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设计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设计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
2001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拉开了幼儿园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深入进行课程改革,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的序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数学教育纳入科学教育领域,使其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基本上摧毁了幼儿数学作为一门学科独立存在的基础。因此,在实施《纲要》和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产生了困惑:幼儿园到底要不要进行数学活动?怎样将主题背景下的数学活动与其他课程?《纲要》强调了一系列幼儿教育的新思想,比如:终身教育的理念、以儿童为本的理念、课程整合的理念、双主体的理念、环境育人的理念、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等。《纲要》将幼儿园教育相对划分为五大领域,数学涵盖在科学领域之中。幼儿园课程改革已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分科界限,幼儿数学教育不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开展,而是与科学活动整合或融入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另一方面现代教育强调整合、全面发展的教育观,课程的整合化也是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而主题活动模式就是幼儿园整合性课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当前幼儿教育中最常见、最有效的活动模式。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
二、研究综述
通过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我查阅了一些关于数学教育和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书籍和报刊。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主张“儿童应接触大自然、大社会,生活就是教科书”。当前一些儿童学习理论,如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等,也都主张重视儿童从生活中学习。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理论思想也重视儿童的“生活世界”。儿童头脑中的数概念既不是来自书本,也不是来自教师的解释,而是来自儿童对生活的现实进行逻辑数理化的思维。由此,把活动内容和教育过程融人社会生活经验之中的社会生活学习引起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社会生活学习是强调在儿童社会交往的背景中,为儿童提供丰富而有意义的数学问题,使儿童通过合作、交流、分享、共建等重新建构或修正其数概念的活动。以及人们对数学教育整合的疑问等进行了论述。1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以包头市幼儿园为调查对象,运用观察、访谈、问卷等调查法,了解幼儿园存在的课程整合存在的现状,提出对策和建议。
四、课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重点
如何将主题背景下的数学教育与其他课程整合。
(二)难点
教学过程中有较好的效果,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了解多方面的知识。
(三)创新点
针对包头市幼儿园进行调查。
五、提纲
一、在教学中数学与其他课程整合存在的现状及对策
(一)教师方面
(二)环境方面
(三)幼儿方面
二、 主题数学教学和领域整合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三、 如何将在主题背景下的数学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一)目标上
(二)内容上
四、对包头幼儿园的调查和反思
六、进度安排
2010年03月——2010年06月:准备阶段。查阅文献资料;选题;在导师的指导下修改文献综述。
2010年09月——2010年12月:实施阶段。继续查阅文献资料和收集事实材料,整理和分析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2011年03月——2011年06月:总结阶段。完成论文初稿。
2011年09月——2011年12月:完善阶段。修改论文;完成论文答辩。
七、可行性分析
(一)主观条件
研究者对本课题有研究兴趣,平时学习中注意收集和思考与课题相关的知识和资料。
(二)客观条件
与课题相关的丰富的图书馆馆藏文献和电子资源;幼儿园见习中积累的第一手资料;与指导教师的沟通与交流。
参考文献
[1]林泳海.中国幼儿数学教育课程的反思与构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1)
[2]周世华. 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与策略——关于儿童学习研究引发的思考[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4.(02)
[3]虞永平 ,彭俊英. 对我国幼儿园课程评价现状的分析和建议[J]. 人民教育. 2003.(11)
[4] 周粮平. 对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理解[J]. 学前教育研究. 2003.(Z1)
[5] 虞永平 ,彭俊英. 对我国幼儿园课程评价现状的分析和建议[J]. 人民教育. 2003.(11)
[6] 赵寄石. 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J]. 早期教育(教师版). 1990.(Z1)
[7] 何国华.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纪念“生活教育运动”创办六十周年[J]. 现代教育论丛. 1987.(03)
[8]毕珊娜. 陶行知、张雪门、陈鹤琴和张宗麟教育思想比较研究[J]. 青年科学. 2010.(07)
[9]朱家雄. 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所见所闻和所思(上)[J]. 幼儿教育2006.(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