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实习报告 > 详情页

外出写生实习报告(推荐6篇)

2022-08-06 14:01:39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出写生实习报告(推荐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外出写生实习报告(推荐6篇)》。

第一篇:写生的实习报告

学校课程安排,8~10周是专业实践考察,学校决定去太行山。 学习目的:通过外出(写生)进一步加强了对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提高写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和拓宽写生对美的修养;同时锻炼我们在实践中意志力、吃苦精神、协作与友爱精神。培养对自然界、风景、民居等建筑造型、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表现力。

很多同学都把写生当作一种惬意之事,一种享受,去太行山?当然也有觉得非常痛苦的,因为是在山里面我刚开始去的时候去也觉得条件比较艰苦,本来就晕车还坐了那么久的汽车,然后看到的太行山也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然后吃的住的・・・反正那时候心情不太好。 到那第一天老师们交代了一系列的注意事项,由于对山区的好奇心,上午老师并没要我们画画,而是让我们到附近转转,熟悉一下地形,顺便欣赏这大自然的杰作。山上树林丛丛,透出一股让人摸不透的神秘感,特别是早晨,当那第一缕太阳的光线照在山上的时候,我震惊了,被它那漂亮的色彩所吸引,陶醉其中。忍不住想要表现它。然后带着憧憬,带着冲动,拿着画箱拿着油画工具,开始了我的写生?由于第一次接触油画风景写生再加上太行山特征,总觉表现不出我看到时候的激情,才画一会儿就发下那光线变了,回想着那个时候的光线努力想表现脑海中的东西,发现手好像不听使唤,那个色彩跟理想中的总是不接近,正郁闷着呢,于是到吃饭的点了,收拾了下就回去了,反正第一张油画嘛,就当找找感觉。然后也思考着自己出现的和该解决的问题,通过后几张的写生,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首先是时间问题,画风景油画并不同于我们以前在室内做画,早在印象主义出现前,绘画上的光多为画家按自己的需要在室内制造的人造光,即使是风景画也是先在野外写生后再回到室内完成。自出现印象主义画派之后,油画风景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也越来越成熟。这并非偶然和简单意义上的巧合,而是大自然的风光景物为油画中光色的表现力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而油画色彩的丰富性和笔触的生动性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表现提供了最大的可能。写生的这种感觉不是在学校里能够拥有的。站在大山绿水间那种想放开一切去绘画的欲望,那种想把眼前看到的一切书写的淋漓尽致的心情是无以言表的。来到太行山见到的都是石头房。他们就取自山上的石头,堆砌而成,简洁而有特色,最能代表那一方的山里风情。所以我取的小景画也是画石头房子的比较多。

清晰的记得到太行山的第二天我们一帮人早饭后爬去山顶想去画速写,一路上清风徐徐,一切幽静,感受着天籁悸动与大地的胎音,踏着台阶,也是音阶,叩响的是天籁之音。结果到了山顶都中午了,累的半死不说画画就别提了,还赶不回去吃中饭。但是我们一路欢歌笑语,喝泉水,够柿子。山楂,野枣。很久很久都没有这么开心过了・・一次心灵之旅,一次返璞归真,一次心灵的洗礼,这里感受不到城市的浮华与宣泄,感受不到外面哪中无休止的快节奏,感受到的只是这里的宁静悠远,这里的动静和谐,那么祥和,一个幽静且能激发你创作灵感的地方,用全身的肌肤感受它,此种感受真的难以言表,好像是潜意识里驻足了很久很久,冥冥之中被遗忘或被尘封了好多年的那份淡定,又被重新拾起。这让我体会到源自山野里边的最纯真最朴实的生活,偶尔会想,觉得这样一辈子也挺不错的。

人到无求,心自清宁,不过人是终究做不到的。不过是有必要对生活进行一下清理,去除不必要的淤塞与羁绊,来拓展思想的空间,净化心灵的旅程。

每隔几天晚上两位老师就会给我们评画,通过老师们的讲解,我不断寻找自己的不足,让自己能够在这难得的机会里让自己的绘画能力能有近一步的提升。老师慷慨解囊相授,指点迷津,使我真正的得益匪浅!老师的学识渊博,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

接下来的日子里通过自己的感受与总结也画了不少的画。

在写生的同时,也感受了自然的美,在山上见的怪石很多,那些石头真像活生生的人各样姿态都有。那些山谷更让人震惊,在那喊一声,那回音传遍整个大山,真是想都不敢想像,它竟有这样的神奇!在攀登的过程中,在行走的旅途上,我们感叹着太行深山的神奇,感受着蓝天白云的辽阔,品味着坚持不懈的快乐。 短暂的写生很快结束了。十几天中,我们品尝了辛苦,领悟了生活;走过了艰辛,思考了人生。在这当中,累与我们为伴,乐与我们作友。记忆中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回味,让人沉思。

回校的途中,一切开始模糊。太行山大峡谷春色的山,绿淙淙的水,粉色的桃花,可爱的草,机灵的鱼儿,快活的鸟儿,淳朴的笑容和热情的笑声都渐渐远去。当我们刚刚习惯了那里的生活方式时我们就回来了,好多景点都没有去,这是我最遗憾的。写生实习结束,我们回到校园中,对以后的学习目的我们更加明确,对美的感受更加深刻,对人对物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不同角度去观察,不同位置去分析,得到的就不同,要多角度的看问题,进而更好的解决!

学校这次社会实践教学对培养创造艺术人才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这也是艺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因为艺术离源于生活。

第二篇:写生实习报告

29日在城外走了半圈,画下了迎熏门,它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明朝朱元璋重新修葺,城墙全长6.3公里,于199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我国古代城墙保存最为完备的古城。 3月1号上午画的是平遥县署。一般的为县衙,为何它叫县署呢?原来那时的平遥经济发达,官职自然和其它的不一般,它的官职比六品的大,比七品的小,所以就叫县署了。将近中午的时候起了风,下午风力大的无法安心画画,所以就呆在旅馆临摹。

3月2日上午买了门票进了平遥县署,县署内有三个堂,一堂、二堂、后堂。一堂时审理刑事案件的地方,二堂时审理民事案件的地方,一般调解,如果调解不了,便只好进一堂了。后堂是县老爷居住的地方。我们很是有兴趣的参观了监狱,里面没有一丝的光亮,并不像电视里的那么亮堂,进去的犯人要戴着手镣脚镣,我觉得在监狱中给人的威慑太大了。

下午老师领我们去文庙参观。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庙,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平遥古城规模最大的风景区。主建筑大成殿重修于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比北京。曲阜。南京孔庙早240年至700多年。景区内有87尊圣哲塑像。其中有龙门,我和同学看到说明后,连跳六次龙门,寄托美好祝愿。

4号休息,但是下午的时候去了二郎庙。二郎庙刚刚修建成,是为了纪念李冰次子二郎助父修建都江堰,他死后封神。唐代以后,北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并成为人们心中正义和勇猛的化身。

3月5日我们一块去了双林寺。作为平遥古城的组成部分“双林寺”被称为“彩塑艺术的宝库”

双林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西南六公里桥头村。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双林寺是一个城堡式的建筑外围是一圈城墙是坐北朝南,分东西两大部分。西部为庙院,沿中轴线坐落着三进院落,由十座殿堂组成。前院为释迦殿、罗汉殿、武圣殿、土地殿、阎罗殿和天王殿;中院为大雄宝殿和两厢的千佛殿、菩萨殿;后院为娘娘殿和贞义祠。进入拱券形山门,正北第一座殿为天王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明间檐下挂一竖匾,书“天竺胜境”四字,其中,天王殿廊檐下塑四大金刚,每尊约高三米,一字排开,很是壮观。据导游讲无论你在院子的那个地方都至少有一个金刚的眼睛是直视你的,我们就在院中不停地转换位置再看果然是那样的。穿过天王殿,对面就是“释迦殿”。释迦牟尼在正中高坐,左右胁侍文殊、普贤,是本殿主要塑像。殿内四壁运用圆雕、深、浅浮雕手法,采取分层组合、连环壁塑形式,表现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从投胎降生到涅槃成佛以及四方传经普渡众生的佛传故事。以雕塑的形式来表现出这麽多的故事让我们看了真是叹为观止啊。据说双林寺的韦陀像是最有名的了说他刚中有柔,武中蕴文,威而不悍,机智勇猛,浑身是力,身如强弓等等。

有人这样说“双林寺文物精英,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蕴含有极为丰富、可供借鉴的营养,认真批判地继承这笔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研究其发展规律,总结其艺术成就,对今天的新美术创作或许能有某些启示作用。”

我们最后一站是到“王家大院”王家大院据平遥大约有两小时的车程我们早上起的很早,带着在那家百货商店买的东西就开始了一天的行程,这儿是山区免不了要走一些山路,在路旁边还不是能看到废弃的窑洞

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的净升镇。整个是建在黄土高坡上的封闭式的城堡式的建筑。完全是依

山而建,他又分为两部分东面的是高家崖西面的是红门堡。里面也有好多窑洞式的建筑,而且站在外围的城墙上还能看到外面一般居民所住的窑洞,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窑洞。高家崖与红门堡之间是一座桥连着的。红门堡比高家崖要大的多,它中间是一条南北向的主干道并被修葺成一条龙的形状,龙头在山低,到龙尾就到了山顶,在山顶俯视整个大院很是壮观。在里面我们也又一次感受到了晋商文化,里面可以看到晋商的会馆是遍及全国各地。包括平遥在内的晋中地区是近代晋商的发源地也是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

平遥不仅有浓厚的晋商文化也保存有悠久的民俗文化。当我们最后一次走在平遥的大街上时心中不禁产生一种留恋之情。

平遥——一个充满魅力让人无限感慨的地方。

第三篇:大学生的写生实习报告范文

第一站我们安排在西递村。从大巴下来,步入村中,走进预定好的饭店,顿时觉得周身清爽,城市的喧嚣和路途的尘土都涤荡而去,未来几天的写生也变得更加诱人。放下行李,未做休息,我们便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了村中的一些有代表*的景点,之后我们各自绕着村子细细游览品味。村中的小河和村边的池水让我感叹皖南的灵动和秀丽,毕竟这样清澈的水在我的家乡实不多见。

下午,按照计划同学们开始背着画具走街串巷寻找合适的景点作画。其实,在西递,令人满意的景*无处不在;幽长的巷子,古老的官宅,斑驳的墙壁,都留在了我们的画纸上。

第一次沿街作画时,我有点难为情,因为水平实在拙劣的可以,手法更是生*,真不敢面对过往行人偶尔飘来的眼光。但后来发现,多数人是无暇在乎你的画作的,即便他们觉得你画的不好,也只会鼓励地对你笑笑或简单指点一下。

我也明白过来,正是水平不行才需要多加实习勤加练习嘛,管别人怎么看啊。一下午的时间没有什么成果,我安慰自己才第一次不要灰心,老师也细心地指出我们画作的缺点并鼓励我们多画。

在西递我们待了4天,尽管不舍那纯朴的民风,不舍村中的那条大黄*,我们却不得不奔往下站--南屏。对于南屏,最深的印象是村中上上下下的台阶和村边的万松林,以及村外田地边的石桥和水车。

万松林因为树梢上跳跃的松鼠而得名,遗憾的是我未曾亲眼目睹松鼠的身姿;不过倒近距离观赏了石桌上休息的蝴蝶且留下了它的倩影。大水车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见,清澈的水流随着转动的水车灌入小水渠,让人不禁赞叹劳动*的智慧。大石桥上行人匆匆,桥下河水潺潺,勾起人无限的绘画冲动。

之后,我们来到最后的目的地宏村。进村便是秀丽的南湖和横跨其上的画桥,湖中芙蓉俏,湖边垂柳生,电影里李慕白牵马过桥的场景再次浮现眼前。宏村的水系遍布全村的街道,每家每户出门便可打到清水做饭洗衣。

村中心是有牛胃之称的月沼,因为池塘的形状为规则的半月,所以村中人又叫它半月谭。想起宏村,自然会想到村中老者挎着竹篮的叫卖声“糯米饼,桂花麻饼”,还有香甜的板栗。宏村里有很多存活几百年以上的古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

虽然实习时间只有短短十天,但是心中的感觉不能用不舍二字简单概括,大家心里更多的是惆怅和感慨。惆怅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痕迹,感慨环境的恶化和城市的浮躁,刚刚拂去尘污的心灵不知是否又要面临考验。

第四篇:写生的实习报告

十一假期结束啦,生活、学习又开始步入正轨了,这学期虽然开学不到两个月但有一半时间是在校外的。因为开学两周后我们开始了我们的成都-云南毕业实习考察的日子,这段时间是难忘的。

9月12日下午我们踏上了去成都考察的火车,同学们大包小包,还背着画具,经过了2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后我们终于到了成都,大家一路上有掩饰不住的兴奋,在车上我们全班一起吃东西、一起嬉笑,当到达四川境内,看到那一座座连绵的山,那绿色,那天然的景像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我们一路上就说说笑笑,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到达目的地时是第二天中午,老师安排休息,虽然大家很累,但我们对成都美丽景色的观赏的心情却一丝都没有减少,好多同学已经安耐不住这里的吸引,以小组为单位对周围的民居、街道、古建筑等进行了参观考察。

成都是一座具有20xx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楼、金沙古蜀文化遗址等早已是中外闻名,成都又是一个从来不缺乏名人点缀的城市,历史上无数的文人墨客到过这里,杜甫、李白、杜牧、司马相如、陈?雨留下多少千古绝唱;成都更是一个融合了历史与现代的城市,府南河综合治理工程堪称当代营造全新人居环境的创举,古老的蓉城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第二天,我们就在市区进行考察,于是买了张地图,开始研究行动计划。首先杜甫草堂和武侯祠是不能不来的。怀着对杜甫:这位曾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具欢颜”,却终因饥寒交迫,病死于一叶孤舟上的传奇人物的景仰,我们跟随老师来到位于成都城西的杜甫草堂。还没有到草堂就看到两边树木越发的多了,草堂南面是浣花溪公园,很多老人在这里健身。买票进草堂之后,才知道什么叫“曲径通幽处”。在这里似乎都不敢大声说话,远远还能听到一些鸟叫,闻着泥土的清香,方知成都人是如何的惬意。杜甫,河南巩县出生,后因避难来到成都,在朋友帮助下,在风景优美的城西修筑草堂。杜甫一生作诗歌三千余篇,但现保存下来不过1400余篇,不足一半。他的诗大多反映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社会苦难现象。而且,从史学的角度,也是对历史非常好的补充,所以也有人把他的诗叫做诗史。草堂是唐朝诗圣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与家人一同迁居于此,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建造了茅草屋,草堂由此而来,杜甫虽在此仅居住了不到4年时间,但在此期间却写了大概200多首诗歌。其中不乏有脍炙人口的传世名句其中,大家所熟知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这时候写的。经过数百年历代的改扩建,草堂现在已经变得很大,总体感觉布局大气、景致幽深,植物品种也很丰富,值得一游,草堂是中国文化的圣地。我们找了处非常幽静的小河边拿出速写本就开始对我们所看到的景色进行描绘,可能好久没有画的原因,一开始我们画的很生疏,后面慢慢的就进入了状态。这里景点十分丰富,让我们无从下笔,到底先画哪处,我们还是先观察了几处后,才在小河边开始动笔了,这就是这里的风格,这里的特色,不张扬,不妖艳,有一种古朴的纯美。看够了繁华的都市的眼睛,得到了洗礼和享受这简单的视觉体会。

从草堂出来,看到周围的很多茶馆,本想也找个位置坐下来喝喝茶,看看书。但走了一个多小时,居然没有找到一个人少一点安静些的地方。似乎所有的茶馆都坐满了人,而且沿着浣花溪,居然都摆满了桌椅。实际上喝茶的人倒不多,更多的人是要杯茶,然后打麻将,打扑克。一路看到这些,忽然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涌上心头,但又不知是什么。一直希望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于是慢慢的沿着河边走,希望理理清楚。现在想起来,刚刚的那种奇怪的感觉也许是因为环境变化的跨度太大所造成的知觉碰撞。

在草堂里,思绪飞得很远,被周围的环境所感染,一直在为杜甫的那种虽自身处在生活的窘迫之中,却还在疾呼“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极其崇高的社会责任感,而且是用自己的一生挥笔疾呼,针砭时弊;我想,真的是社会进步了,大家生活好了,所以,晒晒太阳,喝喝茶,打打牌,摆摆龙门阵,也挺好,多安逸。

第二个去处就是武侯祠了,成都武侯祠又名“汉昭烈庙”,是纪念中国古代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和丞相诸葛亮的君臣合祀祠宇,是中国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庙。我们跟随者导游,一路上听着导游的介绍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代。武侯祠隔壁便是仿古一条街锦里,传说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锦里二期也于20xx年春节前开肆迎客,锦里二期大胆将水引入锦里循环,形成“水岸锦里”的新景观。主要是饭店、特产店、工艺品店和茶馆,街道上还有一些个体手工艺匠人在摆摊,有做糖人的,有画像的。都是十分有特色的,我们被这里的热闹的景象深深地吸引。在这里我们不仅能看到十分有特色的民间传统工艺,也有十分现代的现代科技,真是现代与传统的结合。

成都的吃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火锅,只不过时间有限而我们想品尝的东西又很多,所以火锅就吃了一顿,但还是让人很回味。成都的小吃很有名,但时间有限我们就尝了几样,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你会觉得人家吃东西吃的很精致,就是你会觉得人家做的很用心,东西很精致,吃的也自然感觉好。

我们在成都的这段期间,我的感觉是成都城市整体面貌很不错,绿化的很好,很干净,非常具有现代化气息,经济、科技、教育、文化都很发达,作为西南三省的中心城市当之无愧。这要感谢秦朝时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得成都平原成为物华天宝的天府之国,成都很安逸,置身其中很放松,综合起来成都是个适合居住和生活的城市,正如“CCTV2倾城倾国,最值得向世人推荐的城市”这个节目中成都喊出的口号那样“成都,一座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但是,我还是得走的,我只能说,成都,一座走了我还会再来的城市。

这次毕业考察是很有收获的,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身与客观世界的沟通,也许这就是这次考察的意义所在吧,这和画照片是完全不同的。真实世界是活的,照片是死的,因此,这次考察我特别注重了感受,而不是一味的去表现绘画的技巧。晴天有晴天的感受,而阴天有阴天的感受。我们要注重自己内心的呼唤。我们写生的目的是: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力;锻炼自己的表现技法,加强对素描色彩的掌握能力;增加班级集体荣誉感。这些目的在我们集体努力下得以实现,但我们还是有很多的不足,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有待提高。学校给我们这次外出写生的机会,把握这次机会我们学会了也懂得了许多,包括专业和专业以外的事情。

在毕业考察的那段时间里,我的收获是非常多的,写生使我对专业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的的事物尽管平凡,但它是美的,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我们的观察力去研究美,用我们的表现力去表现美,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不再漫无目的的去做一件事,像老师说的那样,即使是不画也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匆忙地乱画,因为那根本就不能算是作品,只是为了作业而做的。所以说艺术也是一门哲学,从中可以体会出人生的哲理。另外,还有一点值得回味的,就是和同学相处,这是一段非常难忘的日子,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玩,曾开辟了无数条近道只为了和同学赛跑,曾帮助走不动的同学拿箱子,曾一起迟到等等,数不胜数。这次的毕业实习也使我在专业方面有了更多新的认识,虽然我没有跟着大家走完全程,但通过我自己在这段时间所经历的地方,真是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这些特色、对比对我的毕业论文的课题的选题也有很大的帮助。

第五篇:写生的实习报告

十一假期结束啦,生活、学习又开始步入正轨了,这学期虽然开学不到两个月但有一半时间是在校外的。因为开学两周后我们开始了我们的成都-云南毕业实习考察的日子,这段时间是难忘的。

9月12日下午我们踏上了去成都考察的火车,同学们大包小包,还背着画具,经过了2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后我们终于到了成都,大家一路上有掩饰不住的兴奋,在车上我们全班一起吃东西、一起嬉笑,当到达四川境内,看到那一座座连绵的山,那绿色,那天然的景像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我们一路上就说说笑笑,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到达目的地时是第二天中午,老师安排休息,虽然大家很累,但我们对成都美丽景色的观赏的心情却一丝都没有减少,好多同学已经安耐不住这里的吸引,以小组为单位对周围的民居、街道、古建筑等进行了参观考察。

成都是一座具有20xx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楼、金沙古蜀文化遗址等早已是中外闻名,成都又是一个从来不缺乏名人点缀的城市,历史上无数的文人墨客到过这里,杜甫、李白、杜牧、司马相如、陈?雨留下多少千古绝唱;成都更是一个融合了历史与现代的城市,府南河综合治理工程堪称当代营造全新人居环境的创举,古老的蓉城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第二天,我们就在市区进行考察,于是买了张地图,开始研究行动计划。首先杜甫草堂和武侯祠是不能不来的。怀着对杜甫:这位曾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具欢颜”,却终因饥寒交迫,病死于一叶孤舟上的传奇人物的景仰,我们跟随老师来到位于成都城西的杜甫草堂。还没有到草堂就看到两边树木越发的多了,草堂南面是浣花溪公园,很多老人在这里健身。买票进草堂之后,才知道什么叫“曲径通幽处”。在这里似乎都不敢大声说话,远远还能听到一些鸟叫,闻着泥土的清香,方知成都人是如何的惬意。杜甫,河南巩县出生,后因避难来到成都,在朋友帮助下,在风景优美的城西修筑草堂。杜甫一生作诗歌三千余篇,但现保存下来不过1400余篇,不足一半。他的诗大多反映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社会苦难现象。而且,从史学的角度,也是对历史非常好的补充,所以也有人把他的诗叫做诗史。草堂是唐朝诗圣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与家人一同迁居于此,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建造了茅草屋,草堂由此而来,杜甫虽在此仅居住了不到4年时间,但在此期间却写了大概200多首诗歌。其中不乏有脍炙人口的传世名句其中,大家所熟知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这时候写的。经过数百年历代的改扩建,草堂现在已经变得很大,总体感觉布局大气、景致幽深,植物品种也很丰富,值得一游,草堂是中国文化的圣地。我们找了处非常幽静的小河边拿出速写本就开始对我们所看到的景色进行描绘,可能好久没有画的原因,一开始我们画的很生疏,后面慢慢的就进入了状态。这里景点十分丰富,让我们无从下笔,到底先画哪处,我们还是先观察了几处后,才在小河边开始动笔了,这就是这里的风格,这里的特色,不张扬,不妖艳,有一种古朴的纯美。看够了繁华的都市的眼睛,得到了洗礼和享受这简单的视觉体会。

从草堂出来,看到周围的很多茶馆,本想也找个位置坐下来喝喝茶,看看书。但走了一个多小时,居然没有找到一个人少一点安静些的地方。似乎所有的茶馆都坐满了人,而且沿着浣花溪,居然都摆满了桌椅。实际上喝茶的人倒不多,更多的人是要杯茶,然后打麻将,打扑克。一路看到这些,忽然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涌上心头,但又不知是什么。一直希望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于是慢慢的沿着河边走,希望理理清楚。现在想起来,刚刚的那种奇怪的感觉也许是因为环境变化的跨度太大所造成的知觉碰撞。

在草堂里,思绪飞得很远,被周围的环境所感染,一直在为杜甫的那种虽自身处在生活的窘迫之中,却还在疾呼“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极其崇高的社会责任感,而且是用自己的一生挥笔疾呼,针砭时弊;我想,真的是社会进步了,大家生活好了,所以,晒晒太阳,喝喝茶,打打牌,摆摆龙门阵,也挺好,多安逸。

第二个去处就是武侯祠了,成都武侯祠又名“汉昭烈庙”,是纪念中国古代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和丞相诸葛亮的君臣合祀祠宇,是中国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庙。我们跟随者导游,一路上听着导游的介绍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代。武侯祠隔壁便是仿古一条街锦里,传说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锦里二期也于20xx年春节前开肆迎客,锦里二期大胆将水引入锦里循环,形成“水岸锦里”的新景观。主要是饭店、特产店、工艺品店和茶馆,街道上还有一些个体手工艺匠人在摆摊,有做糖人的,有画像的。都是十分有特色的,我们被这里的热闹的景象深深地吸引。在这里我们不仅能看到十分有特色的民间传统工艺,也有十分现代的现代科技,真是现代与传统的结合。

成都的吃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火锅,只不过时间有限而我们想品尝的东西又很多,所以火锅就吃了一顿,但还是让人很回味。成都的小吃很有名,但时间有限我们就尝了几样,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你会觉得人家吃东西吃的很精致,就是你会觉得人家做的很用心,东西很精致,吃的也自然感觉好。

我们在成都的这段期间,我的感觉是成都城市整体面貌很不错,绿化的很好,很干净,非常具有现代化气息,经济、科技、教育、文化都很发达,作为西南三省的中心城市当之无愧。这要感谢秦朝时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得成都平原成为物华天宝的天府之国,成都很安逸,置身其中很放松,综合起来成都是个适合居住和生活的城市,正如“CCTV2倾城倾国,最值得向世人推荐的城市”这个节目中成都喊出的口号那样“成都,一座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但是,我还是得走的,我只能说,成都,一座走了我还会再来的城市。

这次毕业考察是很有收获的,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身与客观世界的沟通,也许这就是这次考察的意义所在吧,这和画照片是完全不同的。真实世界是活的,照片是死的,因此,这次考察我特别注重了感受,而不是一味的去表现绘画的技巧。晴天有晴天的感受,而阴天有阴天的感受。我们要注重自己内心的呼唤。我们写生的目的是: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力;锻炼自己的表现技法,加强对素描色彩的掌握能力;增加班级集体荣誉感。这些目的在我们集体努力下得以实现,但我们还是有很多的不足,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有待提高。学校给我们这次外出写生的机会,把握这次机会我们学会了也懂得了许多,包括专业和专业以外的事情。

在毕业考察的那段时间里,我的收获是非常多的,写生使我对专业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的的事物尽管平凡,但它是美的,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我们的观察力去研究美,用我们的表现力去表现美,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不再漫无目的的去做一件事,像老师说的那样,即使是不画也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匆忙地乱画,因为那根本就不能算是作品,只是为了作业而做的。所以说艺术也是一门哲学,从中可以体会出人生的哲理。另外,还有一点值得回味的,就是和同学相处,这是一段非常难忘的日子,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玩,曾开辟了无数条近道只为了和同学赛跑,曾帮助走不动的同学拿箱子,曾一起迟到等等,数不胜数。这次的毕业实习也使我在专业方面有了更多新的认识,虽然我没有跟着大家走完全程,但通过我自己在这段时间所经历的地方,真是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这些特色、对比对我的毕业论文的课题的选题也有很大的帮助。

第六篇:写生实习报告

太行山写生实习报告

充满激情的七月,借着暑假的时间,我们迎来了一次宝贵的写生实践机会。我们10级建筑全体学生在程老师和王老师的带领指导下,在石板岩乡高家台村进行了十一天的写生实习。

7月7日一大早,同学们都早早的起床整装出发,坐着汽车驶向我们大家都充满期待的太行山。我们心中有说不出的激动,一路上欢声笑语,互相开着玩笑,完全没有路途的那种疲惫。很快我们便到了太行山,连绵的群山,放眼望去一片绿色,这天然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在驶入一道长长的隧道后,便进入了太行山大峡谷。大峡谷内群山环绕,奇峰突兀,台壁交错,郁郁葱葱,峡谷深处的景色更是震撼人心,进入群山环抱中,仿佛是找寻到了当年的世外桃源。 车驶向了石板岩,很快我们到了石板岩乡,青山环绕,绿水长流。一路上看到了很多其他院校的同学正在写生,这使我们对接下来的写生生活更加的期待。放眼望去不远处的村落,这里不管是平房还是楼房,其房顶都是有一块块的天然石板搭建而成,石板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看上去别有一番风味,估计全国也只有这里能看到这种特色的建筑物。车还在盘山路上慢慢前进,驶向我们的最终目的地——高家台村。到十点我们终于到了高家台村,热情淳朴的刘老板已经在路口等我们,在刘老板的引领下我们到了最终的“基地”

——太行仙庄。走惯了平坦的柏油路,似乎对歪歪曲曲的山路有着的特的喜悦,当我们走进这里,首先听到的是潺潺的水声,虽然这里的条件不是很好,但这里的风景也是别具一格。老师给我们安排好住处,经过一个小时的休整,在老师的带领下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没有一个不被着美丽的风景做吸引,人人都赞叹“太美了”。经过几个小时的熟悉环境,以及老师的讲解,我们对太行大峡谷有了更深的了解。

太行山位于山西与河南的交界处,向南延伸到黄河的王屋山。我们这一行主要是在具有“百里画廊”之称的大峡谷内,大峡谷长100华里,东西宽8华里,相互高差达1000米以上。峡谷内,断壁高起,群峰峥嵘,是北方山水风光的典型代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在熟悉的途中,我发现这里的岩石结构都是分层的,只需要稍加打磨就能成为很好的建筑材料,至今还保留有早年的采石场。也正是这种独特的岩石结构加上太行人民的辛苦劳动,才有这里独特的石板房。形成了特色的人文环境。

中午同学们一块吃饭,吃一锅饭,还从来没有体验过大家一起吃一锅饭的感觉,大家都吃得很香,几十个人坐在石板上围在一起,吃着农家饭菜也别有一番风味。吃过饭,午休过后,写生生活也正式开始了。下午三点,同学们都背着画夹,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写生。由于我们以前很少有机会写生,也从没画过这种石板建筑,基础较差,开始都无从

下笔。在这高手曾出的太行山写生不仅仅是考验我们的画画能力,更是考验我们的适应能力。老师教我们不仅要学会画画,学会观察,和画的好的同学多交流多学习,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做人做事,在这里尊重好客的山区人民,尊重他们的劳动,不破坏地里的庄稼,不乱摘路边的果物。这半天的学习,虽然能力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但还是有些许收获的。这半天我们都低下头认认真真的画画,可能没画多少,但总算对室外写生有了最初的了解。

在后来的日子我们去了牛岛、大水长每天背着画夹,在丛林里穿梭,整个山谷都是同学们快乐的笑声。慢慢的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画出来的画也越来越有进步,尽管画中还是有很多缺点,但是在构图透视明暗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与第一幅画相比简直是“天囊之别”。老师在我们画完几幅画后,晚上回来都会让我们把画挂在院子里,对每个人的画进行点评指导,对其中暴漏出来的缺点不足之处予以指出纠正,同学们心中就有了明确的方向,知道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努力也有了明确的方向目标。在素描训练中,因为以前都是临摹书上的作品,所以当我们面对真正的实物建筑时很难下手,在透视、结构、明暗、树木等的刻画方面都有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在透视方面,很多同学把握不准,对于树木和房子石板石块的画法都不知道如何去画,这是老师就把同学们聚集一起进行细致精心的讲解,教我们怎么去画透

视,如何画房子和树。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不断寻找自己的不足,让自己能够在这难得的机会里让自己的绘画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就这样经过老师的不断指导,同学们每天的绘画训练,写生的生活充实快乐,看着自己每天画的画,一次次在不断进步,心中不时会充满着喜悦,老师也为我们的进步高兴。

在这里最难忘也许就是老师带领我们攀登这里的最高峰——四方垴。早上八点我们准时从基地出发,顺着崎岖的山路向山顶进发,崎岖的山路通向我们看不见的山顶,这也更加勾起了我们的好奇心。山上树林匆匆,而山顶则透出一股让人摸不透的神秘感。我们一行在丛林中行进,攀登峭壁,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登这样的山峰,所以大家都干劲十足,奋力往上走,昔日宁静的大山此时充满的是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以及相互鼓励的声音。走了一半,很多同学都说累了,在半山腰经过短暂的休息,我们坚持前进。经过近四个小时的攀爬,我么么终于站在了山的最高处,站在山顶俯视山下,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同学们都尽情的欢呼呐喊,发泄着心里的压抑。

在山顶待了近半个小时,我们便慢慢的往山下走去。顺着山谷向下走去,这时发现山谷是那么的陡峭,陡峭的让我们不敢加快自己的脚步,每一步都是那么的小心,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失足摔下。当我们下到一半时,再次仰望山峰,都

不敢去相信自己是从那么高的山峰下来的,此时也真正感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然而上山时候的疲倦感此时也涌了上来,腿都不由自主的抖了起来,使原本紧张的心情更加紧张,此时的每一步也更加小心。在下山途中,我们前呼后应,相互关照,同学情谊,师生情谊,无一不显示在山谷、悬崖边。经过几个小时,我们终于下到了山底,此时我们在望山上看去,群山笼罩在浓雾中,便显得更加神秘。这次的登山,不仅使我们欣赏了大自然的杰作,也使我们成功的挑战了自我。我们征服了这里的最高峰,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我们也会征服更高的山峰,达到人生的最高峰。

在后来我们又游览了太行山的几个著名景点,在王相岩,我们一起爬云梯,爬近百米的筒梯,感受自然的美。那些山谷更是让我们震撼,在那喊一声,回音传遍大山,真是不敢想象。在冰冰背,我们感受了大自然的神秘奇妙,看到了千年奇观“夏日里的寒冰”,山洞里仿佛和外边使两个世界,外边是酷热,而山洞里是零下二三十度,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奇妙,竟有如此的神奇。在桃花谷,感受那瀑布带来的震撼感,那声音貌似龙吟,听着让人内心震撼。

在游览景点后的第二天也要结束我们为期十多天的写生生活了,开始回到学校,在临走的前一晚,我们组织了一次包饺子,同学们和老师在一块亲手包。老师与同学们打成一片,拉近了老师与同学们的感情,使老师与同学们之间的

感情更加深厚。第二天的早晨,我们早早起来收拾行囊,踏上返校的路途,当汽车慢慢驶出大山,石板房、山峰在我们的视线慢慢消失时,内心有很多的不舍,因为这十几天,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快乐记忆。

在这十几天的写生中,同学们的绘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同时我们也学到了更多在平时课堂上不能学到的知识。总之,我们学校这次实践教学对丰富和提高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水平,夯实专业基础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次写生实践活动使我们了解了石板房的建筑构造,领略了太行山石板房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老师的透彻讲解与指导点评使我们在写生的过程里提高了形体塑造能力,以及对透视准确度的把握,加强了眼于手的协调配合能力,为以后徒手建筑表现打下了基础。

总之,这次太行写生留给我们的是最美好的回忆,以及对以后专业持续的思考……

推荐专题: 计算机专业实习报告 计算机实习报告 外出写生实习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