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实习报告 > 详情页

巢湖地学实习报告

2023-11-03 23:24:17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巢湖地学实习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巢湖地学实习报告》。

第一篇:庐山巢湖实习报告

巢湖

该地区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由于地处中纬度地带特定的地理位置使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即兼有南北气候之长:水热资源优于北方,光资源优于南方;但也兼有南北气候之短:降水时空变化大,有些年份少雨干旱,有些年份多雨成涝,表现出气候的明显变异性。

山脉走向为北东35~40.平面图上呈“M”型展布,由西向东主要由龟山、马家山~平顶山、朝阳山~碾盘山、凤凰山~麒麟山~大尖山、岠嶂山等组成,最高山峰大尖山海拔350m,最低处20 m,南临巢湖。

平顶山向斜:巢北地区位于扬子板块的东北部,自晚三叠世以来,受到东部西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影响,以及在西部特提斯海板块的干扰下,于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顶山向斜及其次级褶皱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印支和燕山两期构造运动。印支运动形成了巢北褶皱,为西北-东南向挤压,应力由西北向东南推挤,使平顶山向斜西翼发生倒转,此应力来源于郯庐断裂的左旋平移活动。燕山运动对其进行了改造,使平顶山向斜内部产生次级褶皱,并形成了众多的横向正断层和马鞍山断层等,分别来源于郯庐断裂在侏罗纪的左旋平移和白垩纪的右旋平移。断层切割了整个向斜,出露于石炭纪栖霞组的灰岩,断层面上发育多期擦痕并有方解石填充,附近有断层破碎带。

凤凰山背斜:核部出露上泥盆纪五通组底砾岩以及中志留统硅质胶结石英砂岩。两翼自核部向为中志留统坟头组石英砂岩、上泥盆统硅质胶结含燧石砾岩,五通组中间几段被掩盖未见,在凤凰山东南翼黏土矿采坑出露五通组顶段黏土层以及碳质页岩;继而为下石炭统金陵组生物碎屑灰岩段;下石炭通高骊山组杂色碎屑岩;再为和州组姜状灰岩;上石炭统、船山组灰岩、早二叠的栖霞组第一段炭质页岩层。

受多次造山运动影响,褶皱受改造。

庐山

庐山位于九江市以南,山体呈椭圆形,处于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具有罕见的第四纪冰川遗址,包括冰蚀地貌和冰川堆积物。其上生物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

庐山南部以断裂构造地貌为主,山体中谷地狭窄深邃,谷底尖锐。山体以独立山峰为主,山顶尖锐,山坡陡峭险峻。

庐山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要特征,为静态构造地貌。

锦秀谷袭夺河,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四周被向北西流的锦秀谷袭夺。证据:花径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

人文地理:建筑由于受到庐山的气候和周边环境资源的影响,庐山别墅大都依山而建,结构一般为砖石结构,台基尺寸设计上较一般建筑高;屋顶建筑由铁皮瓦、老虎窗和烟囱三部分组合而成。老虎窗源于气候寒冷多雪的北欧,为了避免积雪对建筑物的压力,房屋大多为高坡度、尖顶 样式,为了增加采光和通风,又在屋顶上开设了许多屋顶窗。

飞来石:它为重叠石,属于冰桌,是指在U形谷中或山麓地带聚集的巨大冰川漂砾横置于其它冰川漂砾之上的现象。李四光先生认为飞来石为第四纪冰川遗迹。但人们对此提出了很多疑问,(我认为飞来石是第四纪冰川作用下形成。飞来石的底部为石英砂岩,而顶部主要是石英片岩(变质岩),呈片麻状且有方向,表面有云母片;因两部分的岩性不同,可推测出两者形成的时间不同,又因在岩石上发现“丁”字擦痕和压抗这些冰川作用的关键证据。因冰川搬运能力相当的大,它能使上万吨的巨大岩石随冰川一起移动,因此能搬运300余吨的飞来石是不成问题的)

学习庐山地貌、植被、气候等自然地理学和文化、建筑等人文地理学知识

第二篇:地质填图实习报告编写注意事项

绪言

• 在绪言中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①工作区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交通情况、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

• ②工作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 ③工作区地质调查历史及研究程度

• ④工作概况及完成任务情况

•(附交通位置图、工作量一览表等)

第一章 地层

• 首先,简单介绍所属地层区,地层发育程度、分布情况、本区地层系统,列出地层系统简表,表内的项目应有:

地层名称(界、系、统、地方性名称及代号),厚度、矿产等并用符号表示出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 然后,将工作区内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逐一进行叙述,内容包括:分布范围、露头及发育情况、岩性及其组合特征、变化规律、化石、厚度以及接触关系等(可参考本书地层部分的叙述格式顺序),对于含矿层、标志层及特殊岩性可详细描述,并附剖面图,地层柱状对比图,重要岩性和接触关系的素描图或照片等。(基于我们实测资料)

第二章构造

• 首先,说明测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区内构造基本特征和形成时代的分析。

• 然后,按照构造类型(先褶皱、后断层)描述各种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性质、分布。

• 最后,论述各种构造之间的先后次序,从属级别与形成机制;分析构造发生的条件和发展过程。

•(附地质构造图或构造纲要图,褶皱、断层素描图或照片,节理玫瑰花图等)

第三章岩浆岩

• 首先,概述区内岩浆活动的总体情况,指出岩浆岩的种类和发育程度,如区内岩体较多可列简表介绍其名称、产状、岩相、侵入时代及规模等。

• 然后,以形成先后为序,对各种岩体分别叙述,内容包括出露位置,所在构造部位,岩体形态、产状、规模、岩性特征,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围岩的蚀变现象、含矿性等。

(附岩体及接触关系及素描图)。

第四章矿产

首先,概述区内矿产发育程度,已知矿产种类及矿床(点)数量,然后,按矿种分别叙述各种矿产在地理和地质上的分布情况、类型、规模、赋存的地质条件、找矿标志、远景预测等。

第五章地质发展史

• 本章是根据以上各章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运用沉积环境分析法和构造分析法再造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地理、古气候条件,地壳运动及岩浆活动情况以及发展演化过程。

第六章结束语

• 通过前面几章内容,最后总结本次地质填图实习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新发现、新见解,经验教训,存在问题并提

出今后工作建议。

附录

• 专题研究(必选)

• 附图、图版等(根据自己情况而定)

• 附表(根据自己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格式

• [1] 刘洪福,罗金海,张复新等.巢湖北部凤凰山地区区域

•地质调查实习指导书[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 [2] 王道轩,宋传中,金福全等.巢湖地学实习教程[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3] 侯明金,齐敦伦,金义祥.安徽巢湖凤凰山石炭纪岩石

•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J].安徽地质, 1998,8(3):45-52.

第三篇:地质实习报告

第一部分序言

一、实习地区的地理位置

本次实习地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8′―106°31′,北纬29°50′―29°50′。实习地区为天府镇及周边地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

以下为天府镇的地图和卫星地图。

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地图简介

二、自然地理状况

天府地区的地表形态为山地类型的低山区,海拔高度为400至750米左右,最高为后峰山,海拔773米,北高南低。该地区山峰林立、沟谷交错,山和谷的方向大致为北东―南西向呈脉状分布,具"一山二岭两槽"的地貌特征。一山多与背斜核部一致。两槽为背斜两翼嘉陵江组的膏溶角砾岩溶蚀所形成,北西翼代家沟―后峰岩―水岚垭槽谷为前槽,南东翼张家湾―三官殿―大土槽谷为后槽。二岭为抗侵蚀能力强的须家河组的砂岩构成。区内基岩裸露,产状较陡,泥薄水浅,森林稀疏。人口密集,梯田密布,清泉暗流。两侧的上三叠统砂、泥页岩地区,峰峦叠嶂、青松翠柏、苍翠欲滴,组成一条迷人的画廊。例如金剑山、北温泉、缙云山、金刀峡等旅游胜地。

三、实习目的

通过此次实习使我们加深和巩固基础地质各门课程中所学的地理知识,尤其是沉积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掌握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内容、方法和规范,学会收集和整理地质资料,并编制相应的地质图件,增强我们对各种地质现象的分析能力,如褶皱、节理、断层,肉眼初步确定各类岩性并判断沉积环境。也可培养我们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孜孜不倦,互帮互助的精神。

四、实习的任务和要求

1、了解实习区的人文、地理、交通、经济等情况,区域构造位置,地层系统及主要构造特征。掌握野外地质填图的基本内容、步骤和方法。

2、确定地质填图的基本地层单位。对主要地层作剖面实测,绘制导线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剖面图。

3、通过对地层、断层、构造界限定点、连线,观察岩层产状等进行地质填图。编绘地形地质图,构造剖面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剖面图。

4、了解实习区的沉积发展史,对施家梁东岳庙,白庙子南岸,姚家沟瓦店子三条沉积相的观察描述,掌握不同沉积环境下的各类相标志特征,沉积相分析方法和岩相古地理环境恢复方法。根据相标志确定沉积相类型编绘沉积相综合柱状剖面图和相序图。

5、了解实习区的区域构造特征,发展史及主要矿产资源情况,含油气特征与断层、节理的研究方法。

6、做到"六勤",即勤敲打、勤观察、勤测量、勤追踪、勤记录、勤整理。

7、编写实习报告。

五、实习方式

老师带队,确定住处,安排路线,野外踏勘,现场教学,着重观察,重点描述,逐步培养我们独立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实习时间

XX―4―6至XX―5―5

第二部分地层及沉积、构造发展史

一、地层

实习区内褶皱强烈,最老地层为下三叠统茅口组地层,最新地层为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背斜轴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向,并向南西发生倾伏。茅口组为背斜的核部,两翼的地层分别为龙潭组、长兴组、飞仙关组、嘉陵江组、雷口坡组、须家河组、自流井组、沙溪庙组。茅口组、龙潭组、长兴组、飞仙关组依次发生倾伏。

(一)、二叠系(p)

1、茅口组(p1m)

茅口组为深灰色厚层,块状灰岩、生物灰岩、砂屑灰岩、晶粒灰岩,具眼球状构造,在实习区主要沿断层零星分布,组成背斜的核部,连续沉积在栖霞组之上。

2、龙潭组(p2l)

龙潭组为黄褐色页岩,灰岩,硅化白云岩,夹有黄色中层状砂岩,植物化石碎片多,为我国南方重要的产煤层,与下覆茅口组呈假整合接触。

3、长兴组(p2ch):厚度约

长兴组为灰色―中灰色中―厚层状含燧石生物灰岩,底中顶都含有燧石,中部最多,生物化石丰富,有蜓类、海百合、珊瑚等,含生物礁,裂缝有沥青质充填,缝孔发育,为川东地区重要的产气层,与飞仙关假整合接触。

(二)三叠系(t)

1、飞仙关组(t1f)

飞仙关组为暗紫色钙质泥岩、钙质页岩、泥灰岩,灰色薄―中层灰岩、鲕粒灰岩、泥灰岩,泥岩、页岩与灰岩互层,分为五段。与长兴组整合接触。

①飞仙关组一段(t1f1)

顶部和底部为暗紫色泥灰岩,中部为钙质泥岩,夹有页岩,灰岩透镜体,可见球状风化。

②飞仙关组二段(t1f2)

灰色薄―中层状灰岩,含鲕粒、藻纹、生物碎屑、内碎屑,缝合线发育,中上部含波痕。

③飞仙关组三段(t1f3)

紫红色钙质页岩,局部夹薄层状灰岩透镜体,生物化石丰富。

④飞仙关组四段(t1f4)

灰色薄―中层状鲕粒灰岩、泥灰岩、介壳灰岩,中上部夹黄褐色页岩(碳酸盐的盖层,为标准层)。内碎屑(以砂屑为主,也含砾屑)、泥质条带发育。

⑤飞仙关组五段(t1f5)

紫红色页岩,中部夹黄褐色泥岩、泥灰岩。

2、嘉陵江组(t1j)

嘉陵江组为灰色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豹皮灰岩和膏溶角砾岩,岩溶发育,常形成溶洞、槽谷。可分为四段,整合于飞仙关组之上。

①嘉陵江组一段(t1j1)

灰色薄―中层状灰岩和凝泥灰岩,夹有介壳灰岩,含有藻纹、泥纹、内碎屑、生物碎屑,裂缝发育,缝合线、节理发育,中下部可见黄铁矿,揉皱,局部有冲刷面和虫迹现象。

②嘉陵江组二段(t1j2)

灰色中―厚层白云岩质灰岩、白云岩、膏溶角砾岩,灰岩为藻灰岩和豹皮灰岩,可见刀砍纹,在川东为气层。

③嘉陵江组三段(t1j3)

薄―中层灰岩,颜色丰富,有灰色、暗红色、褐色、黄褐色,含有砾屑、砂屑、泥质条带、缝合线。

④嘉陵江组三段(t1j4)

灰色膏溶角砾岩和泥晶白云岩为主,夹灰岩,刀砍纹发育。

3、雷口坡组(t2j)

灰色中层状灰岩夹白云岩、膏溶角砾岩,底为薄层绿豆岩(火山灰沉积形成,硅质颗粒,为标准层),与下三叠统平行不整合接触。

4、须家河组(t3x)

须家河组为长石石英砂岩和页岩,含煤层。分为六段,一、三、五页岩为主夹砂岩、煤层,二、四、六厚层砂岩为主夹页岩,页岩一般出露在沟谷处,砂岩在凸出,与雷口坡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①须家河一段(t3x1)

黄褐色页岩,底部砂岩与页岩互层,含有薄煤层,砂岩中可见白云母。

②须家河二段(t3x2)

黄灰色中层石英砂岩和长石砂岩,颗粒均匀,发育斜层理。

③须家河三段(t3x3)

黑灰色页岩,夹煤层。

④须家河四段(t3x4)

浅黄色厚中―细粒石英砂岩,斜层理发育。

⑤须家河五段(t3x5)

灰黑色页岩夹长石砂岩。

⑥须家河六段(t3x6)

浅灰色厚层中粒长石石英砂岩,斜层理发育,顶部褐黄色风化壳,与上覆地层假整合接触。

(三)侏罗系(j)

侏罗系为一大套红色粘土岩、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为潜水湖泊相沉积,与下覆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分五段。

1、上中统自流井组(j1―2zh)

①珍珠冲段(j1―2zh1)

紫红色页岩为主夹砂岩、粉砂岩。

②东岳庙段(j1―2zh2)

黄褐色页岩、粉砂岩,灰色中层状生物介壳灰岩。

③马鞍山段(j1―2zh3)

紫红色泥岩夹粉砂岩、砂岩。

④大安寨段(j1―2zh4)

灰色介壳灰岩与钙质泥页岩不等厚互层,粒序层理和斜层理发育。

⑤凉高山段(j1―2zh5)

灰黄色泥岩、粉砂岩、砂岩。

2、中统沙溪庙组(j2s)

①下沙溪庙组(j2s1)

紫红色泥岩夹砂岩。

②上沙溪庙组(j2s2)

紫色泥岩类杂色砂岩,分布于向斜轴部一带。

二、沉积发展史

川东地区因褶皱强烈,基本上都为三叠系以上的地层。

1、寒武纪:

川东地区为海洋环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层具明显两分性:下统为泥沙质和碳酸盐沉积,化石丰富;中上统一镁质碳酸盐沉积为主,化石稀少。

早寒武世川东地区为向东倾斜的混积型缓坡,为潮下低能碳酸盐沉积。

中寒武世以后,扬子区古陆不断扩大,早期的斜坡发展成镶边型碳酸盐台地。由于康滇古陆的东南部水下隆起形成半封闭海盆,气候炎热干旱,海水盐度增高,主体发育了一套化石稀少的白云岩沉积。因陆源碎屑减少,物区为康滇古陆,地壳沉积缓慢而持续。

2、奥陶纪:

早奥陶世海侵开始,海水不断向西超覆,使川东地区为浅水海洋环境,海水较寒武纪深,为碳酸盐为主夹砂泥质的开阔台地相带。海水中生物发育,水质较浑浊,只有红花园组和宝塔组为清水环境沉积。奥陶纪期间,陆源物质供应总体欠充足,沉积缓慢。奥陶纪末,海平面下降,康滇古陆与滇黔桂古陆相连,形成五峰期的滞留海盆,沉积典型的笔石页岩相。

3、志留纪:

志留纪初,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川东地区地壳抬升为陆,此后被海水淹没成为浅海,水体深,陆源物质充足,生物大量繁殖。晚志留世,再次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抬升为陆,长期遭受剥蚀而缺少上志留统、泥盆系、下石炭统的地层。

4、石炭纪:

中石炭世,川东地区为海陆过渡环境,古陆因长期遭受剥蚀而缺乏陆源物质,气候干燥,蒸发强烈,形成了一层白云岩。此后海水退出本区而缺失上石炭统地层,直到二叠纪才被海水淹没接受沉积。

5、二叠纪:

早二叠世初的梁山期,本区为海陆交互环境,气候温暖,植物繁茂,沉积了夹煤线的泥页岩和钙质泥岩。栖霞中期起,因全球气候转暖导致冈瓦纳大陆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本区又一次成为浅海环境,各种生物大量生长,有孔虫、蜓类广泛分布,三叶虫、笔石绝灭,陆源物质缺乏,沉积了栖霞组和茅口组的碳酸盐岩。早二叠末晚二叠世初,发生"东吴运动",炽热基性岩浆从四川西部断裂带益处,冷却后形成暗绿色的玄武岩。火山喷发之后,海水再次侵入,形成海陆交互环境,气候温暖,植物繁盛,形成龙潭组煤系地层。此后海水加深扩大,康滇古陆缩小,变为温暖清澈的浅海,底栖生物发育,发育小型生物礁,沉积含燧石结核灰岩。

晚二叠世末期,碳酸盐快速沉积,地壳轻微抬升露出地表。

6、三叠纪:

早、中三叠世本区一浅海碳酸盐岩沉积为主,晚三叠世以海陆交互相碎屑岩沉积占优势。

早三叠世本区为浅水海洋,陆源物充足,沉积飞仙关相区的紫红色钙质泥岩、泥灰岩、灰岩。

早三叠世后期及中三叠世早期,西部古陆抬升,大巴山古陆出现,使川东地区成为半封闭状态而出现潮上蒸发环境,白云岩广布,还有盐类沉积

中三叠世末,受早期"印支运动",四川的构造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发生大规模海退(即拉丁期大海退),本区上升为陆地。其中发生了一次火山喷发,形成须家河底部的"绿豆岩"。

晚三叠世海侵开始,来自西边的特提斯洋,使四川成为一个巨大湖泊,气候温暖,植物繁茂,河流、沼泽发育。植物堆积埋藏后形成煤层。晚三叠世末期,地壳有过短暂的抬升。

7、侏罗纪

侏罗纪初期,气候温暖潮湿,沉积环境与晚三叠世基本一样,湖泊沉积,植物大量繁殖,水生生物也大量发育。中侏罗纪起,气候变暖,湖泊面积减小,地壳断断续续缓慢沉降,至晚侏罗世为红色泥岩及砂岩夹石膏沉积,显示干燥气候特征。

侏罗纪末期,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川东地区发生强烈的褶皱运动,形成北东―南西向的隔挡式构造。

三、构造发展史

川东高褶的前地质背景,是在浅变质岩系的基底上,经晋宁运动以后,开始盖层沉积,古生代为斜坡,中生代为印支古隆起(实习区位泸州古隆起最北低端),经喜山运动改造完成。

主要动力来自南东和北西方向的对持强大挤压力,由于该区东为七跃山,西为华蓥山大断裂的制约及基底、古隆起的影响,形成北东向线状梳妆褶皱,背斜紧闭、向斜宽阔平缓的隔挡式构造。

观音峡背斜天府段的构造,是受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控制而形成的。该区受南东―北西方向的水平挤压,形成不同规模,不同力学性质,不同方向的构造。背斜垂直主应力方向,走向逆断层是在剖面剪节理基础上形成的,平移断层是早期平面剪节理发育而成的,正断层是由于地层发生倾伏,重力差异所形成。它们均具统一力场的规律。

第三部分矿产

四川盆地为多层系的含油气盆地,主要的油气层有:p1m、p2ch、t1f、t1j、t3x。黄铁矿位于上二叠统底部的玄武质粘土岩中,规模不大。高岭土位于上三叠统长石砂岩,价值不大。建筑石材(实习区)多为飞仙关组第四段的灰岩,作为水泥原料。

第四部分沉积相分析(三条单剖面)

一、观音峡南岸(白庙子)飞仙关组下部剖面

1、前言

白庙子飞仙关组下段剖面位于观音峡嘉陵江边,剖面完整,各种相标志明显。由于江水的原因,底部未出露,被淹没。

2、沉积特征及环境分析

沉积特征:

①t1f1(未见底)

16―22层:暗紫色薄―中层钙质泥岩,局部夹灰岩透镜体,下部层理发育,可见波痕,上部有低角度纹层,含少量交错层理,具生物碎屑、砾屑,韵律明显。

23―26层:暗紫色中―厚层钙质泥岩,中部夹微细纹层灰色灰岩并含砂屑,上部夹薄层砂屑灰岩并呈透镜体分布。

27―29层:暗紫色泥灰岩。下部中―厚层,夹透镜状砂屑灰岩,水平纹理明显,具斜层理,局部含生物碎屑。上部为薄层状夹钙质泥岩,含透镜状条带灰岩,顶部纹层发育。

30―33层:暗紫色薄―中层钙质泥岩夹薄层灰岩透镜体,底部含藻纹,顶部含页岩,可见藻纹。

34层:紫灰色厚层藻纹砾屑灰岩,从底至顶层理变薄,砾屑先变大再变细,排列混乱无规律,风暴沉积形成。

35―38层:下部为暗紫色页岩;中部为暗紫色薄―中层泥灰岩夹灰岩透镜体;上部薄层状砂屑灰岩与页岩互层,其顶部页岩为黄褐色,斜层理和交错层理发育,具波痕。

②t1f2

39―40层:灰色薄―中层状砂屑灰岩,中下部斜层理、交错层理发育,局部可见丘状层理和羽状层理;顶部平行层理发育,色浅粒粗,可见生物碎屑。

41―44层:灰紫色薄―中层鲕粒灰岩,下部鲕粒往上逐渐变大,中部和下部波痕相当发育,波高与波长都很大,上部夹紫红色页岩。

45―46层:下部为紫红色页岩,含紫色藻纹层,水平层理发育:上部为灰色中层藻纹灰岩夹灰岩和页岩。

③t1f3

紫红色钙质泥岩,黄灰色泥灰岩夹薄层生屑凝粒岩。未见顶。

环境分析:

飞仙关组一段基本上属于浅海陆棚相,主要为暗紫色钙质泥岩、泥灰岩和砂屑灰岩。飞仙关组二段为潮坪相,主要为灰色的砂屑灰岩、鲕粒灰岩、藻纹灰岩和灰岩。

①、16―26层为浅海陆棚相中的外陆棚亚相,沉积以中层状水平层理为主的暗紫色钙质泥岩为主并夹有砂屑灰岩透镜体,可见少许波痕和交错层理,钙质泥岩的厚度大。表明沉积水体较深,环境开阔,水动力条件较弱,生物不发育(种和数稀少,可能是由于三叠纪早期的火山喷发所造成)。

27―33层为浅海陆棚相中的内陆棚亚相,沉积以薄层至中层乃至厚层状水平层理为主,以泥灰岩作为内外陆棚的边界。岩性为暗紫色泥灰岩和钙质泥岩夹灰岩透镜体,含微细纹层、藻纹和生物碎屑,表明水体较外陆棚浅,环境安静,水动力弱。

②、34―40层为潮坪与陆棚的过渡带。下部(34层)为紫灰色厚层藻纹砾屑灰岩,先逆粒序后正粒序沉积,单层厚度大,砾屑颗粒大、排列混乱无规律,表明水动力强,为风暴沉积形成的风暴岩(砾石被打碎、叠置、迅速堆积而成)。中部(35―38层)沉积为暗紫色的页岩、泥灰岩、砂屑灰岩,仅局部可见斜层理、交错层理和波痕。岩性多,厚度小,说明陆源物少类多,环境相对安静,几乎不受波浪潮汐作用的影响,为潮下低能泥坪沉积微相。上部(39―40层)沉积以灰色中层砂屑灰岩,层理发育(斜层理、交错层理、平行层理、丘状层理和羽状层理),含少许生物碎屑。表明水体动荡不定,受波浪作用明显,为过渡环境的潮汐通道沉积。

③、41―46层为潮坪相。

41―44层沉积为灰色薄―中层鲕粒灰岩,波痕发育并且波高、波长大,层内鲕粒直径向上逐渐增大,表明水体清澈,水动力强,受波浪冲刷回流作用形成,为潮下鲕滩沉积。

45―46层沉积为紫红色页岩、紫色中层藻纹灰岩和灰岩,发育藻纹层和水平层理,说明水体相对安静,水体浅,为朝上―潮间带的藻泥坪沉积。

3、剖面沉积发展史

飞仙关组一段为较稳定的浅海陆棚相,沉积了一套厚度较大的钙质泥岩,安静的水体使得水平层理发育,可能由于火山的喷发造成这段时间生物不发育。到飞仙关组二段时期,气候温暖,陆源物丰富,地壳轻微下降,为潮坪环境沉积,受波浪,潮汐和风暴的影响,水体动荡,波痕层理发育,其中最明显的是形成了一套风暴浊积岩。

4、小结

本文的沉积环境分析基本上符合各种沉积相的特征,水体大致为由深至浅的环境。各种沉积微相的划分还不是很准确,尤其是微相间的界限不明确。飞一段可作为油气的盖层,飞二可作为油气的生油层。

二、姚家沟嘉陵江组一、二段沉积相剖面

1、前言

该剖面位于北碚代家沟以北约10公里的瓦店子姚家沟小煤矿公路侧。地层发育完好,整合于飞仙关组之上。

2、沉积特征及环境分析

沉积特征:

①t1j1

1―16层:灰色薄―中层状泥晶灰岩为主,夹砂屑、砾屑、晶粒灰岩,下部含藻纹、生物钻孔、水平层理,中部含鲕粒、波痕和白花斑,上部具白色花斑、生物碎屑、鲕粒、泥纹、生物钻孔、水平层理。

17―40层:灰色薄―中层状凝粒灰岩、泥晶灰岩为主,夹砂屑、砾屑、藻纹灰岩,下部含藻纹、泥纹和白色花斑;中部含生物碎屑,具有冲刷面和楔状、透镜状层理,含有黄铁矿晶体;上部含鲕粒、生物碎屑,顶有交错层理和单向斜层理。

41―49层:灰色薄―中层泥晶灰岩夹凝粒灰岩、砂屑灰岩,局部含砾屑、生物碎屑、藻纹,顶和底含黄铁矿晶体,含白花斑。

50―58层:下部为灰色薄―中层凝粒灰岩夹泥粉晶灰岩并含黄铁矿晶体,上部为褐灰色中层泥粉晶灰岩。揉皱现象明显。

59层:灰色薄―中层泥晶灰岩夹凝粒灰岩、砂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生物钻孔特别发育。

②t1j2

60―62层:下部为中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中部为褐色厚层细粉晶灰质白云岩,上部为膏溶角砾岩和白云岩。

63―66层:深灰色膏溶角砾岩夹泥晶白云岩和泥晶灰岩,底和顶为黄褐色页岩。

67―70层:膏溶角砾岩与灰褐色中―厚层泥粉晶白云岩互层。

71层:膏溶角砾岩,底含蓝黑色泥岩。

72―74层:下部为褐色中―厚层泥晶、粉晶白云岩夹砂屑、砾屑白云岩;中部为褐色薄―中层泥晶、粉晶白云、砂屑、砾屑白云岩、灰质白云岩;

上部为泥粉晶白云岩,未见顶。

环境分析:

嘉一段为碳酸盐岩台地泻湖沉积,主要为灰色薄―中层泥晶灰岩、凝粒岩,嘉二段为碳酸盐岩台地浅滩沉积,为灰色中―厚层白云岩和膏溶角砾岩。

①、t1j1

1―23层为浅滩亚相,沉积为薄―中层的凝粒灰岩、泥晶灰岩夹砂屑、砾屑灰岩,含有鲕粒、生屑、藻纹、泥纹、波痕、水平层理、生物钻孔,表明沉积的环境水体浅,水动能较强,养分充足,生物发育。不时受波浪作用和风暴作用,可能形成了7―16层的风暴岩相(含砂屑、砾屑多),也可能是离物源区近而沉积的。

24―40层为浅水泻湖亚相,沉积为灰色薄―中层的凝粒灰岩、泥晶灰岩夹藻纹灰岩、含砾屑砂屑灰岩。鲕粒、冲刷面、透镜状层理、交错层理、单向斜层理,表明环境能量高,受波浪和潮汐的作用明显,含藻纹和生物碎屑则说明为氧气较充足的浅水环境,局部含有黄铁矿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水体安静,但是大多时候不稳定。

41―58层为深水泻湖亚相,沉积为灰色薄―中层的泥粉晶灰岩夹凝粒灰岩,黄铁矿晶体发育,单层的层理不明显,可见少量藻纹、生物碎屑。说明沉积环境安静,水体深,生物不发育,受波浪的作用弱。

②t1j2

60―71层为潮上萨布哈亚相,沉积为中―厚层的泥粉晶白云岩和膏溶角砾岩。白云岩和膏溶角砾岩发育说明沉积环境干旱炎热,蒸发作用强烈,经常暴露于地表,使得该环境几乎不含生物。偶尔海水泛侵,带来了一些泥质,沉积了薄层的蓝黑色泥岩和黄褐色页岩。进一步可以划分为四个微相:60―62层为灰质云坪、膏云坪微相;63―66层为膏坪;67―70层为膏云坪:71层为膏坪。

72―74层为潮间坪亚相,沉积为薄至中层甚至厚层状泥粉晶白云岩,说明水体盐度高,生物不发育,没有经常暴露与水面,厚度大表明水体较安静,沉积速度快,陆源物多。

3、剖面沉积发展史

嘉一段早期发生了海侵,规模不大,水体稍有变深,但任受波浪潮汐的作用,各种层理发育,生物大量繁殖,尤其是浅水带的水平生物钻孔发育,中期水深达最大,发育了黄铁矿晶体,晚期海水逐渐退去,嘉一整体为一个水体由浅―深―浅的过程。到嘉二段时期,大规模的海退使岩层频繁的暴露于地表,气候干旱炎热,海水蒸发强,形成了一整套白云岩和膏溶角砾岩。

4、小结

嘉一与嘉二可以构成一个沉积旋回,即海侵和海退。嘉一中的含砂屑和砾屑灰岩的沉积环境特征不是很明显,有可能为潮汐作用形成的。嘉一段为泥晶灰岩和凝粒灰岩,可以作为油气的盖层,如果黄铁矿发育好的话也能作为矿床。

三、施家梁侏罗系自流井群东岳庙段沉积相剖面

1、前言

该剖面位于嘉陵江边的施家梁小学附近,东岳庙段整合于下覆的珍珠冲段,与上覆地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该剖面出露完整,使得观察描述方便。

2、沉积特征及环境分析

沉积特征:

1―6层:紫红色薄―中层泥质粉砂岩为主,夹石英砂岩(底部)、泥页岩、粉砂质页岩、粉砂质泥岩、硅质粉砂岩(中部),顶部含泥质结核。

7―12层:黄褐色―灰色薄―中层状生物介壳灰岩夹黄褐色页岩,顶部为一层灰褐色页岩,生物化石丰富、完整。

13―14层:下部为灰色页岩,上部为钙质页岩和粉砂质页岩。

环境分析:

东岳庙段为淡水湖泊相,沉积为粉砂岩、泥页岩和生物介壳灰岩。

1―6层为滨浅湖沉积:沉积物颜色较深,颗粒由粗到细,单层厚度小,含泥质结核,无生物发育。说明距岸近,水动力强,湖浪的回流冲刷淘洗对沉积物的改造作用强,水位浅,沉积物有时露出水面,氧化作用强。

7―12层为浅湖沉积:沉积物颜色浅,水生生物繁茂,化石丰富,保存完好,为薄壳的底栖生物,受波浪和潮汐的回流作用,发育了薄层的页岩。

13―14层为滨湖:沉积物颜色深,生物不发育。

3、剖面沉积发展史

东岳庙段处于早侏罗世晚期至中侏罗世早期的浅湖―滨湖且湖底开始抬升的沉积环境,沉积物的颜色自下而上呈紫红色―黄褐色―灰色,反映出一个干燥―半干燥―温湿的气候环境。此后有过短暂的暴露。

4、小结

东岳庙时期水体为一个由浅―深―浅的过程,浅湖生物发育,处于弱氧化―弱还原环境,具有一定的生油能力。

第五部分构造特征及分析

1、特征简介

天府地区的观音峡背斜属于川东南褶皱带,华蓥山大背斜向南分支的一个背斜,背斜轴线为北东―南西向。核部地层为龙潭组,两翼为长兴组、飞仙关组和嘉陵江组,倾角较陡,北西翼大于南东翼。褶皱总体为一个线状紧闭向南西倾伏的不对称背斜。

断层发育,基本发育在背斜的核部和南东翼上,多为走向断层。此次实习共发现了12条断层,其中10条为逆断层,一条正断层,一条平移断层。

此外,构造缝合线、节理也相当发育,还有南端侵蚀作用形成的两个侵蚀窗。

2、断层分析

①f1:楼梯沟逆断层

该断层位于铁厂沟至仰天窝一带,上盘地层主要为龙潭组地层,由于断层作用,出露了一段茅口组地层,下盘地层为龙潭组和长兴组地层,断层产状为310°∠70°,断层在仰天窝一带发育在龙潭与长兴组界限处,因此,断层形成时间为长兴期之后。f1为早期x型剪节理形成的高角度逆断层。

断层证据:地层缺失,毛口组地层仅出露了一段;地形为沟谷地带;有串珠状的泉眼存在。

②f2、f3:小屋基逆断层

这两条断层位于后槽的张家湾至三官殿一带,f2的上盘地层为t1f3(产状为138°∠45°),下盘为t1f4;f3的上盘地层为t1f4,下盘为t1f5和t1j1(产状为134°∠51°),f2的产状为312°∠60°,发育在t1f4中并进入了t1f3中。因此f2形成时间为f4时期,为早期x型剪节理形成的'高角度逆断层。断层f3的产状为308°∠60°,f4几乎全被切穿,f5呈透镜体出露一部分,断层形成时间为j1时期,为早期x型剪节理形成的高角度逆断层。

断层证据:f4与f3地层变薄,几乎缺失整套f5的地层;可见断层角砾岩。

③f4:三官殿逆断层

断层位于三官殿―沙树湾―长田坎,上盘地层为f3紫红色钙质页岩(产状为135°∠51°),下盘地层为f4的灰岩(产状为128°∠66°),断层产状为318°∠28°,断层切穿了f4与f5,进入f3和j1。因此断层形成于j1时期之后,为追终晚期剖面x型剪节理形成的低角度逆断层。该断层有可能在长田坎处开始进入f3并一直往南西延伸至芹菜田附近(此处f3地层中可见明显的断层现象,拖拉牵引的特征明显),在三官殿处地层被覆盖严重,断层可能进入j1或者与f3或f2构成了一条断层

断层证据:在长田坎处f4地层突然变厚,到沙树湾一带f4和f5地层又突然消失。

④f5:天台寺逆断层

断层为与廖家坡至天台寺一段,上盘为f1紫红色钙质泥岩(产状为139°∠25°),下盘为f2灰岩和f3的钙质页岩(产状为135°∠51°),产状为310°∠30°(或者130°∠30°,断层被覆盖,没有确切的断层面存在),断层切穿了f2地层进入f1。断层形成时间为f3时期之后,为追终晚期剖面x型剪节理形成的低角度逆断层。

断层证据:f2地层变薄甚至消失,造成f1与f3地层界线不明。

⑤f6、f7:廖家坡正断层、逆断层

断层为于廖家祠堂至菠萝山一带,此处岩层的产状混乱。f7(逆断层)上盘为p2ch的结核灰岩,下盘为p2ch的结核灰岩和f1的钙质泥岩,断层产状为126°∠44°断层形成于f1时期,为追终晚期剖面x型剪节理形成的低角度逆断层。f6(正断层)的上盘为p2ch的结核灰岩和f1的钙质泥岩(产状为264°∠44°),下盘为p2ch的结核灰岩和f1的钙质泥岩(产状为302°∠49°),断层产状为302°∠60°,形成于f1时期后但比f7晚,使f7错断,为地层倾伏而形成的横纵断层。

断层证据:岩层产状混乱,构造线中断;老地层位于新地层之上;有断层角砾岩存在;沟谷发育。

⑥f8、f9、f10:螃蟹井逆断层

断层位于螃蟹井至走马岗附近。f8的上盘为f1紫红色钙质泥岩和f2灰岩(倾向为南东向),下盘为f1、f2(倾向为北西向)、f3的地层,断层倾向为北西向,倾角不明,形成于f3之后。f9的上盘为f1,下盘为f1和f2,基本上沿f1和f2的界线发育而成,向南进入f1中并逐步消失,断层倾向为北西向。f10的上盘为f1和f2,下盘为f2和f3,与f2几乎平行延伸,向南进入f1中,断层倾向为北西向。f9、f10使f2地层被错断甚至消失。断距大,可能为追终晚期剖面x型剪节理形成的低角度逆断层。此处构造复杂,尤其是f2地层的出露情况不明朗,使得断层的延伸方向存在不确定性。

断层证据:构造线突然中断;地层发生了倒转;地层厚度变薄甚至缺失;沟谷深,地形陡。

⑦f11:水岚垭逆断层

断层位于水岚垭附近。上盘为f3紫红色钙质页岩和f4的灰岩,岩层产状为321°∠56°;下盘为f4的灰岩,产状为303°∠30°。断层产状为130°∠40°,断层线由f4进入f3与f4的分界处,然后向东北进入f3中。断层形成于f3时期,为追终晚期剖面x型剪节理形成的低角度逆断层。

断层证据:地层厚度变薄;老地层出露与新地层之上;具有拖拉牵引现象。

⑧f12:芹菜田平移断层

该断层位于芹菜田水库旁,为右行平移断层,断层走向为110°―290°,长约500米,东端消失于j1中,西端消失于f3中,f4、f5、j1发生明显的错位,断层形成于j1时期之后,为纵弯褶皱作用形成的早期平面x剪节理发育的斜向、小型平移断层。

断层证据:f5被错断;f4与f3界线突然中断;断层角砾岩发育;断层面破碎现象明显,裂缝和节理发育。

断层角砾岩

三、侵蚀窗

在螃蟹井附近,由于水流的不断侵蚀,使f1下覆的长兴组地层露出地表,形成了一个长150米,宽100米的椭圆形侵蚀窗。

在毛狗洞,则由于侵蚀作用,使f1下覆的f2出露,形成了一个长260米,宽240米的近似于圆形的侵蚀窗。

第六部分总结

本次基础地质实习让我初步的了解到地质这门学科到底是怎么去研究,研究什么,研究的目的又是什么。地质主要是通过野外地质考察,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去研究某地区各地层岩性、构造等问题,探明资源矿产的种类、储量和可采量,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的发展。

野外地质实习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每天老师带队出行,爬山、走路,还要观察、描述和记录地质信息。虽然很累,但是也很快乐,我们可以浏览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可以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同学间互帮互组的品德,增进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感情。

我觉得我们科技学院的学生出去实习时,真的要不怕苦,不怕累,要给当地的人留下好的精神面貌。实习期间因为春季多雨,进程被耽误了几天,有一些相剖面没看,还有就是断层的断距测量,这是让我感到有些遗憾的。在这里,要感谢实习的老师,教给我们很多东西,有知识,也有为人处世的道理。

第四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实习是工程地质课程的重要环节,能直接地反映课堂所学内容,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经过一学期的理论学习,我对公路工程地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书面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作为学生,未涉足工程实际,所以对很多地质现象难以从整体上把握。非常感谢学校安排了本次野外地质实习,既巩固了我的理论知识,又提升了我的实践能力。

一、实习安排

1、安淑红老师带队

2、实习时间为20xx、6、27――28

3、实习地点 张夏馒头山、灵岩寺、苏庄背斜(均隶属济南长清区)

二、地质实习的目的

1、学会判别岩石类型及典型的岩层产状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应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包括走向、倾向、倾角)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三、实习内容

(一)地质观察(地点:张夏馒头山)

山东省的地层,除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和三叠系地层外,其余地层从太古界到第四系均有出露。本次实习主要观察寒武纪系馒头组等地层。寒武系的形成时代为寒武纪,距今约有5~6亿年,属海相沉积。该地层一般含有三叶虫化石,为标准化石。山东的寒武系分布广泛,由南向北分布在枣庄――苍山――滕州一带,泗水――平邑――费县一带,蒙阴――新泰――莱芜一带,淄博――济南――张夏――肥城――东平一带,露头良好。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03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

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1、馒头组 杂色页岩和石灰岩,泥灰岩,上部有鲜红色的易碎页岩与毛庄组分界,张夏馒头山一带有黄斑岩侵入体,厚约为58米(未计黄斑岩侵入体),层序由底到顶如下: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2米,岩层呈现黄灰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

第二层是蓝灰色薄层石灰岩,含燧石结核,厚约4米。

第三层是灰黄色及灰色钙质页岩,厚13米。

第四层是由杂色页岩组成,厚约8米。

第五层是蓝灰色及灰黄色薄层石灰岩,厚5米。

第六层是紫色及绿色页岩,厚4米。

第七层是由蓝灰色薄层石灰岩石灰岩组成,厚度2两米,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覆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

第八层为绿色钙质页岩,厚度约3米,

第九层为灰黄色及灰色泥质灰岩,厚4米

第十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13米,颜色呈鲜红色且易碎,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重。

2、毛庄组 紫色及紫灰色云母页岩为主,加b状石灰岩层及石灰岩凸镜体。厚约52米。由下及上依次为: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9米,颜色为紫红色,页岩中含有云母

第二层是紫灰色云母页岩夹石灰岩结核及凸镜体,厚4米。

第三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8米,颜色为紫红色,由于该处地势高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使得该岩层水土流失严重,表面基本无植被覆盖

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0.8米。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0.2米。

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0.3米。

3、徐庄组 该组海拔较高,地势陡峭,鉴于安全考虑,未能继续前进。据老师介绍该组特征:紫红色页岩与石灰岩互层,底部为具交错层理的b状石灰岩及竹叶状石灰岩。厚约50米,共分为9层。

4、灵岩寺滑坡

在研究完著名的世界第三名地质山后,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灵岩寺,到这里来的原因是这个地方的灵岩山,曾有过较明显的滑坡,并且现在形成的山体恰好适合我们的实习。

(1)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 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 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2)滑坡的识别方法

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表迹象和特征,可粗略的判断它的稳定性。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有沉陷现象;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陡,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崩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现象;

4、目前的河水远离滑坡的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二)构造观察

山东省境内的构造多为断块构造,即由大大小小的断层互相切割而成,褶皱较少,本次实习观察断层有三处,褶皱仅一处。

我们对馒头山小型平推断层,张夏火车站压性断层及范庄地堑(正断层组合)进行了实地观察。完成断层观察后,我们来到长青城关苏庄背斜进行考察。苏庄背斜是一处非常典型的两翼不对称的背斜构造。背斜核部张裂隙发育,岩层破碎,沿轴线向两边延伸,可见一系列水井分布。这里要求用地质罗盘测量两翼岩层的产状。苏庄背斜的垭口处由于长时间的风化、剥蚀,往往给人造成假象它是向斜,其实不然。苏庄背斜示意图如下:

地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于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测量岩层产状是野外地质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须熟练掌握。

岩层走向的测定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

第五篇:巢湖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绪言:

我们于5月10号下午2点多从学校坐车出发,前往我们第一个实习地巢湖北部地区,下午4点30左右到达我们的驻地7410工厂。当天没安排实习内容,从11号开始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实习内容。我们此次实习分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从5月11-14号在巢湖实习,15号前往江西庐山,16号-19号在庐山实习,20号返校,整个实习内容结束!

一、实习目的和内容

1、通过对巢湖、庐山的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来培养培养我们用理论联系实际,即将书本的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从而得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2、并通过这一实习,要求学生熟悉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地质调查设计和野外调查研究的能力。

3、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实事求是、严谨的工作态度,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献身祖国地学事业的崇高革命情操。

二、1、2、3、4、三、1、巢湖

通过实地观察学习,验证巢湖地区背斜、向斜及断层的构造形态及其原因; 学习一些特殊地理景观的形态及其成因,如鹅头岩,金银洞; 了解巢北地区地质发展史; 在紫薇洞景区观察喀斯特地貌 庐山

地貌: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庐山的大概地貌特征,进而分析一些地貌的成因,如: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地貌等;

2、植物:识别庐山地区植被,并采集植物标本,学习该地区的植被类型,制作植物标本;

3、土壤:通过挖土壤剖面,从土壤的成土因素方面分析庐山土壤种类,并了解关于土壤剖面的基本信息;

4、人文:了解庐山的文化发展状况,对其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及商业文化发展做进一步了解

二、实习队的组成此次实习,实习队由10级测绘工程和地理信息科学2个专业共117人组成,由戴主任、丁老师、钱老师、王老师、金老师五人带队,每班根据情况6~7个人一组进行分组,我班44人分了6组,我们组由7人组成,组长王胜利。

三、实习内容、时间、路线、安 排。

1,、此次野外实习时间为10天,实习内容及路线如下安排

巢湖:

11号:从驻地出发,绕麒麟山走一圈—狮子口—麒麟山东坡采石厂—鹅头崖—麒麟山山顶—沿公路返回。

12号:从驻地出发—小凤凰山——朝阳山西北坡采石厂—平顶山—水泥厂坐公交返回。

13号:从驻地出发—皖维集团—马脊山西坡—比 喻府大村向斜—金银洞—返回。

14号:从驻地出发—王乔洞—紫薇洞—返回。

15号:早山8点从巢湖出发前往庐山,火车路线—巢湖—合肥—安庆—九江,从九江火车站坐汽车到庐山—山脚—山上牯岭镇—长城宾馆(晚上7点)。庐山: 16号:从驻地(长城宾馆)出发—庐山会议旧址、庐山大厦、庐山博物馆(毛泽东故居)——大校场谷地—芦林湖、芦林大桥—三宝树、黄龙寺—黄龙潭、乌龙潭—电站大坝—返回。

17号:从驻地—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天桥、仙人洞—御碑亭—大天池—龙首崖—返回

18号:从驻地—牯岭真—含鄱口—植物园—五老峰—三叠泉—返回。

19号:从驻地—姚洼—剪刀峡—望江亭—小天池—诺娜塔院—庐山牌坊—返回。20号:早上6点出发返回学校,于下午2点达到学校。整个实习结束。

2、室内最终综合整理和编写报告3天。

四、实习区位置、地质地貌、自然地理概况

一、巢湖

(1)巢湖北山地理概况

总的地形: 区内三面环山,南面近邻巢湖。山脉走向为35°-40°,平面图上呈"M"形延伸,主要由龟山、马家山、平顶山、朝阳山、碾盘山、凤凰山、大尖山、岠嶂山等组成。最高峰大尖山海拔高程350m,一般山区海拔高程100-300m,最低处狮子口海拔高程仅20m。实习区西南部的巢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东南为裕溪河冲击平原,地形平坦,水系发育,系属长江流域。最大的河流为裕溪河,是沟通省会合肥、巢湖与长江的水上通道。

1、位置:巢湖地质实习基地位于巢湖市北郊,117°47′—117°54′E,北纬31°36′—31°42′。面积33 km2。

2、地貌:山脉走向10°—40°,平面“M”型展布,最高山峰海拔350m,最低处20 m。

3、交通:铁路淮南线、合裕高速公路贯穿境内。

4、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温度为15.7 ℃—16.2 ℃。(2)巢湖北山地层特征

实习区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六合—巢县地层小区。震旦系—第四系均有出露,尤其是志留系—三叠系地层发育连续,出露基本齐全;太古界—元古界主要出露在实习区西部的郯庐断裂带中。实习区内地层发育齐全、出露连续,易观察;接触关系清楚,标志层清晰;古生物化石丰富、易观察采集;沉积构造多样,覆盖少,露头极好。

(3)巢湖北山构造特征

本区位于半汤复式背斜西翼,以三个二级褶皱为主要构造形式,自东向西主要由俞府大村向斜、凤凰山背斜、平顶山向斜组成。褶皱轴面产状:倾向280º—310º,倾角70º—80º;褶皱枢纽:倾伏向为210º,倾伏角为15º。

1、俞府大村向斜

位于本区东北部,分布于猫耳洞—大理寺—炭井村—俞府大村一带,规模较大,总体构造线的方向为NNE—SSW。

2、平顶山向斜

位于本区西部,分布于马家山—平顶山—向核山(石灰山)一带,总体构造线方向为NEE—SWW。

影响平顶山向斜发育的因素有:①核部扬起端岩层产状很陡(50゜—80゜),风化剥蚀主要沿着岩层节理面进行。②三叠系殷坑组(T1y)岩层软,抗蚀性差,易风化,即岩性差异造成的。

3、凤凰山背斜 分布于凤凰山—麒麟山—朝阳山—碾盘山一带。总体构造线的方向NEE—SWW。枢纽起伏,向SW方向倾伏,轴面倾向NW并有绞扭现象。

4、断层:实习区内主要有三个方向的断层:NWW—SEE向、NNE—SSW向和NEE—SWW向。断层旁侧伴生构造多样,断层岩、擦痕、镜面、阶步等清晰,均可用来判断断层两盘的动向,断层性质容易判定。(1)NWW—SEE向(290º—300º)横断层:断层面倾向北,北盘(上盘)下降,使得向斜北盘变宽,背斜北盘变窄,为正断层。断层角砾岩带较宽(100—200cm),多有方解石脉充填。(2)NNE—SSW向(20º—30º)纵断层:断层面多倾向西,断层带较窄(0.5—2m);西盘(上盘)上升,为逆断层。本组断层在不同的构造位置,造成地层重复或缺失。(3)NEE—SWW 向(60º—70º)斜断层:斜切区内构造线,以狮子崖逆冲断层及伴生构造为主要特征。

(4)、巢湖北山水文地貌特征

本区地貌可概括为下列几个类型:侵蚀、剥蚀地貌,如:背斜谷、向斜山、单面山等;堆积地貌:如:古滑坡、洪积扇、冲击平原(带)等;岩溶地貌:如:地下暗河(溶洞)、泉、竖井、漏斗、石芽、溶沟、古岩溶塌陷区等。

实习区灰岩分布面积很广,岩溶(喀斯特)比较发充。较典型有以下几种: ①地下暗河:王乔洞、金银洞(泉)。②竖井:较深的有扁井,双龙井③漏斗:④岩溶塌陷区:最具特征的是位于王乔洞与320高地之间的谷地

二、庐山

(一)、地质概况:

庐山是一个北东——南西向伸展的地垒式的褶皱断块山,两侧分别是九江凹陷、鄱阳凹陷。庐山整个山体呈肾状,东北至西南长约25km,西北至东南约10km,面积约25km,周长约70km。山体四周以悬崖峭壁与断陷的丘陵、岗地、湖泊、冲积平原2截然分开,成为一座相对高度达1200——1400m的中山地貌。

。从庐山的地质、地貌来看,庐山均可分为南、北二部分,其分界线为一条冲断层线:上霄峰——仰天坪——九奇峰——犁头尖——太乙峰——含鄱岭——五老峰。

(1)地层与岩性

庐山南部地层较北部地层为老,由元古代前震旦系双桥山群组成,主要岩层有片麻岩、匡顶板岩与仰天坪页岩等,其东南部尚有大片的喷出岩和侵入岩出露。

(2)构造:

南部构造较简单,为一地层倾向西北的单斜构造,虽有许多花岗岩体侵入其间,但其地层倾向西北方向仍显然可见。

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具复背斜性质,复背斜之脊即大月山背斜之脊,该背斜为倾伏背斜,向西南倾伏,在芦林盆地附近尖灭。

(二)、地貌概况 (1)构造地貌

总体来看,庐山是一个沿断裂上升的断块山。但其内部的地貌是有差别的。庐山南部主要是沿温泉正断层、庐山垄正断层和通远正断层不等量上升形成的长方形断块地貌,其中以庐山垄断层与温泉断层之间的断块上升量为最大。

庐山北部地区的地貌又别具一格,以褶曲构造地貌为代表,其总的发育规律:凡由艰硬的石英砂岩出露的地区均构成庐山高峻的山岭和陡峭的岩壁,凡是软弱的长石石英砂岩分布的地区往往被侵蚀成次生谷地和山间盆地;凡是纵向性断层经过的地区都形成了宽谷,而横向张性断层横切的地区均发育为陡峭的谷地形。

(2)河谷地貌

庐山在抬升以前,河流已经塑造了较宽展的谷地,后来由于山体强烈抬升,河流急剧下切溯源侵蚀,宽谷下段先变成峡谷。所以就庐山本身的谷地而言,上段为宽谷,下段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侵蚀旋迴裂点,构造裂点)。

庐山典型的宽谷尚有:

1西谷

2东谷

3大校厂谷地

4七里冲——青莲寺宽谷 典型的峡谷有:

1庐山垅谷地:在筲箕洼以下,谷深达400——600米,3公里水平范围里下降700米。

2石门涧谷地:部分河段成为深切河曲,刻入基岩达300——600米,在四、五公里距离里降落800多米,沿途有黄龙潭、乌龙潭、石门涧等瀑布。

3三叠泉峡谷:深切300——650米,因受岩层水平层理和垂

直节理的影响,分三级跌水,成为三叠瀑布,总高度约120多米。4

(3)冰川地貌

庐山及其外围地区是否发生过冰川作用,目前还存在着分歧。现根据李四光教授在庐山地区研究所提出的第四纪冰川和冰川地貌作一简单的介绍。

据冰川作用遗迹,李四光确定庐山在第四纪曾发生过三次冰川作用,并划分为三次冰期:即鄱阳冰期、大姑冰期和庐山冰期。

(三)、地史概况

庐山山体由不同时代的岩石所组成,最古老的岩石为前震旦系双桥山群。可见,庐山在10亿年前就开始了它的发育史。

庐山是第四纪强烈上升的断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证实: 剪刀峡:峡谷至峡口下降约700米。(1)庐山山麓地带基本缺失第三系地层,而第四系砂砾层则普遍堆积于山麓地带。这一现象说明,庐山在第三纪并无明显上升,也无明显高度差。只在第四纪才强烈抬升,形成高大的断块山,并在山麓地带堆积了相关的巨厚砂砾层和巨砾。

(2)庐山东西两侧的断层崖新鲜、陡立、高峻,断层崖上的瀑布、裂点虽高大几十米至百余米,但都未溯源切入山内,证明断层崖的形成时间是不长的。

(3)Q2网纹红土一直分布到庐山海拔1200~1300米。风成棕色黄土堆积在海拔1474米的汉阳峰上,这些较疏松的堆积物分布到目前这样的高度,未被侵蚀,是与庐山近期断块上升密切相关的(网纹红土是海拔湿热下的产物)。江西北部山地的网纹红土一般只分布到海拔600~700米,而庐山则分布到1200~1300米。这说明庐山到现在仍在上升之中。

(4)庐山山顶沿地质构造发育为背斜山、向斜谷、次成山和次成谷,比较宽平,基本形态与附近山麓相似,可见庐山山顶的构造地貌是在高度不大的条件下发育而来的,且是在近期被抬升的。

(四)、植被介绍

庐山地区处于我国亚热带气候区,地貌上属于中山。尽管过去遭受人为干扰较大,但庐山地区植物区系仍然较为丰富,植被类型比较复杂多样,自然植物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特征性较好。对庐山地区植物有直接影响的因素为:气温、降水、土壤、地貌、人类。

1、植物区系

据统计,庐山维管束植物计有210科,735属,1720种。其中种子植物175科,661属,1517种;蕨类植物35科,73属,149种。

(2)主要植被类型

1、阔叶林

2、针叶林

3、竹林

4、灌丛

5、草丛

6、草甸

7、沼泽植被

(五)、土壤 土壤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它同植被一样可直接反映自然景观的特点。同时,土壤的发生、发展和性质、形态特征又受到当地自然条件的综合影响。

2、主要土壤类型

庐山的土壤与上述成土条件相适应,具有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现将主要土壤的形成和有关特性分别简介如下。

(1).红壤

(2).黄壤及山地黄壤(3).山地黄棕壤(4).山地棕壤

(5).山地草甸土、浅色草甸土(6).山地沼泽土(7).水稻土

(六)、水文:

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833.6mm,年蒸发量为1008.6mm,水分有余,庐山水源来自大气降水。庐山是一座中山,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地貌条件比较复杂,以致天然降水对地表水的补给,使地表水存在着不同的形式。它们既是庐山风景名胜的组成部分,也是居住居民和疗养旅游者日常生活的水源。

(七)、人文

(一)、宗教文化

庐山的宗教文化的独特性在于“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释道两教从互争雄长走向携手共勉,移植来了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

(二)、别墅 庐山的别墅群也是名甲天下,山上别墅总数达640多栋,有英国式、美国式、俄国式、瑞典式等,可谓是“世界别墅建筑艺术博物馆”,其特有的排水系统,取暖系统为居住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美庐就是其中的代表。

(三)、庐山也是一座名人山

历代许多帝王和文人到庐山游历,相传夏禹王疏九江来过庐山;秦始皇南巡时也曾登临;陶渊明、李白、杜甫、白

推荐专题: 实习报告模板 医院实习报告 巢湖地学实习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