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述职报告 > 详情页

刀具设计述职报告

2023-08-16 00:49:04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刀具设计述职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刀具设计述职报告》。

第一篇:设备厂长的述职报告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生产设备运行状况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成本费用,而且危及到重大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等恶性事故的发生,因此,认真搞好企业的设备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但管理水平普遍相对滞后,进一步加强设备管理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从管理网络、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等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做好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

一、建立健全职责明确、分工具体的设备管理网络

1、设立自上而下的多级设备管理机构。从全厂、车间到班组,都应设立设备管理组织,明确规定各管理层具体的工作内容,分别按照职责要求认真开展工作,这是企业设备管理的组织保证。其中,全厂的设备管理机构,肩负着技术指导、故障分析、管理考核和制订检修计划等重要任务,因此是全厂设备管理的领导核心;车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产管理单元,统一组织协调本车间设备管理,是承上启下的重要设备管理中间环节;而各个班组则是最基层的设备管理组织,对于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十分关键,所以说,在企业内部建立自上而下分级负责的设备管理机构是十分必要的。

2、形成覆盖全厂专人负责的设备管理模式。设备要管好,没有部门负责不行,有部门管,没有明确人员管理也不行,因此,要将全厂设备按照隶属关系和职责划分,划归部门管理,并指定人员专管,具体负责设备的日常巡视检查和维护维修任务,并承担设备管理目标考核奖惩和事故处罚,保证台台设备有人管、每个故障责任有人承担,构成基本的设备管理模式。

3、建立运行操作人员和检修维护人员双重负责的设备管理体制。设备管理就象汽车保养,既需要驾驶员谨慎驾驶,又需要修理工精心维护。设备运行正常与否,不仅与检修人员有关,而且与运行人员有关,因此,既要保证检修人员精心维护、认真维修,又要保证运行人员规范操作、专心监护,要建立运行操作人员和检修维护人员双重负责的设备管理体制,符合设备管理的客观要求,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分别明确规定双方设备管理职责,对于设备出现的故障,无论是运行人员还是检修人员,都应承担其相应责

4、明确现场监督检查专职机构和人员。为确保设备管理制度和措施能够很好地落实,严格执行设备管理考核制度,进行事后奖惩很重要,但对设备管理进行事中控制,随时现场监督检查就显得更为必要,能够及时发现违章违纪行为和设备运行缺陷,并对相关责任人按照规定进行处罚和教育,从而有效地保证设备操作和巡视维护等制度的落实,保证了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

二、认真落实行之有效、严格规范的设备管理制度

1、设备定期维护、检修制度。对每台设备都要按照其安全标准和技术特性制订日常维护及定期检修制度,详细规定设备维护检修的周期、内容和要求,并建立规范的设备档案,完整记载设备的技术参数、检修记录、维护记录和技改内容等,作为设备管理的基础性技术资料。特别对于核心主体设备,要根据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科学安排停产检查维护,一般以年度为周期,通常选择在经营淡季或不利于设备运行的季节。

2、设备巡视检查制度。日常性的巡视检查设备,可以实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随时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设备突然出现故障,造成设备损坏,影响正常生产,因此设备巡视检查制度是设备管理的重要措施。巡视制度规定了巡视时间和路线,检查的设备和内容,一般采用听、看、闻、摸和测等检查办法,并按要求做好记录。通常设备巡视是由检修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承担的,可联合巡视也可分别巡视,通常保证一小时巡视一次,对于带病运行的设备要强化监视。

3、设备故障分析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设备出现故障和损坏事故,要由设备管理部门或安全管理部门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详细调查和认真分析,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查明不放过,广大职工受不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责任人不受到处理不放过,决不允许互相扯皮推脱责任,决不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不了了之。如果设备事故较大,在企业内部可成立专门事故分析和处备故障率高低的具体体现,因此,加强设备维修维护费用定额考核,对促进设备管理、避免材料浪费是十分重要的。正常的设备维护材料费用是必要的,设备的故障检修和零件损坏费用则是可以避免的,因此,通常以正常的维护费用上浮一定比例为基数,或以上年度月平均维修维护费用为基数对各个车间进行考核,实行节奖超罚,把奖励和处罚的金额每月兑现到车间,车间按内部考核兑现到班组和个人,从而,激发各部门和各位员工的责任心,调动其积极性。

5、设备管理稽查制度。设备管理稽查制度是一项现场监督检查设备管理制度是否落实的有效措施,由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主要职责是检查违章操作、不认真落实巡视制度、不按规定维护设备等不良现象,并按规定对责任人处罚教育。设备管理稽查人员需要24小时随时到设备现场进行检查,并要求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指出问题,任务很重,责任很大,因此要由责任心强、业务精的人员担任,其工资可与每月查处罚款金额挂钩。

6、设备管理考评制度。设备的管理制度除上面介绍的以外,还包括检修现场管理、检修质量管理、工器具管理和设备卫生检查评比制度等等,但企业一般将设备故障次数、维修维护材料费、设备现场卫生状况和违章违纪人次等主要因素作为指标对各车间进行设备管理综合考核,每月按照得分高低对车间排序,并实施奖罚,年终将各部门的月考核得分汇总,得出年度设备管理考核分数,实施全年考评奖罚。

三、逐步培养设备管理的新思想、新理念

1、培养以人为本的设备管理理念。人是企业管理的主体,也是设备管理的主体,是能否搞好设备管理最关键的要素,因此首先要让设备操作人懂得怎样操作,让维护人懂得怎样维护,需要建立员工日常技术培训制度,让员工熟练掌握设备的结构原理、技术标准、安全标准、运行规程和操作规程等,其次要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利用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的办法,不断的激励员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造就出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2、树立设备人格化的管理思想。设备管理不能笼统、粗放来抓,必须分工具体、职责明确,从客观来讲,不能出现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管理空缺,从主观来讲,不能出现思想上和态度上的管理松懈,须将每台设备管理任务分包到人,将责任人的名字印在设备管理标志牌上,对设备实行挂牌承包,每台设备都有人巡视、维护和检修,出了问题都有人承担责任,把设备与承包人看成统一整体,“荣辱共享,利害相连”,设备考评的好坏直接决定责任人的工作业绩和工资收入,且应该将这一指导思想始终贯穿企业设备管理的方方面面。

3、坚持设备无自然损坏原则。在组织人员对设备出现的故障和损坏进行分析定性时,如果没有坚定的指导思想,常常会将原因归于不可抗拒因素、自然老化因素、非人为因素或不明因素,最终事故责任无法得到追究,员工和责任人没有受到教育,久而久之使设备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导致设备管理的失败。因此,一定要坚持设备无自然损坏原则,多从管理上找漏洞,多从技术上找差距,多从工作上找失误,总之,多从人的因素上找原因,只有这样设备管理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四、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设备完好率

搞好设备管理不仅要从设备外部因素来抓,还要从设备的内在因素来抓,要不断地利用新技术、采用新工艺进行技术改造,改善设备的运行方式、工作状况和环境条件,减轻或避免对设备的损坏和不利影响,从而减少维护维修次数和工作量,延长设备的检修周期和使用寿命,同时,也要重视对落后设备的淘汰,及时更换新设备,改善设备运行性能,提高运行可靠性。因此,要加大对设备的投入,注重技术改造,为设备具有良好运行状态提供扎实的硬件基础。

在建立设备管理制度过程中,首先要完成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切不可操之过急,步子迈得太大,要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充分考虑员工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处罚力度不要过大,要重奖轻罚、以奖为主,要让员工在心理上慢慢适应,思想上渐渐接受,行动上才能步步配合,否则,严格、科学、规范的设备管理制度就难以建立。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企业的整体管理互相联系、互为促进的,因此设备管理制度和其他管理制度是互为融合的。另外,企业规模大小、员工构成、工艺流程和设备状况各不相同,采用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设备管理制度不可照抄照搬,应该寻求适合自身企业需要的管理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和创新。

第二篇:机械设计报告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

市场调研与论证报告

澧县职业中专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为了加快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建设步伐,学校成立了专门的调研小组,在组长彭光乔同志的带领下,从2008年6月~2008年8月年起,历时近3个月,重点考察了中联重科、常德纺机、常德烟机等本地区的机电企业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3个经济开发区域100多家机电类企业。现将调研及论证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1、本区域内机电行业对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是机电类企业所必需的,无论是简单的机械加工,还是自动化程度高的机电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随着入世后制造业重心向中国转移,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械加工产业有望迎来30%的增长。制造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而掌握数控技术的设计与加工人才奇缺,“月薪6000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招不到模具技工”,“工资再高也难找设备安装与维修技工”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人员短缺200多万。数控、模具、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短缺已引起中央领导、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亲自关注全国职业中学的学生技能比武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从常德市劳动部门获悉,目前常德市的机电产业规模在全省占有相当比例,特别是中联重科更是发展迅速,现正在常德市扩大上千亩厂房,每年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工人的缺口已经超过万人。为了进一步了解常德市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的行情,我校专业调研组走访调研了中联重科、常德烟机厂、常德纺机、湖南车桥厂、洞庭机械厂等企业,上述企业都是常德市机电设备生产行业的骨干企业,它们均是集产品设计开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企业,均具有一定的规模。其中常德烟机厂企业员工近3000人,常德纺机厂企业员工近5000人,中联重科企业员工超过万人,它们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约占企业员工的15%,管理人员约占5%,三家企业产品均生产各种重型机械和机电自动化产品,产品覆盖广东、广西、海南、湖南、福建等华南地区,由于企业善于管理,产品开发适销对路,因此企业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三家公司除了具有一批稳定的机械加工人员外,数控设备都具有一定的规模,中联重科各种数控设备约有700多台,占全部加工设备的15%,与数控技术有关的技能型人才约有1280人,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技术人员约1130多人;常德纺机厂各种数控设备约有140台,占全部加工设备的12%,与数控技术有关的技能型人才约有180人,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技术人员约120多人;常德烟机厂各种数控设备约有160台,占全部加工设备的14%,与数控技术有关的技能型人才约有170人,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技术人员约130多人;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这两家公司颇为重视,他们在本行业内代表着制造业的精英。其它企业诸如湖南车桥厂、洞庭机械厂、澧州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都属于中小规模的机电产品制造企业,企业员工300-400人,技术人员平均占10%。这些企业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员在技术人员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平均可达30%。

2、经济发达地区对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

为充分满足科技发展及社会诸多企业对多方位人才的需要,我校调研小组还走访调研了一些经济开发区的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及机电类企业,如三一重工、大长江集团、人本集团、湖南汽车车桥厂、广州广日集团、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发展微电子、数控机床、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仪器仪表、电子专用设备、机器人等主导产业。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交

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机电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企、事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中等技术应用人才,而当地的职业学校根本无法满足这一行业的需求,这也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调研表明,本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对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中职毕业生需求是巨大的,仅常德市几个大中型机械类企业每年的缺口不低于2万人,目前用人单位急需的人才主要有:机电产品的制造加工;机电产品的组装、调试;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机电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检验与管理;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等;生产一线服务人才;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等。上述岗位在原有传统行业中融进了高新技术。有些机电产品和大型生产线应用了微机、软件、PLC,微电子、激光技术,并采用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来检测和控制,其产品的制造手段也不断更新,如激光加工、数控加工等等。这些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突出了应用性和综合化,所需要的人才是能直接有效地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急需,我校对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专业进行了改革调整。改革调整后的该专业以社会发展对机电专业中职人才需求为着眼点,企业在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先进性的原则,使毕业生既能掌握机电设备的安装、维修、调试、检测、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机电产品的加工、维修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维护等实用技术。这一措施是我校对社会需求做出的快速反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状况是同步的,适应了本地区和其它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适应了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了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改革调整后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提高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性,加强实践性,使该专业的毕业生明显具有实用型人才特色。

二、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机电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产品除了要求有精度、动力、快速性功能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的集成融合,这必然需要机电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我校位于全省经济较为发达的湘北地区,周边崛起的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常德烟机、常德纺机等大中型机械厂,给我校机电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的应用面广,在诸如农、林、牧、渔产品的加工企业,食品加工、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以及现代商业企业等都离不开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

2、我国急需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

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城市,对数控、模具、机加工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机电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很乐观。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员的需求将会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在市场中的份额。

3、本区域及其它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大量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技术人员

近几年,我省机电行业的发展速度超前,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大中型企业不断扩大规模,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经济更是高速发展,并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经济区和制造业基地,工业产值逐年攀升,各种成分的经济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量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已成为必然,其中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更是占主导地位。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为例:我们调研考察的100多个企业,近几年引进许多国内外先进设备,但真正能使其发挥潜能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还非常有限。目前,我国机电类技术工人紧缺,且年龄偏大,制造业中具有较高技术资格的人员很少。为满足企业对机电类人才的需求,各职业学校不断培养和输送了许多机电类的优秀毕业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大量的机电类技术应用性人才。

近些年,学校为企业培养了许多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人才,但是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维修领域中,更是缺少维修人员。我省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从业人员中,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仅占很小比例,许多厂家不得不高薪聘请国内外专业人士,但还是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为此,加强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及时输送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三、我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办学条件

1、实验室建设情况

我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实验设施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完善,已经达到了相应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现有电工,车工、焊工、数控、模具技术,计算机仿真,PLC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工与机床电器技术实训,电子制作,自控原理,传感器技术等实验与实训,并有一个机电构件加工校办工厂。

2、实践教学基地

为了提高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学校重点建设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

(1)校内实习、实训条件

机电实训中心:可进行车、铣、刨、磨、焊、钳等工种的实习。

数控加工及线切割实训室:配置车、铣、线切割等数控机床,为学生掌握先进的数控设备技术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

电工电子实验室:可完成电子设备的焊接、调试、检修。

PLC实训室:可完成PLC控制实训、变频控制实训。

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既能进行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连接、检测实训,又能进行机床维修电工的培训考核。

(2)校外基地

学校与17家机电类企业签定了实习协议。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与工厂企业的联系。一方面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校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最大限度地缩短我校毕业生毕业后的试用期,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3、教材建设

我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材采用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规划和推荐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的教材体系。我校自编了?维修电工?、?机电技术?、?电梯安装基础?、?焊工技术?等实践实训补充教材,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适用的教材体系。

4、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关键,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较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育和进行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本专业专业课教师现状:

名 称 人 数 占教师总人数比例

专兼职教师总人数 56 67%

专任教师总人数 42 75%

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人数 40 95%

兼职教师总人数 14 25%

高级职称人数 5 12%

中级职称人数 26 61.9%

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人数 28 67%

我校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努力把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办成我校的拳头专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我校实验室、师资、图书资料等条件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四、我校开办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保障措施

1、培养模式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离不开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而产业、企业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的巨大可利用资源。我们已经认识到:职业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以实训实习为主,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专业设置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组成由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在此基础上,决定该专业设置与改革方向。

2、开展工学结合开展互动性的工学合作。学校、企业共同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这种深层次的合作,是将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绝大部分内容由学校、企业合作完成,企业已经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共享,创新工学合作思路。校、企双方认真梳理产学合作要素,创造性地提出工学合作办学的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学校通过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提供宣传窗口、提供订单教育等服务项目中,使企业通过主体专业的合作项目来实施其“品牌战略”。而企业因此也反哺学校专业建设,提供校外实习基地、为设置在校内的实训基地提供了仪器设备并提供教师挂职锻炼岗位、受聘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及其它合作项目;在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的过程中,企业还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提供了许多方便条件;因而工学合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毕业生充分就业。

3、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

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经考试、考查合格,按要求完成毕业实习和设计,颁发毕业证书。同时应取得教学计划要求的英语、计算机等级和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双证培养在我校早有实践,并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取得了很大成效,毕业生接受双证书培养的比例达到100%,推动了毕业生的就业。

五、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计划的原则、构成与修订

(一)教学计划的原则

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

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要正确处理好:思想与业务、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健康,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2.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

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设置课程。课程内容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教学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学习的基础。

3.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做到工学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与生产实践,减少演示和验证性实验,实训课程可单独设置,以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

4.贯彻产学结合思想

要面向市场和经济建设,从实际出发,主动适应地方建设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产学结合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应主动争取企业参与,可与企业共同制订和实施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妥善安排。

5.体现整体优化

从提高综合素质出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立足教学过程全局,对教学内容选择配置、有效组合和合理排序,实现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上可有所侧重,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和特点。

6.实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教学计划的体系结构与教学模式可多样化。

(二)教学计划的内容构成与安排

1.教学计划的内容:

(1)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2)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结构分析。

(3)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

(4)教学进程表。

(5)必要的说明。

2.教学课型

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习题课等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专业实践(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一般应占教学活动总学时的50%左右。

3、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三年制专业教学活动总学时为2500至2800学时。

(三)教学计划的修订

教学计划的修订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件重要的工作,因此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滚动修改。

1、分管教学的校长亲自负责,组织教学计划修订领导小组,结合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吸收有经验的教师参加,由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制订和修改教学计划。

2、要充分凋动教师的积极性,认真做好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全体教师真正认识到修订教学计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使教师广泛的参与计划的修订。

3、对专业教学计划修订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及重大的改革措施要与主管部门及时联系,共同协调,以便修订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结束语

通过对上述企业的走访与调研,借鉴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对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理念、策略与途径有了新的认识,结合对本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与教学现状的分析,对培养本专业人才,我们从中得到如下启示:

一是人才培养必须寻求政策支持。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和教育部门本身,必须与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联合起来,这些部门为职业人才培养提供咨询、服务与信息,政府为人才的培养和输出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和人、财、物的保障,而人才培养后的效益也可通过反哺给政府和部门而从中受益。因此,必须探讨并构建学校与政府、部门联手培养人才的全方位的沟通协作平台和合作机制。

二是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要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技能型、实用性人才。要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培养方案,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明确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领域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要尽量与职业资格要求相匹配,使学生就读期间就真正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促使其尽快上岗。

三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由传统的理论型教学转变为实践型教学,从而带来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传统教学重视理论文化知识的掌握,忽视技能、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即使重视相关技能培养,但教学手段方法陈旧,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必须使自己会技能发展为会教,使会教发展为教会,通过探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夯实学生的技能。

我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条件先进,师资水平整体结构素质较高,这一专业特色在全省同类学校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我们只要紧扣人才培养目标,瞄准人才市场前沿阵地,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措施,加强办学管理,就一定能够对这一优势进行挖潜,化潜在的优势为现实的优势,为企业生产一线培养出更多的有发展潜质的实用性人才。2008年8月

推荐专题: 领导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 刀具设计述职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