通过师生集中讨论,从不同视角生成适合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小课题;组织 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交流活动感悟,展示专题收获。

在专题研讨活动中还可以请相关的教师和家长作为指导教师。这一模式最大的优点在 于能够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研究相对比较深入,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与制作课

1。 基本流程

2。 界定与基本要求 设计与制作课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典型课型,它涵括的内容较为宽泛,主要以设计、加 工制作和改进技术为内容,以动手实践为主要的组织形式,我们把这类活动归类为主题设计 与制作教学。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作品设计和制作。 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作时,首先根据活动内容创设一种情景,营造一种氛围,使之能 强烈地吸引学生,激发设计与制作的心理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 分析设计*作步骤和要求;尝试进行实践演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领会;学生在* 思考设计过程中,往往考虑不够全面的,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设计的方案进行小组或集体 交流研讨,在交流中论*设计方案的合理*、科学*等,以使方案得以补充和优化;当大多 数学生完成作品制作或完成劳动过程后,教师鼓励学生将作品进行展示,对作品和活动过程 进行评价。 设计和制作活动既可以*组织又可以两者兼容。这类活动的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通过动手*作、手脑并用,在实践*作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感知观察能力、动手*作 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四)方法指导课 1。 基本流程

2。 界定与基本要求

方法指导课的基本内容有:[学会观察"指导、搜集与处理资料指导、设计活动方案 指导、撰写活动总结或报告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指导、调查问卷设计指导、撰写调查 报告指导、学会访问指导、设计实验指导、表达与交流指导等。

课堂教学活动中一般要经历以下基本过程:首先教师要利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对课题提出一系列的疑问,然后分析这些疑问与课题的关系;前期的工作主要是让 学生自主进行分析,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本次课堂活动需要学习的方法;根据这 一主题,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展体验活动;学生在体验活动基础上交流自己的收获和困惑, 教师帮助学生提升总结,最后形成一定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运用此方法开展新的活动。

方法指导课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就是让学生亲历活动过程,通过活动去自主分析、解决 问题,并通过反思总结掌握一定的方法。教师是参谋、顾问、促进者,可以为学生提出学 习的建议,但不直接把方法灌输给学生。

在方法指导课上学生需明确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的解决、课题研究的开展、方案的执行、

成果的形成都必须依靠实践探究实现。学生可以通过到图书室、上网查找资料,外出调查、 采访,实验*作等手段完成行动研究,而教师的指导必须贯穿整个过程,以保*活动的顺利 展开。

(五)阶段交流反馈课

1。 基本流程

中期反馈课可以先由各个活动小组汇报,既可交流经验和体会,也可交流活动中遇到 的困难;然后引导全班学生分析各种情况,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及时调整下一步活动 步骤、方法;整个汇报与研讨的过程重在阶段*小结和调整活动方案上,为下一步活动的 顺利进行扫除障碍。也可修正前期活动方案,挖掘或生成新的问题。

阶段交流反馈课即活动开展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获得了一些活动成果,同时,在活动 中遇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前期汇报和后期规划活动,引导学生进 行阶段*反思,从前段活动中发现问题,指导学生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推动下阶段活动正常 有序地开展。

(六)成果交流展示课

1。 基本流程

成果展示课是对学生在实践研究中的情感体验、研究成果(如研究报告、设计制作等) 的总结,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还是学生学会发现自我、欣 赏别人的过程。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尤其是在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的时候,这种欲 望可能会更加强烈,这时就需要指导教师组织开展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活动。成果展示课既是 成果的展示又是对活动的评价;既是学生研究过程的再现又是实践探究的小结;既达到了资 源共享又达到了优势互补;既是对研究过程的反思又使新的活动目标及主题不断生成。

活动中教师要做的事情首先是小结前阶段主题活动开展整个过程与研究情况,再导提 出展示的要求;然后,根据学生研究内容的类型,来确定实践成果的表现形式;在随后的 总结评价中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果有什么样的生活和社会价值;最后,随着活动的不断 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教师要抓住机会将课题向更深的方向拓展。

三、课堂教学建议与意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它没有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师需根据实际情况 自主进行开发,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合理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为了有效实施课程,教师需要精选活动内容,细化活动目标,关注活动过程,丰富活 动方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教学活动。

(一)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

选定主(课)题内容和活动方式,是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前提。活动前教师应了解学 生、调查课程资源、进行自身的知识能力储备。

1。 了解学生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主体,他们是否能主动参与、全程参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 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是什么,这些因素决定着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内容与活动形式,影响着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因此,教师需要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知识结构

如果活动主题只依据自己的想象或已有资料而定,脱离学生认知范围,会造成学生没有 兴趣或表面热闹,虎头蛇尾无法深入的情况,使活动流于形式或半途而废。教师在活动设计 前,可查阅学生所使用的各学科教材,采取座谈、询问或与学科教师沟通、观察留意学生间

的交谈等方法了解学生内化、类化了哪些基础知识。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必须立足于学生的 知识基础和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综合",进行有效的[实践"。

(2)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将已有知识与自己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主动获取新知识解决 问题的过程。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在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前,教师还要通过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交谈、对学生在校行为的观察、指导 学生主动回忆个人经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3)了解学生的处境与感受学生的疑问

做个有心人,通过日常同学之间的交流、行为表现等了解学生的状态,感受学生的疑问, 引发出相关的主题,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4)了解学生的个*特点

通过课堂及日常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个*特点及兴趣爱好,为分组探究打 下基础。如将浮躁好动、爱单独行动的学生与安静、责任心强的学生分一组,以相互约束相 互促进。

2。 调查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离不开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主题内容的开发只有以课程资源为依 托,才能使活动形式丰富,效果真实有效。调查课程资源,教师要亲力亲为,也可采用师生 合作调查的方式。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展丰富多*的活动,极大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3。 教师自身的准备

(1)有关资料的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涉及的内容很广泛,教师不可能每方面都精通。因此,活动前教师要围绕 主题搜集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与概括,从中找出规律*的东西,得出与自己准备的 活动课题有关的结论,进行活动设计,从而达到预设效果。

丰富的研究资源,是支持活动课题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可以建立[活动资源卡", 做好以后开展活动或其他教师开展相关主题活动的储备。[活动资源卡"的内容包括课题名 称、类别、可供查询的资料及可供咨询的对象等。

(2)有关条件的准备

包括网络(相关网站、网址)、图书资料、器材和工具、有关材料、场地、参与合作的 教师、校外相关人士的支持、安全措施的准备等。

(二)确定有探究、实践价值的活动主(课)题

活动主(课)题的选择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具有探究*、新 颖*、启发*、趣味*和实践*;活动内容要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能及时反映学生生活, 在活动中学生能自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活动形式丰富,有以学生直接体验为主的活动; 活动结果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生活,引起学生生活方式的转变;活动过程能使学生获得积极 的情感体验,同时又要体现一定的教育思想观点,符合客观条件与地区特点。

教师可围绕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三条线索,结合学校周边的自然环境、人文环 境、经济环境及环境变化等开发主题;拓展学科知识领域开发主题;适当提供一些学生感兴 趣的事物或关注的焦点问题、突发事件,也可让学生自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选 择主(课)题。

(三)确定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准确规范地表述教学目标

1。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一般要设计阶段目标及每次活动的目标。教师开展活动前,要根据指导纲要的要求、主 题活动类型(每个类型活动有不同的目标要求侧重点)、学生实际及活动资源特点制定全面、 具体化的教学目标。[全面"是指每个主题活动目标的构成要全面,即包含主题活动总目标、 主题活动各阶段目标、各阶段中一次活动的目标。三个层次的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一 般*目标逐步具体化为特定的目标,彼此应是上位目标与下位目标的关系。[具体化"指目 标首先应具有指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目标是针对某个活动主题或项目而言的,是

对学生开展与主题有关的活动具有切实的导向、指引作用,并能保*整个活动过程的顺利进 行的,要指向其所针对的具体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

2。 活动目标应清晰、具体,不能泛化

如:有的教师在不同活动主题的目标设计中提出:[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学生的创 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品质"。仅仅把活动的根本原则、指导思想和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作为具体活动主题的目标书写了一遍,这样是不够的。而应针对具体的 活动,提出在哪些方面创新、具体提高哪项实践能力。

3。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学生状况。

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实践体验、生活经验、学习兴趣以及认知规律不同,教学 目标也各有侧重。

4。 目标表述要明确

(1)学生目标表述的主体必须是学生

目标表述的主体不能是老师或其他人。因此,不能把主题活动目标表述为[培养学生收 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样表述的行为主体是教师。应表述为[学生形成一定的收集和获 取信息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作为主体的学生可以是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学生群体。

(2)用恰当的行为动词具体表述

在表述[知识与技能"类目标可采用结果*目标陈述方式。这种方式明确告诉人们,学 生参加主题活动学习的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明确具体,可评价。如:[能从现 象、原因、影响等三个方面基本认识学校周边存在的一个环境问题"[说出自己知道的五个 标志"[能够编出一个*结"。在表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 目标时,可以采用体验表现*目标陈述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描述学生参加主体活动所获得的 心理感受、体验。体验*目标无需结果,陈述时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过程*的。

(3)目标的表述必须是确定的

目标的表述必须是确定的,不能模棱两可。不宜用[应该"、[可以"这些字词来表述, 比如,[学生应该掌握收集和获取信息的方法",这表达的只是一种意向,没有表达必须达 到的要求。

(四)强化活动指导,提高主题探究活动实效

活动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主要部分,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 成果展示总结阶段(教师可根据主题类型的不同进行调整)。在每各阶段设计中,不仅要有 学生主要的活动内容的设想,还应该有与之相对应的教师指导重点的设计。活动过程设计只 有突出全体学生参与、体验、探究,才能切实提高探究活动实效。活动指导主要设计以下几 个方面。

1.围绕主题指导学生确定子课题

有了具体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向,并且这些问题来源于学生,学生有兴趣有能力研究, 后续活动才有可能深入开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愿意并且能够提出问题,愿意参与研究活动,去解 决问题。教师可采用角*扮演、实物、图片、录像、实验观察、生动的故事、游戏、具体* 作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情境应直接与主题呼应,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有群 体参与*,对学生兴趣的提升有极大的作用,同时引发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围绕主题 提出问题。

(2)学生要明确研究的内容,就是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对于来源于学生的问题,教 师要指导将其转化为要研究的小课题,不能以问题代替子课题。确定子课题的原则是:表达 语句简练,使用陈述句,指向明晰,可*作,有研究价值。

2。 指导学生成立小组,提高小组活动的实效

合理的分组能使小组合作发挥更大的合力,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一般分组方式通常有 三种:固定分组、按研究兴趣分、自由分组。三种方式各有优劣,教师应根据实际研究的情 况采用不同的划分形式。但无论哪种分组,都要对学生分组做好调控,将不同能力、不同特

点、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均匀分散在各组,保*每组结构合理。

可以按班级人数确定一定比例的组织能力较强、学习态度比较认真、有责任心的学生为 各个活动小组的核心成员。这些核心成员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参加活动的实际 情况进行适当地调整。其他学生自愿分散到其中,适当控制小组成员人数,人数过多容易造 成活动的互相推诿,一般 5-8 人为好,协调小组划分时教师要以学生自愿为原则,以尊重 学生选择为前提,做协调工作时必须与学生商量,不能强制命令。

为提高活动时效,要保*小组内有明确的目标,建立组长负责制,按学生的能力、兴趣、 特长科学分工,人人承担任务。建立奖惩制度,如对于完不成任务的组员要扣小组的星数, 因为每个人代表的不是个人,每个小组是利益的共同体,达到组内相互督促的目的;对完成 任务好的小组奖励星数,作为期末评价的依据,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切实经历活动的全过程。

3。 指导学生制定具体、可行的活动计划

活动计划是学生开展活动的蓝图,它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具体的、可*作的步骤及方式。 教师在指导学生制订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1)可行*

指导教师要从人力、财力、物力、时间安排等方面审视学生制订的活动方案的可行*, 避免出现由于缺乏*作*而无法达成活动目的的情况,要本着活动就近的原则。

(2)具体化

活动方案的设计要力求具体,时间和地点安排、活动内容与形式等都应一一细化,这样, 实施起来才会有的放矢。与此同时, 教师还应注意,方案的具体化并不意味着学生要按部就 班地完全依据方案来实施。随着具体活动情境的变动,方案应不断修正。教师切不可生搬硬 套,更不可因为学生没有遵循方案而放弃活动。

(3)多样化

要依据活动主题努力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多样化活动,如调查、访问、参观、实验、测 量、统计、分析、制作、表演、社会宣传等。这样,既可以避免活动的单调枯燥,提高学生 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又可以在多样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4)灵活*

方案设计要机动灵活留有余地,在保*计划的严肃*的同时,如果情况确实有变化,计 划要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另外还要留有余地,便于修订。

4。 进行过程*指导,确保活动的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既是学生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也是教师指导 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教师不能 [教活动",也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要明确自 身与学生的角*定位,做好探究活动细节的设计。

(1)进行必要的探究方法指导

如何收集整理资料、如何调查、如何采访、如何撰写调查报告、如何展示成果、如何与 人交流合作等等,这些具体的方法需要教师设计活动时有详细的指导方案。当然对于小学生 较适用的指导有:专题方法指导、以案例为载体在调查活动中体验学习方法、随机指导等。

当然,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指导方式。教师要把综合实践活动看成一个 连续的过程,尤其应该关注几个主题活动之间的连续*,注意主题之间、年级之间的衔接, 体现指导的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持学生对活动持久的兴趣,增强实 效。如果学生掌握了相关的方法、技能,活动效率和规范*将大大提高,活动本身对学生发 展的价值也就越大。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手段,真实记录活动情况

学生确定主题,按计划开始实施活动之后,教师要针对学生活动的具体任务,指导学生 作好活动记录。记录的形式如日记、录音、绘画、摄影等。

记录的内容应包括活动过程中的认识、体验与反思;活动中的过程与方法;活动中遇到 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发现的问题。教师应让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将发现问题 的过程和情景以及当时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还可让学生用周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并每周按

时朗读自己的周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3)充分预设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难点及解决办法

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生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难点进行预设,制定相关对 策,给予学生心理上、技巧上的支持与辅导,关注活动细节,有效地减少活动的阻力,保* 活动顺利进行,从而达到预期目标。

5.进行成果总结和展示交流指导

成果展示是学生对活动过程的回顾交流,交流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从而达 到师生间、生生间共享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此阶段要关注如下几方面工作:

(1)资料整理与归类

指导各小组对本组成员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的资料,包括从网上下载的文字资料、拍摄的 图片资料、访谈记录的整理资料、录音录像资料等进行整理与归类。

(2)形成研究成果

小组认真总结归纳,用不同的形式呈现自己小组的活动成果,其内容包括调查报告、研 究报告、研究论文,设计作品、心得体会、感想、日记、活动资料的整理与摘抄,访谈实录 等。

(3)展示形式力求多样

能够运用多种不同形式展示活动成果也是学生创造力的一种表现。教师应注意拓展学生 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展示活动成果。交流的形式可以是静态的,也可 以是动态的,或动静结合。静态的如一篇论文、调查报告,日记、作品等;动态的,如一次 演讲、报告、制作比赛、小实验、心得交流、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问答、观点的辩论等。

(4)避免教师过多干预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重在学习,即让学生在展示、交流中感悟、体验,而不是为展 示而展示。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小组的任务、经历介绍给大家,同时把体会、发现、 作品展示出来, 使学生认识到展示不是为了获奖,而是一种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

(5)把握时机,即时展示

一旦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或当学生取得小小的成功时,教师就应该及时提供展示机会,满 足学生的展示欲望。

(6)启发提升,拓展主题

总结交流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即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自然、自我的责任感,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 方式,形成学生对个体及社会生活方式的思考力和判断力。因此,在活动总结与交流中,教 师要善于抓住时机,进行主题的拓展与升华。

(五)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是**课时制,即将每周 3 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 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 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 科打通使用等等。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 排,也可以集中使用,内容有分有合,灵活掌握。

四、课堂教学评价

(一)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生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它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 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 行[自我反思*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 行鉴赏。

1。 评价原则

(1)注重过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与合理*,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

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在具体*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观 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 努力程度等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小学生的标准。

(2)尊重多元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鼓励并尊重小学生富有个*的自我表达方式:演讲、绘画、写 作、表演、制作等。在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的同时,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小学 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3)注意反思

发挥评价的指导功能,引导小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通过调动小学生的认识和情感 因素,激励小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特别是重要的细节),投入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 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动,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 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2。 评价内容

(1)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

它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许多外显行为表现出来,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 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 想、建议,在学习中不怕困难和*苦等。

(2)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合作精神

主要对学生在参与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如是否乐于帮助 同学、主动和同学配合、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对班级和小组的学习作出积极的贡献 等。

(3)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考察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 的探究精神和实际*作的能力,可以通过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和结果中实际表现予以全面和 客观的评价,也可以通过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 状态。

(4)学生对学习方法和实践法的掌握情况

主要评价学生对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整理材料、处理数据、运用工具 等方面技能、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

3。 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 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在具体*作 中,[成长记录评价"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 运用这些方法时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 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 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1)观察法评价

观察法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式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即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 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

在运用观察法时,教师观察评价是根据自身制定的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来观察学生在 不同环境下的行为,或通过直接交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收集各种评价内容。

(2)档案袋评价

这是一种当前经常采用评价方法。就是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品,以学生的现实表现 作为判定学生学习质量的依据的评价方法。目的是展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情况。档案袋内容 的选择或提交,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的。

档案袋制作的过程,涵盖了学习任务从起始到完成的整个阶段。档案袋中选择的内容并 没有硬*标准,关键是建立档案袋的目的是什么,如何使用及对学生会有什么帮助。因此,

重点指导学生在档案袋中收藏自己的作品。存放的主要内容有活动计划、社会调查资料、问 卷、技术资料、收集的资料、日记等。

4。 评价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对过程材料的收集。要求学生注意收集和积累实践过程动态的、真实的和完整的记 录,这些记录包括实践方案、调查材料、小型设计、实验观察数据、读书笔记、学习总结、 心得体会等等。这些记录是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不可缺少的重要素材,也是学生自我评价和反 思的重要依据。

(2)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与学生的学习密切结合,和教师的 指导密切结合;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 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3)评价的激励功能。鼓励学生的新的想法和创意,努力激发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热情, 使得广大学生主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在学习中积极实践、勇于实践创新。

(二)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发展的需要,又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教师和 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其活动效果与质量,学生是主体,教 师是关键,强化对教师的评价,也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

1。 评价的指导思想

旨在调动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主动*与创造*,强化对学生活动过程的指 导管理,促进教师的*化发展。

2。 评价的主要内容

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活动方案、活动的组织管理、活动记录以及活动总结、活动成果的 等。

3。 评价的组织实施

学校成立评价小组,由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及学生代表三方组成。评价要统一组织,除 查相关文字资料之外,还要深入开展调查、访问,重视对相关信息的反馈,每次评价后,要 指出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发挥好评价[杠杆"的促进作用。

4。 评价的方式方法

对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活动的情况,要采取整体评价与分段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学生 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并重点加强实地考察、文件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几个过程的评 价。

5。 评价效果的使用对教师的评价,要将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分别评价,最后形成[总 评",其结果纳入教职工个人的考绩,并作为评先树优、评聘的重要依据之一。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评价参考一览表

11

第四篇:小学综合实践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区教育科研工作计划和我校整体工作为指导,切实实施教育科研先导工程。以我校一、二、三、四年级实施的“综合素质潜能开发研究”及市规划办课题实验为重点,以教师教育科研素质提高为主线,以校本科研培训为结合点,全力做好我校的科研工作。

二、重点工作

1.在一、二、三、四年实施的“综合素质潜能开发实验”是我校本学期的重点工作之一。现已基本形成了课堂教学研究、实践汇报的基本体系。本学期继续做好实验工作,在完善实验方案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四年级的实验。

2.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评价体系”课题的研究。本学期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方案,全面研究评价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在实验研究中取得成绩,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真正起到作用。

3.加强学校教育科研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的实现。结合我校具体工作积极开展“教师大练兵”活动。,科研室做好培训、指导、考试、反思等各项具体工作。同时有计划地培养学校的科研骨干。

三、具体工作

八月份:

1.制定学校科研计划。

2.进行“学生综合素质潜能开发”中“积累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研究”教材编辑工作。

3.进行数学思辨教材的系统编辑工作。

4.进行“x”课题实验工作。

九月份:

1.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活动,重点研究各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力争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上有所提高。语文学科在抓好常规语文课程落实的基础上,重点落实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重点开展“读、悟、累、用”的研究,增强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鼓励有总结能力的教师撰写科研论文。

数学学科:夯实课堂教学,进行“提高数学试卷讲评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英语学科要继续夯实课堂教学,进行“提高英语试卷讲评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继续进行大练兵活动。

3.强化各学科教师对课标的解读能力,为参加全区大赛做准备。

十月份:

1.继续进行民生路小学教师大练兵活动。

2.各学科继续进行“有效教学,构建生命课堂”的研究。

十一月份:

3.各学科教师按区课堂教学大赛的相关要求准备自己参赛的课堂内容,段主任把关指导。

一月份:

1.课题汇报课。

2.总结本学期科研工作。

第五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前期准备

1、 搜集有关印刷术的相关知识,(如历史背景、发明者、发明过程、特点、演变情况等)回顾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历程。

2、登陆金羊网,了解中国报纸的发展、印刷技术的发展(羊城晚报拥有非常先进的印刷技术和设备)

二、参观过程

1、参观印刷厂生产第一线,观看印刷制作的全过程,让同学们近距离地感受高科技生产的气息。

2、摄影(将你感兴趣的场景或事物拍摄下来)

三、活动成果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优秀作品将放在校园网或校内展示。)

1、参观的心得体会,用PPT的形式。

2、以印刷术、中国报纸发展为主题,用电脑排版、设计制作手抄报,并打印出来。

3、“创意diy”:利用废旧印刷品制作工艺品,变废为宝。

综合实践活动《走近啤酒》活动设计

一、前期准备

1、利用网络或书籍了解啤酒的发展历史、分类、原材料等知识。

2、了解中国啤酒工业发展的历史(包括珠江啤酒厂生产的先进技术)。

3、了解啤酒的酿制原理、生产过程。

二、参观过程

1、文字记录(将你感兴趣或觉得有用的资料摘抄在笔记本上)。

2、摄影(将你感兴趣的场景或事物拍摄下来,例如:啤酒的生产、包装过程)

三、活动成果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优秀作品将放在校园网或校内展示。)

1、制作一份精美的《走近啤酒》为主题的手抄报或PPT。

2、仿制啤酒生产过程的模型。

3、“创意diy”:利用啤酒瓶、罐、盖、商标等制作成一些物品。

第六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这个学期,我担任了六三班的班主任工作,因为不了解假期班主任究竟布置了什么任务,所以通过看通知书、了解学生、看学生的博文,现就我班学生假期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以下总结:

一、读经典书籍,度过一个充实的寒假。

假期中,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语文作业是,读经典书籍,每天读书,并摘抄半页。这一作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读书,让书为自己提供丰富的营养食品。怎么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呢?我接着要求他们读书后写读后感,或者是其他的读书笔记形式,并在博客上发出来,供大家一起学习。

结果在这次书香班级评比活动中,我们班共参赛28人,现已经上交参赛博文400余篇。有10余人参加的热情很高,参赛博文达到20篇左右。这次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他们度过了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

二、搜集春联,品味乡土人情

假期中,学生全部都参加了搜集春联的活动,学生摘抄的春联都是非常精美的。例如“全家欢乐全家福,四季平安四季顺”、“和和美美全家福,顺顺利利完事成”、“礼花朵朵迎岁、爆竹声声庆平安”等。

三、逛图书超市,书海寻宝。

假期里学生都随着父母或者是朋友伙伴,一起逛图书超市,看了不少的优秀书籍,汲取了很多书本上所没有的营养和知识。如《三国演义》、《爱的教育》、《感悟父爱》、《感动小学生的一百个故事》,还有《互动作文》、《中华作文大全》、《七彩童年》等作文书籍,更有《狼王梦》、《红奶牛》、《圣火》等童话神话故事等。学生涉猎范围很广,并能在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阅读,使得家长和学生的阅读水平都得到了提升,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的建设。

四、看电视、欢乐购、才艺展,欢乐无穷。

学生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有:《盗墓迷城》、《快乐的大脚丫》和浙江卫视的美食节目等,这些节目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最让孩子们高兴的是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赵本山、蔡明的小品仍然获得了孩子们的喜爱。还有获得金小丑奖的杂技节目,也被大家肯定。

班里有一半以上的孩子都和家长一起去采购年货,在购买的过程中,他们亲自参与了搞价、换价,明白了父母挣钱的不容易,同时也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学习器乐的几个孩子都在假期中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演奏,获得了亲人的称赞,从中他们也收获了喜悦和自豪,更加有兴趣投入到下一年的器乐提高学习中去。

为了使孩子们度过一个欢乐、祥和而富有意义的春节,学校组织开展“体验在春节”的寒假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去亲身感受“欢乐中国年”的文化氛围。通过了解春节,体验春节,充分领略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及魅力,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

本次实践活动从检查上来看,家长非常支持和配合,孩子们积极参与其中。班级中绝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收集的春联数量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孩子们充分利用剪贴、图画等形式将收集的资料设计成精美的手抄报。周于涵、王冠华、董思丹、史佳荟等同学的手抄报令人耳目一新;好人好事方面大家做得也非常不错。主动为乘车有困难的人让座已经成为孩子们心照不宣的事。见到路上的塑料袋自觉帮助环卫爷爷清理、看到小弟弟妹妹摔倒赶紧扶起来、主动参与到家庭除尘的行列;在活动中学生们对传统节日春节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春节的由来”“春节的讲究”,为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

基于二年级孩子年龄小,实践能力和方法有限的实际情况,也存在一些不足。个别家长较忙,出现代笔的现象,使孩子在活动中走了过场,没有收获;日记的内容有的记流水账,没有体验感受;个别学生的假期时间不会合理安排。从家长的反馈情况来看,本次活动开展的还是比较理想,孩子们能从中有所收获。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相信孩子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推荐专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考试题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