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实践报告 > 详情页

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

2022-10-10 21:08:31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

第一篇:思政社会实践报告

浙江省各地不同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情况的调查 姓名:洪瑶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居民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扩 大,已引起政府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缩小居民收入差距,避免两极分化,这是一个急待 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我省各地不同社会成员间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情况 及发展趋势,分析其中的原因,提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缩小分配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途 径和对策,写出的调查报告。

关键字:收入差距;分配差距;共同富裕

正文: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重要目标,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执着追 求。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我国人民从整体上看,已摆脱贫困,解决了温饱, 过上了小康生活。可是另一个问题又开始困扰政府和社会: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社 会各阶层之间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正在形成一种“马太效应”——穷者越来越穷,富者越 来越富。如何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避免两极分化,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之 内,促进全民的共同富裕。本文利用居民收入的调查资料,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 分配的状况入手,重点剖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政策性原因,从而探索如何从政策方面 引导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一、不同社会成员间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情况及发展趋势。

1、城乡居民之间收入的差距。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呈现出缩小——扩大——再 缩小——再扩大的发展态势。据国家统计局对10万城乡住户的调查,以20%的高收入户与20%的低收入户人均收入比较,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由1978年1.8倍扩大到1994年的4倍,1998年扩大到4.5倍,1999年又扩大到4 .6倍;农村居民间的收入差距由1978年的0.29倍扩大到1994年的6.6倍。城乡加权平均收入差距为5.6倍。若按全社会计算,以城镇中20%的高收入户与农村中20%低收入户相比较,则收入差距大约为15倍。

2、不同经济类型单位之间职工的收入差距。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方法,将经济单位分为国家、集体和其他三类。据统计,这三类不同经济类型单位之间的职工收入从1985年以来一直呈扩大趋势,且差距越拉越大。同是金融业,其他经济类型的比国家和集体分别高6399元和9560元。社会服务业中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比国有单位高3731元,比集体单位高6164元。

3、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最高的收入行业如房地产、金融保险与最低收入行业如社会服务、制造业采掘业的收入由1990年的1.3:1上升为1999年的2.6:1。不同经济类型不同行业职工收入差距仍在继续拉大。

4、企业管理者与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我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年平均工资为17866元,比一般职工的11488元,高6378元。其中高层管理人员年平均工资达28218元,比一般职工高16730元;中层管理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9670元,比一般职工高8182元。

5、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受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有两种情况,首先是不同从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从事种植业的农民与乡镇企业职工相比,收入差距为1-2倍;与从事商业、服务业的人员相比,相差2-5倍;与从事个体运输和建筑业的农民工相比,相差5-8倍。

6、雇主与雇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在个体和私营企业数量多的地区,私营企业主与雇工

之间的收入差距相当悬殊,而且随着雇工人数的增加,其收入差距也相应拉大。雇工规模在

10-30人,雇主与雇工的收入差距在15-40倍;31-50人的差距在40-70倍;51-100人的差

距约65-130倍。另有调查表明:私有企业主拥有生产资料的增值速度惊人,全国11省26

个村私有企业的增值速度为年55.6%。全国颇具声望的49家资产在100万元以上的私有企

业,在投资经营的5年多里,资产总额增长19.4倍,平均每年增值76.4%。这一极高的增

值速度是1949年前民族资本家所难以比拟的。

二、影响分配差距的原因总结如下

1、政策的非预期效果影响。

2、政策附带效果的消极作用。

3、不适当政策的负面效应。

4、政策、法规不健全、不配套。

5、收入分配明显向城镇倾斜。

6、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

拉大了地区之间收入差距

7、行政垄断行业收入大大高于其他行业,拉大了行业间的收

入差距。

三、缩小分配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对策:

1、科学和谐的发展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根本,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

切问题的前提和关键。

2、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的政策扶持,缩小地区收入差距。收入差距过大的根本原因在于生

产力发展水平低,分配制度不尽完善,财富不能满足社会各阶层的需求。

3、取消不适当的优惠政策,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我们应高度重视建立能够促进经济

持续稳定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公正原则。

4、完善收入再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结构,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农牧区的财政转移支付,

把投入重点转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

5、个人所得税政策方案的调整。建立有效的个人收入调节制度,利用税收政策,调节高收

入者。对不同水平的高收入群体征收赋税。以缓解收入差距扩大及其引起的社会矛盾,为经

济增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调整社会政策和社会结构,提高中等收入阶层比重。建立健全

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加大保护低收入者的利益。

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

的分配制度,坚持国家宏观调控。通过政策导向和制度的保证,消除过大的贫富差距,使相

对低收入以及一般收入社会群体的生活水准同社会发展总体水准保持一种大体同步。共享社

会发展成果,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体现。总之,我们必须正视

收入差距过大的现实及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对社会公平问题要高度的关注,需要在实践

中不断进行探索,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缩小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将其控制在合理的

范围内,防止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以保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朱光磊等:《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

2、李广友:“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政策性分析”

3、百度

4、中国管理传播网

第二篇:“思政”社会实践报告

和谐社区(村)、新型社区建设情况调查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调查时间:2013.7.13—2013.7.28

调查地点:郑州市郑东新区祭城镇新村

调查方式:普遍调查法

指导老师:

调查目的:促进社会主义新型和谐社区的建设

参与人员:

和谐社区(村)、新型社区建设情况调查

综述

和谐社会,指的是一个民主法治、友爱诚信、安定有序,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是我国目前发展的一个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不可忽视其最小的个体——社区。全国社区建设会议的召开,确定了和谐示范社区的基本标准: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健全、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与此同时,根据各个地方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民风民俗,各地政府也根据自身的情况提出了构建和谐社区的标准。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就是构建和谐社区。社区是指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所组成的社会活动共同体,通过建设一个和谐的社区环境,能够培养居民社区归属感,将有利于缓解人们的社会压力,并带来社会安定感,最终提高人们的生活满意程度。只有把社区建设成为生活安定美好、社会保障充分、秩序稳定、社会环境舒适、公共服务完善、各种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现代城市社会生活共同体,才能为建成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关于新村和谐社区的建设

摘要

马克思社会实践报告不同于以往的寒暑假期社会实践报告,其具有积极引导广大青年思想进取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调查小组在学校正式放假之后,根据陈留根指导老师布置的要求,我们决定将调查题目设置为和谐社区(村)、新型社区建设情况调查,通过网络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商,最终将调查对象确定为郑州市郑东新区祭城镇新村。原因有三:

一、郑州市离焦作市路途较近,交通便利,方便小组成员调查出行;

二、作为郑州市在21世纪里重点建设的新型社区,祭城镇新村的发展情况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设立为我们调查课题的优秀目标;

三、我们小组中有曾经在该社区生活过的成员,对当地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比较熟悉当地的人文风情,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调查工作。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和谐社区的建设体现了基层居民的道德素质和稳定程度。和谐社区对于促进社区精神文化建设,不仅有传播一般文化的功能,还肩负着形成社区凝聚力、塑造社区乃至一个城市形象的任务。和谐的社区更容易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而社区文化是城市文明的载体。社区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文化力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居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和谐新型社区文化建设

正文

和谐社区建设的必要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现阶段首要的战略任务,而和谐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切入点。

社区文化是城市文明的载体。社区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助推器”,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文化力的重要途径。社区文化是一定社会的基层生活文化,特指一定区域内聚居的人群的精神生活现象,表现为社区居民的文娱体育、社会教育等健康身心、娱乐身心的文教体卫活动。社区文化建设是美化社区的社会环境、展示社区居民精神风貌的民心工程,是社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

和谐的社区体现在有良好的社区文化。社区文化以社区为依托,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宗旨,以文化教育、知识传播、娱乐美育为基本功能,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指导以提高全民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为目的的一种群众性文化形态。

和谐社区建设的现实意义:

和谐社区对于促进社区精神文化建设,不仅有传播一般文化的功能,还肩负着形成社区凝聚力、塑造社区乃至一个城市形象的任务。和谐社区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场馆、广场、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凝聚人心、融洽感情、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的园地,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实践调查对象——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祭城镇新村

一、社区概况

新村社区目前正在建设中,是郑东新区建设的一小部分。郑东新区的建设可谓是“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建新区。” 仅仅8年,郑州东部、黄河南岸,就崛起一座新城——郑东新区。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一个旧机场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CBD(中央商务区);由以4万农民为主的鱼塘洼地和村落发展到常住人口超过30万的新都市;建成区面积也由零扩展至65平方公里。2010年,郑东新区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2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80亿元,4项主要指标增幅居郑州市第一„„2001年8月至9月,时任河南省省长李克强两次听取了关于建设“港澳新城”(也叫郑东新区)的汇报。当了解到规划面积仅为3平方公里时,他希望郑州市在发展问题上能放开思路,拓宽视野,立足中原崛起谋划长远,并明确指示要高起点、大手笔,国际招标,重新规划郑东新区。省、市两级慎重决策,规划总面积15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50万的郑东新区宏伟构想应运而生。当年,11家国内外声名显赫的设计单位前来竞标,建设部、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单位的著名规划专家进行评审;建设部副部长和总规划师率国内外规划权威两赴郑州,反复比对选出最优。时至今日,郑东新区已初步建成由中央商务区(CBD)、商住物流区、龙湖区、龙子湖高校园区、科技物流园区和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六大功能区组成,其中新村的建设属于龙湖区建设的一部分。

龙湖区与流经老城的金水河、熊耳河、七里河、贾鲁河、东风渠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生态水系。按照水系专项规划,利用东风渠引入的黄河水、贾鲁河水、丰富的地

下水形成龙湖。湖区通过每年4次的水体循坏,其水质可达到国家景观和娱乐B类标准,湖区循环排水则用于郑东新区的工业用水及农业灌溉。

新村建设在龙湖区内,东临龙子湖高校园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大学国际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中医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警察学院、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司法警察职业学院、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郑州广播电视大学、河南教育学院等13所高校新校区沿龙子湖呈环状分布。新村的地理位置优越,是新型社区的典范。

二、基础设施建设

社区服务设施丰富,主要有服务大厅、阅览室、老年活动室、警务室等。服务大厅是社区工作人员的办公地点,主要开展党务工作、社会保障工作、计划生育工作等,为居民提供计生服务、劳动保障、退管服务、医保服务、法律咨询等服务,为居民办理社保补贴、居民医保、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手续、失业人员登记等工作,为广大居民提供各种便民利民的服务,是整个社区的核心。阅览室收纳了养殖、科学种田、自主创业、法律、文化等方面的书籍,居民们通常利用闲暇时间来这里 “充电”。更有许多的运动健身设施及文化广场,供老年人锻炼身体和休憩,通常会有高校园区的一些大学生的社团活动在这里举行,警务室的设立保障了社区的安宁,并有效地预防了未成年人犯罪。

三、社区文化建设

居民是社区的主体,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不但丰富了居民的生活,更满足了居民的精神追求,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

近年来,新村坚持“始于群众需求,终于群众满意”的宗旨,想群众所想,积极加强社区建设,切实改善民生。完善服务网络、完善服务设施、搭建救困平台、解决群众难题。整合文化资源,培育文化龙头;完善文化设施,满足居民需求;举办文艺活动,丰富文化生活。更有每逢节日和寒暑假都有附近学校的师生们到这里慰问演出,为这里的居民送去他们的祝福与关爱。这不仅丰富了社区的文化生活,同时也提升了居民的文化品位和素质。

四、体会

通过半个月对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祭城镇新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我真切的感受到我们的社区发展的如此之快,如此之好,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正跟随着社会的脚步向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发展,我感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热

情和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感受到社区居民对于社区建设工作的支持,对于党和政府建设和谐社区的支持。

对村镇户籍的百姓,加大弃耕上岗的政策,鼓励农民积极融入到社会中,为新区的建设投入自己的热量。因此,新村的政府给予的福利情况是十分良好的。与此同时,也注意了老年人群体的存在,加大扶持老年人在社会体制下的生存能力,在陶冶中老年情操、增强老年文化交流方面的的成绩较为突出。

郑东新区的建设中,充斥着商务时代与国际潮流的气息,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河流引入新区的土地中,绿化作业尤为值得称道,政府对农民的扶持制度在这里可以更清晰地体现,只要有一定经济能力即可获得往日数倍的居住条件。在拥有以上所罗列惠民政策之后,祭城镇新村也举步迈进了和谐社区的大门,虽然她们的旅程刚刚开始,但是无容置疑的是,以后的道路定会越走越好。

五、总结

和谐社区对于促进社区精神文化建设,不仅有传播一般文化的功能,还肩负着形成社区凝聚力、塑造社区乃至一个城市形象的任务。和谐社区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场馆、广场、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凝聚人心、融洽感情、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的园地,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共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大的背景下,如何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寻常百姓的福祉,如何将大的口号转化为小的目标达成,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政策优惠的好处,成为最急于落实的工作,也是百姓最为关心的事情。

此次调查我们了解到,祭城镇新村不仅很好地实现的中共中央所下达的文件命令,更是赚得了群众的口碑,群众的生活层次在短短的十年中横向跨越了数个等级,我们眼中耳中心中,满满的都是群众的赞扬,家里居住条件好了,工作有找落了,孩子上学再也不是难题了,家里的老父老母政府也给赡养,茶前饭后,约上邻里邻居聊聊天健健身,美好的一天不仅实现了家庭的和睦,更实现了社会的和谐。

此次社会实践让我认识到,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文化建设是当今社区建设的两大阵地,也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必经之路。社区是城市基本构成单元,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

阵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推进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城市工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立足居民所需,突出服务亮点,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使社区建设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六、参考文献

[1] 《中国农村社区新型管理模式研究 》 王金荣 中国海洋大学

[2] 《新型农村社区的含义、功能及建设路径研究》 乔成邦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4] 《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 路标 科技视野

[5]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推进就地城镇化的有效切入点——对河南、山东、湖北

等地新型农村社区改革试点的调研》梁昊 农村财政与财务

[6] 《和谐社区建设视阈中的农村社会组织发展路径》 贾义保 探索

第三篇:篇二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

一. 调查主题

四灶镇盈河村环保状况调查与研究

二. 调查时间

20xx年7月15日至7月20日

三. 调查地点

江苏省东台市四灶镇盈河村

四. 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是文化水平都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而农业和农村经济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电视媒体也曾报道过“垃圾围村”的现象。以前人们只重视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农村地区的环境破坏问题往往被忽视。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人开始重视村容村貌的整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

本文以四灶镇盈河村为例,分析了造成该村环境污染的原因,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意见措施。

五、日程安排

1.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纸张,笔和调查问卷,确定要走访的相关单位和人员。

2.进行调查:到有关单位或群众家进行现场访问,了解相关问题的实际情况,并适当询问和采纳一部分建议。

3.整理手头资料,分析之后得出结论,并针对了解到的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建议。

4.起草实践报告,修改之后打印成稿。

六、调查内容

(一)准备工作

为了多方面收集资料和数据,力求真实和准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

貌,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我出生在农村,在对农村的生活方式较为熟悉的情况下,对产生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所知道的相关知识进行比较,并对农民的文化素质进行综合分析,然后自己定下了贴近农村生活又通俗易懂的问卷调查表。为了更好的统计数据,我自己打印了问卷。就这样准备工作已经都做完,接下来就是正式的调查了。

(二)走访调查

此次调查活动我采取了多种方式,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走访相关部门等方式,对我村的环保意识与环保状况有了系统的了解。调查的对象有少部分的学生、经常外出做生意或打工的人以及大多数在本村耕种的农民。调查中,几乎走访了所有村民,我挨家挨户的去调查,问他们农村的环境,让他们做调查问卷,了解了村民对环境的认识及对环境污染危害的看法。虽然天气很热,每天还要走很多的路去收集数据资料,可我一点也不觉得累,因为是在帮乡亲们做点实事,自然觉得挺开心的。虽然只能收集很少的数据,但我相信只要我能坚持下来就一定会有大的收获。经过几天过去了,我终于做完了调查,得到了宝贵的数据资料。

(三)统计分析

接下来的工作比较轻松一点,不用每天都出去奔波,就是对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看总体情况,从而得出结论。在80份问卷中,男女比例为49:31,其中农民50人、学生12人、个体户8人、工人10人;文化程度为初中35人、小学16人、高中8人、大学6人、无学历15人;年龄情况为18岁以下,11人;18-40岁,44人;41-60岁,17人;60岁以上8人。可见男女比例较为适中,年龄段多集中于青壮年及中年人,学历也多为初高中文化,这也为我的问卷广泛随机且具代表性作了良好的保障。

七、调查分析

(一)目前现状:

经过细心的统计分析,我得到了以下结论:在我村环保意识普遍薄弱,我村的环保意识与环保状况令人堪忧。

总体来讲接触外界比较多的外出经商者及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对相关于环境方面的知识比常年在村里耕种的本分农民懂得多。这表明,农民是被忽视了的环保群体,各种环保宣传在农村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也许是人们的眼睛都专注在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上了,对于人口相对比较稀疏,面积比较大的农村来讲还没有引起重视。然而谁会知道每天随意丢的一个塑料袋,每次无意的扔一个农药瓶,日积月累,也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呢?这个结果不能不引起注意,在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村加强环保意识、环保知识的传播势在必行!下面让我们看部分调查数据,就可以很容易的知道答案了。

对于“你认为我村的环境怎么样?”这个问题,调查结果如下:

这表明大部分村民对我村的环境都是不满意的,但在问题“你为环境保护做了多少贡献?”又得到了下面的结果:

从这两表格的对比结果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村民们都认识到我村的环境质量差的问题,可又没有人愿意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甚至有11.3%的人认为环境保护只与国家政府有关,与群众自身无关,认识到哪是污染物的人与拥有环保知识的人同样没有任何的行动。就比如知道含磷洗衣粉危害的占45%,然而却没有人会关心自己所拥有的是哪种洗衣粉;知道塑料袋危害的占50%,每个人却仍然乱丢等等。这知道与行动又是一步难以跨越的距离。退一步说,即使环保观念都宣传到了,可是在与自己利益相冲突时,人们如果还都以环境为代价时,那也是极其可怕的事情。在调查的人群中,由于大部分都没有环保意识,于是产生了从众,别人怎样自己就怎样,所以采取行动环保的比

推荐专题: 高中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