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雷雨论文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雷雨论文开题报告》。
20**级 ***专业 ******学习中心******姓名
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通过对论文的选题和写作,理解从中国现代戏剧史的角度看曹禺的地位 。中国现代戏剧中占居主导地位的.是话剧。曹禺正是站在中国现代戏剧文学顶峰的作家。他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足以代表中国现代戏剧文学的最高成就。通过作家作品的研究分析,总结其取得的成就及对中国戏剧文学的贡献。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根据自己的论文题目,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查找书籍,利用网络查找论文、档案等相关文件,针对曹禺的具体作品进行分析整理,比较研究,归纳出自己的观点,总结其取得的成就及对中国戏剧文学的贡献。
3、论文提纲(研究路径/论文(设计)框架)
(1)确定论文题目: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初步确定论文题目,经导师指导研究,最终确定论文题目为论曹禺戏剧的成就及意义。 (2)制定研究计划:搜集相关资料、确定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3)撰写论文初稿:对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构思论文提
纲,开始撰写论文。
(4)通过曹禺的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一部部杰作,从人物的形象、语言、意蕴、创作等方面对曹禺的戏剧的对中国戏剧文学的成就及意义进行分析归纳。
①从作品的具体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分析作者刻画出特定的历史背景、特殊的环境下所形成的典型人物性格,使复杂丰满的人物形态鲜明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②戏剧语言洗练、含蓄,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又反映出他们的精神状态。众多典型而富有诗意的任务形象就是通过抒情的戏剧语言塑造出来的。
③故事层面与意蕴层面紧密结合。
4、论文写作计划(进度安排)
开题报告:2014-6-12――2014-6-27
初稿提交:2014-6-28――2014-8-28
定稿提交:2014-8-29――2014-9-11
终稿提交:2014-9-12――2014-9-26
答辩申请:2014-9-29――2014-10-7
终稿评阅:――2014-10-10
5、主要参考文献
[1]曹禺.曹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2]曹禺戏剧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3]曹禺.日出;田本相,曹禺文集(1)[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
社.1990.
[4]曹禺.雷雨.序[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
[5]中国现代文学史.
题目: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古代文学资源传承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在华夏民族内部沧海桑田巨变的过程中应运而生。中国现代文学利用了具有时代特征的语言形式阐明现代化的科学民主思想,在艺术形式上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中国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是一脉相承的,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继承。本文以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为研究视角,针对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古代文学资源之间的联系展开讨论。旨在为进一步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贡献力量,推动现代文学迈向新的发展高度。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语境;古代文学资源;传承
前言
伴随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提高。文学作为人们修身养性的重要文化产品,在陶冶情操、愉悦精神方面甚至精神文明建设层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文学的消费者数量不断攀升,使得文学市场欣欣向荣。现代文学面临如此发展环境,必须进一步挖掘古代文学资源,提高现代文协的发展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笔者针对“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古代文学资源”一题的研究谈论具有现实意义。
一、中国现代文学语境概述
1840年,第一次f片战争爆发,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被打破,中国的国门从此打开,中华儿女开始漫长的屈辱与斗争的历程。广大知识分析不堪接受侵略的屈辱,文学界开始觉醒,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产生。那么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哪些岁月如斯?现阶段中国现代文学面临何种语境上的危机呢?笔者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娓娓道来: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华民族面临内忧外患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有社会上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自发革新的一种文学发展形式。现代文学倡导通过直白的语言文字表达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政治生活的期待、对民族兴亡的认知。现代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科学民主思想,在艺术表达形式上创新、多样,话剧、新诗、现代小说、杂文、散文、散文诗都是现代文学的体裁。在抒情方式、叙述方式、描写手段以及结构特征上,无不体现新时代的创造思维。从鲁迅的小说《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到郭沫若的新诗《女神》《屈原》都是现代文学的轨迹1。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十年”,1917年到1927年之间,是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期,“打倒孔家店”“反对文言文”成为这一阶段的基本思潮与核心思想,虽然在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但是也埋下了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资源衔接不当的伏笔;1927年到1937年之间,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第二个十年”,是现代文学发展历程中的丰收期,有伤痕文学、乡土小说等文学形式在这一阶段发展开来,正式拉开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序幕;1937年到1949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转折期,受到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现代文学具有了一定的政治色彩2。新中国成立之后,文化产业得到迅速的发展,穿越小说、科幻小说、都市言情小说等进入人们的视野,虽然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但是也使得中国先到文学的发展与古代文学资源的轨迹出现偏离,而且偏离的越来越远,所以现阶段中国现代文学进入了“瓶颈期”。
(二)中国现代文学语境面临的困境
迄今为止,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历程,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了苦难艰辛、走过了战争屈辱、走向了发展和平。但是纵观现代文学作品中,却没有一部小说能够与“四大名著”相媲美,没有一位诗人能够与李白相提并论,没有一首情诗能够与《无题》相抗衡。文学是一种感性的社会人文科学,本应该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理应根据时代特征反应时下百姓的真实境遇和心声,但是又不能过分的脱离历史的母体。在历经风霜雨雪之后,岁月如斯带来了“大浪淘沙”般的洗礼,然而中国现代文学的真正优秀作品却鲜少出现,中国现代文学语境只是机械的伴随光阴荏苒,却不知“回首往事”。因此,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古代文学资源出现了严重的“断裂”局面,使得文学发展呈现“物是人非”的本源缺失现象3。
二、古代文学资源分析
(一)古代文学资源阐述
中国古代文学是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学资源是丰富的。从百家争鸣时代的《论语》《孟子》到汉代的《史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安风骨”到唐代诗词歌赋的振兴,从宋词的唯美到元曲的大气,从明史上的《水浒传》到清朝的《红楼梦》,无不展现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绚丽多姿、旖旎多彩。古代文学资源当然不仅仅局限在一本书、一行字上,里面包含的智慧、涵盖的生活热情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和追逐的实质。或许是时代索然、或许是社会使然,亦或是生活造就,每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都饱含了人民群众无尽的情思、历史的苍凉、社会的兴衰4。
(二)古代文学资源传承
人类文明伴随时光任然不断发展,但是灿烂的人类文明不应被淹没在洪流中,我们既需要时代创新又要回首往事。所以在发展现代文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古代文学资源进行挖掘和传承。但是现阶段,我国现代文学对于古代文学资源的传承明显捉襟见肘,所以在日后的发展历程中首先需要在理念上进行转变,再现古代文学的辉煌和真实。同时,对古代文学资料进行研究和梳理的过程中,要在多角度、多维度的视野上进行评价,对历史文学的评价要建立在科学客观的角度上进行,切记不可将现代化的主观思维过分的应用到其中,更不能对古代文学资源进行刻意、肆意的褒贬。
三、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古代文学资源的关系
中国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本是同宗同源、同气连枝的,具有一脉相承特征。没有古代文学资源中的“天人合一”何来今日的“以人为本”?没有古典诗词的寓意深刻何来散文诗的诗情画意?现阶段,物欲横流、生活节奏加快,返璞归真势在必行,使得人们在嘈杂生活之间感受到心灵的净化。所以,在中国现代文学语境的发展中,不能摒弃古代文学资源,应当在充分挖掘古人思想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特征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保证二者没有冲突、一脉相承,共同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结语
希通过文章的讨论分析,全面激发文学创作工作者对古代文学资源的关注力度,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通过有私下的方式方法对古代文学资源充分挖掘、并在其基础上实现创新,为我国文学辉煌的明天注入显现的血液,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
注释:
1.徐汉晖.现代文学中的古代文学资源[J].文艺评论,2015,02(01):79-82.
2.吴承学.建设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文体学[J].文学评论,2015,01(02):208-218.
3.吕双伟.关于“古代文论现代转换”命题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06(03):131-136.
4.吴晓东.古典语境在现代文学中的移植――何其芳对中国古代志异文本的改写[J].名作欣赏,2011,10(07):35-42.
参考文献
1、明末清初的文学嬗变吴琼上海师范大学2012-03-15
2、国内外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及展望李宏顺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09-20
论《雷雨》的戏剧艺术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学习中心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农垦河西分校
姓名徐晓琴
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雷雨》是四幕悲剧,它通过周、鲁两个家庭,8 个人物,前后 30 年间复杂的纠葛,写 出旧家庭与旧社会的悲剧与罪恶。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以扣人心弦的情节、 各具特色的人物、极为丰富的潜台词和简练含蓄的语言,以及话剧中的诗意特征,如刀刃一 般在读者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在戏剧艺术上,可以毫不夸张 地说《雷雨》臻于完美之境。
2 研究方法
《雷雨》是一部思想进步、艺术独创的名著。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善于多层次、多角度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使人物性格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第二,情节生动、丰富、紧张。第三,语言简练、舍蓄,富有戏剧性;台词有力.富有动作性:人物诗言鲜明.富有音乐性来研究。
3 论文提纲(研究路径/论文(设计)框架)
一、艺术风格
二、艺术构思
三、艺术特点
四、参考文献
4 论文写作计划(进度安排)
开题报告2015-6-11――2015-7-3
初稿提交2015-7-4――2015-8-27
定稿提交2015-8-28――2015-9-10
终稿提交2015-9-11――2015-9-29
答辩申请2015-9-30――2015-10-9
5 主要参考文献
[1]高秉祥,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J],社科纵横,2007, [2]马艳辉,试论《雷雨》的艺术风格[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 [3]冯秀红,从语用模糊角度析《雷雨》的对话艺术与效用[J],现代文学评论, 2010, [4]曹禺, 《雷雨》[M],人民文学出版社. [5]陈致中, 《雷雨》的戏剧冲突和结构艺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9, [6]邓齐平《雷雨》艺术结构新探[J],首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7]曹禺,雷雨・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8]马宏基,论《雷雨》对中国戏剧传统的突破与超越[J],东岳论丝,2007, [9]陈霞, 《雷雨》中“雷雨”的多重象征意义[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6, [10]邹言九, 《雷雨》的悲剧精神与悲剧寄托在探讨[J],中国文学研究,2002,
推荐专题: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