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实习报告 > 详情页

环境科学实习报告(范文六篇)

2023-01-26 14:24:36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境科学实习报告(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环境科学实习报告(范文六篇)》。

第一篇: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报告

在这几天里,我亲身体验了环保的意义,并且深入地思索,共同探讨大家关心最多,也是讨论最多的环境与xx旅游业及经济发展的问题。

首先,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重中之重。

特殊的城市性质决定了xx的环境保护工作在xx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80年代初,xx市就开始了大规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1979、1980两年,全市共关、停、迁了27家严重污染的企业或车间,当年损失产值1. 5亿元。20年来,市委、市政府换了一届又一届,整治环境的“接力棒”一站站往下传,环保招数一届比一届多:在漓江流域封山育林、推广沼气、开展生态建设,关、停、转移一大批企业,限令企业按期达标排放,疏浚清淤、兴修两江(漓江、桃花江)四湖(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工程,煤炉改油炉……市委、市政府对环保部门的工作全力支持,使环保部门拥有实实在在的对新上项目的“第一审批权”、“一票否决权”以及对排放不达标企业的处罚权。全市大中型项目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 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三同时”执行率达100%;城市地面水水质达标率、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和烟尘控制区覆盖率都达到100%;全市企业污染物总排放达标率达到98.5%;生活污水处理率达44.88%,这在全国中小城市中处于领先水平。

关停搬迁大批企业后,xx市工业产值下降。但是,这也给xx市调整工业结构提供了契机,促使市里将无污染、低能耗、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工业发展重点。xx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乘势发展,在国内外引智引资,将科研院所、重点大学的科研成果引到xx高新区孵化、开发,形成产业。高新区累计实施高新技术项目592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等国家级项目44项,自治区级项目118项,已形成电子与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环保五大支柱产业,带动和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xx自然环境质量的提高、投资环境的改善,对外资对人才都产生了吸引力,截至目前,不少著名的跨国公司已相继在高新区落户,100多名博士已在xx找到了用武之地。

建设好之后,第二步保护更是关键!

【环境监测】

具体又可以分为水、声、废气等的检测。在12个县,及各个城区都设有监查点。比如说:对于空气污染的检测主要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降尘、硫酸盐化速率、降水几个方面考虑。全市全年完成水质、空气、废水、废气、噪声、生物等各项监测数据35869个。完成影响评价、调查和建设单位委托监测数据共2189个。对于一些危害环境的行为一律予以严肃处理。

从1997年,在继续加大现场监理力度的同时,针对xx市反映较突出的环境问题,重点对漓江及其支流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如漓江市区段水域内出现近13家养鸭户,均在饮用水源上游和保护区范围内,影响了漓江水质的清洁和景观,对饮用水源造成了污染。为此,市环保局进行了专题调查,并于10月底全部清理完毕。对xx市现有的洗车场进行了清理整顿,对废水直接排入漓江或严重影响市容的8家洗车场提请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予以取缔,对11家给予了行政处罚,并对38家洗车场进行了测试,对不合格者要求限期整改,对合格者发放排污许可证。

全年共查处违反环保法规行为84件(次),行政罚款18.17万元。对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26个单位和拒绝缴纳排污费的25个单位申请强制执行。出动481人次对269个新、扩、改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对未办环保审批手续的18家企业进行查处和取缔。同时,还加强了污染处理设施运行现场监督检查,一般单位每季度例行检查一次,重点单位每月例行检查一次。要求企业建立污染处理设施运行记录台账,并不定期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全年出动2015人次对323台(套)污染处理设施进行现场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使污染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达90.0%。

在我下到监测站点的实地考察来看,检测是十分严谨的。在每个监测点有最新的设备,有网络的沟通,每个监测点都有大学生的影子,科技含量相当的高,每一个小的

问题都不允许错过。在每天检测完之后的任务就是向局里汇报情况。在每天的xx新闻里还对此向市民进行汇报,做到让游客放心,让普通老百姓放心啊!

【环境改善】

xx市环境保护局按年初制定的岗位目标责任制,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依法在全市范围进行环保现场监督、检查和处理工作。

(一)、强化排污现场检查力度,严格查处环保违法行为。针对xx市区主要街道和旅游通道的数百家门面、商场商业噪声比较突出的问题,监理所全年共出动81多人次对沿街商业噪声进行七次专项检查,对以高音喇叭招徕顾客的业主宣传了噪声超标的危害性,并提出整改要求,对其中35家门面、商场发出了书面查处通知,对其中三家屡教不改的业主,暂扣了音响设备并进行了现场处罚,有效地制止了商业噪声污染行为。

(二)、完善污染处理设施监管措施,充分发挥污染处理设施效益,根据“一控双达标”的要求,不定期的对各个厂、矿、街道进行抽样调查

(三)、加强对新、扩、改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现场检查,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虽然我没有亲生去体会调查治理的过程,但从历年的报告上来看,xx市环保局和xx市人民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对于那些危害环境的人予以1000元-10万元不等的罚款,可喜的是,这种违反条例的企事业在逐年减少。这是一个好的趋势,说明正向一个好的方向发展

xx市充分利用一流的自然生态环境,推出生态旅游、漂流旅游、探险旅游、休闲旅游、风情旅游,将游览线路延伸至荔浦、恭城、兴安、资源、龙胜、平乐、灵川等县,使xx旅游在原来的“三山两洞一条江”基础上,增加了众多风景名胜和少数民族风情,形成溶洞探奇、原始森林探险、江河漂流、田园风光揽胜、丹霞地貌寻秘、民族风情观赏等项目为主的大xx旅游新格局。从以上五点可以看出xx的改变,xx的发展,xx的进步。这是我所感到的、看到的、所了解到的!做为一名xx公民,这还是我第一次被环境的魅力而深深的触动。这次社会实践虽然早已结束,但它给我留下了更多的思考,使我这样“读圣贤书”的人也开始关心“窗外事”。我感觉,环境真是不可忽视的,随着经济发展,不仅是xx的问题而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我不希望全世界只有一个xx,因此我想,我们这社会需要我们,我们应该为祖国为世界贡献一份力量!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第二篇:环境科学专业实习个人总结

5月20日清晨,我们踏上了去宁波的火车,在宁波的天童实验站我们要进行为期一周的实习课程的学习。就在一天之前,王秀之老师对我们提出了期望,她说实习是个艰苦的过程,大学四年里也就只有这么一次宝贵的经历,对有的同学来说,这是一生都难得的经历,只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亲身经历,才能掌握到实验的要领,体会实习的乐趣所在,在实习中有所收获。最初以为实习会是苦不堪言的,根本没有乐趣所言,然而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有时会觉得累和苦,但心是雀跃的,就象是甜蜜的负担,我们欣然接受。

行程篇

俗话说"入乡随俗",既然来到了天童森林国家公园,我们就应该对这里的地形,道路,森林中的植物,周边的人群有所了解,因此5月21日早上,在两位王老师简短的讲话后,我们一行人就随着王希华老师绕山一周,熟悉地形,其中自始至终贯穿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认识这里的常住居民——当地生长的植物,在以后几天里,认植物的几乎成了我们睡前必修课,即使茶余饭后,三五好友也常聚在一起,以抢答游戏的形式来辨认植物,不失为劳逸结合,寓学于乐的好方法。

当天下午,我们的分组实习就正式开始了。我们是第二组,跟随王希华老师进行植被生态学的实习。第一个内容就是学习最常用的野外植被调查,群落取样的方法――样地记录(关于实验的具体过程将会在实验篇中进行详细介绍),这也正是应用和补充植物知识的好时机。拉样方的过程中,由于同学们对直线判定的主观误差,使得样方很难得确定,修整了多次才行将完成。在辨认植物时,我们常常有所犹豫,效率并不是很高,14个人调查一个20×20样地花了将近3个小时的时间。在处理上面两个样方时,为了追求效率,我们分成两组同时进行,不料这种自作聪明的行为却犯了王老师的大忌。当时不理解老师的做法,现在想来确有道理,我们既是去学习,不是完成任务,那么只有跟着老师手把手的认识植物才能真正有所收获,事实也证明了,我们这几个"偷懒的人"鉴别植物的能力确实不如由王老师亲自把关的几个人强。

第二天上午虽说也是拉样方,但是并不同于昨天的简单学习和练手,而要学会分析解决"植物在次生演替中是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自我恢复"这一问题,因此要对20×20样方中的所有种子植物采取每木调查法,对每个植株测量其高度和胸径,还要对其萌枝进行统计和测量,劳动力明显大了不少,但是通过第一天的学习,我们对一些常见植物,例如批针叶山矾,栲树,连蕊茶的辨识已经基本能掌握了,因此效率明显有提高,而且在每木调查中,对乔木幼苗的认识能力也有所提高,由于今天未到时间就完成了任务,王老师奖励性的带我们组去爬了一次防火道。呵呵,这是第一次爬传说中的防火道,虽然有点累,但是爬到铁架子时心里happy的不得了。下山时在李老师"晚回了吃不到饭"的恐吓下,我们一路飞奔,到达实验站,王场长居然还没开饭,其他同学均对我们汗颜……

我们对样方调查法才刚刚觉得开始上手时,就要进行组间的对换了,跟随严恩荣师兄和施加越师兄进行生物量测定实验的学习,简单说来就是砍大树挖小树。就在我们对砍树表示极端不理解时,严师兄说这种小小的牺牲是为了它们能更好的生长,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完成实验,不然再砍一棵生长十余年的大树代价是很大的。听罢,我们顿时觉得压力大了,不敢随便嬉戏玩笑了。砍树是施师兄和男生共同完成的,我们组的男生们虽说有些是首次用锯和斧,但稍加操练一下,似乎并不显得生疏,三两下就将一棵胸径三十几厘米的大树"高位截肢"了。女生们也不敢闲着,在测好相应指标后迅速开始给树理发,又是摘叶又是折枝,一棵冠幅3米的栲树不到一个半钟就变成了"光杆司令"。整个下午我都在担任记录和取样的工作,这才发现平时看似容易的工作真正做起来,要做好还是有难度,再也不敢看轻记录的工作了。整个下午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风波",有一包老枝的取样在混乱之中遗失了,想到严师兄的告诫,想到同学们这么辛苦的放倒一棵树,想到摘叶子是件很boring的事,我就觉得特别难过焦虑,竟忍不住哭了起来,幸好大家都没有放弃,终于在一个角落找到了当天的罪魁祸首,看到它好端端的躺在那里,我不由的破涕为笑了,这场风波终于还是以喜剧收场,不过当时失态也确实让我事后挺难为情的。

不知不觉第三天了,仍是砍树做生物量,有了昨天的教训,今天的我们显然是有备而去,选树,伐树,测量,分段,称干,摘叶,折枝,一切都进行的那么有条不紊,由于组织的好,不仅没有任何事故发生,大家效率也提高了不少,我也能忙里偷闲地学习如何用锯子,在师兄的帮助下,我竟然锯下了平生的第一节树干,那股激动劲真是不可言喻,迅速地就向组长邀功去了。上午砍树的兴奋劲和成就感一直延续到下午的挖根行动中。我们一共将6×3棵1m来高的灌木植物连根掘起。挖根其实是件很痛苦的事,一棵1m来高的灌木,其地下部分的根至少也有1m长,特别是石栎这种扎根很深的直根系植物,施师兄和张斌两个孔武有力的男生足足挖了一米多深的坑才把它的根完整的刨出来,张婷和小明两个女生也发挥了"土拨鼠"的精神,用手去刨周围的松土,给男生们减轻负担。至于我们这边也和一棵马银花较上了劲,最后不知谁一声令下"我们用手挖吧",4,5个人立即趴下去,居然不到一会真的就刨出根部了,这十只爪子联合起来的威力还真不弱于一把铲子呢。在见识到"土拨鼠"的威力后,我们开始对当一只土拨鼠乐此不疲了,不一会儿,大家又一次以爪代铲的完整地刨出了另一棵马银花。就在大家斗志正高昂的时候,严师兄居然"残酷"的告诉我们要收工了,看看时间还不到两个小时啊!不过当天的下午的工作还没结束了,或许该说真正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我们还要给每棵树测量胸径,测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长,以及叶的重量,枝的重量,最繁的就是测量每条根的直径和长度了,往往一个主根周围会有很多侧根,我们也需要把每一个侧根的胸径和长度记录下来,来反映它整个地下部分的状况,这些工作也是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问题百出。好不容易完成了这些工作,就该把每个根洗净,称净重了,洗根时觉得弥漫着一股人参的香味,忍不住凑到鼻子跟前猛的吸一下,真是令人神清气爽啊。

当天晚上,我们组就和土壤组对换了仪器,因为我们的植被生态实习已经结束了,即将开始的是王秀之老师指导的土壤实习。首先要攻克的是如何用罗盘测坡度坡向,地质罗盘的南北方向和普通罗盘是相反的,常常会不小心将指北针读成指南针。要让小水泡对准中心也是很考练人的耐心和细心的,因此使用罗盘对我是个很大 的折磨,但是将泡定位的成就感却让我对之乐此不疲。然后在实验站南方的一个自然断面上,王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如何选址挖土壤剖面,如何分析和划分土壤剖面,如何判断不同剖面的土壤特征。在之后的三天中,我们上过防火道,下过水稻田,深入了叶家山的丛林,也拜访了酸枣沟的蚂蟥之家,我们一共挖了9个土壤剖面,取了9个剖面样地,挖了10斤的土样,整个天童山到处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我们的欢歌笑语以及我们挥汗如雨的铁证——土壤剖面。虽然每天都是重复同样的工作,但地点不同,土壤的特点不同,每个人承担的工作不同,更重要的是每天的心情都是新的。经过三天的训练,每个人不仅掌握了野外样地调查的基本方法,也学会了如何防治蚂蟥,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互相帮助以及亲密无间的合作。实习的教学内容在第六天的上午已经结束了,接下来就到了考察我们真功夫的时候了。第一关就是植物辨认的考试。考试的形式很简单,考场的布置也很简陋,就是沿着厨房大厅一周摆上15个凳子,每个凳子上有一种植物,一个大组15个人排队依次进入,从门边第一号凳子上的植物开始辨认,顺号辨认。不知是太冲动还是太自信,我居然是我们组第一个进去,虽说考试不是很正式,但"考场纪律"还是有的,不准交头接耳,也不准故意耽搁,刚进去时不免有点紧张,但看到自己熟悉的栲树和米槠后心就渐渐定下来了,但是看到自己陌生的植物时还是忍不住多逗留一会的,最懊恼的是最后一个植物,明明是米饭,我居然没有摸背面的倒刺,仅看了一眼就迅速写下了连蕊茶。。。。。。不过幸好老师对我们手下留情,只需答对10个题仍是满分,所以当天也可以说的上是皆大欢喜啊。第二关就是要利用这些天所学的实习知识,每大组自选方向,在一天内交两篇小论文。俗话说"三思而后行","磨刀不误砍柴工",要确定一个有意义,有创新,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实验方案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整个下午全组人员都在思考在讨论,讨论是个集思广益的过程,大家都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讨论的比较激烈的时候也难免会有一些争论,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团体性。终于在讨论比较了三个方案以后,在王希华老师的指点下,我们确定了"太白山区 五种植被分布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这一方案。然后向王希波师兄请教了解太白山的地形和植被情况,确定野外实习的工具和注意事项,因为山上随时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所以我们一定要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做好充分准备,组里的几个男生也都做好了为女生赴汤蹈火的准备。这天大家都睡的比较早,一切都为了第二天爬太白准备。

第二天,在检查了仪器和粮水储备以后,在其他同学的目送下,我们一行十四个人分成两组开始了我们的太白之行,我们小组是从酸枣沟沿着当中一条河谷垂直上行至太白山顶,第二小组则是沿着旅游道到防火墙再沿山脊线至太白山雷达站,临行前大家约定要殊途同归。在酸枣沟无非又是一场人蟥交战,但是我们志不在酸枣沟,于是一路小跑快速通过了酸枣沟直达太白山脚下。大家修整一下,排好阵形,一个男生在前开路,一个男生在中间保护,另一个男生在最后收尾,我们七个人就"浩浩荡荡"上山了,据说今天气温达到39oC,但是在树林里穿行,感觉不到一丝暑意,而且由于前两天的降雨,河谷里水流潺潺,听到水欢快流动的声音,我们的心也觉得轻松了,疲意渐消。我们专心的赶着路,突然走在第一个的男生说:"马上就到了,已经看到阳光了"真的,看到一缕耀眼的眼光了,山顶就在前面50m不到了,大家一下兴奋起来,有人开始一边气喘吁吁一边说大话了:"这么快就到了,咱还没爬够呢!"就在我们见到山顶时,我们也见到了刚到达的第二小组。同时出发,同时到达,这就是默契。午餐在山上度过的,在一棵枯树干上,在马路和树蚁的陪伴下,我们享用了一顿有主食有点心有饮料有水果的奇妙野餐。酒足饭饱之后,大家又开工了,一直到下午四点,我们才结束最后一个样方,因为对地形不是很熟悉,拉样方时遇到了很多阻碍,但是最后都克服了,只是花了不少时间,在山上待的太久,让老师同学们都颇担心的。

实验部分是完成了,但是论文还未成形,而第二天下午又要进行论文的小答辩,所以当天晚上,两位记录的同学仍不得歇息,在短时记忆还来不及消失前整理数据,以求准确真实性。

很快就到了最后检验的时刻,就在实验站旁的大栲树下,我们围成一圈,两位王老师是主审人,在场的每一位同学也都是评定人。既是答辩,自然少不了一番唇枪舌战的,但是贵在思考,贵在敢于置疑,贵在发现问题,贵在踊跃讨论,贵在巧妙回答。有的同学做的论文立意很新,有的意义重大,有的构思巧妙,有的方法独到,有的劳动量大,总之各有长处,各有千秋,而且通过讨论以后,各组同学都不同程度的找到了论文需要改进的地方,或从质疑中找到了新的突破点,我们都觉得获益菲浅。

除了最后的论文,所有的实习任务基本完成了,同学们终于可以放轻松,好好娱乐咯。此时在天童的实习也到了最后一天,大家的开心和兴奋里都掺着一种异样的伤感和离别的愁绪。整个晚上我们尽情地释放着体内激荡的青春和活力,在自然与都市的狭逢里我们不醉无归。

第三篇:环境类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xx-5-25―5-26

实习地点:教学楼C310、胶南小珠山

实习目的

1、观看科教片,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

2、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实习地生态环境进行考察,掌握实习地生态环境结构的成因及其发展。

3、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规律。

4、培养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培养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实习内容

一、观看《沧海浮生记》、《热带雨林无限生机》两部科教纪录片

通过观看这两部科教片,我了解到了关于海洋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更丰富的知识。

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的任何改变都有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的变化。海洋生态系统的破环,一般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本身的变化,二是来自人类的活动。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是人类生存条件和生存环境恶化的一个信号,这一趋势目前还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其影响固然直接危及当代人的利益,但更为主要的是对后代人未来持续发展的积累性后果。因此,只有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真正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其主要特点是动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它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都中林副业产品,而且在维持生物圈的稳定、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森林生态系统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同样,我们必须加强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造福子孙后代。

二、小珠山实地考察

1、小珠山简介

小珠山,位于灵山卫镇西北部,西越隐珠东北,北跨黄岛区辛安西南,总面积35平方公里,主峰大顶海拔724米,是青岛胶南市境内最高点。

小珠山属崂山山系,为燕山期形成的花岗岩山地,整个山脉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13公里,宽约8公里,总面积约为104平方公里,位于柳花泊街道办事处辖区40平方公里,境内有名称且海拔百米以上的山峰就有40余座,主峰大顶海拔724.90米。

小珠山多生长温带阔叶落叶林,为次生林。落叶阔叶林的结构简单,可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它是温带和暖温带的顶极群落。它在没有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凡排水良好地段的植物群落经各种演替系列,其最后阶段都是落叶阔叶林。

小珠山上草木葱郁,树木品种繁多,稀有树种随处可见,山地森林覆盖率达70%。境内分布有樱桃、撒刺槐、黑松等落叶乔木树种,形成比较典型的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2、实习笔记及感想

5月26日,天气格外晴朗,按照实习课的安排,我专业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胶南小珠山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环境生态学实习课。

当我们乘坐的大巴车驶进通往山中的泥土路上时,我刻意留意着窗外的景象。也许是山下较为平坦的地方有几个小村落的缘故吧,但凡能够利用的土地,村民们都种上了小麦、花生、大豆、土豆以及各种蔬菜作物等,很显然这是开荒以后的结果。当我在考虑这样会不会造成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或引发其他生态问题的时候,我欣喜地发现几乎在每一块耕作地,哪怕是很小的一块土地,周围总会有十几棵或者几棵乔树木以及一些杂草。我想,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水土流失问题,保护了生态环境吧。

然而,再往前行驶了一段距离,车窗外还是出现了一些我不愿看到的景象。那仿佛是一个采石场,大片的裸露的岩石和破碎的石块堆砌,几乎成了不毛之地。下方有一水塘,有明显人工修建的痕迹,仔细看来,湖水实在谈不上清澈,反倒有些浑浊,局部甚至出现了富营养化的迹象,湖面漂浮着不少绿藻,像这样就是明显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的情形了。出现如此的状况,或许是利益的驱使,或许是政府规划的问题,这不得而知,不过我还是希望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合理的措施,尽量改变这一现状,努力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颠簸了一段泥土小路,我们的大巴终于驶入了实习的最终目的地――小珠山古月山庄风景区。老师事先联系好的景区工作人员接待了我们。

站在山脚下,大家都忍不住先总览一下眼前小珠山的风采。山不是很高,但比较陡峭,山体郁郁葱葱,但也能看到几处裸露的岩石。此时大家都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往山上爬了。

随后在柴老师的讲解下,我了解到了小珠山的成因、走向、气候、植被丰富度等基本情况,并了解到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不可避免地就会对小珠山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人们还是在积极的对其进行保护的。

在柴老师几次叮咛了大家的人身安全问题,要求同学们在登山过程中注意观察植被的分布变化情况后,我们沿着狭窄的山路开始攀登了。

作为班长,我有责任监督保护同学们的安全,正因如此,老师也要求我跟在大部队的最后面防止同学掉队。刚开始在山麓地段,经过老师的指点,我观察到此处的植被极为丰富。有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还有各种各样的草本植物,都生长的非常茂盛,由于该地气候比较干旱的原因,我没有看到像原始森林底层的苔藓植物,不过这已经很丰富了。

一边攀爬,一边观察,同学们也都不断的讨论着。山路越来越陡,越来越窄,大约到了半山腰的位置,我们停下来休息,从那个角度望下去视野是那么的开阔,大片大片的葱绿,还点缀着几个村落的红瓦房,感觉美极了。可是我没有一直陶醉于这美好的景色之中,此时我注意到在这里高大的乔木少了很多,而较为低矮的灌木占据了绝大的空间。另外,在这些灌木丛中,爬满了各种知名或不知名的藤蔓植物,这便属于生态学上所说的层间植物了,是林内的藤本,附生、寄生和半寄生植物,它们不能形成单独的植物层,而是分散依附于其他层次之中。这时,植被分布的垂直结构就体现出来了。

沿途,柴老师时不时发现一些生态学方面的问题并细心地为我们讲解,联系课本知识使我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些可能在课本上理解不了的东西,通过实地考察及老师的讲解大家就更加明白了,也使同学们提高了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增强了同学们的实地考察能力。可见,想要认真掌握一门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还必须要通过实践和考察来巩固和完善所学的知识啊。

我们在险要的山路上吃了自备的午餐,补充了足够的能量后,我们一鼓作气终于登上了我们所能达到的最高处。此时大家都停下来,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爬山的过程很苦很累,可是当到达了山的顶峰时就会顿时产生一种已经把整座山征服了的感觉,t望着周围的一切,仿佛自己成了世界的主宰者。感慨过后,我仍旧观察了一下身边的植被,几乎在山的顶端了,这里已很难觅到很高大的树木了,都是些丛生的杂草和灌木丛。当然,由于小珠山本身海拔不高的原因,这里与山腰处的分层现象并不太明显。

大家停留一段时间以后,便沿着另一条山路下山了。下山的速度远比上山时快得多,大家说笑着,不知不觉就回到了山下。登山前大家未来得及玩的吊桥等配套游乐设施,此时把所有人都吸引过去了。在这里,大家都忘记了疲惫,尽情的玩耍着。

到了跟小珠山说再见的时候了,我们集体合影留念以后,便登上了返回学校的大巴车。

这次小珠山之行,我看到了小珠山秀美的景色,体味到了小珠山深厚的文化底蕴,我想我们必须好好珍惜它,合理利用它,特别是作为学习环境科学专业的我们,更应该而且有责任去引导大家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努力寻找解决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方法,使我们的地球永葆青春。

一天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我在其中看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感悟到很多,不仅学到了更多更生动的专业方面的知识,提高了野外考察能力,体会到了同学们之间那种团结一致互帮互爱的集体主义精神,而且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奥妙,激发了我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我要说,这次实习,我满载而归!

第四篇:土壤的实习报告

引言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自然资源。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深刻影响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壤资源。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土壤科学今后必须为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而且后备土壤资源严重不足,人类生存环境前景也不容乐观,土壤科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日益增多,土壤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也日益增强。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野外研究土壤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实习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进行识别。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

实习时间:20xx年12月2日到12月5日

指导老师:xx老师、xx老师、xx老师

实习人员:xx级全体同学

实习工具:铁锹、PH指示剂、比色卡、采样袋、剖面刀、比色卡、卷尺、瓷块、布袋、卫生纸等

实习记录:12月2号集体观看了有关土壤样本化验、土壤农化分析的电视节目,下午领取了实习工具。3、4号两天进行野外实习。我们的实习路线是:棘洪滩水库附近-胶东镇镇南-大沽河旁-莱阳北坡村-莱阳红土崖,在这两天中,我们挖掘了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粗测土壤样品的pH值和石灰反应。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第四天我们将各组的记录做成报告,进行了总结交流。

土壤剖面情况见表1-5。

二、实习内容

我们的实习内容有八个方面:

1、不同成土条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在土壤学中,将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归纳为地形、气候、成土母质、植被、成土年龄等五大因素,称为土壤形成因素,或简称成土因素。也就是说,地球陆地表面的任何一种土壤,都是在这五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是,在不同的地区,各因素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不同,各因素还以不同作用强度相配合,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上述五大成土因素,并不是各自孤立地去作用

于土壤,去影响土壤形成的方向和土壤性质。相反,它们之间也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它们的综合起来的特点去制约土壤形成的方向的。

除了上述的自然成土因素外,人为作用也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所谓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人类生产活动通过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形成方向的改变和对土壤性质的改造。在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中,以农业利用方式对土壤的影响最为深刻。但是,人为因素与其他自然因素不能等同看待,它们之间虽然有密切关系,并且人为作用尚不能在许多方面摆脱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对影响土壤形成过程来说,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毕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人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意图,以一定的方式和措施,参与土壤形成和改造土壤,使土壤朝着有利于人类发展生产的方向演变,这是自然因素所不可比拟的。如果土地利用不合理。那么,生产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就会是不良的和破坏性的。例如,滥伐森林、陡坡开荒、过度放牧,等等,都会造成土壤水蚀或风蚀。土壤侵蚀的结果,不仅使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完全破坏了土壤,而且蚀去的泥沙还会淤塞沟渠、河道,埋没农田,造成很难补救的不良后果,这是必须高度警惕的。

2、土壤剖面点的野外选择原则

(1)要对所要求制图的地区在地面景观上有代表性,要求地形条件比较平稳,即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否则土壤剖面缺乏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渠附近、积肥坑周围和坟墓附近等一切人为干扰较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3)如果发现土层中有炭片、砖片等人为干扰的侵入体,除了研究熟化土壤外,一般应改变剖面点位,或重新增设剖面。

(4)山地丘陵区的土壤比较复杂,应根据调查目的和精度选择不同高度和坡地的上、中、下部挖掘剖面。

3、剖面挖掘时应注意的事项

(1)剖面观察面应垂直、向阳、便于观察和拍照。

(2)挖掘出来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放在土坑的两侧,不宜相混合,以便然观察后再分层回填。

(3)观察面上方不宜堆放挖掘出来的土壤,也不宜在其上方走动踩踏,以免破坏表层结构而影响剖面的观察结果。

(4)在垄作的农田进行土壤剖面观察时,剖面的观察面应垂直垄沟走向,使剖面垂直面上能同时看到垄背、垄沟部位的表土变化和作物根系发育。

4、自然剖面的优缺点

这次实习中我们利用了较多的自然剖面,自然剖面是因修路、开矿、兴修水利等工程建设,在施工挖方地段裸露的土壤垂直断面,并被长期保留下来,成为土壤调查中可以利用的现存剖面。

自然剖面的优点:垂直面往往开挖较深,延伸面较广,连续性较好。

缺点:不是因土壤调查需要开挖的垂直面,首先不能均匀地分布在各种土壤类型上,位置也不一定具有代表性;其次,自然剖面长期露在大气中,日晒雨淋,生物滋生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使土壤理化性态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

5、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和描述:

土坑挖好后,用刀或铁铲把剖面削成垂直状态后,即可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出若干层次(一般以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作好记

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干湿度、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酸碱度、新生体、侵入体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6、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对各个地点土壤样品采集的实践,较好地掌握了采集土壤样品的技术和方法。

A、样品采集的方法,应根据研究、分析目的来确定。如果是为了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情况,就应按照剖面层次来取样。如果是为了研究某地土壤的肥力特性,通常是把土壤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型,再在同一类型的土壤地段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块,采取混合样品。如果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如研究高产田、高产园或低产田低产园,或分析某一土壤的障碍物质,则在特定的田块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采取混合样品。取样必须在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如植株生长特殊的地方、路旁、水沟边、土丘较低洼部位或放置过肥料的地方都应避开。

B、制备样品步骤:从田间采回的土壤样品,应及时进行风干,以免发霉引起土壤性质的改变。用木槌压散土块,捡出杂质。混匀土壤,准确称取300克。将称好的土壤用木槌压散(勿将石砾打碎),通过3毫米孔径的土筛(不能通过的石砾,在称重后可弃去,但要计算其所占的百分比)。从通过3毫米筛的土壤中称取100克土,使之全部通过1毫米的土筛。不能通过者,用研钵反复研磨,使之全部通过。各种样本制备完毕后,分别将其放入大中小广口瓶后塑料袋保存,并写上标签,其内容有:样本编号、土壤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深度、通过筛孔大小、制备实践及制样人的姓名和专业等等。

三、个人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收获挺大的。一方面,它让我们和老师们一起渡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谊,也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友情。另一方面,它让我们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对于一个学习农业方向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不仅开拓了我们的眼界,而且还是我们应用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这次实习,使我能够将课堂上讲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这不仅使我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也激发了我对这一门课程的热爱。这次实习还使我认识了几种土壤的类型并知道了它们的性质特征,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

当然,实习过程中也让我也知道了书本知识的重要性,自己平时应该更加的努力学习知识。另外在实习中我还懂得了搞科学要认真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要多动手,绝对不能偷懒,该做的就要动手去做,不能凭空想像。我们还应该好好珍惜实习机会,多学些有用的东西,为将来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第五篇:土壤的实习报告

通过几次实习,我们主要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其重要品质,主要包括土壤的pH,结构,颜色,含水状况,空隙度,质地,以及土壤中的新生体、侵入体、根系的状况。

最后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特征和属性。 通过几次的实习,让我得到了巨大的收获。第一,在户外能够锻炼自己的生存技巧。虽然很苦很累,但是,的确让我学到了许多。第二,懂得和同学老师交流,和小组同学合作的重要性。第三,这三天的户外实习的同时,也游览了美好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第四,它可以把课堂教学与户外实际紧密的结合在一来,这样一来可以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使我们初步掌握户外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最后,也是从我个人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了我对土壤学的热爱。

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在观察图层剖面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真实的土层,了解不同土壤的土层,因为各种成土因素而形成各种土层的特征,让我真实的认识我在课堂上老师所介绍的抽象理论知识。在此,我深深的感谢老师的认真耐心的带领和教导。

第六篇:土壤的实习报告

引言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自然资源。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深刻影响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壤资源。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土壤科学今后必须为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而且后备土壤资源严重不足,人类生存环境前景也不容乐观,土壤科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日益增多,土壤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也日益增强。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野外研究土壤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实习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

一、实习概况与记录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在自然状态下能够进行识别。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

实习时间:20xx年12月2日到12月5日

指导老师:***老师、***老师、***老师

实习人员:****级全体同学

实习工具:铁锹、PH指示剂、比色卡、采样袋、剖面刀、比色卡、卷尺、瓷块、布袋、卫生纸等

实习记录:12月2号集体观看了有关土壤样本化验、土壤农化分析的电视节目,下午领取了实习工具。3、4号两天进行野外实习。我们的实习路线是:棘洪滩水库附近-胶东镇镇南-大沽河旁-莱阳北坡村-莱阳红土崖,在这两天中,我们挖掘了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粗测土壤样品的pH值和石灰反应。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我们对各个地点和老师们的讲解都作了详尽的记录。第四天我们将各组的记录做成报告,进行了总结交流。

土壤剖面情况见表1-5。

二、实习内容

我们的实习内容有八个方面:

1、不同成土条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在土壤学中,将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归纳为地形、气候、成土母质、植被、成土年龄等五大因素,称为土壤形成因素,或简称成土因素。也就是说,地球陆地表面的任何一种土壤,都是在这五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是,在不同的地区,各因素的具体内容和特点不同,各因素还以不同作用强度相配合,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上述五大成土因素,并不是各自孤立地去作用

于土壤,去影响土壤形成的方向和土壤性质。相反,它们之间也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它们的综合起来的特点去制约土壤形成的方向的。

除了上述的自然成土因素外,人为作用也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所谓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人类生产活动通过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形成方向的改变和对土壤性质的改造。在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中,以农业利用方式对土壤的影响最为深刻。但是,人为因素与其他自然因素不能等同看待,它们之间虽然有密切关系,并且人为作用尚不能在许多方面摆脱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对影响土壤形成过程来说,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毕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人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意图,以一定的方式和措施,参与土壤形成和改造土壤,使土壤朝着有利于人类发展生产的方向演变,这是自然因素所不可比拟的。如果土地利用不合理。那么,生产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就会是不良的和破坏性的。例如,滥伐森林、陡坡开荒、过度放牧,等等,都会造成土壤水蚀或风蚀。土壤侵蚀的结果,不仅使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完全破坏了土壤,而且蚀去的泥沙还会淤塞沟渠、河道,埋没农田,造成很难补救的不良后果,这是必须高度警惕的。

2、土壤剖面点的野外选择原则

(1)要对所要求制图的地区在地面景观上有代表性,要求地形条件比较平稳,即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否则土壤剖面缺乏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渠附近、积肥坑周围和坟墓附近等一切人为干扰较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3)如果发现土层中有炭片、砖片等人为干扰的侵入体,除了研究熟化土壤外,一般应改变剖面点位,或重新增设剖面。

(4)山地丘陵区的土壤比较复杂,应根据调查目的和精度选择不同高度和坡地的上、中、下部挖掘剖面。

3、剖面挖掘时应注意的事项

(1)剖面观察面应垂直、向阳、便于观察和拍照。

(2)挖掘出来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放在土坑的两侧,不宜相混合,以便然观察后再分层回填。

(3)观察面上方不宜堆放挖掘出来的土壤,也不宜在其上方走动踩踏,以免破坏表层结构而影响剖面的观察结果。

(4)在垄作的农田进行土壤剖面观察时,剖面的观察面应垂直垄沟走向,使剖面垂直面上能同时看到垄背、垄沟部位的表土变化和作物根系发育。

4、自然剖面的优缺点

这次实习中我们利用了较多的自然剖面,自然剖面是因修路、开矿、兴修水利等工程建设,在施工挖方地段裸露的土壤垂直断面,并被长期保留下来,成为土壤调查中可以利用的现存剖面。

自然剖面的优点:垂直面往往开挖较深,延伸面较广,连续性较好。

缺点:不是因土壤调查需要开挖的垂直面,首先不能均匀地分布在各种土壤类型上,位置也不一定具有代表性;其次,自然剖面长期露在大气中,日晒雨淋,生物滋生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使土壤理化性态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

5、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和描述:

土坑挖好后,用刀或铁铲把剖面削成垂直状态后,即可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出若干层次(一般以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作好记

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干湿度、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酸碱度、新生体、侵入体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6、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对各个地点土壤样品采集的实践,较好地掌握了采集土壤样品的技术和方法。

A、样品采集的方法,应根据研究、分析目的来确定。如果是为了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情况,就应按照剖面层次来取样。如果是为了研究某地土壤的肥力特性,通常是把土壤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型,再在同一类型的土壤地段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块,采取混合样品。如果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如研究高产田、高产园或低产田低产园,或分析某一土壤的障碍物质,则在特定的田块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采取混合样品。取样必须在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如植株生长特殊的地方、路旁、水沟边、土丘较低洼部位或放置过肥料的地方都应避开。

B、制备样品步骤:从田间采回的土壤样品,应及时进行风干,以免发霉引起土壤性质的改变。用木槌压散土块,捡出杂质。混匀土壤,准确称取300克。将称好的土壤用木槌压散(勿将石砾打碎),通过3毫米孔径的土筛(不能通过的石砾,在称重后可弃去,但要计算其所占的百分比)。从通过3毫米筛的土壤中称取100克土,使之全部通过1毫米的土筛。不能通过者,用研钵反复研磨,使之全部通过。各种样本制备完毕后,分别将其放入大中小广口瓶后塑料袋保存,并写上标签,其内容有:样本编号、土壤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深度、通过筛孔大小、制备实践及制样人的姓名和专业等等。

三、个人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收获挺大的。一方面,它让我们和老师们一起渡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谊,也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友情。另一方面,它让我们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对于一个学习农业方向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不仅开拓了我们的眼界,而且还是我们应用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这次实习,使我能够将课堂上讲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这不仅使我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也激发了我对这一门课程的热爱。这次实习还使我认识了几种土壤的类型并知道了它们的性质特征,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

当然,实习过程中也让我也知道了书本知识的重要性,自己平时应该更加的努力学习知识。另外在实习中我还懂得了搞科学要认真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要多动手,绝对不能偷懒,该做的就要动手去做,不能凭空想像。我们还应该好好珍惜实习机会,多学些有用的东西,为将来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推荐专题: 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环境调查报告 环境科学实习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