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实习报告 > 详情页

巢湖庐山实习报告(大全)

2023-11-03 23:25:14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巢湖庐山实习报告(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巢湖庐山实习报告(大全)》。

第一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一兴城

1岩浆岩

花岗岩:

主要由斜长石、正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等组成。块状构造,中细粒半自形等粒结构。命名为灰白色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岩。

花岗斑岩:

矿物成分为斜长石、正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等。块状构造,中粗粒半自形等粒斑状结构。斑晶直径约为2M,成分主要为正长石和石英。有些岩石中可见包体和捕掳体。命名为灰白色中粗粒黑云二长斑状花岗岩。

2沉积岩

砾岩:

包括海房沟组复成分砾岩、大红峪组灰黄色到灰白色石英砂岩质砾岩。风化面为黄褐色,粒径最大为30~40M,最小为1~2M,平均为8~10M,磨圆较好,分选不好。

砂岩:

主要包括常州沟组中厚层含砾长石石英砂岩、串岭沟组深灰色薄层粉砂岩、团山子组红黄色细粒钙质砂岩、馒头组紫红色泥岩粉砂岩。该段岩层中发育有寒武纪叠层石。磨圆很好,分选很好,二氧化硅含量高。

石灰岩:

主要包括团山子组灰黄色白云质灰岩、青灰色中薄层白云质灰岩、昌平组角砾状白云质岩、馒头组紫红色中夹薄层黄绿色灰岩、张夏组巨厚层深灰色鲕状灰岩。其中青灰色中薄层白云质灰岩中还含有燧石结核和燧石条带。

二秦皇岛

本区三大类岩石均有出露,其中沉积岩出露的最多,覆盖面广,其次岩浆岩侵入体较多,变质岩相对最少,分布也较局限,张崖子地区的含金云母混合花岗岩具代表性。

1岩浆岩

花岗岩:

出露于东部张崖子村附近,沉积不整合在马岭组石英砂岩之下。岩石为肉红或灰白色,但岩体分布很不均匀,垂直节理发育,结构构造变化很大。

辉绿岩:

亮甲山采石场比较集中,岩石呈暗绿色,细均粒结构,镜下具典型辉长结构,部分辉石已绿泥石化和硅酸盐化。

闪长玢岩:

分布于潮水峪村西北,砂锅店东等地,呈岩墙状产出,具隐基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斜长石,有时含角闪石较多,有的基质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见球粒结构和流线结构等。

2沉积岩

含海绿石的石英砂岩:

位于张崖子的青白口群龙山组含有表面被风化成黄褐色内部为灰白色的中粗粒石英净砂岩,浅海相沉积,含海绿石和少量云母。

豹皮状灰岩:

主要分布于亮甲山组地层内。花斑由白云岩组成,呈浅黄色或褐黄色,与周围灰色或深灰色灰质组分界线明显,特别是那些花斑状似虫孔的,两者界限平直。岩石风化面上,常有虫孔和花斑共生,是豹皮灰岩的标志。

含微层理的白云质灰岩:

分布于下寒武统府君山组地层内,张崖子一带发育较好。花斑仅限于一定层位层岩内,与岩层层面无切割关系,说明交代作用是在成岩阶段完成的。层内构造均匀,形成于浅海深水环境。

3变质岩

混合花岗岩:

主要为绥中花岗岩,新鲜面为肉红色,含有石英、黑云母、正长石,少量角闪石,为片麻状混合花岗岩。该岩石为粗粒等粒结构,块状构造,节理发育,是区域混合岩化作用的结果,年龄为17.5~18.2亿年,以岩基形式侵入,因在绥中区域出露较典型而得名。

第二篇: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为了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比如:片麻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等岩石的熟悉,识别节理、断层,层理、层面构造,河谷发育及形成等。以及去武安的沿途出现的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沉积岩构造等。

2、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

3、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正确地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二、实习概况

我们的这次地质实习从xx年xx月xx号开始到xx月xx号结束。xx月xx号到xx月xx号为准备期,包括老师在教室给我们介绍本次实习的地点,实习目的以及实习时应该注意事项,例如注意安全,带够足够食物和水,并概况性地介绍京娘湖地区和莲花洞地区的地质情况,让我们对本次实习之地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在实习中留心观察;讲解完毕后我们搜索实习地点地质资料及图片以便更好完成实习。

xx月xx号为野外实习期,我们在古武当山地区和莲花洞地区的天乳山中实习。xx月xx号为资料整理期,把自己记录内容整理成为实习报告。

三、实习内容

(1)实习地区的地形地貌

本次实习区域位于太行山东麓南段,西连太行山地,东接华北平原,为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带。西部、西北部和中部鼓山为陡峻的断块山地,山峦起伏,向东逐渐过渡为丘陵、平原。总的地势是西北、西部高,东南、东部低。

1。古武当山

古武当山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处,距邯郸市70公里,是一座道教历史名山。山顶一唐代古碑上记载有“古武当山”字样,经专家考证认定是久为国内道教界寻找的的北方武当山,其历史早于国内其他武当山。

古武当山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山势奇特,五峰相望,顶顶有庙,峰峰插天,杆被繁茂,满山葱郁。进入景区,您可先乘缆车直达山顶,上庙主峰海拔1437。7米,真武庙建在山顶处,庙内供着道大神真武大帝和太极宗师张三丰。北顶老爷顶,南顶奶奶顶,中间有一天桥连接。置身山顶,极目远望,遍山水云水,如入仙境,真是“神在庙中坐,庙在云中行”。

2。京娘湖

京娘湖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部,距邯郸约60公里,现为AAAA级风景区。因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发生在这一带,故得此名。京娘湖亦称口上水库,位于武安市西北部山区的口上村北,距武安城30公里,现凭借其中山川水色开辟成为旅游风景区和避暑胜地。

这里层峦叠嶂,川谷深幽,其风景各具特色。有的为人工造就,气魄雄伟,巧夺天工;有的受自然造化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有的同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相交融,赋情于景,使人触景生情。据史料记载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此外,京娘湖水库大坝,大坝横阻于门道川与常社川入口处。为浆砌石重力坝,高81米,长185米,坝顶宽10。5米,水库容量3200万立方米,在溢流段上建有交通桥。一坝雄踞,宛如银壁,雄伟壮观。还有京娘峡,原名三层门,后因此处所传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而改称现名。这里峭壁高悬,若乘舟入谷,仰望蓝天一线,俯视碧水一带,大有“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之感。

3。天乳山

美丽的天乳山位于武安市活水白云川井峪和宅清沟村之间,距离武安25多公里,该山雄伟壮丽,钟乳满山,森林茂密,天下奇景,这里的钟乳大约在一亿万千万年左右,形成了独特的钟乳奇观,这些钟乳石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陡崖上,发现了大―片xx露在外的钟乳石,全国少有。它们漫山遍野,成群成堆,形状各异,有的像佛,有的像人,有的似动物,有的似植物,天然形成,巧夺天工,从山脚至山顶分成三层,一层比一层精彩。

(2)京娘湖的实习

10月20号早上7点,在xx等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前往武安京娘湖进行实习。沿途观察到京娘湖的岩性和节理裂隙,层理等地质结构,并注意到沿途山脚下有大量的坡积物。

1。京娘湖附近的主要岩性

系震旦长城群大红峪组:为本次实习见到的最古老的地层。岩性为紫红或粉红色中厚层中粗粒石英砂岩及长石英砂岩,含铁质及海绿石。层面清楚,交错层里和波痕发育,与上覆寒武系地层为假整合接触,平均厚度为18m。

2。节理裂隙

在京娘湖地区的道路两边垂直的峭壁上,可以看到由于岩石上部拉应力作用,产生的节理裂隙,裂隙有大有小,有些相互交错。

节理裂隙是断裂构造的一类,指岩石裂开而裂面两侧无明显相对位移者(与有明显位移的断层相对)。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

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节理:

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3。沉积岩层理构造及层面构造:

在道路两边随处可见由沉积岩形成的层理结构,层理分明,大部分有一定的倾斜度。层理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沉积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或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示成层的现象。层理是沉积岩中最重要的一种构造特征,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主要标志。

水平层理:是由平直且与层面平行的一系列细层组成的层理。它是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带、闭塞海湾、海和湖的深水带),从悬浮或溶液中缓慢沉积而成的。

单斜层理:是由一系列与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的层理。细层的层理向同一方向倾斜并大致平行。它与上下层面斜交,上下层面互相平行。它是由单向水流所造成的,多见于河床或滨海三角洲沉积中。

交错层理:是由多组不同方向的斜层理互相交错重叠而成的,是由水流的运动方向频繁发生变化所造成的,多见于河流沉积层中。

层面构造:指岩层层面上由于水流、风、生物活动等留下的痕迹,如波痕、泥裂、雨痕、流痕等。

4。河流地质作用

在去京娘湖的路上可见道路多数沿着河流方向而建,在路上随处可见河床中的由于搬运作用形成的较为大小均匀的鹅卵石,不过有的已经干涸,有的断断续续有些娟娟溪流。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河流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干流处,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积在海洋和湖泊里。河谷沉积只占搬运物质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暂时性沉积,很容易被再次侵蚀和搬运。

①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两种。河流侵蚀一方面向下冲刷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的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侵蚀,而河流化学侵蚀只是在可溶岩地区比较明显,没有机械侵蚀那么普遍。

②搬运作用:河水在流动过程中,搬运着河流自身侵蚀的和谷坡上崩塌、冲刷下来的物质。其中,大部分是机械碎屑物,少部分为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合物。前者称为机械搬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河流机械搬运量与河流的流量、流速有关,还与流域内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

③沉积作用:当河床的坡度减小,或搬运物质增加,而引起流速变慢时,则使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河水挟带的碎屑物便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层状的冲积物,称为沉积作用。

(3)书写实习报告

下午4:00下山,坐车回校后根据自己所见的和自己从课堂学的知识,仔细分析了沉积岩、变质岩等岩石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实习地点的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并将照片和自己的笔记逐一对应,通过上网搜查资料,查各种文献,把实习报告写完。

四、实习总结:

1。通过此次一天的实习,我们学到了很多课堂学不到的知识,巩固了课堂学到的对岩石岩性,地质构造等的认识和了解,自己受益匪浅。

2。这次野外实习我们沿途欣赏了秀丽湖光山色,自己也是第一次体验了登山的乐趣,虽然很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开心。

3。本次实习,不仅是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和巩固,也是进一步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学习并把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考察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我相信这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篇: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20xx年12月25日下午,琥珀山庄最后,周老师又在12月25日下午带领我们到琥珀山庄去,沿途老师又问了我们一些问题,主要是有关于沿途、路边的一些石材铺成的路面是什么岩石,是那一大类岩石中的哪一种岩石,有几个同学回答了出来。之后,周老师又带领我们到前面一个地方停下,让我们四处走走,看看周围的岩石,并解答了一些同学提出的问题。最后我们到了杏花公园找了一块草地坐下,老师带我们回顾了这几天的内容,并布置了有关实习报告的要求,解答了一些同学的问题,最后宣布实习圆满结束。

我们于12月23日上午到达巢湖,12月24日下午离开巢湖。为期两天的野外地质实习,实地的观测,加上周老师的精心指导、同学们间的讨论,使我在此次实习中得到了许多收获。此次野外考察,一方面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和扩大了我们的知识;另一方面,面对许多问题,确实使我们感到了自身知识的匮乏,促使了我们去思考、探索,,学习到了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在没来巢湖之前,我只是知道有那些知识却从未见过此等地貌。但是经过这次考察我学到了以往书上未有的知识,也让我更加加深了对以前知识的理解,我想这就是实践的重要性吧。以前上高中时,老师、学校不重视我们学生的实践,从而我们自身的实践能力非常有限,动手能力不强。

还记得在实习中有时候老师也觉得奇怪,明明很简单的问题我们都不会知道,因为我们缺少实践,缺少知识,所以我们有必要多出来实习考察。这次考察也实现了这一目的,同学们都意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大家都会重视实践去更好的学习。大学就是一个学习的新舞台不比高中,这次实习也让我们明白了大学生活和高中的不同。大学是一个开放的学习平台,重视实践能力,重点培养大家的自主学习能力,巢湖实习的目的也在于此,可以说这次实习是一次对大家学习思想的教育。而研究地质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实地考察,我们高等院校地质教学的目的也就是要求我们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用到实践中去。此次巢湖之行是我们的第一次野外考察,但兴奋之余,我们更明白这次实习的重要性。考察不是游玩,爬山,涉水,我们为了什么之前我不知道,但当自己亲身经历后才知道,这是每个地质工作者的工作,当然也是他们的乐趣所在。

的确地质实习是苦是累,我爬山时,当每次自己快走不动路时,但我想这是有意义的;当我采到自己辛苦得来的石头样本时,我忘记了劳累;当我和同学老师们一起讨论时,我收获了知识,。我想这可能就是这两天里我收获的最多的东西了吧。再来说说我们学的《地质与地貌学》这门课吧。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对象具有地域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其研究方法除了理论研究和室内模拟,还要求地学工作者直接去研究它,亲自去野外去考察、去研究。所以学习地质就是要走向教室、接触野外去探究他的奥秘。虽然说地质实习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困难与艰苦条件,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克服困难的毅力等,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通过调查研究的实践,我们会更加热爱祖国的河山、热爱地质学。两天的地质实习结束了,但我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还会有几次实习的机会,所以我有必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认真,去努力的掌握最基本的课本理论,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实习中游刃有余。

第四篇:巢湖实习报告

巢湖实习报告

巢湖实习报告

区域地质调查(亦称区域地质测量)是地质工作者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并日益广泛地渗透到地学领域中来,但是迄今为止,解决地质问题地新技术、新方法所需要的大量原始地质信息(资料与数据),主要还是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在现场搜集而获得。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学基础理论研究、寻找和发现新的矿产资源和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基础资料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涉及到众多基础地质理论,如生物学、地史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貌学、矿床学等学科,因此它实际上是对学生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一次大检阅,一次综合性的实习,同时也是一次地质调查工作方法的综合而有系统的的训练。

一、实习目的野外实习,根据地质调查工作流程进行,可分为室内准备阶段、野外工作阶段和室内综合整理阶段。区域地质调查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即将书本的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从而得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并通过这一实习,要求学生熟悉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地质调查设计和野外调查研究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实事求是、严谨的工作态度,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献身祖国地学事业的崇高革命情操。

二、实习内容

1、熟悉实习区地层层序、岩性、化石、含矿性、厚度和接触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实习区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进行初步分析。

2、肉眼较熟练的鉴别实习区各种沉积岩(碎屑岩、黏土岩及生物和化学沉积岩)、侵入岩,并能掌握岩石(尤其是碎屑岩及侵入岩)手表本的描述。

3、认识实习区沉积岩中的原生构造,并能运用这些原生构造解决有关地质问题。

4、掌握褶皱和断层等构造野外研究方法和识别标志,认识实习区的构造特征,并能根据实习区褶皱和断裂的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的几何学、动力学分析,追溯构造演化史。

5、初步了解实习区地貌、二、上古生界 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就将巢湖北部开辟为教学实习基地,其后又有石油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在此实习。目前在此实习的高校达30所,均在不同方向上作过地质研究。40乘公交车到阜阳火车站,坐k8553次列车经过大约四小时车程到达巢湖火车站,再由包车接到基地—巢铸宾馆。这期间,车程大约一小时。到达之后分配寝室,下午3:

00在巢铸餐厅用餐后,稍作休整,下午5:

00在实习基地二楼,白如山老师讲了在实习期间的纪律要求以及作息时间,并且讲授了巢湖的大致地质构造。最后讲解了 距无为40km。此外大部分区、乡、村均有公路相通。水运以巢湖为中心,有水系常年通往合肥及长江沿岸各城镇。3.自然地理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的巢湖之滨,属江淮丘陵区的南部,区内三面环山,山区海拔高程一般为140-300m。查区位于巢湖市区的西北面,内有凤凰山、平顶山、马鞍山、长腰山、小王山、其中最高峰凤凰山海拔309m,山脉走向30-40。巢湖市中部为裕溪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水系发育。西部地区为中国(3)掌握区域地质调查现代化新技术新方法,即"3S"技术为一体的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加上计算机管理、数码摄像等数字化采集装备及信息处理为一体的集成化技术。

(4)学会野外实测地层剖面,并利用相关计算机软件绘制各种有关图件。

(5)掌握野外计算机填图方法并绘制地质草图。(6)通过计算机系统完成室内正式、标准的地质图件的编绘。(7)对巢湖地区岩石、地层、自然资源等做较详尽的勘查。(8)编写区域地质调查综合报告。2.技术路线在区域地质调查的整个过程引用现代化的区调新技术、新方法--即利用3S技术构筑数字地质测量系统,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制作了一系列软件,使学生能够掌握目前最先进的数字化区域测量方法。包括: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实测地层作业子系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野外填图作业子系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室内成图子系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虚拟教学基地(网络辅助教学软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建设教学网站。

(1)路线踏勘:

对查区内所有岩石地层单位(志留系--侏罗系)、古生物化石、地质构造、矿床、水文工程地质等特征进行初步了解。

(2)实测地层剖面:

各组对某一条地层剖面中的地层厚度进行仔细的以厘米为单位的丈量、对其不同层次的岩石进行认真的辨别,通过CorelDraw绘制导线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编写地层剖面说明书。

(3)地质填图:

勘查若干条地质路线,整理资料,绘制实际材料图。(4)绘制地质图件:

利用CorelDraw绘制实际材料图、地质图、构造纲要图。(5)编写地质报告:

利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和图件,完成综合地质报告的编写。三、工作量1.踏勘路线3条,计5km,地质观察点28个。2.实测剖面1条(马鞍山巢合公路旁三叠系地层),约240m。3.区调路线5条,全长约20km,地质观察点127个。与下伏奥陶系地层为假整合接触;与上覆坟头组为整合接触。2)坟头组(S2f)狮子口坟头组地层剖面图A.出露地区:

露头见于小王山西坡,长腰山东坡和凤凰山西北坡,以及狮子口西北部,面积较大。B.厚度:

312.32mC.岩性、构造及化石特征:

坟头组下部为灰黄色细砂岩夹粉砂岩;中部为黄褐色的细砂岩夹泥质砂岩,其中斜层理和节理发育;上部为黄褐色、互层的砂岩和页岩,其中有化石王冠虫、三叶虫等。在本地层观察到了波痕原生构造。在狮子口及凤凰山的坟头组的顶部和五通组的底部有角砾岩。同样,在湖山地区该层中也发现了斜层理、节理和底砾岩,不同的是湖山地区坟头组顶部的底砾岩,磨圆度相对较好,说明有沉积间断,而本区的角砾岩磨圆度差,可能是断层导致的构造角砾岩,因为其附近节理大量密集,岩石破碎。坟头组斜层理坟头组波痕构造D.地层接触关系:

与下伏高家边组为连续沉积的整合接触;与上覆五通组为假整合接触。

(2)泥盆系五通组(D3w)狮子口五通组地层剖面图#FormatImgID_1#A.出露地区:

露头大面积出露于小王山两翼,长腰山西坡,凤凰山东南坡以及狮子口东北部。B.厚度:

219.66mC.岩性、构造及化石特征:

五通组底部为底砾岩,之上为含砾石英砂岩,中部为紫红色表面、厚层石英砂岩,上部为灰白色厚层石英砂岩与灰白色粉砂质页岩互层,见交错层理,指示水流环境动荡,顶部为灰白色厚层石英砂岩细粒夹灰白色中厚层粘土岩,斜层理发育,富含植物化石薄皮木等。

由于五通组的岩性主要以石英砂岩为主,坚硬,所以裂隙发育,五通组之下可能含有大量的孔隙-裂隙水,其地下较为丰富。五通组中部石英砂岩D.地层接触关系:

与下伏坟头组为假整合接触;与上覆金陵组为假整合接触。(3)石炭系凤凰山东南坡石炭系地层剖面图1)金陵组(C1j)A.出露地区:

露头见于小王山东坡、长腰山西翼、凤凰山东南及狮子口,但出露面积不大。B.厚度:

6.39m金陵组假乌拉珊瑚C.岩性、构造及化石特征: 灰褐色、厚层生物屑微晶灰岩,产化石:

假乌拉珊瑚和笛管珊瑚。(金陵组和五通组分界的最主要标志是金陵组的灰岩和五通组顶部的黏土矿,而野外识别金陵组的标志就是6-7米厚的灰岩。)D.地层接触关系:

与下伏五通组为假整合接触;与上覆高骊山组为假整合接触。2)高骊山组(C1g)A.出露地区:

出露地域大致同金陵组。B.厚度: 13.78mC.岩性、构造及化石特征:

下部为土黄色、暗紫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夹石英砂岩和泥灰岩,上部为土黄色、灰褐色页岩夹薄层石英砂岩和粉砂岩。野外识别该地层的主要标志就是杂色页岩夹泥岩。颜色多样是因为沉积时不同的沉积元素和不同的沉积环境所造成。D.地层接触关系:

与下伏金陵组为假整合接触;与上覆和州组为假整合接触。3)和州组(C1h)A.出露地区:

出露地域大致同金陵组和高骊山组。B.厚度:

24.77mC.岩性、构造及化石特征:

和州组C1h炉渣状灰岩下部为灰黑色中厚层灰岩夹钙质页岩及灰黄色中厚层炉渣状灰岩,上部岩性变化较大,为肉红色厚层微晶生物屑灰岩、黄绿色薄层钙质页岩夹黄绿色薄层瘤状灰岩,其上为土黄色厚层炉渣状灰岩。而在野外,炉渣状灰岩的出现标志着下石炭系的结束。D.地层接触关系:

与下伏高骊山组为假整合接触;与上覆黄龙组为假整合接触。4)黄龙组(C2h)A.出露地区:

出露地域大致同上石炭系。B.厚度:

8.85m黄龙组C2h地层中待定小褶皱C.岩性、构造及化石特征: 肉红色巨厚层亮晶生物灰岩,其中节理发育,主体部分为灰白色--浅肉红色、厚层微晶生物屑灰岩,有莛类化石。另外,在凤凰山东南坡的该层中看到了类似于背斜的层间褶皱构造,很多人认为是共轭X节理,亦有人认为是断层所致,对其成因尚无满意解释。野外识别黄龙组和和州组的灰岩可简单地根据颜色区分。D.地层接触关系:

与下伏和州组为假整合接触;与上覆船山组为假整合接触。5)船山组(C2c)A.出露地区:

出露地域大致同黄龙组。B.厚度: 28.74mC.岩性、构造及化石特征:

灰黑色、厚层球状微晶灰岩夹土黄色泥岩。湖山地区该层为灰褐色生物屑微晶灰岩与灰白色生物屑微晶灰岩互层。该层有方解石脉侵入,产化石:

小纺锤莛、底部的麦粒莛,中部的核形石,顶部的球希瓦格顶(可惜除核形石之外其余两地均未见)。D.地层接触关系:

与下伏黄龙组为假整合接触;与上覆栖霞组为假整合接触。(4)二叠系平顶山西侧二叠系地层剖面图1)栖霞组(P1q)栖霞组P1q本部段喀斯特现象A.出露地区:

露头较大面积出露于平顶山两翼、凤凰山东南坡及狮子口东南部。B.厚度:

183.7mC.岩性、构造及化石特征: 与湖山地区类似,岩性分为六部分:

1)梁山煤系段,该段的出现也正标志着栖霞组的开始;2)下部为臭灰岩段,即灰褐色、中厚层生物屑微晶灰岩,岩石中沥青质含量高,化石为米斯莛(未见);3)下硅质层,即灰褐色、薄层硅质岩;4)本部段为黑色、巨厚层生物屑微晶灰岩灰岩,岩石中见大量的燧石结核和燧石条带(致密、性脆、成长条状),化石:

球形南京莛、珊瑚类(如多壁珊瑚);5)上硅质层约4米厚,与下硅质层类似(成因在于形成过程中二氧化硅大量富集);6)上段为灰白色的灰岩,含燧石结核。不同于本部和硅质层之处在于其韧性较大,野外判断P1q的结束标志也正是利用此点,通常上段位于本部段上约20米处。在P1q本部段喀斯特现象发育,地貌上呈现出怪石嶙峋,原溶洞基本为红色黏土所充填。可能造成岩溶的地质灾害,例如落水洞的塌陷等。D.地层接触关系:

与下伏船山组为假整合接触;与上覆孤峰组为假整合接触。2)孤峰组(P2g)A.出露地区:

露头见于平顶山西北和东南两翼。B.厚度: 31.65mC.岩性、构造及化石特征:

灰黑色薄层硅质岩间夹黄绿色硅质页岩和灰黑色薄层粘土岩,一些露头由于风化呈灰白色的表面,并且和湖山地区一样岩层中间的褶皱都十分发育,这些褶皱是由于重力作用所致。D.地层接触关系:

与下伏栖霞组为假整合接触;与上覆龙潭组为整合接触。3)龙潭组(P3l)A.出露地区:

露头亦见于平顶山西北和东南两翼。B.厚度: 52.56mC.岩性、构造及化石特征:

下部为土黄色薄层粘土岩夹土黄色薄层粉砂岩,产植物化石;中部为灰白色厚层长石石英砂岩,产化石:

大羽羊齿、栉羊齿。上部为灰黄色泥岩、粉砂岩和页岩。该地层在地下的薄层分布往往形成很好的隔水顶板。D.地层接触关系:

与下伏孤峰组为整合接触关系;与上覆大隆组为整合接触关系。龙潭组中部长石石英砂岩4)大隆组(P3d)A.出露地区:

露头见于平顶山西北和东南两翼及马鞍山西北坡。B.厚度: 14.9mC.岩性、构造及化石特征:

下部为黑色薄层硅质岩夹黑色薄层粘土岩,中部为灰色页岩夹灰色薄层硅质岩及粘土岩,上部为灰黑色页岩夹灰色薄层粘土岩。在马鞍山西坡看到了表面被严重风化后的黄褐色、暗紫色硅质岩,因水的淋滤作用而变疏松,风化后的硅质岩颜色暗淡,棱角分明,其中夹有大量黄色泥岩。D.地层接触关系:

与下伏龙潭组为整合接触;与上覆殷坑组为整合接触。2.中生界(1)三叠系马鞍山巢合公路旁三叠系地层剖面图1)殷坑组(T1y)A.出露地区:

露头见于平顶山、马鞍山西坡和靠山黄地区。B.厚度:

23.41mC.岩性、构造及化石特征:

下部为黄褐色、黄绿色页岩夹薄层泥灰岩,中部为灰黄色粉砂质泥岩夹土黄色薄层泥质灰岩,上部为土黄色中层会岩夹土黄色薄层页岩。#FormatImgID_5#殷坑组T1y页岩D.地层接触关系:

与下伏大隆组为整合接触;与上覆和龙山组为整合接触。2)和龙山组(T1h)A.出露地区:

露头大致同殷坑组。B.厚度: 43.12mC.岩性、构造及化石特征:

下部为土灰色薄层泥质灰岩与钙质泥岩互层,上部为灰白色中层灰岩夹灰黄色薄层似瘤状灰岩。D.地层接触关系:

与下伏殷坑组为整合接触;与上覆南陵湖组为整合接触。3)南陵湖组(T1n)A.出露地区:

露头出露大致同和龙山组。B.厚度: 72.1mC.岩性、构造及化石特征:

下部为灰白色厚层微晶生物屑灰岩(灰白色厚层灰岩也是南陵湖组的标志),中部为灰白色中层瘤状灰岩夹灰白色页岩,上部为灰黑色薄层灰岩。D.地层接触关系:

与下伏下三叠统和龙山组为整合接触;与上覆中三叠统东马鞍山组为整合接触。4)东马鞍山组(T2d)A.出露地区:

露头见于平顶山和马鞍山东坡。B.厚度: 85.37mC.岩性、构造及化石特征:

下部为灰白色、灰黑色中厚层灰岩,上部为灰白色薄层白云质微晶灰岩、土黄色厚层角砾岩。#FormatImgID_6#东马鞍山组T2d白云质微晶灰岩D.地层接触关系:

与下伏下三叠统南陵湖组为整合接触;本区未见上顶,邻区与上覆下侏罗统磨山组为不整合接触。

(2)侏罗系磨山组J1mA.出露地区: 露头仅见于271.2高地东坡角。B.厚度: 10mC.岩性、构造及化石特征:

磨山组J1m为紫红色、灰白色中层石英砂岩。这套地层是在湖山地区未曾见到的,其不整合覆盖在P1q地层之上。另外,该地层覆盖在背斜之上,并随褶皱一起产状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其成因有待进一步讨论。背斜位于本区中部、凤凰山一带。核部地层为志留系高家边组和坟头组,出露在长腰山与大尖山之间的山谷中,属负地形。西翼逐渐向马家山向斜过渡,最新地层为下二叠统孤峰组。在北部和中部,轴迹方向为北东25~30,南部向南弯曲近于南北向。两翼产状正常,西翼倾角约60,东翼倾角约70,轴面西倾,倾角约80。枢纽向南倾伏,向北仰起,被近于垂直,北西盘为坟头组,南东盘为五通组,两侧地层产状虽近于一致,但两者地层不连续。由于此断层形成了凤凰山东北侧的沟谷。根据断层两侧地层的位移关系及断层产状判断为逆冲断层。

(3)小王山逆断层位于小王山122.2高地,走向北东60o左右,倾向北西。断层带内断层角砾岩磨圆度差,大小不一,成分单一。断层北西侧为坟头组,南东侧为五通组,两侧地层产状不一致。根据断层两侧地层接触关系和断层产状判断为逆断层。2.北西向张扭性断层

(1)狮子口平移断层位于狮子口,沿狮子口沟谷呈北西300o方向延伸,但是没有见到断层面。此处存在平移断层的主要证据是在断层的南西盘可见坟头组与五通组的地层接触界线,沿接触界线五通组地层产状向断层北东盘延伸直接与坟头组中上部地层相连。五通组底部系巨厚层底石英砾岩,石英砂岩,岩石坚硬,在这样短距离底范围内出现与坟头组中上部岩层相连,应该推测存在一平移断层。

(2)马鞍山正断层位于马鞍山北侧,走向北西300o左右,倾向北东。此断层穿越了从坟头组到东马鞍山组的地层,断层两侧同一岩层厚度在断面两侧表现出不同,北东侧下降盘岩层厚度大于南西侧上升盘。根据野外露头表现出来的断层效应推测为一正断层。矿预计储量可达50亿吨。目前,主要大中型金属矿床如庐江-罗河铁矿、龙桥铁矿、大鲍庄硫铁矿、沙溪铜矿、岳山铅锌银矿等尚未开发。巢湖地区是沉积岩区,可用矿产资源主要为沉积型矿产,如各种沉积岩石材原料和沉积金属矿产。查区内平顶山向斜和凤凰山背斜造成了地层的有效出露,多数矿产均分布于褶皱造成的地层出露区内。巢湖市境内的优势资源是非金属矿产,其中石灰岩、白云岩的储量均属大型。另外,本区五通组顶部储藏的白色粘土矿是十分优良的耐火材料。石灰岩:

本区石灰岩分布广泛,储量大、品质好,石炭系黄龙组和船山组的灰岩纯度非常高且储量可观,可作工业用途(冶金辅助原料、白水泥原料、化工原料等);其它如金陵组、栖霞组、南陵湖组、东马鞍山组等,蕴藏的灰岩量大,品质也较好,可作建筑材料、一般水泥原料。冶金工业中石灰岩可用于辅助熔剂,化工生产中可用于制造电石、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原料、漂白粉等,建筑工业可用于生产生石灰、水泥等。凤凰山南坡的巢湖水泥厂正是以附近的石灰岩和紫红色亚粘土为生产原料。粘土矿:

五通组顶部广泛分布数层灰白色高岭石粘土矿,纯度高,是极好的耐火材料,可用于制造陶瓷、优质水泥、化工添加剂等用途。白云岩:

石炭系和州组与三叠系东马鞍山组含大量的白云岩、灰质白云岩,是良好的耐火材料和化工原料。其它,如可用耐火材料的硅石、萤石,可作化工用途的磷结核矿产、硬石膏等,本区均有储藏。地区的不平衡性。本区地质构造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加里东运动、海西--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

一、加里东运动本区从寒武系至奥陶系是一个海侵沉积序列,各组间多为整合接触关系。奥陶纪晚期,由于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本区快速上升,与志留系之间有一个沉积间断,奥陶系顶面具有氧化环境下的铁质层,五峰组缺失4各笔石带,高家边组缺失下部2个笔石带,志留纪经历了海侵到海退过程,沉积了稳定型广海陆棚相灰色复陆屑建造至三角洲相杂色单陆屑建造,表明地壳仍在缓慢上升。发生在志留纪晚期的加里东运动失加里东强烈的一次地壳运动,表现为上泥盆统与志留系呈假整合接触,缺失早、中泥盆世的沉积,其性质为长期而缓慢,大面积而不均衡的隆起。区内志留末开始大规模的、速度较快的上升没有接受中。下泥盆统茅山组的沉积。

二、海西-印支旋回由于二叠系与三叠系之间为连续的过渡关系,故将海西、印支旋回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本旋回地壳运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频繁的振荡运动,促使海水进退交替频繁。晚加里东运动以后,本区大部分地区上升为陆,属河流三角洲及滨海地带。海西旋回:

又称华力西旋回,时限为4055-250Ma,包括泥盆纪至二叠纪,这一旋回的末期出现强烈的构造运动,国际上称为海西运动,表现为晚古生代的地层强烈变形,岩浆活动以及早三叠世地层不整合在二叠纪地层之上。在我国,它主要见于天山、昆仑山以及浙、闽、粤沿海一带。印支旋回:

时限为250-205Ma,仅含三叠纪。这一旋回末期的强烈构造运动称为印支运动。其表现为三叠纪地层的变质、岩浆活动以及早侏罗世

地层与三叠纪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印支运动在印支半岛发育最好,在我国,这一运动见于四川西部、青海东南部以及中国东部许多地区。三叠纪晚期,本区发生了显著的褶皱造山运动。这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地壳变动,表现为大规模的褶皱、断裂活动,形成了平顶山向斜和长腰山背斜。这一运动结束了长期的地台发育历史,促使海水自我国大陆的大多数地区撤退,从而开始了我国大陆沉积作用为主的新时期。印支运动是一个地质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划时代意义,它结束了准地台历史,开创了大陆边缘活动带的新阶段。

三、燕山旋回燕山期的时限为205-662Ma。包括侏罗纪和白垩纪。其间的构造运动称为燕山运动。它引起侏罗纪及白垩纪地层变形,广泛的岩浆活动以及侏罗系与白垩系及 晚燕山运动使上侏罗统发生疏缓褶皱,组成卧牛山盆地,李家墩盆地,叠加在早燕山亚旋回形成的坳陷中心部位,印支旋回褶皱进一步被改造.断裂构造以北西向新生断裂活动与东西向断裂的再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为主,形成断块运动,它控制着晚白垩世中焊坳陷及一些小断陷盆地的形成与发展.该亚旋回早期,晚期各有一次岩浆活动,但表现形式不同,早期以火山喷溢为主,区内地表焊大量火山岩砾石地火山碎屑沉积岩;但晚期规模较小,以岩株,岩脉的侵入为主,表现为巢北地区中酸性小岩株侵入和巢南地区中性岩脉贯入。总之,燕山旋回是地质发展中的又一个新阶段----大陆边缘活动带阶段,运动形式以断块运动为主,兼有褶皱和岩浆活动等各种方式。但本区的岩浆活动比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活动强度要弱。四、喜山旋回喜马拉雅期的时限从662Ma起,包括 系河流相杂色含砾重亚粘土及砂层的沉积.这个时期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风化作用强烈,这种亚热带气候特征,有利于森林和草原动物的繁衍生息。中更新世,地壳再度上升,气候转冷,至后期气温下降幅度较大,降温范围教广,发生了冰川作用,遍及巢县低山丘陵地区,时代大体与大姑冰期相当。此后,气温回升,气候变为炎热多雨,使堆积物具湿热化作用而形成网纹状,时代相当大姑-庐山间冰期.在巢县银山村古溶洞堆积物中发现了猿人化石,说明我们的祖先曾在巢县一带定居生活过。晚更新世,地壳抬升和河流下切作用仍在继续,气候有开始变冷,但环境相对比较稳定,沉积物分布很广,主要为棕黄色粉质亚粘土,含铁锰结核。全新世,区内大部分地区仍有幅度不等的地壳抬升和河流下切作用,部分地区则表现为持续的沉降运动。地壳的周期性波动和阶梯式抬升,塑造了近代地貌特征,夷平面和阶地比较发育,三级阶地标高一般为30~80米,二级阶地标高30~40米,一级阶地标高10米左右.同时,查区西部则逐渐沉降而形成巢湖,有人认为巢湖是构造陷落湖,是由不同方向的活动性断层升降幅度不一所造成。综上所述,本区地质构造发展史中的各个发展阶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各自的特点,反映了地壳运动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数码摄像等数字化采集装备及信息处理为一体的集成化技术。室内资料整理阶段,我们通过实测地层作业子系统、野外填图作业子系统、室内成图子系统等在相关的计算机软件--CorelDraw下完成了导线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以及实际材料图、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的绘制。这次实习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现代化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运用,它大大方便了地质工作者,成倍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我在实习中不仅学会了地质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很多地质工作方法,也知道了如何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针对本次实习,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希望在以后的实习中能够得到改善。首先,我认为应该提前做好规划,以便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在实测地层剖面之前,我小组就在朱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模拟学习,这样在真正的野外就能够迅速进入状态,较其他组极快地完成了任务。其次,我认为应该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机制。比如在利用CorelDraw绘图的过程中,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不仅能让大家都快速学会软件的使用,而且可以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合作意识。最后,我认为室内的实测地层作业子系统、野外填图作业子系统以及教学网站子系统还应该做进一步改善,以真正、较好地服务于地质实习。最后,我想最要感谢的就是各位带队老师,他们与我们一同爬山奔波,却毫无怨言,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尤其是我组的朱国荣老师,他不仅"授人以鱼",更是"授人以渔",在野外,他不仅引领我们学习地质知识,更在同学们疲惫时给大家唱歌,鼓舞了同学们的士气,让我们真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完成了实习任务。同时,我也要感谢我可爱的同学朋友们,野外他们毫不吝啬地帮助我,室内我们一同交流娱乐,让我收获了友谊、快乐,以及这段金色的回忆。

第五篇:23地质实习报告

野外地质填图结束后即进人室内最终整理阶段。该阶段的工作是以编写地质报告为中心而开展的。首先是对野外地质调查成果进行整理,对所有原始资料进行清点、审核、归档和处理。其中包括对野外记录本的审阅;对各种表格卡片的核对;对各种数据统计分析处理;对各种标本样品进行加工、处理和测试等等。要对获得的各种地质信息综合归纳分析,并为地质报告的编写提供素材。其次要完成地质报告所附图件(如地层实测剖面、综合地层柱状图、实际材料图、地质图和构造纲要图等)的清绘工作。图件的格式和内容要符合规范要求。同时还应完成诸多素描图、地质信手剖面图等报告插图的选择和清绘工作,力求使地质报告图文并茂。

最终每个学生应独立完成一份地质报告,约10000字左右,各章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章绪言

实习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自然经济地理概况;实习区的经济、工农业生产和交通情况;实习区的以往地质研究的历史及研究程度评述;实习的目的、任务和内容;起止时间、组队情况、分组情况及指导教师;完成的工作量(地质调查面积、地质观察路线及观察点数,实测剖面长度、填图面积、标本和样品数量等)及工作成果。

绪言部分要简明扼要,不是描写风景,也不是写自然经济地理报告,要写与本次工作有关的内容,帮助阅读报告的人了解工作区的前提,测区的一般情况及工作情况,文字要简练,层次要分明。在这一部分最好附有“实习区交通位置图”和“地质研究程度图”。

第二章地层

地层是区域地质研究的基础。首先应该概述实习区的地层发育情况,如所具有的地层时代,主要岩性特征,古生物化石的概貌等等,然后应该以“组”为单位由老至新对其分布、出露情况,岩性及其岩石组合,岩相及厚度变化情况,所含化石的种属,时代划分及其依据、地层接触关系等进行描述和总结。若有含矿层位则应详细说明。要充分利用实测地层剖面图、地质图及不同区段的信手剖面图等资料。

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主要根据实测剖面及实测填图时的野外记录,不能单纯描述实测剖面的地层特征,因为那只是剖面线上的地层特征,不能代表整个区域。在写这一部分时,要综合全区进行叙述,但不排除在叙述某一地段的岩性变化特征时,引用实测剖面的资料或引用路线地质剖面图的资料,因为这些都是实习区地层发育的真实记录。

第三章沉积岩

实习工区沉积岩的出露、分布情况,分类对主要常见的岩石类型进行描述,包括岩性、结构、构造和产状等。

第四章侵入岩、变质岩

实习区岩浆活动概况、主要侵入体的岩石类型、活动期次和各岩体的关系。实习区变质岩的主要类型,结构、构造特征和矿物组合特征。

第五章构造

首先要概述实习区构造的总体面貌、大地构造位置、主要构造类型、褶皱断裂发育情况、区域构造线的展布、构造形成时代等。对主要构造特点的描述可按构造类型,如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分类述之;也可按构造区段,如东部地区断裂构造为主、西部地区褶皱构造为主分区述之;还可按构造期次或序列对早期构造、主期构造和晚期构造分别描述其特点。

对于褶皱的描述要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先描述褶皱构造的位置、范围、规模,然后描述组成褶皱的地层:褶皱核部、褶皱翼部的地层时代、岩性、层序等;褶皱的形态,如褶皱轴的方向,褶皱轴面、枢纽的产状,将褶皱进行形态分类;讨论褶皱形成时期、形成机制等。

对于断裂构造的描述,要着眼于大型区域性的断层,对于这些断层构造要逐一加以详细描述。如断层发育的位置、规模;一般用断层所经过的.两个或几个地名来命名断层;断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断层两盘的地层时代、岩性以及构造变动。断层带的构造现象,如构造岩、片理化、断层泥、透镜体、拖褶皱、伴生节理、地层的牵引现象;断层面的形态变化,断层面上的擦痕及其产状;推断断层形成及发展演化的历史,断层产生的力学机制等。

构造分析,要将褶皱、断裂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根据不同时期分析构造的变形特征,推断地壳活动的规律性。更重要的是论述构造与矿产、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震地质的关系。

构造形态特征和空间关系可以用图件予以明确和直观地表述,因此要尽量用各种图件帮助描述。

第六章矿产

一般从主要矿产开始分别概述各类矿产的位置、矿床类型、矿石特点、矿体产状、规模、找矿标志、矿床成因、找矿远景等。

第七章地质发展简史

在综合分析实习区地层、岩石和构造等各方面资料基础上,将各种地质事件联系起来划分地质构造演化序列,由老到新对不同阶段的地质构造特征进行概要总结,并简要阐明各阶段形成时的环境和大地构造性质,恢复实习区的地质发展历史。本章的内容具有推测的性质,但是这种推测需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

本章的叙述要从古到今按照地质时代连续陈述,如先从古生代讲起,然后中生代、新生代,但是要注意:

(1)不要与地层一章重复,变成单纯的岩性描述,而是要说明其中所反映出的当时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地层特征、岩浆活动、构造运动等生动画面;

(2)文句要灵活变换,简明扼要,避免死板枯燥,不要象记帐一样。

(3)对发展史的陈述要有根据,不能无根据地想象,明确有据的内容可以充分地陈述,无据可考的不能硬猜。

第八章实测地层剖面

实测地层剖面的目的、意义、要求,测量的工作程序和过程,数据的整理、计算和图件的绘制要求。

第九章结语

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包括主要成绩、新的认识、新的发现和本人在思想上、业务上的收获和体会。简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今后教学实习工作提出建议,最后可对有关方面表示诚挚的谢意等。结语要实事求是,对工作要正确估价、认真负责。地质工作的质量反映在全部工作成果中,不在于结语写得冠冕堂皇,也不要过于谦虚,埋没成绩。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的建议要准确中肯。

第六篇: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一、前言

1、 目的和任务

本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岩性及其构造、去武安的沿途出现的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沉积岩构造等,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与书本上的内容结合,加深对一些地质构造的认识与理解,为将来的工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时间、地点与路线安排

08年10月31日 早八点 --------- 室内的讲解及分配实习任务

08年11月1日 早七点 --------- 水电学院――古武当山

08年11月2日 早七点 --------- 水电学院――京娘湖

08年11月3日 早七点 --------- 武安活水村西―莲花洞

08年11月4日 早八点 --------- 进行内业的实习报告的书写

3、 实习队伍的组成

由老师及几位辅导员带队讲解,以班级为单位,共同完成地质实习任务。

二、 实习区概况

地形地貌

区域位于太行山东麓南段,西连太行山地,东接华北平原,为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带。西部、西北部和中部鼓山为陡峻的断块山地,山峦起伏,向东逐渐过渡为丘陵、平原。总的地势是西北、西部高,东南、东部低。

一 地理位置及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1、 古武当山

古武当山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处,距邯郸市70公里,是一座道教历史名山。山顶一唐代古碑上记载有“古武当山”字样,经专家考证认定是久为国内道教界寻找的著名的北方武当山,其历史早于国内其他武当山。

古武当山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山势奇特,五峰相望,顶顶有庙,峰峰插天,杆被繁茂,满山葱郁。进入景区,您可先乘缆车直达山顶,上庙主峰海拔1437.7米,真武庙建在山顶处,庙内供着道大神真武大帝和太极宗师张三丰。北顶老爷顶,南顶奶奶顶,中间有一天桥连接。置身山顶,极目远望,遍山水云水,如入仙境,真是“神在庙中坐,庙在云中行”。

2、 京娘湖

京娘湖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部,距邯郸约60公里,现为AAAA级风景区。因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发生在这一带,故得此名。京娘湖亦称口上水库,位于武安市西北部山区的口上村北,距武安城30公里,现凭借其中山川水色开辟成为旅游风景区和避暑胜地。

这里层峦叠嶂,川谷深幽,其风景各具特色。有的为人工造就,气魄雄伟,巧夺天工;有的受自然造化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有的同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相交融,赋情于景,使人触景生情。据史料记载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此外,京娘湖水库大坝,大坝横阻于门道川与常社川入口处。为浆砌石重力坝,高81米,长185米,坝顶宽10.5米, 水库容量3200万立方米,在溢流段上建有交通桥。一坝雄踞,宛如银壁,雄伟壮观。还有京娘峡,原名三层门,后因此处所传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而改称现名。这里峭壁高悬,若乘舟入谷,仰望蓝天一线,俯视碧水一带,大有“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之感。

3、 莲花洞

莲花洞位于东太行山武安活水村向南,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这里的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加上降雨量比较丰富,形成了奇特的喀斯特的地貌。已开发出长约300多米的水旱二洞,旱洞有亿万年形成的钟石乳、石竹、石笋、石花、石幔、石瀑布,琳琅满目,包罗万象。水洞之内一汪甘泉清澈见底,汩汩不绝。登山的过程回看到溶洞,山上裸露的灰岩面上可见到溶蚀的沟槽,洞内可见石钟乳,石柱,在山顶可看到竹叶状灰石、鲕粒灰岩,在山下又有地下暗河。

三、地层岩性

古武当山

地层自老致新依次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三系、第四系。其中震旦系、三叠系地层分布面积小,出露不全。石炭系、二叠系、第三系地层多被第四系地层覆盖,只有零星露头出露。其他各时代地层出露良好。

京娘湖附近的主要岩性

长城系大红峪组:为本地区最古老的地层。岩性为紫红或粉红色中厚层中粗粒石英砂岩及长石英砂岩,含铁质及海绿石。层面清楚,交错层里和波痕发育,与上覆寒武系地层为假整合接触,平均厚度为18m。

莲花洞附近主要岩性:

火成岩(闪长玢岩): 闪长玢岩属中性浅成岩,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角闪石,次要矿物为黑云母、黑云母、辉石及石英。呈斑状结构,斑晶以斜长石和角闪石为主。常为灰色,如有次生变化,则多为灰绿色,块状构造。常以岩脉或在闪长岩体边部产出。

沉积岩:长城系大红峪组:为本地区最古老的地层。岩性为紫红或粉红色中厚层中粗粒石英砂岩及长石砂岩,含铁质和海绿石。层面清楚,交错层里和波痕发育,与上覆寒武系地层为加整合接触,平均厚度为18米。我们在去莲花洞的路上可以看到震旦砂岩与寒武砂岩假整合接触。

四、 岩石

能够看到的岩石:闪长玢岩、矽卡岩、闪长岩、片麻岩、正长岩、页岩、泥岩

1.闪长玢岩是中性浅成岩,其矿物成分与深成岩闪长岩相同。主要矿物为中性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具明显斑状结构,其斑晶多为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偶见黑云母。岩石整体颜色多为灰及灰绿色,块状构造。常呈岩脉产状,或为闪长岩体边部产出。

2.闪长岩为中性深成岩的代表岩石,也是花岗石石材中主要岩石类型之一。其化学成分介于酸性、基性岩之间。

3.片麻岩(变质岩)一般具片麻状构造,中粗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主要由长石、石英和各种暗色矿物(云母、角闪石、辉石等)组成。根据岩石的物质成分可分为富铝片麻岩、斜长片麻岩、碱长(二长)片麻岩和钙质片麻岩等。还可依所含矿物种类进一步分为角闪石斜长片麻岩、石榴子石斜长片麻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等。其原岩类型比较复杂,可以是正常沉积岩(粘土岩、粉砂岩等),也可以是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或各种侵入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由区域变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形成。

4.页岩是由粘土脱水胶结而成,大部分有明显的薄层理,能沿层理分成薄片,这种特征也称作页理,风化后多成碎片状或泥土状。成分复杂,除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等)外,还含有许多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和自生矿物(如铁、铝、锰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等)。具页状或薄片状层理。

5.石英石英是一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十分稳定的矿产资源,晶体属三方晶系的氧化物矿物,即低温石英(a-石英),是石英族矿物中分布最广的一个矿物种。广义的石英还包括高温石英(b-石英)。石英块又名硅石,主要是生产石英砂(又称硅砂)的原料, 也是石英耐火材料和烧制硅铁的原料。

五、地质构造

(1)断裂构造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基本类型是节理和断层。

①节理裂隙:

岩层发生了裂开但两盘岩石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变动。按其形成的力学性质,节理可分为张节理和剪切节理和劈理。节理常成组出现,如“X”-形的共轭节理。在京娘湖南侧、漳河北岸,可见到不同形状的节理构造。构造

理是各种裂隙中分布最广泛的裂隙,所有大型水电工程都会遇到。

②断层:

如果断裂两侧的岩石已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则称断层。

(2)褶皱构造: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岩层在侧向压力作用下发生弯曲,但仍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这种地质构造形态叫褶皱。褶皱中单个的弯曲也称褶曲。褶皱的面向上弯曲o两侧相背倾斜o称为背形r褶皱面向下弯曲o两侧相向倾斜o称为向形。如组成褶皱的各岩层间的时代顺序清楚o则较老岩层位於核心的褶皱称为背斜r较新岩层位於核心的褶皱称为向斜。正常情况下o背斜呈背形o向斜呈向形o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单个褶皱大者可延伸数十公里o小者可见於手标本或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

向斜与背斜

(3)沉积岩层理构造及层面构造:(京娘湖)

层理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沉积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或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示成层的现象。层理是沉积岩中最重要的一种构造特征,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主要标志。

水平层理:是由平直且与层面平行的一系列细层组成的层理。它是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带、闭塞海湾、海和湖的深水带),从悬浮或溶液中缓慢沉积而成的。

单斜层理:是由一系列与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的层理。细层的层理向同一方向倾斜并大致平行。它与上下层面斜交,上下层面互相平行。它是由单向水流所造成的,多见于河床或滨海三角洲沉积中。

交错层理:是由多组不同方向的斜层理互相交错重叠而成的,是由水流的运动方向 频繁发生变化所造成的,多见于河流沉积层中。

层面构造:指岩层层面上由于水流、风、生物活动等留下的痕迹,如波痕、泥裂、雨痕、流痕等。

六、 岩浆作用

岩浆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岩浆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

1.岩浆侵入活动→侵入岩。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侵入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

2.火山活动或喷出活动→喷出岩(火山岩)

在岩浆从上地幔或地壳深处沿着一定的通道上升到地壳形成侵入岩或喷出到地表形成喷出岩的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性质、化学成分、矿物成分也随之不断地变化,因此,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岩浆岩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如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还有碱性岩、碳酸盐岩等岩类,也充分说明了岩浆成分的复杂多样性。

根据产状,也就是根据岩石侵入到地下还是喷出到地表,岩浆岩又可以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根据形成深度的不同,又细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每个大类的侵入岩和喷出岩在化学成分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形成环境不同,它们的结构和构造有明显的差别。深

推荐专题: 实习报告模板 医院实习报告 巢湖庐山实习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