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实践报告 > 详情页

历史实践活动报告(范文五篇)

2023-01-09 09:35:46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实践活动报告(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实践活动报告(范文五篇)》。

第一篇:艺术实践报告

摘要:本文采取实地访谈与线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叙述了天津糖画艺术的历史以及现状。糖画艺术悠久,驰名中外,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糖画艺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笔通过本次寒假实践调查活动,以天津糖画艺术为糖画艺术代表,归纳糖画艺术逐渐衰落的原因,并提出复兴糖画艺术的可行性建议。旨在增强人们对于糖画艺术的兴趣和了解,促进糖画艺术的发展创新,并通过互联网等现代科技进一步弘扬糖人艺术。

关键词:天津糖画 民间艺术日益衰落 保护措施 创新发展

一、糖画艺术的历史背景

糖画艺术历史悠久,据说可以追述到四百多年前的明朝1,在明代宫廷习俗中,“熔就糖霜”印铸成动物和人物,作为祀品。糖画艺术于清朝不断发展,在民国时期逐渐壮大,民间俗称“倒糖人儿”、 “倒糖饼儿”、“糖灯影儿”。清代小说家褚人获的《坚瓠补集》中有一首诗,真实记录了糖画盛行的情况:“熔就糖霜丞相呼,宾筵排列势非孤;苏秦录我言甘也,林甫为人口蜜腹。霉雨还潮几屈膝,香风送暖得全肤;纸糊阁老寻常事,糖丞来年亦纸糊。”清宣统元年(1909)出版的《成都通览》中“成都民间风俗正月”说:“元旦日街市停贸易只有小本营生者,专售小儿女之钱,如糖饼”,并附有木刻艺人行艺图一幅。 糖画艺术最早起源于四川省,这与当地生产蔗糖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后糖画艺术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传播,作品风格受到各地风俗文化影响,具有了一定的地域性,形成了各有的特色:四川糖画的精湛,天津糖画的逼真,河南糖画的玲珑剔透,北京糖画的质朴等。其中成都糖画已被列为中国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糖画艺术题材十分广泛,以小说、戏曲人物、飞禽走兽等内容为主。近年来,糖画艺人为了能够将传统艺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以喜洋洋、孙悟空等卡通人物为题材来吸引顾客,甚至出现了以“保卫”为主题的立体糖画来抒发艺人内心的情感。还有艺人创造出立体3D糖画,大大促进了糖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推1见成都市锦江区民间糖画艺术协会刊发的《“糖画 ”艺术简介》动了可见糖画艺术的发展。

糖画制作过程非常简单,艺人制作一幅糖画所需时间不过两三分钟,但无论是艺人对于图案的把握,还是对于炒糖火候的拿捏,都要非常讲究。就熬糖而言,艺人需要用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才用来浇铸造型,糖的多少、水的比例都是经验的结晶。就手艺而言,艺人需要熟悉不同图案的画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制作,以求一气呵成。如果稍有迟疑会导致糖人变硬,从木板上取下糖人时将糖人弄碎。糖画完成后,艺人要抓紧时间用竹签粘附在糖画上,用铁板将糖画取下。有时艺人还会以小螺母为制作工具为小动物“点睛”,可见糖画做工之精巧。

二、实地访谈与调查

此次实践笔者将实践地选在天津古文化街。古文化街是津门十景之一,一直坚持“中国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经营特色,以经营文化用品为主。而且参观游客较多,是众多手艺人聚集之地。因此,想要采访到糖画艺人并了解糖画艺术的发展现状,就必须从古文化街入手。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放眼整个天津市市区,仅有古文化街和南市食品街两处售卖糖人的摊位,糖画艺人的数量逐渐减少,虽然暂时不会出现手艺失传的情况,但是糖人艺术长时间衰退的现状同样不能忽视。尽管每幅糖画价格不菲,平均每幅可达20余元2,购买、围观的人群也是络绎不绝。但现如今,把画糖人作为谋生手段甚至一项神圣使命来传承中华文化的艺人越来越少,这项古老文化传统艺术正慢慢走出人们的视线。

在糖画艺人张福海老师创作的过程中,笔者也对其进行了一系列采访。 张福海老师大约五十多岁,投身糖画艺术有三十年之久,只要天气允许他都会出摊。当初是兴趣使然让他走上了糖画创作的道路,也正是对艺术的这份执着和喜爱使他坚持了三十年到现在。据张老师介绍,市内曾有七十多做糖画的手艺人,但到现在还做的只有两三人,许多人转投别的行业,这也导致糖画艺术逐渐衰落。在张福海老师看来,糖画艺术更需要政府的帮助扶持以扩大糖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笔者在采访张福海老师的同时,对围观群众也进行了简单的采访。不少市民对于糖画艺术兴趣浓厚,摊位旁边一直围着许多游客。购买糖画的游客多是带着孩子2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张福海大师根据糖画作品的复杂程度制订了不同的价格,共有15元、20元、30元等三个不同价位,笔者粗略估计每幅糖画平均可达20元。的长辈,也有一些约20多岁的青年,他们大多不会在意糖画的价格,往往是为了哄孩子高兴,或是为了唤起儿时的童年回忆。不过大多数游客表示糖画原材料的卫生情况堪忧,由于缺少固定的工作场所,其露天制作的工作环境也无法令市民放心。而且糖画本身价值不高,其过高的售卖价格也是使不少群众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笔者还利用发放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同学们对于糖画艺术现状的态度,从而探究糖画艺术衰落的原因以及复兴糖画艺术的措施。调查问卷的结果使我们了解了一般大众对于糖画的种种看法,进而帮助我们进一步作出分析,本文许多地方都是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做出,因而本文也是对调查问卷的部分反映。

三、糖画艺术面临困境的原因

(一)、糖画艺术无法带来巨大利益

漫步天津古文化街,泥人张、杨柳青年画等天津传统手工艺品销售店在10家以上,店内商品鳞次栉比、玲琅满目,游客络绎不绝。这种“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与手工制作模式相比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成倍的提高手工艺品的产量,通过产品大规模的传播来提高这项手工艺术的知名度,最终实现产品的大规模盈利。现下,泥人张、杨柳青年画等传统艺术都采取这种大批量生产的模式,但不可避免的是手艺的失传以及机器化本身所带来的产品质量的下降。毕竟质量与数量不能兼得,一味地追求经济而热衷于机器生产不仅不利于手工艺术的传承,对于工艺品本身也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但商人往往注重眼前利益,实现自身财富的最大化,盲目地将潜在利润大、可机器化生产的传统手工艺进行批量生产,这使得无法进行机器生产的糖画艺术被边缘化,进而导致糖画艺人生存环境恶劣,糖画艺术竞争力不断下降。这一原因不仅是我们预先认识到的,而且也是我们收到的调查反馈也最着重反映的。因此,如何在手工制作和批量生产之间寻找平衡,如何在保护传统艺术和实现盈利之间寻找平衡,是糖画乃至所有传统手工艺术不断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二)、糖画艺术缺乏政府有力支持

在实践走访中,笔者在天津古文化街、鼓楼、南市食品街等旅游景点、手工艺商品聚集地附近只找到两处糖画摊位,而且两位艺人没有固定的店铺。在笔者

居住的塘沽区、宝坻区,笔者也没有碰到售卖糖画的艺人。而在古文化街内,因年三十将至甚,张福海老师的糖画摊位还要让位于剪纸市场,被挤到广场中央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在市政府前段时间支持下承办的“南市食品街年货市场”也仅有一家糖画摊位。不仅如此,在古文化街等游人密集的景区,艺人还要缴纳高额摊位费,这增加了艺人们从事创作、生活的负担,使得糖画作品价格居高不下,压缩艺人的市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的泥人张、杨柳青年画两大天津传统手工艺艺术在古文化街、鼓楼的店铺数量不小于10家,西青区政府近年又兴建杨柳青年画博物馆,为其提供了集中展示的平台,以大力保护支持杨柳青年画艺术。相比之下,糖画艺术得到的政府支持以及群众的关注程度则要少很多。而笔者所做的问卷调查也反映出了一般公众对于传统艺术衰败原因的主要认识,即政府对传统艺术的宣传力度不够,媒体过多的宣传了一些商业性浓的娱乐艺术和外来艺术,挤压了传统艺术发展。

平心而论,政府、企业追求利益无可厚非。大力弘扬杨柳青、泥人张等声名远扬的天津传统艺术的确可以带动旅游业发展,增强天津市的经济竞争力,使其成为天津有代表性的手工艺品。但与此同时,政府更应大力扶持陷入困境的传统工艺、传统文化,因为这些都是历史遗留给我们乃至后人的瑰宝。糖画艺术的文化价值远大于其经济价值,政府的眼光也不应仅仅局限于当下,更应着眼未来,增强天津文化底蕴,建设文化强市。仅仅为了经济利益而厚此薄彼,抛弃祖上传承下来的艺术,是不是有些得不偿失了呢?

(三)、糖画艺术“先天不足”

从历史上看,人们给糖画的定位是既能把玩又能食用的手工艺品,但是糖画的原材料是以红糖、白糖、饴糖等熬制而成,作品保存时间不长。而且糖画易碎,粘帖于木棍上,携带十分困难。这是与其他传统手工艺品相比不能避免的缺陷,这也使得糖画不可能作为旅游纪念品而受到游客的青睐。同时,随着人们对饮食健康问题关注的提高,制作糖画的卫生状况以及其单一的食用味道同样无法令人满意。不过随着时代发展以及艺人不断的创新,这些缺陷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缓解。据张福海老师说,他自己曾经调制原料制作的一幅糖画保存了两年之久,而且在一些国际博览会上,他也会将自己的作品放置于镜框内,这样就解决了保存时间以及携带的问题。

(四)、职业不平等观念的存在

在中国传统社会,人们曾将人的地位和职业划分等级,类似糖画这类当街售卖的职业被称为叫街,属于下九流,可见人们当时对叫街艺人的不屑。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这种职业歧视观念在当今社会中仍有体现。当初张福海老师走上糖画这条道路也是兴趣使然,从小喜欢绘画,有一定的绘画功底。但不可忽视的是他自己也是一名下岗职工,也是苦于生计才以糖画为谋生的手段。而学艺做糖画的人绝大部分都家境贫寒,从小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找不到工作的底层百姓才会去从事糖画制作。这种职业歧视的传统观念扎根于社会,并不断恶性循环,导致糖画艺术没有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在竞争更为激烈的当下,通过上学获得知识技能再参加工作是绝大多数人选择的人生道路,没有哪位家长会因为孩子喜爱糖画、绘画就任其喜好,将孩子送到艺人手下做学徒。而且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每个家庭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往往无法忍受学艺过程中的辛苦。

第二篇:历史社会实践报告3篇

历史社会实践报告3篇发布时间:2017-08-06s("content_top");

历史社会实践报告3篇

本文目录历史社会实践报告有关抗战的社会实践报告:―览抗战历史风采 思民族精神传承社会实践报告抗战历史

【第一篇】

XX年7月18日清晨8点半,缘梦之家志愿者服务社的队员们已经在黄浦区老西门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整装待发了。今天,为了纪念抗战中的老西门,我们与其他9支队伍在老西门办事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共同完成一次定向越野活动,我们的目的地设置在了诸多具有深厚抗战历史的地点,在奔跑与任务中逐渐重温当年的抗战历史,体验老西门深厚的文化底蕴。

比赛由抽签开始,我们队伍的第一站抽到了梅溪小学,作为大学生团队,我们对这一带并不太熟悉,为了找到梅溪小学也是费了不小的气力。梅溪小学的文化气息确实比较突出,在学校的围墙上展示了很多古训,据我们了解,这所小学早在1878年就已成立,原名正蒙书院,辗转至今易名为梅溪小学。时值暑假,我们并没有领略到这所历史悠久的小学的日常。离小学不远便是蓬莱菜场,“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之时,蓬莱菜场被烧毁,匡仲谋老先生在抗战胜利后重新开设蓬莱菜场。如今的蓬莱菜场,我们也希望更多居民在买菜之余,还能对这段历史有所印象。

历经两个站点后,我们顿感小有成就,随着紧凑的步伐,我们走过敬业中学,走过市十中学,走过黄埔学校。短短15分钟的路程,我们经过了这么多学堂,也是颇为惊动,老西门,它悠久的文化底蕴铸就了这里一所又一所知识之源,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不忘老西门,不忘我们的革命历程。我们完成任务的地点大多在校史馆,虽在比赛的环境中,却并没有着急赶路,而是静下心来去瞻仰每一所学校的坎坷发展历程,每所学校有着不同的教学风格,然而他们却有着共同的历史背景:抗战。这些中学在当年抗战期间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即便是处于危险之中,这些学校仍不忘教书育人的职责,辗转反侧,寻找安全的地方继续授课。我时常觉得,一所学校从战火中走来,总能更好地珍惜资源,珍惜学生。

我们的行程也快接近最后一站了,任务很是顺利,在活动之初,我们本来互不相识,然而此时我们已经彼此了解,分工明确,我很喜欢这样的经历,在追寻历史的脚步中邂逅同道的朋友,交流彼此的生活和见解。我们又走过了少年路、普育里,来到老西门,自然要逛一下老上海的弄堂,,我们的地点包含了两个弄堂地址,做完了任务,我们照常在弄堂小道间走了几圈。说起老上海的生活,一条条弄堂诉说着往昔的岁月,那时街坊邻里住的紧密,人与人间多了些嘘寒问暖,虽然生活条件艰苦朴素,然而人心却是温暖的,我们寻找任务问题的答案时,依旧能够感受到弄堂里居民们的热情,他们耐心地指引着我们方向,基于了我们很多关怀和帮助。

最后一站是文庙,我们的定向越野活动也接近尾声,一声铜锣敲响,我们的历史之旅由此圆满结束。我们这一行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眼球,队伍之间争相追赶着,去探寻下一个“革命根据地”,我们的历史之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今日,不虚此行。

活动结束后,我站在外滩黄浦江畔,回忆着自己踏过的每一个街角,回忆着今天遇到的每一个历史追寻者,回忆着老人们所讲述的革命历程。外滩的钟声响起,仿佛又是曾经那个租借地,又是曾经那个半殖民地的老上海,看着这些建筑,叫人不忘曾经的峥嵘岁月,也倍感欣喜如今的欣欣向荣。我感激这次旅程,这一天的追寻,伴随着汗水与智慧,我结识了新的朋友,看到了不一样的上海,时至下午,江风吹过甚是舒爽,我望着外滩熙熙攘攘地行人们,希望你们走过外滩,亦能带走一片老西门的历史片段,分享给你们周围的人。

【第二篇】

黎城县东骆驼村是抗战时期中共领导下的晋东南太行区根据地的一个小村庄,地处晋冀二省交界。这个村子山连山,沟连沟,山是石头山,沟是乱石沟。当时是只有几十户人家、一百多口人的贫瘠小山村。

时隔七十几年,透过一段段掩埋在历史尘烟中的往事,重新追寻抗战时期的村庄故事,依然可以清晰而又强烈地感受到血雨腥风下,村庄曾经的红色轶事。

杨秀峰夜宿西场院

1942年春的一天傍晚,一位八路军首长和三个士兵路过东骆驼村,后经村干部指引,借住在西场院王宪家里。

村中老人回忆,此人高个子,骑着马,耳朵有点聋,与房东谈话声音很高,三个士兵忙里忙外,有扫院子的,有去挑水的,半夜里听见北屋有达达声,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第二天上午,他们起身再三答谢老乡,并递上二块银元给房东,房东不要,戴眼镜的首长说“这是八路军的纪律呀,不能破坏。”并夸老乡招待的好。

其实就在这位首长入住的当天夜里,大约二更到三更时分,有两个八路军战士来到刘福成家里,说他们要借用前院西厢房南两间的房子,晚上驻哨用,于是刘福成给两个战士拿来一条毯子和一件棉衣御寒。第二天早上,估计就是5点钟左右,刘福成起床喂完牲口,看见两个人出门要走,就想送别,两个八路军示意留步,并且叮嘱千万要保密。

后来才知道西场院住的是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这两个八路军战士是保卫杨秀峰的暗哨。

十口大院秘密印报纸

1941年冬,日军井关36师团和第4、第9混成旅团一部共5000兵力,陆空配合向八路军在华北敌后规模最大的兵工基地黄崖洞发起进攻,《新华日报》报社奉命埋藏机器,坚壁资财,背起“报馆”打游击。在总部的周密安排下,分成小组,事先做好了小型轻便的活动铅架和小型脚踏机,用牲口驮着,工人和编辑人员荷枪实弹,一面和鬼子转山头,一面设法印报。尽管环境恶劣,炮火连天,但《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工作人员一直坚持出报。

新华日报社的工作人员转战到东骆驼村的时候,就住在十口这个大院里,房东姓王。院里还有许多保卫报社的士兵,另外两部分士兵分别住村西(包括村南口)、村东两个出口。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一共住了有六七天时间,直到他们撤走以后村民才知道是报社在这里。印报在正房、东房,机器都是用脚蹬和手摇的,铅印刷。送报纸的时候用扁担担着、驴驮着,上面还蒙着麻布,送往敌后根据地。报社要走的那天有个村民还帮着叠报纸。几十年后专管接待的村干部证实就是新华日报社在印报纸。

十口的王家院落还在,曾经的故事却渐渐模糊,将近消失!

1941年11月底,《胜利报》停刊,大部分人员合并到《新华日报·华北版》。《新华日报·华北版》因战争环境的残酷而暂时收缩发行范围,1943年10月1日改为《新华日报·太行版》成为中共太行区委机关报,直到1949年8月10日停刊。《新华日报·华北版》从创刊到1943年9月30日终刊,在太行山中坚持战斗了4年零9个月,出刊846期。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在艰苦岁月,铅和子弹共鸣,笔杆和枪杆齐飞。朱总司令称赞说,“一份新华日报,等于10万军队!”。

注:曾任《胜利报》,后来在《新华日报》华北版、《新华日报》太行版从事记者工作的刘江、鲁兮也到过东骆驼村。(见刘江回忆录)

陈赓关帝庙歇息讲革命

1938年响堂铺伏击战前夕,陈赓旅团于3月28日由襄垣下良东移至黎城县南委泉。772团于29日对南委泉至东阳关沿线村庄进行消息封锁,其一部驻扎于东骆驼村。30日(农历二月二十九)晨7时,各兵团均由现驻地出发,天黑前于龙王庙村与马家峪村之间隐蔽集结。

30日的上午东骆驼村关帝庙旁的榔树上喜鹊在不停地叫着,似乎在迎接匆匆而过的八路军战士。刚下过小雨,路上泥泞难行,春寒咋暖,灰蒙蒙的山梁上,透出一种祥和,没有一丝打仗的气氛。大概十时左右,一个首长骑着马进了村,来到足够两人合抱的榔树下,下马歇息,只见此人戴着眼镜,走路有点瘸,走到树根的石头下,坐下来拿出公文包,在本上写写画画。这时站在村口看大过兵的村民中,有人给这位首长端来热水。首长放下手中的公文包,接过水碗放到另一块石头上先凉着,开始询问村民生活的怎么样,春耕都备好了吗等等,然后就讲现在的革命形势,说日本鬼子很快就会被赶出中国,老百姓会过上好日子的。

首长端过水碗一饮而尽,顺手将碗递给村民说:这水甜啊!说着站起身,有点蹒跚的走到马跟前,和村民道别后上马朝后贾岭方向去了,弯曲的路上,只听见士兵HH的脚步声。这时有人感叹:八路军大过兵,只能听见脚步声!

第二天早上,震惊中外的响堂铺伏击战胜利了,村民之后才知道这位首长就是陈赓旅长,还听说后贾岭王家楼底做过386旅临时旅部。后贾岭这件事情,后来在陈赓日记中终于觅到真迹。

在东骆驼村关帝庙旁的榔树下,陈赓的老师长刘伯承于1942年6月中旬(端午节前)路过本村,前往南委泉,刘师长也是在这块石头上歇息的。当时他看着山上的石寨说了一句话:一村两寨(应该是说东骆驼村山上有两个石头山寨,后贾岭是386旅旅部)!遗憾的是,榔树早已在1947年的土改运动中被卖掉了;所幸的是,两位首长的故事却流传下来了。

注:摘录陈赓日记 1938年4月1日。

四月一日

昨晚及今日四时前,各部(本旅)均回到三街、西庄、庙上村及马家峪一带集结,七六九团回到福堂沟集结。各团均以少数部队在公路及东阳关一带游击,并扰乱敌人,主力休息一日。

据报,敌增千余人至东阳关与涉县,将响堂铺一带民房全部焚毁。终日炮声、机枪声不息,但对我毫无损失,仅证明其残暴、愚蠢与对我恐慌而已。

师又决定主力转移到西井、南北委泉、源泉、三十亩一带集结。留七七二团一个连归亮平亲率,在苏家蛟一带游击侦察,并准备敌人深入山地时,由七七二团杀一回马枪。后贾岭架设电话,以便随时得到前面情况。

游击队组织送差忙支前

抗日战争时期,东骆驼村党支部积极响应共产党八路军号召,组织民众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中,曾在王老屯、王合上组织下成立抗日游击队,为后方抗日做了大量工作。他们组织送军粮、做军鞋为八路军战士送饭、接济困难时期的人民子弟兵,秘密保卫八路军首长等。

全村男劳力大概四十人左右,响当铺战役时帮助八路军运送战利品物资。八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支前。每户出一个人一头牲口,曾前往长治市南石槽、潞城、襄垣、武乡、榆社、太谷、辽县、黄崖洞、索堡等地送差,如果遇到打仗就临时组成担架队上前线。民兵王老闷在抗战转移中被鬼子杀害于后贾岭。有不少村民草房被烧,三十多头牲畜被抢,人民与八路军同生死,共患难,奋力抗战。

抗日战争过去几十年了,为抗战做出过积极贡献的小山村—东骆驼村,现在村里人已稀少,村庄面临消失,当年的烽火日子已经被人们遗忘,搜集整理这些陈旧轶事,也算对先辈流血牺牲的一点缅怀吧!

有关抗战的社会实践报告:―览抗战历史风采 思民族精神传承历史社会实践报告(2) | 返回目录

今年适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是多国回首历史,缅怀先烈,共同追求和平的良好契机。我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胜国,以及二战亚洲战场的主要反法西斯阵地,更应当弘扬反法西斯精神与和平主义精神。作为学生,我们也应当承担起铭记与传承历史的责任,重视历史,学习历史,在追忆中纪念革命先烈,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培养追求和平的情怀。

为此,中财红星小队开展了以“青年亲历历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行走6地,历时8天,成果饱满,以下是中财红星小队社会实践的相关内容。

第一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小学宣讲之行

6月10日,小队一行七人走进昌平城北中心六街小学五年三班,开展以回顾抗战为主题的宣讲活动。活动中小队为小同学们宣讲抗战历史,提问抗战问题,发放活动礼品。同时小队成员就小学生抗战教育问题对学校唐主任进行采访。此次活动让小队成员仿佛也回到了童真时代,与孩子们一起学习的经历锻炼着我们,提升着我们,同时也传递着满满的爱!希望孩子们能够茁壮成长,共创美好未来!

第二步:“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战马嘶鸣之地

7月11日-7月14日,小队拜访了京西门头沟区马栏村,这里也是本次小队实践的重点对象。马兰村——七十多年前,这里血雨腥风,刀光剑影,英雄无惧,将星璀璨。实现了“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的不世功勋,堪称当时抗战先进。在今日,这里抗战精神薪火相传,形成了一条红线穿记忆的红色旅游文化,建设了第一家由农民集资建立的村级陈列馆,这里古色古香,红色荡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堪称今日红色教育的典范。

小队在这里进行了将近4天的实践活动,他们翻山越岭,寻挺进军红色足迹;聆听历史,了解英雄动人往事;游陈列馆,铭记儒将萧克将军;探访老兵,追忆沙场峥嵘岁月;采访村民,小村今日生活点滴;采访村长,红色遗迹缘何完整。他们在这里也受到了充满村长时代情怀的青年抗战教育,观看了声情并茂的抗战话剧。

真心希望马栏村这块红色净土能够永世长存。

第三步:戏里戏外七十载—八一外景拍摄基地

7月15日,小队一起游历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外景拍摄基地,岁月无情七十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让一切沧海桑田,当时的一切难以再寻,但是电影拍摄基地的真实布景给了我们一个特殊的体会历史的机会,于是我们选择了这里,作为我们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

断壁残垣,战壕碉堡,落寞黄沙。这里是那么荒凉,让人难以想象地处繁华的京都,想想也是蛮有意思的,你说那些露出泡沫茬口的断壁残垣,怎么到了屏幕上,倒有了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呢,电影能还原历史,似乎也真的有点石成金的能力。我们登上了一座城墙,在城头向远处看,然而远处又是更多的残破的看不出年代的建筑,似乎拍摄基地本身,就是一段逝去时光的见证。

第四步:“杨柳岸,晓风残月“---卢沟桥文化区与宛平城

7月16日上午,中财红星小队来到卢沟桥文化区,并游历宛平城,我们很小的时候,便学了《卢沟桥的狮子》,就想一睹卢沟桥的风采了;后来,又在课文里学到了《卢沟桥的烽火》,对它又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然而,卢沟桥依然超乎我们的意料之外。

78年前的7月,宛平城的宁静,卢沟桥的月影,都被日军的枪声惊碎了,子弹、枪声、炮火和鲜血使这里变成了人间地狱。而此时此刻漫步在当年弹火纷飞的桥上,坑洼的桥面分明在告诉我一种属于中国的哲学:我们也许会有落后的一天,也许会有弱小的一天,但属于中国人的东西,我们一定会自己亲手把它拿回来,无论对手多么可怕,我们都不会胆怯,也不会放弃。

第五步:“前事不忘,八载虾夷几变夏;匹夫有责,千秋龟鉴在兴华”——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

同日7月16日下午 我们来到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这个中国最权威最全面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为配合今年的阅兵,纪念馆今年一直闭关整修,而在前几日才重新开馆。在参观中,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感受学习历史,同时仔细记录观察纪念馆的呈现方式。馆内那雕塑上不屈的面容让我们内心更加刚毅,一幕幕日寇作恶的画面让我们充满愤怒,阵亡名路上一个个朴实的名让我们心生崇敬,更有历代主席的讲话让我们振奋鼓舞!

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让我们最全面系统的了解了抗战的历史风云,最直观的展示了战士的血与义,敌人的丑与恶。教育了我们青年人,勿忘历史,振兴华夏。

第六步:“这是只有人民才能创造的经典战役”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

7月17日中财红星小队来到顺义区的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这里是享有盛名的电影地道战拍摄地之一,有着较为系统的地道战历史陈列,和真实的地道供游人参观。

都说中国人民机制英勇,今天当我们自己身临其境时,才真正感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在那样一个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形势之下,中国人民运用聪明才智与日本侵略者周旋,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回顾这段历史,就是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握现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整个团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样的活动也能激发人的热情和青春活力,给队员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8天的活动,6地的探寻,数日的奔波,让我们收获良多,受益匪浅,我们在重温历史,也是在记住历史。

我们在追寻着那永远不被磨灭的历史,

也是让后人沿着先辈的足迹永远走下去。

社会实践报告抗战历史历史社会实践报告(3) | 返回目录

XX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举国上下各种纪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XX年7月13日至7月15日,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击水》报社“足迹”小分队从苏州前往南京进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收获良多。

7月13日上午八点半,小分队成员于苏州大学北校区工科楼前进行了简单的出征仪式。下午两点到达六朝古都也是抗日名城——南京。休整过后,队员立即开展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小队10人被分为三组,分别由三位大三队员领队。第一天,小队一组成员到南京悦来巷参观了抗战遗址,斑驳的巷道无声地诉说着那一段远去的历史;而另一组成员则采访到了南京1213志愿者同盟秘书长王超,王超和队员们讲述了1213志愿者同盟成立的初衷、团队运作情况、团队定位、援助老兵的大体情况、今年的抗战活动和他本人参与扶助困难抗战老兵的感想,队员们油生敬佩之情。

7月14日,小队依旧分为三组行动。一组由王瀚城带队前往南京大学采访南大历史老师,了解南京在抗战时的历史,并前往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采访这个民间组织的抗战情结;一组由陈思思带队前往参观南京大屠杀博物馆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一组由李鹏丽带队到位于五塘广场的向阳养老院看望抗战老兵。王瀚城小组到达南大后,幸运地采访到南大民国历史研究所姜老师,姜老师回答了队员们提出的关于南京大屠杀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相关问题。姜老师表示,在12月13日成为国家公祭日后,国家各个层面对待南京大屠杀的态度越发重视,为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各大高校也开展了很多活动,比如南大就出了一套《日军侵华图集》。而各界人士对于抗战遗址和抗战老兵的关注程度也越发重视,南京1213志愿者团队、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先生等能勇于承担起历史责任值得我们学习。对于年轻一代特别是学生,姜老师强调更要勿忘国耻,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南大采访结束后,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的参观也让队员们印象深刻,特别是对老兵的关注极尽细心与温暖。

陈思思小组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和大二历史档案馆时,从图片和视频、场景还原中目睹抗战期间的惨烈,深深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八年抗战的不易。虽然没有采访到馆长,但是在和参观的小朋友聊天的过程中,她们认识到“少年强则国强”。李鹏丽小组在几经周折后找到位于五塘广场的向阳养老院,经得工作人员许可后队员们采访到了95岁的石永固和91岁的邬汉忠老兵。两位老兵对往事仍记忆清晰,向队员们讲述了他们黄埔军校受训和抗战时的故事。石老说:“当时日本人入侵,很自然的就当兵抗战了,保家卫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而邬老言:“战场是无情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面对敌人你不能有丝毫的退缩!”抗战老兵,民族英雄,老兵精神,历久弥新!

7月15日上午,活动的最后一天,小队来到南京市玄武湖进行宣传活动。近期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在进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图片展,很多中小学生到馆中参观。小队到场后,许多家长听闻苏大学子前来南京做抗战活动,主动要求合影留念,队员们也和小朋友及家长们交流与抗战有关的话题。之后,小队在玄武湖广场分发传单,向市民们宣传抗战精神,得到了很多市民的支持,两个小时的宣传活动很快圆满结束。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足迹”小分队队员们依据历史足迹,从历史、老兵、社会各界人士层层追寻探索,无论是实践能力还是知识都得以很大地提升。战争的硝烟早已弥散,但历史的血泪不能遗忘,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每位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足迹”小分队,愿以己之力,将“爱国自强”的正能量传递,为抗战70周年献礼!

第三篇:历史实践活动报告

历 史 报 告

目录:

小组考察时间、地点、目的、方式及参观概况 重点参观对象详细介绍 参观对象存在的问题及感想

考察时间:2012年10月—11月

考察地点:岳麓山,新民学会旧址,韶山

考察目的:调研农民运动的社会意义,提高我们对历史更深层次的认识并加强爱

国主义精神 考察方式:参观

回顾历史感受生活,带着对革命先烈无比崇敬的心情,我们小组六人分成了三个小部队,分别对岳麓山,新民学会旧址和韶山进行了实地考察,由红色景区缅怀革命先烈。此次考察的目的是调研农民运动的社会意义,提高我们对历史更深层次的认识并加强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带着一份激动的心情用心灵去贴近先烈们伟大的灵魂,感受心灵的洗涤与革命的精神。

趁着十一黄金周,我们的一个小分队对韶山进行了实地考察。在韶山她们参观了毛泽东故居,毛泽东纪念馆,毛氏宗祠等景点,在精神世界和思想境界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韶山,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潭市市区以西。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著名的革命纪念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韶山是毛泽东的故乡对毛泽东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而毛泽东是开创中国近现代史的伟大先驱,为中国的崛起与伟大复兴做出了无人可替代的贡献。所以对于想要更加深刻的了解历史,感受历史的人来说,韶山是必去之地。韶山在我党抗战阶段也是一个重要的革命根据地。1925年2月,毛泽东偕夫人杨开慧回韶山组织领导农民运动,先后在毛氏宗祠、李氏宗祠、庞氏宗祠等地创办了20余所农民夜校,并在韶山冲建立中国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之一——中共韶山支部。

于此同时,我们的另一个小分队也对位于长沙市荣湾镇周家台子(现为新民小区)的新民学会旧址和蔡和森故居进行了参观。在整个的参观过程中我们既感受到了悠久的历史文化,更是重温了伟人们的豪情壮志、丰功伟绩。

新民学会旧址位于长沙市荣湾镇刘家台子(现为新民小区),是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新民学会是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在五四时期组织的革命团体。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张昆弟、罗章龙等13人在蔡和森家里开成立大会。当时,学会的宗旨是“砥砺品行,革新学术,改良人心风俗”。五四运动期间,学会经常组织会员讨论国家大事和世界形势,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经验,积极投身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寻求改造中国的道路和方法,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在思想上、干部培养上作了重要准备。中共一大召开之前,学会停止了活动。整个旧址按原貌布置陈列,有蔡和森等的住房和成立会会议房间,其偏东向另辟辅助陈列展览,全面介绍了新民学会存在三年的活动史迹。

11月26号下午,趁着没课的时间,我们组的最后一个小分队也出动了,她们从东方红广场处上山,对岳麓山进行了游览。

岳麓山位于长沙西郊,湘江西岸,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沿途风景优美,漫山红遍。但岳麓山吸引游客的地方不仅仅是如画的风景,更是因为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岳麓山有许多革命先驱的墓葬。这些茔墓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庄严肃穆,黄兴、蔡锷墓则是其中最巍峨雄伟的两座。这里又是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毛泽东、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常来岳麓山聚会,留连于爱晚亭、清风峡等外,研讨国家大事,探求革命真理。

接下来,我们小组对所了解到的的岳麓山做个较系统的介绍:

历史沿革

岳麓山其山脉属南岳衡山,古人把岳麓山列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称为灵麓峰。宋代,岳麓山产生了一则湖湘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胡寅怒斥奸臣的故事。南宋初年,金兵不断南侵,宋高宗赵构偏安江左,执掌朝柄的秦桧等人畏敌如虎,一味妥协投降,胡寅目睹国家的内忧外患,心急如焚,对南宋朝廷极为不满,对秦桧之流深怀憎恨,他愤而辞去京官,请示归回湖南和父亲胡安国、弟弟胡宏等一同居住生活。一次,胡寅正在长沙岳麓山游览麓山寺,突然听到秦桧党羽刘旦来湖南做官的消息,他非常气愤,便挥笔在墙壁上大书“是何南海之鳄鱼,来作长沙之鸟。”南海鳄鱼的比喻,来唐代韩愈的《祭鳄鱼文》。传说韩俞初任南海边潮州刺吏,知道恶溪中有鳄鱼把百姓的牲口几乎吃光了,便写了《祭鳄鱼文》投入恶溪命鳄鱼限日离开潮州迁往南海,否则将弓矢捕杀殆尽,结果鳄鱼惧怕潜走,以后潮州永无鳄鱼。刘旦恰好是潮州人,胡寅是将他比喻成了那凶残虚伪的潮州鳄鱼,又到长沙来为害百姓了。刘旦见了这题句,知道是在讥讽自己,便向秦桧告状。胡寅因而落职,20年不再做官。这表现出胡寅和其他湖湘学派创始人一样,节操凛然,一身骨气,为岳麓秀山增色不少。

自然景观

爱晚亭

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为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唐代诗人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山行》的诗句中,改名爱晚亭。爱晚亭是革命活动胜地,毛泽东青年时代,在第一师范求学,常与罗学瓒、张昆弟等人一起到岳麓书院,与蔡和森聚会爱晚亭下,纵谈时局,探求真理。白鹤泉

在麓山寺后,古树环抱,有泉从石罅中溢出,冬夏不涸,清洌甘甜,清澈透明。白鹤泉有“麓山第一芳润"之称。相传古时候曾有一对仙鹤常飞至此因而取名白鹤泉,有趣的是以泉水煮沸沏茶,蒸腾的热气盘旋干杯口,酷似白鹤。曾有寺僧砌石为井如鹤形,刻“白鹤泉"三字于崖上,并建有一石碑。穿石坡湖

穿石坡景区位于岳麓山半山腰之上。因景区内很早以前就有一个有名的穿石坡景点,景点内修建了一个亭子,上面写有穿石坡三个大字。相传西晋时期,陶侃射杀蟒妖后,遵照白鹤姑娘的遗愿,相约在50年后再相见。耄耋之年的陶侃因政务耽误了相约之期。陶侃在相约之处苦苦守候了九九八十一天,精诚所至,终得以见。菩萨为阻断白鹤姑娘再生思凡之情,便叫陶侃从石门离去,陶侃被迫穿石而出,转身仅见一堵石壁矗立在眼前。故而称之穿石坡。

穿石坡湖景区建成已有多年了,建成后的穿石坡湖景区风景更加优美,环境更加优雅,四季风景宜人,空气清新,是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中一主要景点,是游客游岳麓山必去的景点之一。兰圃水景

岳麓山兰圃辟建于蟒蛇洞下方谷地,原名道乡村(今呼稻香村)。

全圃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86平方米,包括温室、花房、展览曲廊、荫棚、接待、会议室、管理用房等。万景园

万景园建于1985年,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90平方米,内有温室、花房等生产管理车间及一些游览性建筑。万景园除了植物盆景,还有山石盆景,桂林山水、张家界石林、黄山绝壁迎客松长年在园中安家落户。岳麓山盆景园建成后,经园林处设计室进一步加工策划,凿池,建亭,完善服务设施,布局更加完善,且辟游览公路直抵园址。鸟语林

长沙鸟语林坐落于全国闻名的岳麓山风景区内,占地40亩。园内征集了中外珍稀鸟类近200个品种约5000只鸟,其中国家

一、二级保护的鸟类有丹顶鹤、白鹤、红腹锦鸡等,还有国外的金刚鹦鹉、黑天鹅、鹈鹕、火烈鸟等珍稀鸟类。鸟园注重园林造景艺术,突出鸟类表演,融驯养、保护、繁殖、观赏、科普宣传为一体,是湖南省唯一的大型鸟类观赏、鸟艺表演乐园。漫步鸟语林,既可观赏自然环境中五彩斑斓的珍禽异鸟,增长知识,还可观赏鸟艺剧场诙谐的鸟艺表演,又可感受亲手喂鸟的乐趣,真可谓“走进鸟语林,不乐都不行”。翊武亭(半山亭)

半山亭在岳麓山半山腰,有一座六方形凉亭,是游人上山常驻足憩息之所。其原名蒋公亭。上世纪50年代,为防止人们把“蒋公”误认为蒋介石,”蒋公亭“改名为”半山亭“。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为了缅怀先烈,尊重历史,湖南省人民政府发文将蒋翊武墓旁的半山亭增补为第九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改半山亭为“翊武亭”。

烈士墓碑

禹之谟墓

禹之谟(1866-1907)字稽亭,汉族,湖南湘乡人。民国奠基者、主革命党人、同盟会会员、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实业家。惟一学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前身)创始人。

1907年2月6日,禹之谟在靖州东门外慷慨就义,年仅41岁。临刑前他高呼:“为救中国而死,为救四万万人而死,继我志者自有人!”。其遗体始葬青树坪,民国元年公葬于岳麓山。孙中山追赠禹之谟为陆军左将军。

禹之谟墓位于岳麓山麓山寺北侧,与陈天华、姚洪业墓上下毗邻。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黄兴墓

位于云麓峰北侧小月亮坪上方,座西朝东,俯瞰着英雄的长沙城。脚下湘江环绕,似依依罗带滔滔北去,桔子洲绿草如茵,像长蛇蜿蜒江心。

黄兴(1874---1916),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原名轸,字廑午,又字克强,湖南善化(今长沙市黄兴镇)人。华兴会创始人之一。

黄兴为推翻帝制、缔造共和,历尽艰险,戎马半生。实为民国之开国元勋,功垂千古。章太炎先生悼黄兴挽联: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蔡锷墓

位于黄兴墓下,白鹤泉旁,周围松柏环抱,十分清幽肃静。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

孙中山先生亲笔书写挽联,悼蔡将军: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把将军比作投笔从戎的班超和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足见将军功绩,可标青史。

陈天华、姚宏业合墓

岳麓山上有几座合墓,陈天华、姚宏业墓就是其中之一。陈天华(1875--1905)湖南新化人是辛亥革命前著名的革命宣传家,著有《猛回头》和《警世钟》两本通俗小册子鼓吹革命。姚宏业(1883--1906)湖南益阳人。二烈士均因忧愤国事,感伤时弊而先后在1905年12月8日和1906年清明日,一于日本蹈海自尽,一于黄浦江投江而殁。陈烈士死时年仅30岁,姚烈士更年轻,“仅二十有四”。

两烈士分别蹈海、投江的书生意气、振聋发聩,引起了国人的强烈反响。1906年5月23日,二烈士遗骸运抵长沙,民众不顾当局阻挠,于29日公葬二烈士于岳麓山“以彰义烈”。是日,长沙全城学生出动,送葬队伍几万人,长达10余里。“送葬学生皆着白色制服,自长沙城中观之,全山为之缟素”。蒋翊武墓

蒋翊武墓,位于长沙市岳麓山半山亭上方、麓山寺正门下约20米处。1916年9月,护国战争胜利后,蒋翊武的遗骸自桂林归葬长沙岳麓山,湘人为他营建汉白玉墓塔,墓区为一空旷平地,占地约400平方米。、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高耸于岳麓山腰的汉白玉墓塔,至今仍在不断地向人们讲述英雄的革命业绩。

五轮塔

五轮塔又名纪念塔,位于岳麓山爱晚亭一侧的山腰上,是为纪念北伐阵亡将士于1924年修建的,但在文革期间惨遭破坏,为恢复其原貌,日前经过专家们的精心设计和修复,五轮塔已游客们全面开放。更具保留价值的是,这座塔也是国内唯一的一座五轮塔。将士公墓

位于岳麓山赫石坡岳王亭上方。抗日战争期间三次长沙会战,由三湘子弟组成的陆军第73 军于长沙外围抗击日军。该军所属暂编第5师师长彭士量及将士,第77师、193师、50师及军司令部直属部队众多官兵壮烈殉国。

历史景点

六朝松

麓山寺自古居于岳麓山半腰。寺庙山门上有“古麓山寺”的横额,两旁为对联“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揭示出此寺久远的历史和在湖南佛教中的重要地位。堂前有两株罗汉松,枝干拳曲,针叶繁茂。左边一株相传为六朝所植,称“六朝松”,树龄在1700年以上,是岳麓山植物界的元老,弥足珍贵;右边一株在清代被巨风拔去并由清人补植。两棵古松并峙于阁前,游人从树下经过,如人关隘,故称“松关”。这葱郁古树,引发着人们无限幽思,也仿佛向人们诉说着麓山寺的悠久历史。麓山寺

在岳麓山半腰,系晋初古寺。、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用“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的诗句称颂殿字宏大。山门上有“古麓山寺” 的横额,两旁为“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对联,门外古枫参天,浓荫覆盖,门内园圃百花争艳。云麓宫

位于长沙市岳麓山峰顶。属道教二十三洞真虚福地。、文革期间,云麓宫遭到严重破坏。现存道宫房屋600平方米,部分建筑由长沙市宗教部门管理。长沙市道教协会设此。云麓宫地处岳麓山巅,四周古木参天,景色宜人,是游人品茶、谈联、观景、歇憩之地。舍利塔

在爱晚亭后右方不远的密林中。杨坚称帝后诏令全国五十二州,在名山福地绘塔,分藏舍利子,塔下绘尼之像以纪之。据说岳麓山这座塔就是其中之一。禹王碑

禹王碑位于岳麓山巅的苍紫色石壁上,面东而立。碑文记述和歌颂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大禹继父治水,“七年闻乐不听,三过家门不入”的美谈,倍受历代人民尊重,流传至今。全国有十风处镌立禹碑,据说皆由岳麓禹碑模本复刻。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的一颗璀璨明珠,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它历经千载,瀚墨流香,弦歌不绝,办学不已,故有“千年学府”的美称。195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它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明文公布,岳麓书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岳麓书院于1903年更制易名为湖南高等学堂,1912年又更名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17年改名为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所以古岳麓书院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古书院的一个整体文物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但它一直是湖南大学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湖南大学组织修复与常年的维护和管理。

书院拥有一支素养较好的作者队伍,他们著书立说,已有不少著作先后出版。座落在书院内的湖南大学出版社,既为有关书院的出书功能和传统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扬。

古岳麓书院还有祭祀的功能,古人先后修建了文庙及一批专祠。古人到圣庙专祠进行供祀活动,也是他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弘扬传统文化、激励士贤的一种形式,但这种形式毕竟受到封建社会的粉饰,所以,民主革命开始之后,这种祭祀活动在书院逐渐消失。尽管这种祭祀形式不可取,但对圣贤先哲的纪念仍有一定意义,对他们的哲学观点、思想道德观念中的合理部分还应继承和弘扬。古人留下的圣庙专祠,现修葺一新,供后人景仰,亦有助于人们了解和弘扬祖国的优良传统文化。

而在这次调研过程,我们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确实领略了很多,浏览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然而,通过这次调研后,我们也发现了很多问题。

对于新民学会旧址,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是我们缅怀革命先烈,学习革命精神的基地。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紧缺,各种开发商开始到处征集土地改造建筑,这就导致历史遗迹周围出现了极不协调的各种建筑,严重影响了厚重的历史氛围。就拿现在的蔡和森故居的周围环境来说,一方面,周围不仅有各种居民住房,更有一栋栋的高楼大厦处于修建之中,各种装修钉打的声音严重影响了故居应有的宁静。另一方面,在长沙生活的人或许都知道有“新民学会旧址”这样一个公交站点,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还有着蔡和森这位名人的故居。这个问题就暴露出问题的所在,很显然,首先是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没能让大家充分了解到该历史遗址的存在;另外,蔡先生故居的大门显得太过隐蔽。刚开始我们过去参观的时候,走进大门我们找了好久才找到这个历史遗迹。所以政府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多像居民和游人多宣传这些地方,加强历史遗迹的建设与管理。

同样,在岳麓山上,可供参观的历史遗迹众多。像黄兴墓、蔡锷墓等等。然而,由于很多来爬岳麓山的人都是散客,没有规范的导游指导,这就导致了一些问题的产生。譬如:其实,大多部分游览岳麓山的人都知道黄兴这个人的存在,也知道他的墓就坐落在岳麓山半山腰,而且大家都很虔诚的祭拜他们。然而,当更深层次的去问他们都干过什么的时候,许多人就茫然了,不能给出让人信服的答案。简而言之就是,游客只是肤浅的去参观了黄兴的墓,而没有深层次的去了解黄兴这个人,关于这个人的事迹和精神大家还是一知半解。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花更多的经历和资本去改善这个问题,让每一个来旅游的人确实能够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伟大和不朽。

除了政府应该采取这些措施外,我们还应该注重我们的历史教育问题。许多小学生就知道某人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英勇就义,在学生时代就没有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这必然会导致这些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历史观念的偏差。所以要从小就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同时,课本上不可能把每一位革命先烈都详讲,肯定会有所侧重。所以像毛泽东这样的伟大领袖就会予以更多的篇幅去介绍,而像何叔衡等革命先烈可能就会一笔带过。这就导致同学们认识历史的不全面,所以同学们除了在课堂上学习历史知识外,还要去全面的认识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他们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们的不顾生死的气概同样值得我们去颂扬。

现实是历史的影子,历史是现实的预言。“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不管是政府还是个人,在认识和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都要全面的去把握。这样才能够让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才能看到中国的今天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浇筑的;才能真正让我们体会到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

第四篇:某年社会实践报告抗战历史

XX年社会实践报告抗战历史

XX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举国上下各种纪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XX年7月13日至7月15日,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击水》报社“足迹”小分队从苏州前往南京进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收获良多。

7月13日上午八点半,小分队成员于苏州大学北校区工科楼前进行了简单的出征仪式。下午两点到达六朝古都也是抗日名城——南京。休整过后,队员立即开展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小队10人被分为三组,分别由三位大三队员领队。第一天,小队一组成员到南京悦来巷参观了抗战遗址,斑驳的巷道无声地诉说着那一段远去的历史;而另一组成员则采访到了南京1213志愿者同盟秘书长王超,王超和队员们讲述了1213志愿者同盟成立的初衷、团队运作情况、团队定位、援助老兵的大体情况、今年的抗战活动和他本人参与扶助困难抗战老兵的感想,队员们油生敬佩之情。

7月14日,小队依旧分为三组行动。一组由王瀚城带队前往南京大学采访南大历史老师,了解南京在抗战时的历史,并前往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采访这个民间组织的抗战情结;一组由陈思思带队前往参观南京大屠杀博物馆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一组由李鹏丽带队到位于五塘广场的向阳养老院看望抗战老兵。王瀚城小组到达南大后,幸运地采访到南大民国历史研究所姜老师,姜老师回答了队员们提出的关于南京大屠杀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相关问题。姜老师表示,在12月13日成为国家公祭日后,国家各个层面对待南京大屠杀的态度越发重视,为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各大高校也开展了很多活动,比如南大就出了一套《日军侵华图集》。而各界人士对于抗战遗址和抗战老兵的关注程度也越发重视,南京1213志愿者团队、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先生等能勇于承担起历史责任值得我们学习。对于年轻一代特别是学生,姜老师强调更要勿忘国耻,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南大采访结束后,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的参观也让队员们印象深刻,特别是对老兵的关注极尽细心与温暖。

陈思思小组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和大二历史档案馆时,从图片和视频、场景还原中目睹抗战期间的惨烈,深深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八年抗战的不易。虽然没有采访到馆长,但是在和参观的小朋友聊天的过程中,她们认识到“少年强则国强”。李鹏丽小组在几经周折后找到位于五塘广场的向阳养老院,经得工作人员许可后队员们采访到了95岁的石永固和91岁的邬汉忠老兵。两位老兵对往事仍记忆清晰,向队员们讲述了他们黄埔军校受训和抗战时的故事。石老说:“当时日本人入侵,很自然的就当兵抗战了,保家卫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而邬老言:“战场是无情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面对敌人你不能有丝毫的退缩!”抗战老兵,民族英雄,老兵精神,历久弥新!

7月15日上午,活动的最后一天,小队来到南京市玄武湖进行宣传活动。近期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在进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图片展,很多中小学生到馆中参观。小队到场后,许多家长听闻苏大学子前来南京做抗战活动,主动要求合影留念,队员们也和小朋友及家长们交流与抗战有关的话题。之后,小队在玄武湖广场分发传单,向市民们宣传抗战精神,得到了很多市民的支持,两个小时的宣传活动很快圆满结束。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足迹”小分队队员们依据历史足迹,从历史、老兵、社会各界人士层层追寻探索,无论是实践能力还是知识都得以很大地提升。战争的硝烟早已弥散,但历史的血泪不能遗忘,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每位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足迹”小分队,愿以己之力,将“爱国自强”的正能量传递,为抗战70周年献礼!

推荐专题: 高中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历史实践活动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