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实践报告 > 详情页

马克思主义实践报告(范文3篇)

2024-03-15 00:54:18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报告(范文3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克思主义实践报告(范文3篇)》。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内涵及重

要意义

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最先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时期的新思想。经过历史潮流的反复陶洗,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中国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成为了中国建设的科学指南和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方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正文: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面临着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相结合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

(1)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马克思主义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落脚现实世界,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

(2)这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怎样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实事求是。教条主义态度实际上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活的灵魂。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用中国化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中国的实践,就会做到无往而不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①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党的领导人早期就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在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分别确立了最终奋斗目标、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的初步成果。

(2)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后毛泽东坚决领导纠正“左”倾错误,注重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形成了合乎中国实际的正确的理论和路线。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又强调:按中国的特色去应用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党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对后来党的理论发展和事业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3)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45年的十七大上,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毛泽东思想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过程中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党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在实践中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发表系列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新理论的过程,这个新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到现在一共产生了两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们是: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还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1、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巨变的理论成果。紧密结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并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这是关系中国革命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等方面,以独创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

2、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内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并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就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以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总结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又从理论上做出了一系列新的回答和概括,使邓小平理论进一步系统化,从而走向成熟。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巨变的伟大成果。

(2)与时俱进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在继续。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科技革命化突飞猛进。在国内,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在党内,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党员干部队伍正在进行整体性新老交替,党的建设存在同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三个重大变化,这一切既给领导人民并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以江总书记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集中全党智慧,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

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应了世情、国情、党情的重大变化提出的崭新课题,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政治宣言和执政兴国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新的理论成果。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历史进程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思想以胡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的背景下知难而进,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一方面继续以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另一方面又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思想。这一系列新思想,在实践上,有助于我国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的关键时期,以更加宽广的世界眼光,立足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新局面;在理论上,进一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的新成果。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毛泽东思想既包括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正确思想,也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我们在探索中做出的重要成果和严重失误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等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

从井冈山斗争算起到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已经经过了80多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在中国追求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两大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大理论成果,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两大理论成果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在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途径,为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开花、结果,指导着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进向前。

(2)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党团结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使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起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3)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毛泽东追求和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等,依然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人民不断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前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意义

(1)为我们观察、分析、解决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科学发展观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为我们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方面的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重要思路和现实途径。

(2)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前进

方向

正确处理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地区与地区之间发展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这些新要求。

(3)为我们不断提升党的执政理念、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导实践证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只要我们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注:

1、文中标注:①②引自百度文库

2、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4年1月第4版,高等教育版社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6月第二版,人民出版社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994年版,人民出版社

[4]《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2年版,人民出版社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的文化融合,马克思主义逐渐中国化。但是这个过程是复杂的,其有自身的内涵和特征。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不断显现,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价值

实践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党执政的指导思想,在我党执政为民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党的实践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一种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在传入到另一种不同的地域文化环境当中时,都要在坚守自己本身的同时与当地的文化环境逐渐融合。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历史和政治环境当中逐渐产生和发展完善的。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个“结合”有着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说,近现代的中国革命没有马克思主义不行;二是说,有了马克思主义不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也不行。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就是应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来把握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不能把形式和内容分开,比如说,把内容看作是马克思主义,而把形式看作是中国化。另一方面它是道路和形态的统一。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形态。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同样作为反映客观的主观也应该是不断变化的。视认识和改造世界卫己任的马克思主义,也必然随着客观世界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而失去真理性。所以我们称马克思主义是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那与时俱进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本身就内涵创新性意义:一方面,它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它批判地改造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吸取其精华,摈弃其糟粕,使中国传统思想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使传统思想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从这个意义上说,创造性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要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路。邓小平说:“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要向前看,就是要及时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否则我们就不能胜利前进”;并告诫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我觉得这就是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的真谛,也是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生命线。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相继诞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不仅成就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业,而且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希望。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群众性

首先,马克思主义不是某个人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来源于群众的实践。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不是某个人确认的出来的,而是经过人民群众的长期的实践检验证明的。最后,马克思主义如果不和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就一点用处也没有,马克思主义只有掌握了人民群众,才能化作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2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性特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得到了完全的体现。这个体现的集中点,就是毛泽东提出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人民群众的解放不是靠神仙和皇帝的恩赐,而是靠人民群众自己,这个思想化作理论观点,就在于毛泽东提出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另一方面,要把这些观点化作现实,就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只有在这个观点中,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人民群众的结合。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站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上,坚持和践行群众路线的结晶和伟大成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待事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活的灵魂。而构成这个灵魂的要素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在这里,首要的因素是时间,而这个时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系性的演进来说,就是时代问题。邓小平同志参与了毛泽东思想的创造。但我们现在所说的邓小平理论,则是另一个新时代的产物,这个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发展、合作”成为这一时代的主要潮流,适应这一时代的要求,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拓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邓小平理论就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时代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和革命性是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紧密相联的,马克思称自己的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的哲学,这个哲学的历史任务就是用革命的实践改变资本主义的旧世界,创建共产主义的新世界。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所谓改造世界,既包括改造客观世界,也包括改造主观世界,即改变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我觉得这个思想的一个基本含义就是要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社会的价值

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中国所经历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不可或缺巨大作用。在先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各种挫折并失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马克思主义并以其作为救国的强大理论武器,中国革命才有了新的出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全国人民先后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充分证明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国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正是中国先进分子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才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我国的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和政治建设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构建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的生机活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等,都离不开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马克思主义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以上各个方面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目前的社会发展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共产党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我党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壮大与马克思主义紧密相关。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坚持、运用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产物。

从中国共产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看,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挫折。从这个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不同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收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只有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我们党的事业才能胜利发展。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 4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关乎党的生命。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必须与时俱进地研究、提出、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共产党今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

1、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要义,是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行动。如果根本就不相信马克思主义,行动同马克思主义根本不沾边,何谈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呢?所谓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坚持构成这个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坚持贯穿于这些基本原理之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要义,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谓“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用马克思主义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要认清我国目前的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恩格斯这个著名论断的精神实质,用中国的语言来表达,就是研究问题不能从本本出发,而要从实际出发。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问题,首要的也是必须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中国的国情是一个历史造成的现实,是一个国际环境中的客观存在。人们只有适应它,洞察它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正确地开拓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

3、马克思主义最终要由群众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动力。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分界线就是是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一旦由群众掌握,就可以更加自觉地发挥自己的历史创造力,并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现实。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理论,在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且让人民群众掌握并运用它,必将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参考文献

[1]余庆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几点启示[J].管理观察.2009.09.[2]李广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想象力[J].社会科学研究,2010.01.[3]邓伟志.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多样化问题[J].社会科学.1985.06.[4]洪光星.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历史[J].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1.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论文摘要: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对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开端是五四运动,此后曾经历了三次高潮。在全党马克思主义教育过程中遇到了两大特殊问题——受教育者的特殊性和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解决的最佳途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是统一的,统一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所谓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党员中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使他们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在中国革命或者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物,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工人阶级政党。因此,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就认识到:“如果没有革命的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

一、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开端于五四运动

追溯历史,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开端于五四运动。先进的中国人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邓仲夏为代表,从五四运动中他们看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他们深入工人之中,创办工人俱乐部、工人夜校、识字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揭示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号召工人开展革命斗争。他们在寻求救国救民的过程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逐渐转变成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就是对工人阶级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它使中国的工人阶级第一次接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尽管这种教育是初步的、肤浅的、非系统的。但是,它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由于中共在诞生之时,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的时间很短。党在成立后就立即投入实际革命斗争,忙于应付各方面的复杂工作,无暇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又由于中共长期处于各根据地的分散状态,没有时间和条件对全体党员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因此,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普遍较低.不能较好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教条主义在党内泛滥。为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毛泽东在1930年发表《反对本本主义》,指出了教条主义对中围革命的危害;在1937年撰写了《实践论》、《矛盾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关系,号召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1940年1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要求全党干部认真学习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运用。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曾经历了三次高潮

抗日战争中期开始以延安整风运动为标志,中国共产党掀起了第一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高潮。为提高党内高级干部的理论水平与政治水平,成立了高级学习组,毛泽东任组长,成员由党内高级干部组成,主要任务是研究马、恩、列、斯的思想方法与中共历史。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毛泽东、陈云、刘少奇撰写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论著。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其中心内容就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整风运动批判了理论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学风,批判了教条主义,提高了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使全党达成共识,公认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一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这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理论上有利于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和发展,在实践上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整风和整党运动为起点,中国共产党掀起了第二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高潮。

1951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分析了党内存在忽视理论现状,要求全体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系统学习,特别要求高级干部应该成为全党钻研理论的模范。在这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原著的学习是重点,要求每个党员特别是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党员终身钻研马克思主义原著,领会其精神实质,学会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各项实际问题。为了配合学习,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第一、二、三卷。这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教育,在实践上提高了共产党员的执政能力,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在理论上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工业化道路理论的形成。

“文化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步入“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的误区。

“文革”结束后,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共产党掀起了第三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高潮。邓小平复职后,针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践和华国锋“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此后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要求全党全国人民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教育,在思想上拨乱反正,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实践上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最佳途径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遇到了两大特殊困难

在民主革命时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遇到了两大特殊困难。

其一,受教育者的特殊性~一共产党员的文化水平低。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劳动阶级出身的党员在党内占绝大多数,他们处在社会底层,被剥夺了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没有文化,目不识丁,接受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就显得特别的困难。

其二,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一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文化落后且发展不平衡。中国有着不同于西欧、俄国的社会特点、民族特点和思想文化特点,中国革命也不同于西欧和俄国,具有特殊性。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都是欧洲人,在他们的著作论及中国的事情并不多,革命导师没有也不可能为中国革命提供现成的答案。因此,文化水平低、理论水平浅的共产党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来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就显得特别的困难。

解决第一个困难,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现中华民族的特性,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形式。这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用中国的民族语言和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马克思主义不再是高深莫测的东西,而是通俗易懂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解决第二个困难,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既不能因为工农出身的党员占绝大多数,马克思主义难以为他们所掌握,就在马克思主义之外去重新创立一个新的通俗的理论;也不能只图简单,去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书本,而是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揭示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在实践中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

由此可见,解决这两个困难的最佳途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从历史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经历了两次大的曲折。

第一次发生在民主革命时期。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共党内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把马克思主义当做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将熟读熟背马克思主义的书本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将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本本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如王明、博古等人他们自称百分之百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采取孤立、片面的理解,他们断章取义,把马克思主义书本上个别词句、只言片语或某一原理生硬地搬运到中国,导致了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盛行,给中国革命带来极大的危害,中共在根据地的损失高达百分之九十,在白区的损失几乎高达百分之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前途几乎被葬送。

第二次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步入误区。人们“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人人佩带毛主席像章,个个手捧红宝书,号称是毛泽东思想的大普及和“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被严重扭曲,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文革”结束后,担任党中央主席的华国锋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两个凡是”的观点,认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谕地遵循”。不是完整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而是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甚至把毛泽东思想等同于毛泽东本人的思想,把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错误混为一团。“两个凡是”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教条主义。它造成了理论上的混乱、思想上的僵化,致使社会主义建设两年中在徘徊中前进。

(三)毛泽东、邓小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

毛泽东指出,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正确的态度,就是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从它那里去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这种态度,是有的放矢的态度。另一种态度是主观主义的态度.不是为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而学习理论,而是为了单纯学理论而学理论,是无的放失。毛泽东还指出主观主义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产生的思想根源。

认识和实际相脱节、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是教条主义产生的根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就是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毛泽东说:“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马克思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怎样才能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呢?那就是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马克思主义教育要有的放矢,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强大生命力也在于此。1938年秋中共召开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明确向全党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

针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践和华国锋的“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总结历史教训.邓小平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来的基本结论”。“我们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自己的方针,所以才能取得胜利,这一点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本里是没有的。现在我们还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里有继承的部分,有发展的部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准确地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历来主张世界各国共产党根据自己的特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点是一致的

实践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重点。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点是一致的。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重任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变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什么是民主革命,如何争取民主革命胜利”为主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解决了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和前途等基本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此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重点。

新中国成立并完成了土地改革之后,中国共产党的重任是实行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什么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主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有别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创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平的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剥夺剥夺者”的设想,再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此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一化三改造”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自然以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道路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为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的重任是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为主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又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此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当然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重点。

中共十六大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任是领导人民进行建设惠及十亿人口的全面的小康社会、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除了以“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外,还增加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这一主题。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此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可持续发展观为重点。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点是两个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统一体,统一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推荐专题: 贯彻完美主义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实践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