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植物学实习报告通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植物学实习报告通用》。
一、武汉市三金潭污水处理厂简介
1、工程概况
三金潭污水处理厂位于武汉市东西湖江岸区交界地三金潭地区,该厂远离城市中心区,东北面临近府河、南面靠近张公堤。是武汉市利用亚洲开发银行(ADB)贷款武汉市污水处理项目之一,计划总投资4.6亿元,其中利用亚行贷款2.1亿元。
20xx年3月开工。区域排水系统部分为雨、污合流制,部分为雨、污分流制。厂区总占地23.8公顷,近期用地15.7公顷。
一期于20xx年2月1日通水调试成功;3月5日全天候运行;5月实现二级运行;8月 污泥脱水调试。目前,生产运行稳定,日处理量最高可达30万立方米。
2、服务范围
武汉市三金潭污水处理厂服务区域为主城区汉口东部地区(简称“汉口东”地区),该地区行政划分主要为江岸区,包括汉口旧城、六合沟、堤角、塔子湖、后湖、谌家矶地区。东临谌家矶,西抵新华路,北起张公堤,南至江边、解放大道,服务面积61.4km2。
3、厂区平面布置
整个厂区分为五大块:
一、近期污水处理区;
二、远期污水处理区;
三、污泥处理区;
四、辅助生产区;
五、远期污水深度处理区。
各块以区间道路及绿化相隔相连。全厂的污水构筑物按原污水来水方向依流程自南向北布置曝气沉砂池、初沉池、A/O生物池、二沉池,处理后尾水自厂区东南端经过或超越在此设置的尾水接触消毒池及排水泵站排入城市接纳水体--府河。
4、处理工艺及流程
该厂采用的A/O法处理工艺,除磷不脱氮。合流排水系统污水截流倍数n0=1.0,工程总规模400,000m3/d(雨季最大流量620,000m3/d),近期300,000m3/d建设规模(雨季最大流量500,000m3/d),旱流污水总变化系数Kz=1.3。回流比R=75%。
污水由一级泵站(铁路桥泵站)收集至厂前提升泵站(张公堤泵站),再由张公堤泵站将水送入三金潭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处理。其工艺流程简图如下:
二、部门及车间的参观见闻
1、中控室
主要设备:
电子模拟运行控制板(墙体板)指示灯,模控板右边是现场实时监控视频显示器。程序控制计算机,电话机、视频控制器各一台,空调两台用于各设备降温。
人员编制及值班任务:
整个中控室的运行管理配1名班长6名值班员。班长负责监督值班工作,传达上级指示,安排任务,组织班室成员技能培训等工作。值班员负责中控室的日常值班,值班班次分白班和夜班,白班值班人员为1人,时间8:00~18:00,中间没有午休;夜班值班人员为2人,时间:18:00~8:00。轮值安排为:每人一个白班,两个夜班,休息三天。
主要功能:
污水处理厂设备自动化控制程度高,场内的所有设备几乎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设备的开启、阀门的开启调节、设备的运行指示等都可以在控制计算机上实现。工艺运行的参数在计算机运行程序上可以随时查阅,而且数据会被自动保存起来方便日后查看。现场设备的运行情况还可以通过视频录像进行监控。值班员的职责就是看管由计算机控制的程序系统的运行情况,调节生物池溶解氧浓度。每两小时记录一次工艺参数,以及每隔两个小时巡场一次并采集进、出水水样供化验室分析。需要记录的参数有:进、出水流量(m3/h),pH,SS(mg/L),DO(mg/L),MLSS(mg/L),TP(mg/L),NH4+-N(mg/L),污泥流量(m3/h),污泥泵运行参数,鼓风机运行参数等。
2、检验科
主要设备及仪器:
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721/.722/723/752/7230G系列分光光度计、紫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水浴锅、干燥箱、马弗炉、粉碎机、显微镜、阿贝折射仪、自动旋光仪、手持糖度计、手持酒精计、手持盐度计、酸度计、电导率仪、COD、BOD在线水质测定仪。
值班人员及分析项目:
班长1人,分析员3人,每天2名分析员值班,时间8:00~18:00,中间没有午休,上两天班休息两天,每天都要有人值班,班长负责监督工作,制作数据报表等。
化验室分析项目有:TSS、MLSS、MLVSS、SS、CODcr、TP、TN、NH4+-N、NO3--N、NO2--N、PO43--P、BOD5。
3厌氧污泥消化池:
主要设备:
该厂设有污泥消化池,用来处理从污水里沉淀下来剩余污泥,产出沼气和无污染的泥饼。据介绍,每座蛋形消化池地面高度为36米,地下深10米,最大内径为26米,总高48.2m,有效容积约13900m3,,污泥厌氧消化池采用卵形消化池,池内采用机械搅拌,配有18根搅拌管。
功能简介:
分解污泥中的有机物,稳定剩余污泥,减少病原菌及寄生虫卵。
其单体规模为世界第三、亚洲第一。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净化污水时产生的“副产品”,以往都是一简单的填埋技术处理。由于其含有寄生虫卵、病原微生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如不加以妥善处理,将产生二次污染。据介绍,消化塔运行后,三金潭污水处理厂每天产生的200吨污泥将被送入其中进行搅拌,通过加热、消化反应,最后将污泥脱水成无污染的泥饼,用于土壤改良、制肥、填土方等。而产生的沼气供沼气锅炉使用。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
4、污泥脱水浓缩机房
主要设备:
Roefilt 60型转鼓污泥浓缩机三台(两用一备),离心脱水机,絮凝剂制备机。
功能:
一是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污泥进行浓缩以减少后续污泥消化量,二是将消化污泥进行脱水便于运输处置。
操作规程:
容积式污泥泵将调理好的湿污泥抽入机器,在混合器内,污泥和聚合物充分混合形成絮凝结构,有利于污泥在虑带上脱水。污泥流入预脱水转鼓,经多段脱水后逐渐浓缩,并通过螺旋板输送。使用大间孔虑带,转鼓预脱水率显著提高。设计采用的虑带网眼能使污泥分离率达到很高。
5、加氯车间
主要设备:
真空调节器,安全警报器,氯气防泄漏以及回收装置,氯气投加控制器,水射器,控制柜,电动球阀,汇流排。
工艺流程及参数:
贮存在氯气瓶中的氯气通过紫虹管连接至汇流排,经主干管,经电动球阀控制后,主压力表显示正常之后,经过自动加料机投加氯气。比例为1:1.25。自动警报系统自动监控加氯间内氯气含量,在氯气含量超过指定标准之后,氯气防泄漏及回收系统自动开启。车间内喷淋氯化亚铁及铁粉的混合粉末。
6、鼓风机房
主要设备:
单级离心鼓风机4台。单机鼓风量4000~9600m3/h。为曝气沉砂池以及生物池曝气充氧提供气源。
操作规程:
一、开机前的准备工作。检查控制柜设备有无异常。检查润滑油油温、油位是否正常。检查风机各部件及地脚螺栓等是否紧固良好。检查风机水循环冷却系统是否正常,打开该风机冷却水和循环水的进出水阀门。检查鼓风机出口阀门在开启位置,并保证出风总管的阀门处于开启位置。高压柜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小车是否处于正常位置,二次路线是否正常并合闸送电。进进风廊道是否干净无异物。
二、开机。风机正确启动条件:没有报警或激活紧急制动开关,放空阀开关;出口导叶在最小位置。打开该风机冷却水泵和循环水泵,并检查循环水水位。合上风机控制柜电源,指示灯亮,观察仪表指示是否正常。细听风机内是否有异常声响;若有,应立即停机检查并报告运行班长。观察风机工作压力、风量、运行电流是否正常。观察、检查轴承及润滑油温升,观察润滑油压力是否正常。
三、按控制面板的停止按钮,出口导叶移至最小位置,放空阀快速打开。当放空阀打开时,风机停止运转。在发出风机停止指令后,油泵要继续运行至少5分钟。在油泵停止运转后,关闭该风机冷却水进水阀,关闭该风机的冷却水进水阀。检查鼓风机出口止回阀是否关闭。
四、按规定填写设备运行记录。
7、其他:
1)、粗格栅、进水泵房
主要构筑物:粗格栅间1座,近期选用MN型混流泵5台,3大2小。
功能:截除污水中较大漂浮物,确保水泵正常运行。
2)、细格栅、曝气沉砂池(合建)
(1)回转式细格栅
主要构筑物:每座设回转式细格栅3台,配1台螺旋压榨一体机输出栅渣。
功能: 截除污水中较小的漂浮物和悬浮物,保护后续水处理设备。
(2)曝气沉砂池
主要构筑物:每座池配以1台移动桥式吸砂机。
功能:去除污水中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并使沙砾表面摩擦,去除其表面有机物,且起到污水的预曝气作用。
3)、初次沉淀池
主要构筑物:分2组设4座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圆形沉淀池。每座池配有1套周边传动全桥式刮泥机,刮泥机上端配有浮渣刮板。
功能:对污水中以无机物为主体的比重大的固体悬浮物进行沉淀分离。
4)、A/O生物池
功能:创造特定的微生物水环境以厌氧释磷、好氧吸磷及氧化分解有机物的场所。
主要构筑物:2组4座矩形推流式生物池。每座池共分三区:选择区、厌氧区、好氧区。选择区和厌氧区设搅拌器,好氧区敷设曝气管由鼓风机房供气,控制溶解氧保持在2.0~2.5mg/L,污泥浓度保持在20xx~3000mg/L。
5)、二次沉淀池
主要构筑物:2组8座周边进水、周边出水的圆形辐流式沉淀池,每池设中心驱动吸泥机1台。
功能:进行混合液的固液分离,与生物池配合起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的作用。
6)、接触消毒池(加氯车间)
主要构筑物:2座折流式反应池,分4槽。
功能:采用季节性加氯,杀灭出厂污水中可能含有的`细菌和病毒。
7)、排水泵房
主要设备:选用5台干式离心混流泵。
功能:当府河水位高于20m时,将生产尾水及厂区雨水抽升排入府河。
三、实习心得
本次三金潭污水处理厂暑期实习为我们今后在工作及业务上能力的进步起到增进的作用,加强了我们今后的竞争力,为我们以后立足增长了一块基石。这次失业丰富了我在生活污水处理和给排水方面的知识,使我向更深的层次迈进。但我也认识到要想做好环境这方面的工作单靠这几天的实习是不行的,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才行。我们前面的路还是很漫长的,需要不断努力和奋斗……
通过5天的实习学习,使我对三金潭污水处理厂的整套工艺运行情况以及设备构筑物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实习中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相联系,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充分利用学院给我们的机会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锻炼自己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我们获得运行操作等方面的实际知识,了解这些工艺和设备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工作收集必要的材料,解决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难题。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1、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
2、通过野外实习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激发学习生物科学、探究大自然的热情,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对植物学的兴趣。
二、实习步骤与内容。
1、黑石顶简介。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封开县东南部七星镇内,东经111°52’,北纬23°31’,北回归线穿越腹地。最高海拔927。0m,地形复杂,森林茂密。木兰科、金缕梅科、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5个典型科,在黑石顶分布广泛,这几个科组成优势群落,在森林中形成高大乔木。
2、实习内容。
xx月xx日上午从xx出发,下午到达黑石顶,晚上老师对本次实习的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作了简要的介绍。
xx月xx日上午在xx老师和唐恬老师的带领下沿公路认种并采集标本xx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xx月xx日上午在xx老师的带领下沿某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xx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xx月xx日上午在xx老师的带领下沿另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xx种,同时采集压制标本,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xx月xx日上午对这几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下午学习压制标本的方法以及进行认种考试。
xx月xx日白天攀登黑石顶,沿线观察热带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晚上开总结大会。
xx月xx日与第二批到达的同学完成交接,乘车返回珠海。
三、实习心得与体会。
这次在黑石顶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最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两百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种的认识。像认识朋友一样认识每一种植物,即使一个人走在山野里也满目都是老相识,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到现在,我还记得有着苹果香味的阿丁枫,有着漂亮的蓝紫色果实的山菅兰,有圆圆腺窝的黄樟,有风油精味道的光皮桦,长了“瘤”的福建莲座蕨,叶子被揉了之后会有蜡痕的甜茶……以前还没有认真地去观察学习的时候,一棵树就是一棵树,所有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所有的树皮都是一个样。
而在这次的观察中,我发现每一株植物的叶子都长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气味特殊,有些叶脉奇特,有些形状古怪,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连貌不惊人的树皮也分长条形剥落还是片状剥落等等。黑石顶之行教会我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发现生命的奇妙。我每每惊讶于植物的独特形态和精巧构造而忘记了旅途的辛苦。之前老师跟我说过,这次实习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家对学习生物科学的热情。我想,两年过后我会忘记那些植物的名字,但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对于生命和自然的那种着迷。
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1、观察植物的顺序与要点:
在认种初期,我对于观察和记忆植物的形态特征总是不得要领。在请教过老师和同学之后我才知道,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缘?然后我们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和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
2、理论联系实际:
在复习的时候有时候因为标本残缺等原因,我试图根据参考书上的一些描述来记住这种植物,觉得这些特征描述更准确更权威,最后却发现那些描述不仅枯燥,在野外认种中还一点都不管用。而老师教给我们的识别方法又简单又实用,只要掌握了,认种就会变得轻松很多。后来老师告诉我,书上介绍的特征适用于在实验室里更为准确的分类鉴定工作,而野外认种的很多识别方法是分类工作者长期实践总结而来的,在野外是最实用有效的。比如甜茶沟囊蹲尤喙之后会有蜡痕,没有一本工具书上会教这种方法,但这却是野外识别甜茶沟闹匾途径。所以,光记住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按图索骥是要不得的,要到实践中去发现总结更为灵活有效的方法。
3、先“科”后“种”:
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往往是由形态特征想到种名,然后再根据笔记想到它的科名。但是通过与身边同学的对比,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我这样只是记住了植物,而不是学习了植物。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确定了所属的科,然后再确定对应的种,因为一般来说我们所掌握的识别方法其实并不能一步步地把植物确定到种,但是通过对一些比较明显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我们可以确定它们属于哪个科。后来老师的'讲解也证明了这一点。但由于我的理论课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就连科的特征都没有完全记住,所以虽然明知错误但还是不得不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植物――于是在后来的认种考试中我吃了很大的亏!我想,如果我一开始就是采用先“科”后“种”的方法学习,我的收获一定会更多。
4、 比较学习、集体学习、反复学习:
虽然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是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还是会很容易就把两种植物弄混。在这个时候,比较学习往往让我事半功倍。仔细观察植物,列出易混植物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和反复记忆就可以准确地区别它们了。而让我收获最多的莫过于集体学习了――一群人围在一桌标本边上,比赛着、互相帮助着、互相提醒着、笑着闹着,硬是把一袋袋的标本消化了。
尤其是在考试前的一晚,我们组的男生自发去采集新鲜标本回来供我们全组成员共同复习反复记忆,那晚一起围在饭堂门前的方桌前流水线式的复习不仅给我们整个小组带来不错的平均成绩,还让我们感到了集体的温暖。我觉得,集体学习气氛比较轻松活跃,学习效率比较高,个人独立思考的时间相对少了但是从他人身上获得的东西多了。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集体学习在同学之间普遍缺少多人面对面交流的大学有着重要意义。当然了,对于认种来说无论什么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反复学习,只有反复地去看、去摸、去闻,不断地消化记忆,才有可能让数量如此庞大的种类烂熟于心。
在黑石顶实习期间,我获得了很多与老师们交流的机会,从而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凡强老师是我最熟悉的老师,一直喜欢他的风趣和友善,也一直很佩服他的专业和认真。相信经过黑石顶实习的同学们都会惊叹:这人真神了!无论是经过百般蹂躏的叶子还是光秃秃的枝条,他都能迅速准确地告诉你这来自什么植物。在黑石顶,凡老师是比百度更强大的搜索引擎,以致后来我们一旦有待定种类就会说:“拿去凡强一下!”我曾经多次请教他植物分类以及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从中再次明白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他告诉我们,当年他还是研究生的时候是如何先从标本上认识植物,再到野外去观察植物;他现在还常常自己背一些植物的特征之类的,说即使现在他还没有亲眼见过某种植物,但是只要对它有足够的了解,他以后一旦见到就可以知道这是什么;在黑石顶他也每天给自己布置任务,要比较哪些种类等等……他还年轻,我也许不能说从他身上学到学无止境这样的话,但是他不断努力的精神真的让我很佩服。
还有我们又帅气又亲切的xx老师,智取紫玉盘柯的事迹永存我们小组成员的心中!这段时间以来对学生们都很好,一起打篮球一起吃饭聊天,完全没有架子。关于辛老师学术方面的事情我是听凡强老师说的,不过到现在都没搞懂就是了……希望以后会有机会参观老师的实验室,希望能和老师做很好的朋友。而那个在我们去爬山的早上就悄悄离开的唐恬老师看起来就跟我们年纪差不多,平易近人又好玩。这两位老师都是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做得很优秀的人,但是对于相对比较陌生的植物分类他们没有不懂装懂,在学生面前会很坦然地承认自己不会,并且愿意和我们一起学习。我记得他们厚厚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笔记,还夹了叶子什么的,认真程度绝不逊色于我们这些学生。石祥刚老师对于黑石顶的植物非常熟悉,每次去请教他问题都能得到详细又耐心的解答。最遗憾的是廖老师有事离开了,跟他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我们很少能获得那么多和老师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见识到了做学问的人应该有的品质。
黑石顶的日子是简单而快乐的,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与老师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取代了天天呆在电脑面前的空虚无聊,规律的作息让我们拥有了久违的身心舒畅。我们晒黑了过敏了累垮了还是会想念黑石顶的白粥,屋顶的星空,烟斗柯罗浮栲钓皮锥和福建青冈。最难得的是这次实习增进了我们班的感情,比任何一次班级聚会都更为有效。特别是在最后一天的爬山过程中,一路艰险,幸亏同学们互帮互助,男生们发挥骑士精神女生也体现了侠女精神,终于胜利登顶!黑石顶是我们友情和集体感呈指数型增长的见证。
不过我想,无论友情师生情等等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多么难能可贵的发展,它们始终是这次实习的副产品――珍贵的副产品。到最后做总结的时候我们必须把眼光重新聚焦到实习本身上来。人手不足带来的尴尬,时间紧迫带来的事与愿违,这些都是黑石顶实习有待改进的地方。我就自己这段时间的观察提出以下问题与建议:
(1)野外认种时讲解不足。
人手不足导致某些组别在认种过程中所得知识不够准确,讲解不足,有些种类甚至说完种名和科名之后就没有别的介绍。如果大家只是懵懵懂懂地做了笔记,又未能及时观察到标本,不仅学习的效率会降低,学习的热情也会受到打击。人手不足这个问题实在不是我等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不过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从外校聘请或者对非分类专业的带队老师进行培训。
(2)采集标本方法不正确,对植物的爱护意识不强。
在采集标本方面我们存在两个问题:“不及”与“太过”。“不及”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剪的都是些小枝条小叶片,除了看得出叶片特征以外,其他的特征完全无法从标本上获得。“太过”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我们往往连根拔起,至少也会砍下半边枝条,对于一些附近仅有一株的植株我们也毫不留情。当老师说可以采某株植物作为标本的时候,拿着枝剪的同学甚至会眼睛发光兴致勃勃地去残害植物。
我们以科学的名义正大光明地破坏着保护区,我们像鬼子进村一样扫荡着所经过的路线。我想,我们在惊叹大自然的造化奇妙的同时,是不是更应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呢?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过于敏感,但是我觉得无论以后这些植物会不会重新长起来,我们都应该抱着爱惜的心情去采集标本,对植物的损害要适可而止。我们懂得要以敬畏和珍惜的心对待实验才对得起死去的动物,为什么不需要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植物呢?所以我建议老师们在正式开始实习之前就要把这种爱惜生命的思想传播给学生,同时教给他们正确的采集标本的方法。
(3)对于森林整体结构和生境的关注度不足。
虽然实验目的之一是要“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但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除了开总结会的时候老师会提得比较多以外,我们自己对这些根本没有什么深刻感受。我们在认种的过程中,对植物所处生境没有足够的关注,更谈不上理解“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认种成了唯一重要的内容。在三次的进山经历中,前两次老师偶尔还会提醒大家注意周围的植被变化或介绍典型的热带沟谷林,但在第三次的登山过程中由于旅途的艰辛,我们眼前只有那条陡峭的路,哪里顾得上观察周围植被的变化!我走在前面,所以偶尔还能听到凡强老师的讲解,但是后面的人估计就只有爬山喘气的份儿了。
我认为“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是本次实习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学习生物学就应该始终注意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思想。在本次实习中,这部分内容的缺失让我深为叹息。当然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但是我觉得老师们应该在这个难得的机会里给予我们多一点引导,因为我们除了跟老师去认种外没有什么机会自己上山。所以希望在以后的实习中老师们能加强对环境部分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另外,之前听老师提过以后可能会采取集体讲解的方式,我觉得这样的方式虽然解决了这次出现的一些问题,但是很可能依然会忽略“植物与环境”的问题,因为在讲解的时候植物只是作为标本放在桌子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