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二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二篇)》。
本文是由©无忧考网编辑为您准备的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请大家参考!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
学院:文学院(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2009级班级:汉语言文学二班姓名:胡选洪学号:2009163423
实践时间:2011年7月1日至2011年7月10日共10天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大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文学院分队赴鹤庆县松桂镇进行为期十天的社会调查。我很荣幸的加入了这一实践团队。简要介绍实践团队基本情况,全队成员24人,外加带队老师1人。全队分为四小组,小组成员6人,各设正副组长一名。在实践区间有严格的作息时间,早上必须出早操,特殊情况的人员除外。在调查区间留下一组做饭,全体活动哪天除外。每组小组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实践期间的各项要求,不得有误,否则遣返回校,后果自负。
这次我们社会实践调查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了解在社会主义社会下新农村建设的成就,以及发展农村经济的新方式,农业经济的转型:二是了解红军长征过鹤庆县的一些经过,关于红军的一些民间传说,红军是怎么样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民翻身当家作主的。
7月1日两个小时左右缓缓的车程下我们到了实践驻地--松桂镇烟战,这次社会实践我们很幸运,住进了松桂的大户人家,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堪称完美的居住环境,和学校差不多的基础设施,上下铺的床位,明亮的照明设施,方便的浴室,的还是站岗的老啊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安全,安静的环境。吃过晚饭后我们开始整理内务,由于长久的没有人居住,这些宿舍灰尘满地,我们用了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间把宿舍清理干净,让我们有了一个安静,整洁的家,另一方面我们开始打扫我们做饭的地方,这个地方和我们居住的地方差不多有一里路那么远,是我们和当地的一个农家商量来的,短期的社会实践中由他家为我们提供做饭的地方和做饭的工具,并且在必要的时候为我们指导。我们这次社会实践自己做饭,主要目的是为了锻炼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亲历亲为的品尝生活的艰辛,体验一下做饭的喜怒哀乐在十天的社会实践中我们把时间一共分成了三大部分,每段时间按部就班的完成工作,今日事今日毕。
一:寻红军长征足迹,改革开放农村大变化。
在7月2日,七月4日,七月5日,七月6日这四天的时间内,我们主要在松桂镇周围的村庄通过走访老人了解红军长征的事项。在周围的村庄中我们寻访到的每一位老人都热情的为我们讲述了他们知道的关于红军长征过鹤庆的一些历史事件,就这样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我们调查小组对红军长征过鹤庆的历史有了大概的了解,但是由于红军长征已久,当年经历此事的大部分人早已去世,很难找到亲身经历此事的人,就是找到他们也是一些模糊的记忆或者只是只言片语,这对我们的调查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但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我们还是找到了一些。例如,一:李金莲,90岁,1921年出生,据他的讲述,红军主要在夜晚行军,走了三天,点上火把,蔓延大有火龙之势;由于听信保长、财主谣言认为红军为“*”,不要露面,自己与家人搬家到村后的山中,家人让自己躲藏在洞窑中;在逃往山中的过程中,把马、牛等大型牲畜赶入山后沟箐中躲藏,小型家畜不方便留在家中;后面回到村中发现保长家两头猪被杀,一部分被食用,一部分被带走,还有一部分留在村中,一路追兵不断,夜晚红军行军时,用火把照明,火把延绵不绝;听说保长被红军抓走抓到东山河边后,使诡计逃脱,红军未继续追捕,饶其性命;二:寸齐梅(从夫姓),85岁,家里田多人少,并雇有长(短)工,娘家与夫家均为富农家庭,寸家为茶马古道路边开设驿站,家庭富足。贺龙部队进驻东营村后,部分红军驻扎在其夫家,红军要求其母捐钱5000大洋不成后将其母抓走,期间并未伤害其母,与红军行走后几天被放走。家中3头大肥猪在红军驻扎期间被宰杀分食于当地老百姓。对红军此番作为,寸齐梅表示家人均未有怨言,三:赵炳贵,75岁。据他讲述红军过路时期,红军送给穷苦老百姓东西,而财主受到处罚。后来有游击队在山上活动,游击队没有下山,也没有和红军汇合。贺龙之女贺兰英在宾川被打伤,后来在团山养伤,后不治身亡,埋在当地。波罗村的东营、北营、南营都是红军经过时改的村名。还有据另外一些老人的介绍,我们了解到,红军在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情况下由宾川-黄坪-碳崖-七坪-大少坡-太平-松桂-三庄-进入鹤庆县城,红军的行进非常的小心,在任何时间都小心谨慎,他们派出侦查部队化为货郎担,进村中走访,打探一些情况,了解地方武装驻地的事项。但是,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把中国工农红军说成是“*”,让农民对红军产生了极大的误会,认为红军是土匪,专门打家劫舍,抢劫人民财产,共产共娶的,纷纷托家带产的上山避难,唯恐躲之不及被红军抓去。但是,俗话说的好啊,真金不怕火炼,谬误是不能掩盖真理的,红军所过之处秋毫不犯,帮助困难群众,喊出“惩富济贫,吃富不吃穷”的口号,直接解除了当地地主恶霸的武装,把他们的物资和钱财分给穷人。在一些地方还帮助人民修水利,做家务,担水担柴,把一些随时携带的东西送给当地农民,请当地农民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当场付钱,不舍欠一分一毫,请农民当向导付给他们基本的工资,不让他们白做,红军的一举一动都以农民的利益为重,终于赢得了当地农民的认同和支持,他们现在才知道红军是农民自己的军队,不应该听信谣言,把亲人拒之门外。短暂的接触以后,农民对红军有了全面的认识,不在害怕红军,不在躲避,第二批红军到来的时候大部分农民把红军请进家里为他们安排住宿,备餐备水,军民一家,其乐融融。
艰苦的行进又被国民党*的包围所打破,安静的环境又破灭,红军在波罗村走了几天后又被国民党滇军朱家炳部队堵回了波罗村东营,两军在东营不远处的山间交火,最终红军用小米加步枪的落后装备打败了国民党军现代化的装备,红军根据具体情况释放了被迫参加国民党军的百姓,送他们路费返乡,红军继续前行往大渡河方向前进。一位老人提起当年红军战斗的事不禁红光满面,他说到:“爸爸说当年飞机就在天上飞啊,对面山上向我们这边打枪、打炮,红军战士都叫老乡躲在墙角,可不敢露头。红军长征已远去,但是他的丰功伟绩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牢记在心。另一方面张存丽老人向我们介绍了当年红军路过留下了一位负伤的红军战士,名叫刘汉卿,湖南人。这位战士在伤愈后留在路东乡出任乡长,之后领导了当地群众开展土地改革工作,现已回湖南,另外红军过鹤庆时留下一位伤员被村民收留养伤,伤员名叫肖原清,解放后不知去向。在这几天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了另外的一些情况,这可以算是我们意外的收获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人都在说”党的政策好啊,以前我们苦日子过够了,吃不饱穿不暖,现在好了,我们粮食充足,生活自由,有自来水,家家通电。以前我们村只有一个党员小组,现在我们的党员人数已经扩大到一个党支部了。“人们对国家开展”家电下乡“十分满意,认为这是为农民送福利,还有农村医疗保险,免除农业税等政策人们都表示政策好,十分支持。老人希望子孙后代要继续为建设祖国出力,希望国家加大反腐反贪的力度。李军政老人随后对我们说:”国家包场到户以后,大家的生产积极性比以前高出很多,先免了税,给农田补助,农民生产积极性更高了。还有经商,改革开放之前那叫投机倒把,没人做的,改革开放至今,村里很多做生意赚了钱的,都回来建设村子。“老人说村里经常开展文体活动,村民都很团结,经常通过电视了解国家动态和政策。事物的发展都是两个方面的,人们看到了国家的利民政策,也看到了社会各方面的不足,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人和我们谈了现在社会中一些现实的事情,和我们交流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看法:”国家是好,免除了我们的税收,给我们办医保,给我们发农田补助,但是现在物价这么高,粮价又不能涨,我们买种子买化肥越来越贵,药钱手术费越来越贵,有了医保,有了补助我们挣的钱反而还在减少。“老人还提出了对某些政策的看法,比如说种烤烟的国家就给补贴给扶持,而种粮食的国家就不管。以前被定为贫困村的,现在过得比普通村好很多还依然在享受国家补助。老人说:”我们老农民都是现实主义者,好的我们知道,不好的,我们也知道,我们是感谢党的,我们也希望党带给我们更好的生活。在最后他们都真心的祝福党兴旺发达。二:参观红军过鹤庆纪念牌,再走红军长征路
在七月三日这一天,社会实践全体人员去参观红军长征过鹤庆纪念碑,为什么说全体呢,因为在其他天的时间内,我们都要留下一个小组的人员做饭,保证我们一天的伙食。这次为我们介绍的是一位民间文艺家章虹宇先生,在他的介绍下我们了解了红军长征过鹤庆纪念碑高36米,代表1936年经过鹤庆,底座4米23,代表4月23日来到鹤庆。章老先生为我们介绍了浮雕的历史来源与浮雕所呈现的历史内容,浮雕由十二幅画面构成,也是十二个红军过鹤庆的故事,是一幅红军过鹤庆的浓缩图。浮雕从左到右的组图分别是:一组:红军过鹤庆时人们用迎神的洞经音乐来热烈欢迎红军。二组:鹤庆人们用热茶迎接红军,提供他们饮食。三组:红军抽血救鹤庆儿童。四组:红军先头部队进入鹤庆。五组:摆设香案为红军祈福。六组:游街宣传红军的好。七组:炸监狱救百姓。八组:五将军像:贺龙、肖克、关向应、任弼时、王震。九组:烧财主房子,开财主粮仓,分财主财产。十组:鹤庆干旱,红军帮助人们生产。十一组:分财产,发粮食。十二组:红军向其父张正举问路。一幅幅浮雕生动的展示出红军过鹤庆的丰功伟绩和人民的爱戴。
另外章老先生为我们介绍了红二、六军团途经鹤庆6镇1乡、46个行政村、172个自然村,行程110公里,历时6天,住宿村寨87个,留下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事迹。在他的介绍下我们也了解了红军过鹤庆的具体行程:1935年11月转站于湘鄂黔根据地的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的率领下,完成了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任务后,撤离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3月6日进入滇境,历经乌蒙回旋,威逼昆明,横扫滇西,渡过金沙江,翻越雪山等艰苦的战斗历程,摆脱敌军围追堵截。4月21日,由宾川鸡坪关进入鹤庆,23日,先头部队占领鹤庆县城。10月22日到达甘肃会宁,与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会师,完成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老先生还复述当年红军标语:“要吃辣子不怕辣,要吃花椒不怕麻。要跟红军不怕死,跟了红军不怕杀”.之后我们参观了当年红军召开军事会议的遗址和红军当年军事作战指挥部,在这里开了重要的军事会议,为了打破国民党的包围圈,贺龙将军决定分兵三路,用于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一路从北大路,丽江方向,用来迷惑敌人,二路翻阅九定山,主力部队,贺龙将军带领,三路过北岩角,由肖克将军带领。之后章老先生带我们参观了鹤庆文化馆,据说是当年萧克将军的住所及作战部。今天下午就是我们艰苦的日子,为了亲身体验红军长征的艰苦,为了让我们认识到今天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从鹤庆县城走回了我们的住地--松桂烟战,全长27公里,我们下午一点半出发,到晚上七点全体成员全部到达,在行进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或许老天为了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长征的艰辛,一路上老天爷,一会儿晴,一会儿阴,一会儿还下起蒙蒙细雨,让我们在路途中连一个休息的地方都没有,只能马不停蹄的赶路。对于我们这次的长征,学校段副校长给以肯定的态度,认为我们走长征的时间可以给满分,正规的军队也只是每小时走五公里的路程,这我们做到了,另外对我们的行军长度给了75分,因为军队一天的行程是40公里,我们才走了27公里,在里程上没有达到。这次短暂的长征给了我们每一个小组成员难忘的经历,我想大家对这次长征都会有不同的感想与体会。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人人安居乐业,家家富足。
在七月七号,七月八号这两天,我们去了新华村和辛屯村,调查一些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新华村和辛屯村都是鹤庆县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因他们发展经济的方式不同,两村的经济水平还是有较大的差异,新华村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手工业,辛屯村发展传统农业,走出了符合自身的农业发展道路。由于新华村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更既有代表性,下面就以新华村为例简要介绍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和发展农村经济的新方法。在这里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着的成就,比如,房屋主体:以红砖、水泥为建筑材料的房屋居多,小洋楼造型;道路建设:主干道柏油马路,宽约8米,村间干道以鹅卵石道路为主,宽约4米。文化教育:建有幼儿园、小学,基础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党支部结构:新华村有五个支部,一个支部有十位中心户长。社会福利:发放福利补助老党员20元每月,老龄保85元每月,超过80岁补贴30每月,低保户70元每月。医疗保险:建立全民健康档案,费用全免、养老保险体制完善化,在城镇看病报销60%,洲市看病报销30%,出外看病的人少。支柱产业:银器加工为主,旅游业为辅,相互支持而发展,形成了“一村一业、一户一品、前店后坊”的生产格局。在这里家家富足,人人安居乐业。在新华村我们了解到了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模式,那就是旅游业和手工业相结合,新华村结合一些自然风光,白族民间传统,白族文化遗址大力发展旅游业,例如;一:古戏台遗址,古戏台是村中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和祭祀的所在,新华村是一个白族聚居的地方,白族儿女能歌善舞,村中“小卢匠”出门谋生活,或是逢年过节,红白事,人们就会聚集到古戏台用当地特殊的歌舞来诠释他们对生活的喜怒哀乐。古戏台过节时最热闹,以弹奏拉二胡为主,古戏台是当地人的主要娱乐场所,现在已开发为旅游资源;二:洞经古乐,洞经古乐是白族独特的风俗,他们一般有三个用途。第一,太平会,家里有人生病,求平安健康。第二,做斋会,人死后三天做斋会。“安龙健士仪式”新房结束后的仪式。第三,其他庙会,比如山神庙会,主要在3月6日举行。吕子庙主生日做庙会主要在2月2日举行。黑龙本主庙会,主要在2月3日举行。人死一周年后做周年庙会。人死三年后做脱孝庙会;三:鹤庆县的白族民歌甸北调,甸北调因萌生于甸北片民间而得名。甸北调子最动听,出自心窝情意深。其格律形式独特。每段唱词多为七、九句式。每两句词为一组。每组词前加一个歌头“阿哥(妹)健,两个唱词中间,加“腰花”衬词。因演唱时空的不同,甸北调的唱法,又衍生出若干不同的曲式和调式,从而形成不同风格的歌体。其中,田埂调、山歌、对口调、大调等曲调,是甸北调的主要歌体。这些独具特色的民族非物质文化现在已开发为独具民族特色的民间旅游方式,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看。在另一方面,新华村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也是旅游开发的先天资源。新华村兼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周围山水交相辉映,地下泉水储量丰富,年平均气温13度,无严冬和酷暑,四季如春。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丰富清澈的水域,既不乏江南水乡的柔美,更具有高原独特的水乡情结。青瓦、白墙、碧水、蓝天和美丽勤劳的白族儿女,体现石寨子富有个性的生态理念。例如,万亩草海湿地,百亩荷花连片,鸳鸯戏水于湖中让人流连忘返,美丽的黑龙潭,白族民居,茶马古道历史遗址,也让游客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在这里人们可以体会到山水田园之乐,白族原汁原味的民间生活方式,欣赏自然美景,回味历史。
新华村发展经济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加工银器。新华村是一个“小锤敲过一千年”的古老村寨,早在南诏时期,先辈们即以手工艺品加工制作养家糊口,“鹤川匠人”的美名传誉海外。手工艺制品主要包括生活、宗教、装饰、收藏四大类,风格多样,手工精湛,畅销全国,远销美国、法国、印度、尼泊尔、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这里我们采访到一位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寸发标先生的夫人。他向我们介绍了关于银器加工的一些技术方面的传承情况,例如,寸发标先生为寸家第七代手工艺传承人,以前手工艺制作技术传男不传女,近几年来打破限制,不受性别限制。另一方面我们了解到寸发标创业的基本经历,可以说他能够代表新华村的创业和发展经历,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祖传的工艺精华与现代审美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的工艺风格,标祥九龙手工艺品加工厂,把构思多年的“九龙”系列产品变成了现实,九龙系列产品因其精湛高超的工艺,深受各方友人的喜爱,并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誉,产品供不应求。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支持,在寸发标先生的带动下,新华白族村手工艺品加工作坊规模不断扩大,加工水平不断提高,新华村也因此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民俗文化村”“云南魅力名镇”.存先生获得的奖励是200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农村要发展,要致富,必须实行经济发展的转型,新华村就是一个发展的典型例子。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水源污染,观光的流水和居民的饮用水相重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用水。
二:村民意识有待转化、提高,有些落后的观念影响产业的发展,有些村民封建思想,及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小农意识浓厚,只看重眼前利益及局部利益,法律知识贫乏、法制意识淡薄,违法违纪行为仍有出现。
三:农业发展偏慢,在发展旅游业和手工业的同时忽略了农业的发展。
四:政策还未全部落实,在一些方面技术力量薄弱。
五:违规建地、建房,不合理的规划等问题。
五:农村建设资金匮乏。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巨大,县乡村财力薄弱,尤其是在农村“三减免二取消”后,镇、村二级只能够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维持运转,根本没有财力投资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
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是一个富有非常广泛而深刻涵义的概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改革开放中走向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锻炼环节,也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欢迎阅读。
前言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XX周年之际,我跟父母商议进行一次缅怀革命先烈的红色之旅,一方面锻炼自己独生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党的支持与热爱,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于是在20XX年8月1日前往山东省临沂市沂蒙山根据地景区游览。
实践方法:亲身探访
实践对象:革命老红军
实践的问题:老红军对当地的影响
一、实践的原因
(一)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作为一个独生子女,自小就生活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中,心无牵挂,手不劳作,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少有机会自己独立生活,就连现在身在青岛上学,也是月月回家。
(二)缅怀革命先烈,强化爱国意识。
人人都说90后的孩子是毁了的一代人,我认为这很片面,我们并不是不爱党不爱国,只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高度流通发达的时代,接受了方方满面或是好的或许是不好的东西,但我们骨子里是充满激情与斗志的,我们决不允许别人看不起或辱骂中国,一点都不行。就像父母跟孩子一样,我们可以埋怨父母这不好那不好,但别人却不行,别人说我们的父母不好我们会疯。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总是用最激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
(三)了解在社会主义社会下新农村建设的成就,以及发展农村经济的新方式,农业经济的转型了解红军在当地的经历,关于红军的一些民间传说,红军是怎么样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民翻身当家作主的。
二、实践内容
此次我共去了夏蔚、双山、王庄、大战地、云头峪五大景区。景区内东、西方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迹众多:中共山东分局旧址、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及孟良崮战役陈毅指挥所旧址、百年天主教堂、圣母山圣母堂、沂蒙红嫂园、民俗支前村、沂蒙山纪念馆及根据地广
场等景点融教育、爱国、休闲、参与于一体。令您体悟战争的残忍,珍惜和平,爱好和平。同时感触异国情调,欧洲风情。景区不仅可开展“红色之旅”,自然、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崮崖众多、农业观光资源丰富,是人们理想的旅游之地。
三、收获与感想
这次往沂蒙山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就是学习再学习革命先烈的那种英勇无畏舍家为国的崇高精神,在思想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生活上上不断鞭策自己勤于思考、勤于学习、树立为广大人民服务的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精神。
革命烈士们为了解放广大劳苦大众,建立新中国,毫不吝啬地现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在人们口中代代相传,教育着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我们要忆苦思甜,居安思危。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是用红岩勇士们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我们今后的好日子,更需要红岩精神作信念支柱。
缅怀先烈,抚今思昔,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有无数无产阶级革命家,无数革命先烈,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上下求索,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英雄儿女中王成那“为了胜利,请向我开炮!”的豪迈呐喊;在军阀铡刀前毫无惧色的刘胡兰;在中国救死扶伤的白求恩;为了不被敌人发现甘愿被火焚身的邱少云等等。正是有了他们的崇高,正是有了他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战争的年代造就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成栋梁的机会。一直以来,先烈们无私奉献,勇往直前的精神在我们身边不断涌现。“永远跟党走,青春献祖国”口号已然响起,行动就在眼前,让我们以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端正人生态度,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确定正确的方向,秉承先烈们的精神,将它们发扬光大,继续传承下去!
五天的旅行,说短不短,说长不长,可足够我受用一生。沂蒙人民热情淳朴,忠诚老实,尽管生活上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但在这片沐浴在革命精神的土地上,困难仿佛都变成了大家伙儿前进的动力:越是困难越是艰苦就越要往前走。我想这也是当年老前辈们的信念吧,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信念支撑,才能呈现出现在这般繁华的不断前进的中国。
四、关于沂蒙山今后发展的规划
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原则
1.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把发展红色旅游同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民族精神相结合,同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同有效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相结合,同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同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结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寓教育于旅游之中,防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商业化,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2.坚持因地制宜。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加强资源整合,实事求是地确定重点建设项目。按照以人为本、勤俭节约的精神,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把握好建设规模和标准,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尽量不拆或少拆房屋,做到朴素实用、功能完善,切忌奢华浪费。
3.坚持统筹协调。注意做好与相关区域的交通建设、环境保护、风景名胜和文物保护等专项规划的衔接。要突出重点、循序渐进,防止一哄而上、盲目开发。
4.坚持综合开发。注意整合相关旅游资源,既要重点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要与本地及周边地区其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与发展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工农业旅游等密切结合,形成综合型、复合性的旅游产品,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5.坚持多方参与。既要发挥中央有关部门的积极性,也要充分调动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性;既要发挥政府的行政优势,也要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属于公共性质的建设项目,投入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属于经营性质的建设项目,投入通过市场运作方法加以解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6.坚持有效保护。按照真实性、完整性要求,在有效保护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对遗产及其环境造成损坏,坚决防止以开发名义破坏革命文物
(二)主要任务
1.建设红色旅游精品体系。从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入手,通过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着力打造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
2.建设红色旅游配套交通体系。结合国家干线公路及农村公路建设规划,重点建设景区点与主要干线公路的连接线,切实改善通达条件。
3.建设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体系。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加强对重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加大保护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使重要的文物、遗址、纪念地、名人故居、文献、建筑等得到妥善保护。
4.建设红色旅游宣传推广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优势,统筹策划,利用多种宣传方式,打造红色旅游的形象和品牌,形成组织得力、参与广泛、宣传有效的推广体系。
5.建设红色旅游产业运作体系。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展红色旅游。在统筹规划基础上,采取灵活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参与红色旅游的开发经营。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高梁那个红来哎豆花香,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场。咱们的共产党哎领导好,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听着熟悉又亲切的歌谣,心中顿感万千,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不虚此行。
推荐专题: 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