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测绘工程实习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测绘工程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巩固《中国建筑史》课程中所学的知识,通过实地实物测绘,深入观察中国古代建筑的形态、古建筑的结构与形式等建筑特征。
2.掌握建筑测绘的技术和方法,培养大家调研、收集资料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进一步提高大家徒手草图和墨线制图的技巧和能力。
4.针对中国传统民居的构造、材料以及艺术空间手法的处理加强深入了解,以深化大三上学期对中国古建筑史的理论学习,以及加强同学们对国内建筑的热爱。
4.通过实地调研,使大家正确掌握传统建筑文化特色的地域性、时代性、民族性,从建筑理论上树立正确的建筑观。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
20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到佛山梁园进行古建测绘实习。
三、实习参与人员
xx级建筑学学生
四、实习内容
20xx年xx月xx日下午,刘老师跟我们做了个古建筑测绘讲座及实习要求讲解,主要让我们了解整个行程安排,测绘的主要类容,安排分组,布置各组的大致任务,实习的地点,还有些注意事项。大然还有最重要的――测绘成果,也就是我们的要完成那些任务。我们自己也在网站上了解了一些有关佛山梁园的资料。
佛山梁园是佛山梁氏宅园 的总称,1984年重修后改称梁园。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及东莞可园并称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园中亭台楼阁、石山小径、小桥流水、奇花异草布局巧妙,尽显岭南建筑特色。梁园是研究岭南古代文人园林地方特色、构思布局、造园组景、文化内涵等问题不可多得的典型范例,展现了古代佛山文人对远离大都会凡嚣、享受林泉之乐的追求,也体现了“广府文化”中对花园式宅第和自然的空间环境的`向往;其典型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是反映佛山名人荟萃、文风鼎盛的重要实物例证。
这次古建测绘安排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在学校里,大多数同学对古建筑的知识还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对于如何应用所学知识以及固件具体的形态还是知之甚少。所以,大家急需这样一次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全面认识了解的机会。x月x日,刘老师和陈老师就带着我们来到梁园进行古建测绘。经过老师的一番讲解的分
配任务后,我们组9个人就带同我们的测量工具到达需测量的建筑――韵桥。到我们首先是大致的了解一下韵桥的总体布局,测绘的范围、对象。然后,仔细的观察韵桥的特色,平面形式、构架方式、屋顶形式、台基情况、彩画等等。我们运用了全站仪,卷尺等的测量工具,就开始对该建筑进行测量。我们分好工,有的负责用全站仪测建筑的外轮廓,有的负责用卷尺测出尺寸较小的部件。我就拿照相机把建筑的外部立面,以及其他小的构件、雕花之类的东西拍下来,作为绘图的参考。
经过一天的测量,我们都基本把需要的数据都测出来了。我们就先话一下大概的图,看一下有没有数据的遗漏或错误。最后到了5点多钟,我们就返回学校。 这着,我们就开始分工画图,每个都至少有一个图,画大样图的就多画几个,而我负责的是剖面图。经过一轮的讨论分析,我们就把图画出来了。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岭南的园林建筑,对岭南的文化历史底蕴也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对古建筑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不是仅仅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在这里,我再一次感慨于古人的智慧,中华民族是一个大民族,孕育了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特产,用博大精深不为之过,还有好多埋没在时间与尘嚣中的古老的智慧在呼唤我们去发现,去继承去创新,感慨于唯今建筑风的滥觞,我们或许应该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一切文化一切发展。
过去的两个星期中,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对“土木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的实习。
土木工程测量这门课,是需要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实习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在课堂上,书本中抽象的叙述说明往往使我们一下难以很好掌握,但当我们面对着实物实际的操作后,我们将能非常迅速、牢固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更重要的,实习能使我们在能更加熟练、精准的操作基础上,更贴近实际运用的作业,及独立的完成所需的测量实际任务,这样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所以,深知实习重要性的我必须认真的把握好这难得的学习机会。
现在回头看来,两周的实习酸、甜、苦、辣俱全。我们的第一项任务是建筑物放样计算。在实习的第一天,由于对计算方法的不熟悉,我们的计算结果一直误差甚大,只能通过不断对照书本,与其他组的组员共同探讨查找问题,慢慢更正。由于计算公式比较复杂,加上反复的计算,使得大家头痛手酸。有些组员脸上也显出沮丧的情绪……直到第二天,当我们的数据结果终于与放样后的实际结果相符,我们才感觉到苦尽甜来。另外,我们的第二项任务是四等水准测量。当我们辛辛苦苦花了一天时间好不容易测完了学校一圈的数据,收工休息时,却被负责计算的组员告知闭合差不合要求,那就意味着我们一天的努力化作乌有……每天的每天,我们都必须在酷暑或雨水的陪伴下,扛着仪器携带着相关计算物品,在学校内外紧张忙碌 ,连午休时间都舍弃。下午测到几乎放下仪器又开始上选修课……我们的精神和精力都消耗了不少。
从这两周实习的日子中,我从中得到很多更宝贵的东西:
首先,通过实习,让我发现我在平时学习中存在的很多知识漏洞。课本上介绍仪器使用的知识都比较抽象,到了真正实践中的时候,我们未能很好把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还需要老师再次进行指导。在近距离的接触这些实物,能我更牢固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也能令我提高对仪器的操作的熟练、精准程度(比如能够迅速对中整平)。
其次,通过这次实习,有利于培养我做事严谨、认真、不畏艰难困苦的作风。不论是对中整平时的重复精确瞄准还是在放样计算时反复检验计算数据(以确保放样时的原数据正确),每个步骤都尽量做到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使误差尽可能的减小,及时发现错误及时检查;不论外界的环境的恶劣,克服一下就算不了什么;正确面对困难,学会静下来耐心的思考分析问题,能够独立借助书本找出解决途径。做事要又负责的态度,若因为自己而造成了错误要主动承担并积极补救。
第三,通过实习对培养我们团队协作精神有促进作用。它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和团结,互帮互补,分工合作,共同面对、解决困难,共同寻求如何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的方法,提高小组工作效率,确保进度的完成。
再有,我发现我们实习经验还较欠缺,在发现问题时不知如何解决。比如在做四等水准测量时,记录数据中突然出现两个“红+K-黑”差值达100多,当时不知是怎么回事。之后明白是前后尺拿调换了。
这次测量仪器的使用和实地的测量实习工作的开展,让我们更直观接触到了土木工程测量这个学科,也为我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好更快地使用仪器、控制测量发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我们明白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操作性强的特点,触发我们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从本质上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因此,实习在大学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后我会珍惜每次的实习机会,多去挖掘课堂上无法获及的东西,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时三周的.测量实习即将结束了,虽然开始时大家都感到好累,但看到我们的收获我们大家还是很高兴的。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过程的整体概念有了一个良好的了解,我学会了更熟练的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与工具,并且全站仪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对较好的掌握图根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的技能。原先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测量知识也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相互对照将我的测量知识和水平提高了不少,现在想来这场痛苦的实习是必要的.
同时在这场实习中让我再次认识到实习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个人的一个粗心,一个大意,都可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是带来一生都无法弥补的损失。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 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虽然有时间我们会因为一些实习中的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吵的耳红面赤,但大家都想着这样把要完成的这次实习完成的更加完美。
在这次的实习中我们对以前的学习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 水准测量。学校水准路线,这个主要是为了给以后的做导线测量奠定基础.在检验所测数据的时候,做到发现错误立即解决对读数超线的时候立即返工,同时还发现第三测量工作一般都在规定的记录表格上如实地反映出测、算过程和结果,表格中有计算校核,∑a一∑b=∑h,这只说明计算无误,但不能反映测量成果的优劣。外业结束后,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在限差允许的范围内,即按水准路线长度或测站数进行调整,若超过限差,必须重测。只到合格为止。
2. 角度测量。在角度测量对于我们专业科的学生来说要求非常高,用的是DJ-2的仪器。这就要求我们一直都秉着做事严谨的作风,对于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在每一个间歇点上,检验如果超限则立即返工重测。在实习中为了避免大的误差我们也都总结了不少经验,例如我们采用盘左和盘右观测取平均数的方法,可消除照准部偏心误差、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横轴不垂直于竖轴的残余误差。但竖轴倾斜误差不能采用此法消除。竖直角观测时采用此法可消除指标差的影响。又如在短边上的端点观测角度时要特别注意对中,照准目标时要尽量瞄准目标的底部,因为它们对测角的影响与距离成正比。为了消除度盘的刻划误差,需要配置度盘的位置,每测回变换进行配置。在角度测量时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主要是仪器下沉和路边行人带来的影响。由于做导线的时候选点都较远,过往的车辆行人都是很大干扰,所以有时候必须在人少的时候抓紧时间干。角度测量过程中,让我们都看到了严谨作风在干活中的重要性,经过角度测量后我们更好的团结到一块。
3. 做导线的最后一步是测距。在完成了角度测量之后,邓老师和高老师又让我们见识了一种新仪器:全站仪。教了一些关于全站仪的基本操作,对于全站仪的快速对中整平,在仪器上的一些测距等一些操作,对于这种仪器我们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在2位导师兢兢业业的带领下,我们迅速熟悉了全站仪的 基本操作。 。
最后经过每个组员的和谐工作我们也完成了图的工作,看到我们花好的图大家也都兴奋不已.如今的测量也算接近尾声了,感觉收获真的不少,当然其中不乏老师的教诲和同学的帮助.今天还于我们组的同学交流测量中的经验大家感觉收获都很多,有的说仪器的展点很重要关系到误差的大小,对于架仪器及测量的速度可以说是一次飞跃,在我们面临各种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以后踏入社会有了一个很好的的接轨。感谢学校给我们的这次机会,让我们能更好的迎合社会需求
一、实习目的
本次测绘实习主要是针对中国传统民居的构造、材料以及艺术空间手法的处理加强深入了解,以深化大三上学期对中国古建筑史的理论学习,以及加强同学们对国内建筑的热爱。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
20xx年7月1号根据学校授课安排,我们将在湘潭平政路进行维持二周的古建筑测绘实习。
三、实习参与人员
xx建筑学本部1、2班跟潇建1、2班。
四、实习内容
7月1号上午九点钟,我们班的同学全体在文庙集合,然后按分组的情况分头行事。最终我们选定的是距离关圣殿东100米处的三户民宅。这天的天气相当诡异,雨下的很大,好多人鞋子跟裤子都湿了,同时也给测绘工作的进展带来了一定的不便。雨渐渐小了些,我们便开工了。我们组共有七个人,湘潭本地的有两个,鉴于语言沟通的问题,这问卷调查当然非他们莫属啦。大队人马首先杀进一个老爷爷的家里,小刘首身示范。之后小赵、亚信还有还有海剑就都跑去弄调查问卷啦。剩下的四人就锁定一家据传有70年历史(貌似这一条老街房子的平均年龄达到了一百多)的民居着手测绘事宜。我们从大门而入,房子很简单的一面宽三进深,门洞都是开在同一边上,除去大门是正(典型的立面)中心的。进入第三间房子的时候,一架旧式木质楼梯呈现面前,没有扶手,楼梯的踢面也是镂空的`,踏面也很不平整貌似还能转动,大概首层的层高是4.1米,看到这样的楼梯,女生貌似有点惧怕,不知道当初在造它之时,主人是否有想过?上了二楼,哇塞,满目灰尘,估计主人是不怎么上来吧,除了去临街面出的挑台晾晒衣服,平时是很少活动的!让我有意外之喜的不是中国传统的木屋架结构,也不是挑台出为支撑挑檐而撑起的木结构(屋架木结构)上的倒莲座,而是中间二进厅(不知道可否这么叫)中一个被两排南北方向的木栏杆围护起来的空间,甚是好奇,小刘爆冷说,大概是放置过世的老人的,但细想一般不都是置于堂屋的嘛?无奈寻问主人,自也是说不上个一二。有个值得一提的是“一线天”,(一线天)首层片面是三进深,而到了二层就变成了二进深外加前面所提的挑台,屋顶是传统的坡屋顶,脊檩线正对与二进房的中点,在三进房与二进房屋顶交接的地方很特意的预留了15mm宽的一条窄缝,让光线从此处泄露下来,我猜测大概是房间不开窗的缘故,为了解决光线的问题,故采用了此法。
还有一大发现是其墙壁的做法,编好的竹篾成其“骨”,混以稻草、黄土为粘结剂,这做法到有点仿似现代的钢筋混凝土,不过相比之下,它比钢筋混凝土保温隔热性能更好,(墙壁材料)只是从理论上来说使用年限有所逊色,且承载力、抵挡风与暴雨的能力也不及后者,但能纯于世达一百多年,也算是古人智慧的一种表现吧!这是在第一家民居的发现。我们上午的工作差不过就做到着,总结一下,完成了问卷调查以及第一家的测绘。
中午,大队人马饿漉肠肠的跑到一间蒸菜馆,无奈其厨艺有限,我们就夹杂着窗外的淅沥小雨,捡以两三点菜色,撮以些许大白米,瞌睡连连。下午强打精神,继续上阵。归去途中历经关圣殿,带着久远的好奇心,推开了红漆的大门,貌似今日对外不开放,殿内人烟稀少,冷冷清清,大概是今天下雨之故!闲逛了一遍,跟传说中的汉白玉龙柱雕还有阶前的蟠龙雕合了影。不辜负此次之行。后来,我们又瞄准了离第一家不远的民居,历尽一百年有余,建筑形制类似于第一家,很典型的住户类型,热心的民居主人甚至给我们拿来了房契,哇塞,我想我们是没必要测啦,上面是绝对原版的平面图。有一发现是,室内墙面上的开窗,一般多见于古典园林,通过借景的构图手法来美化景色,在这里也被应用到了室内。再接着我们拐了个弯,寻找到了第三家民居。典型的两层,唯一不同的是二楼的护栏不见了,可能是被主人拆了,首层也是一面宽三进深,门洞方向均开在墙面的北边,几乎也不怎么开窗,但室内采光尚好,大概是门洞做的比较高,且在第三进房南边墙有开一窗一门。有意思的是这民居旁边的古建筑,据外貌看来估计是商铺,对面的天工楼据老人说有两百年的历史,门口还有一对石狮,甚是庄严啊!至此我们本次的古建筑测绘之行已圆满结束。
通过这次学院组织的测绘实习,虽然我们做的工作不是很足,但是至少有一点是值得肯定了:就是对本国古建筑的了解,在这里,我再一次感慨于古人的智慧,中华民族是一个大民族,孕育了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特产,用博大精深不为之过,还有好多埋没在时间与尘嚣中的古老的智慧在呼唤我们去发现,去继承去创新,感慨于唯今建筑风的滥觞,我们或许应该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一切文化一切发展,希望中国的建筑之路越走越顺利!也祝愿广
大的建筑学子的求学之路越走越顺利!
一、实习目的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学习建筑,建立建筑体验与认知,总结建筑经验,培养专业素养。
这次实习主要是想让我们通过对现场建筑及园区进行实地考察测绘,来了解各地建筑的风格特点、园区布置和景观安排,以及道路的流线修建。通过自己的亲自了解与各种方式来完成作业,加强大家对中外建筑更深的认知与辨别。
了解历史建筑的文化遗产价值。以及了解建筑遗产的保护。
二、实习地点、时间
这次的中外建筑史实习地点是沈阳世博园(植物园),具体时间是10月26号在外实习考察,剩下六天是完成预留任务的时间。
三、实习的具体环节的记录或小结
前一个星期老师讲了一堂大课,目的主要是介绍
10月26号是星期一,这周是实习周,第一天就步入正题,一早大家就在学校门口集合,大家带全装备浩浩荡荡的跟随老师去往目的地了。虽然我们的最终地是沈阳世博园,可是一路上的景色也很能激起我们的兴趣。不同的建筑,不同的景观,给人不同的视觉冲击。
这次不算第一次去世博园,上次是园林植物的认知实习,这次是历史建筑实习,将更能加深我们对建筑与植物的关系认知。
我们这一小组成员为xxxx六人组成,实力强大。首当其冲,第一个园区南京院就分派给我们小组了。
首先概述一下南京的历史地位: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又被称为“六朝古都”甚至“十朝都会”,自古是江南地区的文化和政治中心,也是扬子江下游流域重要的商业经济中心。目前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南京是长江下游地区和华东地区的交通枢纽,拥有亚洲最大的内河港口南京港、禄口机场以及众多连通中国北方、南方和中西部的铁路和公路干线。南京是山水城林一体的城市,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存。
南京曾经的地位:六朝古都元末朱元璋在此建应天府作为都城建立明朝北伐中原驱除元夷匡复中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南方政权北伐统一全国下面介绍一下南京园“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南京自古有“石头城”的别称。入口对景竖立的栖霞石为特产与南京栖霞山的景石。入口景墙如威严的城门,与身后的城墙相呼应。而蜿蜒曲折的溪流象征了哺育滋养南京的母亲河长江与秦淮河。西入口矗立的南朝华表展现了南京六朝时期辉煌文化艺术的一角。陈列南京特产雨花石的展室依山而建,石基、木墙、青灰瓦、大玻璃,既具有现代感,又隐含江南民居的独特韵味。南京园以“城”与“石”作为主题,旨在使人游赏之间体会六朝古都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时代的进步。
全组成员从大门开始浏览园区,大概了解了一下园区的分区以及流线安排,于是组长xxx开始分配任务,进行对园区大小景观及道路环境进行实地测量,进行数据的整理记录,草图的绘制,总院的总结。xx又全面的进行了一下园区各点的拍照工作。
在实习进行中我组成员团结一心,相互合作,最终获得了不错的结果。
接下来的六天时间里,就是我们把实习当天获得的`内容总结到测绘图纸,实习报告以及实习日记中。
测绘图纸的任务交给了四个男生,在细节分工,xx负责总平面的绘制,xxx负责建筑立面的绘制,xx负责华表的详图绘制,而xxx则负责花台的细节绘制。
实习报告的编写是由xxx负责,速写的绘制由xxx负责。实习日记是每人都要完成的任务。
在测绘图纸时,图中有两份详图,分别是华表的内容和花坛的内容,分别是园区建筑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景观,下面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总平面:园内主要建筑位于中轴线上正门巨石坛古建筑。假山石,放于方形平台上,平台左右两侧,分别通向侧门入口的华表和主建筑后面,通向主建筑后面的道路由毛石铺张,两侧密植国槐,通向侧门的木质小径,两侧为水池,零星种植些柳树,华表位于道路的两端口。
华表:南朝华表,为南京栖霞寺南朝萧梁时期,华表为模本的缩小版,与其他时期的华表有很大差异,是以南京为都城时王朝的象征,能够体现南京悠远的历史,是南京历史、文化沉积的产物,给人以城时王朝的象征,能够体现南京悠远的历史,是南京历史、文化沉积的产物,给人以刚毅不屈的感觉,是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雄浑形象的体现。
花坛:中心花坛可谓南京园中第一景,来到南京园从正门看去首入眼帘的便是这处设计十分规整的花坛,花坛整体呈正方形,层层垒起颇有层次感。且花坛在园中处于重要位置,它遮挡于主建筑于正门之间,在园中起到了玄关的作用,在建筑风水中作用极其重要。所以我选择了花坛作为一处独立景观进行描述。花台是由30x80的大理石板砌成的,从中透着不少朴实与厚重。花坛中虽然也种有不少植被但最引人注意的便是那块大石。
功能分区详图:
流线分布详图:
还有对园区大门及华表的速写,可见后几页。
四、实习的收获、体会:
通过这次世博园内的亲身探访,我们进行了实地巨细无遗的测绘,后面又进行了生动的总结,全组成员的收获都是相当大的,个人的体会也都肯定相当深刻。日记中应该都有体现。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我们更了解了历史建筑的各方面知识。受益匪浅!
一、实习目的
本次测绘实践主要是为了加强对中国传统民居的结构、材料、艺术空间手法的深入了解,从而加深大三上学期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理论学习,增强学生对国内建筑的热爱。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20xx年7月1日,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我们将在湘潭郑萍路进行为期两周的古建筑测绘实习。
三、实习参与者
xx建筑总部一、二班,肖剑一、二班。
四、实习内容
7月1日上午九点,我们班所有同学聚集在文庙,然后根据分组情况分头行动。最后我们选了关庙以东100米的三栋房子。这一天的天气相当奇怪,下着大雨。很多人的鞋和裤子都湿了,也给测绘工作的进展带来了一些不便。雨渐渐停了,我们开始工作。我们组七个人,湘潭两个人。鉴于语言交流的问题,本次问卷调查必然属于他们。大队先杀进一个老人家,小刘先示范。之后,小昭、亚信、海建都去领问卷了。剩下的四个人着手测绘一个据说有70年历史的住宅(貌似这个老街屋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100多了)。我们从大门进入。房子简单的一面宽而深,除了大门居中(典型的立面)之外,所有的门都开在同一面。当进入第三个房间时,一个旧的木制楼梯出现在我们面前,没有扶手。楼梯的踢脚面也被挖空了,踏起来很不平整。它似乎还能旋转。一楼的高度约为4.1米。看到这样的楼梯,女孩们似乎有点害怕。不知道师傅造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二楼,哇,风尘仆仆的,估计主持人不怎么上来,除了去街面前面挑个平台晾衣服,平时活动很少!让我吃惊的不是中国传统的木房子框架结构,也不是竖立支撑挑檐的木结构(屋架木结构)上的倒莲花座,而是中间二层门厅南北方向两排木栏杆围成的空间(不知道能不能这么叫)。我很好奇。小刘冷冷的说,大概是给死去的老人用的,不过想想,一般都是放在正房。无奈问大师,自也不能说一二。值得一提的是“一线天空”。(一线天空)一楼有三层深,但到了二楼再加上上面说的平台就变成两层深了。屋顶是传统的坡屋顶,屋脊檩条线面向第二个房间的中点。第三个房间和第二个房间的屋顶交界处专门留出了一个15毫米宽的窄缝隙,这样光线就可以从这里漏下来,我猜另一个重大发现是它的墙的做法。编织的竹条成为它的“骨头”,并与稻草和黄土混合作为粘合剂。这种做法有些类似于现代钢筋混凝土,但相比之下,它比钢筋混凝土具有更好的保温性能。(墙体材料)理论上使用寿命较低,承受风吹雨打的能力和承受暴雨的能力不如后者,但可以纯洁到世界100多年。这是在第一栋住宅楼里发现的。我们早上做得很差。综上所述,我们完成了问卷调查和第一次测绘。
中午大队饿着肚子跑到一家清蒸店,但是它的厨艺有限,我们就混着窗外的细雨,拿起两三个菜,挤了一点白米,一次又一次的打瞌睡。下午,继续打。回家的.路上,我穿过寺庙,怀着长久的好奇心推开了红漆大门。看来今天是不对外开放了。庙里人烟稀少,人迹罕至,大概是因为今天下雨吧!又逛了一圈,拿着传说中的汉白玉龙柱雕和盘龙雕在台前合影。不辜负此行。后来我们瞄准了离第一栋房子不远的住宅,持续了100多年。建筑造型和第一套房子差不多,是典型的户型。热心的房主甚至给我们带来了房契。哇,我觉得不需要测量。以上是绝对原创的方案。一个发现是室内墙上的开窗在古典园林中比较常见,利用景物的构成来美化景物,在这里也应用在室内。然后我们拐了个弯,找到了第三栋房子。典型的两层,唯一不同的是二层护栏不见了,可能是业主拆的。一楼也是一面宽三面深。门都开在墙的北面,几乎没有开窗户,但室内采光还是不错的,可能是因为门做的比较高,三号入口房间南墙上有一扇窗和一扇门。有意思的是,这栋居民楼旁边的古建筑按外观估计是一家店铺,对面的天宫楼按老人的说法有200年的历史。门口有一对石狮子,很庄严!至此,我们的古建筑测绘之旅圆满结束。
通过学院组织的测绘实践,虽然我们做的工作还不够多,但至少有一点值得肯定:对我国古建筑的认识。在这里,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国,孕育了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特产。深刻不为过。仍然有许多埋藏在时间和喧嚣中的古老智慧呼吁我们去发现、继承和创新,并在现代建筑中感受深刻。也祝广大建筑学学生学习之路越走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