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实践报告 > 详情页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2021-12-31 12:40:34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第一篇: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一、指导思想

了解国情、民情相结合,要聚焦民生热点,心系三农,实践基层,志愿服务社会,弘扬奉献精神,开展教育帮扶、文化宣传和社会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追寻红色足迹”实践服务活动。开展寻访老党员(老红军)、探寻革命遗迹等历史回顾、记录类活动,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走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结合学习党史的研究课题开展实地调查研究活动,在寻访、考察过程中为老党员(老红军)提供各种志愿服务,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我们此次选择开展一次以“红色之旅”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延安历来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

此次活动的主题是进行一次红色精神的追溯。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可以对前辈们的革命道路更加了解,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和平的不易,提高我们爱国意识,通过一系列革命教育活动的开展,让我们在生动、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到一些在书本上感悟不到的道理,弘扬现代主旋律。走进社会,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通过参与革命教育活动,感受我们伟大祖国的建立是何等不易。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

活动时间:20xx年x月x日。

活动地点:陕西省延安市杨家岭革命旧址。

三、活动内容

革命人文景观:杨家岭革命旧址。

四、活动安排

(一)活动前期

1.活动设想

通过一系列革命教育活动的开展,让我们在生动、多样的活动形式中学到一些在书本上感悟不到的道理,弘扬现代主旋律。走进社会,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我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通过参与革命教育活动,促进其自信、自尊的培养和自我发展。

2.活动准备

自接到实践任务起,我们于x月xx日开始召集队员,先后确定了活动主题,活动目的,于x月xx日拟写策划书,修改完毕后确定活动具体流程。

此次行程需要准备的物品有:个人证件:身份证,学生证等;文字音像记录设备。

(二)启动篇

1.活动目的地

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领导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间的住处。当年这里还曾进行过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现在主要有中共中央七大会址、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两处可供参观,在会址后面的小山坡上,散落着一排窑洞,这就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们当年的住所。

2.活动内容及安排

x月x日下午由xx大学出发前往杨家岭,进行参观学习,活动结束后,个组员进行实践反馈,每人提交一篇实践感想,谈谈自己对此次“红色杨家岭之旅”的认识。

五、活动感想

杨家岭,代表着延安精神,代表着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回顾党的历史,从在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一条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

杨家岭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杨家岭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党历来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杨家岭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此次活动,我们以“重访革命圣地,领悟延安杨家岭精神”为目标,旨在认识革命果实的来之不易,明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深刻意义,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时刻牢记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作为新一代大学生的我们,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继承并弘扬这种革命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中国在未来的竞争与发展中所不可或缺的!

第二篇:红色学坛赴湘西开展实践调查活动策划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红色学坛关于

2007年暑假赴湘西开展实践调查活动的

策划书(讨论稿)

一、实践活动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当前,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件和谐社会的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开展,共青年团中央原第一书记、现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周强同志指出:“广大青年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扎实有效的服务,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为深入贯彻省委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富民强省的目标,为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红色学坛特举行这次活动。

二、实践活动的主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问题爱心捐赠农村教育

三农问题

三、实践调查目的

1.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立足实地,深入了解,获取当地的有关资料,考察“留守

儿童”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对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的影响,对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为当地政府以及相关的部门挖掘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3.在新的时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体验农村生活,融入社

会,提高社会交际能力,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并经过实践活动对团队成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升华队员的思想,增强队员的政治意识,进而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学以致用,通过实地调研,增强队员社会实践能力,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队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四、地点概况

(待五一考察后定)

五、可行性分析

1.活动必要性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84.6%的孩子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有少数甚至是独自一人生活。一些“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支撑,也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不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有的任性、冷漠、自卑闭锁,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逆反心理严重,还有的因缺乏父母的监护而变得胆小,缺乏自信和心理安全感。另外,“留守儿童”也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各级政府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逐步解决。

—1—

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找到并推广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应用的解决方法,具有重大意义,因而我们的这次活动也具有了很强的必要性。

.活动可行性分析

(1)本次实践活动的地点是####同学的家乡,对当地的情况比较熟悉,并且作为当地的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口碑,对此次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团队成员的安全有相对较高的保障。

(2)目前,我团队将与当地县政府、县团委、镇政府等政府

机构取得了联系,要求对方对我们此次实践活动提供支持,并在即将进行的实地实践活动中给予帮助。

(3)本次实践活动紧紧围绕我党的工作重心开展,紧密联系

实际,以对湘西边远地区留守儿童生活现状为调研中心,既为党和政府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出贡献,也为当地的人民带去信息,为农民

更好的生活,农村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

(4)此次实践活动的团队成员各有所长,形成了较好的优势

互补效应,并且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对此次实践活动的成功都充满信心,都具有高昂的工作热情。

(5)在实地调研活动开展之前,我团队将会组织对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等方面知识的学习,确保实践活动的正确性、有效性。

(6)经费方面,由于本次实践地点位于省内,调研地点集中在

湘西一带,比较集中,花费相对较少。

六、实践活动内容

1.活动理念:用心体验、深入调查、求实创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2.活动准则: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各小组按计划行事,灵活应对,服从社团领导,严守纪律,踏踏实实做事。

3.活动核心:了解、调研当地留守儿童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及其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并总结分析出留守儿童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其作出更好的改进。

七、关于活动开展方式

实地考察为主,通过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座谈等多种形式

进行。

八、关于活动安排

1.前期筹备工作

(1).团队建设(现已完成)

由团队负责人精心挑选,根据“优势互补”原则,在取得组织同意的前提下组建的团队,团队中有组织管理能力强、社会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学,有做事踏实,任劳任怨的同学,有擅长与资料整理编辑的同学,有对当地情况了解的同学,团队虽小却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在团队出发前,团队集体学习有关新农村建设的知识,进行团队内部的交流,初步安排队员的工作,让每一位队员都有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同时加强团队内部的交流活动,增进队员之间的了解,以便实践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

(2).前期联系

与当地政府部门、教育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当地新闻媒体取得联系,得到他们对此次实践活动的支持,本项各种将在五一长假期间取得成功。

(3).前期准备工作(5月10日—6月20日)

①.活动项目准备:在团内举行交流会,将实践活动的工作讨论,更加细致的划分,讨论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困难,初步制定解决方案。安排具体事宜,确定责任。

②.物资准备:宣传资料的准备,调查问卷的完善,实践期间所需物品的准备,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③.宣传工作:主动与新闻媒体联系,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时刻与媒体保持联系。具体安排如下:A.出发前与学校的报纸、广播台等宣传媒体联系,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宣传。B.活动期间主动邀请当地的新闻媒体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报道。C.实践成果发至新华社、湖南日报、湖南教育电视、红网、长沙晚报,潇湘晨报等。

④.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请指导老师给予指导。

2.实践活动中的安排

(1).实践时间:(待五一考察后定)

(2).实践地点:(待五一考察后定)

(3).主要行程路线:(待五一考察后定)

(4).具体日程安排:(待五一考察后定)

3.后期工作

(1).资料的整理、分析、总结,挖掘留守儿童问题存在根本原因,总结归纳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学习的资料,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2).宣传工作和外联方案由各部门负责。

九、活动意义

1、我们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的若干意见》的内容及有关精神,使当地人民进一步了解党和国家在“三农”问题方面的方针和政策。

2、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将宣传第一师范,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学校,了解一师“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精神。同时,这次活动本身体现了一师学子强烈的求知欲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关注以及投身实践与服务的热情,可以使扩大一师在当地的声誉

3、此次调研中我们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又提

升了我们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可以提高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科技创新精神;可磨练我们的意志,锻炼我们的品质,健全我们的人格,增长我们的见识,培养我们的团队意识;可以培养我们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社会责任感。更重要的是,此次实践活动是我们尽早体验社会生活,更切实地了解社会,积累人生经验,为我们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十、预期效果

1.根据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原则,在活动中针对出现的一些情况

及时予以调整活动程序,对每天的工作及时总结,每天集中讨论分析每天的所获,对一些问题尽可能地在当地予以解决,同时本着学习的态度尽可能地与当地居民学习交流,作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展示一师学子风貌,同时为了收到一个良好的社会效应,扩大我们一师的影响力,我们突出宣传的重要地位,扩大团队影响力,展现一师学子“求真务实,艰苦朴素”的形象,提高一师的知名度。2.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中心,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让每一个队员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增长见识,作出贡献,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和服务人民的本领,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返校后,团队成员根据工作任务、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感受提交个人总结,根据收集到的材料整理分析,团队进行总体总结、归纳、分析。

4.我们将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会,举办活动成果汇报、

图片资料展和暑期社会实践交流会,以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影

响,浓厚学校的社会实践和科技氛围,营造一个良好的科技创新

环境,也有利于科技工作的展开,为在校学生开拓一个良好的发

展平台。为得到社会的支持,形成一股“一师红色品牌”的强大

力量。利用社会舆论的宣传,我们将和当地媒体联系,与其协商

力求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在当地产生大的影响力。进而,以当地

为基地和媒介,将当地的特色成果和第一师范向全国宣传。

十一、实践团队成员简介(略)

十二、经费预算(待做详细策划)

长途汽车费:

公共汽车费:

住宿费

打印、复印费:

摄影材料费:

备用药物

队旗一面:

通讯费:

后期成果宣传:

其他费用:

合计:

十三、团队组织结构

指导老师:彭月英老师周小李老师,负责团队队员实践

活动的指导

社长:负责整个团队的整体管理工作及各事项的安排。

资料管理:主要负责团队资料的整理、保管及团队日志的记录

实践调查小组:人员临时安排

主要调查当地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

政府方向调查小组:人员临时安排

主要负责调查政府部门与教育部门的各方面情况。

农民调查小组:人员临时安排

主要负责调查农民群众各方面情况。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

红色学坛

二○○七年四月

第三篇:红色经典实践报告

红色经典实践报告

年级______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学号:____

一、实践目的:

①了解身边人们对红色经典的认知程度:如,他们知道哪些红色经典文化,红色经典文化与他们的影响

②了解红色经典文化,如: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钢琴协奏曲《黄河》、小说《红岩》、电影、《铁道游击队》、《开国大典》、歌曲《保卫黄河》等。从而提高对红色经典文化的认知程度,感悟曾经腥风血雨中的革命精神,体会革命先人的不屈不挠、大无畏精神。

③了解昔日红色足迹,上海法租界,嘉兴南湖,延安、西安革命遗址以及家乡红色印记;通过文字图片和实物等材料直观地了解红色历史。

二、实践内容:

1、通过网络查找资料、问卷调查、访问法等方式调查了解人们对红色经典文化的认知程度:通过网络和书籍查找了解并掌握红色经典文化

2、寻访红色足迹:

鲁迅故里: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在那里寻找关于鲁迅先生的点滴记忆,用脚步去丈量与历史的距离。

舟山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始建于一九五九年,整个陵园占地3.6公顷,主要纪念建筑有陵园牌坊、烈士事迹陈列馆、忠魂堂、悼念广场等。陵园主要是为纪念在解放舟山战役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所建,并于1988年被浙江省政府列为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作为纪念牺牲于各个时期的革命先烈,这块传统的教育圣地对红色寻访有着重要意义。

三、实践结果:

通过了解整理发现人群中年轻人对红色经典文化的印象普遍不高,但随着今年红色文化的推进,特别是电影、电视剧,为红色文化进行了很好的宣传,用生动的方式加强了人们对红色经典文化的认识和喜爱。但其中也不乏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电视剧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偏离了原本的核心精神、社会本质,而只片面追求娱乐性和经济利益。

其次,

最后,从人们对红色经典文化的认识方式可以看出,人们对红色经典电视剧、电影的关注处于娱乐的目的远高于以学习认识目的。同时也发现对红色文化十分热爱的人在人群中比例并不高,在年轻人中尤甚,比例甚至比不喜欢的人数还高。对于京剧、小说等艺术方式的关注度也明显比较低。

最后,我们对于红色经典的继承,仍是那句老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每个时期文化都有那时期特有的气息,他有他的先进性、正确性,但并不表示他所有都是没有缺点错误的,我们应与时俱进,批判继承。让经典中的精华随着时代进步依旧飘香。

四、实践总结:

曾经的革命英雄们如蒲公英一样,将坚韧的种子播向了大江南北。如今这些种子已是根深叶茂,红色经典文化记录了昔日鲜血染红的革命之路,见证了什么是坚韧,什么是伟大,什么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由此思及了自身不足:在新时代铿锵的步伐中,我们此刻拥有着远优越于昔日革命者的条件,更要不断锻炼自己、改造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以及综合素质。坚持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意识所肩负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第四篇:“追寻红色足迹”社会实践报告

“追寻红色足迹”社会实践报告

周日上午,我们在学院的组织下参加红色教育活动,具体活动内容是去四平参观西平战役纪念馆和四平烈士陵园祭奠烈士。炎热的天气如同同学的热情一样澎湃。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有欢声笑语,也高速路上堵车等待的小插曲。

上午,我们参观了期待已久的四平战役纪念馆,看着那一幅幅黑白照片,那一件件破旧的军装,那一枚枚依旧闪亮的勋章,那一面面战斗锦旗,那一挺挺旧机枪,听着那炮火隆隆的枪弹声,仿佛回到了战斗时刻,那血水和汗水凝聚而成的英雄事迹,一幕幕前仆后继的牺牲,这一切的一切,感动着每一位观众。经过讲解员得解说,我对闻名中外的四平战役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同时在我的内心世界里又增添了对历史的尊重和敬仰。让我更加深知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应该把战争年代的精神传承下去。

在革命先烈厅里,我的心情无比沉重,那一个个名字,都是一个一个年轻的生命啊。据不完全统计,四战四平,东北民主联军共计伤亡4万余人,其中牺牲近2万人,约占东北解放战争牺牲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二。在牺牲者中,有师长1人、团级干部72人、营级干部180人。他们多是从雪山草地中走出来的老红军、抗日烽火中身经百战的八路军、新四军。牺牲者中最多的是普通的年轻战士,他们大多是农民子弟,是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与黑暗将他们推上了义无反顾的革命之路,他们的爱国理想朴素而简单,为了民众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为了不再有饥寒与压迫,他们在狂风暴雨般的枪炮声中义无返顾地冲

向了血战四平的沙场,许多人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最后参观四战四平半景画厅,给我极大的震撼。四战四平半景画气势恢宏,刻画逼真。它运用特有的造型手段和声、光、电等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将东北人民解放军四战四平的历史瞬间凝固在长44米,高14米的画面上。在特定的灯光、音响以及逼真的地面塑形、仿真道具的烘托下,半景画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感觉置身于逼真的战争氛围中,揭示出四战四平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本质与深厚的文化内涵,表现出这段历史的时代氛围和特定意境。它以强烈、逼真的感染力、震撼力与视觉冲击力消解观众与历史之间的时空距离感,将其带入历史情境中。这幅热血与烈火交织的革命战争画卷,表达着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仿佛从这里走进历史的天空,重新回眸四平之战那壮阔惨烈、血火交织的战斗场景。

我们的解放军,我们的革命前辈们,为了我们祖国的独立,为了我们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永远的躺在了四平的地下,你们的功绩我们会永远铭记,你们的名字会万古流芳。伟大的人民解放军!伟大的中华儿女!

从纪念馆出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沉浸在战斗的场景中,我想四战四平并不只是留在展板上面的的文字和照片,更是一种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英雄城迎来了他崛起的今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新时期的英城儿女终将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明天!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四平烈士陵园,陵园居高临下,站在陵园向南眺望,市区的全景清晰可见。陵园占地20余万平方米,其前身是1951年成

立的革命公墓,1974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四平烈士陵园。陵园的主轴线正中是一座由四把尖刀组成的四战四平主体纪念碑,在纪念碑底座上,镌刻着原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彭真提写的“四平烈士永垂不朽”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四平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军事重镇四平地区,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一次防御战役。1946年3月到1948年3月国共双方先后调动了大量兵力,在四平展开了四次大战役:第一次是四平解放战;第二次是四平保卫战;第三次是四平攻坚战;第四次是四平战役。在这几次战役中,双方共投入兵力40万人,累计战斗52天,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战四平”。四战四平又以四平保卫战、四平攻坚战作战时间长、投入兵力多、伤亡数量大而著称于世。四平战役不仅解放了四平,对全国解放也具有重大意义,整个四平战役,东北民主联军伤亡3万余人,击毙击伤敌人5万余人,英雄们用年轻的生命赋予四平这座城市以“英雄城”的美誉。

回家的路上我都在思考,思考这次四平之行给我们的深刻教育,思索一名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思索如何把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及发扬。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最为可贵最为精华的部分,是一个民族强大的动力,几十年前那个血与火的年代,无数的先烈用他们的行动和生命证明得到了证实。今天,战争远离,硝烟散去。但是精神依在,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其精神传承下去,并作为我们以后工作中的动力,努力工作,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不负于祖国的寄托。

第五篇:红色经典调查报告

红色经典调查报告

许浩伟指导老师:施新佳

摘要红色经典似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所了解,但是,调查中发现有时候,对于红色经典大家众说纷纭,对于其理解的程度,认识的角度,认可的态度,都是参差不同。

关键词红色经典

阅读兴趣

影视剧

塑造人生调查

提到“红色经典”,似乎那些作品一下子就带我们走进了上个世纪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对于大部分上了年纪的读者来说,“红色经典”是为他们所熟悉的,那大义凛然的江姐、机智勇敢的杨子荣等众多英雄人物形象依然鲜活在脑海中,这些作品曾激励他们的青春岁月。多少年来,从《红岩》到《红日》,从《定军山》到“八大样板戏”,不论是书籍,还是影视、戏剧,一部部充满激情与理想,彰显革命党人英雄气概的红色经典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几十年过去了,这些红色经典作品似乎随着时间的远走也在渐行渐远„„

但是我们在最近确实看到社会正在弘扬红色经典,就连春晚也融合进了红色经典,以增强我们对它的了解。

网易娱乐2月15日报道内地乐坛“一哥”孙楠(微博)在马年春晚以一首《万泉河水》亮相,感动全场,大获好评。在昨晚央视的元宵晚会上,孙楠再次登上舞台演唱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独具匠心,让观众充满期待。

歌舞:《英雄组歌》

①《练兵舞》:选自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表演者:中央芭蕾舞团)②歌曲:《万泉河水》(表演者:孙楠)③歌曲:《英雄赞歌》(表演者:王芳、总政歌舞团)

--------------------------引自央视马年春晚节目单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红色经典在很多人来说,了解程度并不是很好。我们走访各大小书店,图书超市,学校等场所,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现在一般小规模的书店或图书超市在,红色经典方面的图书数量并不多,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这一现状是由于这类书籍的销量并不好所致。在小书店我们发现销售图书,大多是中小学教辅资料和各种期刊杂志。在大的书店和图书商城,我们才发现了红色经典的踪迹。可是发现其销售情况并不乐观。

总结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红色经典类图书销售数量较少,读者群众并不多。

2.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崛起,在网上购买书籍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即使各地较大的图书商城虽有红色经典作品在售,但却由于其价格较贵而至无人问津。

3.网络传媒的兴起,大多数红色经典作品,可通过网上阅读

4.大多数读者认为,接触红色经典作品,最青睐的方式是观看相关的电视剧,电影,或者普通大众所喜欢的评书小说。在当代社会能真正静下心来细致品味一本红色经典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似乎真的是那样传统的红色经典真的是渐行渐远了。

在调查中我们走访学校,社区,了解到时下的小学生,中学生,对于红色经典的阅读状况并不乐观。很多小学生没有读过多少红色经典名著,当我调查走进廊坊市第一中学,学校是全市最好的中学,了解到学生对红色经典的概念定义模糊不清,在我的提示下很多同学都说是读过有关作品的,但是每个人所阅读的数量并不是很大,并没有想象中乐观。只有少部分学生,尤其是文科学生,对文学有很深的爱好,再加之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阅读过大量经典作品,也观看过相关影视剧等,也可以对此发表一些观点,还是让我颇感欣慰。

对于当代中学生对于红色经典阅读量普遍较少,我们总结原因如下:1.红色经典名著大多篇目较长,阅读任务较重,而且没有兴趣很难读进去。2.现在高考的压力很大,很多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或者他们很“惜时”舍不得拿大块的时间去阅读相关作品,可以说从他们的心态上就存在动机的问题。

3.个人或者家庭没有相关的红色经典文学名著,加之中小学的图书馆开放情况普遍不容乐观,导致有时候想读书,却没有图书可读。

4.“应试教育下,读一部红色经典名著作品,不如去做几道联系题”,这是采访时候有的同学所说的

针对这个调查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系统的总结,详细的分析一下我们的现实情况,以便我们有一个清醒地认识。

一、概念模糊阅读量小

在我们的走访过程中,当问及“红色经典”时,许多人是茫然的。究竟何为“红色经典”呢?专家对“红色经典”的诠释是:“红色经典”是指上世纪50~70年代曾产生巨大影响的一批作品,是一种以宏大叙事为主要手法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它集中体现了特定的历史时期集体主义、英雄主义、浪漫主义的美学特征。无疑,“红色经典”是带有时代的标签的,它集中反映的是一种时代精神。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对被调查者说,我们主张的是广义的红色经典范畴,就是说,红色经典是指从古自今所有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作品的综合,这都是红色经典的范畴,听完这个说法后,有更多的受访者说我阅读过这些作品。

在我们随机调查的当中,少部分的的人对“红色经典”几乎不了解;超过一半的人对“红色经典”有一定了解,但不深;少部分的人接触的“红色经典”作品较多。调查中发现,被调查者对于“红色经典”也只是从影视作品中了解一些,且多集中于《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红色娘子军》《青春之歌》、《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新儿女英雄传》、《苦菜花》、《红岩》、《星星之火》等作品。

由此可见,“红色经典”作品正在逐渐淡出了当代人的阅读视线,离现代人越来越远。采访中,多家书店的老板就目前“红色经典”的图书销售数量感慨道:这类的作品几乎没有什么销售出路了,买的人很少,所以渐渐的就不再进这类的书了。一位中学生说,现在网络小说对我的诱惑力要远大于红色经典了。”还有人提到:现在的那些“红色经典”作品中的人物不够真实,说教味很浓,看着就让人感到沉重。没有足够的阅读兴趣。当地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说:“你这个阅读篇目中的作品,很多都是我大学时候读的,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大多数作品还是接触较少的,他们大多数,接触红色经典还是通过影视剧了解的,真正去阅读大量红色经典名著的学生,一个班级里面也就几个人。

在被问及“看过多少部有关‘红色经典’方面的影片时”,一半的人看过较多的‘红色经典’影片。尤其是抗日题材的电视剧。但是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电影,那种红色经典,则少有人问津。大多数人认为其作品内容沉重;作品情节过于简单、略显粗糙;人物刻画过于完美,总刻画一些完美无缺的人,反而让人觉得虚假了,这是大家没有兴趣去看那些作品的主要原因。另外,有些读者确实看过一些这类作品,但他们不知道哪些应该归入“红色经典”作品的范围内,所以回答问卷时也只能罗列那些最有代表性的几部作品。由此可见,数据中显示的读者对红色经典作品了解较少,一方面是因为接触少,看的少;另一方面,对“红色经典”作品范围的界定不清楚,不知道那些作品属于红色经典,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提高自身素质和阅读使命感是动因

提高自身素质和阅读的使命感在被调查人员的学习动因中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原因。

从事各个行业的人员都承认接触学习“红色经典”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其中就有大多数的人选择了“提高自我素质”才去阅读红色经典名著作品。有一部分人是因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使命感,有的人的人是主动关注“红色经典”的,也有一部分的人是纯粹的感兴趣,并不想深入研究,少量的人根本没有了解“红色经典”的动机。

无论是从“是纯粹的感兴趣,并不想深入研究”这个数据结论,还是少部分的人根本没有了解“红色经典”的动机来看,都表明仍有一部分人的“红色”意识淡薄,“红色经典”作品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

调查中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一部分人接受“红色经典”仅仅是为了完成课业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找工作时更加容易。被动接受的比例达到31%。一位专科毕业生很坦诚地说,“红色经典”的学习是专业的一部分,为了考试,为了拿到毕业证他不得不去学习,其实自己对这些革命题材的东西根本就没有兴趣。一位从事生产营销的被调查者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们做的是营销,只要把产品卖出去就好了,我们了解再多的“红色经典”也不会有什么用处。再说,学习了又会怎么样呢,还让我们拿这份激情去革命去?“红色经典”在这部分人中无疑“失宠”了。

可喜的是,把“红色经典”作为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动因的人以绝对的优势压倒了意识淡薄的人,他们认为“红色经典”在全面发展自我,促进民族文化进步等方面具有巨大影响力。他们把自身的素质提高同国家民族的兴衰结合起来,从这可以看出大家对“红色经典”的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近半的人选择主动关注“红色经典”,动因是提高自身素质、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其中大多数的人倾向于“提高自己的素质”,较多的人选择“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使命感”。中国自古就有着强烈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现在的“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无不体现着华夏儿女的爱国精神,每一部红色经典作品中都凝聚着一股强劲、浩然的民族精神气节。

三、电视、网络成为传播“红色经典”的主要媒介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现代大众传媒为“红色经典”作品的传播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开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电脑的日渐普及以及大众传媒自身快捷性、方便性的特点,“红色经典”的传播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传媒,电视和网络在“红色经典”作品,尤其影视作品的传播担任了主力军的角色。

调查表明,超过一半的人倾向于通过电视、电影等通俗易懂又便捷快速的方式来了解“红色经典”作品中的故事情节,68%的人希望“红色经典”作品能以通俗易懂的大众形式发展下去。另外,大部分被调查者提出,枯燥乏味甚至晦涩难明的书面作品很难为他们所接受,而电视作品相对来说简单明了、画面生动有趣,他们通过直接的影视作品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更容易一些。

这不难得出,影视成为传播“红色经典”的主要途径,得益于网络的迅速发展。现在的新闻通过电视网络更能被大家迅速知道,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等原因,使得“红色经典”作品的宣传也更需要借助于这些新的传播手段来增进大家对“红色经典”的关注,学习和认识“红色经典”作品的深刻内涵。

在当下“红色经典”虽然仍得到大多数人的关注,但是它的传承,走到今天仍然不可避免的面临瓶颈。人们对“红色经典”的概念模糊,了解程度不够;对“红色经典”的重视意识不强,缺乏兴趣,甚至对“红色经典”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这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这也使得“红色经典”走下去变得越来越困难。

其实,“红色经典”中所蕴含的坚定信仰、献身精神、纯真爱情、等高贵品质恰恰是当下社会种种人文精神缺失的一种珍贵补偿。因此,“红色经典”不该成为我们心中尘封的记忆。那么如何使红色经典走出这个困境,留住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呢?这一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深思,怎样才能使得“红色经典”作品再次为大家所“喜闻乐见”呢?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介等大众传媒的作用,丰富“红色经典”的作品形式。充分利用影视作品已被人们接受的特点,鼓励文艺工作者多创作一些反映新时期时代精神的“红色经典”的影视作品。

2、重温红色经典,在重要节日及纪念日期间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推荐红色经典作品,提倡大家关注红色经典。

3、多举办一些有关于“红色经典”的文化活动。可以定期举办以“红色经典”为主题的大型活动,让“红色经典”走进各个地区,走进人们心中。

在举办的其他类型活动里穿插加入“红色经典”元素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例如,红色经典诵读活动,红歌传唱等。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就把“红色经典”精神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4、重视小学生的红色教育。毛主席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多制作一些有趣味,易于被孩子接受的反映红色精神的动画片、儿歌,多讲一些适合他们听的红色英雄小故事。让小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了解红色经典作品。

5、在大学校园内开展讲授红色经典作品,推荐红色经典数目,鼓励大家读书,写心得体会,学习红色作品,弘扬红色精神。例如,读书心得交流会以及征文活动等。

另外,调查中了解到,许多人之所以不愿接触红色作品,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作品反应的内容难免片面,都是“共产主义的教科书”,对于那个年代的历史反应的不够全面。90年的峥嵘岁月,红色经典传承至今,记录着共产党人一路的脚印。只是,在这些作品中,国民党在那个时代对中国发展的贡献鲜有提及,文革的创伤更是无人愿碰触。

推荐专题: 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