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优秀范文(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优秀范文(大全)》。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 一、研究课题 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二、课题研究概述 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几千年来形成的信息传递方式、人际间的沟通方式和社会管理的组织形式,并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和政府运作的方式。村镇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信息化管理直接关系到村镇建设的效果。我国村镇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村镇建设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却严重滞后,村镇建设标准体系的信息发布、传递和反馈仍然停留在传统方式的阶段,因此构建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缺失问题,本文研究了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建立需求。首先,运用需求识别理论分析了系统用户,将用户进行合理分类,分析不同类型用户的特点,结合村镇建设的具体活动明确用户需求内容与特征;其次,基于用户需求分析了系统的功能模块、具体功能需求及业务功能流程,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研究了系统体系结构和运行环境;最后,根据顾客需求满意度理论,尝试在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后,从使用需求和用户满意度两方面分析系统的适用性,并构建了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需求满意度评价体系。 综上所述,在充分分析系统需求和满足用户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村镇建设标准化管理的目标和实际工作的要求,实现了以用户需求为根本的村镇建设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涉及用户入网查询、在线验证、内部审核、网上信息发布等一系列功能,通过完善的标准业务流程设定,清晰的操作界面以及明确的工作划分,有效地将用户需求与系统各方连接起来,通过这个系统,用户可逐步认识村镇建设标准的准确性、适用性,使村镇建设标准信息的透明度提高,最终达到用户的满意度。 三、研究背景 建国60年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逐渐取代了中国计划经济制度,大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变革和城镇建设迅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小城镇,城镇化是的民生问题,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规划⑴。国家“十二五”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因地制宜、尊重民意、体现特色、量力而行”的原则,搞好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是各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的保障。 村镇建设活动极其分散且分布在广阔的地域范围。目前,全国共有约330万个自然村,66万个行政村;有2.2万个集镇、近2万个建制镇,有9亿多人口在农村居住、工作和生活。全国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为3.41亿亩,城镇建城区5700万亩,而农村建设用地2.84亿亩,农村建设用地是城市建设用地的5倍。 住宅建设一直是村镇建设的主旋律,我国村镇建设规模巨大,且持续增加。据建设部统计,2004年农村住宅投资2334亿元,村镇住宅建设量8亿多平方米,而同期城市的年住宅梭工面积约为25?30亿平方米。200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约为40%,“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要达到47%。目前农民自建住宅每年还以2%的速度增长,其中楼房比例增长更快,约占60%,年梭工面积达到4亿平方米以上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农村工程建设量将不断增长,一批适应村镇经济发展需要的下店上宅、前店后宅、生态住宅等建筑形式也会相继出现。 每个村镇的功能不是天然的、自发的,它是受各种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如村镇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基础设施状况、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等等。我国现在非常重视依据各地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村镇建设,把村镇定位为分担大城市人U的聚居地,以“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配套、高质量管理”为指导,探索建立小城镇规划备案、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规划执行,大力加强了村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使其承担了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而非经济生产功能。 四、研究目的 为了有效地改善村镇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大力发展村镇公共事业,就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村镇规划建设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方式作为技术指导来实现,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适用于村镇建设项目特点的工程建设标准,为村镇建设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维护、加固、拆除等活动提供一个协调统一的、可重复使用的技术依据和准则。 村镇建设标准体系的构建、完善和发展是村镇建设标准化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涉及到有关村镇建设的众多标准的申报、编制过程管理、审核和发布、宣贯、修订和废止等等诸多标准化管理工作,同时还涉及到与村镇建设标准相关的信息发布、技术指导、动态辅导、专家支持等。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信息化系统平台作为媒介,满足村镇建设领域标准化管理的客观要求,保障标准化工作的实施快捷、方便、广泛传播。 任何信息服务建设都需要满足相应的需求,适合使用者的特点,同时,能够提高相关工作效率,节约时间、资源等。本文旨在分析总结当前我国村镇建设的现状,借鉴国内外信息化建设经验,针对我国村镇建设标准不能被及时掌握和标准实施效率低等问题,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利用顾客需求识别的思想,分析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用户群体及其需求,设计符合用户需求的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功能和体系构架,构建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需求满意度评价体系,以测量用户满意度,为系统平台的开发提供依据。 五、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研究视角从技术应用和政府职能变换转向用户需求,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系统功能、体系和开发模式,能够直观地实现用户需求、达到用户满意。以用户为中心的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涉及用户、用户需求、功能需求和需求满意度四个概念,其巾需求是核心,用户是需求对象,而功能需求是用户需求的实现方式,需求满意度是用户需求的最终目的。因此本文将从用户需求、基于需求视角的功能需求与设计和系统需求满意度评价三个方面展 。 全文内容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绪论。简述我国村镇建设现状及研究本文的目的,回顾国内外建设领域信息化研究现状,总结现代信息化建设不适合村镇建设,提出建立符合我国村镇建设的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必要性,规划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相关理论综述。概述了我国村镇建设标准和标准化概念,介绍了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分析和体系结构。运用需求识别理论,阐述了顾客识别和顾客需求的概念,总结出顾客需求识别流程,提出顾客需求满意度含义。 第三章,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用户需求识别。运用需求识别理论,针对村镇建设的实际情况讨论系统用户类型及特点,进一步指出不同用户存在不同的需求,分析了系统用户的需求与特征,最终对系统与用户的交互关系进行论述。 第四章,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功能需求分析。根据用户需求提出系统功能需求的实现目标,继而分析了系统功能框架的设立、业务功能、业务流程、系统体系结构和运行环境,归纳出采用这种结构和运行方式建立系统的特点。 第五章,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需求满意度评价。本章是对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过程中,从使用需求和用户满意度方面,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了系统的适用性,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构建了系统需求满意度评价体系。 第六章,结论。总结所做研究的成果,提出本文的不足和对后续工作的期望。 六、论文提纲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构建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相关理论综述 2.1 我国村镇建设标准化概述 2.2 标准化信息系统分析 2.3 标准化信息系统体系结构 2.4 需求识别理论 2.5 本草小结 3、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用户需求识别 3.1 系统用户类型及特点 3.2 系统用户需求内容 3.3 系统用户需求特征 3.4 系统与用户的交互关系 3.5 木章小结 4、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4.1 系统功能的需求实现目标 4.2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4.3 业务功能需求分析 4.4 业务功能流程分析 4.5 系统体系结构分析 4.6 系统运行环境分析 4.7 木章小结 5、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 需求满意度评价 5.1 需求满意度分析 5.2 构建系统需求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二】 第一部分: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的确定,通常容易犯的错误是课题名称定得过大而空泛,没有实际内容,从课题名称中看不出来要解决什么问题。 课题名称应当尽量做到明确而具体,研究所针对的对象和所涉及的范围要尽量小。只有小,才可能做得深入,做得透彻。定得过大、过泛,面面俱到,各个方面都只是蜻蜓点水似的点到一下,这样做出来的论文水平是比较差的。所以,大家在确定自己课题的时候,要时刻注意这个问题。要自己多省察、多考虑。 第二部分:研究目的和意义 这一部分介绍所研究问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第三部分:国内外情况介绍 这是开题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介绍国内外在该问题(注意是该问题,针对性要强)的研究情况和进展。 这一部分的写法上要特别注意,综述不是简单地材料堆砌,是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评述。通常容易犯的错误是堆砌了大量的材料,但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 实际上,综述是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对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结果进行分类总结,并据此对各文献的价值做出一个评价。在进行评价时,要特别注意与前面第二部分的内容相互对应,也就是说,要让读者清楚,正式因为在以往的研究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还需要从那些方面入手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第四部分: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这也是开题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以上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以往研究工作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或其他问题,明确了该研究工作所要针对的核心内容,那么,在这一部分,就要对该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个思路来。 在研究方案的设计上,要特别注意逻辑顺序,从什么角度着手,先解决什么问题,后解决什么问题,思路一定要清晰。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要尽量具体和明确,但又不能过于关注于细节。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之间还是有区别的,而我们在此所要求的是要提供清晰的思路。至于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可能会有多种多样的解决办法,这些解决办法不是开题报告应当涉及的内容。 注意,即使你在做开题报告前已经做过了一些工作,你也不要站在课题中间汇报的角度来写。开题报告就是开题报告,不是中间报告。因此,要站在课题研究方法设计(工作尚未开始)的角度来写。 第五部分:时间进度安排 这是开题报告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就是根据所设计的研究方案,将任务具体分配后一个个的阶段。各阶段的划分不是任意的,是根据工作量、难度等来设计的。 第六部分:参考文献 按照规定的格式规范要求提供完整的参考文献,并与正文中的引用相对应。
工程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在论文书写的时候都需要进行开题报告的撰写,开题报告大部分院校也需要进行答辩。下面给大家分享了工程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欢迎借鉴,欢迎借鉴!
一、选题背景
建设工程是国家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很快,建筑市场已初步形成。建设工程项目由于投资大、工期长,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如人员、材料、设备的情况变化,投资决策、设计、建设及使用各阶段出现的诸多问题均会影响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会以各种方式增加项目的风险,可以说,风险一直伴随着建设工程项目运行的这个过程。人类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风险,特别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时,风险直接影响到盈利的可能和水平。面对着不可避免的各种风险,如果不加防范,很可能会影响建设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甚至酿成严重后果。
建设工程的特点要求既与人打交道,又要与大自然进行斗争和协商,是一项风险性较大的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长期以来。我国的建设工程建设中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已带来很多现实问题,不仅表现在资源的严重浪费,有的已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进行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笔者就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做进一步的研究,并以,提出自己的新建议,以此希望对推动我国建设工程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当今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之中,人们创造财富和社会福利的途径与方式已经由过去重复进行的生产活动为主,逐步转向了以项目开发和项目实施活动为主的模式。而项目的开发与实施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创新的、一次性的并涉及到许多关系与变数的过程,是一个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的过程,从而使得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不能有效地管理、控制这些风险,就会给项目带来各种不同程度的损失。可以说,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事件和问题的处理。
就建设工程项目来说,与其它行业相比,建设工程项目由于投资大,工期长,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工程建设投资方会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各种风险,从最初的项目投资评价到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通常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耗时较长的设计和建造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大量不同专业人员的参与,并涉及对一系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活动的协调。此外,这一复杂过程还受到大量外界及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如果不加防范,就会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建设企业在进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时采取何种形式的组织结构,采取何种风险管理模式,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如何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控制风险和监督风险才能使投资企业更好的管理风险、驾驭风险,对于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风险管理(包括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也导致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与管理还很不完善。这也说明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通过本文研究,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强化我国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进而推动我国建设工程的更快发展。同时也为其他相关企业的风险管理通过借鉴。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本文研究涉及的理论基础是风险管理理论。
风险管理问题最先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的德国,主要指企业为控制偶然损失而作出的有组织的集体努力,是企业部管理功能的延伸。20世纪50年代风险管理发展成为一门科学,1952 美国学者格拉尔在其调查报告《费用控制的新时期-风险管理》一文中首次提出并使用“风险管理”一词。20 世纪 50 年代莫布雷在其合著《保险学》中详细阐述了“风险管理”的内涵。70年代以后,美国成立了风险与保险协会,用风险管理的方式处置风险。1987年,为推动风险管理在发展中国家的推广和普及,联合国出版了关于风险管理的研究报告《The Promotion of Risk Manage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各企业中都相继建立风险管理机构,专门负责风险的分析和处理方面的工作。
根据美国项目管理学会的报告,风险管理有三个定义:
(1)风险管理是系统识别和评估风险因素的形式化过程。
(2)风险管理是识别和控制能够引起不希望变化的潜在领域和事件的形式、系统的方法。
(3)风险管理是在项目期间识别、分析风险因素,采取必要对策的决策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建设工程项目的相关主体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以求减少风险的负面影响,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决策技术及行动过程。
关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学者陈妍芳(2003)认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符合一般管理逻辑的连续过程,主要包括几个环节,即工程项目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及风险管理方法制定。学者王君仁(2004)认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连续过程,但是在制定风险管理方法之后,风险并非不存在,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还可能会增大或者衰退。因此,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时刻监督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况,并确定随着某些风险的消失而带来的新的风险,为此还需要进行风险监控,并将监控的信息反馈到前几个环节。
目前一般认为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在过程上应当包括四个环节: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评价、风险应对以及风险监控。这四个环节就构成了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这个连续过程可以用图来表示如下:
1、建设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它是管理风险的第一步,即识别整个项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一般是根据项目的性质,从潜在的事件及其产生的后果和潜在的后果及其产生的原因来检查风险。
2、风险分析与评估
确定了项目的风险列表之后,接下来就可以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了。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大量资料的分析,利用概率统计理论,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相应损失的大小。风险估计是对风险的定量化分析,可为风险管理者进行风险决策、管理技术的选择提供可靠的、科学的依据。对风险发生概率、损失程度和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得到描述风险的综合指标-风险量或者风险度,并与内部公认的风险指标相比较,得到是否要采取控制措施的结论。
3、风险应对
完成了风险分析后,就己经确定了项目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它们发生的可能性和对项目的风险冲击,并可排出风险的优先级。此后就可以根据风险性质和项目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制定相应的防范计划,即风险应对。制定风险应对策略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可规避性、可转移性、可缓解性、可接受性。风险的应对策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采用什么样的项目开发方案。对于应“规避”或“转移”的风险在项目策略与计划时必须加以考虑。
确定风险的应对策略后,就可编制风险应对计划,它主要包括:己识别的风险及其描述、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应对的责任人、风险应对策略及行动计划、应急计划等等。
4、风险监控
制定了风险防范计划后,风险并非不存在,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还可能会增大或者衰退。因此,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时刻监督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况,并确定随着某些风险的消失而带来的新的风险。
风险管理贯穿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和各个层次而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还进一步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全面风险管理使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进行风险控制,以减少工程项目中的不确定性。传统观点认为风险管理是一个直线的过程,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则强调,风险的识别、估计、评价、应对与监控发生于项目的全过程,整个风险管理过程是一个闭环系统,随着风险应对计划的实施,风险会出现许多变化,这些变化的信息应及时反馈,风险管理者才能及时地对新情况进行风险估计和评价,从而调整风险应对计划并实施新的风险应对计划,这样循环往复,保持风险管理过的动态性才能达到风险管理的.预期目的,如图所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的研究主要内容是:
文章的第一章为概述。文章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写作意义、目的以及研究的主要范围,并对写作的有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文章的第二章为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基本理论综述。文章首先界定了风险概念,指出了风险管理的内涵及内容,并说明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接着对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详细分析了建设工程项目具体风险,并对其风险管理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文章的第三章对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基本流程进行了详细研究。文章介绍了建设工程项目风险识别和评估。说明了风险分析与评估的理论基础,论证了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估作用,并对风险分析与评估目的及步骤作了说明;探讨了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包括风险减轻、风险转移、风险自留等;说明了建设工程项风险监控,探讨了风险监控方法,并进一步分析了风险监控的实施。
文章的第四章为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探讨。文章指出了当前我国一些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进一步的完善措施。
文章的第五章为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实证研究。文章以浙江温州电力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为例,对建设工程项目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第一章 概述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第二章 理论综述
一、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一)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类型
(二)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影响因素
三、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一)风险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二)风险管理的内涵?
(三)风险管理的内容
(四)风险管理流程
四、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价值分析
第三章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流程分析
一、我国工程建设外部环境
二、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具体流程
(一)建设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二)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分析与评估
(三)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应对?
(四)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监控?
第四章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一、我国建设工程项目发展及风险管理状况
二、我国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竞争意识
(二)企业内部不严格控制
(三)信用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四)建设工程项目风险控制流程不完善
(五)不注意多种风险应对措施的灵活运用
三、完善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风险评估体系
(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三)完善风险处理流程
(四)完善工程的信息化建设?
(五)建立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第五章 建设工程项目实证研究--以浙江温州电力建设项目为例
一、浙江温州电力建设项目情况
二、浙江温州电力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状况?
三、浙江温州电力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四、浙江温州电力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完善
五、浙江温州电力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六、本文研究进展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
(一)著作类文献
[1] 邱菀华:《现代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科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版。
[2]戚安邦:《现代项目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编译:《大型土木工程项目保险》,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年版。
[4]纪燕萍等:《中外项目管理案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版。
[5] 卢有杰、卢家仪:《项目风险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3年7月版。
[6]雷胜强:《国际工程风险管理与保险》,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1年版。
[7]丛培经主编:《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3 年 3 月 修订版。
[8]张海贵主编:《现代建筑施工项目管理》,金盾出版社,2002 年 12 月。
[9](美)哈罗德.科兹纳:《项目管理的战略规划》,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年 4 月。
[10]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2003年2月版。
[11]何增勤:《工程项目投标策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12]王洪等:《建设项目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6月版。
[13]沈建明主编:《项目风险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14]毛小玲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技术问答》,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版。
[15]宋明哲:《现代风险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版。
[16]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考试教材审定委员会:《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年版。
(二)论文类文献
[1]李世蓉:《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与特点》,载于《建筑》,2003年第9期。
[2] 傅鸿源:《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载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 10 期。
[3] 李峰、颜哲:《建筑业中工程保险应用研究》,载于《建筑监理》,2001年第1期。
[4] 李晔、张清华:《浅谈大型土木工程项目保险》,载于《上海保险》,2002年第4期。
[5]苏红燕:《浅谈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及合同管理》,载于《施工与管理》,2003年增刊。
[6] 张英宝:《建筑企业工程项目风险的系统管理探讨》,载于《基建优化》,2003 年 6月第 24 卷第 3 期。
[7] 余志峰:《大型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和工程保险》,载于《工程保险》,2000 年 3月。
[8] 赵晓玲:《企业风险管理》,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2月第3卷第1期。
[9] 刘冬梅、陈志勇、周玉斌:《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风险管理》,载于《福建建筑》,2003 年第 3 期。
[10]汪源浩:《对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思考》,载于《当代建筑》,2003年第5期。
[11]肖维品:《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分析的实用方法》,载于《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年7月12日。
[12]毛儒:《论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载于《都市快轨交通》,2004年第2期。
[13]郑展飞、周直:《模糊数学在工程项目风险辨识中的应用》,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4月25日。
[14]周敬瑜:《工程施工分包的风险与监理对策》,载于《建设监理》,2006年第1期。
[15]吴宗彝:《中外合资项目钢结构工程风险管理实践》,载于《建设监理》,2005年第5期。
[16]成博、龙八军、赵世家:《工程项目中业主的风险管理》,载于《山西建筑》,2006年第4期。
[17]官昌赞:《谈谈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9期。
[18]杜静华:《对建设工程保险制度强制实行的探讨》,载于《工程质量》,2005年第l期
[19]董士波:《对工程保险费率厘订有关问题的思考》,载于《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年第22卷第9期
[20]刘延宏:《建设项目推行工程保险的障碍与对策》,载于《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6年第2期。
[21]魏星、夏恩君、李全兴:《风险投资项目决策中的风险综合评价》,载于《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2期。
[22]张静文、徐渝、柴国荣、朱少英:《高新技术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载于《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年2期。
[23]贾玉生、于海春、田喜龙:《建设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载于《建筑设计管理》,2004年3期。
[24]余建星、李成:《工程风险分析中的风险当量及其评价标准》,载于《海洋技术》,2004年1期。
[25]祁世芳、贾月阳:《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1期。
[26]蔡依平、朱文龙、施国庆:《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与控制》,载于《水利科技与经济》,2004年第3期。
[27]杨艳萍:《风险投资的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分析,载于《经济师》,2003年第7期。
(三)外文类文献
[1] D. Hertz and H. Thomas,Risk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s, John Wiley&Sons,1983.
[2] 2000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http://www.pmi.org.
[3]R Max Wideman, Project and Program Risk Manag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Insititute,USA,1992.
[4]S.Samastre,Usage and Yenefats of Probezt rask analysas and management[B]Bnt, B.ProfeZt Management ,1994,12(1)5-8.
[5] Stephen Mak. David Picken. Using Risk Analysis to Determin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tingence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March/April 2000.
[6] Flanagn, R and Norman, G.Risk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 1993.
[7] L Y Shen,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in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1997,Vol.15, No.2, pp.101-105.
[8] Perter F. kaming, Paul O.Olomolaiye,Gary D.Holt, Frank C. Harris.Factors Influencing Construction Time and Cost overruns on High-Risk Projects in Indonesia.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1997,(15):83~94.
[9] Willam K. L. Chan, Francis K.W. Wong, David Scott.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China-the Transitional Period in the Millenniu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1999,17(4):257~263.
[10] Shen L. S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in Hong Ko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l997,15(2):101一105.
[11] Raz T.Michael E. . Use and Benefits of Tools for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2001, (19):9-17.
[41] D. Hertz and H. Thomas,Risk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s, John Wiley&Sons,1983.
[42] 2000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http://www.pmi.org.
[43]R Max Wideman, Project and Program Risk Manag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Insititute,USA,1992.
[44] L Y Shen,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in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1997,Vol.15, No.2, pp.101-105.
[45]S.Apeland,T.Aven,Quantifying uncertainty under a predictive,epistemic approach to risk analysis,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 75(2002), 1993.
[46] Tianji Xu and Robert L.K.Tiong, Risk assessment on contractor’s strategies,Journal of building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01.
[47] L.Y.Shen.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in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1997, 15(2):101~105
[48] A.Uchechukwu Elinwa, Silas A. Buba. Construction Cost Factors in Nigeria.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1993, (4):698~713.
[49] Perter F. kaming, Paul O.Olomolaiye,Gary D.Holt, Frank C. Harris.Factors Influencing Construction Time and Cost overruns on High-Risk Projects in Indonesia.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1997,(15):83~94.
[50] Willam K. L. Chan, Francis K.W. Wong, David Scott.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China-the Transitional Period in the Millenniu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1999,17(4):257~263.
一、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建立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房地产经纪中介大量涌现,房地产经纪活动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房地产经纪领域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归纳起来,国内有关房地产经纪法律规制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完善房地产经纪机构市场准入制度方面,王健(2007)认为对房地产经纪机构的管理应从源头抓起,加强机构和从业人员在领取营业执照前的审核,将每年资质年检的时间放在工商部门企业年检之前,这样,违法和违纪行为将大大减少。吴剑平(2009)建议在立法上建立房地产经纪机构资质审查前置制度。柴强(2011)指出《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的出台和贯彻执行是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重要举措,对于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房地产经纪行为,保护房地产交易及经纪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将起到积极作用。 在房地产经纪人员素质和职业资格制度方面,周艳(2009)指出《国务院关于第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已明确保留全国房地产经纪人执业资格制度。万孝红(2010)认为经纪人员,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并提出了保证经纪人员的素质的政策建议。廖俊平(2011)指出:房地产经纪人员的职业资格,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也都是实行准入制的。 在房地产经纪市场监管模式和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方面,代永能(2007)指出我国房地产经纪业应该从行政主管模式向行政管理和行业自律并行模式转变,明确划分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管理职能。刘元涛(2009)提出,在当前建设有限政府的大背景下,更应将政府的部分职权转移给行业协会,发挥自律监管的作用。尚毅(2010)认为当前我国房地产经纪市场监管过度强调行政管理,缺乏行业组织的引导和自律。 2、国外研究综述 起源于欧美的近代经纪人制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因而国外学者对房地产经纪的研究也比较早,并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管理体系。从西方学者关于房地产经纪法律规制方面的研究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在经纪人法律定义方面。以英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国家与德国、法国、日本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由于其法律体系和法律习惯的不同,对于经纪人的法律定义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围绕着两大法系对经纪人的法律定义进行了研究。 在房地产经纪业立法方面,世界上许多房地产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英国、兰、日本、新加坡等国,都对房地产经纪业管理展了行业立法,其中以美国的管理模式代性。美国房地产经纪业管理立法的特点是由各州定自己的法律,尽管没有全国统一的法律制度,各州的房地产经纪业管理立法仍然具有一定的性。立法关注的问题主要是房地产经纪人的资格证管理、行业协会自律管理、房地产经纪人员的纪行为等内容。 为规范房地产交易行为,日本政府也于19年制定了房地产经纪业管理的专门法规,对房地经纪人的资格认定、注册管理、房地产经纪业交易类型、行业自律管理等内容进行了规定,对地产经纪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新加坡政府于1996年颁布法律,开始对房产经纪人的执业资格进行统一考试,法律详细规定了房地产经纪人管理机构、考试科目以及对部分业从业人员的考试豁免等内容。 在房地产经纪业管理方面,许多学者对美国各州房地产执照法的共同点、房地产经纪人代理的法律意义、职业道德规范目的和作用、行业自律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述。Bruce Lindeman教授的《房地产经纪业管》(1998年)对美国房地产经纪业管理进行了较为细的论述,内容涉及了房地产执照法、代理法、律环境、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经纪为管理、经纪机构及内部管理、佣金、房地产金与估价等与房地产经纪相关的问题,尽管该书是教科书形式编排的,但也可以说是研究美国房地经纪业管理的代表作之一。 总之,与发达国家甚至与我国港、台地区相比,我国大陆对房地产经纪业管理开展的研究刚开始起步,无论是在研究内容上,还是在理论深度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在房地产经纪业管理实践中,房地产经纪企业、经纪人的行为规范程度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也有相当的距离。 二、选题背景及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爆发式发展,随着我国房地产交易的不断升温,房地产交易形式愈来愈多样,流程也愈来愈复杂,房地产经纪行业随之得到了快速发展,从客观上看,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促进了房地产市场交易效率的提高,加速了房地产的流通,满足了房地产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房地产经纪业在房地产市场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促进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但由于房地产经纪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其中以房地产经纪的违法行为最为突出。 房地产经纪业的违法行为不但损害房地交易双方的的合法权益,还损害了其自身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严重影响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通过法律规制房地产经纪行为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外,主要分析本研究学术背景及理论和实际意义,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确定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第二部主要分析和探讨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本部分首先概要介绍房地产经纪的相关理论,随后分析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发展现状,并指出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部分剖析了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法律规制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从分析房地产经纪市场法律规制的必要性出发,进一步研究我国房地产经纪规制法的性质和法律规制的原则,从对房地产经纪市场主体的规制和对房地产经纪市场行为的规制两个方面探讨我国房地产经纪市场法律规制的内容。 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法律规制存在的缺陷。主要从我国房地产经纪机构监管制度、房地产经纪人员监管制度、房地产经纪业务行为监管和房地产经纪风险防范监管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当前我国房地产经经纪行业法律规制存在的不足。 第五部分探讨了完善我国房地产经纪法律制度的对策。提出了通过完善房地产经纪立法,规范房地产经纪合同,规范房地产经纪服务收费,建立房地产经纪营业保证金制度,完善房地产经纪市场准入制度,完善政府对房地产经纪市场的管理机制和加强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的自律功能等几个方面的工作,完善和健全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为法律规制体系。 四、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拟采取的解决方案 本研究的重点: 1、分析了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法律规制存在的缺陷 2、探讨完善我国房地产经纪法律制度的对策 本研究的难点: 1、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分析了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法律规制存在的缺陷 解决方案: 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内容及房地产经纪刚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借鉴国外完善房地产经纪行业法律规制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解决对策;通过访谈法和实地调查等方法与房地产经纪行业的从业人员、房地产经纪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进行沟通,了解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的实际状况。通过观察法了解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五、论文工作量及进度 1 20xx年1月―2月 制订计划,启动选题 2 20xx年2月下旬初 确定选题和指导老师、填写任务书 3 20xx年3月中旬 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资料译文 4 20xx年3月中旬到2012年4月中旬 完成论文初稿 5 20xx年4月下旬 论文检查 6 20xx年5月上旬 修改论文,完成论文二稿、三稿 7 20xx年5月20日前 毕业论文定稿,上交指导老师评分 8 20xx年5月下旬 论文评审、论文答辩 六、论文预期成果及创新点 论文预期成果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房地产经纪行业法律规制的研究成果的梳理,在深入研究和分析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发展现状和不足、房地产经纪行业法律规制的发展现状和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的法律规制对策,为完善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的法律规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论文创新点 1、从对房地产经纪市场主体的规制和对房地产经纪市场行为的规制两个方面探讨我国房地产经纪市场法律规制的内容。 2、从我国房地产经纪机构监管制度、房地产经纪人员监管制度、房地产经纪业务行为监管和房地产经纪风险防范监管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当前我国房地产经经纪行业法律规制存在的不足。 3、提出了通过完善房地产经纪立法、房地产经纪市场准入制度、政府对房地产经纪市场的管理机制和加强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的自律功能等几个方面的工作,完善和健全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为法律规制体系。 七、完成论文拟阅读的主要文献 [1].沈正超、黄建铧编:《住宅与房地产词典》,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2].刘树成主编:《现代经济辞典》,江苏出版社,2005年版。 [3].邓永成著:《房地产经营实务》,立信会计出版社,1994年版。 [4].尚国i著:《房地产经纪业规范化管理研究》,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年版。 [5].冯骏主编:《房地产经纪基础》,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年版。 [6].[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中国政法出版社,2004年版。 [7].符启林著:《房地产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8].高荣、周云编著:《房地产经纪概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顾功耘主编:《经济法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0].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日]金泽良雄著,满达人译:《经济法概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12].[德]卡尔?拉伦茨著,陈爱娥译:《法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3].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刘薇主编:《房地产经纪》,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15].刘小川、张建坤主编:《现代经纪人教程》,中国工商出版社,2002年版。 [16].尚国i. 房地产经纪的内涵与特征分析[J]. 河北法学. 2005(04) [17]. 朱凯力,曹蔓,张超. 中国内陆与香港房地产经纪业的比较[J]. 城市开发. 2004(07) [18]. 黄英,刘洪玉. 中国房地产经纪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J]. 中国房地产. 2004(09) [19]. 刘长滨,都昌满. 中美房地产经纪业发展及管理制度比较[J]. 城市开发. 2002(01) [20].宋春红,苏敬勤. 美国房地产经纪市场运行效率综述[J]. 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7(01) [21].卢志强. 房地产经纪机构监管研究[D]. 西南政法大学 2010 [22].黄珍珠. 中美房地产经纪业比较分析:行业结构与行业管理[D].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23].朱玉娜. 房地产市场失灵与房地产经纪信息化[D].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24].师付中. JS房地产经纪公司服务质量评价与提升研究[D]. 郑州大学 2010 [25].李侃. 中美房地产经纪运作模式的比较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26].陈瑶. 我国房地产经纪市场信息不对称与政府监管[D]. 苏州大学 2004 [27].赵庆祥. 房地产经纪行业发展研究[D]. 北京工商大学 2006 [28].代永能. 我国房地产经纪业的规范化管理研究[D]. 重庆大学 2007 [29].黎卓敏. 广州市的房地产经纪管理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08 [30].朱凯力,曹蔓,张超. 中国内陆与香港房地产经纪业的比较[J]. 城市开发. 2004(07) [31].刘长滨,都昌满. 中美房地产经纪业发展及管理制度比较[J]. 城市开发. 2002(01) [32].赵斌,宇卫昕. 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现存问题及对策[J]. 中国房地产. 2007(05) [33].李贵良. 美国房地产经纪人行会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 生产力研究. 2007(10) [34].尚国i,路红卫. 台湾房地产经纪业管理制度及其启示[J]. 商业时代. 2007(20) [35].桂建明. 试论房地产经纪行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7(06) [36].郑瑞琨等著:《房地产交易》,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7].Bruce Lindeman, Real Estate Brokerage Management,4th Edition ,Prentice Hall,1998 [38].Viscusi,W.K.,J.M.Vernon and J.E.Harrington,Jr,2000,Ecnomics of Regulation and Antitrust, The MIT Press [39].Lawrence Yun ,PH.D Lawrence Yun,PH.D,Real Estate Brokerage Industry :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Oetober25,2005 [40].Roger H.Bernhardt , Ann M.Burkhart: Real Property,4th Edition ,West Nutshell
工程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以动力工
程专业为例
论文题目:通信基站分布式冷却系统研究
1、选题意义和背景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加速推进,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高性能计算等热点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的发展,通信网络规模快速扩张。截至2013年,中国移动有100万个GSM室外基站和45万个TD-SCDMA基站,中国联通有40万个GSM基站和45万个WCDMA基站,中国电信有35万个CDMA基站和10万个PHS基站。目前三大运营商正在积极部署4G网络的建设,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铁塔行业市场前景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指出,由于未来三年中国正处于4G网络建设的高潮期,仅中国移动,就规划在2014年底前建设50万个4G基站,中国电信今年订购的基站将多达25万座。到2014年底,中国4G基站数量可能会由目前的近30万座增至多达100万座。通信网络规模的快速护张,使得通信业能源消耗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其能源消耗占全国能源消耗的比重和对全社会的影响逐年增加。
中国政府向世界做出了 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的承诺,并实现在“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16%、
减排17%等约束性目标⑴。通信业作为ICT推进节能减排的中坚力量,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工信部在《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2015年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要比2010年下降10%,还要求新建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PUE值要达到1.5以下,改造IDC的PUE值要降到2.0以下。推进绿色IDC和绿色基站建设,积极采用新技术对己建基站进行节能改造[2].
2009年国内基站的年总耗电量达到130亿度,占整个通信行业能耗的一半左右[3],基站的节能己经成为通信行业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专家学者从基站主设备、建筑、空调及电气等各方面对基站节能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基站空调系统能耗是基站能耗的一个主要组成,在2009年基站空调设备能耗占基站总能耗的40%-46%[3],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目前主要的节能技术包括:空调变频节能技术、空调变设定控制系统、智能通风技术、智能换热技术、相变材料节能等。自然冷源利用是基站节能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通风冷却技术、空-空换热器、乙二醇换热系统及热管换热系统等利用自然冷源的方法,在国内的一些基站内已有应用。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基站是基站子系统(Base Station Subsystem,BSS)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域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
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说得更通俗一点,基站之间主要负责手机信号的接收和发送,把收集到的信号简单处理之后再传送到移动交换中心,通过交换机等设备的处理,再传送给终端用户,从而实现无线用户的通信功能。
目前,国内通信基站空调系统的节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合理选择基站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充分利用自然冷源以及优化气流组织等。
3、参考文献
[1]巩永华。ICT助力节能减排的影响因素和途径研宄[J].价值工程,2014(31):183-184.
[2]黄海峰。“十二五‘’通信业节能目标出炉”硬指标+软指标“双管齐下[J].通信世界,2012(40): 3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中国通信统计年度报告[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4]王建华。规范基站建设是无线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m.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9,38(5): 83-84.
[5]杨彦伟,廖杰。浅说GSM基站[J].现代通信,2003(8):23-24.
[6]权志鹏,彭月明。基站围护结构的保温控制策略[J].建筑节能,2013,41(270):45-49.
[7]张高记,吕建东,陈文学。通信基站节能减排评估指标及评估
方法研究m.电信科学,2011 (3): 101-105.
[8]Yogenbra Joshi. Energy Efficient Thermal Management of Data Centers [M].2012: 10-13.
[9]YD/T 1821-2008.通信中心机房环境条件要求[S].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08.
[10]叶晓燕,胥惠芳。计算机房的环境要求及解决方法[J].信息技术,2004,28(1):32 -34.
[11]阮灿华。计算机机房空调系统的探讨[J].福建电脑,2006(8): 71-72.
[12]程紘理。中国基站空调发展简述[J].制冷与空调,2013,13(8): 9-11.
[13]曾春敏。移动通信基站空调系统节能措施分析[J].制冷,2010,29
(1): 66-70.
[14]王东。移动基站空调节能器的应用[J].机械与电子,2011(19):514-516.
[15]YufengZhang, Yi Chen, Ji Wu, etal. Study on energy efficient envelope designfor tele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in Guangzhou [J]. Energy and Buildings, 2008,40(10):1895-1900.
[16]涂壤,李震,刘晓华等。基站围护结拘性能及空调系统性能优化分析m.暖通空调,2011,41(12): 46-48.
[17]Rang Tu, Xiao-hua Liu, Zhen Li, Yi Jiang. Energy performance analysis ontele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J]. Energy and Buildings,
2011, 43(2-3):315-325.
[18]陈杰。利用自然冷源制冷对通信基站节能降耗的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2.
[19]陈祈,吴基,王飞等。广州地区通信基站通风冷却节能技术研究[J].建筑科学,2008' 24(12): 27-31.
[20]尹华,郭华芳,鲁涛。通信基站通风冷却节能系统的研究[J].节能,2011(1):49-52.
[21]项生逵。移动通信基站节电的成功探索[J].通信世界,2003,13
(8):9-11.
[22]黄成龙,杨文鹏。移动通信基站节能控制的理论与实践[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08,22(2): 205-209.
[23]刘彬。基站空调系统自然冷源的利用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3.
[24]刘刚,陈志东。黑龙江移动公司节能减排工作实践[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0(4): 15-19.
[25]王宗伟。通讯基站用两相流热管机组及热管-制冷复合机组的性能实验研宄[D].青岛:青岛大学,2013.
[26]庄骇,张红。热管技术及其工程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7]聂海涛。空调用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的实验研宄[D].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8.
[28]鲍玲玲,王景刚,王晓明。通信基站用热管换热器的设计[J].
工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是论文撰写的过程中第一个步骤。下面是CN人才网为大家整理的工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参考~
工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论文题目:基于仿真理论及虚拟化技术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研究
一、立题依据(包括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需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或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不少于800字)
研究目的
现有 Internet 网络功能强大,服务类型多样,但是随着网络规模指数型的增大,以及应用需求的多样化,我们也逐渐开始意识到Internet 正逐渐步入僵化。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一个基于仿真理论及虚拟化技术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
研究意义
对虚拟化覆盖网络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 Internet 的僵化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指数级的增长以及用户的多样化服务需求。与此相反,虚拟化覆盖网络却能建立起一个更独立、更安全、更灵活、并能支持地理位置与用户身份分离的网络体系模型。这样,网络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私有网络服务,包括应用层和应用层以下的各种服务。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网络规模日益膨胀的今天,Internet架构已经开始出现僵化,当网络规模增大时,对硬件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厉害,而且当用户的需求变得多样化时比如,用户可能需要提供自己的私有服务,或者用户想建立自己的测试环境等,Internet 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本文提出的基于仿真理论及虚拟化技术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仍处于研究阶段,只是一个研究的模型。虽然对该网络进行了初步的仿真及性能参数评估,并探讨了该网络模型的实际应用,但要将其真正应用实际生活和科研中,或让其能应用于更多的系统,支持更多的网络新技术,还需要在多方面对虚拟覆盖网络模型进行完善。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说明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效果,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此部分为重点阐述内容)(不少于2500字)
论文拟研究的方向,主要是为了解决Internet架构逐渐僵化问题、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以仿真理论与虚拟技术为基础,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和编程测试,以期构建虚拟覆盖网络模型,以用于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对现有 Internet 体系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既看到了 Internet 存在的意义,同时也看到了它的局限性,在网络规模日益膨胀的今天,Internet架构已经开始出现僵化,当网络规模增大时,对硬件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厉害,而且当用户的需求变得多样化时比如,用户可能需要提供自己的私有服务,或者用户想建立自己的测试环境等,Internet 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其次,本文对仿真理论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现有的一些主流网络仿真工具。
这对本文所提出的网络模型的仿真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手段,也是验证该网络模型可行性的必要前提。
由于虚拟化技术是本文的核心技术,因此,在第三章中还对网络虚拟化技术进行了详细讨论。对该技术的研究,有助于充分利用各种虚拟化技术的优势,建立一个合理的虚拟化网络模型。
在以上的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在第四章中提出了一个基于仿真理论及虚拟化技术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并给出了详细设计方案。该网络模型旨在使用户能够尽可能多地拥有对自己私有网络的控制权,使他们成为自己的“服务提供商”.
该网络模型能够为用户建立起一个具有更高独立性、安全性、灵活性,并具有物理位置与用户身份分离特性的网络,这使得用户能够在自己的私有网络中提供或享用更多种多样的个人网络服务,这些服务不但包括应用层各项服务,还包含了应用层以下的各种服务。该模型的核心主要是基于虚拟化技术建立起来的,其中用到的虚拟化技术包括虚拟路由器技术、虚拟网卡技术、虚拟拓扑技术等等。虚拟设备技术是一种对硬件设备功能的软件仿真技术,而虚拟拓扑技术是指现实网络拓扑在虚拟网络环境中的虚拟映射技术,它能够提供给用户控制自己网络拓扑的接口。
在第五章中本文还讨论了该网络模型的实际应用。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既可以用于个人用途,也可以用于组织机构建设网络的情况,还可以用于给网络研究人员对前沿的网络技术进行方便而灵活的实验和仿真。特别地,本文在对现有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结构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该网络模型在该平台中的应用,提出了新一代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框架,为进一步发挥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的优越性奠定了基础。
最后,本文采用 ns2 仿真技术对该网络模型进行了仿真,得出了对该网络性能参数的评估。同时还结合利用了 Planetlab 测试床,对该网络模型的系统参数也进行了评估,验证了该网络模型的可行性。
研究目标和效果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对应研究内容分为四部分:
首先,讨论了网络仿真技术,包括其研究背景和现有的一些主流网络仿真技术。
然后,着重介绍了虚拟化技术,并对网络虚拟化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深入阐述。
接着,提出了虚拟覆盖网络模型体系结构,详细描述了其中的关键技术、网络模型的建立与实现机制,并给出了具体的网络通信实例。
另外,对该网络模型进行了仿真,并对相关指标进行了性能测试。结合现有的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提出了新一代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结构。
拟解决问题
Internet 的优势是明显的,就是它能够为用户提供大量的服务,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Internet 的体系结构正使得它变得开始僵化。
首先,随着网络规模不断地增大,对硬件资源的消耗也逐渐开始呈指数级递增,于是即使是对 Internet 架构的很小改动,都会使得部署相当困难。例如,IPv6 虽然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很久了,但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IPv6 迟迟不能推广使用。因此,Internet 不利于新型网络架构的研究及部署,它不但对需要大量的硬件资源消耗,而且部署周期相当长。
另外,用户的需求已不仅限于现有的 Internet 服务,他们的服务需求已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例如,Internet 的尽力包传送服务并不能满足商业中的关键服务或一些实时应用程序的需求。因此,Internet 已远远不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个人网络服务需求。
此外,Internet 的服务由 ISP 服务提供商进行管理和维护,这将使得有时对它的使用变得很不灵活。用户往往希望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建立起自己的网络拓扑,提供自己的私有网络服务等等。因此,Internet 不能向用户提供开放式的管理和竞争平台 .促使我们去寻求更好的网络架构解决方案,而虚拟覆盖网络模型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三、研究方案设计及可行性分析(包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理论分析、计算、实验方法和步骤及其可行性等)(不少于800字)。
研究方案设计
1.研究方法
针对本课题的
推荐专题: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优秀范文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