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实习报告 > 详情页

城市实习报告(范文3篇)

2022-03-03 09:57:05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实习报告(范文3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实习报告(范文3篇)》。

第一篇:城市实习报告

城市认知实习报告

认知地点:成都

认知时间:20xx/8/11~20xx/8/25

指导老师:周华

姓名:田建平

学号:20xx1020218

日期:20xx/9/18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

目录:

一.实习背景.....................................................................................1

二.实习目的.....................................................................................1

三.实习任务.....................................................................................1

四.实习计划安排.............................................................................1

五.日程记录.....................................................................................2

六.报告正文.....................................................................................2

1.城市基本概况..........................................................................................2

2.城市大型公共空间..................................................................................3

3.代表性居住区..........................................................................................4

4.城市景观绿化..........................................................................................5

5.城市广场以及特色街区..........................................................................6

6.城市交通系统..........................................................................................9

7.城市历史街区.........................................................................................11

8.人民公园.................................................................................................11

七.实习总结与体会.........................................................................12

一.实习背景

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全面推进,大城市引导中小型城镇发展越来越重要,

因此在经过三年的课本知识学习之后,我们对对城市应该有总体宏观概念,应

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对城市布局、功能结构等方面全面了解极其重要,走进

城市,亲身体会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实习目的

城市认识实习是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之一,通过此次实习可以巩

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为后继学习累计感性认识。通过对具有代表性城

市热点问题的实地考察和调查,获得城市规划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规划

专业的理解。

三.实习内容

1、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概况、性质、规模和规划结构布局等;

2、调查城市市中心、城市商业中心、文体中心、会展中心等大型公共建筑群体

设计对功能与空间的处理手法;

3、调查城市代表性居住区的功能结构、公共设施等的布局和处理手法:

4、了解该城市景观特色构成、城市绿化,主要树种、建筑小品、雕塑、城市景

观、环境状况、地方特色等;

5、凋查了解重要广场或特色街区的社会人文环境、功能组织及空间构成情况;

6、了解该城市道路系统、交通枢纽站点、道路断面设计、交叉口、停车场、车

行及人行交通等概况:

7、调查历史街区现状及保护开发清况

四.实习计划与安排

1.出发前期对成都市基本概况通过查资料得到初步了解,对城市总体有一个全面

清晰的认识。

2.制作出行路线,以及日程安排,进行出行预算。

3.做出具体路线图,并且进行最优化,在节省时间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了解一座

城市。

4.进行车票以及住宿的的预定。

五.日程记录

20xx年8月11日乘K879次列车于次日11时左右到达成都火车站,寻找住所

以及准备成都市地图。

8月12日14时开始正式对成都市认知调查,住所为横陕西街,距离人民公园大

约300m,因此遵循就近原则,首先对人民公园做以具体调研。

8月13日对天府广场以及广场地下空间进行调研。

8月14日对春熙路商业中心进行认知调研。

8月15――8月17日对宽窄巷子、锦里武侯祠进行调研。

8月18――8月19日对成都地铁以及城市道路进行调研。

8月20――8月21日对府河音乐花园住区进行初步调研。

8月22――8月23对两个火车站以及主要汽车站进行调研。

8月24日对调研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并且补充调研。

8月25日返程。

六.报告正文

1.成都市概况

20xx年4月30日);管辖9个区、6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常住人口14047625人(其

中农业人口800万),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湿冷”的气

候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年降雨量1000mm。成都气候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短”、空气潮湿,冬春两季干旱少雨,冰雪灾害较为罕见。

城市性质:四川省省会,中国西部重要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

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中心城市。

城市职能: 1、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西南地区重要的科教中心、商贸中心、

金融中心;3、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邮政通信枢纽;4、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与新

兴工业产业基地;5、西部地区具有优良人居环境的居住地;6、国家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

7、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模:面积12390kO(截至20xx年4月30日);管辖9个区、6个县,代管4个县

级市,常住人口14047625人(其中农业人口800万)。

规划结构布局:以城市中轴线为发展主轴,以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为双核,走廊展开,组团发展,构建“一轴双核

六走廊”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镇发展格局。

2.市中心、商业中心,文体中心,会展中心等大型

公共建筑群对功能空间处理手法:以春熙路为例

春熙路街道,覆盖北新街以东、总府路以南、红星路以西、

东大街以北、南新街、中新街以及临街区域,面积大约20

公顷。街市热闹繁华,现大约有商业网点700家,网点面积大约220000O。春熙路是中国大陆最知名的商业街之

一,由春熙东路、春熙西路、春熙南路、春熙北路四条步

行街组成。春熙路广义上也指由它为中心发展成的春熙路

商圈,商圈指总府路以南、上东大街以北、红星路以西、盐市口以东约0.4平方公里的地区,

是成都老城区三大商圈之一。 (1)业态

经过观察大多数人群都在春熙路停留了45min以上,说明了该商业街留住了人群,春熙路商圈聚集了太

平洋百货、王府井百货及伊藤洋华堂等大型购物商

场和多种类型的大小商业店铺,可以满足不同层次

消费者的爱好及需求,在多样化购物场所分布这一

点上做得比较成功,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市民的

消费需求逐渐从单纯的购物行为向多方面延伸,形

成了购物加娱乐的多方面休闲心理,由于缺乏休闲

娱乐场所,因此有部分人群感觉不是很满意。

(2)交通组织

第二篇:当导游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xx―6―26

二、实习地点:

联峰山公园

三、实习目的

1、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导游词与实景相结合的魅力,更好地了解景点的规划,同时,也亲身经历了一名导游人员的职责,为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导游业务实习报告。

2、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亲身感受到由一个学生转变到一个职业人的过程。

四、实习内容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xx年6月26日这天来到了联峰山公园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实习,在这次实习中,有新鲜有陌生,但更多的体会到了进入导游这个行业工作的话,我还有很多的不足。

1、景区概况

联峰山公园,又称莲篷山公园。位于北戴河海滨中心西部,景区占地6000多亩。公园始建于1919年,是北戴河最大的森林公园,以登山揽胜、林中探幽,寻史访踪,氧吧洗肺为特点,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植被保存完好,因毗邻大海,林中负离子含量极高,经常性浓度保持在每立方厘米3000-8000个,最高实测浓度高达每立方厘米14000个,是一般城市的10-20倍,1954年中央看中联峰山,在此建立了避暑疗养地。景区最高峰海拔152.1米,是北戴河的制高点。山顶建有望海亭,登亭远眺,北戴河海滨的秀丽风光尽收眼底……

联峰山山峦俊秀,林深谷幽,奇石怪洞,比比皆是。各式楼房别墅,掩映在松涛之中,别有情趣,其中最著名的有"林彪楼"和"张学良将军楼"。***年间号称"海滨二十四景"中有二十处就在这里。近年,在联峰山的龙山绝顶发现了"汉武台",联峰山神秘的面纱正在逐步被揭开。

联峰山景区,山海相映,花木繁茂,幽雅恬静,如诗如画,古今游人多有吟咏,令人流连忘返。

2、望海亭

这里是联峰山的主峰,也是北戴河的制高点,海拔152.1米,这座凉亭叫"望海亭"。

有道是:“不登联峰望海亭,毕竟不识北戴河。”站在望海亭,极目远眺,海阔天空,山川之秀美尽收眼底。那东西走向的山脉,就是燕山;盘旋在燕山之巅的,是万里长城。燕山在这里入海,长城从这里崛起。万里长城的起点山海关遥遥在望,我国最大的能源输出港――秦皇岛近在咫尺;东边海湾的山崖,是观海观鸟观日出的最好去处――鸽子窝公园;那一峰压水,三面清波的就是金山嘴半岛。前些年,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秦代行宫遗址。秦皇岛,因秦皇至此而得名,也是我国唯一的一座用皇帝名号命名的城市。

3、神山

以下是我的导游词:朋友们,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山就是神山,看这个高12米、宽8米的“神”字摩崖石刻,豁然入目,神威凛凛。神山,原名呢半壁山,又名神度峰。海拔82米,峰顶有一座高16.8米的圆柱体建筑,上面四个篆书大字:“镇山宝杵”。其实,这“镇山宝杵”是一座t望塔。莲蓬山是一座森林公园,t望塔专为防火救灾而建。“镇山宝杵”之上,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刻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个古代传说中的动物。神山虽不大,却有名人名言摩崖石刻几十处。有登山小路,也有直立在峭壁前的铁梯供人攀登,尽管我相信各位游客的胆量和能力,但还是要提醒您注意安全。站在山顶悬崖之间飞架的神桥之上,头顶蓝天,环顾青山,迎八面来风,听松涛阵阵,真有一种身处仙境的感觉。

4、莲花石

这块圆圆的石头,叫做莲花石。有人说她亭亭玉立,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就给她起了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我们知道,莲花的子房叫做莲蓬,这座山,也就被称为莲篷山了。“莲花石”这三个字,也不仅仅只是我们眼前这块儿岩石的专利,整个莲篷山上的巨石都可以看做是一朵朵莲花。莲花石公园的创办人是朱启钤先生。

组成莲花石的岩石,和整个莲篷山一样,十分古老,是25亿年前晚太古代形成的变质花岗岩。有地质学家认为,在几千万年以前,莲篷山一带曾经是大海的岸边,受海浪的掏蚀,岩石表面留下了许多深深的凹槽。莲花石上的掌形凹槽就是海蚀作用形成的。

第三篇:城市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2.实习路线及内容:20xx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习结束。

3.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二、实习记录

1.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

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

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

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习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

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

2.“世外桃源”――燕南园:

(1)老师在园内一片草地中讲解:

了解并认识了一些植物,如耐践踏的车前草,开着紫色小花的二月兰,堇菜和蒲公英等。这些野生的植物不需要人们特殊的照顾,自生自灭,但是生生不息,二月兰谢了,三月兰花开,种类更加丰富。

(2)自己在园中的观察:

与园外相比,园中的人工雕琢很少。墙角,路边都长着野花。注意到园中很少有铁栅栏,草地的边界都是由一种植物,再在上面简单的架一根竹竿组成的。植物都是活的,长叶开花后应该很漂亮。我想这个效果是铁栅栏无法拥有的。在里面还看到三只野猫,两白一黄。

(3)同园内居民的交流:

有一位40多岁的叔叔在自家门前的地里给玉簪花分株,访问中他说这一小片地里的植物都是他种的。问他住在这里同住在楼房哪个好,他说当然是这里好,因为这里人的密度小,活动空间大,还可以种花草。

在询问一位住在园中30多年的老大爷时,他指着园中的一个花坛说,那里以前是一个游乐场,现在修了反而少了个娱乐的地方。

在问及住在此处还有什么不如意的时候,被访的人一致对园内的公厕表示不满,说不仅环境差了,而且人也杂了。有一位50年代就居住在这里的老奶奶说这里的植被乱七八糟的,自己想种点花,又会被人折走。

3.静园:

据老师介绍,这里以前是一片苹果树林,但为修草坪被砍掉了。静园的草坪可以任人践踏,目前黄绿相间,野草为绿。

4.未名湖:

有一个插曲令我印象深刻。一个人正在湖边的长椅上看书,突然身边开始喷水,吓的差点跳起来,原来是给草坪浇水的时间到了。我觉得这是设计的一大失败。设计要处处为处在其中的人着想,也许坐椅与喷头不是一起建的,但后来添加的应考虑到整体,不能将一个一个设施隔离起来。

5.蔚秀园:

主要是同居民进行交流。大家似乎还是抱怨的比较多,都反映小区中的一个死水沟蚊蝇滋生,臭气熏天,垃圾成堆。据了解,这个水沟以前水是清的,水源是地下的自来井,居民也不多,后来盖房子,把水填了,把山推了,自来井不出水了,活水变成死水了,清水自然也混了,臭了。当问及对小区内的植物有何看法的时候,大家的意见也是出奇的一致,说现在太乱,草乱七八糟的,还是要搞搞绿化,弄利落点好。问她们野花难道不好吗,回答是花期太短,不象种的花那样开的长,也没有那么多种类,而且也没有种的花花朵大,好看。

6.海淀公园:

还是以自己观察和同别人的交流为主。在公园中没呆多久就感到很晒,问在公园中健身的人,也反映这里的树阴太少了,夏天只能很早或傍晚来。一个看着孩子玩耍的阿姨说,这里虽说很晒,但离家比较近,有一些健身设施,孩子也爱到这里玩,有总比没有要好。

我观察到,这里树少,天空比较空旷,反而成了放风筝的好地方,公园也因地制宜,门口就有卖风筝的。其实没树也有别样的乐趣。

公园中有残疾人康复区,儿童区和老年人健身区,区内都有适合不同人群的健身设施。而且每区的地都是用橡胶铺的,软而不滑,这是在很多小区或公园里面被忽视掉的。

7.去往颐和园的路上:

在万泉河边,被眼前景象惊呆,河床中已没有水,只有一层散发恶臭的淤泥。固化的河道,水的匮乏,使其没有了生机。

经老师讲解,路上那些穿着“铠甲”的树木是皮很名贵的杜仲。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种在路边,给树木的养护添加麻烦。是为了让路人认识新植物吗?树上没有挂牌,而且让人认识到它的珍贵之处,树就更危险了。是它适合种在此处,或是它长成后别有一番景象吗?

到了所谓的绿化隔离带,是将“京西稻田”除掉后的产物,觉得还没有路边的树多,土倒是不少。老师介绍一种名为灰藜的一年生植物,该种先锋植物,无人管理,也可茁壮成长。

8.颐和园南如意门:

门前就是昆玉河,又称京密引水渠,岸边已被固化。该条河流同八一湖相连,构成了所谓的京城水系,已经成了人们游北京的一条水上

路线。驶过两条游船,但均没有按照当初开通此路线时所说的,为保护水体,将窗子封住,不知会给河水带来多少垃圾。

采访中,得知以前的岸边满是树,水里鱼也不少,但为了修路,树砍了,岸修了,现在鱼不见了,由于来往的车辆很多,又没有树,土也很大。我仔细观察河水,发现水中有不少水草,靠近岸边处还有垃圾。

9.颐和园内:

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构成,两者均为自然形成。

沿西堤六桥而行,一路杨柳依依,桃花盛开,同门外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在同游客的交流中,大家都很喜欢这里的风景,觉得“没白花门票钱”,反面的声音没有听到。

湖边老师讲解由芦苇和茭白组成的湿地系统,这种滨水系统,净生产力高,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造福环境。我夏天来游园的时候,绿色的芦苇配上蓝色的湖水,再加上湖面波光粼粼,是很漂亮,但当时不了解它原来还有这么多生态功能。对一些景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是此次实习的一大收获。

公园中正在进行整修,一圈印有花草树木的围帐将工地与游览区隔开,从远处看,围帐和园中的花草融为一体,不仔细看,简直无法分辨。这比起那些路边常见的突兀的围帐,更让人觉得舒服。但不幸的是我们还是看到有一条管道从工地延伸到湖边,乌黑的水正排到湖里。围帐很高,无法看到里面,不知这水是施工后的废水,还是将需要整修的湖段排空时,湖底含有淤泥的水,要是后者,还是情有可原的。

在山上我们看到了几百年前的水土保持工程,很不显眼,老师不讲,我是不可能发现的。工程对山体的改变不大,只是将山坡改造成鱼鳞状,有点象阶地,这样可以加强下渗,减缓水流的速度,从而预防了水土流失。但我想这只适用于水量不大的时候。

在山上还看到一些丢了脑袋的佛像,对取走佛祖脑袋的人颇不理解,这是一种亵渎,也是一种低素质的表现。

约下午两点在山上解散,实习结束。

三、分析与讨论

注意到这次实习中不论是老师的讲解,自己的观察还是进行访问的过程中,都提到了不少关于植物的问题,因此这一部分想着重探讨周围环境中植物的选择,以及对实习过程中想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1.关于居民对周围植被看法的问题

在调查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对环境进行修理,而对野生的植物则有一些深恶痛绝,这与老师的一些观点有些背道而驰。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自然环境能让人觉得舒服,使人产生深刻的体验呢?研究表明①,首先,要看人是否对自然环境感兴趣;其次,要看自然环境的物理特征。例如,一片矮树林旁边是一片绿草如茵的草地,人们从矮树林中一条小路穿过,坐在草地上玩耍,会产生一种摆脱都市枯燥、乏味、紧张工作压力的感觉,心情愉快;而在另一种情况下,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无法通过的灌木丛,这类自然景色往往失去对人类的吸引力。

因此,我想整齐修剪过的草地,花园,还是有它们存在的心理基础的。我们在学这门课之前不也是对一些人工修剪,设计过的园艺作品赞不绝口吗?这似乎是很多人的心理需求。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市中心的花坛,绿地,在心理学上,能够有较高的清晰度,更能够吸引人。当然,任何改造都要有一个限度,适可而止。

2.关于路边种植杜仲树的问题

前面提到,在去往颐和园的路上,对路旁种植穿“铠甲”的杜仲树不理解,回来后特意查了一下该树的特征,发现自己当时的看法过于简单,是错误的。

当时看到的树,因为是刚移植过来的,树干很细,也没有枝叶,再加上那圈铁衣,觉得不是很美观。其实,据查得的资料②,杜仲干形直,枝繁叶茂,树冠多呈圆形或圆锥形,遮萌面积大,且树体抗性强,病虫害很少,不需喷洒农药,是城市园林绿化非常理想的树种。北京、南京,杭州、洛阳等城市利用杜仲作行道树或进行公园、庭院绿化,均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而且由于杜仲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也是广大山丘地区理想的水土保持树种。杜仲树耐旱,耐寒,耐碱,却不喜湿热,在北京种植非常理想。

杜仲树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可以说浑身都是宝,尤其是它的树皮,这也是给它穿衣的原因。但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杜仲树的树皮具有再生的特性,即使对主干某一区段树皮进行全部环剥,只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短期内在剥掉皮的木质部上又可长出新的树皮,3~4年后即可赶上未剥皮部分树皮的厚度。通过环剥皮还可以促进树株直径的生长。杜仲不管幼树或老树都存在树皮再生能力,但其中以幼、壮龄树再生能力最强。所说的保护措施,简单来说就是用有网眼塑料薄膜包裹树干。

我想,既然剥皮不会给树造成太大的损伤,反而在一定意义上说还对树有好处,何苦要把树围起来呢。而且我看那铁圈很小,没有给树留生长的空间,不如没有。希望这是因为树还没完全长好,进行保护的缘故,以后能看到小树解脱枷锁。

那我们要怎样选择种植的植物呢?

我觉得首先要了解植物的特性,以及当地的环境,因地制宜。不能将人的意志强加给环境。正如在实习中看到的,针叶树的落针有一定酸性,会使周围的土壤酸化,因此树下的植被很少,我们强种上草也没有用;还有在颐和园山坡上看到的侧柏,它本是一种耐旱,耐碱的植物,所生长的地方往往植被不多,公园如果片面的追求绿化效果,铺上草坪,为保养草坪又浇灌很多的水,反而会对侧柏的生长不利。还有前几年,北京提出要给杨树做“节育手术”,因为每年一到春天,杨絮就铺天盖地,无孔不钻,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不便,这是当初种植时所没想到的。这些都是由于设计者不了解植物的习性造成的。形式不是我们追求的一切,和谐才是基础。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乡土植物的应用。所谓“乡土植物”是指未经人类作用引进的那些植物。“在乡土植物中包括不少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材料,它们生长繁茂,管理粗放,无需对土壤作特殊的处理,可供选择用于公园、娱乐场所和庭院中的湖泊、溪流、池塘及喷泉花坛等处的镶边栽种。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应用乡土植物种植可为城市居民区提供一个近似于自然林地和开阔田野的环境。孩子们在这里可以自由地攀爬树木,摘取花朵和进行其他活动,而这正是现在很多设计没有考虑到的。乡土树种还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当地的季节变化,而引入的外来树种却不能反映季节的特点。在当前迅速发展变化的世界中。乡土植物以其使人感到熟悉而又持久的风貌,也许更能引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从而增强对生活的信心。

尤其是在土壤和其他条件不良的地段,乡土植物可以依靠其较强的抗性来维持正常生长。在不具备表土的地段,更可显现出其特殊的栽培价值。许多乡土植物并不需要优良的表土。贫瘠的土壤反而可以防止其过量生长,并减少相应的管理问题,而且这些植物在贫瘠土壤中生长的寿命往往比在优质土中更长。燕南园中几乎遍及各处的二月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墙角,土坑都成为它生长的场所。

前面也有提到关于人们对修剪得很好的花坛,绿地的需求。鉴于以上所说的乡土植物的优点,我们可以考虑以其作为园林设计,城市美化的主要原材料。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态和人们心理需求的统一。

最后,我想到静园被砍掉的苹果树,也想到高中校园里的那排柿子树,那是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一到秋天树上挂满了柿子,但没有人去摘它。长满果实的树木能给人一种成就感,一种满足与欣喜。在校园等地种植一些适宜当地环境的果树,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应该被提倡。

四、收获与问题

实习是一次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环境的机会,在实习的过程中,经老师的讲解,我体会到“生态无处不在”这句话。同时通过提出与解决问题,增进了知识,加深了理解,纠正了自己的一些错误认识。

在这次实习中,我感觉的最大的困惑就是,人们的需求或者愿望与生态的矛盾。要改变人的认识,但这绝非我们短暂的一生所能实现的,我们不能把全部的精力全放在纠正人的意识上面,还要努力去寻找协调二者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应该就是我们要探索的问题。

五、资料来源及参考资料

《环境心理学》俞国良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风景园林植物配置》陈自新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推荐专题: 实习报告模板 医院实习报告 景区实习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