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实习报告 > 详情页

在图书馆劳动实习报告(推荐5篇)

2023-06-28 21:43:09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图书馆劳动实习报告(推荐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图书馆劳动实习报告(推荐5篇)》。

第一篇:图书馆实习报告

现在的我已经大学毕业了,参加工作也有一段时间了,回想我在参加毕业实习的时候,我在图书馆实习的快乐过程,我就想,如果我能够在图书馆工作就好了,那里真的是非常的适合我,我想说的是,我在实习中感受到了很多的事情,这些都是我之前不曾感受到的事实,我相信我在实习中成长了很多。

20xx年3月、4月我在辽宁省图书馆外借部、报刊部进行了为期两个月实习。邢军主任带我参观了省图,尤其是一些读者不能进入的书库,让我对省图的馆藏有了很多了解。

辽宁省图书馆现有古今藏书近400万册(件),10余个文种。在56万册古籍藏书中,善本书约12万册,其中宋元版本近百部。此外,还藏有丰富的东北地方文献和有关满族、清代以及伪满时期的文献资料。

下面具体介绍我在外借部和期刊部的实习情况。

外借部在省图3楼有3个借阅处。分别是: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处、自然科学图书借阅处、外文图书借阅处。

在外借部的初期,我的实习任务是给几个流通较快的大类图书整架。

辽宁省图书馆作为一个省级的公共馆,每天接待读者数量很大,而百姓日益关注的东西可以体现在他们借阅的图书类别上。我发现r大类图书借阅量很大,说明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更加关心自己的健康,尤其是一些老年读者偏好中医方面的书籍,比如针灸等。还有就是妇婴保健方面的书籍也相当受欢迎。在社会科学方面,流通速度最快的还得算是i大类,i247。5小说类图书经常是刚刚由读者还回上到架上就又被别的读者借出。

鉴于有些读者没有使用代书板的习惯,经常忘记自己从哪里拿的书而随意把书放回到书架上,造成乱架现象非常严重,有时在省图的检索系统里进行书目查询,可以查到在库可借,却无法在书架上找到。如果馆员不经常整架,发现不了问题,这样书就会变成死书。

所以我的第一个实习任务看似简单却意义重大。为了更好的工作,我特意准备了工作服和手套,每天的工作又脏又累,还单一枯燥,经常是灰尘把我呛的干咳,灰头土脸,但是想到自己的辛勤劳动可以还得读者的满意,还是值得的!

每个借阅处都在靠墙的位置摆放一排阶梯形的高层书架用于按类堆放读者还回的图书。我的任务首先是把其中的一类按更具体的分类摆放到推车上,然后找到相应的木质书架的指定位置,放在上面。外借部的书架一般都不是很高,这个也是为了方便读者特意而为之的。省图的图书是按折形排架的,掌握了每类书的大概书架及这个规律,整架工作就容易多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把自己制定的工作方法与其他馆员进行了细致的比较,找到不足之处进行完善。我觉得这项工作是根据馆员的多年工作经验摸索出来一套最佳方案,然后由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教新馆员,这种隐形知识是很可贵的,虽然没有形成像教科书般的正规书面格式文字,但是代代相传的言传身教也把好的习惯传承了下来。外借部的馆员除了每人负责几个类的图书整架,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前台跟读者打交道。

由于公共馆读者的学历和年龄参差不齐,很多年纪大又不会使用计算机检索图书的读者经常会去接待台向馆员咨询所需图书的位置,我在刚开始的阶段就帮助这些读者寻找图书,并回答一些简单的咨询问题,比如:如何办证、借期、可借图书的数量及何时到期等问题。到了熟悉电脑操作的过程后,我就开始独立地完成借书、还书、罚款、续借、分类排书等一系列工作。跟高校馆借书和还书、罚款分离的那种简单工作不同,这项工作首先要态度好,跟读者面对面交流要体现出馆员良好的文化素质,要耐心回答读者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高效率的工作,不要出差错,所以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如何快速的完成工作,每个馆员都有自己的妙招,每个馆员的风格也不同。由于我不够熟练,经常造成读者排队等待的现象发生,老师安慰我说这是一项熟练工种,多做做就好了,并向读者解释说我是实习生,读者没有埋怨我反而鼓励我,让我不好意思的同时又很感动。这种馆员与读者的融洽氛围让我记忆深刻。

省图使用ilas图书管理系统。借书需先打开借书系统,然后用扫描器依次扫借书证、图书的条形码,并告知证中共几本图书,何时到期。如果借阅图书的金额巨大,要限制借阅量,小于6本,另外一张光盘也相当于一本书的数量外借。还书需先打开还书系统,然后直接扫描图书的条形码,如果有超期的图书要按一本一天2角计算罚款,最后点现金支付清空过期记录。续借可有3种形式,读者把书或图书证拿到图书馆让馆员帮忙在ilas系统上续借;电脑用户在省图网站上可输入自己的图书证号并选择续借图书;还可以打电话让馆员帮忙续借,每本图书可续借一次,时间为一个月。

省图外借部的借阅处属于藏借阅一体化布局,经由2楼上楼梯后在门口设有门禁系统,所以包裹应在楼下存好。还书在门禁系统外,借书在门禁系统里,接待台也特意做成折角形状,馆员把读者借得书推到门禁外的桌面上,让读者人先过门禁系统,然后取书。馆员座位左右两侧分别放两个推车,一面放还回的社科图书,一面是自然科学图书。馆员见缝插针、眼疾手快,可以立刻扫一眼还书的分类号然后按每个类别摆放在推车的相应位置。

第二篇:图书馆实习报告

尊敬的图书馆各位老师:

大家好!请允许我以这样的形式向你们表达最深的敬意和谢意,并申请辞职。辞职完全是由于我个人的原因,我觉得该为我3个月的图书馆实习生活划上完整的句号了。

截止到昨天的最后一班,我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职责,并在心中默默地向图书馆惜别。当然,这种离别只是一种工作关系的改变而已,我的心依然深深地维系着图书馆。今后,图书馆出现更多的将是我学习和求索的身影,我以同样的执着与热情期待我们的图书馆越建越好,能为学生们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

在此,我深深地感谢图书馆为我提供了这份工作,并感激阅览部老师3个月来对我的关怀与照顾。可以说,图书馆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恰到好处的帮助,使我渐渐地在惠大适应过来,并不断地学习成长。图书馆简直就是我的衣食父母,这不仅是生活上的,还有学习上和精神上的。最后,无论多么不舍得,孩子长大了终究是要离开父母的,他必须学会独立地面对生活。而我,也终究要学会面对离别。各位老师,可能有点辜负你们的期待了,你们都希望我能做完这个学期,但我却在此时退出,为此我深感歉意。实因一张张新的面孔的出现,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离开,图书馆实习工作已经顺利地实现了级际替换,我也应该把机会留给更需要的人。

在这一个多月的工作中,我确实学习到了不少东西。然而工作上的毫无成就感总让自己彷徨。我开始了思索,认真的思考。思考的结果连自己都感到惊讶DD或许自己并不适合电视采编这项工作。而且到这里来工作的目的也只是让自己这一段时间有些事可以做,可以赚一些钱,也没有想过要在这里发展。因为当初连应聘我都不知道,还是一个朋友给我投的资料,也就稀里糊涂的来到了这里。一些日子下来,我发现现在处境和自己的目的并不相同(一个月工资还不够您扣的,当然也不够一个网站的制作费用)。而且当初您好说的网线端口的事情一直没有音信了,开课的事也没有听说。我一直以为没有价值的事情还不如不做,现在看来,这份工作可以归为这一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白白浪费掉了。我想,应该换一份工作去尝试了。

时光荏苒,三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在希达公司的工作使我真正从校园踏上了社会。在希达工作经历带给了我很多愉快的记忆,也带给我人生经验的增长,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离开对于我个人来说或许是一种损失!

如果因为我的离开而给各位老师带来什么不便的话,也只好敬请各位老师的原谅,我只能抱歉地说一声“老师辛苦了!”,我会在心中一直感谢你们的,感谢你们在我的人生旅途中,送给了我那么多。我暂时无以为报,只能祝福各位:“好人一生平安!”。谢谢!

此致

敬礼!

第三篇:图书馆实习报告

在老师的指导带领下,我经历了为期两周的图书馆实践,图书馆实习个人小结。成长了很多,学到了很多,成功地完成了这次实践任务。在此,作一小结。

虽然这仅仅是学校安排的一次校内实习,虽然做的是图书馆中最枯燥的排放书籍工作,但这毕竟是给予我们的一次锻炼,一次成长机会,是我们第一次工作。所以,不可置否地,我要求自己积极地,负责地,热情地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每天8点半准时来到图书馆,在四楼集合。然后,开始了一天紧张忙碌的理书工作。我所在的这一组工作任务就是将同学借阅归还的书按序号排整好,然后再将它们挨个放回原位。后来,我们又按照老师的要求将放在二楼书架上新书用手推车通过电梯运至四楼,重新排整书架将它们序列化放好,工作总结《图书馆实习个人小结》。我这个人比较懒,别人理书时,手里只拿两三本书,放好再回车旁拿,而我嫌跑来跑去太麻烦也怕吵着别的同学看书,于是就干脆一拿就一大摞,至少也有五六本书!现在想想,很是怀念那种抱着一大摞书在书架间来回穿梭的滋味。虽然有时会累得流汗(因为本人个子不够高,常常会踮起脚甚至蹦着放书,加上怀里又抱着那么重的书),但是内心却很凉爽,欣慰。每次把书放回它的正确位置,都会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喜悦之情。而每当我完成当天任务,看见自己的劳动成果---一排排整齐放列的书儿时,一股成就感在心底油然而生。

经过这次图书馆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一些管理(放置)和搜索图书的知识,还深刻地体会到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辛苦劳累。相信自己会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更加配合,支持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自觉排好借阅的图书,再也不会像别的同学一样看过书就放在书桌上等着工作人员来收拾了。而且我也会在管好自己的同时尽量督促其他同学做好一个文明读者的。突然想到一句可能用在这里并不恰当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觉得大致道理是类似的,我们应该自觉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将心比心,换个角度为他人多想一点,不可以只图自己一时省事而太过麻烦了工作人员,或许这是一种起码的为人处世方法吧!

此外,通过这些天的在图书馆的实习,每天面对这些浩如烟海的书籍,我很是惭愧自己所看过的书只能算是沧海一粟,在知识的海洋面前自己是那么的渺小,无知。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利用图书馆资源的,一定与图书馆成为好朋友,频繁与她交流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文化素养。

在实践期间,很感谢老师们为我们做的三场报告。在这里我就不一一简述了,反正是获益匪浅。每场报告都很实用,尤其是第三场向我们介绍了学校图书馆的一些数据库资源,虽然都还没用过,不太懂怎么才能充分利用,但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一定会去尝试,学习的。

第四篇:图书馆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实习报告(五)。

2.实习路线及内容:200X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嗄显埃

3.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二、实习记录

1.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

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

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习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

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

2.“世外桃源”――燕南园:

(1)老师在园内一片草地中讲解:

了解并认识了一些植物,如耐践踏的车前草,开着紫色小花的二月兰,堇菜和蒲公英等。这些野生的植物不需要人们特殊的照顾,自生自灭,但是生生不息,二月兰谢了,三月兰花开,种类更加丰富。

(2)自己在园中的观察:

与园外相比,园中的人工雕琢很少。墙角,路边都长着野花。注意到园中很少有铁栅栏,草地的边界都是由一种植物,再在上面简单的架一根竹竿组成的。植物都是活的,长叶开花后应该很漂亮。我想这个效果是铁栅栏无法拥有的。在里面还看到三只野猫,两白一黄。

(3)同园内居民的交流:

有一位40多岁的叔叔在自家门前的地里给玉簪花分株,访问中他说这一小片地里的植物都是他种的。问他住在这里同住在楼房哪个好,他说当然是这里好,因为这里人的密度小,活动空间大,还可以种花草。

在询问一位住在园中30多年的老大爷时,他指着园中的一个花坛说,那里以前是一个游乐场,现在修了反而少了个娱乐的地方。

在问及住在此处还有什么不如意的时候,被访的人一致对园内的公厕表示不满,说不仅环境差了,而且人也杂了。有一位50年代就居住在这里的老奶奶说这里的植被乱七八糟的,自己想种点花,又会被人折走。

3.静园:

据老师介绍,这里以前是一片苹果树林,但为修草坪被砍掉了。静园的草坪可以任人践踏,目前黄绿相间,野草为绿。

4.未名湖:

有一个插曲令我印象深刻。一个人正在湖边的长椅上看书,突然身边开始喷水,吓的差点跳起来,原来是给草坪浇水的时间到了,实习报告《实习报告(五)》。我觉得这是设计的一大失败。设计要处处为处在其中的人着想,也许坐椅与喷头不是一起建的,但后来添加的应考虑到整体,不能将一个一个设施隔离起来。

5.蔚秀园:

主要是同居民进行交流。大家似乎还是抱怨的比较多,都反映小区中的一个死水沟蚊蝇滋生,臭气熏天,垃圾成堆。据了解,这个水沟以前水是清的,水源是地下的自来井,居民也不多,后来盖房子,把水填了,把山推了,自来井不出水了,活水变成死水了,清水自然也混了,臭了。当问及对小区内的植物有何看法的时候,大家的意见也是出奇的一致,说现在太乱,草乱七八糟的,还是要搞搞绿化,弄利落点好。问她们野花难道不好吗,回答是花期太短,不象种的花那样开的长,也没有那么多种类,而且也没有种的花花朵大,好看。

居民的观点似乎与老师自然即是美的观点有些矛盾,这种情况在燕南园中也有发生,人们还是需要整齐的草坪和人工栽种的花朵。是因为我们访问的都是些老人家,她们见了太多的荒芜与嘈杂,现在渴望一种整齐的美吗?

6.海淀公园:

还是以自己观察和同别人的交流为主。在公园中没呆多久就感到很晒,问在公园中健身的人,也反映这里的树阴太少了,夏天只能很早或傍晚来。一个看着孩子玩耍的阿姨说,这里虽说很晒,但离家比较近,有一些健身设施,孩子也爱到这里玩,有总比没有要好。

我观察到,这里树少,天空比较空旷,反而成了放风筝的好地方,公园也因地制宜,门口就有卖风筝的。其实没树也有别样的乐趣。

公园中有残疾人康复区,儿童区和老年人健身区,区内都有适合不同人群的健身设施。而且每区的地都是用橡胶铺的,软而不滑,这是在很多小区或公园里面被忽视掉的。

7.去往颐和园的路上:

在万泉河边,被眼前景象惊呆,河床中已没有水,只有一层散发恶臭的淤泥。固化的河道,水的匮乏,使其没有了生机。

经老师讲解,路上那些穿着“铠甲”的树木是皮很名贵的杜仲。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种在路边,给树木的养护添加麻烦。是为了让路人认识新植物吗?树上没有挂牌,而且让人认识到它的珍贵之处,树就更危险了。是它适合种在此处,或是它长成后别有一番景象吗?

到了所谓的绿化隔离带,是将“京西稻田”除掉后的产物,觉得还没有路边的树多,土倒是不少。老师介绍一种名为灰藜的一年生植物,该种先锋植物,无人管理,也可茁壮成长。

8.颐和园南如意门:

门前就是昆玉河,又称京密引水渠,岸边已被固化。该条河流同八一湖相连,构成了所谓的京城水系,已经成了人们游北京的一条水上路线。驶过两条游船,但均没有按照当初开通此路线时所说的,为保护水体,将窗子封住,不知会给河水带来多少垃圾。

采访中,得知以前的岸边满是树,水里鱼也不少,但为了修路,树砍了,岸修了,现在鱼不见了,由于来往的车辆很多,又没有树,土也很大。我仔细观察河水,发现水中有不少水草,靠近岸边处还有垃圾。

9.颐和园内: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构成,两者均为自然形成。

沿西堤六桥而行,一路杨柳依依,桃花盛开,同门外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在同游客的交流中,大家都很喜欢这里的风景,觉得“没白花门票钱”,反面的声音没有听到。

湖边老师讲解由芦苇和茭白组成的湿地系统,这种滨水系统,净生产力高,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造福环境。我夏天来游园的时候,绿色的芦苇配上蓝色的湖水,再加上湖面波光粼粼,是很漂亮,但当时不了解它原来还有这么多生态功能。对一些景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是此次实习的一大收获。

公园中正在进行整修,一圈印有花草树木的围帐将工地与游览区隔开,从远处看,围帐和园中的花草融为一体,不仔细看,简直无法分辨。这比起那些路边常见的突兀的围帐,更让人觉得舒服。但不幸的是我们还是看到有一条管道从工地延伸到湖边,乌黑的水正排到湖里。围帐很高,无法看到里面,不知这水是施工后的废水,还是将需要整修的湖段排空时,湖底含有淤泥的水,要是后者,还是情有可原的。

在山上我们看到了几百年前的水土保持工程,很不显眼,老师不讲,我是不可能发现的。工程对山体的改变不大,只是将山坡改造成鱼鳞状,有点象阶地,这样可以加强下渗,减缓水流的速度,从而预防了水土流失。但我想这只适用于水量不大的时候。

在山上还看到一些丢了脑袋的佛像,对取走佛祖脑袋的人颇不理解,这是一种亵渎,也是一种低素质的表现。

约下午两点在山上解散,实习结束。

三、分析与讨论

注意到这次实习中不论是老师的讲解,自己的观察还是进行访问的过程中,都提到了不少关于植物的问题,因此这一部分想着重探讨周围环境中植物的选择,以及对实习过程中想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1.关于居民对周围植被看法的问题

在调查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对环境进行修理,而对野生的植物则有一些深恶痛绝,这与老师的一些观点有些背道而驰。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自然环境能让人觉

第五篇:图书馆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实习报告(五)。

2.实习路线及内容:200X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嗄显埃

3.实习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二、实习记录

1.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

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

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习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

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

2.“世外桃源”――燕南园:

(1)老师在园内一片草地中讲解:

了解并认识了一些植物,如耐践踏的车前草,开着紫色小花的二月兰,堇菜和蒲公英等。这些野生的植物不需要人们特殊的照顾,自生自灭,但是生生不息,二月兰谢了,三月兰花开,种类更加丰富。

(2)自己在园中的观察:

与园外相比,园中的人工雕琢很少。墙角,路边都长着野花。注意到园中很少有铁栅栏,草地的边界都是由一种植物,再在上面简单的架一根竹竿组成的。植物都是活的,长叶开花后应该很漂亮。我想这个效果是铁栅栏无法拥有的。在里面还看到三只野猫,两白一黄。

(3)同园内居民的交流:

有一位40多岁的叔叔在自家门前的地里给玉簪花分株,访问中他说这一小片地里的植物都是他种的。问他住在这里同住在楼房哪个好,他说当然是这里好,因为这里人的密度小,活动空间大,还可以种花草。

在询问一位住在园中30多年的老大爷时,他指着园中的一个花坛说,那里以前是一个游乐场,现在修了反而少了个娱乐的地方。

在问及住在此处还有什么不如意的时候,被访的人一致对园内的公厕表示不满,说不仅环境差了,而且人也杂了。有一位50年代就居住在这里的老奶奶说这里的植被乱七八糟的,自己想种点花,又会被人折走。

3.静园:

据老师介绍,这里以前是一片苹果树林,但为修草坪被砍掉了。静园的草坪可以任人践踏,目前黄绿相间,野草为绿。

4.未名湖:

有一个插曲令我印象深刻。一个人正在湖边的长椅上看书,突然身边开始喷水,吓的差点跳起来,原来是给草坪浇水的时间到了,实习报告《实习报告(五)》。我觉得这是设计的一大失败。设计要处处为处在其中的人着想,也许坐椅与喷头不是一起建的,但后来添加的应考虑到整体,不能将一个一个设施隔离起来。

5.蔚秀园:

主要是同居民进行交流。大家似乎还是抱怨的比较多,都反映小区中的一个死水沟蚊蝇滋生,臭气熏天,垃圾成堆。据了解,这个水沟以前水是清的,水源是地下的自来井,居民也不多,后来盖房子,把水填了,把山推了,自来井不出水了,活水变成死水了,清水自然也混了,臭了。当问及对小区内的植物有何看法的时候,大家的意见也是出奇的一致,说现在太乱,草乱七八糟的,还是要搞搞绿化,弄利落点好。问她们野花难道不好吗,回答是花期太短,不象种的花那样开的长,也没有那么多种类,而且也没有种的花花朵大,好看。

居民的观点似乎与老师自然即是美的观点有些矛盾,这种情况在燕南园中也有发生,人们还是需要整齐的草坪和人工栽种的花朵。是因为我们访问的都是些老人家,她们见了太多的荒芜与嘈杂,现在渴望一种整齐的美吗?

6.海淀公园:

还是以自己观察和同别人的交流为主。在公园中没呆多久就感到很晒,问在公园中健身的人,也反映这里的树阴太少了,夏天只能很早或傍晚来。一个看着孩子玩耍的阿姨说,这里虽说很晒,但离家比较近,有一些健身设施,孩子也爱到这里玩,有总比没有要好。

我观察到,这里树少,天空比较空旷,反而成了放风筝的好地方,公园也因地制宜,门口就有卖风筝的。其实没树也有别样的乐趣。

公园中有残疾人康复区,儿童区和老年人健身区,区内都有适合不同人群的健身设施。而且每区的地都是用橡胶铺的,软而不滑,这是在很多小区或公园里面被忽视掉的。

7.去往颐和园的路上:

在万泉河边,被眼前景象惊呆,河床中已没有水,只有一层散发恶臭的淤泥。固化的河道,水的匮乏,使其没有了生机。

经老师讲解,路上那些穿着“铠甲”的树木是皮很名贵的杜仲。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种在路边,给树木的养护添加麻烦。是为了让路人认识新植物吗?树上没有挂牌,而且让人认识到它的珍贵之处,树就更危险了。是它适合种在此处,或是它长成后别有一番景象吗?

到了所谓的绿化隔离带,是将“京西稻田”除掉后的产物,觉得还没有路边的树多,土倒是不少。老师介绍一种名为灰藜的一年生植物,该种先锋植物,无人管理,也可茁壮成长。

8.颐和园南如意门:

门前就是昆玉河,又称京密引水渠,岸边已被固化。该条河流同八一湖相连,构成了所谓的京城水系,已经成了人们游北京的一条水上路线。驶过两条游船,但均没有按照当初开通此路线时所说的,为保护水体,将窗子封住,不知会给河水带来多少垃圾。

采访中,得知以前的岸边满是树,水里鱼也不少,但为了修路,树砍了,岸修了,现在鱼不见了,由于来往的车辆很多,又没有树,土也很大。我仔细观察河水,发现水中有不少水草,靠近岸边处还有垃圾。

9.颐和园内: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构成,两者均为自然形成。

沿西堤六桥而行,一路杨柳依依,桃花盛开,同门外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在同游客的交流中,大家都很喜欢这里的风景,觉得“没白花门票钱”,反面的声音没有听到。

湖边老师讲解由芦苇和茭白组成的湿地系统,这种滨水系统,净生产力高,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造福环境。我夏天来游园的时候,绿色的芦苇配上蓝色的湖水,再加上湖面波光粼粼,是很漂亮,但当时不了解它原来还有这么多生态功能。对一些景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是此次实习的一大收获。

公园中正在进行整修,一圈印有花草树木的围帐将工地与游览区隔开,从远处看,围帐和园中的花草融为一体,不仔细看,简直无法分辨。这比起那些路边常见的突兀的围帐,更让人觉得舒服。但不幸的是我们还是看到有一条管道从工地延伸到湖边,乌黑的水正排到湖里。围帐很高,无法看到里面,不知这水是施工后的废水,还是将需要整修的湖段排空时,湖底含有淤泥的水,要是后者,还是情有可原的。

在山上我们看到了几百年前的水土保持工程,很不显眼,老师不讲,我是不可能发现的。工程对山体的改变不大,只是将山坡改造成鱼鳞状,有点象阶地,这样可以加强下渗,减缓水流的速度,从而预防了水土流失。但我想这只适用于水量不大的时候。

在山上还看到一些丢了脑袋的佛像,对取走佛祖脑袋的人颇不理解,这是一种亵渎,也是一种低素质的表现。

约下午两点在山上解散,实习结束。

三、分析与讨论

注意到这次实习中不论是老师的讲解,自己的观察还是进行访问的过程中,都提到了不少关于植物的问题,因此这一部分想着重探讨周围环境中植物的选择,以及对实习过程中想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1.关于居民对周围植被看法的问题

在调查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对环境进行修理,而对野生的植物则有一些深恶痛绝,这与老师的一些观点有些背道而驰。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自然环境能让人觉

推荐专题: 在图书馆劳动实习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