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开题报告 > 详情页

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模板5(范文2篇)

2022-03-12 22:30:27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模板5(范文2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模板5(范文2篇)》。

第一篇: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模板(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文献总结

道中的驱油速度也是随机的,而剥蚀速度与束缚水饱和度及油水界面性质有关。因此,只要使大部分孔道中的驱替速度与束缚水的剥蚀速度相当就可以了,这个最佳配合的界限就是最佳驱油速度,只能结合具体的油层条件,用实验方法求得。 2.1.2 亲油地层中水驱油微观机理

在该模型中,束缚水主要以水珠的形式存在,油充满整个孔道系统。在亲油地层中进行水驱油时,可以看到,注入水沿着大孔道的中轴部位驱替原油,在孔道壁上的油膜可以沿壁流动,在小孔道中残留一部分原油。随着注水过程的延续,油膜也越来越薄,小孔道中的油也越来越少,最后形成水驱残余油。

在水驱油的过程中,束缚水可汇入注入水内,一同流动,起到驱替原油的作用。

从上述实验可以了解到,在亲油地层中水驱油的主要渗流机理是: (1)驱替机理:即注入水沿着孔道的中轴部位驱替原油

(2)油沿孔道壁流动机理:在水侵入孔道将中轴部位的油驱走以后,留在孔道壁上的油主要是以此方式运移

(3)合理利用这两种机理的目标是减少指进和增加壁流能力。因此,采用较低的驱替速度是合理的。 2.1.3 中性地层中水驱油微观机理

在中性的多孔介质中,水驱油的机理比较复杂,从实验中观察的现象可以知道,注入水主要沿大孔道的中轴部位驱替原油,这种现象与亲油介质中的相似,但是,注入水与束缚水不易接触,在它们之间有一层油膜,因而,束缚水不流动,在整个实验中,束缚水的位置和形状几乎没有变化。

2.2 油藏残余油的形成和分布机理

残余油的问题是油田开发的重要问题之一,它影响油田开发动态,影响水驱 采收率的大小,也影响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路线的科学决策。

这里所谈的残余油是指注入水波及区内的残余油,而水波及区(或波及体积)是指被注入水封闭的区域,其中,有被油占据的部分,也有被水占据的部分,但是它的特点是封闭区内的油与封闭区以外的油是不连续的。

1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文献总结

残余油的形成与孔隙介质的结构及其表面性质有关,与油和水的性质有关, 也与驱替条件有关,所以,残余油形成的机理是复杂的。为了叙述方便,根据多孔介质的性质分类来讨论残余油的形成。 2.2.1 在亲水多孔介质中残余油的形成

在亲水多孔介质中,水驱油的过程是润湿相驱替非润湿相的过程,正如上面所述,水驱油的微观机理分为驱替机理和剥蚀机理,在最佳的驱油速度下,这两种机理达到最佳配合。这时,在均匀的多孔介质中,残余油很少,当驱油速度太大时,驱替机理的作用显著大于剥蚀机理,这样,一部分砂粒表面的油和小孔道中的油还没有来的及剥离,孔隙中大部分空间已经被水所占据,这部分油在被剥离以后即被水包围,也会由于贾敏效应而以珠状被滞留在大孔隙中。当驱油速度太小时,剥蚀机理远大于驱替机理,注入水沿着孔道壁进入孔隙,把孔隙中部的油包围起来,以珠状滞留在孔隙中。

如果多孔介质不均匀,渗流的速度场也将更复杂,这将导致形成各种形态的残余油。当小孔道群被周围大孔道所包围时,那么,在较高的驱替速度下,水就经大孔道运动,绕流包围小孔道群,这时,小孔道群中的油将被滞留。当大孔道群被小孔道所包围时,那么,在较小的驱替速度下,水就进入小孔道,而把大孔道群中的油包围而滞留下来。 2.2.2 亲油多孔介质中残余油的形成

在亲油的多孔介质中,水驱油是非润湿相驱替润湿相的过程,它的驱油机理是驱替机理和油沿孔道壁流动机理,不管驱替速度大小,水主要沿大孔道中轴部位向前流动。这样,残余油主要以大孔道壁上的油膜和小孔道中油柱的形式存在。

当多孔介质非均质严重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形态的残余油,如果大孔隙包围着一个小孔隙群,那么,水将流过大孔隙而把小孔隙群包围起来,形成小孔隙群中的一片残余油,如果大孔隙群被小孔隙所包围,那么,水不易进入这些小孔隙而把这些小孔隙及其所包围的大孔隙中的油都圈闭起来,形成连片的残余油。 2.2.3 中性多孔介质中残余油的形成

在中性多孔介质中,水主要是沿着大孔道的中轴部位驱替原油,这一点与亲

1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文献总结

油多孔介质中的水驱油过程相似,残余油的主要形式是孔道壁上的油膜和小孔道中的段塞,同时,在注入水和束缚水之间也会形成油膜。这种形成残余油的机理还需进一步探讨。

3. 注气开发方式及注气驱机理

3.1 注气开发的方式

随着人们对注气开采原油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注气开发油田有它的优点,即可以大幅度的提高驱油效率,理论上可以达到100%,但是由于气体的密度、粘度都很低等的特点,容易造成粘性指进和气窜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原油采收率,因此为了减小这些缺点对开采效果的影响,针对开发油田地多样性,采取了不同的注气开发方式。注气开发方式现在有直接进行天然气、氮气或二氧化碳驱替、水气交替驱、气水交替驱和脉冲注气开发方式。[25][26][27]

气窜对油田开发产生巨大威胁,为解决气窜问题,采用气水混注的方法来控制驱替前缘,使之较为均匀地向前推进。气水混注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气窜影响的程度,但其有效性受到限制,并且在气水混注的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其他一些问题。例如,气水混注可能使地层中某些部位的含水饱和度和含气饱和度增大,使油相有效渗透率急剧降低,影响石油产量,因此,非均质性和裂缝储层尽量不采用该方法。

按一定比例交替注入单一的水和气驱油,按注入程序可分为水/气交替驱和气/水交替驱,前者为先注水,后注气;后者为先注气,后注水。按交替次数可分单次交替驱和多次交替驱,每次单相注入量约为孔隙体积的10%。由于交替注入了非混相的气和水,交替驱油过程与单纯水驱或气驱有较大不同。前者是油、气、水三相在孔隙中共同渗流过程,油、气、水的分布各不相同。

先注入的气体具有气驱油的特征:气体分散占据大孔道,在渗透性较好的孔隙和层中气体饱和度较高。改为水驱后,由于气泡产生的贾敏效应使得水在大孔道或渗透性好的层中渗流阻力增大,驱动压力升高,高于单一介质驱替。由于驱动压差的升高,迫使部分注入水向渗透性较差的区(层)中分流,增加了细小孔隙的自吸几率,既扩大了水的波及面积,也提高了单位孔隙的扫油效率,因为气驱后的孔隙中仍有油存在于喉道处和孔壁上。注入水的一部分仍将沿大孔隙流

2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文献总结

动,它将占据大孔隙中的气体压缩并沿气体“让开”的空间渗流,其中有部分气体被水驱动随之渗流。被驱动的气体进入下个孔隙仍占据它,对流动的水具有一定的阻力,所以说扩大波及面积是随气的流动产生的。由于模型亲水,气驱后残余在喉道处的油被水以活塞的方式驱出。被驱动的油不是以水的形式驱气,而是以油膜的形式沿大孔隙中的气体表面流动,进入下一个喉道聚合成一个油段(喉道处),油在孔一喉之间循环,“油段一油膜一油段”的流动方式交替出现在孔一喉之间。而水的流动则须对气体进行压缩才可流动,因此,气可以降低水的流动能力。

先注入的水具有单纯的水驱特征:一部分水以非活塞的驱油方式进入到大孔道中,另一部分则以活塞式进入细小孔道和喉道中,将其中的油排出。滞留在大孔道中的油被水分割包围,形成孤立的、不连续的状态。因而,大大降低了油相的流动能力。注入的气体因大孔道中的油和水及喉道处水增加的毛管阻力,驱替压力明显升高,比气/水驱的压力高,气体主要沿含油孔道以活塞式驱油。因为,就润湿相而言,水为润湿相,它对孔壁的附着力大于油相,所占据孔道的渗流阻力相对较大。由于先注入的水在孔壁上铺上了一层较厚的水膜,这部分水在孔隙迂曲度大的地方偏多,在不同程度上也减小迂曲度,孔隙的粗糙度也因水膜的存在而降低。较单纯气驱中的残余油明显减少。水/气交替驱过程中,部分气驱中的特征,如“卡断一聚并”及“间歇式”流动特征较单纯气驱更为明显。由于三相流体同存于孔道中,流体的比表面积增大及水占据喉道,阻碍气体的流动,致使驱动压力升高。气体较容易在渗透性好的区(层)形成气窜,此现象在非均质模型中尤其突出,不利于扩大波及面积。

经过单次交替驱后的模型中的各相流体饱和度相差不大,随着驱替的不断进行,饱和度的变化是油相逐渐下降,气、水饱和度升高,水相升高得最快,参与渗流的三相流体中,油、气为非连续相。水因其润湿力最强而为连续相。其相对渗透率呈上升趋势;气相虽也上升,但幅度较小,其流动能力随水相上升而逐渐下降。三相流动过程中油的“油段—油膜—油段”流动形式是主要形式。

随着交替驱的进行,模型孔隙中含水饱和度逐渐增加,注入水开始占据大孔道,在孔道中部形成连续相,气相则以更小的气泡形式渗流。由于孔隙中流体的比表面积进一步增加,使得任何一种流体的注入驱替压力均较高。剩余的油以油

2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文献总结

膜形式聚集在气的周围,在孔喉处油膜较厚,聚集的油也较多,水驱气时,也将油采出。

油气水三相渗流时,其流动能力在大小孔道中各不相同,大孔道中油气水交叉共存,油膜在气体周围,油外有水,油相沿气水界面流动。在较细孔道中,则以气驱水、水驱油形式渗流,油水、气水界面相对比较稳定,而气油界面不很明显,这种流动方式有利于提高剩余油流动度。

在气驱油实验中,由于气的密度远小于油,在重力作用下产生分离。正韵律模型中,气体沿高渗透层顶部和中渗透层上部驱进,反韵律模型中,气体则沿高渗透层顶部指进,波及面最小。对于水驱,反韵律的波及面积比正韵律的好,无论哪种韵律模型,哪种流体驱替时,均在驱替前缘聚集一含油饱和度较高的富油带,气驱和水驱都存在很明显的重力作用。

不同的驱替方式直接影响驱油效果,交替驱油结果表明,水/气交替优于气/水交替驱,且在交替注入量一定的情况下,单次注入量越少,驱油效率越高,单次注入量大,不但不利于提高驱油效率,也不经济。

水/气交替驱油既克服了单纯水或气驱替过程中的绕流和渗透率层间差异造成的大量残余油问题,也减弱了气驱过程中,气沿渗透性好的层、区窜进问题,使水、气驱替优势互补。

脉冲注气的原理是同周期注水的原理类似,在地层中产生一个压力波,这样可以扩大波及面积,提高采收率。具体步骤是:首先在一定注入压力下注气,当压力上升到一定值后,停止注气,进行衰竭式开采,当压力降低到一定值后,再进行注气,不断重复该过程,气突破前气油比基本不变,突破后气油比迅速上升,当进行一次脉冲后,采出的油量很少时,停止注气。该方法对于低渗裂缝性油藏比较适合。因为低渗透裂缝油藏直接注气容易产生气窜,采收率不高,使用实际岩心迸行人工造缝,在长岩心中分别进行衰竭式开发、直接注烃气驱实验、注水实验和脉冲注气实验。细管试验表明,即使在破裂压力下注烃气也达不到混相,衰竭式开发可获得16.81%的采收率;直接注烃气比衰竭式提高采收率20.17%;脉冲注气比衰竭式提高采收率35.04%,脉冲注气驱油效果比直接驱油好得多,是值得选用的开发方式。从模拟岩心实验看,脉冲注气是解决裂缝性双重介质中注气的一种较好方法,国外也有类似的报道,值得推广应用。

22

第二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模板

学生姓名:

学 号:

业:

技术经济

设计(论文)题目: 资本运营及某某企业资本运营的案例分析

指导教师:

200x 年 4 月 21 日

目 录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题目

2所选论题的背景情况,包括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

3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4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

5本论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安排

6进度安排

文献综述

1 资本运营运作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结论

1.1资本运营的涵义

1.2资本运营相关理论综合

1.2.1资本集中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2 交易费用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3产权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4规模经济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3资本运营的核心——并购

1.3.1概念

1.3.2西方并购理论的发展

1.3.4并购方式

1.4研究课题的意义

2目前研究阶段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论文题目

资本运营及某某企业资本运营的案例分析

2所选论题的背景情况,包括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

企业资本运营是实现资本增值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纵观当今世界各大企业的发展历程,资本运营都起到过相当关键的作用,并且往往成为它们实现重大跨越的跳板和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在我国,近年来不少企业也将资本运营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并获得了成功。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了重视生产经营、忽视资本运营的瓶颈,认识到资本运营同生产经营一起,构成了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可以预见,资本运营在我国企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特会越来越大。本文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 wto为背景,比较全面描述了国内外资本运营的现状,深入地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以及对于国外资本运营经验的借鉴和教训的吸取。

在研究领域发展方面,国外对资本运营的研究和运用都多于我国。在中国,资本运营是一个经济学新概念,它是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是投资管理学科基础的理论学科。资本运营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一门课程。它是将公司财务管理、公司战略管理、技术经济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综合起来,依托资本市场相关工具,以并购和重组为核心,以企业资本最大限度增值为目标,通过资本的有效运作,来促使企业快速发展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资本运营概念虽然产生时间短,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广泛地进行资本运营。事实证明,如何有效依托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正因为如此,资本运营课程在我国研究也比较热门。

3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资本运营观念在不断影响着企业管理者们。在资本运营的大潮面前,许多企业也在跃跃欲试。但从我国资本运营的实际来看,进行资本运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同时,国内企业也要面对跨国企业的挑战。要搞好资本运营,必须先去了解和认识资本运营。

本文就是针对上述现实,充分考虑到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资本运营的内涵、形式、核心、企业并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对企业开展资本运营提供依据和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

本文主要介绍资本运营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资本运营的相关理论内容综述。重点分析和探讨资本运营核心——并购的模式、动因、效应分析,并通过国内外资本运营历程分析我国资本运营发展趋势。最后通过企业并购案例说明资本运营的过程及总结资本运营重点把握的要点和技巧。预期通过本文对整个资本运营在企业管理运营中的重要性、特点、操作、评价过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对资本运营中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

本文理论部分主要参考金融投资类、经济类报刊杂志;以及图书馆中大量有关资本运营与企业并购方面的书籍;投资学教材与参考书和教学中老师对资本运营模式的总结与案例分析;另外,指导老师在研究过程中会提供较大量的参考资料。

5本论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安排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块:第一部分为理论部分,主要介绍资本运营及其相关的概念、资本运营的特点、形式、国内外发展状况及重组、并购的相关理论。第二部分重点介绍资本运营的核心——m&a,并通过一个案例分析说明资本运营的全过程、特点和技巧。最后一部分主要总结全文,对资本运营的发展趋势、特点做一分析和总结。文章在阐述理论问题紧扣what—how—why,并加以背景的介绍,使文章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性。

6进度安排

文献综述

摘 要:从理论上讲,企业都在进行两种经营:一种是所谓产品经营;而另一种为资本经营。一般说来,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都不可能没有资本运营,只是程度大小的问题。所谓产品经营,就是企业围绕产品与服务等主要业务,进行生产(含服务)管理、产品改进、质量提高、市场开发等一系列活动。而企业的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对资本大街够、融资和投资的运筹,以谋求实现在风险与赢利之间的特定平衡,争取企业资本增值最大化。

关键词:资本运营;并购

1 资本运营运作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结论

1.1资本运营的涵义

在论述资本运营前,有必要把产品运营说一下。从理论上讲,企业都在进行两种经营:一种是所谓产品经营;而另一种为资本经营。资本运营与产品经营就有联系也有区别。一般学术界定义产品经营(生产经营)是以物化为基础,通过不断强化物化资本,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获取最大利润的商品生产与经营活动。(张铁男,企业投资决策与资本运营,2014.4,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有关资本运营的概念表述各有不同,综合起来可以大体上划分为广义资本运营和狭义资本运营。广义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对可以支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组织、管理、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以实现资本增值和利润最大化。广义资本运营的最终目标是要通过资本的运行,在资本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资本增值和获取最大收益。广义资本运营内涵广泛.从资本的运动过程来看,资本运营涵盖整个生产、流通过程,既包括金融资本运营(证券、货币)、产权资本运营与无形资本运营,又包括产品的生产与经营。从资本的运动状态来看,既包括存量资本运营,又包括增量资本运营。存量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股份制改造等产权转移方式促进资本存量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增量资本运营是指企业的投资。

狭义资本运营是指以资本急剧增值和市场控制力最大化为目标,以产权买卖和“以少控多”为策略,对企业和企业外部资本进行兼并、收购、重组、增值等一系列资本营运活动的总称。资本运营的总体目标是实现资本增值和市场控制力最大化。具体目标是加快资本增值,扩大资本规模,获取投资回报。提高企业的市场控制力和影响力,优化经营方向。狭义资本运营主要研究的是存量资本的配置,具体运营方式包括股票上市、企业、企业联合、资本互换、产权转让等。

1.2资本运营相关理论综合

在资本运营理论研究过程中,有许多学者将它与其他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研究。深刻分析资本运营产生的原因和作用的原理,从理论的高度掌握资本运营的精髓,有助于增强我们进行资本运营的自觉性,提高资本运营的技巧。

1.2.1资本集中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在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世界还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浪潮:但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发展规模的深入分析,马克思非常敏锐地抓住了资本集中这一重大问题,并且建立了资本集中型论。在《资本沦》中.马克思首先论述了生产集中,并指出生产集中包括了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在文中,他还提到了“规模经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等。马克思关于资本集中的机制的理论论述,是完整的、有力的。即使在今天,这个由商品市场和经理市场所形成的竞争制度、股份公司制度、金融信用制度和股票市场等几个方面所形成的整体,也的确是资本得以流动、重组乃至集中的最重要的机制。

马克思的资本循环与周转理论强调资本的流动性,指出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这正是资本运营的核心所在,资本运营是建立在资本充分流动的基础之上的,企业资本只有流动才能增值,资产闲置是资本最大的流失。因此,一方面,企业要通过兼并、收购等形式的产权重组.盘活沉淀、闲置、利用效率低下的资本存量,使资本不断流动到报酬率高的产品和产业上,通过流动获得增值的契机。另一方面,企业要缩短资本流动过程,加快资本由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由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再由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形态转换过程,以实现资本的快速增值。同时在资本运动总公式中,也相应地反映了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的关系。

1.2.2 交易费用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937年,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交易费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企业采取不问的组织方式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所谓交易费用是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答约成本,监督成本构成。企业运用收购、兼并、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可以将市场内部化,消除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从而降低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理论与垂直兼并、混合兼并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很好地解释了企业垂直兼并、混合兼并的内在原因,并对原有理论作了补充和调整。

1.2.3产权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产权理论认为,资产的权利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先决条件,明晰的产权界限是企业资本运营的客观基础。企业资本运营是建立在规范化的公司产权基础上,没有界定清晰的产权、规范的股权结构和合理有效的股权流动机制,真正的公司并购、重组等资本运营行为是难以产生和发展的。在清晰的产权界定基础上,企业资本运营行为有助于推动产权的合理流动,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资产的价值型管理和优化重组,进而促进资源的科学配置与有效流动,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同时,企业运用兼并、收购、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推动公司产权的聚合与裂变,可以进一步促使公司产权明晰化。

产权理论要求产权必须明确.必须能够白由流动.这将从如下方面对资本运营产生推动作用。首先,产权的自由流动可以推动公司并购的社会化。其次,产权的自由流动可以推进企业资本运营市场化进程。第三,产权的白由流动有助于推动企业资本运营国际化。

1.2.4规模经济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资本运营方式,有助于推动企业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优化企业规模结构。有关资料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其他企业而形成的规模经济效应是非常明显的。 西方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的成长经历表明:运用资本运营方式,有助于谋求规模经济效益.推动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进而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通过企业的联合与兼并,日本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与重组,获取了规模经济效益。在我国,企业小型化、分散化的特点极为明显.通过兼并、收购重组扩大企业规模,谋求规模经济效益对于我国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

1.3资本运营的核心——并购

1.3.1概念

所谓并购,即兼并与收购的总称,是一种通过转移公司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实现企业资本扩张和业务发展的经营手段,是企业资本运营的重要方式。

并购的实质是一个企业取得另一个企业的财产、经营权或股份,并使一个企业直接或间接对另一个企业发生支配性的影响。并购是企业利用自身的各种有利条件,比如品牌、市场、资金、管理、文化等优势,让存量资产变成增量资产,使呆滞的资本运动起来,实现资本的增值。

并购的具体方式包括企业的合并、托管、兼并、收购、产权重组、产权交易、企业联合、企业拍卖、企业出售等具体方式。

1.3.2西方并购理论的发展

并购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推动并购实践的发展;在研究西方

推荐专题: 课题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格式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模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