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园林栽培学实习报告(范文2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园林栽培学实习报告(范文2篇)》。
国现代风景园林要取得进步,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的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这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真正的发展方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风景园林实习报告,看看能不能帮助到你。
一、实习概况
1、实习单位介绍
本人实习的单位是广东xx健康产业管理有限公司xx分公司,位于辽宁省xx市大东区41号广东xx健康产业管理有限公司xx分公司市一家大型的连锁企业全国有八百多家,国外也有四家分公司。
2、实习岗位介绍
虽然园林绿化不是我们的主要目标,但是如何为广大林农提供最快捷、最实用、最有效、最满意的管理与服务,是事关林农持久保持营林造林积极性,维护林业生态安全,巩固集体林权改革成果的长久大计,所以进行必要的植物栽植和养护是非常必要的。
二、实习内容介绍
20xx年3月至今2个多月期间,本人在xxxx分公司实习。这是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
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老板,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能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做不出成绩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在学校,有同学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上课,很轻松。常言道: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书。六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本人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本人的专业是园林技术而本人也工作在一家关于园艺专业的,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而在其他公司实习的同学就大不一样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太快,靠原有的一点知识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因为是机关单位,每周一到五得去上班,有时候业务繁忙,晚上或得加班,那留给个人支配的时间更少。我们必须克制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地不想上班就不来,而在学校可以睡睡懒觉,实在不想上课的时候可以逃课,自由许多。
每日重复单调繁琐的工作,时间久了容易厌倦。像本人就是每天就是坐着对着电脑打打字,或者跟着同事们外出去栽植养护树木,统计树木数量以及观察其生长状况等。显得枯燥乏味。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依靠父母的收入,而有些人则是大手大脚的花钱。也许工作以后,我们才能体会父母挣钱的来之不易。而且要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我们刚出来工作,工资水平普遍不高,除掉房租餐费和日常的开支,我们常常所剩无几,一不留神可能就入不敷出成为月光一族,但此时我们再也不好意思伸手向父母要,因此很多时候我们要合理支配我们手中的这笔少的可怜的钱。
踏上社会,我们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由于存在着利益关系,又工作繁忙,很多时候同事不会像同学一样对你嘘寒问暖。而有些同事表面笑脸相迎,背地里却勾心斗角不择手段,踩着别人的肩膀不断地往上爬,因此刚出校门的我们很多时候无法适应。但是环境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且在离毕业走人仅剩的几个月,更加珍惜与同学之间的相处。
本人是学园林技术的,在书本上学过很多专业知识,但从未付诸实践过,但是现在本人真正搞园林的时候才体会到难度有多大;不过那才是本人的最爱。也许亲临其境或亲自上阵才能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实习这两个月期间,本人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走的路做准备。
通过此次时间比较短暂的实习,本人在林业站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林业站的建设和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本人认为不管是林业站还是林业局都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改进单位,以下便是本人这些日子以来经过不断思考和总结的一些建议。
一、调整管理职能。
乡镇林业站的职能和任务是随着林业改革建设的发展形势而不断变化和完善的。长期以来,林业站围绕“政策宣传、资源管护、林政执法、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这些职能都是围绕村委会和村民组来实施的。林改后,集体林权形成多元化、个体化,林业经营走向多样化、市场化,林业站管理的对象更直接、更广泛,工作的内容更细致、更复杂,林农的要求更具体、更严格。因此,乡镇林业站的工作将由过去的单纯组织、管理为主,走向管理与服务并重,以指导、服务为主之路。乡镇林业站必须要转变观念,面向广大林农,延伸、前移职能,细化、量化责任,使林业站的管理与服务,紧紧围绕集体林家庭承包经营这个核心,围绕林改“四权一责”这个主线,遵从市场规律,依照法律政策,体现以人为本。要重点对村委会和林农签订的《集体林家庭承包经营合同》实施有效监管,对广大林农科学营林进行有力指导,对千家万户林农与市场经济对接,开展有效服务。建立新的管林、护林、营林和发展林业产业新机制。
二、提高队伍素质。
林业站职工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乡镇林业发展建设水平和林农耕山务林成效。首要的是要提高林业站长的政治理论素质,法规政策水平,业务管理和协调工作能力。还要通过培训,提高林业站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林业法规政策、专业知识、指导管理能力、新技术、新知识等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林业站工作的指导,将林业站管理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尽快充实人员,建立和加强林业站的管理机构。指导协调各乡镇制定林业站工作人员(也包括护林员)的录用、考核和辞退标准,严格执行竞聘录用考核的公正透明制度。尽量选择录用林业专业学校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我们系的园林或者植保、生物专业就可以),优化林业站队伍结构,强化队伍素质。要定性定量建立实用可行的林业站工作人员工作规范和岗位责任制,建立农民群众参与、社会化监督的林业站考评新机制。
三、增强服务能力。
林业站在做好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监管的同时,当前重要的是服务林农、指导林农依法科学有序地经营利用山林。努力提高六个方面的服务能力,一是政策法规宣传服务能力。要将林改和林业建设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技术规程,宣传到户、普及到人,引导林农依法耕山,按规务林;二是技术指导服务能力。要发挥林业站的了解民意、熟悉林情的实践优势,对林农的营造林、发展林地经济的林业生产全过程,包村、包组、包重点户进行指导和技术培训。要深入到农户,听取林农的想法、要求,入山头到地块调查研究、登记造册,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和林地经济发展规划;三是林权管理服务能力。为林农承包的山林确权发证,化解林权纠纷是林业站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主动上手,不推不靠,力求和谐推进林改;四是市场咨询服务能力。林业站要研究和适应林业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指导林农科学利用林地资源,生产市场适销对路产品,提高林地产出效益;五是林地融资服务能力。要积极帮助林农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合理进行林地、林木流转,盘活林地、林木资源,进行林业招商引资,争取产业发展项目和资金;六是合作经营服务能力。林业站要围绕林改后林业规模化经营,林农集约化生产的新课题,引导林农,通过市场手段,在农民群众自愿前提下,组建林农家庭合作林场,设立专业合作社,发展林业产业协会,使林业逐步走上社会化联合发展之路。
四、强化基础建设。
一是在机构改革中,各级林业部门要主动协调,确保林业站只能强化不可削弱,稳定基层林业管理队伍;二是要配备高素质林业站长,切实保障林业站规范管理,高效工作;三是林业主管部门要将林业站建设纳入计划,分期分批进行规划和建设,争取项目,确定标准,逐步完善。标准林业站要做到“六有”:即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办公场地、有必要办公设备、有交通工具;四是林业站要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流程和相关图表;五是要逐步建立资源管理、林改和林权档案、生产经营和林地经济发展计划的数字化管理体系。
至此,本人也充分地利用了这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这是我们走向社会的前奏,尽管还不知将来是否就当一名园艺师,但我们已经有了当一名林农的经验。也体会到了当一名林农的辛苦。了解了林农的付出,林农的汗水。以后,本人会更尊重林农这份光荣的职业。大学生活让本人对园林方面的'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实践出真知,唯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经
过过去两个多月的实践和实习,本人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在未来的日子,本人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
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年轻同志更应该把学习作为保持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走上工作岗位后,本人积极响应单位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和社会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能力,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
二、努力实践,自觉进行角色转化。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现人的意志。
从学校走向社会,首要面临的问题便是角色转换的问题。从一个学生转化为一个单位人,在思想的层面上,必须认识到二者的社会角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时代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而社会实践则意味着继续学习,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时代可以自己选择交往的对象,而社会人则更多地被他人所选择。诸此种种的差异。不胜枚举。但仅仅在思想的层面上认识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角色的转换。
三、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习,是开端也是结束。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片任自己驰骋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本人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业绩,继续为单位和国家创造更多的价值。
最后感谢单位领导和部门领导以及老师、同事对本人的支持和帮助,本人会继续努力的。
实习目的:
通过本实习,从历史、文化、人类现状全方位了解了解并认识上海苏杭园林的园林设计理念、建筑风格、植物造景等。同时提高学生对园林的鉴赏能力和判别能力。
实习行程:
上海南京路、外滩――上海世博园――苏州园林(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杭州西湖
实习内容
上海
上海我之印象:繁华,现代,一座二十一世纪中国标志性的城市,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座标志性城市。
1、上海城市规划
(1)道路
走进上海,如果问我第一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什么?那么我一定会回答:上海的交通,上海的道路,干净,整洁,通畅,这是我的第一印象。
南京路
南京路是上海最热闹最繁华的商业大街,被誉为"中华商业第一街",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商业街之一。 位于上海市黄浦区,东起外滩、西于延安西路,全长5.5公里,两侧商厦鳞次栉比,云集着约600多家商店。以西藏中路为界,分东西两段。西藏路以东称南京东路,以西称南京西路。每天约有150 万人在这条街上游览、购物。年销售额超过20 亿元。 南京路是上海开埠后,建立最早的一条商业膏,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结果。
(2)建筑格局
上海建筑很具有历史意义,外滩更是久负盛名,享誉世界!
外滩(The Bund),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黄浦江畔,它是上海的风景线,是到上海观光的游客必到之地。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
(3)设计理念
注重空间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一些景观元素构成的实体,一是由实体构成的空间。实体比较容易受到关注,而空间往往容易被忽略。尤其是我们目前的设计方法,常常只注重那些硬质实体景物,对软质实体景物相对忽视,对空间的形态、外延,以及邻里空间的联系等等注重不够,形成各种堆砌景物的设计方法。因此,注重空间结构和景观格局的塑造,强调空间胜于实体的设计理念,针对视觉空间领域进行整体设计的方法,对我们来说显得尤其重要。老子在《道德经》中的第十一章说:“……故有之以有利,无之以为用。”也就是说,实体“有”之所以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是因为空虚处“无”起着重要的配合作用。
注重时效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园林景观是随季节和时间变化的,是有生命的,是处在不断地生长、运动、变化之中的。因此,设计师提出将运动中的花园作为自然持久的作品。所以风景园林师必须认真研究时间性和时效性因素,注重园林景观随时间变化的效果,以塑造随时间延续而可以更新的、稳定的园林景观。一个园林景观作品的诞生,就像一个婴儿出世一样,他本身的生长、变化过程就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愉悦和满足。不要期望园林景观作品一次完成、一步到位,那样将会失去很多乐趣。
注重地域景观的再现
所谓“地域性”景观,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等。我们所看到的景物或景观类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其周围区域的发展演变相联系的。园林景观设计应针对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景观类型和人文条件,营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类型和满足当地人们活动需求的空间场所。
注重场地的设计理念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创新,更多的在于发现,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发现它积极的方面并加以引导。其中,发现与认识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因此说,最好的设计看上去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只是对场地景观资源的充分发掘、利用而已。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场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场地的最大特性,以此作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就像“潜能布朗”所说的,每一个场地都有巨大的潜能,要善于发现场地的灵魂。
注重简约的设计理念
“少即是多”,简约并不是简单,相反却是对本质的深度挖掘和坦诚表现。高度概括设计方法和惜墨如金的表现手段,是简约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简约的设计理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方法的简约,要求对设计对象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从而抓住其关键性因素,减少细枝末节过多的纠缠,以求少走弯路,以最小的改变取得最大的成效,即事半功倍;二是表现手法的简约,要求简明和概括,以最少的元素、景物,表现景观最主要的特征;三是设计目标的简约,要求充分了解并顺应场地的文脉、肌理、特性,尽量减少对原有景观的人为干扰,也就是“最小干预”的原则。简约的理念实际上是要求有的放矢,反对闭门造车的设计方法。
注重生态的设计理念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以及在近邻德国的影响之下,法国风景园林师逐渐开始注重生态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关于生态,有几点需要进一步阐述。首先,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不是光靠风景园林师就能够解决的,园林景观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生态理念,更多的是呼吁政府、公众的关注生态环境,更多的是表明一种姿态;其次,风景园林师提出的生态理念与生态学家、环保组织提出的生态理念还有一定的差别,他们所关注的内容虽有着一定的交叉和融合,但根本上却具有不同的层面,否则社会就不需要风景园林行业了;最后,如若完全从生态原理出发,设计师往往会陷于极端而难以被社会接纳。
对立统一的设计理念
自然与人工,是贯穿整个园林景观发展史中的对立统一体,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是改造自然,还是顺应自然,既是某种园林景观形式、风格、类型的衡量准则,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因地制宜,根据场地状况和使用要求来决定的,不能片面地加以肯定或否定。一般来说,在城市环境中,应较多地考虑到人工与自然结合,考虑到自然的人工性手法,而随着离城市环境的远去,自然的作用在逐渐增强。
注重科学的设计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边缘性学科,与多门学科交叉并受到它们的影响,如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植物学、美学等等。因此,风景园林师应采取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充分研究和了解各个学科特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强调科学的设计方法。
注重个性的设计理念
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投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也是园林景观设计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保证。注重个性的设计理念,并非鼓励个人刚愎自负或脱离实际的闭门造车,而是强调个人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态、对艺术、对历史等等的独特理解、在旅行中的独特体验、以及个性化的设计表现手法,强调个人对园林景观内涵与本质的独特认识。
2、上海世博。中国馆
上海世博已经过去多时,大多会馆已经关闭,但中国馆依然开放,几个同学实习之余抽出部分时间买票进馆,终于得偿所愿,一睹中国馆风采。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设计理念: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主体构思: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的“斗冠”造型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外,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中国气韵,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地区馆以“叠篆文字”传达出中华人文历史地理信息。在地区馆最外侧的国家馆的精彩(17张)环廊立面上,将用叠篆文字印出中国传统朝代名称的34 字,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环廊中供参观者停留休憩的设施表面,将镌刻各省、市、区名称34字,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团结共同进取。
苏州
苏州我之印象:古韵悠悠,回味无穷,走在其间,就如同翻开一卷卷古老的书籍,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张张埋藏在历史尘埃中的脸庞一一展现。
1、狮子林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为元代园林的代表。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23号,平面成东西稍宽的长方形,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园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有迷阵一般的感觉。长廊的墙壁中嵌有宋代四大名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的书法碑及南宋文天祥《梅花诗》的碑刻作品。
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深宅,曲廊环抱。以中部水池为中心,叠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桥设亭,使得全园布局紧凑,富有“咫足山林”意境。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湖石玲珑,洞壑宛转,曲折盘旋,如入迷阵,有“桃源十八景”之称。洞顶奇峰怪石林立,均似狮子起舞之状。有含晖、吐月、玄玉、昂霞等名峰,而以狮子峰为诸峰之首。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指柏轩之西是古五松园。西南角为见山楼。由见山楼往西,可到荷花厅。厅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内藻饰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两层石舫。石舫备岸为暗香疏影楼,由此循走廊转弯向南可达飞瀑亭,是为全园最高处。园西景物中心是问梅阁,阁前为双仙香馆。双香仙馆南行折东,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辟有小院,清新雅致。
2、拙政园
拙政园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的“政”事。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4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春日繁花丽日,夏日蕉廊,秋日红蓼芦塘,冬日梅影雪月,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3、留园
留园(The Lingering Garden )在苏州阊门外,留园是明万历年间太仆徐泰时建园,时称东园,清嘉庆时归观察刘恕,名寒碧庄,俗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其儿子即盛宣怀,清著名实业家政治家,南洋公学创始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改名留园。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齐名,为全国“四大名园”。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另一资料:留园修建于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原为明代徐时泰的东园,清代归刘蓉峰所有,改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始称留园。留园占地约30亩(另两资料:2顷、约30000平方米),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雨快鱼之厅、林泉耆砍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与明瑟楼为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留园内的建筑景观还有表现淡泊处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莱)”以及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
4、网师园
网师园分为宅第和园林两部分,是一座典型的江南住宅园林。作为古代苏州世家宅园相连布局的典型,网师园东宅西园,有序结合。以池水为中心,由东部住宅区、南部宴乐区、中部环池区、西部内园殿春?和北部书房区等五部分组成。全园布局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园中部山水景物区,突出以水为中心的主题。水面聚而不分,池西北石板曲桥,低矮贴水,东南引静桥微微拱露。环池一周叠筑黄石假山高下参差,曲折多变,使池面有水广波延和源头不尽之意。园内建筑以造型秀丽,精致小巧见长,尤其是池周的亭阁,有小、低、透的特点,内部家具装饰也精美多致。
其中中部为主园,名曰“网师小筑”,以全园以水池彩霞池为中心,面积约半亩。池岸西北、东南两隅,各有水湾一处,曲折深奥,有渊源不尽之感。沿池布置石矶、假山、花木和亭榭,黄石假山“云岗”体量不大,但位置和造型得体。由于池岸低矮,临池建筑接近水面,所置山石、花木也不高大,使水面显得开阔。这里池水清澈,游鱼戏水,花木争妍。环池廊、轩、亭翼然,夹岸有叠石、曲桥,疏密有致,相得益彰。网师园以它精致的造园手法,深厚的文化底蕴,典雅的园林气息,当之无愧地作为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成为“小园极则”,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池南主厅小山丛桂轩位于峰石木樨间,有廊左通住宅的轿厅,右达西侧的亭榭。西南侧的濯缨水阁和东北岸的竹外一枝轩隔水相望,东侧的射鸭廊和西侧的月到风来亭遥遥相对。这些建筑形体各殊,装修精丽,其倒影又与天光浮云交映于碧波之中,增添了园中秀丽景色。再北为集虚斋、五峰书屋和殿春?等建筑,都是旧日园主读书作画之所,布置疏朗清幽。
杭州西湖
西湖我之印象:如果说实习的三个地方哪一个地方,我最向往,必属杭州西湖无疑。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它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风景区以西湖为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五个地区,总面积49平方公里。西湖的美在于晴天水潋滟,雨天山空蒙。无论雨雪晴阴,无论早霞晚辉,都能变幻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湖区以苏堤,白堤两个景段的优美风光称著。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在杭州。”曾今我一度怀疑,可是有此一行,我不得不承认这句话,西湖真的很美,美得让我流连忘返,不愿离去。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
西湖之美,美在其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
西湖之美,美在湖山与人文的自然相融:
西湖之美,更美在人们对她的呵护及对其历史文脉的传承
动人的传说,悠久的历史,让人迷醉的环境,……等等,无一不是西湖之所以美的原因。
总结
本次实习在我看来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专业实习了,一句话,收获太多,表现出来的,潜在的。表现出来的是我们的专业,园林、城市规划,三个地方,三种不同风格,但却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都那样吸引人,让人舒适,回味,不同的是他们所代表的文化,所代表的历史,所代表的时代。而潜在的,我感觉很多,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对古今文化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了解,这或许在短时间内不能表现出太多,但是对于我们的未来,影响绝对不小。
一、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对于我们学园林的同学而言并不陌生,而且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可是当我从南站出,走进上海之时,车窗外所闪过的一抹抹绿色却让我突然有种陌生的感觉,看着车窗外那些貌似规则僵硬的植物配置但却给我一种无比自然的感觉,我实在想象,一个钢精水泥高度密集的城市却又如此高的绿化率,心中不得不感叹一句:这才是植物配置,这才是城市绿化!
上海植物造景独具一格,群落分明,层次感强不管是,乔木、灌木,还是叠石与铺装,都令人感觉很清爽,而苏州的植物造景在我看来更像是一幅幅山水画,一首首无声诗,每一处都显得那样自然,那样富有深意,让人神往,让人迷醉,它们所表现的不仅仅是植物的美,它更多体现着历史的韵味,深厚的文化,这种景即便是模仿也模仿不来。 而杭州,这里的植物配置让人感到清新,自然。
二、设计理念
1、设计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在这里很多地方你不会感到不舒服,它的设计让你觉得很透彻很具体,是一个休闲的好地方。
2、设计符合各景区设计要求,为景区更添色彩。
3、设计符合人类行为心理,令人清新舒爽。
4、设计环保健康,体现人类文明更进一步。
5、设计体现了现代的科技技术,更加体现人类文明。
6、设计结合历史文化,体现中国传统文化。
三、历史文化
上海的历史并不算长,至少与苏州和杭州相比,它并不算长,但上海这个地方却是一个世界文化交融之地,在上海外滩,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这些便是时间文化交融的产物,当然,上海并不止于此,从清代开始,上海便是一个风云汇聚之地,各种名列史册的大事在这里发生,如今更是世界性的大都会。
苏州,历史文化悠久,我也不再赘述,不用去翻历史,也不用却查古籍,单从每一座园林之中那些古老的建筑,盘根数百年的老树便可以知道,苏州园林可以说就是一部实打实的古书,记载着尘封在历史尘埃中的一系列未知故事。
杭州,历史悠久,由来已久,宋朝后期,更是成为了都城,杭州流传的动人故事太多太美,“天堂”之名它足够资格拥有。
四、建筑风格
上海的建筑风格可谓汇聚天下奇思妙想,世界各地风格的建筑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到,而在苏州和杭州,它们代表了中华人民在建筑上面的而独特造诣,大多为中国古典建筑,精美别致,古韵盎然,透着无尽的神秘之感,虽精细但却大气磅礴,透着东方文化的深邃与博奥。
推荐专题: 园林绿化工作总结范文 果树栽培学实习报告 园林栽培学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