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实习报告 > 详情页

景区实习规划报告(范文6篇)

2022-03-03 09:21:42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景区实习规划报告共(范文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景区实习规划报告共(范文6篇)》。

第一篇:园林植物造景实习报告

园林植物造景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延中绿地、宝山顾村公园、世纪公园 实习目的:

通过这次上海园林植物造景实习,对自己平时设计与实际景观之间差异有所了解,在学习的同时解决理论学习中的问题,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分析提出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借鉴同时避免今后设计中犯相似的错误。另外结合平时课堂上学到的植物造景理论基础,从景观植物配置的应用形式,园林的植物观赏区造景,滨水植物造景,以及园林滨水植物造景几个方面

正文: 一、园林植物配置

景观植物配置方式

所谓的植物造景要根据地形的起伏变化和各种植物的生长特性,注重常绿、落叶,乔、灌、草、地被等多层植物群落结构的构建,形成立体景观。

然而景观植物配置方式就是指景观植物搭配的样式,是运用美学原理,将乔木、灌木、竹类、藤本、花卉、草坪植物等作为主要造景元素,按其观赏特性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构图,使其具有不同形式的有机组合,构成千姿百态的美景,创造出各种引人入胜的植物景观。植物配置是绿化的主题,是园林规划和景观设计的主旋律。现代园林艺术中,要创造自然生态的景观环境,更应注重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应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园林的文化内涵,营造园林文化气息,使之更具内在的韵味。

景观植物配置一般遵循功能性原则、适地适树原则、观赏性原则、经济性原则、人性化原则、文化性原则、丰富性原则、统一性原则,通过景观植物的配置,因地制宜创造园林空间形体的变化,季相色彩的变化,体现意境上的诗情画意,并力求符合功能上的综合性,生态上的科学性,配置上的艺术性,经济上的合理性等要求。 (一)、总体上可分为规则式、自然式两大类。 (1)规则式

该形式整齐、严谨,具有一定的株行距,并且按固定的方式排列。主要特点是有明显的中轴线,多为几何图案形式,植物对称或拟对称布置,体现一种整齐、开

朗、壮观、庄严的气氛。

(2)自然式

该形式自然、灵活、参差有致,没有一定的株行距和固定的排列方式。主要特点是不规则,植物配置力求反映自然之美,树木栽培不成行、不成列,以孤植、丛

植、群植、林植等自然式为主。自然式植物配置能表现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氛围,多用于休闲性公园,植物园等

(二)、景观植物配置具体方式 (1) 孤植造景

孤植又叫单植,是为突出显示树木的个体形态美或者色彩美而采用的方法。在规则式或自然式种植中均可采用。孤植树处在绿地局部空间构图的重心位置,具有强烈的标志性、导向性和装饰作用。孤植树的配置要有开阔的空间,四周配以地被植物,还可以用其他树种作陪衬,并留有足够的观赏角度和空间距离。适合孤植树种的乔木有:银杏、雪松、金钱松、白皮松、五角枫、落叶松、广玉兰、桂花、榕树、合欢、冷杉、云杉等。

(2)对植造景

对植即对称种植大致相等数量的树木,分对称式和非对称式对植。对植多用于构图起点,体现一种庄重的气氛。对称式对植要求在构图轴线的左右,相对地栽植同种同形的树木,要求外形整齐美观,树体大小一致。对植形式强调对应的树木体量、色彩、姿态的一致性,进而体现出整齐、平衡的协调美。非对称式对植常见于自然式绿地中,不要求绝对对称,如树种相同,而大小、姿态、数量稍有变化。常见的树种有:雪松、油松、广玉兰、规划、龙爪槐、香樟、刺槐、大王椰子、棕榈、针槐、落叶松、杨树、银杏等。

(3)列植造景

也称带植,即按一定的株行距,成行成带栽植树木。列植在平面上要求株行距相等,立面上树木的冠形、胸径、高矮、品种则要大体一致。可用单一的树种,也可用两三个树种相见搭配。在整齐划一的前提下,列植中也可以把不同品种的乔木与灌木相间栽植,但总体上要有节奏变化,不能参差不齐和突起突落。也可以等距离反复种植异形或异种树,使之产生韵律感。列植应用较为广泛,可供选择的树种也较多,适用于在道路两侧列植的树种有银杏、银白杨、广玉兰、樱花、山桃、杏树、梅、光叶菊、国槐、刺槐、合欢、乌桕、木棉、水杉、柳杉、白皮松、华山松、旅人蕉等。

(4)群植造景

群植通常是指由10株以上的乔灌木组成的树木群体。群植树木的数量较多,以表现群体美为主,具有“成林”之趣。对单株要求不严格,树种也不宜过多。树群在园林功能和配置方面与树丛类同,不同之处是树群属于多层结构,需从整体上来考虑生物学与美观的问题,同时要考虑每株树在人工群体中的生态环境。群植多用于绿地中的大草坪、林中空地,围合、隔离、遮蔽,以形成不同的空间。树木的搭配要按照自然式树丛的配置原则进行栽植,依据地形变化,形成主从、高低错落、富有变化的林冠线。

二、园林一般植物观赏区造景——世纪公园、延中绿地为例

园林绿地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及锻炼等身体活动,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园林绿地的功能多方面的,以游憩为主,兼有健全生态、美化环境、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植物对于造园是不可缺少的,历来中外公园首选植物美感为要素,用其构成特色环境景观。营造一个优美的植物景观,既涉及植物本身的观赏性和植物大小、形状、质感、色彩等美学特征的艺术组合,一个公园园林的绿地质量和艺术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景观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一)、世纪公园景观设计植物营造的特点与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公园的景观环境,是为居民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休闲区域。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要注重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强调对人的关怀,主要体现在视觉、触觉以及尺度等多方面,使他们在休闲、娱乐、赏景时更加舒适,创造一个生态健康、亲近自然的居住环境

(2)自然生态和谐原则

公园的植物配置,要在尊重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适当修整。在树种选择上一定要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而且要选择抗逆性强、易于管理、生长好的树种为主,做到“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同时,要注重植物与周围建筑小品以及水体等环境的和谐,使植物的柔和美与建筑的硬质美自然和谐统一起来

(3)经济实用原则

公园绿化以满足居民休闲为主,公园景观中的植物配置,要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既要考虑到景观环境的美化功能,也要考虑到经济成本,根据已有的地形地貌适当修整,此外,还要兼顾后期的管理和养护费用

(4)、世纪公园植物配置总结

世纪公园在植物配置上层次分明,注重色块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采用拟自然的生态群落式配置,利用生态位进行组合,使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共生,使喜阳、耐阴、喜湿、耐旱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壤、肥力,构成一个稳定有序的植物群落,提高绿地的质量,发挥生态效益和功能,增加生态作用,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公园内多运用立体植物造型,既丰富植物景观,又满足游人观赏需要,活泼生动,引人流连忘返。上海世纪公园作为一个新型城市公园,其在造景手法方面较为成熟,形式和内容丰富,使得设计师竞相效仿。乔灌草搭配的复层群落绿化模式,植物配置表现出兼收并蓄、广撷博取的海派风格,既借鉴地吸收先进的西方园林设计理念,又注重挖掘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由陆地到水体,体现了物种与生态环境的合理过渡,集中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 (二)、延中绿地

延中绿地以蓝与绿为主题.是上海市中心最大的绿肺“绿”即是绿化。以自然的地形地貌、茂盛森林灌丛、疏密的草坪地被、潺潺的小溪流水、逼真的地质断层,营造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城市绿色生态景观,为上海市中心注入清新的自然活力。 延中绿地植物配置特点

1.植物种类丰富,重视对本土植物的应用和植物专类园建设

2.注重色叶植物的应用和乔灌草植物的搭配,延中绿地近200种植物中,乔木占32.6%、灌木占28.3%、多年生草本植物占32%,色叶植物在感觉园和自然生态园中均有较高的比例

3.植物、水、建筑有机的结合,体现了"蓝"与"绿"的主题,应用形式多样,充分展示了植物的多样化。

4.公园中植物种类考虑到植物多样性原则和适地适树原则,常绿和落叶合理搭配,特色突出。

5.公园引进了一些热带植物,增加生物多样性,如棕榈科植物等,结合硬质铺装、景墙,营造出不同的植物景观感受。

三、园林滨水植物造景——延中绿地为例

水是园林的灵魂,是构成景观的重要因素,水景在园林艺术中是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园林中各类水体,无论其在园林中是否处于主要地位,或成主景,或成配景,无不借助植物来丰富景观。水中、水旁园林植物的姿态、色彩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强了水体的美感。所以在园林设计中,重视滨水植物造景、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 (一)、水边的植物配置

水边植物配置首先要考虑其用途和目的,配置具有相应功能的植物。水体边缘的植物配置既能装饰水面,又能实现从水面到堤岸的过渡,在自然水体景观中应用较多。一

般宜选择浅水植物,如菖蒲、水葱、芦苇和鸢尾等。这些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对驳岸也有很好的装饰作用。如,将芦苇成片种植于池塘边缘,能呈现出“枫叶荻花秋瑟瑟”的自然景观。水边植物配置要讲究艺术构图。我国园林,自古以来水边多以垂柳为主,造成柔条拂水的效果,但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或修剪,以免失去画意。在构图上,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

(二)、水面的植物配置

园林中的水面包括湖面、水池的水面、河流和小溪的水面,大小不同,形态各异,既有自然式的,也有规则式的。水面景观低于人的视线,与水边景观呼应,加上水中倒影,最宜游人观赏。

宽阔水面的植物配置:水面具有开阔的空间效果,特别是面积较大的水面常给人以舒畅的感觉。这种水面上的植物配置模式应以营造水生植物群落景观为主,主要考虑远观,

植物配置注重整体、连续的效果。植物配置宜以量取胜,给人以一种壮观的视觉感受。如大面积的荷花、睡莲,盛夏时节能创造出“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丽景观。

小水面的植物配置:该类水域一般为池塘,单个即能成为一个完整、精致的景观,植物配置宜考虑近观,其配置手法细腻,注重植物单体的效果,对植物的姿态、色彩和高度有较高的要求,植物配置要与水面大小比例、周围景观的视野相协调,不能过于拥挤,一般不要超过面积的1/3,便于人们观赏水面和水中优美的倒影。

(三)、延中绿地的滨水植物分析

延中绿地水景园的植物配植主要考虑近观效果,比较注重植物的姿态和色彩搭配,近河道的两侧,种植了大量的柳树、朴树等具有俯瞰姿态的树种,以及桃花、青枫、红枫、海棠等开花或色叶灌木树丛,层层掩映,以加强水体的层次。在春之园里为体现“干河”,抬高了两侧地形,利用水杉、雪松、黑松、香樟、榉树等乔木来分割空间,利用山茶、红枫、青枫、桂花、杜鹃、红花檵木、金叶女贞等色叶乔、灌木植物组合成丰富的植物景观,以营造步移景异的视觉效果。

在水景处置有的中央采用传统的曲水流觞方式,应用弯弯曲曲的流水与水空间的开合,深邃不尽,清幽 有限,给人以延绵不绝、望不见止境的效果;有的中央

湖面安静清澈,岸边配以垂柳、绿地,养上几只白鹅,充溢有限的江南风景;有的中央运用传统的对景手法,两岸相对、顾盼无情;有的中央架上木桥、放置汀步,中国式的亲水设计让人流连往复。

在视觉园和触觉园的驳岸处,结合地形,或是草坪一直延伸到水体,引导游人到水边观景;或是有断有续、曲曲折折地种植了大量的地被和黄馨、棣棠、杜鹃等矮灌木,它们细长柔和的枝条下垂到水面,活泼而富有野趣;在水边还种植了美人蕉、鸢尾、菖蒲等,丰富的植被将蜿蜒的河流装扮得分外绚丽。即便是“岛”的植物配植,在突出水的倒影效果的同时,也十分注重下木地被的植物选择,在一片水杉和池杉林中,种植了成片的水葱、萱草、黄菖蒲、过路黄、玉簪、金丝梅、洒金蔓长春花、熊掌木、小叶栀子等20余种开花和色叶地被,简洁而自然。

总的来说,从延中绿地的水体植物配植中可以看出,由于所表达的意境不同,水体的体量、形状等不同,植物配植的手法也就不相同。大的水体,主要考虑远观,植物配植注重整体的、大而连续的效果;小型的、曲折流畅的水体主要考虑近观,更注重植物单体的效果,近观的水体对植物的姿态、色彩、高度有特别的要求。延中绿地以其起伏的地形、浓密浓密的林木灌丛、开朗的草坪、诱人的小瀑布, 形成一个立体的生态的绿肺。

四、总结

通过本次植物造景的上海实习,对植物造景的形式及其实际效果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收获颇丰,我认为最大的地方在于,使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有意识的关注身边植物的设计,并且能够对其进行一些认真的思考和分析。另外在实习过程中,解决了书本学习中没有解决和理解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发现了实际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比如片面地追求视觉效果或片面地强调环境效益,没有运用一些新理念、新技术去解决造景过程中的问题;对生态理论的生搬硬套,没有体现因地制宜的理念,对植物生态理论的不结合实地情况的滥用等。所以我们要做出真正的生态植物景观,必须要对生态保护有深入的认识,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在我们今后的设计过程中这些方面仍然是需要努力和注意的地方。

第二篇:规划实习报告

规划实习报告

目的: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结合园林植物,艺术风格和景观异质性理论以及景观园林,古典园林,生态园林等对成都浣花溪公园的景观设计进行现状分析。论述以景观生态学作为指导思想,景观规划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理论原则,以营造更和谐的生态环境让城市布局更加合理。

构成要素:湿地生态;艺术风格;布局选址;景观差异性;园林植物;园路;历史背景;

一、杜甫浣花溪园林艺术风格

利用杜甫有关浣花溪诗作,对浣花溪园林选址、构园要素和园林借景艺术进行了较为深入探讨.浣花溪园林选址能因地制宜,自然天成,构园要素突出特色,意境潜藏,园林借景手法多样,妙趣横生,对今天园林设计、规划和园林游憩都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结合"斑块-廊道-基质"理论和景观异质性理论对成都浣花溪公园的景观设计进行分析.论述以景观生态学作为指导思想,景观规划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理论原则,以营造更和谐的生态环境.浣花溪公园由万树园、梅园和白鹭园组成。万树山的林区中有许多珍奇树种,如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红豆杉等;楠木、香樟、大罗汉、桂花等树种星罗其中,一条蜿蜒的“浅水峡谷”饶山而过,更衬托出山林的幽静;沧浪湖是公园用地的中心地带,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为意境,以水景为主体;白鹭洲位于公园北侧,据说是目前成都市区唯一的一块城市湿地,该湿地吸引了许多鸟类到此生活,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由于本来就拥有保护性湿地,又是河流的交汇地,所以整个园区对水的利用随处可见。通过宽窄适宜的景观水渠作为廊道,联系了湖泊斑块和湿地斑块,使得斑块之间能够有效地资源与能量的交换。这其中包含了与陆地截然不同的动植物种类,形成公园的自身特征。

二、浣花溪湿地公园景观生态

成都浣花溪公园是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设计建造的半人工湿地公园,是一个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根据不同生态系统的景观异质性和生态功能的差异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设计,从而建立的一个封闭的、可循环自养的,兼备生态、美学和文化等功能的湿地公园.该研究着重探讨其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和途

径,为以后的城市湿地景观的规划建设提供相关借鉴,浣花溪公园滨水植物景观驳岸,驳岸作为水陆过渡的界面,在滨营造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驳岸形式为营造滨水植物景观提供了不同的营造载体,同时决定了不同的植物景观营造模式,而且对生物多样性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浣花溪公园水体驳岸以结构性柔性护岸为主要形式,是用石材、水泥、混凝。浣花溪公园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水”的利用。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结合“斑块一廊道一基质”理论和景观异质性理论对成都浣花溪公园的景观设计进行分析。论述以景观生态学作为指导思想,景观规划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理论原则,以营造更自然的环境。

三、园林的选址

成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的浣花溪公园,坐落于城南的外江(两江并行,自西向东的南边一条)侧畔。外江,距城区民居有一定距离,水质远较“内江”清澈,官府遂在江畔设“织锦署”。园林选址表达了诗人的风骨雅气其一,对外有屏弃尘事纷扰以取清雅幽静,消除客愁之意。久,临江卜宅新。喧卑方避俗,其二,利用寺院土地兴建草堂对内亦有保持文人节操以达放浪山水,自由不羁之浣花溪以前,这里蓬蒿满地,杂木成林,野竹点缀,呈现一派烟水明媚、朴野浪漫的自然景观。因地制宜,根据浣花溪三面环水一面临壑的自然特点,突出茅庐建筑、园林动植物及水体等构园要素,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使浣花溪呈现一派楠屋茅舍、圆荷细麦、绿树环抱、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不仅如此,在每个园林景观中他还利用诗歌采取比附、象征或直抒胸臆的方法,处处营造高雅意境。

四、廊道布置筑论坛与建筑设计 在景观生态学中,景观连通性可从斑块大小、形状、廊道存在与否等方面得到反映,主要用来测定景观的空问结构特征。而景观连接度是指景观中各元素在功能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用来测定景观功能特征,要通过斑块之间物种迁徙或其他生态过程发展的顺利程度反映在景观生态学中,景观连通性可从斑块大小、形状、廊道存在与否等方面得到反映,主要用来测定景观的空问结构特征。而景观连接度是指景观中各元素在功能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用来测定景观功能特征,要通过斑块之间物种迁徙或其他生态过程发展的顺利程度反映。廊道是景

观连接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生物群体之间的个体交换、迁徙和生存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点在浣花溪公园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四、浣花溪历史

宋朝高宗皇帝绍兴年间,有文士马俌,在所吟《浣花溪》里,以首八句点说:“浣花溪边濯锦裳,百花满潭溪水香。宝奁散尽买霜,草林匹马不敢当。当时濯衣只偶尔,岂似取履张子房。烈烈遽能蔽此蜀,丧乱怀尔徒悲伤!……” 《卜居》道“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有客》云“患气经时疏快颇宜人”。效。《堂成》有“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杜甫无意和扬雄比较,扬雄青少年时期,同样因地制宜,营造高雅意境。从汉、晋年间起,多有贫家民女,为之濯洗丝纱、锦缎,得少许工钱,以供家用。该江遂得名:“浣丝溪”、“浣纱溪”、“濯锦江”。并有“浣花邀头”与浣花夫人的历史背景。蜀郡成都(四川成都市)人。女。姓任。喜弓马,善骑射。后嫁崔盱。唐大历二年(767年),崔盱继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次年崔盱入朝奏事,留其弟崔宽镇蜀。泸州刺史杨子琳趁机攻打成都,崔盱夫人任氏英勇出战,击溃杨子琳,保全成都。朝廷加封崔盱为冀国公,赐名崔宁,并

僧衣,当僧衣入水濯洗,水中立时呈现无数莲花,五彩缤纷,此后人称洗衣处为“百花潭”,称小河为“浣衣溪”,称任氏为“浣花夫人”。

五、结束语

从大范同来讲,人类对于自然的改造能力是比较弱的。但人类的活动会打破自然生态链,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的斑块化趋势日益严重。因此就景观设计来讲,应尽量少地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在保护的基础进行设计。景观生态学对我们的设计有直接指导意义,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四川建筑第29卷3期2009.06

建筑学报14 2010年第2期〃总第146期

安徽农业科学2009.29(3)

《文史杂志》2010年02期

文学沙龙—四川论坛

第三篇:园林造景外出实习报告

园林造景外出实习报告

4月25日-28日我们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课外实训,从学校出发,我们一共经过了苏州、上海、杭州三站,对拙政园、白塘植物园、金鸡湖、延中绿地,太子湾公园等处的造园特点、植物配置等方面进行了调研,现总结如下:

1、拙政园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分为东园,中园, 西园三部分。其中,中园是拙政园的主景区,是其精华所在。

拙政园的不同历史阶段,园林布局有着一定区别,特别是早期拙政园与今日现状并不 完全一样。正是这种差异,逐步形成了拙政园独具个性的特点,主要有:

以水见长 自然典雅 庭院错落 花木为胜

园林花木个体的姿态、色彩、香气、生机、风韵及花木群体组合形成的风景美、田园美和生态美使人产生愉悦的效果;园林花木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季更迭,不断变化着自己的大小、形象、色彩,形成丰富的季相景观,赋园林以视觉、嗅觉与听觉等诸方面的美感。 1 拙政园中的花木类型:

1.1 观花类花木

是以花的姿容、香气、色彩作为主要欣赏对象的花木。可分为单花欣赏的花木、群花欣赏的花木和香花欣赏的花木。

单花欣赏的花木,花朵大、品种多,主要是欣赏单朵花的美。有牡丹、芍药、月季、山茶、荷花、睡莲等;

群花欣赏的花木,主要欣赏花的群体美及其形成的气氛。如:梅、桃、海棠、樱花、杜鹃、紫薇、榆叶梅、迎春、连翘、紫藤、木香、蔷薇、秋海棠、萱草、百合、二月兰、蝴蝶花、凤仙花、鸡冠花等;

香花欣赏的花木,主要是让人感觉花香的馥郁。如:桂花、玉兰、蜡梅、茉莉、米兰、玉簪、兰花、金银花等。当然不少花木是姿、色、香兼有之的。

1.2 观果类花木

以美丽的果实为主要欣赏对象的花木。如:枇杷、桔子、佛手、南天竹、枸骨、石榴、火棘、木瓜、柿子、万年青等。

1.3 观叶类花木

多为色叶树或叶形奇特的花木。如:鸡爪槭、红枫、枫香、银杏、黄连木、无患子、马褂木、红叶李、瓜子黄杨、桃叶珊瑚、八角金盘、棕榈、芭蕉、芦苇、水菖蒲等。

1.4 攀援类花木

依附于棚架、墙壁、山石的木本或草木攀援花木。木本的有紫藤、葡萄、凌霄、络石、金银花、爬山虎、常春藤、霹雳等;草本有牵牛花、茑萝、葫芦等。

1.5 竹类

常用的丛生竹有孝顺竹;散生竹有相竹、金镶碧玉竹、苦竹、紫竹、方竹、箬竹、山竹(石竹)等。

2 园中的配置类型及方式

2.1 配置类型

孤植 指园林中常用的一株树种植或两株树对植。它能充分发挥单株花木的动势、线条、形体、色、香、姿的特点,用于较小空间作近距离观赏;在较大空间中运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丛植 指园林中3~9株单一树种或多树种的组合种植。花木多种植在不等边之角形点上,前后、左右呼应,前树不挡后树。如“远香堂”前广玉兰、柏、枫杨组成的多树种树丛等。

群植 指园林中9株以上的单一树种或多树种的组合种植。如“枇杷园”的枇杷,是单一树种群植之佳例;拙政园中部山岛的树群,东部“放眼亭”土山上的树群等皆为多树种群植的成功佳例。多树种群植常用常绿与落叶乔木、灌木、地被等复层组合,形成错落有致,层次丰富,虚实相生,浓淡相衬,林冠线、林缘线起伏多变,丰富多彩的园景和山水气氛。上层大乔木用以发挥绿荫覆盖功能,中层小乔木和下层灌木起划分空间、扩大空间的作用。以叶色深绿的常绿树为背景,能使梅花、樱花、杜鹃、红枫等花木和色叶木更加亮丽。在落叶阔叶树群中,栽植高出林表,树冠盘曲,叶色墨绿的松树,更显得松树的突出、生动,取得“松出灌莽,鹤立鸡群”的效果。

2.2 配置方式

花木与建筑的配置,就是把花木与假山、水池、园林建筑、园林构筑物等造园素材互相穿插、渗透、融合成统一的整体。

花木对园林建筑,不是遮挡,也不是让园林建筑赤裸裸地暴露,而是造景、掩映、装饰、软化。在园林建筑的窗下,种植小竹、芭蕉和低矮的花木,既不影响通风、采光,又绿意满窗。园内的建筑曲折变化较大,形成各种大小不同的前庭、后院、天井等小空间。采用墙隅种植或树石小品的形式,与形态各异的漏窗、空窗、洞门结合,形成多样的画面和框景。拙政园“海棠春坞”前的树石小品则是“粉墙为纸,树石为绘”的佳例。由洞门形成框景的实例也很多,如:拙政园由“枇杷园”洞门透视“雪香云蔚亭”一带山景,是一幅极好的纨扇画;由“梧竹幽居”通过圆洞门透视“别有洞天”后的北寺塔,视距深远,景色丰富。

花木与山石的配置 花木与山石的配置,是江苏文人园林中花木配置的精彩部分。土山或“土包石”假山的花木配置多采取复层混交方式,旨在形成山林景观,如苏州拙政园东部“放眼亭”土山、中部山岛、沧浪亭假山,艺圃假山等。

花木与水体的配置 池边若是土岸,则采取浅沼的处理方法,由池岸向池中做成斜坡,岸边种植水菖蒲、芦苇、慈菇、茭白、水葫芦等沼生植物,或者是草坡一直到水;池边若是假山驳岸或条石驳岸,则在驳岸以内种植一些不阻挡视线的花木,如迎春、探春等,还可以在岸边种植碧桃、梅花、梨花、杏花、玉兰、海棠、夹竹桃、山竹、松树、垂柳、枫杨、榔榆、朴树、鸡爪槭等花木,使枝条伸向水面,形成柔条拂水、低枝写镜的画面。

水池是园林中最活跃的题材,水中的早霞、秋月、岚光、塔影,给人以美的享受,欣赏倒影是游园的重要内容。为使景色更臻完美,多在池中种植水生花卉。拙政园中部,荷花伫立水中,突出了主题,又特意留出清澈明净的池水以观优美、生动的倒影,是成功的实例。

2、白塘植物园

“白塘植物公园”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最具现代化气息的景观大道——现代大道中段的北侧,它的 设计理念独具特色:

1、“市”“野”之间

用人工手段去创造一个自然环境,形成有湖泊、河谷、溪流、湿地、山林、坡地、树 林等多种形式的自然生态环境,突显城市绿洲境界。

2、“山”“水”之间

以山水为构架,充分利用原有水系,并通过人工堆土造山,形成山环水、水绕山的山 水园林空间。

3、“动”“静”之间

运用传统与现代造园林理念,环绕公园主环道布景,并在主要景点及主环路旁营造小 游园,动静结合,虚实相间。

4、“林”“木”之间

充分利用植物造景,塑造出山地密林的森林空间,体现季相变化特色生态空间,充分 展示观赏空间、草甸空间、苗圃种植林等不同的植物景观。

5、“传统”“现代”之间

借鉴中国传统园林中“步移景异”的空间组织形式,形成动线和视线上的变化多样, 运用现代材料和设计手法,塑造出贴近大自然气息的生态公园。

白塘植物园内各区域划分明确,有春夏秋冬四岛,各自植有相应的植物;还有专门的水上音乐广场,整个公园充满着一种动态的活力。

1 植物的种类 1.1乔木类植物

植物园内有许多采用植物名命名的道路,比如香樟路,以香樟作为行道树。除此仍有许多孤植或群植的乔木,比如榉树、楸树、梓树、杜英、枫杨、白杨、黄连木、黄璋、无患子、苦槠,钩栗。高大的乔木有时可以起到遮阴的作用,在立体构图上属于高的类别,

1.2 灌木类植物

植物园内采用大量的灌木,布局合理,疏朗有致,单群结合。灌木类植物树高较乔木矮,这样就构成了高矮上的变化(图1)。其次是色彩上的搭配。即使在夏季,我们所见到的灌木也不全是绿色,比如金叶风箱果,金叶小檗(图2),红瑞木。然后,图2

形态上也有差异,比如砂地柏,大枝匍匐平展。种类繁多的灌木在变化中求的统一。力求树种丰富变化,避免配置形式雷同。同一片区域内有多种灌木,比如西府海棠、贴梗海棠、红晕复叶槭(落叶小乔木)。

实际上植物园内更多的是观花类的树种,有牡丹,喷雪花,春鹃,白玉兰,东京樱花,紫荆,巨紫荆,紫丁香,金丝梅(图3),日本晚樱等等,呈现出一年四季开花不断地纷繁景象。

图3 图1 1.3 草本地被植物

地被植物应用形式比较灵活,可单独成景,也可与传统草坪植物、灌木、乔木等不同生活型的植物相配,构成意境丰富的空间。比如狗牙根作为草坪来使用,达到“黄土不见天”的效果。

植物园中的草本植物常常是配合着其他的乔灌木植物或是为建筑小品做点缀。在植物园里面经常能看见树坛下有百子莲,金叶过路黄(图4),美丽月见草,紫萼,玉簪,吉祥草,红花酢浆草等,小品旁边有萱草等。除此还有单独成景的,比如,醉鱼草,芍药,美人蕉,鸢尾,血石鸢尾,黄娃娃鸢尾,菊花,绣线菊,锦带花,穗花婆婆纳,火炬花,这些不同花色,花期,叶色,叶形的草本植物搭配组合,形成高低错落,色彩丰富的花境,丰富了植物园的色彩和景观。

图4 1.4 水生植物

植物园内有专门的音乐水景广场,在音乐中欣赏水景,是一种惬意的享受。水中植有荷花(图5),虽然没有“接天莲叶无穷碧,印日荷花别样红”,但也足够让人陶醉,另有睡莲,晶莹剔透,黄菖蒲,菱角,香蒲,再力花,芦苇,(池衫)一重一重,层层叠叠,给原本单调的水面增色不少。

公园中的植物配置要做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植物种类繁多,其栽植要求疏密有致,气韵天成,使人感觉到运动的气势。要在变化中求得统一,做到繁而不乱。注重色彩搭配。尤其要注意一些细节的地方,比如墙角处种植一些小灌木来遮挡线条的生硬,树坛下可以配置一些草本地被,避免黄土的显露。木屋旁可以植一些凤尾竹,毛竹等搭配,以作应景。

3 植物配置实际应用 3.1 根据实用性配置植物

白塘植物园是一个开放性的公园,不仅可以进行教学研究,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休闲、娱乐、观赏的场所。比如说休息区旁有一些小型的盆栽。主干道旁种植香樟等乔木,可以遮阴,创造一个凉爽的环境。为了辟出一个活动空间,用黄杨,石楠,龟甲冬青等栽植成绿篱。还有些柿树,梨树,柑橘等采用孤植、群植等进行配置,使人产生一种实用美感。

3.2 根据形式美的方式配置植物

比如春鹃,彩叶杞柳,枸骨等小灌木或是菊花,萱草,芍药等草本植物按高度,色彩,大小相对统一的设计要求密植成方形,弧形,圆形等各种图案,在园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3 组合植物造景

通常可以看见建筑小品旁植有某种乔木或灌木,辅以小径,构成组合植物景观,仅仅说是一片空地上只有一种植物在植物园内是不存在的,采用乔灌花草立体组合的绿化,共同组成自然式植物群落,胜于自然地优美景观。比如一棵大乔木下面必定有小丛的灌木,最下面是草坪。

4、 个人的建议

白塘植物园虽然分了春夏秋冬四岛及特别的音乐水上广场,但并不是说我们夏天去的话其他三个岛就没什么好看的,我觉得白塘植物园值得借鉴的是不管走到哪都不会让人觉得单调,不是千篇一色的绿,往往会在其中有那么几块区域颜色突然亮起来,让人起兴趣。但是个人觉得水生植物的安排不够完整。水中植物基本只能观一季,是否可以结合建筑小品。一个公园如果形成其独特的文化背景的话,就会显得有韵律的多,因此,白塘植物园是否可以运用当地的文化背景,为其增添一份独一无二的底蕴。

3、延中绿地

延中绿地地处上海市黄浦区、卢湾区、静安区三区的交汇处,位于南北、延安两条高架道交叉处的 “真正市中心”,总面积28公顷,由19片绿地组合而成,是上海市中心面积最大的公共绿地并且也是上海少数的城市生态公园之一。

延安中路高架和南北高架,在此交汇形成一个“申”字,向城市的四面八方延伸。空中环形人行天桥将5个区域串联起来,形成既有相对独立的特色园,互相之间又有互动联系,由此构成优美、浪漫的绿色交响乐章。

设计布局

延中绿地共分七个区域,也可以说是七个相对独立的园子,绿地上空,延安路高架与南北高架在此交汇。延中绿地以其起伏的地形、浓密的林木灌丛、开朗的草坪、诱人的瀑布小溪,形成一个立体的生态景观。七个园子既各具特色,又相互呼应,并由空中步行桥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

分别为:春之园、感觉园、嗅觉园、触觉园、视觉园、听觉园、味觉园。

PS:在感觉园里,这5种感觉被划分为5个区域,让人有不同的体验与感受,而最终形成第六感觉——直觉。

延中绿地在植物的选择和应用上具有3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是植物种类丰富,重视对本土植物的应用和植物专类园建设

二是注重色叶植物的应用和乔灌草植物的搭配,延中绿地近200种植物中,乔木占32.6%、灌木占28.3%、多年生草本植物占32%,色叶植物在感觉园和自然生态园中均有较高的比例

三是植物、水、建筑有机的结合,体现了"蓝"与"绿"的主题,应用形式多样,充分展示了植物的多样化。

公园植物种类组成

公园中植物种类考虑到植物多样性原则和适地适树原则,常绿和落叶合理搭配,特色突出。

植物种类的选择上,以长江三角洲的乡土植物为主,利用变化形成丰富的植物组合。在与各个设计主题结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地适生的植物种类,在色彩、质感、香味等各个方面适宜的植物。

同时,公园引进了一些热带植物,增加生物多样性,如棕榈科植物等,结合硬质铺装、景墙,营造出不同的植物景观感受。

公园中应用的乔木种类主要有广玉兰、雪松、粗榧、罗汉松、龙柏、五针松、白皮松、女贞、杜英、水杉、池杉、香樟、朴树、榉树、垂柳、合欢、法桐、加杨、银杏、无患子、栾树、杜仲、白玉兰、三角枫、青枫、五角枫、红枫、苹果、梨、橘子、枣、山楂、杏、木瓜、垂丝海棠、樱花、碧桃、垂枝榆、梅花、红叶李等。

常见的灌木树种主要有金桂、银桂、四季桂、山茶、美人茶、茶梅、栀子、含笑、杜鹃、红花橙木、六月雪、石楠、珊瑚树、洒金东瀛珊瑚、小叶黄杨、十大功劳、金叶女贞、龟甲冬青、海桐、金丝桃、八角金盘、熊掌木、南天竹、长春蔓、花叶长春蔓、丁香、琼花、八仙花、紫荆、蜡梅、紫薇、连翘、黄馨、月季、石榴、紫叶小檗、棣棠、凤尾兰等。

公园的竹类有毛竹、黄金间碧竹、哺鸡竹、刚竹等,此外,还有棕榈等引进的热带植物。

4、 太子湾公园

太子湾公园南靠九曜,现实南屏二山,东邻净慈寺,小有天园及张苍水,章太炎墓道,西借南高峰烟霞翠岚入园,北有一长列高大葱郁的水杉密林如翠帷中垂而与车水入流的南屏路相隔。山(九濯、南屏)为屏,水(明渠)为脉,山障水绕,气韵生动,太子湾公园“先天”就超群脱俗。全园以园路、水道为间隔、约略划分为东、中、西三块景区,东部景区为望山坪,颐乐苑等。望山坪系一大草坪,坪面宽广,视野开阔,既可眺翠微山色,又可在草地上或卧憩,或嬉戏。大草坪南瑞,有一处用浅红,灰黑二色磨面石块拼砌而成的太极圆形铺装,其直径约10米,游人到此晨可练拳习舞,夜可歌咏欢娱。中部景区以琵琶洲与翡翠园为主景点。琵琶洲高高隆起,悲翠园参差毗接,两面三刀者相边相倚而成丘坡上遍玉兰,含笑,樱花等观赏花木,下层衬以绣球,火棘及宿根花卉,花影照眼,馨香沁人。

太子湾公园的精到之处在于得用引水工程和明渠改建的平面形状多样化的水体,园之生动灵活赖以全出。园中水体大的折弯有数十处这多;分叉,聚合亦不下十余处。水道或与路同行,或绕丘而轩,或平铺如泊,曲折回环,聚散有致。水道两岸多呈自然式缓坡延伸入水状,随意点缀些许或高或低或倚或侧或断或续的石矶,石坎。临水坡岸密植宿根花卉和水生,湿生植物,野趣盎然。六七座用带皮杉木坯料筑就的小桥,造型,构架各异,跨水而立,不仅连接了两岸的园路,而且又是极佳的赏景点。自琵琶洲与流水相向南行,渐行渐闻然水声愈来愈大。当直上一小木拱桥时,但听得桥下流水欢歌,奔跳不息。再前行,复有一石砌拱桥跃然水波之上,自石桥望引水工和出水洞口,清波滔滔而来,涌至桥墩前一道横石坎处骤然下泻,轰鸣之声不绝于耳,使人有身临山谷深处飞瀑直贯的活水源头之感。

5、西湖 5.1 苏堤春晓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它命名为苏堤。

长堤横跨了整个湖面,连接了南山和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六桥起伏,为游人提供了可以悠闲漫步而又观瞻多变的游赏线。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她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魄。

苏堤上的六座拱桥,自南向北依次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站在桥头观望,景致个有特色:映波桥与花港公园相邻,桥下的垂柳与荡漾的水波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锁澜桥上近处可看小瀛洲,远处可望保叔塔,近实远虚;望山桥上西望,丁家山岚翠可挹,双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大致位于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景碑亭就在桥南;东浦桥是湖上观日出最佳点之一;跨虹桥上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 湖山沐晖,如入仙境。

苏堤上植物配置以垂柳和春季花卉为主,体现了“六桥烟柳”的特色。

苏堤的美丽不仅在于它在秀丽的西湖中穿越而过,还因为堤上种满了形态优美的香樟树及其他各种植物,是一条全年都常绿的长堤,特别是到了春天,堤上桃花盛开,树发新叶,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加之春风和熙,令人心旷神怡。

今之的苏堤,从整个西湖来说,除了符号式的桥形之外,更是因它将湖面分出层次,

主湖在东,次湖在西,一大一小,主次分明,很有层次,这是风景园林中的重要的“理水”手法。但苏堤一景之不足,在于桥形重复太多,而且堤路太直、太长,这是风景园林的景观之忌。

5.2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公园位于苏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今日花港观鱼是一座占地二十余公顷的大型公园,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位于公园中部偏南处的红鱼池,是全园游赏的中心区域。红鱼池西面,是颇具匠心的牡丹园,种植有各种牡丹、芍药数百棵,按不同品种分为十多个花境小区块。牡丹园的北面,大草坪视野开阔,西里湖波光山影引人遐想绵绵。草坪上,种植以高大乔木为主的树丛、树林,既增加了空间林缘线的层次变化,又为游人提供了庇荫,休憩场所。

今之的花港观鱼,基本上运用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也吸收一点西洋组景方式(大草坪,植物修剪成形)。园林布局由牡丹园、鱼乐园、花港和大草坪等四部分组成。园中模山范水,巧于因借,并配置亭台楼阁,花廊水榭,自然空间组织开合收放,虚实相间,互为衬托,聚散有变。全园以鱼、花、港为中心,以港为主体,把假山、池沼、亭台、水榭、小桥、游鱼、花草、人流放置在一个大的环境之中,人工与天然相结合,清幽与雅美相交融,动与静互成,虚与实并济,别有一番幽雅含蓄,旷朗清新的韵味,造就一个“多方圣景,咫尺山林”的艺术境界。 5.3牡丹亭

自牡丹亭中眺望,公园东,南,北三面景色尽收眼底。东面,绿树婆娑,遥接湖波堤痕。南面,南屏山葱茏山色被“借”入公园内,密林浓阴后,一湾绿水萦绕,拱桥飞架,港汊连通了西里湖和小南湖,全园水景因此更显灵动,沿水竹树繁茂,禽喧枝头,透露着山野风情。北面,大草坪视野开阔,西里湖波光山影引人遐想绵绵。草坪上,间以大乔木为主的树丛,树林,既增加了空间林缘线的层次变化,又为游人提供了庇荫,休憩场所。

5.4小结

杭州西湖风景区园林规划,在继承中国古代传统造园手法的同时,又力求发展、创新。在园林布局上,经历了借鉴、探索、创造的过程,从仅注意公园内部功能分区的合理性,逐步转向注重发挥中国园林传统特色,强调公园艺术形式的主题是山水创作、植物造景和园林建筑三者的有机统一,创作手法上注意现代游憩生活内容与民族文化的园林艺术相统一。在园林建筑上,主要是以继承传统和轻质过渡的形式出现,对不同的园林建筑风格区别对待:凡是在文化艺术上有一定价值的古迹、古建筑,严格妥善地保护;对某些名胜古迹有传统精华,但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建筑和构筑物,则扬长避短,保留精华,舍其糟粕;凡名不副实的风景点,修建时采取富于传统的形式和格调为主,达到相互协调。在植物配置上,以因地,因时,因材制宜为主,即因景制宜,创造园林空间的景变,形变,色变和意境上诗情画意,符合功能上的综合性,生态上的科学性,配置上的艺术性和风格上的地方性。

总结:

为期四天的实训在我们身心得到满足的时候结束了,虽然比较仓促,我们依然学到了很多知识,作为学园林的人,不仅要掌握好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到自然中进去,把自己真正的融于自然之中,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每一份美好,享受身边的每一片绿色。

第四篇:园林造景实习报告

园林造景外出实习报告

第一站:苏州拙政园

一、总概括:

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中面积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园林,其山石、水体、建筑的营建以及植物配置达到非 常高的水准。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园里有林木花卉近千株,但多而不乱。因此,园内的植物景观被称为苏州古典园林的典范。其很多景点的名称都和植物有关,如拙政园内的玉兰堂、海棠春坞、松风水阁等。

二、造景分析:

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所以,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从视觉观赏出发,研究视线与景物组合规律。这里是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及借景等处理方式来实现的。 具体分析:

1、对景

苏州古典园林通常在重要的观赏点有意识地组织景物,形成各种对景,随着曲折的平面,步移景异,依次展开。这种对景以道路、廊的前进方向和进门、转折等变换空间处以及门窗框内所看到的前景最为引人注意。所以沿着这些方向构成对景最为常见。如拙政园中部从枇杷园通过圆洞门“晚翠”望见池北雪香云蔚亭掩映于林木之中。当然,对景是相对的,园内的建筑物既是观赏点,又是被观赏对象。因此,往往互为对景,形成错综复杂的交叉对景。

2、敞景

景物与视线完全不受约束与限制,视线开阔,成一览无遗的景 象,称为敞景。敞景能给人以视线舒展、豁然开朗的感受,景深层次明晰,景域辽阔,易于激发人的情感,容易获得景观整体形象特征。这种视觉处理方式在苏州古典园林较少单独采用,一般是为达到一种视觉的强烈对比而与其它式如框景、漏景等手法结合使用。

3、分景

分景就是根据视象空间表现原理,将景区按一定方式划分与界定,形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景中有情的构景处理手法。分景的作用在于增加景色的量和质,使园景虚实变换,丰富多彩,引人人胜。风:在描写清风明月的景色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小轩筑于拙政园西园水中小岛的东南角,东南朝向,面对“别有洞天”月洞门,环境十分幽美。建筑平面采用折扇形,背墙窗景和室内石桌,给人一种小扇自生风的感觉,带着一丝丝凉意。雨是普通的自然现象,把它变成观赏对象,充满诗意,成为园林景观,是苏州园林在构筑园林景观上的妙笔。园中雨景,常常是通过雨落花叶的声响来完成的。拙政园听雨轩,为典型的“夜雨芭蕉”景观。

植物配置分析:

1、观叶类:松柏是山林中主要树种,常用的有黑松、罗汉松、圆柏等。

高大阔叶乔木在园中能构成主要风景画面,如银杏、榉、榆、朴、枫、乌桕、皂荚、梧桐、垂柳等,这些乔木的叶色,季相变化相 当明显,颜色丰富多采,十分悦目。

2、观花类:花木是园中的重点,特别是几种传统名花,如梅花、红梅、山茶、杜鹃、牡丹、芍药、荷花、桂花、蜡梅等,其他如玉兰、垂丝海棠、丁香、紫薇、大绣球、石榴。

3、观果类:果树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树种,数量虽不多,但它的观赏效果比较高。如批把园内的枇把。

4地被植物及小灌木:箬竹、山竹、匍地柏、鸢尾、六月雪、金丝桃、迎春、金雀等这些植物能点缀山坡和假山、花台,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5、攀援植物:是点缀和装饰墙面、假山、驳岸不可缺少的植物,常见的有爬山虎、络石、凌霄、金银花、云南黄馨、构杞、地柏、雀梅等这些藤蔓植物。

6、竹类:是园林中主要树种之一,它有时作为造景的主题,有时可作“配角”,也可作为隐蔽房屋墙壁或作为障景用。主要品种有棕竹、刚竹、罗汉竹、紫竹、方竹、斑竹、孝顺竹、金丝竹、箬竹、凤尾竹、菲白竹、山竹。

主要植物配置有:

乔木:榔榆、黑松玉、兰桂、西府海棠、木瓜等。

灌木层:红梅、绿梅、蜡梅、垂丝海棠、山茶、栀子花、南天竹、石榴、月季、紫藤、杜鹃等。南天竹则是古典园林内常用的灌木种类。

常绿乔木:桂花、香樟、小叶黄杨、圆柏、罗汉松、朴树、毛白杨、榉树、国槐、柿树、枇杷等。

落叶乔木:枫杨、糙叶树 梧桐、榔榆、枫杨、梧桐等。

第二站:苏州白塘植物园

一、总概括:

白塘植物园是一个开放性的公园。其造景主要有乔木、灌木、藤本植物、水生植物及多年生草本植物。整个植物园分为四个区域。

一、人工种植展示区

在此区域内,靠南施街一侧种植苗圃林地,以各种低矮的特色花灌木为展示主题,并通过东西向的直线形水渠和小园路进行分割,形成几何形布局,游人来回穿梭与花境之间。

二、岛屿生态自然区 利用原有白塘湖的两个岛屿,通过人工筑岛和水系改造,形成四个错落变化的岛屿和一片湿地,每个岛上种植突出季相变化的生态林,突出春、夏、秋、冬不同的植物种类。

三、湖区

利用原有白塘湖,形成公园中部最大的水面,在湖面上组织划船等水上活动,使游人欣赏湖光、山色、林木之美。

四、山地自然生态林区

运用人工手段,堆土叠山,并模拟出原始山林生态系统,对山体进行大面积绿化。

二、其造景方式与设计理念概括:

1、用人工手段去创造一个自然环境,形成有湖泊、河谷、溪流、湿地、山林、坡地、树林等多种形式的自然生态环境,突显城市绿洲境界。

2、以山水为构架,充分利用原有水系,并通过人工堆土造山,形成山环水、水绕山的山水园林空间。

3、运用传统与现代造园林理念,环绕公园主环道布景,并在主要景点及主环路旁营造小游园,动静结合,虚实相间。

4、充分利用植物造景,塑造出山地密林的森林空间,体现季相变化特色生态空间,充分展示观赏空间、草甸空间、苗圃种植林等不同的植物景观。

5、借鉴中国传统园林中“步移景异”的空间组织形式,形成动线和视线上的变化多样,运用现代材料和设计手法,塑造出贴近大自然气息的生态公园。

三、植物配置分析与概括:

1、乔木类植物植物

园内有许多采用植物名命名的道路,如香樟路,以香樟作为行道树。也有许多孤植或群植的乔木,如榉树、梓树、杜英、枫杨、黄连木、无患子。

2、灌木类植物植物

园内采用大量的灌木,布局合理,单群结合。灌木类植物树高较乔木矮,这样就构成了高矮上的变化。其

次是色彩上的搭配,如金叶小檗,红瑞木。形态上也有差异,比如砂地柏,大枝匍匐平展。同时力求树种丰富变化,避免配置形式相同。同一片区域内有多种灌木,如西府海棠、贴梗海棠。还有很多观花类的树种,有牡丹、喷雪花、白玉兰,东京樱花,紫

荆,巨紫荆,丁香,金丝梅,日本晚樱等。

3 草本地被植物

地被植物应用较多,可单独成景,也可与传统草坪植物、灌木、乔木等不同生活型的植物相配。如狗牙根、酢浆草、婆婆纳等。

植物园中的草本植物常常是配合着其他的乔灌木植物或是为建筑小品做点缀。在植物园里面经常能看见树坛下有百子莲,金叶过路黄,美丽越见草,玉簪,吉祥草,红花酢浆草,荆芥等,小品旁边有萱草等。除此还有单独成景的,比如,醉鱼草、芍药、美人蕉、鸢尾、血石鸢尾、菊花绣线菊、锦带花、婆婆纳这些不同花色,花期,叶色,叶形的草本植物搭配组合,形成高低错落的环境部落。

4 水生植物

有荷花、睡莲、黄菖、香蒲、再力花等。

第三站:延中绿地

一、总概括

延中绿地共分七个区域,是七个相对独立的园子。其起伏的地形、林木灌丛、草坪、瀑布小溪,形成一个立体的生态园;七个园子既各具特色,又相互呼应,并由空中步行桥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绿地上空,延安中路高架和南北高架,在此交汇形成一个“申”字,向城市的四面八方延伸,互相之间又有互动联系,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象。

二、设计理念及造景分析:

延中绿地是以蓝与绿为主题。“绿”即是绿化。以自然的地形地貌逼真的地质断层,营造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城市绿色生态景观。“蓝”即水。在绿地设计中,水始终贯穿于整个绿地,以此唤起人们保护植物生长空间的环境意识。蓝与绿再此进行生态的立体交融,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景观。

其七个园分别为:春之园、感觉园、嗅觉园、触觉园、视觉园、听觉园、味觉园。

每个园的特色及所用植物配置: 1.春之园

绿地布局简洁开朗,以一片苍劲茂密的绿色丛林为开端,以江南毛竹为主景。在起伏的地形间,设置了榉树、合欢和银杏等乔木林荫下的休息区,适宜人们休闲。坡上毛竹、桂花、香樟、合欢成片成林,相互映衬。 2.感觉园

在感觉园内,营造的是空间设计组合。

3.嗅觉园

以各个季节不同的香味植物给人不同的嗅觉感受。春园,有白玉兰、含笑、垂丝海棠、丁香、樱花、桃花、杜鹃、红花檵木等春花植物。另,芳香植物为丁香、白玉兰和含笑。夏园、紫薇、广玉兰、八仙花、栀子、六月雪,芳香植物为广玉兰和栀子。秋园 中心的植物配置是一株大榉树,秋景植物有银杏、榉树、无患子、栾树、桂花、青枫、红枫等,芳香植物为桂花等。冬园有白皮松、五针松、粗榧、蜡梅、梅树、山茶、火棘、南天竹等,芳香植物为蜡梅等。芳香植物有香樟、月桂等樟科植物。

4.触觉园

通过触摸植物的枝、叶质地和形状而使人产生不同的触觉感受。各种植物的叶子有不同的质地感觉,而具齿、有刺的植物,如火棘、枸骨等。

5.视觉园

感觉园的景观轴线大道即是视觉园的主要部分。中间是四季草花花坛,两侧种植山茶、珊瑚树墙和高大挺拔的水杉,终点是西端的樟树水景广场,从建成的效果看,视觉感受无处不在,如棕榈树阵,连续起伏的地坪,层次鲜明的灌木丛等。 6.地质园

地质园的地势是由四周向中央水池倾泻,樱花路和玉兰路直指石山双瀑,构成绝佳对景。在石山的东侧,有大片毛竹林,还有松、柏、枫、槭交织与一起。 7.听觉园

该园以象征性手法表现在茂盛的树林中出现一条干枯的河流缓缓流向前方。河底为卵石铺成有水波向后的动势。河道两侧植物层次丰富。

园内植物配置分析:

整个绿地注重色叶植物的应用和乔灌草植物的搭配,近200种植物中,乔木占32.6%、灌木占28.3%、多年生草本植物占32%,色叶植物在感觉园和自然生态园中均有较高的比例。另外,公园中植物常绿和落叶合理搭配,特色突出。

园中应用的树木分类总结:

乔木树种:主要有广玉兰、雪松、罗汉松、龙柏、五针松、白皮松、女贞、杜英、水杉、池杉、香樟、朴树、榉树、垂柳、合欢、法桐、加杨、银杏、无患子、栾树、杜仲、白玉兰、三角枫、青枫、五角枫、红枫、苹果、梨、橘子、枣、山楂、杏、木瓜、垂丝海棠、樱花、碧桃、垂枝榆、梅花、红叶李等。

灌木树种:主要有金桂、银桂、四季桂、山茶、美人茶、茶梅、栀子、含笑、杜鹃、六月雪、石楠、珊瑚树、洒金东瀛珊瑚、小叶黄杨、十大功劳、金叶女贞、龟甲冬青、海桐、金丝桃、八角金盘、南天竹、长春蔓、花叶长春蔓、丁香、琼花、八仙花、紫荆、蜡梅、紫薇、连翘、黄馨、月季、石榴、紫叶小檗、棣棠、凤尾兰等。

竹类:有毛竹、黄金间碧竹、刚竹等,还有棕榈等热带植物。

第四站:杭州西湖

西湖的美人人皆知。她的景区是立体和全方位,不论从哪个角度都能领略她的风姿。美在其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亦在湖山与人文的自然相融。

最先去的是太子湾公园。

造景分析:

整个园中以水体为界将整体分为两个部分,东部为有东方色彩的山水园,西部为有西方色彩的山水园。整体景观体现的是因山就势、顺应自然的宗旨。地形改造、水系处理和道路设计是造园的关键。创造了池、湾、溪、坡、坪、林、山丘、林中空地、疏林草地等大小不一的虚实园林空间。

公园遵循水有源头、路有出入,景有虚实的自然规律和艺术规律,植物配置采用树木成丛、草坪成片、宿根花卉自由散植,建筑采用质朴的木桥木屋等设施,以形成一处具有田园风韵的文化游息山水园。

植物配置特点:

高层:川含笑、乐昌含笑等木兰科植物,构成公园的主林冠线。 中低层:春季突出樱花玉兰,秋季突出丹枫白芦。火棘和绣球。 地被:突出宿根花卉和水生湿生植物,草坪突出剪股颖、和早熟禾等常绿草种,部分草坪仍沿用狗牙根。

主要植物配置有:乐昌含笑、日本樱花、桂花、枸骨、白玉兰、红花檵木、郁金香、鹅掌楸、湿地松、银杏、石楠、无患子、香樟、水杉、白栎、栾树、鸡爪槭、麦冬、金钱松、红叶李、桂花、山茶、合欢、木兰、紫玉兰、麻栎、枫香、枳椇、构树等。

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 月。

景色造景及植物配置分析:

1、苏堤体现的是借景之美。孤山景区的中山公园布局巧妙,亭台错落,把天然美与人工美融于一体。园中的“西湖天下景”亭,前临水池,曲桥相通,花木繁茂,自成一座精美的小庭院,乃中山公园的精华所在。园内所有建筑都依山而辟建,园林布局紧凑,设计匠心独运。

苏堤和白堤突出春景,苏堤为反映“苏堤春晓”“六桥烟柳”的意境,主要栽种垂柳和碧桃,并增添日本晚樱。海棠、迎春。搜疏等开花乔灌木,配以艳丽的花卉及碧草;白堤为体现``树树桃花间柳花”的桃柳主景,就以碧桃,垂柳沿岸相间栽植。

2、曲院风荷与柳浪闻莺

曲院风荷,以夏景观荷为主。以“曲院风荷”这一意境为主题,在植物配置上充分利用大小湖面,突出夏景,选择了荷花、木芙蓉、睡莲,及荷花玉兰作为主景植物,并配植紫薇、鸢尾等,使夏景的色彩不断。

推荐专题: 实习报告模板 医院实习报告 景区实习规划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