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实习报告 > 详情页

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合集)

2024-01-29 00:37:27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合集)》。

第一篇: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

一、目的

1、认识各类地质现象。

2、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质技能,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等。

3、现场认识断层、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4、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建立地质思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地质认识实习是地质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矿山地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和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任务

1、采集矿物和岩石标本,进行肉眼鉴定描述,训练野外鉴别矿物和岩石的能力,初步掌握三大岩类的特征与区别标志,尤其是沉积岩与岩浆岩的野外判别。

2、由老至新了解华北型沉积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性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和沉积矿产,建立地质发展的时、空概念。

3、初步掌握褶皱、节理和断层等主要地质构造的野外观测方法和依据。

4、结合野外实际地质作用现象,观察认识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等外动力地质作用,认识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

5、初步学会地形图的使用、路线地质剖面的测量、地质点定点与描述、利用地质罗盘仪测量地层产状要素、野外地质记录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

三、实习方式与注意事项

1、本实习属于教学性质的认识实习,以教师指导方式为主,结合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联系地质实际认识各种地质现象和地质作用,学会简单的野外工作方法。

2、实习期间以实习小组为单位,组长为本小组负责人,小组成员要互相照顾、互相帮助;整个实习期间均为集体活动,严禁个人行动。

3、实习开始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阅读实习指导书,明确实习目的和任务,了解实习计划和安排,准备实习用品。

4、野外实习中,每到一处,学生先集中听老师讲述,然后按实习小组分头进行地质观察描述,有问题要及时提出,争取在现场弄懂。

5、自觉遵守纪律,爱护树木、庄稼,不乱仍杂物,保护环境,上山严禁烟火。

6、上山不准穿凉鞋、要穿长裤;野外工作时禁止相互嬉戏、打逗,避免使石块坠落伤人,在公路边工作时注意交通安全。

7、妥善保管实习指导书、罗盘等实习用品,遗失照价赔偿。

8、无特殊情况必须出野外,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向实习带队老师请假并获批准。

9、要求学会用罗盘实地测量岩层产状,实地分析正逆断层和褶皱构造。

10、解释分析岩层产状的外力因素。地质发育简史本区自太古代至第四纪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总趋势表现为由太古代的活动,到元古代后转向稳定,印支期又有活化的特征;沉积环境由元古代―古生代的海相和海陆相沉积,至中生代转向陆相沉积环境的演化过程。本区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四个演化阶段:

1太古代一早元古代基底形成阶段太古代早期(约3.5Ga),在冀东一带出现海底火山喷发,形成了以迁西群为代表火山一沉积建造。太古代晚期(约3.0Ga)地壳开始分异,形成以阜平群、泰山群等为代表的孤立分散的小陆块。大约2.5―2.6Ga,发生强烈的阜平运动,分散的陆块粘合形成较大的刚性块体。

早元古代早期的五台运动使刚性板块进一步扩大,奠定了华北板块的基本构造格架。早元古代晚期的吕梁运动,使沉积区褶皱隆起,形成了包括本区在内的统一的华北板块结晶基底。

2中新元古代裂堑演化阶段吕梁运动后,华北板块进入相对稳定的盖层发育阶段,早期由于地壳较薄,具有相当的活动性,广泛发育裂堑。接受了青白口系长山组、景儿峪组滨浅海沉积。新元古代末期,本区整体上升成陆,在约2亿年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遭受剥蚀夷平,缺失震旦系和早寒武世早期沉积,早寒武世中期本区再度下降接受沉积,形成府君山组与景儿峪组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3古生代稳定盖层发育阶段古生代伊始,华北板块作为一个整体再度下降接受沉积。由早寒武世晚期至晚寒武世海侵扩大,本区发育以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藻灰岩为代表的动荡浅海环境沉积物。早奥陶世海侵进一步扩大,亮甲山期为本区最大海侵时期,沉积巨厚的滨浅海碳酸盐岩沉积。从晚奥陶世开始,由于受加里东运动影响,本区再次整体上升成陆,长期遭受剥蚀夷平作用达140Ma之久,形成了准平原化的地形地貌。中石炭世才重新下降接受沉积,沉积了本溪组和太原组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晚石炭世末期地壳上升,使本区自早二叠世开始脱离海相环境,逐步转入陆相沉积环境。中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本区处于气候潮湿、地势低平、植物茂盛、沼泽广布的环境,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成煤期。

4中新生代滨太平洋构造演化阶段中新生代,本区构造演化进入了新的板块构造体制发展阶段。特别是自晚三叠世以来,地壳活动的动力机制发生了根本转变,伴随着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仲作用,本区和整个中国东部一样,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

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的近东西向构造为中新生代北北东向的环太平洋构造体系所取代,表现为区域构造线方向的偏转和强烈的构造一一岩浆活动。

(1)印支运动阶段以深层构造变形、中深的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和小型岩脉侵入和改造为特点。变形层次较深,构造作用过程中热的参与起着重要作用。

(2)燕山运动及其区内岩浆活动区内主体构造形成和演化时期,是褶皱、断裂、岩浆和变质作用均极为活跃阶段。本期构造作用塑造了区内现今主体构造格架。

(3)喜马拉雅运动与现代地貌格局的形成以北京西山山前高角度正断层的活动为代表,是现今北京西山山区和东部平原的分野阶段,塑造了现今地貌格局实习地区概况实习区内千米以上的山峰有多座,著名的如百花山海拔1991m,灵山达2420m,南部上寺岭1307m。区内大多为低山和丘陵区,高程一般为150―300m,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东南为华北平原。

实习区内主要河流为永定河、大石河和拒马河等,永定河是北京地区的主要河流,发源于吕梁山北端东部,其上游为桑干河,向东流经山西、河北、经北京西山和平原,在天津汇人海河,然后流入黄海。这些主要河流的支流向上游呈树权状撒开,形成了北京西山和平原的密集水系。北京西山年降水量700mm左右。雨季为7一8月,其降水量占全年的70%,山洪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每年6一7月为高温季节,7月平均气温为28℃,极高温度可达40℃;1一2月为低温季节,1月平均气温为一6℃,极低温度达一22℃。4一10月,日平均气温超过11℃,年雷暴日约37天,多集中在雨季。年大风日(>8级)约21天,多在冬季和春季。

区内工矿企业较多,包括燕山石油化工厂、首都钢铁公司等,此外还有一系列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煤矿和水泥和石灰厂矿,花岗岩、板岩和大理岩石料的生产也很可观。农业方面,平原区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丘陵和山区以杂粮为主,山口河滩地多植苹果树、梨树和柿树等。实习区北京西山位于近东西向的燕山山脉和北北东向的太行山脉的接合部位。

区内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地层发育较全,从太古界到新生界的主要地层单位均有出露(图1)。本区地层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本区地层和岩石在华北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并可与华北地区的其它地区对比。下苇甸地质路线

一、地质路线

该路线从下苇甸村西北约300米处至下苇甸村,沿公路向东南至丹里为止。

下苇甸属北京市门头沟区管辖,位于北京市西北,有丰沙铁路、门台铁路以及公共汽车至此,交通方便。

二、观察内容

1、主要观察青白口系至上寒武统的地层剖面。

2、下马岭组至奥陶系下统各组的主要岩性特征、结构构造特征。

3、沉积岩构造特征(鲕粒、竹叶状、叠层石、斜层理等)并分析沉积环境。

4、观察侵入岩脉并判断岩脉的相对地质时代。

5、测量地层产状。

6、其它褶皱、断裂等构造现象和阶地。

三、资料简介

本区在地质构造上位于京西著名的髫髻山复向斜、九龙山复向斜和妙峰山复向斜之间的下苇店穹窿的东部(图3―1)。该穹窿中心出露有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侵入体、地层出露由穹窿核部向外依次为青白口系、下寒武统、中寒武统、上寒武统、下奥陶统、中奥陶统、上石炭统、下二选统、上二叠统和侏罗系,以及侵入于上述地层之中侏罗纪的花岗闪长岩。各时代地层大多为整合接触关系。

只在下寒武统昌平组与青白口系景儿峪组之间、中石炭统本溪组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之间为假整合接触关系,侏罗系则与下伏地层成不整合接触关系。岩石实习区可观察到的主要以沉积岩为主,在沉积岩下部可看到少量变质岩露头,只有在断层或断裂中可看到倾入的岩浆岩。这主要以观察的地点有关,因为我们的实习地主要在公路旁,看到的岩石以开路时切开的岩石露头为主。其余地点基本为植被和泥土覆盖。

一、沉积岩

1、碎屑沉积岩:

区内碎屑沉积岩主要有砾岩、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页岩、泥岩和一些火山碎屑沉积岩等,分布广泛,形成时代为太古代至新生代。

2、化学沉积岩区内化学沉积岩主要有灰岩、白云岩和硅质岩等。在区内主要分布于百花山向斜的两翼。其形成时代主要是:蓟县纪、青白口纪、寒武纪、奥陶纪等。

二、岩浆岩

京西岩浆岩出露面积较大,主要可以分为深成侵入岩、浅成侵入岩和喷出岩类,均形成于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深成侵入岩是区内分布广泛,主要为中性到酸性岩体,从南到北都有出露。区内出露较大的岩株有房山岩体、灵山岩体等及与之相伴形成的岩枝。

浅成侵入岩主要是和深成侵入岩相伴形成的一系列的岩墙、岩床、岩枝等,从基性到酸性均有发育。

三、变质岩

变质岩岩类较为复杂,主要有大古界基底变质杂岩,显生宙的区域动力变质岩类和热接触变质岩类。

太古界变质杂岩大面积出露于实习区南西部,其它地区则零出露。主要岩性有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组成,并受到中等到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形成了各种类型的混合岩。动力变质岩主要发育在各类断层带中,主要岩性有各种变余糜棱岩、糜棱岩和断层岩等。区域变质岩类分布广泛。主要有板岩、干枚岩、片岩、片麻岩和变质砂岩(砾岩)、大理岩等。在与各类岩体的接触部位,还发育各种类型的热接触变质岩类。

地质构造

一、断裂构造

1、北东向断裂主要包括紫荆关深断裂带和怀柔涞水断裂带及其伴生的小断裂,是区内主要断裂。

北东向断裂主要变形时期为晚侏罗世,后期新生性、继承活动性明显。断裂活动控制了晚侏罗世及白垩世侵入岩体及早白垩世火山沉积盆地的分布和发展。

2、北东东向断裂

北东东向断裂与北北西向断裂相互交切而呈棋盘格状,一般规模不大,长几Km至十余km,总体走向北东60~70°,断面紧密、平直,断距很小,主要形成于侏罗纪末,是上述北东向主断裂共生的断裂。断裂性质呈左行压扭性。

3、北西―北北西向断裂本组断裂一般规模不大,长几km至十余Km,区域上个别可达上百Km,主要变形时期为侏罗纪,是前述北东向主断裂共生的断裂,并与北东东向断裂配套。断裂性质呈张扭性。

二、褶皱构造

北京西山的褶皱构造较为发育,轴向主要为北东东向至近东西向,主要有:

百花山向斜、九龙山(三家店)向斜、马鞍山(谷积山)背斜和北岭向斜等。

1、百花山向斜百花山向斜分布于北京西山中部,呈北东―北东东向展布,核部地层为侏罗系火山岩,两翼分别为古生界和元古界;两翼地层倾角约30度,近对称分布,轴面直立。褶皱的北翼与西南部为断层切割及燕山期岩体侵入改造,表明其形成于岩体侵入前,区内零星发育的白垩系没有卷入褶皱,因此褶皱形成于中侏罗世后,白垩纪之前,是印支运动一燕山运动早期的产物。

2、九龙山(三家店)向斜九龙山向斜分布干百花山向斜东部,呈近东西向展布,与百花山向斜的构造特点极为相似,二者为同期构造作用下形成。核部地层为是侏罗系火山岩,两翼主要为古生界;两翼地层倾角约30°,近对称分布,轴面直立。

3、马鞍山(谷积山)背斜马鞍山背斜分布于九龙山向斜与北岭向斜之间,呈北东东或近东西向展布,核部地层为蓟县系雾迷山组,两翼分别为青白口系、寒武、奥陶系和石炭、二叠系。在横剖面上,背斜总体成箱状,两翼较陡而顶部平坦,总体向东倾。

四、实习总结

这次地质实习,我们结合理论学到了很多实际知识。通过实地考察,对课本所讲的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开阔了视野,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更体会到了野外地质工作的无限乐趣与艰辛。观察了各种地质现象并积累了许多地质、地貌方面的材料,通过亲身实践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老师以自身丰富的经验与学识,像我们讲述了各种地质知识与现象,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务真求实、精确严谨一丝不苟的教学风格和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我学到了宝贵的知识,锻炼、提高了我们野外实习、考察的能力,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通过实习,走进了大自然,走进了实地,是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人的渺小,是我们对地质地貌学有了更大的兴趣和好奇。是我们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结合到了一起,对理论知识起到了加深巩固的作用。

第二篇:大学生地质实习报告

第一章绪言,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第二章地层

首先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第三章岩石

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附剖面图、素描图)。

第四章构造

概述实习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叙述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附素描图、剖面图)

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

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第五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

根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史上有那些阶段。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动力地质现象。

后记,说明实习后的体会、感想、意见和要求。

报告中文字要工整,图件要美观。报告应有封面、题目、写作人专业、班级、姓名、写作日期等。并进行装订。

编写地质实习报告模板

第一部分前言:实习的目的任务、要求、时间、地点等;

第二部分实习路线中主要地质特征:按照地层、岩浆岩、变质岩、构造、矿产的顺序进行概括性地总结;

第三部分几种地质现象的认识与探讨:选择地质实习路线中最有兴趣、感想最深的两种以上地质现象,对其作用方式、形成过程、产物及特征作较深刻、有见地的分析与探讨。

第四部分结束语:通过实习的收获、体会及建议。

地质实习报告要求实事求是、逻辑清楚、言简意骇、图文并茂。

第五部分:收获

通过实习,要求对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是:

(1)学会用手持gps定点。

(2)能掌握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构造面)的产状。

(3)初步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矿物、岩石并描述其主要特征。

(4)学会绘制地质信手剖面图,学会绘制地质现象示意图、素描图。

(5)基本掌握地质观察点的记录格式和描述方法,以及编写地质路线小结。

第三篇:秦皇岛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实习时间

2013年8月18日到2013年8月28日 二、实习地点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 三、实习路线

8.18 基地——石门寨镇上庄坨村沙锅店 8.19 基地——鸡冠山

8.20 基地——黄土营——张崖子——东部落 8.21 基地——潮水峪

8.22 基地——石门寨西门——欢喜岭——瓦家山 8.23 在基地画地质剖面图

8.24 基地——小傍水崖——大傍水崖——吴庄——花厂峪 8.25 基地——北戴河鸽子窝公园 8.26 旅店——老虎石公园 8.27 山海关 8.28回到学校

四、实习的目的,要求,任务

目的1.学生第一次以地质工作者的身份走进大自然、认识大自然;

2.从大自然中联系课堂所学知识,充实巩固基础知识,学习掌握野外工作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野外观察研究,积累大量经验,分析对比,归纳分类,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形式,得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结论; 4.体验地质工作特点,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陶冶热爱科学的情操。

要求1.初步学会野外地质工作方法,掌握基本: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2.掌握岩石、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能够识别常见的岩石矿物 3.达到基本技能训练:识图(地质图、地形图)、绘图、使用罗盘、编写报告 4.了解野外地质工作过程:准备阶段、实习过程、报告编写阶段

任务1.引导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去认识大自然 ;包括: 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和常见矿物的识别;自然界三大岩石的鉴定和常见岩石的识别;新老地层的踏勘和正常层序的建立;地质构造的观察和判别;各种地质作用现象的观察和成因探讨等

2.初步训练学生野外地质基础工作技能 ;包括:。地质罗盘的用途和使用方法;野外地质路线的选择和地质记录;地质剖面素描图的绘制;地质报告的编写等

第二章自然地理概况

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40°10′,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四县为昌黎县、抚宁县、芦龙县和青龙县,总面积约7812.4km2。北倚燕山,南临渤海。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

柳江盆地为我们在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主要区域。它位于秦皇岛市北,其中心距秦皇岛市28公里,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区内有纵惯南北的的公路及地方窄轨铁路与秦皇岛市区相通。交通极为方便。柳江盆地南北长约20km,东西宽约12km,北、东、西三面为山,仅南面向渤海开口。盆地内以低山、丘陵地形为。盆地中西部的火山岩分布区为山高坡陡的地形,海拔多在200~300m之间,山峰多在400m以上;东部山区山峰海拔高度一般为160~300m。在低山和丘陵之间,多发育有小盆地和河流,河流短小,河床为砾石堆积。临海地带发育有海岸地貌,侵蚀与堆积型海岸地貌相间分布,形成许多优良浴场。

1 波浪在岬角处发生侵蚀作用形成各类海蚀地貌,在海湾、平直海岸地带形成各类海积地貌;潮汐的作用使波浪作用范围加大,形成海蚀平台等地貌。

实习区内的主要河流是大石河,系入海河流,有明显的季节性。全长约70km,其中近60km河段流经山区,并有9条小河汇入,仅下游12km河段流经向海倾斜的平原。该河流域面积约为600多平方公里,其中560km²以上为山区。河床组成主要为砾石,主要岩性为火山岩,其次为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流域内植被覆盖达50%——60%,水土流失不严重,河床相对较稳定。

本区地处于中纬度地带,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植被特征是半干旱森林景观与干草原景观和半湿润夏绿林与森林草原景观的过渡带。

第三章岩石

本区的岩石种类繁多,岩浆岩有相当丰富的类型,从基性岩到酸性岩都有。从空间上观之,深成侵入岩主要出露在柳江向斜两翼,东老而西新。浅成侵入岩则广泛分布于向斜核部,而以东翼更甚。溢流、爆发形成的喷出岩主要集中在向斜核部。沉积岩主要有陆源碎屑岩和内源沉积岩两大类。陆源碎屑岩在该区主要分布在中—上石炭统、二叠系和侏罗系内,其次分布在青白口系、寒武系及奥陶系内。中粒碎屑岩(砂岩)较粗粒碎屑岩(砾岩)发育,而细粒碎屑(粉砂岩)和泥质岩也有广泛的分布。区内内源沉积岩以碳酸盐岩为主,分布在寒武系及奥陶系内。变质岩主要有接触变质岩和混合花岗岩。在本次实习所经地区三大类岩石均有出露,其中沉积岩出露的最多,覆盖面广,其次岩浆岩侵入体较多,变质岩相对最少,分布也较局限,张崖子地区的混合花岗岩具有代表性。

1、岩浆岩

由岩浆冷凝固结后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将其分为侵入岩、喷出岩和脉岩三大类。喷出岩是指岩浆及其它岩石等沿火山隧道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脉岩是在岩浆岩体内部或其附近围岩中形成的呈脉状产出的岩浆岩。组成岩浆岩的矿物大概有石英,正长石,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本区与区域上有成因联系的岩浆活动有四个岩浆旋回,即海西-印支流纹岩喷发旋灰,燕山运动第一期安山岩喷出-闪长岩,花岗岩侵入旋回,燕山运动第二期流纹岩,石英斑岩喷出-花岗岩侵入旋回和燕山运动第三期花岗岩长岩花岗岩,正长斑岩侵入旋回。侵入岩:

侵入岩指岩浆在地下不同深度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本区浅成侵入体规模不大。主要呈岩床、岩墙产出。岩性从基性到酸性均有。(1)花岗岩

出露于东部张崖子村附近,沉积不整合在马岭组石英砂岩之下。岩石为肉红或灰白色,但岩体分布很不均匀,结构构造变化很大。其中有很多混合岩化的迹象和老变质岩的残留体或捕虏体。下元古界混合岩化片麻状肉红色钾长花岗岩,为绥中花岗岩(γ2)。主要成分为石英、黑云母、正长石、角闪石及少量斜长石,粗砾等粒结构,块状构造,节理发育。约17.5~18.2亿年。(2)花岗斑岩

主要分布在砂锅店、潮水峪等地,呈岩墙,岩株产出。风化面红褐色,新鲜面灰黄色,斑状结构,斑晶为肉红色钾长碱石,基质为显微隐晶质,块状构造。(3)闪长玢岩

分布于张崖子西等地,呈岩床状产出。风化面灰黄色,斑状结构,角闪石斑晶少于斜长石。

2(4)辉绿岩

呈岩墙,岩脉分布在潮水峪,鸡冠山等地,侵入于前中生带沉积岩或变质岩中,一般称灰黑色,灰绿色或黑色。似斑状或斑状结构,基质国细晶或隐晶质,个别具球粒结构,气孔构造。

(5)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广泛分布于柳江向斜的核部中侏罗统蓝旗组地层之中和东南部晚侏罗统孙家梁组地层这中。岩浆成分有基性、中性和酸性,从碎屑粒度来看,有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等类型,按成岩作用方式有熔结火山碎屑和正常火山碎屑岩等。在傍水崖的剖面上均可看到。

岩浆岩还可根据SiO2的含量分类为: 超基性岩类:SiO2

基性岩类:SiO2:45%~53%,Al2O3可达15%,CaO可达10%,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

辉长岩和玄武岩成分很相近,但是结构上差别较大:辉长岩因为在地下深处,斜长石和辉石同时结晶,因些,矿物颗粒形态发育比较完整,大小也差不多。玄武岩一般由斑晶矿物和基质两部分组成,斑晶主要是斜长石、辉石、橄榄石,基质就是岩浆岩喷发时没有来得及结晶的玻璃质或者是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出的隐晶质。

中性岩浆岩:SiO2:53%~66%,颜色较浅,多呈浅灰色,比重比基性岩要小,侵入岩是闪长岩,相应的喷出岩是安山岩。闪长岩既可以向基性岩、辉长岩过渡,也可以向酸性花岗岩过渡。同样,喷出岩之间也关系密切,安山岩和玄武岩、流纹岩也常常共生在一起。

酸性岩浆岩:SiO2>66%,浅色矿物大量出现,主要是石英、碱性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喷出岩流纹岩和英安岩,侵入岩花岗岩。2、沉积岩

砂岩、页岩、灰岩、砾岩、粉砂岩、泥岩(1)砂岩

海绿石的石英砂岩

位于张崖子的青白口群龙山组组含有表面被风化成黄褐色内部为灰白色的中粗粒石英净砂岩,浅海相沉积,含海绿石和少量云母。

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基本特征是石英和燧石岩屑占碎屑总量的90%以上。按杂基含量的多少和支撑类型可以分石英净砂岩和石英杂砂岩两种。(2)页岩

位于下马岭组的紫色页岩。底部由于岩浆侵入时的热接触变质作用而带有明显的角岩化性质。(3)灰岩 纯灰岩

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岩石,灰黑色、性脆,硬度不大,小刀能划动。在石门寨观察到的亮甲山组纯灰岩含有砾屑。豹皮状灰岩

主要分布于亮甲山组地层。花斑由白云岩组成,呈浅黄色或褐黄色,与周围灰色或深灰色灰质组分界线明显,特别是那些花斑状似虫孔的,两者界限平直。岩石风化面上,常有虫

3 孔和花斑共生,是豹皮灰岩的标志。白云质灰岩

不规则豹皮花斑为白云质成分,显微镜下可看到白云质花斑与围岩灰质界线参差不齐,南花斑内以自形白云石为主,但尚保留少量方解石残余晶体,表明白云质不均匀交代灰岩所致。花斑仅限于一定层位岩内,与岩层面无切割关系,说明交代作用是在成岩阶段完成的。豹皮状白云质灰岩,以其豹皮状花斑较大、形状极不规则和围岩(灰质部分)量参差状界线为特点,可以与虫孔豹皮灰岩区别开。

豹皮状白云质灰岩单层厚度一般为50cm以上,层内构造均匀,形成于浅海深水环境。该类型分布于下寒武统府君组地层内,张崖子一带发育较好。含微层理的白云质灰岩

分布于下寒武统府君山组地层内,张崖子一带发育较好。花斑仅限于一定层位层岩内,与岩层层面无切割关系,说明交代作用是在成岩阶段完成的。层内构造均匀,形成于浅海深水环境。(4)砾岩

地层中常见的砾岩有两种:一是底砾岩,位于某个地层组合底部的侵蚀面上,代表长期沉积间断以后,一个新的沉积时期开始的产物,故在不整合面或假整合面上时有所见。第二种砾岩是层间砾岩,它的产生大多数是由于沉积过程中局部的环境发生变化,比如水流的冲刷、波浪的冲击、暂时的干涸、岸坡的滑动、地壳的微弱升降等均可导致层间砾岩的形成。该类岩石主要分布于下侏罗统下段的下、中部,上段的下部和上部,三叠系底部,上二叠统石千峰组底部和中部,下寒武统馒头组底部,府君山组底部以及龙山组底部等层位内。(5)粉砂岩

粉砂岩的碎屑组分一般比较简单,以石英为主,长石和岩屑少见,有时含较多的白云母。除粉砂以外其它由砂、粘土或化学沉淀物组成。粉砂岩因形成环境不同,成分和颜色也不同。粉砂岩在本区各时代地层中均有分布,且比较发育。如本溪组钙质粉砂岩、太原组深灰色粉砂岩、下石盒子组组灰色粉砂岩、石千峰组紫红色粉砂岩、徐庄组黄绿色粉砂岩、北票组深灰色粉砂岩和长龙山组浅绿色粉砂岩等。(6)泥质岩

本区泥质有多种类型,不同环境内形成的泥质岩,在成分上和颜色有明显的差异。3、变质岩 断层角砾岩

岩石因构造作用发生破碎所形成的角砾状岩石,角砾大小不等,具棱角,岩性与断层两侧岩石相同,并被成分相同的微细碎屑及后生作用水溶液中的物质所胶结。混合花岗岩

张崖子村北,为深成侵入岩,成分同花岗岩,少部分结晶程度好,大部分为小型变形晶粒,晶粒边界明显,结构致密,肉红色,有片理构造,少见斑状变晶结构、片麻构造,无解理,部分暗色矿物分布不均匀,显示了受到了力和热混合作用。

第四章地层

柳江盆地地层属于华北型,除普遍缺失中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三叠系、白垩系及第三系。其它时代地层发育较好,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地层单位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上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石炭统、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其地层由老至新为长龙山组、景儿峪组、府君山组、镘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崮山组、长山组、凤山组、冶里组、亮甲山组、马家沟组、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黑山窑组、北票组、蓝旗组、孙家梁组。

4 秦皇岛地区地层接触关系如下所示:

第四纪:河流、河漫滩、阶地等松散沉积物。粘土、黄土及砂砾石层。角度不整合接触──── 孙家梁组:

蓝旗组:安山质火山角砾岩、集块岩 角度不整合接触──── 北漂组:砾岩

角度不整合接触──── 黑山窑组:

角度不整合接触────

石千峰组:紫色粉砂岩(河流相沉积,由于干旱,在氧化条件下呈现紫色)、细砂岩、中粗砂岩和含砾石粗砂岩。

上石盒子组:中厚层含砾粗粒长石砂岩,夹紫色细粒砂岩、粉砂岩 下石盒子组:含砾石的杂砂岩,中粗粒长石杂砂岩,向上部颜色整体变红,紫外色泥岩,反映干旱环境,河流成因

山西组:砂页岩夹煤层,属于沼泽盆地成煤相地层

太原组:中细粒长石屑砂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夹泥质灰岩透镜体。呈球状风化

本溪组:下部铁质砂岩或褐铁矿、铝土矿,上部薄层粉砂岩、页岩、泥质透镜体,两套沙泥旋回,反映水平面反复升降,浅水环境

平行不整合接触──── 缺失O3、S、D、C1 马家沟组:白云岩

亮甲山组:中厚层豹皮灰岩,夹少量粒屑灰岩和钙质页岩,上部见少量白云质灰岩及含燧石结核、燧石条带灰岩

冶里组:小粒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

凤山组:黄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泥岩风化往往形成黄色土状物 长山组:以藻灰岩为主,有氧化圈 崮山组:以碎屑灰岩为主平行不整合接触────

张夏组:岩性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下部为细粒灰岩黄绿色页岩;中部以鲕粒灰岩为主夹藻灰岩,叠层石发育好;上部为泥质条带灰岩,页岩

徐庄组:黄绿色的粉砂岩

毛庄组:紫色页岩和黄绿色砂岩的交互层,抗风化能力弱 镘头组:砖红色发紫的泥质页岩,东部落河流位置覆盖平行不整合接触────

府君山组:暗灰色豹皮状含沥青质白云质灰岩平行不整合接触────

景儿峪组:灰白色、紫色板状泥质白云岩,泥灰岩岩石致密,呈微粒或泥状结构,多呈薄层状或透镜体状产出。底部为黄绿色、黄褐色中—细粒含海绿石石英砂岩。中部为紫红色、黄绿色薄层状泥岩,水平层理发育。上部为青色中—薄层泥灰岩夹薄层紫红色泥岩,泥灰岩细腻性脆,易于辨认,是本组与上覆府君山组分界的标志。其底部中细粒长石石砂具大型浪成波痕,海相特征明显,因此本组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

长龙山组:底部含砾石的石英砂岩,顶部出现蛋青色泥灰岩,见鱼骨状交

5 错层理

沉 积 接 触────

混合岩化花岗岩:变质作用较彻底,肉红色,无解理

图 1 抚宁县石门寨地区综合地层柱状图

第五章构造

石门寨地区处于燕山沉降带东段,山海关隆起东南缘,主要构造方向为南北向。自古生代以来,本地经历海西—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复杂的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西部地区产生了近南北向的背斜构造,西翼地层产状较缓而东翼地层直立倒转,被断裂破坏;中部和东部地区,则为一个开阔的不对称大向斜,西部地层直立倒转,东翼地层平缓,并且发育有一系列阶梯状断层的地堑、地垒。一、断裂构造

1、鸡冠山汤河地堑西北翼向东南倾,东南翼向西北倾,位于鸡冠山——上平山之间的汤河河谷中,由几条近南北向的下正断层组合而成。断层面倾角大,断距几百米,汤河河谷就是沿地堑构造中心部位发育的。

图2鸡冠山地堑地貌图 3 鸡冠山地堑构造剖面图

图 4 鸡冠山断层

2、断层构造本区断层发育,种类较多,主要为逆断层和正断层,分布于柳江向斜内,各处特点不尽相同。分布于东翼的断层主要有北东向及北西向两组,此外还有近南北向及东西向两组。前两组断层大多为正断屋,其中水平水向的运动分量并不显著。由于这类断层集中于岩墙、岩脉分布区,相互在成因上可能有一定的联系,断层的断距一般不太大,由几米到几十米不等。

3、潮水峪断裂

该断裂在浅水营至北林子一段呈近南北向延伸。在石门寨东门126高地,断层向东倾,倾角85°,西盘为张夏组鲕状灰岩,叠层石灰岩,东盘为亮甲山组灰岩(含蛇卷螺、满洲角石)。断裂带内为硅化角砾岩带,在平面上呈锯齿状。

在126高地北采坑,见该断层,断层走向N25°东,倾向南东,倾角60°,断裂带宽15m。由东向西依次是正长斑岩脉,硅化角砾岩和石英脉,断裂带东侧见有10cm宽的断裂缝,内见有断裂层泥,片理化及断面上的竖直擦痕,表明该断层活动后曾遭受过挤压。在潮水峪一带,断层走向N20°东,倾向南东,上盘为凤山组泥质条带状灰岩,下盘为冶里组厚层灰岩。断层面无论在倾斜方向上,还是在走向方向上均表现为舒缓波状。断面上镜面、坚直擦痕,阶步以及断裂内挤压等特征明显。

二、褶皱构造

在伍庄我们可看到背斜,该背斜呈近南北向延伸,出露约45km,宽度约为0.5km。图 5 伍庄背斜

在张赵庄南,背斜核部由徐庄组地层组成,向南倾伏。两翼为张夏组鲕状灰岩和凤山组泥质条带灰岩。由于受南北向挤压切割和岩体破坏,两翼地层出露不全,缺失崮山组和长山组地层。西翼地层产状为SWW250°∠41°,而东翼产状为E90°∠53°。

在伍庄—刘家房一带,核部仍然为徐庄组,两翼由张夏组鲕状灰岩、崮山组、长山组和凤山组地层组成。背斜向北延伸,被花场峪—王庄北向断层切割,致使张夏组鲕状灰岩向北西移动一段距离,在花场峪北,背斜核部向北倾伏。

第六章柳江盆地构造发展史

7 柳江盆地于晚元古代早期发生海进,在长期遭受风化侵蚀而使地势平缓的古老变质岩系之上,开始接受沉积,直至古生代,沉积了厚度较大的相互平行的岩层。在这一漫长的时期里,柳江盆地与华北广大地区一样,有过时间长短不等的上升侵蚀期,如自中奥陶世起至中石炭世初的漫长时期,遭受风化侵蚀,以致上古生界与下古生界之间有一个长时间间断所造成的平行不整合;景儿峪组与下寒武统府君山组之间有一个较短暂的沉积间断.上古生界的小、晚石炭世为海陆交互相,而至二叠纪时全为陆相,在陆相的沼泽环境下有煤形成,自晚元古代至古生代末,古地理曾有明显复杂的变化。尽管海陆变迁,和大陆条件下的气候变化,但柳江盆地地区只发生过平稳的刊降运动.所以这个时期的所有岩层的接触关系都是整合或平行不整合,而没有角度不整合的接触关系.从小生代初以来的整个中生代时期里,所经历的构造变动在性质上与古生代不同,中生代的构造变动使本区的青白口系及古生界地层发生褶皱及断裂,经历几个阶段后形成了柳江向斜。

自二叠纪末至侏罗系沉积之前,本区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变动,岩层发生裙皱。开始有了柳江向斜的雏形,以致侏罗系地层以明显的角度不整合超复在古生界地层之上,侏罗系底部跺岩中有安山岩及其它成分的火成岩砾石,这次强烈的构造变动不仅开始形成早期柳江向斜构造,而且还引起了侏罗系沉积之前的岩浆侵入活动,甚至还伴有一定规模的喷出活动.在这次构造变动之后,本区产生了地形上的差异,形成北高南低,以致侏罗系沉积之前,古生界地层在不同地区遭受不同深度的侵蚀。柳江向斜南部僵蚀轻微,向北渐甚,至东翼的石岭以北广大地区内,普遍缺失下二叠统顶面.而柳江向斜的西北缘侵蚀更强烈,甚至侏罗系地层覆盖在奥陶系之上,只有在义院口的一两平方公里面积内尚残存有下二叠统的顶面.老君山至小王山一带为一个东西向的平缓隆起.其遭受侵蚀的程度也较大,而南北两侧则较小.并且该隆起北侧的纳子峪一带与甫侧的大洼山以北地带侏罗系沉积厚度最大,反映出由当时的老君顶一小王山隆起带划分了侏罗纪在柳江向斜内的南北两个沉积小心.在侏罗系下统的下部岩层沉积之后,又有一次构造变动,致使侏罗系下部岩层发生平缓的变形,并改变了盆地的沉积中心,上部的岩层明显地超复在下侏罗统下部岩层之上.在柳江向斜西冀,它超出了下侏罗统下部岩层的沉积范围,而角度不整合于古生界岩层之上。由此可以推知,柳江向斜在当时已具有不对称的特征。此后,柳江盆地再次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动,引起多次猛烈的火山喷发活动,向斜核部大面积的中性火山岩层不整合超覆于下侏罗统的上下两组岩层之上,而在向斜北缘的长山北坡.青龙山等地,中性火山岩甚至不整合超复于二叠系、奥陶系地层之上.在此以后,又经历了构造变动,导致强烈火山喷发,堆积了酸性火山岩系.燕山晚期的岩浆侵入活动形成的花岗岩基,对柳江向斜的构造形态也有一定影响。它使向斜不对称性愈加明显,并在西翼引起一些南北向逆断层的发生。

新生代时期有明显的上升运动,全区遭受剥蚀,第三纪末因气候较热,有红色土形成,其后继续上升.但南部的海岸区则下沉,遭受海侵。因此,山区河谷内有阶地形成,并普遍向南,即向海洋方向倾斜。至第四纪末,海水有一定撤退,因而在山海关至秦皇岛一带的海岸上遗田有砾石堤,并且有海蚀台出露水面。

第七章 地质作用和地貌

地质作用可分为两大类: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内力作用让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外力作用让地表向平面发展。内力作用力量大、来势猛、时间短;外力作用比较温柔、而且是个漫长的过程。内力作用是由地球内部发出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地球内部的能量;外力作用包括生物作用、日照作用、水流作用、风力作用、内为作用(但是星际作用,比如星体撞击不属于外力作用)等。

1、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是本区普遍发育的一种地貌。

大石河为区内最大的一条河流,支流众多,该河流经石门寨的广大地区,由西北向东南流经盆地后注入渤海,塑造了较复杂的河流地貌。河床主要为砾石,少有漂砾和粗中砂。

8 图 6 大石河图 7 大石河河流阶地示意

2、岩溶地貌图 8 砂锅店岩溶地 岩溶地貌主要是指溶沟与石芽,溶沟与石岩是一种规模小的地表岩溶地形,在砂锅店和东部落一带的石灰岩中发育完好。溶沟是地表水沿石灰岩表面的裂隙流动,不断对石灰岩进行溶蚀所形成的,随着溶蚀作用的不断进行,其沟通性亦越来越好,因而加速了地表流水的循环,岩石作用愈加容易进行。随着溶沟的不断发展,其规模愈来愈大,介于其间的石芽渐渐显露于地表,形成了现在的地表岩溶景观。3、海岸地貌

北戴河海岸地区为岬湾相间曲折海岸。海岸线走向为西北东南向,侵蚀与堆积型海岸地貌相间分布,形成许多优良浴场。

在滨海地带形成海蚀地貌:波浪在岬角处发生侵蚀,加上潮汐的作用,使波浪作用范围加大,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平台等地貌。

陆连岛由沙坝使其陆地相连的岛屿。多位于近海岸处。由于岛屿的背后,即向陆地一侧形成波能降低的波影区,因此常常引起沉积作用加强,由陆向岛和由岛向陆的方向都可能形成沙嘴。如果海峡的宽度和深度不大,沉积物源丰富,两侧的沙嘴在延伸中相互衔接,便形成了连岛沙坝,连岛沙坝则将原来孤立于海中的岛屿与大陆连接起来。沙坝的中段一般比较狭窄,但却是陆岛之间相通的要道。北戴河老虎石公园即是这种这种连岛沙坝。

图 9 连岛沙坝图 10 海蚀崖

第八章剖面测量

一、实测剖面的目的查明地层层序,岩层厚度,沉积相类型及变化,化石内容,岩性和地球化学特点,含矿性,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和时代,地层单位的识别特征和各单位间的分界标志和特点。因些地质剖面是研究地层、岩石和构造的基本资料,根据剖面资料划分填图单位,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前提。

二、剖面选择和布置原则

(1)剖面应选在地层出露齐全、露头良好、构造简单、化石丰富的地段。(2)剖面线尽可能垂直地层走向。(3)剖面通视,穿越条件好。

(4)根据对剖面研究的精度要求,确定剖面比例尺。(5)剖面的起点与终点应作为地质点,标定在地形图上。三、实测剖面的野外工作 我们一组由六人组成,我们分工合作(包括前测手、后测手、两名分层人员、一名记录人员、一名采样员),相互配合。

我们被分配的任务是测量秦皇岛柳江盆地本溪组的地质剖面。

剖面踏勘在剖面线基本选定之后,应沿线进行踏勘,了解露头连续状况、构造形态、岩性特征、地层组合、侵入岩的分布、种类、岩性岩相变化、接触关系,初步了解地层单元填图单元的划分位置、化石层位、重要样品采集地点等。在此基础上确定总导线方位、剖面测制中导线通过的具体部位,需平移的地段和必须工程揭露的地区,发以及工作中的驻地和各种驻站的时间。

测量导线方位、导线斜距及地开形坡度角测量开始时,后测手定剖面起点,前测手向剖面终点方向前进,待到地形起伏变化处停止。两人将测绳拉直,此时,前测手向记录员报告导线斜距——测线终点所记录米数。

前后测手共同测量导线方位和地形坡度角,导线方位是指导线的前进方向,用方位角记录。前后测手测量误差小于2°~3°,取其平均值记入记录表格中。地形坡度的测量是用罗盘测斜仪,前后测手分别瞄准对方相同高度部位,使视线与地面平行一致,多测几次,前后较正,开始读数。以后测手为准,仰角为“+”,俯角为“-”,测准后将角度连同“+”或“-”号一同报告给记录员,记入表格中。

观察、描述及分层分层是根据岩石和岩性、颜色、成分、结构、构造上的差异性特征,按照比例尺的精度要求,划分出不同的岩石单位,在分层处做好标记,并且将分层的位置在导线上读出(分层斜距),报告给记录员记入表格中。测得数据为表1。

10 根据数据所画剖面图如图11。

图11秦皇岛柳江盆地本溪组地质剖面图

图 12 样品

样品

C2bI

样品C2bII

样品

C2bIII

样品C2bIV

第九章个人感言

本次为期10天的实习真的让我收获了很多。这是我们大多数同学第一次出野外实习,也是我第一次真正的看到石山,在这几天实习途中我们亲眼看到了许多课本上描述的地貌,如流水地貌中的河漫滩,阶地,重力地貌中的倒石堆、滑坡,构造地貌中的断裂、褶皱,喀斯特地貌中的石牙、溶沟,海岸地貌中的连岛沙坝、11 海蚀柱等,对书本的知识有了真实的体验。

同时我们也实地练习了很多判断地貌类型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每个同学都能熟练运用罗盘测出各种地层的产状,能够正确的判断出正逆断层,学会了在野外测剖面及正确的画出地质剖面图。

在这次实习中,每天的野外实习,每一个点,我都认真观察,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力争当场理解。比较实在的是,在这十天的实习中,我强化了罗盘的使用,地层界面能够判断,能够使用罗盘顺利地测出产状;各种地质构造能够判断,尤其是对断层的判断;野外岩性的识别基本掌握,各种地层的岩石也能在野外及室内顺利而准确地识别。

在实习过程中,让我们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从推测、判断到确定结果的过程,不仅是考验我们对课本知识的活学活用程度,对我们的知识掌握有很大的帮助,更让我感受到作为一位学习、研究地理的人应该有的科学严谨精神。

最后向谢远云老师、郭苓芬老师、王艳茹老师表示真诚的感谢。天气炎热加上路途难走,三位带队老师一路带着我们,同时还要教授我们知识,实在是非常辛苦,感谢三位老师无私的教诲。

第四篇: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1.目的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习,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任务

①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③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内容。

④通过实习,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

①实习前学生应认真学习实习知道书,以明确实习目的、内容安排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②实习中学生要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的讲解。

③现场观察各种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并作好记录,还应多问、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懒惰思想。

④每个学生应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二、实习的`组织形式及实习过程

实习的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又分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指导老师带领实习,

过程由实习指导书上的日程安排: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乘车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刚厂;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子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乘车由武定县至元谋县;

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

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三、实习任务完成情况

通过实习我们三大类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在野外认识和辨别三大类岩石,还能够在野外辨别各种地质构造。通过在各实习点对其的观察,实地考察,我掌握了罗盘的使用,还在各实习点采集了各种相应的岩石标本。还提高了我们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并学会了野外纪录,基本达到学校预期的目标。

四、各实习点地质概括

⑴昆明西山地区

①地层:由老到新如下,

1.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该岩石为灰色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细晶结构,块状构造,风化面为灰黑色,呈刀砍状。

2.石碳系下统大塘组(c1d):该岩石为灰色、深灰色角砾状灰岩厚层状灰岩,角砾大小混杂,为钙质胶结,较紧密,含珊化石,底部办翠绿色页岩与宰格组呈假整合接触。

3.石碳系中统威宁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粉晶结构,块状构造中部夹角砾岩,含珊瑚、腕足化石,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等,风化面为灰白色,局部有铁质侵染,与大塘组整合接触。

4.二迭系下统――(1)倒石头组(p1d):上部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中部呈黑色页岩夹薄层沙岩,含植物化石,下部为杂色黏土、黄铁矿及煤线,与威宁组呈假整合接触(2)栖震组(p1x):为浅灰色厚至块状细晶白云岩,风化面为灰黑色白云质灰岩。风化后成团块状小虎斑,成分为方解石(70%)和白云石(30%)越往上白云石逐渐增多。含丰富珊瑚化石,与倒石头组整合接触。(3)茅口组(p1m):上部为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中部为灰色厚状灰岩与灰色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互层,岩性较纯,层理不发育,表面有雨蚀沟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为灰色厚状不规则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与栖震组整合接触。

第五篇: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旭 第一章绪言

工作区位置,行政区别

--汪作

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40°10′,东接辽宁,北邻承德,西倚唐山,南连浩瀚的渤海,海岸线长113千米,水域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距离北京295千米,总的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

实习基地坐落的柳江盆地,按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提出的中国地貌形态分类,为一南北向延伸的低山—丘陵地区。实习区北,西,东三面被陡峭的山地环绕,为一盆状地形,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为山高坡陡地形。相对比高在200—300米,最高峰老君顶海拔搞成米。贯穿盆地南北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水系。大石河自北东而来,经大刘庄流入本区,在崔家转近南北向曲流。傍水崖向东南直流,至蟠桃峪出盆地,于山海关以南注入渤海。长70千米,流域面积约600平方公里。临海地带发育有海岸地貌,侵蚀与堆积型海岸地貌相间分布,形成许多优良浴场。暂时性地面流水作用强烈,坡积物、洪积物随处可见。具有经常性水流的大石河和汤河形成许多流水地貌。在滨海地带,波浪在岬角处发生侵蚀作用形成各类海蚀地貌,在海湾、平直海岸地带形成各类海积地貌;潮汐的作用形成海蚀平台等地貌;沿岸流携带泥沙在海岸形成沙嘴,连岛等地貌类型;沙流也在海岸形成地貌沙丘,黄金海岸的延岸沙堤

工作目的、任务,工作区范围、面积,完成期限

了解填图实习的工作方法。2、了解实习地区的地质、矿产的基本情况。3、学会地质罗盘及手持GPS的使用方法以及学会对MAPGIS的使用。4、学会在野外对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和记录的内容、方法和格式,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野外人员的组织和成员 测手

马志博、王瑞明 选点及描述 吴立问、刘春阳 记录 刘银鹏 产状测量 汪作旭、巴有超 打标本 朱元博

主要采用的工作方法及工作成果

实测剖面的测量方法:两测手利用测绳测出导线斜距;产状测量同学用罗盘测出导线方位角和地形坡度角并相互校正。在4人手工作时,选点员分别进行选点并对岩石岩性进行描述,并由产状测量同学测量地层产状,并将以上工作的位置和所得的数据报给记录员记录。由描述人员描述岩石的岩性,地层产状并报给记录员记录。大家一起尽力,把工作做好。

实测剖面的室内工作:(1)实测剖面地质资料的整理,包括将野外分层进行适当归并,根据岩性特征和古生物特征进行地层划分,确定填图单位以及选定标志层。(2)基本数据的计算——包括由斜距换算平距、岩层真厚度等。(3)编制实测剖面图——包括导线平面图的绘制、自然剖面图的绘制、地质内容的标绘以及进行图面整饰。(4)编制实测剖面柱状图

工作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情况

全市有河流6条,大于100平方公里河流23条,大于30平方公里的河流54条。滦河在秦皇岛市境内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量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亿立方米、地下水亿立方米、两者重复量亿立方米)。兴建各类水库:含桃林口水库283座,总库容亿立方米。不含桃林口水库282座,总库容亿立方米。

秦皇岛市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种类较为齐全。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56种,已开发利用的26种,已探明储量的22种。优势矿种有金、铁、水泥灰岩及非金属建材,其中铁矿规模较大,储量达27515万吨,水泥灰岩储量达亿吨,玻璃用白云岩亿吨,青龙满族自治县为中国“万两黄金”县之一。

秦皇岛海区地处渤海西部,辽东湾两翼。海岸线东起山海关金丝河口,西止昌黎县滦河口,总长公里。所辖海区15米等深线海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全市现有捕捞作业渔场1万平方公里,有适宜发展养殖的浅海80万亩,滩涂2万亩。

附图:工作区交通位置图

第二章地层 概述

盆地地层属于华北型,地层发育较好,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除普遍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中下三叠统、白垩系、古近系及新近系之外,各地层单位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和中下奥陶统,上古生界中上石炭统和二叠系,中生界上三叠统和侏罗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见表)

表柳江盆地地层系统简表 界 系 统 组 新生界Kz 第四系Q 中 生 界 Mz 侏罗系 J 上统

孙家梁组J3s 中统 蓝旗组J2l 下统 北票组J1b 三叠系T 上统

黑山窑组T3h 上 古 生 界 Pz2 二叠系P 上统

石千峰组P2sh 上石盒子组P2s 下统

下石盒子组P1x 山西组P1s 石炭系C 上统 太原组C3t 中统 本溪组C2b 下 古 生 界 Pz1 奥陶系O 中统 马家沟O2m 下统

亮甲山组O1l 冶里组O1y 寒 武 系 ∈ 上统 凤山组∈3f 长山组∈3c 崮山组∈3g 中统 张夏组∈2z 徐庄组∈2x 下统 毛庄组∈1mo 馒头组∈1m 府君山组∈1f 上元古界Pt 青白口系Qb 景儿峪组Qbj 长龙山组Qbc 上太古界 绥中花岗岩γ2 各地层的分布、岩性、化石、岩相、厚度及变化、接触关系(“~~~~~”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

太古-早元古界

绥中花岗岩:

【岩性特征】本区出露的混合花岗岩是绥中花岗岩的一部分具有两期混合岩化交代作用,第一期为区域性注入式钾质交代,第二期为脉体注入硅质交代、沿片理注入石英脉切穿前期长英质混合条带。

【出露分布】绥中花岗岩主要出露于本区东部及南部边缘。

【岩相】本区混合花岗岩以混合岩化作用为主,晚期花岗岩浆的作用有所表现。属太古——早元古代侵入岩体。

~~~~~~~~~~~~~~~~~~角度不整合~~~~~~~~~~~~~~~~~~

上元古界

青白口系

长龙山组(Pt3ql):

【岩性特征】下部为灰白色含砾粗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向上过渡为紫色、黄绿色杂色页岩,上底部砂岩稳定成分增加,顶部出现蛋青色泥灰岩。与景儿峪组分界处为紫色泥岩。

【出露分布】该组为本区内最老的沉积地层单位,主要分布在东部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以张崖子村西剖面最好,厚度91m。

【沉积相】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

景儿峪组(Pt3qj):

【岩性特征】本组地层主要以灰白色、紫红色薄层泥质条带灰岩为主,厚约38m。分界线标志层唯一其底部黄褐色或带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含海绿石石英净砂岩。

【出露分布】主要分布于实习区东部,以李庄北部剖面为代表。

【沉积相】其底部为中细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具大型海成风暴波痕、海相特征明显,因此本组属滨海相至海相沉积。

--平行不整合--

下古生界

寒武系(∈)

本区寒武系由浅海相碳酸岩及页岩组成。平行不整和于青白口系之上,集中分布于柳江盆地边缘,地层发育,化石丰富,分层标志明显。依据化石,岩性划分分为三个统八个组。

下寒武统(∈1)

府君山组(∈1f)

【岩性特征】岩性主要为暗灰色豹皮状、含沥青质白云质灰岩,厚146m,与下伏景儿峪组平行不整和接触.上部为灰白色豹皮状白云质灰岩,夹暗灰色薄层灰岩,与下伏景儿峪组分界标志是下部暗灰色厚层状结晶灰岩,底部薄层灰岩中含角砾或砾岩。

【出露分布】区内寒武系最下部地层,东部落至沙河寨,以及西部上平一带。东部落北侧剖面可作为本区标准剖面。

【化石】中华莱得利基虫、核形石。

【沉积相】属浅海相沉积。

馒毛组(∈1m)

在区内馒头组、毛庄组合并简称为馒毛组。

馒头组

【岩性特征】由于岩体侵入,构造破坏和风化剥蚀而出露零星。岩性以紫红色的泥岩和页岩为主,底部具有角砾岩和砾岩,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夹少量白云质灰岩,本区厚71m,平行不整合于府君山组之上。分界标志是其底部含角砾状薄层泥岩。紫红色页岩发育,砖红色页岩、泥岩,底部为角砾岩。

【出露分布】东部落以西剖面出露较好。

【化石】本组未发现可靠化石。

【沉积相】属干旱条件下滨海相或泻湖相沉积。

毛庄组

【岩性特征】岩性以紫红色页岩为主,页岩中含少量白云母片,就其颜色要暗于馒头组的砖红色,呈现为猪肝色,但要比上覆徐庄组的暗紫色则新鲜一些,本组厚112M,毛庄组与馒头组为融合接触关系。

【出露分布】沙河寨西山出露较好,并有闪长玢岩的侵入。

【化石】辽西虫、幕府山虫,灰岩透镜体含核形石。

【沉积相】属泻湖相沉积。

中寒武统(∈2)

徐庄组(∈2x)

【岩性特征】岩性以黄绿色含白云母粉砂岩,夹有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粒灰岩透镜体为特征。本组总厚101m,整合于毛庄组之上。其分界标志层是以其底部出现黄绿色页岩与紫色页岩互层,含有绢云母的页岩。

【出露分布】分布较广泛,以东部落西山出露

推荐专题: 秦皇岛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