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实践报告 > 详情页

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优秀范文二篇)

2021-12-31 12:44:35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优秀范文二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优秀范文二篇)》。

第一篇:暑期社会实践报告__留守儿童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2012年暑假,我们接到通知要进行社会实践,学校很积极的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我们学校也不例外,当时我听到这个消息既欢喜又忧愁,喜的是终于有机会可以做点事,为社会尽绵薄之力,忧的是家里有点事,所以放假必须回家,但是在一个小镇上我能做些什么呢。后来我和母亲商量了一下,决定去她任职的小学,假期看校。具体工作就是每天去学校打扫一下卫生,检查教室,登记一下每天来值班老师的名单。后来偶然一次和一位老师的聊天中得知,我们镇越来越多的父母外出打工,留下孩子给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关心留守儿童,我就把这个想法和老校长说了,没想到他竟然同意了,并且派了学校的几个年轻老师和我一起,于是我就开始了新的社会实践之路。因为我本身也不是一个教师,事情的开始并不顺利,我们以家访的形式开始进行,学生不认识我,有的家长以为我是坏人,后来在别的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渐渐对我熟悉了,他们的爷爷奶奶也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就很乐意让我去了。在刚开始的一周我并没有贸然的对他们进行功课辅导,因为毕竟是假期,孩子们更愿意玩,如果一开始就和他们聊学习的话题,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我首先向每个孩子的任课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然后再一一确定怎么和他们沟通,后来在和这些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留守儿童的几个比较有共性的消极的地方,但同时也有积极的方面。

1.留守生活的消极影响

(1)生活上的困难和变化。

(2)心理情感上的孤独与无助。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3)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2.留守生活的积极影响

通过沟通,也发现了留守生活对孩子产生了积极影响,有一些孩子能勇敢的面对留守生活,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了留守儿童的积极适应方式。学会了独立生活。

针对这十个孩子的不同情况,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和他们沟通,先从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和他们聊动漫,聊游戏,等时间稍长了就和他们聊聊家人,看得出他们都非常思念自己的父母。后来就慢慢聊到学习上,我给他们讲励志的故事,帮他们辅导功课,多鼓励他们,帮他们慢慢树立信心。时间久了我们就打成一片了,然后我每天会抽出时间带他们出去玩,让他们多和外界接触,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有时候我会自己攒点钱给他们买点零食或书籍之类的。看着他们纯真的笑脸,我觉得不管多累都挺值得的,如果可以给一个孩子的童年带来好的影响,那将是我人生中莫大的荣幸。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其实我自己每天也挺开心的,因为和孩子们在一起总是有无限的乐趣。以后放假回来,我还是会继续和他们在一起的。如果可以,我想以后能成为一名教师。根据实践所反映的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

第一,让留守儿童在学校拥有融洽的同学关系,有经常分享他的快乐或烦恼的朋友,那么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会幸福一些。

第二,改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改进家长与子女联系的内容和方式。第三,学校可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老师要主动关心留守儿童。老师的关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孩子的亲情缺失,增强孩子的被尊重感,被监督感。

留守儿童需要我们集体的关爱,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奉献自己的力量,这已经成为全社会不能忽略的问题。

这次的社会实践对于我来说,是一份很重要的人生经验。不但增加了人生的经验,更使得我学会了关于社会实践工作上面的一些基础的知识。并且,使我们这些学生们从课堂上的理论课程环节中走出来,走到生活中去,将它们通过已有的知识实践出来。真的很感谢学校在课程上安排了这样一个教学任务。在完成它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更加的深刻的了解社会基层的一些情况。同时,希望社会能对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注吧,帮助他们能在生活里健康的成长。

第二篇:初中社会实践报告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

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

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

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

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

推荐专题: 社会实践报告家长评价 社会实践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