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开题报告 > 详情页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范文六篇)

2022-09-14 22:45:23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本科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本科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范文六篇)》。

第一篇: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

互联网网页蕴含高动态交通信息实时搜索技术研究就是:面向实时动态更新的web信息,针对蕴含地理位置信息的内容进行地理空间语义理解,得到可定量化的地理信息,进而能在GIS中进行表达。根据CNNIC的5第1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总数达到11100万人,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Internet己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最重要的知识和信息来源之一,其已成为“大数据时代”的重要标识。在现实世界中,70%~80%的信息具有地理空间特性,显然,web内容同样具有该特征。面对不断增长的海量web信息,用户或web信息使用者(政府部门或商业机构)等迫切希望有一种方法,能根据自己需求,高效、快速地从web内容中自动挖掘出有价值的地理位置信息,并加以利用。所以,本课题提出的科学问题是:在具有地理位置描述信息的web内容中,如何进行地理空间语义理解,消除自然语言地理信息描述与GIS空间语义鸿沟,实现web内容的空间信息理解,进而实现地理位置描述信息的矢量化,使用户能借助GIS手段将web内容直观表达。该问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理论意义。

(1)社会意义

我国已经成为网民人数世界第一大国,作为一种媒介工具,Internet对于社会发展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它实现了公众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信息交流,另一方,它提供了政府开展社会管理的工具和联系群众的纽带。但是,由于web内容往往以自然语言描述,具有模糊性、歧义性,尤其是地理位置描述信息描述,包含着复杂的地理空间语义,这给web信息的数据挖掘及科学利用带来了困难。面对如此众多的参与者,本课题研究互联网网页蕴含高动态交通信息实时搜索技术,将有助于社会管理者等用户对web内容开展数据挖掘和科学利用,这对社会管理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此外,结合我省开展的智慧城市建设,本课题研究成果将对智慧城市系统的多源数据融合和物联网接入等关键技术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2)理论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2)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1. 研究目标

2. 研究内容

四、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五、 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1. 研究难点

2. 研究创新点

六、参考文献

[1] 刘刚,王侨等.结合Web信息挖掘的个性化垂直搜索引擎模型.2008

[2] 志鸿,唐世渭等.Ontology研究综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3] 都云程,武朝尉等.互联网实时信息搜索引擎.2002

[4] 赵冬青,李雪瑞.LBS 中位置及其语义的研究.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2006

[5] 赵亮.空间词汇系统的认知语义分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

[6] 马林兵,龚健雅. 面向自然语言的空间数据库查询研究[ J ]. 记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3, 22: 16 - 19.

[7] 吴静,蔡砥,王铮. 地理信息系统中自然语言查询的分词处理与应用[ J ]. 地球信息科学, 2005, 7 (3) : 67 - 71.

[8] 刘瑜,龚咏喜,高勇,等. 地理空间中的空间关系表达和推理[ J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 23 (5) : 1 - 6.

第二篇:一本科心理学开题报告

题目:小学生快乐感调查研究

1.1 国外的研究综述

1.1.1 由边沁开始的快乐与功利研究

英国伦理学家洛克和边沁是其中坚代表。

由于伦理学的学科使命与问题意识,使得伦理学家把快乐与行为的道德准则、价值判断相联系。

伦理学的这一道德追问与价值联系,使得哲学中的快乐演绎成为伦理学中的“功利”。

功利是有利于快乐的事情。

“凡是有利于快乐的事情就是好的”,这就是功利主义的行事原则。

[1]

1.1.2 经济学关于快乐与效用的量化研究

在经济学中,把快乐概念引入经济学。

快乐——效用度量问题的研究始于杰文斯创立的边际效用论。

杰文斯认为,经济学的目的就是研究如何以最小痛苦换取最大快乐,人们消费的目的便是追求快乐减免痛苦。

19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把物品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属性界定为效用。

[2]杰文斯把劳动定义为心身所受的痛苦即负效用,劳动收益得到的快乐则是正效用。

而均衡的劳动时间则由劳动的边际收益(正效用:工资产生的快乐)等于边际成本(即由劳动产生的负效用:痛苦)来决定。

[3] 在经济学中,快乐概念转化为“效用”,用以解释人类在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选择行为。

从而可见,经济学中效用概念的本质涵义仍然是快乐,快乐即效用。

[4]

1.1.3 心理学视角中的快乐指数:主观幸福感测量

从心理学角度看,快乐是个体依据自身标准对生活质量所作的主观性评价与情感性反应,即主观幸福感。

[5]由于其注重个体行为心理研究的学科特征,使快乐研究进一步转向主观分析,并突出对快乐的个体心理感受———情感与认知的研究。

与之相应,心理学家们更愿意以“幸福”来表征快乐。

一些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指人们的良好的生活与行为状态,是人合理地节制感性欲望、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使人格、理性不断完善的活动。

[6]

1.1.4 社会学视角中的快乐指数:生活质量与满意度测量

社会学领域关于快乐与幸福研究的着眼点在于社会群体体验,其目的是找到一种能够用以评价特定社会主观生活质量与满意度的指标体系。

社会学视角中的快乐测量主要表现为生活质量主观指标的构建过程。

社会学家意识到,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人人得到幸福生活,人人感受快乐。

因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达到人人快乐的状态,可以说是对整个人类的终极关怀。

社会学家对快乐的研究是以人群对社会状况的“认可”即满意程度为注意点的。

[7]

1.2 国内的研究综述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重视生活质量的研究。

1985年林南等首次在天津展开调查他们认为生活质量是对生活及其各个方面的评价和总结,因此研究以人们的主观态度资料为基础从22个方面测量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

1987年,林南等又利用上海市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数据从个体生活的13个方面探讨了社会指标与生活质量这两个研究领域之间的因果关系。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林南所做的这两次研究侧重于生活满意具体领域的分析及与社会指标关系的探讨,为我国社会学领域对人们生活满意度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

综观国内外关于快乐指数的研究,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等诸多领域,关于快乐的思考从未停止过,说明快乐对人们整个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需要强调的是,快乐是最能够准确表达人类正向情感的概念,幸福、满意、效用、偏好等概念所包含的状况最终都是以主体自身愉悦、快乐的内心体验为根本尺度的。

快乐是人的一种主观的身心体验。

事实上,快乐虽然是一种内在的情绪体验,但这种个体体验与感受决不是“主观随意”的。

其实,不同的人对外物的刺激回产生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不同的人,需要不同,因而对快乐的体验不同。

本人认为,快乐是人们主客观统一性的产物。

快乐是一种通过外物的刺激作用于主体而产生的内在体验,并且通过主题评价,它随主体身心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由于快乐最终是通过主体感受的,因此快乐指数又称主观快乐感,是以百分数表示的人们的主观快乐满足程度。

[8]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不能忽视外界对主体的作用。

2 选题原因及意义

2.1 选题的原因

小学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为其继续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学生未来的人格、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值得思考的是,在素质教育口号下,孩子们是否享受到学习和生活的快乐。

快乐与否,不仅影响着小学生现在的生活以及学习,甚至伴随着他们一生的成长。

作为未来祖国的培养人才,小学生的快乐、快乐感受与快乐指数,是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的。

在东环小学实习期间,班上的敖文清同学是一个生活在离异家庭的女孩。

在她的脸上,我看不到她天真烂漫的笑脸,看不到孩子们童年时代所应有的快乐。

她从不按时完成作业,同学经常嘲笑她不写作业的行为。

有一次我问她:“为什么不按时完成作业呢?”她闷闷不乐地回答:“不想写,我后妈不帮我在作业上签字。

”到底是什么因素让这些四年级的孩子多了一份伤感,而少了一份快乐,我想这不仅是家庭、学校的原因,也许还存在其他的因素,那么这些因素是什么呢?这就引起了我思考。

在思考的基础上,我编制了《小学生快乐指数问卷》,共20个题目,题目涉及可能影响小学生快乐的9个因素(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习压力、学校生活、课余时间、自我意识、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2 选题的意义

此研究是从实证的角度,通过自编的问卷调查手段来来探究小学生的快乐程度,进而测算出小学生快乐指数。

对于当代小学生的快乐指数实证研究的价值,笔者认为:

(1)对小学生“快乐指数”进行探究,是检测小学生精神状态的重要指标。

对小学生“快乐指数”进行测量与分析,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改善快乐的感受,使其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从而有助于小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2)掌握小学生的快乐状况,能为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3)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使其感受到人生的积极意义,对于他们树立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4)进行快乐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们个性的充分发展,成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人才,提高民族素质,为祖国的未来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

3 研究的构想

3.1 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快乐的研究评述。

(2)小学生快乐的研究现状。

(3)对影响小学生快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统计结果。

(4)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小学生快乐的影响因素,探索影响小学生快乐的根源。

(5)根据影响小学生快乐因素以及学生的心里特征,探索和谐、健康、完整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6)根据研究的结果现实,呼吁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小学生的快乐问题,净化小学生生活中的周边环境。

3.2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3.2.1 对象

调查选取玉林市及乡镇两所小学两个班级四年级共110名学生进行测试,回收有效问卷97份。

3.2.2 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通过自编《小学生快乐指数问卷》共20个题目分别对玉林市东环小学和桂平市油麻镇中心小学两所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题涉及对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习压力、学校生活、课余时间、自我意识、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感9个不同情境下的情绪体验。

每道题采用李克特氏5点尺度计分的方法,学生从中选择一项符合自己的答案,统计时各项赋分分别为5、4、3、2、1。

因此,本问卷关于快乐体验满分为100分,表示很快乐,最低分为20分,表示很郁闷。

(2)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报刊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论文及相关研究成果。

(3)访谈法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编制访谈提纲,对学生进行访谈。

3.2.3 数据处理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3.2.4 研究假设

(1)父母的不同职业、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式影响学生快乐感的主要因素。

(2)儿童的年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生的快乐感。

(3)城乡学校学生的快乐感现状不同。

(4)调查问卷中的9个因素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小学生的快乐感。

4 研究的创新点

(1)开展本课题研究,是在汲取国内外有关快乐指数、快乐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影响快乐的因素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编制而成的《小学生快乐指数问卷》,编制问卷采用了专家评判法,同时征询了小学教师的意见以及吸取同学的意见认为这些题目是具有一定的内容效度的,保证小学生看得懂,能够测量出小学生的快乐感。

(3)本问卷以玉林市城乡两所小学的四年级两个班级的110位学生为样本进行调查,具有代表性,只代表玉林市。

5 研究的进程

本课题研究分为六个阶段:XX年6月至XX年5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6月至XX年11月)

(1)选择研究课题。

(2)编制调查问卷。

(3)发放调查问卷。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XX年12月至XX年1月)

(1)选择毕业论文导师。

(2)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

(3)完成调查问卷统计。

(4)开题报告会。

(5)上交相关表格。

第三阶段:论文撰写、修改(XX年1月19日至XX年5月14日)

(1)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第四阶段:论文评阅、答辩资格审查(XX年5月17日XX年5月21日)

(1)打印装订,送交指导老师和相关专业评阅人评阅。

(2)提出答辩申请,由系学位委员会对我的毕业论文进行资格审查。

第五阶段:论文答辩(XX年5月24日至XX年5月28日)

(1)参加论文答辩会。

第六阶段:整理毕业论文及相关材料(XX年6月1日XX年6月7日)

(1)整理毕业论文及相关材料,按照要求归档或上交,完成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惠雄,刘国珍.快乐指数研究概述[j].财经论丛, XX, (3):29--36

[2]蒋自强,张旭昆.西方经济学演化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348

[3]杰文斯.政治经济学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300

[4]陈惠雄.快乐原则———人类经济行为的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XX:57-66

[5]邢占军.主观幸福感研究:对幸福的实证探索[j].理论学刊, XX,(05)

[6]陈惠雄.“快乐”的概念演绎与度量理论[j].哲学研究, XX,(09)

[7]林剑.幸福论七题——兼与罗敏同志商榷[j].哲学研究, XX,(04)

[8]徐建华,霍丽敏,赵睿.当代图书馆员“快乐指数”的实证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 XX,(06)

第三篇: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s("title_top");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时间:2020-11-07 20:49:59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s("content_top");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 推荐度: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推荐度: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 推荐度: 可行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推荐度: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致谢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钓鱼岛问题是当前中国和日本关系中最复杂最敏感的问题之一,也是中国和日本必须长期面对的难题。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二战后美国的日本政策与钓鱼岛问题的产生,发展及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国因素是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中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钓鱼岛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变化进行分析,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美国在中日领土主权争端中的作用,也可以由钓鱼岛争端来分析当前及以后的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美日关系,为我们最终解决钓鱼岛领土主权争端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希望通过研究能找出更好的解决钓鱼岛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故我选择了这个课题。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    选题的研究现状:    目前学者对钓鱼岛这个问题的研究涉猎很多,但大多数学者都是从中国和日本两个方面去研究,而对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美国因素的单独研究并不多。虽然这个选题的研究者不是很多,但这个选题的研究成果却是很丰硕。比如:郭永虎的“关于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美国因素的历史考察”,崔丕的“冷战时期美国对外史探微”、张平的“钓鱼岛风云”,龙腾战略网的“中日钓鱼岛冲突背后的美国黑手”本文正是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角度来探索解决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美国因素问题的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1)参见张平:《钓鱼岛风云》,第141页。    (2)参见崔丕主编:《冷战时期美国对外史探微》,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63页。    (3)参见田桓主编:《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71―199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1页。    (4)漠帆:《钓鱼岛问题大事记》,《现代日本经济》1997年第5期。    (5)汤家玉、孙茂庆:《钓鱼岛百年风云》,《党史纵览》2003年第7期。    (8)逋野起央等编:《钓鱼台群岛(尖阁诸岛)问题研究资料汇编》,第71页。    (9)《日本产经新闻》1996年10月4日。    (10)《国际先驱导报》2004年6月22日。    (11)人民网2001年12月11日讯:《美官员暗示:钓鱼岛一旦有事美将站在日本一边》。    (12)《国际先驱导报》2004年2月13日。    (13)《日本经济新闻》2004年3月24日。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二)    一、 立论依据    论文选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论文选题的意义 国家形象是指国家的客观状态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是社会公众对一个国家的印象、看法、评价的综合反映包括一国国内公众和国外公众对该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地理等方面状况的总体认识和一般评价也是公共信息传播和国家外交实践综合作用的结果。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生存之道。    同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已经强烈地意识到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国家形象传播已经成为一条方便、快捷、效率高的现实新途径。    我国关于国家形象的研究起步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随着全球化形势的变化以及传媒对国家关系的影响不断加深我国日益意识到国家形象对于国家地位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1999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在对外宣传中要充分展示我国的五个形象。    这是我国国家领导人首次将我国国家形象问题提到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位置。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国家形象前所未有地受到主权国家的重视。    国家形象的好坏不但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外交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的政策。    能否正确认识国家形象并充分运用国家形象的功能发掘国家形象的价值是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意义广泛而深远。    但是由于传统媒体硬件设施的高投入和单向传播等特点我国在国际信息流动中的国家形象基本上是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信息传播体系来塑造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不时喧嚣尘上这种被其他国际行为主体塑造并认可的“他形象”与我国政府正努力在国际社会中树立的“热爱和平、对外开 1 放、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产品的大量涌现使信息传播进入网络传播时代揭开了信息全球化的新篇章。    在网络媒体构建的以信息为中心、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全新虚拟空间中传统的传播模式受到极大颠覆对外传播的形式也从国际传播模式走向了全球传播模式。    网络迅捷、超链接、跨国界等天然特点也让世界各国强烈地意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利用网络进行对外宣传和信息传播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难得的方便快捷、效率高的新途径。    大力发展对外网络传播己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的共识。    因此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国家形象传播中的优势并尽可能减少西方国家主导的“网络霸权”对于我国国家形象的负面影响是我国国家形象传播中面临的现实性很强的问题。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国家形象的研究主要开始于两次世界大战时期。    战争的双方都诋毁对方而夸大自身的实力将宣传作为武力战斗最有力的补充。    一个国家的胜利往往与他们在战争中所使用的宣传策略有关。    于是一些学者专家就开始了关于国际形象、国际传播等方面的研究冷战时期便有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随着中国的发展学术界对国家形象传播的研究形成了一股热潮。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国家形象的研究和探讨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是在对国家形象的定义的界定、国家形象和对外传播方面的探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刘继南的《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一书从国际关系的新视角运用大众传播学、社会学、国家关系学等当代理论对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传播现状。    周宁的《中国形象西方的学说与传说》一书从中国历史文化方面解释了中国的形象在西方的话语演绎。    李希光认为政治传播在国家形象的建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还分析了中国被西方媒体妖魔化的背景、动因和手段等并对这些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    张昆的《国际形象传播》一书则主要研究了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战略和实施的准则并且分析了对外传播效果方面的问题。    刘继南、何辉等著的《中国形象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现状与对策》从国家传播的角度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研究段鹏的《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传播策略》从对外传播和国家形象的界定入手探讨了我国对 2 外传播和国家形象建构的现状归纳出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总结其成因最后提出应对策略吴友富的《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一书着重分析了我国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六个手段。    总体上关于国家形象的探索还处于学术研究的初始阶段。    有的学者认为目前国内对国际形象这一重大课题研究的力度还不够不应只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对策性研究而应进行理论战略的归纳和升华上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和研究。    另外关于国家形象的学术论文在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输入“国家形象传播”题名检索共计170篇公开文章。    按照文献来源数据库分类期刊文章130篇硕士论文24篇博士论文3篇会议论文13篇。    纵观国内国家形象传播的研究有关网络媒体结合国家形象传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这个问题能散见于不同的关于国家形象或网络传播的研究论著中如中国传媒大学刘继南、何辉等研究者于2003年11月启动了“中国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网络媒体在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于是在后续研究中进行了扩展。    但都只是简单地涉及没有深入阐述。    作为一种尝试本文试图在分析国家形象网络传播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家形象网络传播的现状提出在网络这个平台上传播和塑造我国国家形象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国外研究现状 从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一些学者用不同的方法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国家形象的形成、发展、变化及对中美等国关系的影响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与考察各种研究的成果也大量涌现出来。    其中有影响的是罗伯特.迈克里兰的《野蛮的中国人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1890-1905》杰里.伊色里尔的《进步主义与门户开放美国和中国1905-1921》韩特的《缔造特殊关系1914年以前的美国与中国》李纳德.库斯尼兹的《公共舆论与对外政策美国的对华政策1949-1979》沈大伟的《美丽的帝国主义者中国认知美国1972-1990》李金全的《中国的媒体媒体的中国》以及李洪山和洪朝晖的《形象、观念和中美关系的缔造》等等。    弗雷德里克.巴格洪恩在《苏联国家形象》一书中写到一国政府可以通过操纵舆论来控制其国民并且对另一个国家的形象进行改变。    譬如苏联如何根据国家需要通过新闻宣传改变美国在苏联人心中的形象。    这些著作对后来国家形象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本文欲通过对中国网个案研究指出中国网在国家形象传播中的举措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网络媒体在我国国家形象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对相关问题进行提炼总结探寻网络媒体在我国国家形象传播中的策略。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对中国网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得出数据并进行分析然后以小见大提出网络媒体在国家形象传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希望能够对其他网络媒体进行国家形象传播有所启示。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本文主要采取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用内容分析法进行量的分析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对网络媒体与我国国家形象传播的相关问题进行提炼和总结。    1、文献法。    这一方法贯穿在整个写作过程中。    主要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收集国内外有关网络媒体与国家形象方面的论文、专著、报刊、杂志等并根据研究课题对所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从而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并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以及了解事物的全貌。    2、内容分析法。    所谓内容分析法就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是专门用于描述和检验传播渠道如报刊、书籍、广播、电视、人际对话、群众集会中传输的讯息如新闻、娱乐、广告、评论等的内容如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因等及表现手段如正面褒扬、客观报道、批评贬责等是对传播内容的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研究。    可行性分析我校拥有庞大的图书储备以及便利的中国知网数据库寻找相关书籍以及期刊文章、硕博论文并不困难。    在导师的指导帮助下逐步完善理论知识储备与应用的不足和缺陷。    3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在本文研究中笔者在立足基础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创新 一 研究视角 本文选取中国网为例因为在选取研究对象的过程中笔者认为中国网作为对外传播媒体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窗口如果中国网在对外传播中采用一定的技巧就会在无形之中传播了良好的国家形象赢得中国在国际的地位。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内容分析法、文献法。    通过个案研究得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本文的特色 纵观对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研究国内学界对网络媒体和国家形象的相关研究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并且较少关注网络媒体传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    本论文旨在研究网络媒体中的国家形象传播主要以中国网为例对中国网的报道内容和策略进行内容分析得出网络媒体在国家形象传播中的优势和不足希望能对今后中国国家形象的网络传播有所启示。    4预期的论文进展和成果 2011年4月开题报告。    2011年5月―8月搜集、研读相关文献资料。    2011年9月搭建论文雏形。    2011年10月―2011年12月撰写论文并完成初稿 2012年1月―2012年3月在导师的指导下修缮论文并定稿 2012年4月论文提交送审 2012年5月论文答辩 5论文工作量、年度研究计划、(www.fwsir.com)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论文工作量预计4万字。    其重点章节为第二、三、四章 可能出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庞杂与本课题相关的书本文章数目庞大但其中与课题贴切的却屈指可数并且内容观点颇为抽象甚而艰涩难懂在理解上恐有不足或偏差这点可望在导师的指导下完善。    文章架构过程中涉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但由于本人知识有限恐在撰文过程中出现部分理论层面上的缺陷或误用。    拟请教导师或其他相关专业的老师同学弥补知识的匮乏力求严谨科学。    四、论文提纲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三、研究方法    四、本文的创新点及特色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 中国网的个案分析    一、选择中国网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二、中国网在传播国家形象中的举措    1、中国网??和平论坛    2、特色栏目??中国形象    3、中国网专家博客 三、中国网在传播国家形象中的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网络媒体与我国国家形象传播    一、网络媒体在国家形象传播中的优势    1、时效性即时传播    2、消除传播的空间限制直面国际受众    3、交互性强信息反馈及时    4、结构的超文本性文字、声音、图像的有机结合    二、网络媒体在国家形象传播中的作为    1、网络媒体成为国家形象传播的有力渠道    2、网络媒体也可能成为干扰国家形象传播的工具    三、网络媒体我国国家形象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家形象定位不够明晰    2、国家形象网络传播内容匮乏    3、网络媒体公信力不足    4、网络媒体技术滞后    第四章 网络媒体在我国国家形象传播中的策略研究    一、准确定位中国国家形象明确传播内容    1、国家形象定位的原则    2、我国国家形象网络传播现状的定位    二、塑造网络媒体自身形象提高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1、淡化新闻网站的官方色彩    2、增强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3、构建合适的网络媒体的传播规范    三、细化受众逐级渗透    1、受众细化的原则    2、我国国家形象网络传播受众分析    3、不同受众群体间的渗透和互动    四、综合运用舆论传播技巧塑造良好国家形象    1、积极策划全球性媒介事件    2、争夺网络话语权    3、重视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五章 结语    要想掌握中国在网络虚拟空间上的“形象主权”占领网络舆论的制高点必须提升重点新闻网站的竞争力准确定位中国国家形象明确传播内容不断提高网络媒体的公信力细分国际受众市场反击“中国威胁论”传播真实、全面、和平发展的中国形象。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三)    一、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毕业论文写作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从一般意义来讲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来讲,法学本科开放教育试点,其目的是探索多种方式培养法学专门人才的路子。实践环节进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对试点项目的评价和远程开放教育的未来。    二、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目的要求毕业论文是带有学术研究性的理论分析文章。撰写毕业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且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 学生要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论文。文章观点明确,材料详实,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言通顺,格式规范。    2、内容要求毕业论文的体裁应具有学术性。毕业论文包括目录、提纲、论文摘要、正文、引用的参考资料,其中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它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 毕业论文的内容容量与所给予的时间和学分相适应,字数不得少于6000字,专科毕业生不得少于4000字。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选题要求    (1)、毕业论文的选题限于法学专业的范围内,一般以本科阶段所学课程内容为主要选题方向。    (2)、要紧密结合法学研究动态和我国立法、司法、执法实际。    (3)、选题避免过大。    (4)、选题避免过度集中,要有新意,要结合专业,学生自选两个题目,交指导教师平衡后,确定其中一个为你的论文题目。选题时要注明以哪门课程(法)为主。    (5)、学生在专科阶段所写的毕业论文不可直接或变相作为本科的毕业论文来使用。    三、成绩评定办法与步骤毕业论文的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写作态度和论文的质量,提出建议成绩,学生经过答辩,由答辩小组根据指导教师的建议及答辩质量,写出答辩评语,经答辩委员会审核,确定最后成绩。毕业论文不及格者,可于当年补做一次。四、组织机构:学校设毕业论文工作委员会,下设指导组和答辩组,成员分别由学校领导、教师和校外专家担任。论文答辩设若干小组,每组由三名教师组成,设答辩主持人一人。答辩小组根据论文研究方向设立,本人的指导教师不担任该答辩小组成员。

第四篇: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题目:小学语文教改:课文范例与写作指导相结合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可行性研究及基本工作思路

一、主要内容:

1、论文题目:小学语文教改:课文范例与写作指导相结合。

2、论文主要观点:

小学作文是学生写作的启蒙阶段。

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大部分小学生认为作文“难”,存在着“怕”作文、“厌”作文的现象。

经过多方的调查和初步研究,我们觉得学生怕写习作除了是生活中不善于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缺乏作文素材的积累外,不善于灵活运用文本中积累的语言也是造成他们怕习作的重要原因。

面对学生怕写习作的心理,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面对新形势下的课改。

在教学中,我们尝试结合小学生的实际,以教材中的课文为范文,抓住课文的写作特色,指导学生从范文中学习相应的作文知识和技巧,并同时进行仿写训练,主要从课文的精彩片段、结构特点、语言特色三个方面进行仿写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把写作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二、可行性研究:

1、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作为语文教学重头戏的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小学生只有13%的学生爱写作文,21%的学生有点喜欢作文,24%的学生谈不上喜欢不喜欢,36%的学生怕写作文,6%的学生讨厌作文。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习作实在是“万事开头难”:一难是没内容可写,二难是不知从什么地方起笔,三难是语言干涩不具体,于是“怕”和“厌”的心情油然而生。

经过多方的调查和初步研究,我们觉得学生怕写习作除了是生活中不善于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缺乏作文素材的积累外,不善于灵活运用文本中积累的语言也是造成他们怕习作的重要原因。

经研究分析,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不论哪个版本、哪个年级的单元写作训练都和本单元的课文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单元课文内容关系紧密。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很多精彩片段、典型范例,十分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写作。

2、研究意义:

面对学生怕写习作的心理,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面对新形势下的课改。

在教学中,把作文教学与课文讲析有机结合,用课文范例指导学生动手写作,使范例的写作技巧成为作文教学的有效资源,以课文范例为指导、或让学生举一反三,或让学生仿写,他们会感到有章可循,有凭可依,写起作文便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既有格式的仿照,又有内容的启迪联想,这样长期训练,就能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了,同时提高写作教学的成效。

三、基本工作思路:

选题――查阅资料――写提纲――论文撰写――修改――定稿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度表:

20XX年4月――20XX年5月论文选题、定题;

20XX年6月――20XX年8进行初步调研,写好论文提纲;

20XX年9月论文开题报告;

20XX年10月――20XX年11月完成论文初稿,指导老师审阅;

20XX年12月――20XX年1月论文中期检查;

20XX年1月――20XX年2月论文定稿打印;

20XX年3月指导老师审阅;

20XX年5月毕业论文答辩。

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⑵《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出版社

⑶网络文章

彭泽元《如何处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资料汇编)》;

朱赤赫《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训练》《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3年第05期。

第五篇: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题目:小学语文教改:课文范例与写作指导相结合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可行性研究及基本工作思路

一、主要内容:

1、论文题目:小学语文教改:课文范例与写作指导相结合。

2、论文主要观点:

小学作文是学生写作的启蒙阶段。

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大部分小学生认为作文“难”,存在着“怕”作文、“厌”作文的现象。

经过多方的调查和初步研究,我们觉得学生怕写习作除了是生活中不善于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缺乏作文素材的积累外,不善于灵活运用文本中积累的语言也是造成他们怕习作的重要原因。

面对学生怕写习作的心理,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面对新形势下的课改。

在教学中,我们尝试结合小学生的实际,以教材中的课文为范文,抓住课文的写作特色,指导学生从范文中学习相应的作文知识和技巧,并同时进行仿写训练,主要从课文的精彩片段、结构特点、语言特色三个方面进行仿写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把写作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二、可行性研究:

1、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作为语文教学重头戏的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小学生只有13%的学生爱写作文,21%的学生有点喜欢作文,24%的学生谈不上喜欢不喜欢,36%的学生怕写作文,6%的学生讨厌作文。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习作实在是“万事开头难”:一难是没内容可写,二难是不知从什么地方起笔,三难是语言干涩不具体,于是“怕”和“厌”的心情油然而生。

经过多方的调查和初步研究,我们觉得学生怕写习作除了是生活中不善于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缺乏作文素材的积累外,不善于灵活运用文本中积累的语言也是造成他们怕习作的重要原因。

经研究分析,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不论哪个版本、哪个年级的单元写作训练都和本单元的课文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单元课文内容关系紧密。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很多精彩片段、典型范例,十分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写作。

2、研究意义:

面对学生怕写习作的心理,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面对新形势下的课改。

在教学中,把作文教学与课文讲析有机结合,用课文范例指导学生动手写作,使范例的写作技巧成为作文教学的有效资源,以课文范例为指导、或让学生举一反三,或让学生仿写,他们会感到有章可循,有凭可依,写起作文便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既有格式的仿照,又有内容的启迪联想,这样长期训练,就能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了,同时提高写作教学的成效。

三、基本工作思路:

选题――查阅资料――写提纲――论文撰写――修改――定稿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度表:

20XX年4月――20XX年5月论文选题、定题;

20XX年6月――20XX年8进行初步调研,写好论文提纲;

20XX年9月论文开题报告;

20XX年10月――20XX年11月完成论文初稿,指导老师审阅;

20XX年12月――20XX年1月论文中期检查;

20XX年1月――20XX年2月论文定稿打印;

20XX年3月指导老师审阅;

20XX年5月毕业论文答辩。

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⑵《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出版社

⑶网络文章

彭泽元《如何处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资料汇编)》;

朱赤赫《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训练》《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3年第05期。

第六篇: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

②启发人们的思维。

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

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

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

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

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

(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

(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

(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推荐专题: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