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自查报告 > 详情页

社区卫生服务自查报告(范文6篇)

2022-10-04 22:15:42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卫生服务自查报告(范文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卫生服务自查报告(范文6篇)》。

第一篇:社区卫生服务调研报告

进一步推进各中心的业务发展,满足辖区*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关于社区卫生服务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

社区卫生服务调研报告范文(一)

为了解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各中心的业务发展,满足辖区*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3月3日6日,王向东副局长带领区社区卫生服务指导中心人员,到全区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研。调研采取看、听、议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细致了解各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品三统一、信息化等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局不断加强领导,各中心能认真落实全区卫生工作的总体部署,医改政策得到落实,全区不断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力度,公共卫生服务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社区卫生服务实现了全覆盖;*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认真实行*品三统一和零差价销售,各项工作指标名列前茅,百姓得到了实惠;西大街等5所中心能应用省卫计委的信息化软件管理门诊医疗业务,10所中心已全部开通应用公共卫生管理系统;各中心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进一步提高,2014年我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被市卫生局评为优秀等次。

二、存在问题

(一)基层单位基本医疗业务发展缓慢。在近年来的医改方案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不断重视和强化,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完成公卫项目指标后,经考核合格,每年都将公共卫生经费划拨到各中心,真正体现*出资,百姓受益。但在医疗工作中,由于长期的人才匮乏、技术薄弱、医疗风险增加、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繁重等问题,各中心医疗业务发展缓慢,基本没有设立新的科室或者发展重点科室的计划,基本诊疗能力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同时,区财政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医疗收入返还比例较低(医疗收入按30%返还),加上医疗风险较高,使得无病床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净收入寥寥无几,30%返还,远远不够设备维护、维修、更新等(日常公用)支出。所以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认为,只要干好公共卫生工作,基本医疗干多干少差别不大,工作人员也没有核心驱动力,发展医疗业务热情不高,工作创新及技术创新都未充分体现,基本医疗总体呈停滞状态。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与基本医疗割裂严重。加强社区慢*病人的管理是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社区居民中文化水平较低的慢*病人及部分弱势群体,他们即不懂防治知识,无预防意识,普遍健康意识淡薄,未进行及时有效诊治。在对慢*病人的管理上,大部分中心目前只停留在应付考核等表面文章上。具体表现在:一是参与健康管理的人员并非全是全科医师,无法提供居民真正需要的服务和管理,对慢病病人的管理仅局限于打打电话问候一下。二是部分全科医师有重治疗,轻预防,重已病,轻未病思想,不重视健康教育,很多社区居民健康教育课形式重于内容,或为完成考核任务,未达应有实际效果。三是部分人员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聘用人员或者临时人员,对慢病管理只是作为应付单位的一种手段,慢病管理水平达不到对慢*病患者进行规范管理的要求,未能有效提供规范扎实的医疗服务。北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在慢病管理上也有新的思路,计划成立慢病管理科,将慢*病人的管理统一由医务科管理,让基本医疗与慢*病管理结合,达到规范化管理。

诸如此类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两张皮相互脱离的现象,在居民健康档案、责任医师团队、老年人康复等工作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实际效能。

(三)信息化软件功能缺陷依然较多。目前,全区已经有10家单位使用省卫计委统一配发的公共卫生管理系统,5家单位应用医疗业务管理系统,但由于该软件处于新研制试用期,许多功能设计不全,加之由于是互联网模式,导致响应速度、系统崩溃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调研的过程中,各单位普遍反映在使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没有同居民医保的链接功能,使用单位的工作人员需要将数据再次录入居民医保软件中才能实现费用报销的相关手续。同时,软件的财务数据统计、门诊*品处方统计数据不能满足要求,相关报表数据统计不全;医技管理界面不能应用等问题,省卫计委还没有完全解决,虽然我们已多次协调省卫计委信息中心进行较大改动,但已使用的单位对软件多有抱怨,没有使用的单位在推广时也顾虑重重。我们经过总体评价:该软件没有明显提高临床管理的效率,与各单位使用的老系统上没有功能上的提升。这些软件本身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单位的使用积极*,从目前的状况看,尚不具备软件系统的验收条件。

(四)双向转诊工作条件未真正具备。由于服务设施、医疗设备、技术力量等方面限制,加之医疗保险等政策制度不完善,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习惯和流程还未形成,除过土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其他社区服务中心与大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起来,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目前,大医院还是人满为患,而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人员稀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签约的大医院的转诊行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双向转诊目前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

(五)*品三统一管理工作需要协调。由于目前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的*品由省上统一来管理,导致在采购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基层使用不便。一是市场*房中有些*品已经降价了,然而网上还没有降价,百姓开*时对此有埋怨,如经常使用的丹参滴丸和阿斯匹林肠溶片;二是有些常用的基础类的用*由于价格便宜,在网上采购不到,如一毛钱一支的肾上腺素注*液、普通胰岛素等*品;缩宫素注*液是临床上经常使用的*品,没有0。1元/支的,而每支10多元倒是挂网,可以采购,这些问题的存在,根本原因是省上对基层*品采购限制较多,自身维护更新速度较慢所造成的。

(六)健康档案利用率低、准确率低、没发挥应有作用。目前我区健康档案已经导入到省厅的信息库中,但真正的是健康档案的使用范围较小,部分为死档,利用率低,基本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应有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为了应付公共卫生工作的检查要求而设。同时,各别单位反映,在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中,体检项目过少,只能做一些常规的健康检查,部分高端人群想做的体检项目在基层均无法开展,疾病检出率底等现象普遍存在,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的实际意义倒底有多大,还需进一步验*。

三、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应加快托管模式的实施步伐。目前,交大一附院与雁塔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了医联体,运行状态良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资源有限,人才少,每天接诊的患者不多,很多患者也不愿去,另一方面大医院人才济济,但发展空间受限、患者进不来。而我区实行托管模式的医疗联合体可以有效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今年以来,我局将土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交由西电集团医院托管,进一步构建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破解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服务瓶颈。通过一年的托管实践,已初见成效。托管工作是促进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的一项有效举措,也是大胆探索新时期医改服务模式的一种新的尝试,对促进医疗资源有效整合,加快人才的合理流动,提高医疗水平和落后的技术,快速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必将产生积极作用。

(二)各单位应加强管理,将基本公卫和基本医疗有机结合。基本公卫服务和基本医疗两者不能完全割裂,应有机结合。既要通过做实基本公卫服务吸引更多的居民接受基层医疗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首诊率;也要发挥基本医疗的带动效应,让更多的居民享受免费的基本公卫服务,提高居民的防病意识。要做好这个结合,最根本的办法是要有*的人才,各中心要加快*人才引进步伐,吸引更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医学高校毕业生到单位工作。基本医疗水平提升了,公共卫生水平也必然会得到提升,这就要求要加大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力度,采取中长期培训、临床进修、学历教育、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加强单位人才的培养,充分体现自身的医疗和公卫水平。

(三)加强宣传,促使双向转诊的实行。提升群众认可度与信任度,努力引导群众形成小病在社区就医的习惯,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好在全区综合卫生保障中的基础作用。加强引导和协调,促进社区卫生机构与辖区大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双向转诊合作关系,使二者合理分工、错位服务、密切协作、相互支持,努力形成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机制和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格局。

(四)切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与水平。我区的公共卫生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每半年、每年的考核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避免公共卫生工作纸上谈兵式的管理,就是要从维护居民健康利益出发,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严格规范公共卫生服务行为。把提供高质量的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各中心发展的核心,加强业务培训和业务考核,推行德能勤绩、注重实绩的考核分配制度,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为居民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五)加大协调力度,做好软件功能的完善工作。针对省厅配发的信息化软件存在的问题,我局同省卫计委、天网软件公司进行过多次沟通和协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存在问题。今后,我们依然要加大协调沟通力度,及时、客观的向省卫计委反映使用中发现的新问题。周内,我们向省卫计委信息中心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对存在的问题积极修改完善。同时按照上级要求,继续加大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促使各单位提高执行力,将责任层层分解、逐级落实,防止出现因某环节推进不力、重形式轻实用等问题,确保如期完成相关任务。

社区卫生服务调研报告范文(二)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4月1日,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带领下,我委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对我市社区卫生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调研,实地察看了青龙、五星、三井3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青龙紫云苑社区卫生服务站,并听取了市卫计委关于全市社区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和4个城区卫计委负责人的意见建议。在常委会视察调研之前,我委先后到天宁和钟楼区进行调研,重点察看了*、社会力量和医院举办的三种不同类型的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分别召开了部分居民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座谈会,并赴杭州*干区、上海长宁区考察学习。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市*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的精神,围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质,注重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按照*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积极制订和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调整和优化配置基层卫生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目前,全市共建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家(其中,*举办的25家、社会力量举办的1家、医院举办的1家),共开设床位1180张,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108个,基本形成了每个街道有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15分钟健康服务圈的格局。按照国家、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和条件,各级*和相关部门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基本装备的投入,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更新了设施设备,加强了机构内涵建设,先后创建成3家全国和20家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些示范中心功能分区合理、服务流程顺畅、就医环境舒适,切实起到了示范带动效应。

(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逐步清晰。按照新医改的要求,各级*和相关部门从管理体制、补偿机制、*品供应、人事分配等方面积极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逐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运行的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努力实现由过去片面注重医疗服务向六位一体功能并重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履行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的职责,开展建立健康档案、组织健康教育、定期为65岁以上老人提供体检、妇幼保健、儿童接种预防疫苗等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强化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疗和慢*病管理、康复服务职能,并从2012年起启动实施了家庭医生制度,逐步推行全科医生(团队)与社区居民建立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从原来的坐堂行医逐渐转向上门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目前,全市共组建全科团队219个,重点人群签约率81。04%、居民签约率28。55%,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81。07%,65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率95。42%,高血压、糖尿病、重*精神疾病等人群规范化管理率分别为87。61%、86。76%和98。42%。2014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445。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83%,门急诊均次费用93。57元,比三级医疗机构低158。43元,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率达51。2%。

(三)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围绕基层医疗卫生改革发展和努力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各级*和相关部门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一是按照,初步建立了全科医生制度。全科医生主要有二种来源,一种是对符合条件的原基层在岗临床或中医类别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经过半年的转岗培训,取得全科医生资质;另一种是从具有本科学历的临床医学*毕业生中招收(机构新进人员由单位发*,社会招聘人员由财政发3万元/年生活费),经过三年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将其执业范围变更为全科医学*。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有全科医生458名,其中,经过三年规范化培训的合格全科医生232名。二是推行市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建医疗联合体,实施对口帮扶。由市级医院选派医疗专家或青年骨干到基层定期坐诊、挂职,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到市级医院进修学习,帮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特*专科建设,提高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三是实施基层中医*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广泛推广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都设有中医科和中医综合服务区,并分别建成了8家省级、10家市级中医*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二、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挥了应有作用,并逐步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可。但对照深化医*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和*群众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有待加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设施装备、环境条件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需求的增长,加之规划相对滞后,除原来由乡镇卫生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机构外,当初老城区通过整合利用原有资源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业务用房小、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特别是2012年新定的全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明确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得低于3000平方米(原为1500平方米),并要开设病床30-50张。而我市先期编制的已显得不相适应,以致一些机构面积不达标,无法开设病床;一些机构设备陈旧,没有按标准化要求配备更新。

(二)相关政策不够配套。上一轮医改实施以来,各级*和相关部门相继*了一系列关于加快基层医*卫生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措施,促进了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但从基层和群众的反映来看,某些方面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相关政策不够配套,运行情况不大理想。譬如:在*品供应上,实施基本*物零差率销售制度后,许多低价*品退出市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能使用省定的588种基本*物,居民习惯的常用*,包括专家门诊开出的职工医保目录中的*品在社区卫生机构部分配不到,患者反响较大,基本*物不仅满足不了群众的用*需求,而且影响了基层特*专科的发展。在编制核定上,我市是按照2009年省定标准核配的,标准较低,尤其是*剂、检验、b超、放*等岗位只各配1名,显然不尽合理,而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拓展和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原来核定的1872名编制已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在收入分配上,实行绩效*后,社区卫生机构一定程度上由过去的做事养人变成了养人做事,出现了新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虽然制定实施了新的考核办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执行或执行不到位。同时绩效*的封顶和收入的基本平均,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且干的多、错的多、扣的也多,医务人员的积极*不升反降,甚至推诿病人。在财政补助上,我市采用补供方服务需方的政策,*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常*收支差额由财政兜底,造成亏得越多补得越多,亏得越少补得越少的削弱医疗的现象。在医保定额上,我市社区卫生机构实行按次均费用3100元的标准核定医保定额支付;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实行总额预付政策,经测算后次均费用大致为二级医院8000元、三级医院12000元。目的是降低医疗费用,但实际情况是社区卫生机构选择*收治病人,赚不到钱或有风险的都往上级医院推,结果是小医院住不进、大医院也住不进,使社区卫生机构资源(病床)得不到有效利用,同时推高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在收费价格上,实施家庭医生制度后,我市规定一级护理收费9元,家庭医生上门收费10元/次,因收费标准低,机构没有动力,虽然签了约,且居民有巨大需求,但实际却享受不到服务。

(三)人才短缺矛盾突出。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全科医生招不进、留不住、骨干人才缺乏和流失,以及空编与外聘并存等现象。据了解,我市第一批全科医生三年规范化培训,共招聘具有本科学历的临床医学*毕业生112名,培训一年多后,其中一些考上执业医师资格*书的人员即随之流失,最后只剩60多人,难以满足基层卫生机构的需求。而部分骨干人才又因社会地位和*待遇低,发展前景小等原因纷纷上流。去年,仅新北区三井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有5名医生、8名护士辞职调离。目前社区卫生机构招聘医生、护士都很困难,特别是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紧缺,许多社区卫生机构只能采用外聘退休医务人员来解决医生不足问题。我市较早推行了上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的医联体建设,但由于体制、机制及公立医院改革滞后等因素,至今没有真正建立起上下分工协作、互利共赢机制,对提高社区卫生机构医疗技术水平的带动作用有限,大多还是停留在表面和贯彻相关政策层面上,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和鼓励医生多点执业的障碍较多。

三、促进我市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促进社区卫生事业的加快发展,推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实现医改提出的目标,我委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优化规划布局,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各级*和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科学制定我市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进一步优化全市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服务可及*、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一是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设置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考虑我市人口总量、区划调整、城镇化、老龄化和社区首诊等因素,以调整布局结构、提升能级为主线,理*有序发展,强化薄弱环节,科学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及布局,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立足利用现有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对未达省定基础设施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新建、改扩建的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需要,合理安排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地;要按照提出的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1。2张,重点加强护理、康复病床设置的要求,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规模,支持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机构利用空余床位开设医养护一体化的老年病床,发展健康养老服务;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情况以及服务半径、服务人口等因素合理设置和调整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配置数量和布局,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照相关规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设施配套。三是按照*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足额安排的规定,在加快社区卫生机构基本建设的同时,按标准化配齐、更新医疗装备和公共卫生服务设备,保障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各级*及其相关部门要按照医改提出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总要求,坚持以病人利益为导向,综合运用医疗、医*、医保和价格等手段,形成有效的医疗分流机制,为逐步建立完善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就医制度创造有利条件。一是扩大基本*物范围。在国家基本*物目录和省增补品种外,选择新农合和职工医保*品目录中的*品,按一定比例配备给社区卫生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在增加*物品种时,要充分考虑基层常见病、慢*病用*习惯,并与上级医院用*相衔接,使群众享受到优惠、全面的用*服务。二是强化医保政策导向。科学引导基层首诊,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健全差别化支付制度。适度调整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合理拉开基层医疗机构、县级医疗机构、市医疗机构报销差距。除危急患者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以及手术病人复诊、急诊和特殊情况外,参保人员未经转诊,自行到上级医疗机构就诊的,其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要在原有基础上明显下降。全面执行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不同住院起付线政策,转诊病人采用累计起付线政策。合理设定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使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保持适当差距,引导患者分流就诊。三是建立有效签约制度。借鉴上海、杭州等地做法,实行家庭医生有偿签约服务,提高有效签约率,促进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建立稳定的契约式服务关系,适当提高上门服务收费标准,让社区居民接受更多、更全面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个*化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特殊人群的健康需求,使家庭医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上海长宁区在建立全科医生(团队)的基础上,将家庭医生分配到各个社区居委会,开展签约服务,实行健康、亚健康、患病人群分类管理,每签约1人收费120元/年,统一由医保基金支付,并建立了以签约数量、服务质量、签约对象满意度、首诊率、预约门诊履约率、转诊率、服务到位率等为内容的考核办法,按考核百分比将签约服务费返还给全科医生(团队)。杭州*干区同样每人每年收费120元(个人承担10%、财政25%、医保65%),签约服务费85%给团队,15%由区管理中心统筹,上门服务收费标准由过去的10元/次调整为按医生职称收费(中级40元、副高60元),以体现医技价值;签约对象门诊医保起付线下降300元,享受优先就诊、专家门诊、精确转诊、家庭病床、家庭护理和个*化、特需等健康延伸服务。

(三)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各级*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切实增强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为加快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合理核定岗位编制。明确提出,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卫生人员数达到3。5人以上,医护比达到1:1。25,市相关部门要按照规定和标准,重新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总量,综合考虑城区规模变化、服务人口和范围扩大等因素,实行统筹安排、动态调整。同时要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法人主体地位,落实其用人自*,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定编定岗不固定人员,变固定用人为合同用人,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二是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将服务质量数量、患者满意度、任务完成情况和城乡居民健康状况等作为主要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绩效*总量、财政补助、医保支付等挂钩。社区机构在核定的收支结余中,按规定比例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奖励基金,提高奖励*绩效*比例,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三是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加快推行全科医生制度,加强师资和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实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继续做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实施全科医生特岗项目,确保如期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合格全科医生目标。四是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以形成分级诊疗秩序为目标,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医联体和远程医疗等方式,制定各类远程会诊收费政策,逐步建立利益、命运、责任共同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建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共享诊疗信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和教学培训。建立区域在线预约挂号平台,公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转诊预约挂号服务,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病人优先安排诊疗和住院;将恢复期需要康复的病人或慢*病病人转诊到病人就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对医*卫生人才流动的政策引导,推动医*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

第二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查报告

自接到鲁卫办发[20xx]2号文件后,我中心结合先期开展的工作,对照考核细则及标准在完成硬件建设的基础上着力开展以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为一体的含十二项公共卫生职能在内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各项工作均已达到考核相关标准,为迎接省、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达标验收,我中心于2月21-22日对照相关考核标准进行了一次自查,现将自查报告总结如下:

一、基本建设上达到了省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

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址是在新区医院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现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已搬迁于东营区新区滨溪东路52号,建筑面积达1000平方米,严格按照中心标准进行建设,功能分区合理,科室设置优化,并专门开辟了健康教育室、信息管理室,配置了电脑、宽带网、电视、DVD投影仪等设备,能够满足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配置上,均达到省标准中人员配置要求,自中心成立以来,中心专门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并制成牌子上墙,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了学习,明确工作职责,改变服务方式、转变服务观念。

二、机构建设上达到了省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

我中心由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公卫医师、妇幼医师等人员组成。分片负责香山路居委会、滨溪路居委会、宁阳居委会等3个居委会居民基本医疗保健,中心预防接种门诊通过了区卫生局达标验收,实现了联片接种、网络化办公。各项预防接种基础资料齐备,去年顺利通过省免疫规划基础资料专项检查。妇女、儿童保健门诊达到了规范化建设的要求。

三、在服务建设上正逐步完善,从而达到省、市社区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1、社区卫生信息管理

截止目前我中心(含香山路居委会、宁阳路居委会、滨溪路居委会)累计建立纸质健康档案4610户,共计16136人,全部录入电子档案,建档率达90%,从已录入的健康档案分析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阻肺疾病对居民健康影响最大的前四位疾病,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静坐生活方式等)是导致慢性疾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社区综合防治、干预的首要内容,已制定详细的社区健康促进计划。

2、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工作是今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重点,为普及卫生保健知识,中心已制订社区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计划和方案,在相关宣传日,开展防治知识宣传,每年办宣传专栏至少6次,在中心候诊室、走廊及宣教室悬挂专栏50块以上,全科诊室发放健教处方12种,以社区为单位开展社区宣传活动6次。并先后多次到学校、托幼机构开展关于手足口病、意外损伤、计免等健康讲座。已开展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饮食、控烟、运动等健康教育,同时开展对青少年、儿童、妇女、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发放相关宣传小册子、折页15000余份。76%以上的居民得到相关宣传资料。

3、社区传染病预防控制

按照疾控中心关于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及预防接种反应及免疫规划、结核病防治等要求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先后报告传染病例7例,并通过疫情网络进行了直报,并开展了个案调查和漏报调查,全年开展冷链运转12次,累计接种6244人次,疫苗接种率达到标准要求,无接种事故发生,同时对社区可疑患者进行了转诊报告,对确诊的结核病人进行了规范化治疗管理,协助上级疾控机构进对网络直报的肺结核病人和疑似病人进行了追踪。

4、社区慢性病预防控制

我中心一直将慢病防治工作作为日常工作来抓,先后对高血压、糖尿病等6种慢性病以社区为单位开展了登记,落实了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利用慢病管理信息系统开展了慢病病人的随访管理,目前已管理病人754人,规范管理率达到98%,同时开展了以控烟、运动、饮食等危险因素干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5、社区儿童保健

对社区范围内新生儿开展了家庭访视,作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指导,以婴幼儿进行了生长发育监测与评价,对小儿四病进行了专案管理。及时指导托幼机构开展卫生保健工作。

6、妇女保健

按照母婴保健法的要求开展了婚前、孕前、孕产期、产后保健服务,各项指标达到标准要求,但未开展更年期妇女指导及妇科常见病筛查,这一工作有待加强。

7、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及社区老年保健服务

对我辖区6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并进行筛查,档案中的相关人员进行了专案登记,其中精神病患者登记2人,60岁以上老年人登记686人,相关服务已按计划有序开展,20xx年安排了专项资金为辖区内慢性病人及65岁以上老人进行了免费体检。

从自查情况可以看出,目前我中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序开展,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上级的正确指导下,坚决落实国家惠民政策,坚持一切服务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的宗旨,我中心一定会把新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做好做实。

第三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查报告

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关于开展xx期间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使用管理的自查报告

为了迎接祖国60年华诞,保障药品质量安全,加强药品管理工作,根据有关领导部门文件精神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我院认真组织开展医疗和自检自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宣传动员,精心安排部署

根据《京药监【20xx】58号》文件精神,我院召开了由院长主持,院委会成员、各相关科室全体人员参加的专项自查题专题会议,具体安排部署本次自查的相关工作。会上,一是由院长带领全体参会人员学习了上级有关文件、通知精神,深刻分析了假药、劣药给患者带来的影响和危害,要求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本次自检自查和整改落实工作;二是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主管业务院长任副组长、各个相关部门科主任为成员的自查查小组,全面此次自检自查相关工做。

二、认真指导开展,深入贯彻落实

我院此次开展自查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国庆平安行动”工作部署。以深入开展“平安北京”建设为契机,紧密结合“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积极推进药品和医疗器械,特别是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的安全使用管理,针对在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容易出现突出问题或薄弱环节,进行认真细致的自查。目的是通过本次自查活动提高我院的医疗器械管理水平,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此次检查的重点药品种类以生物制品和避孕药品等高风险品种为主。本次自查工作重点检查了药品购进企业的资质是否齐全,验收情况是否及时准确,批号、有效期与票据是否相符,有无近效期或过期药品。对于生物类药品严格检查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

三、此次自查过程中自查小组再次组织学习了与药品各相关制度,并进行了制度学习考核。

自查小组还明确了各个岗位职责,做到责任到人。自查小组还经过仔细研究,制订了详细的药品质量应急处理预案,严把进货关、发现不合法的药品要做到及时上报有关单位。

通过开展上述一系列工作安排。我院药品自查工作已初见成效,但为了更好的保障患者的健康,做到对患者负责我院还要求总结本次自查工作的经验、方法,努力探索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医院药品管理水平。保障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

第四篇:社区工作人员自查报告

劲松社区两委在年的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高新区委、区政府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要求。在中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开展社区的各项工作,奋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在社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经济发展

严格按照财经管理制度,认真执行财务监督和管理机制,按时进行财务公示(4次)。社区财务管理有序,无违反财经管理的事件发生。积极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监督管理,在街道经发办领导下,社区落实专人(1名),长年开展对社区内的酒店、餐饮、超市、便民市场的巡查管理制度(坚持每月抽查,季度严查),社区经济秩序稳定。

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以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社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社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切实督促辖区内城乡结合部的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管理、监督、检查工作,重点抓好主要道路出入口的环境卫生和市容秩序整治。全年,发动和组织全社区(10个组)清理院落卫生死角4次,清理结存垃圾200余吨(投入资金2万余元);处突及时,对临时发现的脏乱现象及时处理5次(清理垃圾40吨,投入资金1万余元);社区内便民市场(专人管理)、商家、店铺(座商归店,门前双五包责任落实)管理有序,无乱搭、乱建现象发生;加强沙石站和在建工地的管理,扬尘整治得到落实;沟渠清理常年有专人(4人)清理。市容、市貌保持良好。

2、加强大气污染整治和水环境治理,做到有计划、有预案。成立专职禁燃巡逻队(6人)和防洪应急分队30人(应急物资齐备),常年开展禁燃巡逻工作和水环境治理,无违禁情况和防汛措施不当引发灾害事故发生。

3、长效抓好违法建设管理,违法建设0增长。4、土地管理严格有效,一年内,无违法用地(搭大棚、建房、倒渣土、乱挖砂石等)现象发生。

(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成立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建立完善社区综治工作组织机构,成立一支专职巡逻队伍(6人),在街道综治办领导下,常年开展社区综治巡防工作,治安、刑事案件得到有效控制,比上年明显减少。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努力化解矛盾纠纷,将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解决在社区(在拆迁工作中,及时解决家庭矛盾128起,使拆迁工作顺利开展。其他纠纷7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全年无群体上访事件发生,防止邪教活动,切实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积极推六五普法工作,利用社区各项活动(12次)、会议(18次)及宣传专栏(6个),广泛宣传法制教育。有效推进社区依法治理工作和文明城市建设。

(三)安全生产工作:成立了以社区主任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建立安全工作管理四包责任体系;定期组织安全会议,传达安全防范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具体布置并学习安全防范知识,提高安全工作能力。利用多种方式进行了社区安全知识宣传(召开了年安全生产培训会和组织了2次消防安全培训及消防演练),提高居民安全防范意识,倡导安全和谐风尚。监督检查企业生产安全活动5次,排查生产安全不稳定因素(15起),整改15起,定期做好特种设备和质量监督检查(4次),做好工作检查记录,完善台帐。为辖区的安全生产工作打下基础。认真搞好清无工作,清理辖区内无证无照经营活动,企业及个体户共32家,及时对4家无证经营超市进行督促办理。全年共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共6次,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及时整改,社区进行督促。

(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面:按照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目标要求,认真组织居民代表、组议事会、社区居民进行一户一票意见征求,通过议事会对项目进行审议上报进行落实。项目实施有监督、有评议。全年,社区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实施项目19项,概算资金:568120.00元,已实施项目19项,支出:493344.97元。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使用率达90%以上。

(五)劳动就业工作

1、充分就业方面:

⑴、年重点对辖区内双困人员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走访调查,年社区内的双困人员11户23人,其中劳动年龄段13人,(在校1人,无就业能力1人,就业11人)并对双困家庭中3名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就业托底援助帮扶。

⑵、大中专毕业生就失业情况调查:目前社区共有大中专毕业生55人(往届46人,应届9人)。

⑶、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57人,全年登记失业人员13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30人,再就业率97%。

⑷、年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就业新增人数39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100%以上。

⑸、年3月在我社区广场召开三进四送专场招聘会一场。有20余家企业到场,200余人参加,社区居民积极响应、踊跃参加此次招聘会,其中达成意向性协议55人。

⑹、积极入户做好劳动年龄段人员就业情况调查,了解走访辖区居民的就业需求,并做好相关工作。

⑺、每月按时做好基础台账,做到每本台帐都能够及时、准确、真实反映社区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及劳动保障各方面的相关信息和基本情况。并及时在微机上进行录入更新,做到机表一致。

2、社会保险方面:

⑴、年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共计1576人,参加大病医疗互助202人。

⑵、做好了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工作,年全年已为403名离退休人员办理了养老资格验证,异地居住退休验证5人。

⑶、做好了失地农民社保宣传、购买工作,目前共办理城南名著二期征地农民社保294人。

⑷、因年我社区征地拆迁,现所有涉农居民小组均在拆迁范围,我劳动保障工作站积极宣传社保相关政策,努力对社区做贡献。

第五篇:中滩路社区卫生服务站自查报告

2012年中滩路社区卫生服务站自查报告

2012年,我站在上级各部门领导下,严格按照卫生执业许可证范围开展医疗活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严格执行渭滨区卫生局对社卫站的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的各种操作规程,及时参加区卫生局、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院、桥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的各种会议。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开展各种预防保健工作,按时通知辖区内适龄儿童来我站进行计划免疫接种、儿童体检。认真做好辖区内新婚的、怀孕的、出生的、死亡的以及流动的儿童、孕妇的摸底调查和上报工作,及妇女保健工作。认真做好产后访视、结核病人的督导、叶酸的发放登记工作,按时张贴更换健康教育壁报,耐心给社区居民宣传健康教育知识以及上级卫生部门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做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慢病回访、查灭螺工作。积极向广大社区居民宣传各种传染病知识和狂犬病预防知识,督促被犬咬伤的居民来我站注射狂犬病疫苗。在这一年中我社区无由办宴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和犬伤发病事件及各种传染病的流行和爆发。每周每月按时按实际报告门诊数量,在平时的工作中随时注意病人情况,及时转送转诊严重病人到上级条件更好的医院接受治疗,对疑似病例也及时向上级主报告,站内 无超范围行医现象,我站争取在2013年的干的更好、更出色。

中滩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2012年12月15日

卫生服务站自查报告

社区卫生服务自查报告(共7篇)

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计划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查报告总结(共14篇)

社区卫生服务站转让协议书

第六篇:社区工作自查报告

为了巩固我区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成果,迎接市档案局的抽查,使社区档案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今年以来,我们把档案管理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作为重点抓好抓实,同时纳入了目标管理,严格按照规范化标准抓好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建设,使本社区的档案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经对照《社区档案规范化管理等级评定标准》进行了自查,认为本社区档案工作符合优秀等级评定标准。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档案管理情况

为适应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花山中心社区首先落实了档案管理机构和人员。

一是调整充实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专职档案员1名,聘请了有档案工作丰富经验的老干部专门具体指导,逐步建立了社区书记主管、档案员具体管的档案管理体系。形成了社区上下齐心合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做到了领导、机构、制度、管理四个统一;

二是抓目标管理。把档案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年度目标考核,与奖惩挂钩;

三是抓制度建设。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档案工作的实际,我们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安全保密制度》、《归档文件整理制度》、《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资料借阅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等,为我社区档案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打下了基础;

四是严格档案案卷质量。在档案整理中,邀请档案局的同志进行指导,力求收集齐全,分类准确、整理规范、确保案卷质量;

五是加强宣传培训,为申报社区档案工作优秀等级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社区领导带头组织社区成员认真学习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广泛宣传搞好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选派档案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对档案工作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形成了人人关心、个个协助档案工作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二、硬件建设情况

根据《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的要求,社区设有综合档案室,做到了档案室、查阅室、管档人员办公室三分开,新购买了档案专柜,保证了档案资料的安全存放,配置了电脑1台、装订机、编号机、防虫药等。目前整个档案室做到了设施设备齐全。

三、业务建设情况

为使社区档案工作更加规范化,我们严格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进行整理,同时,根据本单位档案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了各项业务规章制度,并认真对照执行,使文件的归档率98%以上,准确率99%以上。文书档案共34卷,其中长期档案7卷,30年档案9卷,永久档案18卷,保证了保存的档案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案卷质量符合规范。

四、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情况

档案管理最终目的是利用。近年来,我们在搞好档案管理的同时,积极搞好档案的开发与利用工作,为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了大量的档案资料。

在档案局领导的具体指导下,花山中心社区在档案规范化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是在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建设、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但在档案材料的收集、分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我们力争在以后的工作中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档案工作新途径、新办法,使花山中心社区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再上台阶。

推荐专题: 自检自查报告 社区工作者述职报告 社区卫生服务自查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