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义工实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义工实践报告》。
一、实践题目:
去敬老院为老人献爱心
二、实践人员(8人)系别:
土木工程 班级:土木1305班 姓名:
三、实践目的:
一直生长在被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当中,而从未付出行动 去帮助过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生活中总是看到别人献出了自己的爱心。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希望可以为那些需要关心和帮助的人伸出自己的双手,献出自己的爱心。
四、实践内容:
暑假期间,我和同学去了镇敬老院。早上,我们提着慰问品,一路说笑着向镇敬老院走去。到了敬老院,走进大门一位热心的阿姨接待了我们,还一边给我们讲解敬老院的概况。
镇敬老院创办至今将有二十年,有了一支较强经验的管理机构和有一支较有经验的护理人员队伍,镇政府投资200万元基础设施。敬老院将住房规范、服务特色化、厨房标准化、环境花园化作为标准。房间有二人、三人、四人,全天24小时护理,间间有卫生设施,食堂饮食生熟分开,专烧特具病号饭。
阿姨向我们讲解到:敬老院里其中50%以上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多数患有神经官能症或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在阿姨的带领下,我和同学前往一个房间慰问代养老人。起初在老人面前我们还有些拘谨,但老人们的热情欢迎感染了我们。平时娇生惯养的我们,走出校园来到社会,走进老人。把老人当作朋友一样聊天,帮他们整理衣物,擦拭家具,听老人讲自己的过去,让这些在孤独中生活着的老人又一次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到了老人的就餐时间,我们跟着负责分饭的管理员一起帮助老人们进行就餐。有的老人就餐很不方便,一定需要喂才行。这时我们早已没有先前的拘谨,争着给老人喂饭,完全没有了平时的娇气。虽然动作显得笨拙,可一见到老人的笑脸,大家就笑得很开心,感觉像一家人似地其乐融融。 下午1点多,等我们吃完饭,老人们都出来散步和锻炼身体了。敬老院里有个很大的院子,里面有很多锻炼身体用的运动器械。有相当多的老人在锻炼身体,看见我们来了,就和我们一起玩些小游戏。通过聊天,我们了解了老人们日常的生活。老人们虽然刚到时有些不太习惯,不过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老人家在这里很开心,也可算是安享晚年。
下午3点多,我们与老人告别后离开了敬老院。
五、实践的意义: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懂了很多,社会上有很多需要我们关爱的`人群,我们应该献出一点爱,尽我们所能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这样的社会一定会和谐。
六、实践的心得体会:
通过志愿服务,启发了我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这些都让我们体会到了老一辈的孤独、我们的幸福和自私。虽然我们满头大汗,但是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心里有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很少能够体会到。公益劳动是不计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感觉自己是另一个雷锋。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每天面对的不仅仅是课堂与知识,而应当有更多的接触社会实践。此次活动不仅给敬老院因各种问题而失去家庭温暖的老人送去了温暖,同时在活动中叶锻炼了自己。看到老人那落寞的眼神,那被岁月摧折的脊背,那被时光的车轮碾过留下岁月痕迹的脸庞,都激发了我们的爱心。作为青年的我们把自己当做老人的亲孙子,陪老人捞家常,为老人捏肩捶腿,尽自己的孙辈之孝。从此次敬老院的活动中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人群,不一样的人生,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重要性。望着那些因不幸走到一起的老人们,那群因孤独而相伴终老的老人们,我们心中都有一个希冀,希望我们能给老人带去一丝温暖,希望老人能够安度晚年。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奉献我们的爱心,去关心那些可敬的老人,可爱的儿童,你会发现自己真的长大了,成为真正的社会人!
这个暑假,准确的说是6月24日至6月30日,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做了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去党校的图书馆做义工。这是我们第一次去图书馆做义工,感觉非常的有意义,能学到许多知识,下面就把我们的活动总结和感想写出来,整理成这篇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首先去图书馆做义工,最先知道的当然是有关图书方面的知识了,一册完整的图书一般由书衣、封面、书脊、文前栏目、扉页、半书名页、附加书名页、书名页、版权页、献词、序言或前言、目次、绪论和导论、正文、图表、附录、参考文献、索引这18个部分组成。图书上的isbn号是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的简称,是专门为识别图书等文献而设计的国际编号。isbn由10位数组成,分四个部分:组号(国家、地区、语言的代号)、出版者号、书序号和检验码,其间用符号“―”隔开。我国的组号是7 ;美国的组号是0 ;英国的组号是1。比如:isbn 0―13―318015―8 表示美国出版的图书。我国在1982年起加入isbn,1987年1月1日正式实施,国内正规途径出版的每一本书都有唯一的isbn号。如今的图书馆分为:国家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 非专门图书馆 学校图书馆,专门图书馆,公共图书馆。
好了,上述是图书及图书馆的一些知识,接下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了――整理图书。《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用来对图书资料进行分类的法典,是图书分类的工具书。其分为五个基本部类,在五个基本部类的基础上展开为22个 基本大类,用22个大写汉语拼音母来标记。
图书排架一般都是采取分类排架法,以索书号为依据,先按分类号的大小,由小排到大。若分类号相同,再依书次号的顺序,由小排到大。以一个书架为单位,由左至右由上而下依序排列,之后再排至右侧的第二个书架,仍是由有至左,由上而下 图书上架时不超过三分之二,以便为新书预留空间。
而我们的工作便是把散落在其他地方的书放回原有的位置,别看这是一件小事,这对我们来说已算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了。因为必须要按照书的类别,编号一一找到位置是很难的,尤其是一个很大的图书馆,而且,有些书不好判别他的类别,只能找到和他相似的书放在一起。所以,虽然我们的工作看起来很轻松,但做起来并不简单,尤其是刚刚学会图书分类的时候,经常一两本书就要弄十多分钟。
不过,通过几天的练习和熟悉,逐渐掌握了图书的整理技巧和图书的分类方法,速度也就快了一些。而且,我们在这里并不单单只是整理书而已,我们还帮忙打扫图书馆的卫生,不过,打扫图书馆的卫生也不容易,一不小心就会让尘土落到书籍上,所以,我们都是非常小心的在打扫。
短短一星期的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了,我们结束了在图书馆做义工的工作,我们的感触颇多,我们终于明白了,其实每一项工作都不是那么轻松的,别看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很轻松,其实也不轻松,我们就深有体会。不过我们还是学到了许多的知识,学会了如何分类图书,如何整理图书。这次的经历非常难忘。
在我国志愿服务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学习雷锋的活动,而真正的系统化的志愿活动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广泛的宣传和实施活动,奠定社会基础后,1994年12月,共青团中央正式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一些重大活动、事件(奥运会、汶川地震)的影响,极大促进了志愿服务的发展。
以xx社区为例,每年都要开展相关的义务服务(志愿服务),包括帮助孤寡老人、失业人员,法制宣传教育,治安巡逻等,尤其是今年6月奥运圣火传递经过荆州,其中在荆中路部分路段的传递在xx社区居民委会辖区,居委会在市、区、街道统一部署下组织志愿安保人员协助公安机关对相应路段的秩序进行维护。在这些活动开展的同时笔者也发现和了解到也存在一些问题,可以说这些问题是具有代表性的。可以说也是所有基层单位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一、部分志愿服务的开展是形式化、运动式的,活动服务开展期间响应度不高。缺少长期性、基础性的志愿服务;
二、从事志愿服务人员比例相对较少,承接性不高;
三、从事志愿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足。
四、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的了解不足,对志愿服务有着较大的误解,部分群众认直观误解为志愿服务就是“扫大街”等活动,部分人士不珍惜志愿服务。
在法制建设方面最重要的是制定法律之后的执行,而执行的基础是在于公民的了解和遵守,而了解的基础是在于宣传。
几千年以来我国都是人治超过法治,权力大于法律。从依法治国的提出和贯彻下来,全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目前我国全国人大、国务院共制定了400多部法律、800多件行政法规,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地方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
法律素质也是公民素质的基本组成,而这是需要靠基层组织的宣传。每年法制宣传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社区都会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据笔者所了解到的这样的宣传活动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与志愿服务相同的问题。可以说这也是很多基层社区与单位面临的问题。
从市到区、街道、社区都在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而社区是基层单位,对于这项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很多问题产生与基层,而直接在基层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大大降低社会成本。例如,在社区当中发生的一些民事纠纷,通过社区基层的解决,可以大大降低法律成本与代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普通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为六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可以再延长六个月。有些问题通过调解,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有助于问题化解与基层,奖励执法成本。更好地利用法律资源。而这需要大家提高法律意识,更重要的是法律当中所孕育法治精神,这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着促进作用。
笔者是法学专业学生,之所以将实践课题定为“社区志愿服务与法制宣传”,除了与自己专业有关外,还考虑到两者有着相关性,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包括法制宣传,而法制宣传活动开展的好,对于志愿服务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作为现在的大学生,有着法学专业的大学生从是志愿活动,特别是法制宣传对于自己的专业学习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目前全国法学专业招生人数从1977年的223人到2007年的10多万人数增长了448倍。2001年,全国设有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学校292所,2005增长到559所,2007年全国已有603所法学院系,每年法学毕业生达到数十万。而在1977年恢复法学教育时,全国只有三所大学设有法律系,仅招收200多人。尤其是从2002年开始,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在全国214个学科专业中,法学专业就业率当年排在187位,2005年则成了“老末”。而法学类专业毕业生工作半年后的平均就业率仅为83%,不仅低于全国进入‘211工程’的院校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就业率89%,甚至低于全国其他本科院校毕业后半年的平均就业率87%。”(《法制日报》)
严重的就业形势要求我们在大学四年重视专业的学习,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专业应用能力。而应用能力的提高是多方面的,除了在专业机构的专业实习外,在基层社区的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也有很重要的帮助。一方面,在学校我们进行专业学习,同没有进行系统学习的社会人士相比,进行基本的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有着巨大的专业优势;另一方面,基层社区又缺乏相应数量以及长期进行该项活动的志愿人员。所以笔者认为我们目前在校的的法学学生,不应仅仅局限于校园内,更应走出校园,完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周六、周日)可以在学校附近的社区进行这样的志愿服务,这不仅有利于我们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可以提高毕业后踏入社会的适应能力。而此项活动的开展可以通过利用类似社团的组织开展如青年志愿者协会、法律服务团等,这样通过组织可以使这项志愿服务更持续的开展下去。志愿活动的开展不仅对我们有帮助,对于社区的的社会综合治理有着促进作用,同时更有助于和谐校园周边环境,提高学校的社会美誉度。
后记:通过本次暑假社会实践,使我对所一些问题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同时也了解基层工作的艰辛与平淡,对于我们当今的大学生只有了解基层,到基层中去锻炼,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切实提高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一、家教工作根据我们定期收集上来的反馈意见我们知道家教的志愿者表现很不错,深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被帮扶老人对志愿者的表现也很肯定,认为他们很热心、态度很好,但是出于他们自身的其他原因个别老人不需要志愿者,所以我准备下学期我们不再安排志愿者给这些不需要帮扶的老人,这是为了尊重他们。
二、最初我们是通过蜀山区稻香村黄山路社居委的帮助才联系上社区,由于蜀山区稻香村黄山路社居委里负责和我们联系的工作人员很忙,耽搁了将近三个星期,使得我们的活动一时无法开展,所以在这个学期结束前我们可以统计好社区里我们正在服务的人的联系方式,下学期我们可以直接自己和他们联系,这样工作能早点开展,也不用麻烦社居委的工作人员。
三、相比而言这学期的社区活动比去年较成功,和社区联系比去年紧密,对志愿者的管理也比去年规范,但是仍然不尽人意,我们对志愿者没有一个系统的管理,我们先锋队最初计划做的一个系统的管理条例一直没做,除了先锋队启动仪式及志愿者动员大会之外我们没有给社区志愿者做一个专门的培训,这个在下学期志愿者工作开展前就必须进行的。
四、大一新生刚进大学什么活动都想报名,或许最初他们对志愿者工作很有积极性,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或者因为其他事情比较忙,很多志愿者的积极性明显减退,相反有些人最初没有报名志愿者,但是在大学生活一段时间后他们喜欢上了志愿者工作,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志愿者的考察,及时解除那些工作不认真的志愿者,对于那些优秀的志愿者我们应该有适当的奖励措施,中途报名的志愿者经考察合格后我们应该同意。
五、仅我们现在的社区其实太少了,无法满足我们系那么多优秀、积极的志愿者们,所以下学期我们要开拓资源、寻找另外的服务对象,我们要积极联系其他社区或者学校,将我们系优秀志愿者的牌子打出去!
四、大一新生刚进大学什么活动都想报名,或许最初他们对志愿者工作很有积极性,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或者因为其他事情比较忙,很多志愿者的积极性明显减退,相反有些人最初没有报名志愿者,但是在大学生活一段时间后他们喜欢上了志愿者工作,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志愿者的考察,及时解除那些工作不认真的志愿者,对于那些优秀的志愿者我们应该有适当的奖励措施,中途报名的志愿者经考察合格后我们应该同意。
五、仅我们现在的社区其实太少了,无法满足我们系那么多优秀、积极的志愿者们,所以下学期我们要开拓资源、寻找另外的服务对象,我们要积极联系其他社区或者学校,将我们系优秀志愿者的牌子打出去!
作为一名大学生,经常参加协会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说是志愿服务给了我最好的锻炼机会和实践舞台。突出的感受就是通过志愿服务平台,眼界更加开阔,心灵更加清纯透彻,对奉献过程中得到的快乐感受也更加深刻。整个工作过程中,我们所代表的其实并不是个人,而是我们整个志愿服务团队的声誉。我们对每个人都一直在微笑着,在他人需要时总是第一时间给予他们帮助。志愿者当以爱心为前提。服务社会,帮助他人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发自内心,要用真心去关爱需要帮助的人,哪怕是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关爱的手势,都能给予人温暖的感觉,因为爱心最具魅力。志愿者当从点滴小事做起。并非所有人都能成就惊天伟业,大多数人都在默默无闻中度过一生,工作着,奉献着,只要你不计得失地付出,那么你就是社会的志愿者。
我国的志愿服务作为伴随改革开放出现的新生事物,是长期开展的学雷锋活动的发展和延续,有着广泛群众基础和独特优势。近年来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发展很快,社区志愿者、职工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家庭志愿者、老年志愿者、扶残助残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治安志愿者科普志愿者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比较活跃,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志愿服务体现着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人们自觉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新形势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志愿服务领域宽、渠道广,能够广泛动员社会资源,有效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团结无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气氛和人际关系,增加和谐因素、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志愿服务以自愿、无偿为前提,以弘扬志愿精神为核心,能够把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与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在做好事、献爱心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有利于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落到实处。志愿服务形式多种多样、方式灵活便捷,适应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新特点,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们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展示特长的愿望,有利于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这其中,又以大学生志愿者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大学生是国际继续建设的重要储备力量,培养更好更优秀更有实干的大学生人才,大学生志愿者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趋势。
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志愿者,就要在各个方面要求自己严格一点。虽然有的时候在工作中有所松懈,但是惟独在工作中成长起来,才能磨砺出一个成功的自己。做志愿者就好像是一个工作岗位的小型平台,真正全身心投入地去工作,因为我们每一个志愿者都明白,此时此刻我们需要的,是社会经验与公共关系。志愿服务是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一种方式,是传递爱心、播种文明的过程。对被服务对象而言,它是感受社会关怀、获得社会认同的一次机会。对社会而言,它是提升社会文明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的一块基石“被需要是一种幸福”。这种感觉只有做一名合格的志愿者才能去获得和理解的。把志愿服务当作自己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时时刻刻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做奉献爱心的事,我想这就是当一名志愿者的真谛。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去服务社会,去为更多的人送去温暖,让更多人看到希望。在这里我真心的感谢志愿者协会给予了我这样一次难得的、意义深远的志愿者机会,在期间,我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些理论知识,同样得到了许多书本上永远所学不到宝贵人生财富,如果再有这样的机会,我依然会努力去争取,尽自己的所能给社会一点回报。
当今社会,社会化越来越浓,对于每一位社会青年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通过做志愿者来实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确实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志愿服务不论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从其创立之初就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正因为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才在世界上形成了规模效应,成为促进社会文明、提高整体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健康运转、缓解社会矛盾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的发展程度也越来越成为判断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
我在志愿者协会当志愿者的x多时间里,收获颇多,从协会组织的各个活动中,我体会到了当志愿者服务大众的非凡意义:
首先对社会而言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意义:
第一: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志愿者在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了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
第二:建立和谐社会。志愿服务,是提供社交和互相帮助的机会,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关怀,减低彼此间的疏远感,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促进社会进步。社会的进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志愿服务正是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服务社会的行列中来,对促进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志愿者个人而言也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意义:
第一:奉献社会。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有机会为社会出力,尽公民责任和义务。
第二:丰富生活体验。志愿者利用闲余时间,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和活动,既可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更可亲身体验社会的人和事,加深对社会的认识,这对志愿者自身的成长和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第三:提供学习的机会。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除了可以帮助人以外,更可培养自己的组织及领导能力,学习新知识、增强自信心及学会与人相处等。
对服务对象而言也有以下二个意义的体现:
第一:接受个性化服务。志愿服务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的同时,更能发挥志愿服务的人性化、个人化及全面化的功能,从而令服务对象受益。
第二:帮助融人社会,增强归属感。通过志愿者服务,能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扩大社交圈子,增强他们对人、对社会的信心,同时,志愿者以亲切的关怀和鼓励,帮助服务对象减轻接受服务时的自卑感和疏远感,从而建立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参与志愿活动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帮助他人、传播爱心和精神文明的同时,我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丰富了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悟,让灵魂在奉献中不断升华。或许我不能像雷锋一样每时每刻帮助他人,但我想我只要心存一颗热心,在别人需要帮助之时伸出援助之手,哪怕是在车上让一个座位,哪怕是一个善意的微笑,别人也会感到你的关心。我的志愿者服务路程不会中断,我的志愿者服务精神与理念永远存在我的心中。亲爱的各位志愿者们,让志愿者服务成为我们发自内心的行为,从身边做起,为他人,为社会,也是为自己,请积极的行动起来吧!
我很荣幸能成为以传递爱心、志愿服务、乐于奉献、不求回报为宗旨的这样一个团队的成员之一。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能养尊处优,而应该履行义务,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即使我们的能力仍有限,但一颗关爱之心不会磨灭,我们将尽全力伸出双手去帮助、关心孤寡老人,孤残儿童等有困难的弱势群体。哪怕一句问候、一次搀扶、一次弯腰都能为社会公益、慈善、福利事业、社会生态环保及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爱心已点燃,不要再等待,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去经历让人难忘而有意义的人生体验,在奉献中,体味快乐,收获幸福。朋友们,如果你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那就抓住这个机会立即加入志愿者的行列,和我们一起将爱的火焰燃烧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微小的,因为它涉及的范围太有限。它又是伟大的,因为他在有限的范围中让老人露出了笑容。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与自身的价值。同时,它也提升了现代青年的精神道德,培养了现代青年的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的高尚品德。彰显了我们青年的时代风貌和精神风貌。
让我们为这一事业来奋斗吧!让我们这些新时代青年来担负一些微弱的社会责任。奉献出一点微弱的力量!
20xx年寒假,我第一次作为社区志愿者参与了社区服务,作为一个高中生积极参与到我们的日常社区生活服务,是一个了解本地居民生活习惯、倡导文明生活理念、培养社会服务意识、锻炼自我人际交往能力的一个良好机会。在亲身的社区服务体验中,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在切实的体验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在这样一次活动中,接触到了许多课本以外的内容,学到学校以外的知识,拓宽了视野。让我明白到在不同的环境中,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想丰富自己的知识能力,就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本次社区服务活动恰逢所在社区年前开展社区“禁鞭”宣传活动,现将本次活动开展情况记录如下:
在正式的宣传活动开展前,社区主任召集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简单的介绍了本次活动的内容:本次活动采取树立警示牌、拉横幅、张贴通告、发放宣传册、给群众讲解等形式,分别在社区人员流动量大的路口、社区活动中心对居民进行禁鞭法规宣传,提醒居民自觉遵守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同时,对活动人员进行了简单的分工,我与社区的张XXX一组,由她带领我来开展此项工作。
张阿姨首先带领导在社区内随机走访了几户居民,调查了一下他们对“禁鞭”看法:
1、住在九栋三单元的宋启军说,我非常支持禁鞭,放鞭炮对我们平时工作带来严重影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另外,对我们休息带来严重干扰,还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我认为禁鞭是利大于弊。
2、社区小卖部的吴青林说,放鞭炮噪音大,又污染空气,还容易发生火灾,真的没有半点好处,我全家举双手赞成禁鞭。
3、刚生完小宝宝的罗芬说:过年到处放鞭炮,吵得人无法安宁,睡不好觉,小孩哭闹不停,还是禁了鞭安静自在。
听完大家的意见,我才真正意识到原来大部分人对“禁鞭”都持赞成的态度,而且各地“禁鞭”工作开展已久。然而,有的地方迫于一些文化传承和经济促动的原因,往往折中于“限编”措施,最后演变成“鞭”灰复燃,鞭声依旧。放鞭的害处毋庸置疑。噪声扰民,污染环境,引发安全事故,增大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可谓百害无一利的“乐极生悲”之举。
在了解这些情况之后,我和张阿姨便开始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开展活动:一是利用社区广播讲话,定时向全体社区居民宣读“禁鞭”倡议书;二是利用社区活动中心,组织向社区小朋友讲授燃放烟花爆竹与空气质量关系以及对身体的危害及身体健康的影响等;三是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和宣传册,通过“小手拉大手”,共同摒弃陋习;四是在社区内流动巡查,对燃放烟花爆竹的居民进行劝诫,思想汇报专题然他们提高自觉意识;五是对社区内燃放烟花爆竹的小朋友进行教育,告知他们燃放的正确方法和时间,真正做到“禁鞭”从娃娃抓起。
在工作的推进过程中,虽然碰到有的居民不理解甚至反对的情况,例如:住在七栋一楼的张大爷,他自己孙儿喜欢玩鞭炮,他经常带着他两三岁的孙儿在门前放鞭逗乐,不仅噪声大而且存在隐患,稍不注意就会炸伤小朋友。刚开始我们给张大爷宣讲是,他都不以为然,后来经过我和张阿姨的耐心讲解,同时给他观看网络上燃放燃化爆竹不当造成人身伤害的视频后,这才消除了他们对燃放烟花炮竹喜庆、热闹的旧认识,让他真正明白了燃放烟花爆竹的危险。
本次活动共发放宣传单1000余份,悬挂横幅两条,得到了居民的积极拥护和支持。我们有效地帮助社区居民增强了环保意识,动员社区居民向亲朋好友宣传动员,不购买、不燃放烟花爆竹,以实际行动支持“禁放”规定,共同维护社区安全,让大家度过一个祥和的新春佳节。
通过这样一次社区活动,让我对燃放烟花炮竹这一普遍行为以及对“禁鞭”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我认为,禁鞭之难首先难在人们思想观念难以转变。就像古人说的,无酒不成礼仪一样。好像重大事件没有鞭炮就不热闹不隆重不舒畅,一下子缺失了许多东西一样。其实,就有的那些不好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只是需要一个不断宣传、加强监督的过程,让大家在一个浓郁的氛围中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如果大家达成共识了,禁鞭就不会再难。而且我们当下的在禁鞭运动中不应只有区域内在行动,更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声音”去禁止“大鸣大放”。禁鞭过程中要有国家层面一个统一的安排,这样从上到下层层传导的效果就会更好。当前我们提倡法治社会,也最需要明确的法律支撑,换言之也就是亟需出台一部法律,来消弭“非法”的鞭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共建美好家园”,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过年方式。
以上便是我对假期社区服务的记录和感悟,在这样一个活动中让我明白:人只要立足于社会中,都必须学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而在人的交往中,我们不仅要与人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而且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的接受,同时,还要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为他人服务。这次亲身体验让我对日常生活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难得的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的历练,更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区服务,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