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实践报告 > 详情页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格式(推荐2篇)

2022-08-09 23:04:43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格式(推荐2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格式(推荐2篇)》。

第一篇:大学社会实践报告格式

目录

一、前言----------------------

二、现阶段大学生关注新闻的情况----------

(一)大多数大学生关注新闻不积极--------

(二)当前大学生关注多方面的新闻并有明显的动机 -

(三)当前大学生关注新闻的方式具有多样*----

(四)大多数大学生都生活在一个不愿积极关注新闻的环境里 三、

关于大学生新闻关注度的调查

--以贵州大学新校区学生为例

一 前言

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具有时间*,反应的是客观事实。我们生活中发生的方方面面都是新闻,这也使得坐在家里知天下得以实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闻事业也得到了提高。今天的新闻大多都是媒体从种类繁多的新闻事件中筛选出来的,便于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如此看来,关注新闻就是在关注我们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中流砥柱,我们更应该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需要紧密的联系起来,那么就需要我们大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时时关注,了解*与国内的局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紧随着时代的发展潮流。

提高大学生对新闻的关注度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小组希望通过对本校的学生进行一次关于新闻关注度情况的调查,以此来了解本校学生对新闻关注的大概情况,并为学校提几条能提高大学生们对新闻关注度的建议。

为了能比较全面的了解我校大学生对新闻的关注度的情况,我们小组展开了对我校新校区在校大学生对新闻的关注度的调查。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男生占女生占。在调查中我们采取抽样问卷调查方法并结合小组开会讨论形式完成了此次调查研究。现将对我校大学生对新闻的关注度情况调查进行如下分析。

二 现阶段大学生关注新闻的情况

大学生有大量的课余时间,可以供自己安排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们选择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大多会考虑这是否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遵守这一普遍的规律有的大学生有了一个新的兴趣爱好,有的大学生增加了自己的知识。总的来说,大多数大学生都让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我们相信新闻是大学生们每天都有所接触的,新闻也对大学生们选择做的那件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我们通过调查,主要针对我校新校区的同学对新闻的关注度的现状,发现并总结了以下几个问题和情况:

(一),大多数大学生关注新闻不积极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每天都必须看新闻的学生还没有过半即占39%,这类大学生大多对新闻有着一定的兴趣,他们能从新闻中得到快乐。有37%的大学生一周看两次或者三次新闻,这类大学生一般仅限于关注一些重大新闻。有11%的大学生一周只看一次,还有13%的大学生几乎从来不关注新闻,这两类大学生对新闻没有多大的兴趣,他们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特意关注新闻。

调查还显示有过半(即占70%)的大学生偶尔会对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进行持续的追踪,这类大学生没有真正的把关注新闻放在自己的心上。有17%的大学生经常会对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进行持续的追踪,这类大学生大多是出于真正的对该条新闻感兴趣。还有13%的大学生从来不会对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进行持续的追踪,这类大学生没有把关注新闻放在心上,也不愿把时间放在这上面。

(二),当前大学生关注多方面的新闻并有明显的动机

大学生想要全面的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就需要关注多个方面的新闻,这也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平时爱关注时政热点的有66个回复,平时爱关注社会要闻的有74个回复,平时爱关注*八卦的有49个回复,平时爱关注财经新闻的有26个回复,平时爱关注体育新闻的有21个回复,其他的有10个回复,这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平时关注的新闻都不仅限于一个方面,这有利于大学生扩宽知识面。

虽然大学生们关注了许多方面的新闻,但是他们平时对自己*相关的新闻的关注却不积极。调查显示有过半(即67%)的大学生偶尔关注与自己*相关的新闻,有20%的大学生经常关注与自己*相关的新闻,他们大多都是些爱好学习,希望把成绩搞得很优秀的大学生。还有13%的大学生从来不关注与自己*相关的新闻,这类大学生大都不爱学习。

大学生们关注新闻都有明显的动机,从调查我们发现希望通过关注新闻关注时事热点,关注社会的有62个回复;希望通过关注新闻增长知识,拓宽视野的有62个回复;为了休闲*的有56个回复;为了消磨时间的有38个回复;出于*需要的有13个回复,其他的有17个回复。希望通过新闻关注时事热点,关注社会的和借此增长知识,拓宽视野的回复量最多。

(三),当前大学生关注新闻的方式具有多样*

随着社会的进步,获取新闻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但是也使得新

闻的真实*令人怀疑。因此我们对大学生关注新闻的方式进行了调查。从调查中我们认为通过报刊杂志等纸质媒体获取的新闻可信度高的有52个回复,借此来获取新闻的只有26个回复;认为网络中的新闻的可信度高的有40个回复,借此来获取新闻的有90个回复,占绝大部分;认为电视中的新闻较可信的有65个回复,借此来获取新闻的有53个回复;认为广播中的新闻较可信的有34个回复,借此来获取新闻的有14个回复;认为博客*上的新闻较可信的有15个回复,其他有8个回复。大学生们获取新闻的方式还通过朋友闲聊即有40个回复和其他方式即有17个回复。

(四),大多数大学生都生活在一个不愿积极关注新闻的环境里 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是有必要,但是我们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发现经常关注新闻的仅占31%,有63%的大学生只是偶尔关注,有6%的大学生从来不关注新闻。

三,关于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关注新闻的习惯的原因的分析 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我们小组一致认为现阶段大学生关注新闻的情况中出现的问题中最严重的是: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关注新闻的习惯,通过讨论我们得出了如下的原因。

大多数大学生对新闻没有兴趣;大多大学生没有合理的安排看新闻的时间,所以不能长期坚持;大多数大学生的朋友中都没有长期坚持关注新闻的,这也影响了他们;有些许大学生认为媒体上的新闻的可信度不高,这也影响了他关注的兴趣。

四,对学校的建议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关注新闻是有必要的。影响大学生们关注新闻的因素主要有:部分大学生关注新闻是为了消磨时间和出于*,这对于提升他们的能没有帮助,反而让他们感到浪费时间;部分大学生们认为一些媒体上的新闻的可信度不高,这打击了他们关注新闻的积极*;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关注新闻的习惯。

为了让更多的大学生关注新闻,我们认为一个良好的环境是很重要的,因此针对上面的问题我们为学校提出了几点建议。

1, 学校要鼓励学生们成立专门学习新闻的社团。一个对新

闻没有兴趣的大学生单独去学习新闻是很难长期坚持下

去的,如果大家聚在一起讨论着学习那将会越来越有兴

趣也会听到更多不同的见解。

2, 学校要鼓励大学生们应该安排一个时间段来关注一些有

价值的新闻。在这段时间里大学生们可以去阅读一定量

的新闻,这些新闻最好是有一定价值的,这对于坚持长

期关注新闻有一定的积极*。

3, 学校要鼓励学生们构建自己的寝室文化并把关注新闻提

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大学生的寝室就像他们的家一样,

大家如果常在一起探讨新闻方面的问题,那不仅能增加

大家的情谊更能增进对新闻的兴趣。

五,总结

通过对我校新校区大学生对新闻的关注度的调查,总体上对大学

生对新闻的关注度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的大学生关注新闻不积极;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多个方面的新闻,但是有许多学生是出于消磨时间和*;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关注新闻是必要的,但是大多数的大学生平时很少关注或不关注新闻;大多数学生的朋友都不常关注新闻,这也影响了他们关注新闻的积极*;我们也针对这些问题为学校提了几点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学到了一些调查的方法也加深了对调查的认识,也提升了我们的合作能力和个人的耐心。我相信这些会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积极的影响。

第二篇: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社会为课堂,在动手动脑中进行体验和探究的综合学习过程。明天中学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明天中学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社会实践的目的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国防、劳动、法制、环保、历史等多方面教育,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获得直接感受和问题解决的经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完善学生人格,最终指向于学习者个性健全发展。

二、社会实践的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校外实践和校内实践,其内容包括:

军训。这是一个必修项目,主要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参观、访问和调查活动。可以以郊游或远足的形式,观赏当地田园风光、锦绣山河、人文景观等;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参观考察,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可以到科普教育基地参观考察,提高科学素养;可以抓住社区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环保、国情民情调查等;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的调查,或结合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究性的调查。

社会生产劳动和社区建设活动。指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如农场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公益劳动(如义务植树、列车服务、交通协理)等,还可以参加社区的政策调研、政策宣传甚至于政策制订,参与企业策划等。

科技性实践活动。如进行某项科技设计或制作,参与社区生产、生活设施的设计或改造等

校内实践活动。主要进行日常生活技能竞赛活动、校园环境整治活动。夏令营活动。指在校内或校外开展的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确定是学校提供与学生自主选择的结合。学校为学生提供两个、三个或多个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造性地选题和开展实践活动。

三、课程配置与时间安排

军训是全体学生的必修项目,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开学之初,共一周时间,完成者得2个学分;学校设置一个“社会实践周”,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一次主题活动,一般安排在高二第一学期,完成者得2个学分;其他2个学分由学生根据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和兴趣爱好,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假期时间自主安排活动得到,可集中安排进行某一主题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0日,也可分散安排多项活动,时间累计也不得少于10日。分散进行的活动要尽可能多样化,以获得多方面的感受和收获。这2个学分的认定时间为高二第二学期末,特殊情况可将评价时间延迟至高三第一学期期末。

四、活动实施的过程

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制,遵守实践

基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内容选择与活动规划。除军训项目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从生活世界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并形成社会实践小组,聘请指导老师,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的地点或单位,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并在小组活动计划的基础上制订个人活动计划。将小组活动计划和个人活动计划报告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并征得他们的同意。

3.活动实施。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接受实践地负责人领导,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要记录活动过程和活动心得。

4.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社会实践的报告,个人写出活动小结及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感受等,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学校每学年安排一次社会实践的总结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墙报展览等。

5.评价考核。小组和个人提供相应的材料,由班主任或指导老师进行初步的学分认定,然后由学校综合实践课程领导小组进行学分确认,教务处完成学分登记。

五、课程评价与学分认定

1、评价原则

贯彻三结合评价原则: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2、评价内容

(1)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课时量和态度;

(2)活动的选择与活动设计评价;

(3)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认识社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和人际交往、协作、适应环境等能力的发展情况;

(4)活动的成果和社会效益评价;

(5)活动过程中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体现情况。

3 评价方法

实施档案袋评价。学生建立个人社会实践活动档案袋,里面应装有能反映小组和个人活动过程的种种记录和其他证明材料,并提供核实方法或途径(如实践单位的地址和电话,相关人员的姓名和联系电话等)。在进行考评价时,活动小组和学生个人提供如下考评依据:

军训评价。军训评价由出勤情况、学习或训练态度、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考核情况、个人军训日记或小结等方面构成。

主题活动评价。详细的小组活动方案和个人活动计划,小组社会实践报告与个人活动小结,活动记录与活动证明,主题活动的成果,相关单位的评价和学友的评价材料。

分散组合活动评价。相关的证明材料,如各项活动的单位证明、各项活动的计划,各项活动的过程记录与小结等。

4.评价程序

学生个人或小组整理参评材料――小组交流及互评――班级交流及互评――导师(或班主任)进行初评、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学校综合实践领导小组进行最终的定性评价,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得分90分以上的为A等,75分――89分为B等,60分――74分为C等,60分以下为D等。

5、奖励与重修

对于那些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强,有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的学生个人或小组,他们付出了努力且有了丰硕的收获,单项等级认定为A者,德育处给予表彰;对于三项活动评价均获A等的学生,学校给表彰;如果社会实践成果经专家认定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科学价值或实用价值,学校给予特殊奖励。

凡在考评中等级认定为D等者,要求重修。军训的重修与下一届学生一起进行,其他活动的重修可自主掌握时间,也可另选活动项目。

推荐专题: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格式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