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合集)》。
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张爱玲与电影有过长期亲密的接触,在小说写作中创造性地化用了电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组合带有丰富的视像性和表现力。文本以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为切入口,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在体会张爱玲语言的“现代性”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1种独特的审美方式,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张爱玲小说的表现手法。
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表现手法的研究主要从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电影造型、电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张爱玲作品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技巧:
(1)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何蓓)等;
(2)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造型:《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何文茜)等;
(3)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申载春);《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张江元);《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屈雅红)等;
(4)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死亡意识: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等
国外研究现状:
海外研究对张爱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标等人对她作品的介绍与评述”“第2阶段1985年至今,辐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分析和评价”。1995年9月后,她在美国辞世后,海外学者多运用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来剖析。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张爱玲的小说映照了1个阴阳不分、鬼气森森的世界,恐怖镜头繁复缤纷,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拟鬼,她笔下的人物均飘荡在凄冷荒凉的宿命轨道上。本文尝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在学术界既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张爱玲小说、相关的研究书籍及其评论等出发,分析整理资料,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当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
4、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方案、进度:
2006年11月―2007年2月初: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2007年2月―2007年3月中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2007年3月―2007年4月: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2007年4月――:定稿。
预期效果:
本文结合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阐释,尝试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5、已查阅参考文献:
书籍:
1、张爱玲,《张爱玲全集》【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2、金宏达,《华丽影沉》【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3、张新颖,《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M】。北京:3联书店,2001年12月第1版。
4、宋家宏,《走进荒凉――张爱玲的精神家园》【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5、李稚田,《第3类时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6、吴战垒,《电影欣赏》【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7、陈卫平,《影视艺术鉴赏与评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8、聂欣如,《类型电影》【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学术论文:
1、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5卷第4期第51页。
2、李祥伟《“丑”趣―――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象》,学术论坛,2005年第6期第140页。
3、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广州广播电视大学报,2004年第4期第38页。
4、张江元《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涪陵师范学院学报,第26卷第4期,第54页。
5、屈雅红《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6卷第6期,第33页。
6、何文茜《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第39页。
7、何蓓《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0卷第4期第40页。
8、申载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9卷第5期第12页。
9、吴晓,封玉屏《电影与张爱玲的散文写作》浙江社会科学报,2004年第1期第204页。
网络资料:
1、《恐怖情节心理分析》
2、《绽放在暗地里几个唯美的惊惶意象》
3、陈文珊《女性・月亮・鬼气――试论《聊斋志异》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xx年11月20日”或“20xx-11-30”。
------------------------
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
一、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和研究方案相比,在包含内容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更注重研究阶段的具体日程和活动安排
二、写好开题报告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开题报告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名称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3、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5、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6、研究工作的步骤
7、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8、现有基础
9、经费估算
四、课题开题报告各部分内容的写法是:
1、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如果不准确、不恰当,会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给课题起名称要注意:(1)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宁波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宁波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而不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研究的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开题报告《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有个课题名称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我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我认为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
3、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5、研究的基本内容
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
6、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7、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主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8、现有基础
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每个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都有不尽相同的要求,要讲清开展本项研究已经具备的基本研究条件。
9、经费估算(一般可略)
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开题报告范例
下面是一篇论文的开题报告,虽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但也反应了开题报告的格式和写法,可以吸取一点优点。
一、论文题目:中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探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总述)
我国上市公司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止XX年底,我国上市公司已达到1174家,总股本超过5050亿,其中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328亿,市价总值高达5.55万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8%,约有股民6800万人,约占城镇人口的40%,资本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据统计,截止XX年底,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10547亿元,实现利润1519亿元,分别占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32%和63%,国有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各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在国有资产质量上,上市公司已成为优良资产的富区,同时上市公司也成为中国人投资的主要领域。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不仅会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而且会显示出更重要的作用。但也不可否认,在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下滑,竞争力下降,据资料反映,XX年我国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369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0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53%,比上年同期下降22.55%,有151家公司亏损,亏损面为12.67%,较上年又进一步扩大;二是部分上市公司内部违规现象严重,据了解,XX年有100家上市公司因各种违规问题而受到证监委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查处;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虚增业绩,大肆“圈钱”,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三是二级市场投机行为盛行,一些机构操纵股价,牟取高利,严重地扰乱了市场秩序。为了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就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有效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和社会的监督职能,加快建立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机制,全面净化证券市场的环境。要实现这一目标,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建立上市公司的效绩评价体系。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对我国国有企业制定了效绩评价制度,并正在逐步推开,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还没有建立这项制度,所以本文的研究是有实际意义的。
三.本文研究的内容(提纲)
本文拟从四个方面探讨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建立。
第一部分主要从六个方面阐述建立我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意义,这六个方面是:
(一)有利于国家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二)有利于推动上市公司建立科学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三)有助于对上市公司经营者业绩的全面考核。
(四)有利于引导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
(五)有利于增强上市公司的形象意识。
(六)有助于投资者的理性投资。
第二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证建立我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可行性。这三个方面是;
(一)国有企业效绩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上市公司开展效绩评价工作提供
一、论文题目:classroominteractionandoralenglishteaching
二、研究现状:
对于课堂互动与英语口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构建主义模式它是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互动模式,司洪海在《构建主义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中从对现有教学模式的“反思”入手,探讨将构建主义引入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意义和作用。卢艳春和路雅琴在《构建主义与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则分别“从构建知识观”“构建学习观”“构建教学观”入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性、构建性。角色扮演模式徐志敏、王瑛在《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中角色扮演探究》中着重探讨了在角色扮演的互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对指导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黄玉兰在《角色扮演引入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从角色扮演是“多为互动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了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方法的目的、步骤和利弊等方面。以学生为中心模式这一模式被单独研究的较少,黄影秋在《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中》通过对学生口语课堂学习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并提出阐述如何运用其他“教学策略提高口语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而刘蓉在《谈英语口语课堂互动》中则提出了互动可以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口语课堂和整体小组作业模式”,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合作性学习模式这种模式的研究较为普遍和盛行,它兴起于美国,在后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黄艳在《合作性学习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应用》中提出了以下几种合作模式,从而的出该模式的优势所在。顾晓乐在《合作性学习与情景剧表演》中从情剧表演的角度来证明合作性学习的有效性。肖巧玲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中则通过合作学习在口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究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原则。而慕东文在《合作性学习的特点、目标、内容和实践策略》一文中,他用“人文精神和平等民主合作”原则,对待新的理念,指导英语口语教学。情景设置模式它主要是根据gillianbrown&georgeyuled的语言情景对第二语言习得者的交际紧张、焦虑的研究表明口语情景设置不适当,会影响学生用目标语进行交流,进而强调进行口语教学情景设置的重要性。张舍茹、孙边旗在《英语口语教学的情景设置>>中就论述我们应注意“情景互动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及如何设置“英语口语教学中情景设置的形式”两个小方面局部性的探讨了情景设置这种互动模式。孙久荣在《论英语口语课的情景教学》中对情景设置这个模式从宏观上进行了分类,进而得出“开放式情景”和“封闭式情景”,为情景设置互动模式研究开辟了一个小领域。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对目前已经发展起来并比较成熟的几种互动模式的归纳来看:关于人际互动这种互动模式在目前的互动性研究中被单独研究还比较少,没有被当作一种独立的模式应用到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它更多的是被贯穿到其他几种互动模式当中。因此,本论题认为它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本论题将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以互动理论和构建主义理论为依据,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宏观上的概述,从而引出本文论题,通过例证分析、验证人际互动模式对课堂英语口语教学效果的提高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五、提纲:
introduction
chapteronedefinitionandtheoreticalbasisofinteraction
definitionofinteraction
theoreticalbasisofinteraction
somemaininteractivemodesinthepresentclassroom
chaptertwothenecessityandtheprinciplesoffollowinginteraction-teachingmode
thedisadvantageoftraditionaloralenglishteachingmode
thenecessityandmeritoftakinginteraction-teachingmode
oralenglishinteraction-teachingmodeshouldfollowtheprinciples
chapterthreepersonalinteractionintheoralenglishteaching
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teacherandstudents
twotypesofpersonalinteraction
classroomclimate
classroomsize
chapterfourtheevaluationoftheinteractiveoralenglishteachingmode
someprinciplesshouldfollowwhenevaluating
theconceptofevaluating
thetechnologyofevaluating
conclusion
六、参考文献
jonssen,technology:towardaconstructivistdesignmodel[j].educational(1994):34-35.
littlewood,william.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1.
卢艳春,路雅琴.“构建主义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前沿杂志.11(XX):98-100.
司洪海.“构建主义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基础英语教育.4(XX):8-9.
吴蕾.“构建主义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东华大学学报(社科版).7(XX年):23-24.
范雄飞,黄玉兰.“把角色扮演引入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之中.”读与写杂志.9(XX):35-37.
徐志敏,王瑛.“大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中角色扮演探究.”外语研究.8(XX):56-57.
黄影秋.“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英语口语课堂效果.”济南职业学院学报.3(XX年):81-88.
何亚娟.“中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渭南师院学报.12(XX):72-73.
顾晓乐,黄芙蓉.“合作学习与情景剧表演.”国外外语教学.2(XX):55-56.
黄艳.“合作性学习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应用.”长沙大学学报.10(XX年):145-146.
慕东文.“合作性学习的特点、目标、内容和实践策略.”甘肃农业.6(XX):304-305.
孙边旗,张舍茹.“英语口语教学的情景设置.”教育理论与实践8(XX):37-39.
孙久荣.“论英语口语课的情景教学.”辽阳师专学报21(XX):87-89.
语境对翻译的作用
一、题目来源
其他,专题研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基础教育阶段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实际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大多数同学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没有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本文通过对自主学习的研究,提出一些有效的英语自主学习的策略,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去学习知识,从而做到真正的会自主学习。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Benson,P.andVoller,P.AutonomyandIndependenceinLanguage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7,
[2]Breen,M.P.andMann,S.Shootingarrowsatthesun:perspectivesonpedagogyforautonomy.InP.BensonandP.Voller(Eds)AutonomyandIndependenceinLanguage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7.
[3]Boud,D.(ED.).DevelopingStudentsAutonomyinLearning[M].London:Kogan.1988.
[4]Candy.Self-directionforLife-longLearning[M].California:Jossey-Bass.1981.
[5]Dickinson,L.Self-instructioninLanguage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
[6]GardnerandMiller.(Eds.).TasksforIndependentLanguageLearning[M].Alexandria.1996.
[7]Holec,H.AutonomyandForeignLanguage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8]Jones.Strategicteachingandlearning:cognitiveinstructioninthecontentareas[M].Alexandria,VA:AssociationofSupervisionandCurriculumDevelopment.1987.
[9]Nunan,D.‘Designingandadaptingmaterialstoencouragelearnerautonomy’.InP.Benson&P.Voller(eds)AutonomyandIndependenceinLanguage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7.
[10]O’Malley,J.M.andChamot,A.V.LearningStrateg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London:Macmillan.1990.
[11]Sinclair,B.“Learnerautonomy:thenextphase”InSinclair,B.etal.(eds).LearnerAutonomy,teacherAutonomy:FutureDirections[M].London:Longman.2000.
[12]Voller,P.Doestheteacherhasaroleinautonomouslearning?InP.BensonandP.Voler(eds)AutonomyandIndependenceinLanguageLearning[J].1997.London:Longman,98-113.
[13]Vygotsky,L.S.MindandSociety:TheDevelopmentofHigherMentalProcesses[M].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1978.
[14]Wenden,A.LearnerStrategiesforLearnerAutonomy:PlanningandImplementingLearnerTrainingforLanguageLearners[M],Hertfordshire,UK:PreticeHallInternational.1991.
[15]Wenden,A.LearnerStrategiesforAutonomousLearning[J].1998.GreatBritain:PrenticeHall.xi:347
[16]Wenden.A.Incooperatinglearnertrainingintheclassroom.InA.WendenandJ.rubin(Eds.)Learnerstrategiesinlanguagelearning[J],159-68.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1987.
[17]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18]武和平.元认知及其与外语学习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J]第二期.2000.
[19]王立非.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问题与对策[J].国外外语教学第四期.2001.
[20]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1]刘润清,胡壮麟.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1.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的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维果斯基学派、操作主义、现象学派、社会认知学派、意志理论、信息加工心理学等都从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作过一些探讨。
对此,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自主学习和学习成绩:理论、研究和实践》一书已作过系统总结。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对自主学习问题的研究更加广泛、深入,尤其在自主学习的实质、机制、自主学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等基本问题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随着我过的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是一个热门话题。《基础教育阶段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研究的主攻方向
自主学习理论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发现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但是,在我国现阶段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和同学都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没有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本文旨在提出一些有效的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1.主要研究内容
1)自主学习的定义及理论基础;
2)学习策略的概念及其类别;
3)通过对我国中学阶段自主学习能力的分析,提出一些有效的英语自主学习的策略。
2.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思路
我国在新课程改革以来,大力提倡学生从被动、依赖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本论文旨在通过对自主学习的定义及其理论基础进行说明,针对当前我国中学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
六、完成毕业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1.所需工作条件:
1)搜集大量相关的中英文资料,寻找类似课题的论文作为样本借鉴;
2)利用网络查询课题研究的国内外信息,了解课题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
3)要求有先进的文件检索系统及完备的计算机打印设备。
2.解决办法:
1)充分利用校内外图书馆、资料室查找所需资料;
2)利用中国期刊网,下载CAJview5.5浏览器查找相关论文;
3)运用MicrosoftWord撰写、编辑、排版论文;
4)通过学校机房及打印室完成论文的打印和装订。
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1.20**年12月20日确定论文题目.
2.20**年12月20-31日前查找资料,阅读文献,翻译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拟定写作大纲。
3.20**年1月5-10日开题报告,做好开题准备。
4.20**年4月1日前完成初稿,并让指导老师提出指导意见.
5.20**年5月20日前结合指导老师意见认真修改论文.
6.20**年6月7日前定稿,打印上交,准备论文答辩。
八、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附件大学英语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申报、审核表
学院(系):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张爱玲与电影有过长期亲密的接触,在小说写作中创造性地化用了电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组合带有丰富的视像性和表现力。文本以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为切入口,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在体会张爱玲语言的“现代性”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1种独特的审美方式,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张爱玲小说的表现手法。
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对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表现手法的研究主要从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电影造型、电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张爱玲作品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技巧:
(1)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何蓓)等;
(2)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造型:《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何文茜)等;
(3)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申载春);《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张江元);《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屈雅红)等;
(4)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死亡意识: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等
国外研究现状: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张爱玲的小说映照了1个阴阳不分、鬼气森森的世界,恐怖镜头繁复缤纷,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拟鬼,她笔下的人物均飘荡在凄冷荒凉的宿命轨道上。本文尝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在学术界既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张爱玲小说、相关的研究书籍及其评论等出发,分析整理资料,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当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
4.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方案、进度:
20xx年2月―20xx年3月中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20xx年3月―20xx年4月: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20xx年4月――:定稿。
预期效果:
本文结合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阐释,尝试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5.已查阅参考文献:
1、金宏达,《华丽影沉》【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xx年1月第1版。
2、宋家宏,《走进荒凉――张爱玲的精神家园》【M】。广州:花城出版社,20xx年10月第1版。
3、李稚田,《第3类时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xx年1月第1版。
4、吴战垒,《电影欣赏》【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5、陈卫平,《影视艺术鉴赏与评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6、聂欣如,《类型电影》【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xx年9月第1版。
学术论文:
7、李祥伟《“丑”趣―――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象》,学术论坛,20xx年第6期第140页。
8、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广州广播电视大学报,20xx年第4期第38页。
9、张江元《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涪陵师范学院学报,第26卷第4期,第54页。
10、屈雅红《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6卷第6期,第33页。
11、何文茜《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xx年02期,第39页。
12、何蓓《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年第30卷第4期第40页。
网络资料:
1、《恐怖情节心理分析》
2、《绽放在暗地里几个唯美的惊惶意象》
3、陈文珊《女性・月亮・鬼气――试论《聊斋志异》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推荐专题: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本 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