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司年终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司年终工作总结》。
20xx年是我树立价值投资理念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经历了海普瑞投资失败的痛,痛定思痛通过学习巴菲特及其老师格雷厄姆的思想确定了我的价值投资理念。下半年在市场极度低迷大盘市盈率处于历史底部区域时,敢于在别人恐惧时抓住这次重大机会以6倍市盈率逐步建仓银行股,完成了建仓工作。现将今年的投资工作回顾如下:
一、无知
20xx年10月20日买入海普瑞,44倍市盈率,据公司年报显示三年年均利润增幅196%,肝素钠原料药行业龙头国内占比51%,公司具有FDA认证、独创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优势、行业龙头和垄断性等护城河特征,具有很强的赢利能力和充裕的现金流,公司正在扩大产能、拉长产业链向国际化的制药企业发展具有高成长性,长远看是个有发展前途的好企业。这么好的企业当时我所做的就是全仓买入海普瑞一只股票,在20xx年4月19日前我信心十足丝毫不为股价的波动担心,在持股过程中不断对海的原料供应情况进行跟踪,但对企业的产品销售价格及生产形势的变化无法了解,对企业的利润变化无法预估。20xx年4月18日的一季报公布利润同比陡降39%,超乎寻常的高增长必然带来噩梦,业绩的快速变脸导致高成长泡i的破裂,市场给予强烈反映连续三个跌停板,在第三个打开停板后狼狈逃窜损失25%。这么好的企业为什么还会赔钱呢?我不得不认真反思我的错误根源并为我在投资领域的无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二、学习
在至元的介绍下我开始关注我是股东价值投资博文,从此接触了价值投资理念,后来我又系统学习了《如何选择成长股》《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聪明的投资者》《安全边际》《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等名著,通过学习巴菲特及其老师格雷厄姆的投资思想受益匪浅,认识到了投资海普瑞失败的原因并逐步形成了我的价值投资理念。
三、投资理念
我的投资理念:在安全边际为中心思想指导下,在能力圈范围内选择3~5只财务稳健的优秀公司,长期专注等待机会;在便宜的时候分批买进,建立适度分散化的投资组合;不要过于在意股市短期波动并不被市场先生的情结所感染,长期持股耐心等待;当价格高估时分批卖掉,根据大盘的市盈率历史波动区间做牛熊周期大波段。坚决不碰市盈率很高的热门股、题材股、新股和未来成长股,坚持低市盈率买入法安全投资。
1、能力圈:把自己的投资目标限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领域内,对企业的经营环境及生产形势的变化能随时了解和感受到,不熟不做、不懂不做。
2、所选企业的财力稳健,资本支出少,自由现金流充足。
3、所选行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所选企业是行业龙头,
4、企业具有护城河特征,是垄断性企业;
5、企业赢利能力强:具有长期稳定经营历史,净资产收益率、毛利率高,企业收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6、企业管理层优秀、理性,具有战略性发展规划,值得依赖。
7、参照大盘及个股的历史市盈率运行区间,确定买卖时机。在大盘PE45市场情绪高涨,是分批卖出的时候。做到人取我舍,人舍我取。
四、失败原因
根据投资理念的十个方面分析HPR:公司财务稳健,现金流充足;国内第一家FDA认证竞争力强是行业龙头;国内产量占比51%具有垄断特性;前几年企业赢利能力确实很强;是私营企业管理层也很优秀。总体企业是个好企业赔钱不是企业的错,错在我的投资理念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超出了能力圈:医药行业的经营形势及发展趋势我无法了解和判断,其销售价格的巨幅波动、定价方式及原料供应情况更是无法深入了解,所有对基本面的研究都是靠企业的年报资料无法对企业未来的经营进行客观的评价,基本是不熟又不懂。
2、违背了低市盈率买入法:以44倍市盈率买入为海普瑞付出了一个非常高的价格是导致风险的根本原因。不管一只股票有多么优秀,买入时市盈率都必须小于15倍,这样能确保是在底部区域内买入,保证资金安全。
3、要集中投资但必须适度分散:全部资金押在一只股票上就象是是非常错误的,任何企业内部问题、产品质量问题、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影响、自然因素的破坏等都会导致业绩出现大幅波动,从而带来严重损失,投资要集中但必须适度分散。
4、违背安全投资原则:HPR是个刚上市不足一年的新股公司现有的和未来的优势都被券商挖掘炒作发行市盈率很高,当时医药板块很热门,导致买入价过高。历史证明每个时代红极一时的资产都会让它的拥有者穷困潦倒,坚决不碰热门股、上市不足3年的新股、未来的所谓高成长股、题材股,盘点20xx年的十大财富绞肉机一部分是发行市盈率高达50、60倍的中小板新股(HPR),一部分是题材股(如20xx年12月11日的重庆啤酒因乙肝疫苗的研究失利连拉10个跌停板)还有一部分是业绩变脸股(金风科技)或者是高市盈率加业绩变脸股(汉王科技)。
总之主要错误是出价过高和过度集中,再好的企业如果出价过高,也很难有好的收益,必要的分散是对企业经营环境突变的一种风险控制策略。
一个项目管理者的失败总结项目在不停的进行,可总觉得项目一直是失败,于是脑袋里也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 是项目为什么总是失败的,我们做错了哪些呢? 一个寂静的夜晚,独自一人,躺在床上,难以入睡,此时已经凌晨 1 点了,思绪还在不停的 四处游荡,也许是多日思考的沉淀,也许是今晚的突发灵感,想到了很多影响到项目成败的 因素,以及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于是自己总结了一下: 1, 善于聆听,学会精心聆听 2, 用心去做事,而不是为做事而做事,你的努力会使得自身提高,同时也终究会得到别人 的认可 3, 不要把个人情绪过多的带到项目中去 4, 组建团队才可能做好项目,单兵作战是不可能出好成绩的 5, 做决定之前请三思再三思,当然也不能优柔寡断,一定要选好方向,路错了只是多走几 步,方向错了,那可就越来越远了 6, 注意与领导的沟通,让领导关心你的项目,也让领导知道你的努力与成绩 7, 从客户角度思考问题,从上层角度思考问题 8, 从一小步迈出,从一点一滴开始,不要急于求成,反而导致无法迈出第一步,导致处于 停滞状态 9, 定期总结,反思,莫重蹈覆辙,莫陷入恶性循环 10, 创造优良的团队氛围,寻求团队平衡,寻求个人平衡,寻求每个组员平衡,组员之间 平衡 11, 让每个项目组成员真正参与到项目中来,了解整个项目,关注整个项目,既会提高团 队作战能力,同时有利于个人提高,同时不会因为某个成员成为项目的致命武器,有条件的 话,可以安排项目组以外的人员,参与到项目中,了解整个项目,以便为项目提供各种辅助 与后备 12, 注重公司文化,创造公司文化,项目文化 13, 这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必须对用户的需求清晰,要对细节非常清楚,不能只了解 框架,很多人认为前期了解大概就可以了,到后期再细化需求,这是错误的,我们的项目就 是因为这样失败的,切记
TCL并购失败案例分析资料
并购是一项富有风险的活动,实际上多数并购都以失败收场。在西方成熟市场中,并购消息的宣布往往伴随着主并方股价的下跌,就是市场对公司卷入风险性比较高的收购事件而对公司价值进行重估。管理学者彼得・德鲁克指出,公司收购不仅仅只是一种财务活动,只有收购后能对公司进行整合发展,在业务上取得成功,才是一个成功的收购,否则,只是在财务上的操作和在行政上的捆绑,将导致业务和财务上的双重失败。
TCL的海外并购,就是没有控制好并购中的风险,从而导致并购失败的典型案例。TCL在2004年收购了法国汤姆逊的电视机业务,认为电视机行业的技术和制造在中国具有很大的优势,全球的电视大都产自于中国。因此,TCL并购欧洲的电视机企业,按理应该具有以强并弱的优势,并能利用对方的欧美品牌和顺畅的营销渠道,绕过进出口中的贸易壁垒和关税,这非常符合传统的并购原理,因此在并购前受到大多数人的看好,并购消息也引起股价的上涨。但是,TCL并购后却问题迭出。现在看来,TCL并购的失败,在于其未能对并购中的风险认真分析,在并购的实施中和之后的整合中,未能对风险进行认真管理,最终风险因素集中大爆发,导致局面失控,并购只得以申请清算收场。TCL因此也元气大伤。
1.企业并购中的风险源分析
从理论上看,并购中的风险源主要存在于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个是战略风险。企业战略的核心在于选择正确的行业以及确定行业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竞争位置,没有一个适用所有公司的最好战略。每个公司必须根据自身的经营规模、财务状况、市场地位及机会和资源,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并购战略。错误的并购战略将从根本上导致并购的失败,并可能危及企业的生存。不正确的收购标准、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不完整性,都可能导致并购方低估并购成本,过高估计并购收益,由此造成收益-成本分析的失误, 产生风险。
第二个是信息风险。并购方在实施并购前,必须对目标企业的历史、财务状况、市场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详细地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目标企业的未来情况做出准确预测,以此来确定并购的收益。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目标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可能向并购方提供虚假信息。并购方若认同不能识破虚假信息,就会做出错误决策,增加并购风险。
第三个是法律风险。针对企业的并购行为,各国都有不同的法律法规,往往增加并购成本而提高并购难度。如果没有对并购法律进行认真研究,往往陷入繁杂的法律纠纷中,大大降低并购后所获取的商业利润,破坏企业的社会形象。
第四个是政府干预风险。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增加就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就会遵循“优帮劣,强管弱,富助贫”的原则, 重点放在职工安置及其福利保障等社会问题上。从而导致并购活动偏离了实现企业资产最优组合的目标,为并购后企业的经营活动种下苦果。另外,政府往往为了国家的安全,对一些重要的公司并购进行干预。如美国一些议员曾以国家安全理由,要求政府禁止联想对IBM公司PC机事业部的并购。境外资本对我国上市公司徐州重工的并购,也因涉及国家安全问题而被政府叫停。
第五个是并购欺诈风险。由于并购法律法规不健全,并购程序不规范,一些不法之徒趁机欺诈牟利。在并购实践中, 以并购之名行骗的类型有:以分期付款为诱饵,先签订并购协议,办理资产的产权转移手续,然后再将资产抵押,质押贷款,尔后拒不支付,甚至远走高飞,致使被并购方债权悬空,这是并购方惯用的欺骗伎俩之一。
第六个是财务风险。在并购过程中,并购方面临的财务风险一般有以下两种:一是融资风险。并购需要大量资金,企业要采用不同的方式筹集资金。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资金能否按时足量到位、融资方式是否适应并购动机、现金支付是否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等。二是流动性风险。企业并购后由于支出大量现金,债务负担过重,导致现金短缺,并缺乏短期融资,会导致无法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采用现金支付方式并购企业,流动性风险表现尤为突出。财务风险在企业并购风险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企业支付困难,或者企业破产。
第七个是整合风险。在并购方在并购完成后,可能无法使合并后的两个企业产生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和市场份额效应,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和经济共享互补。另外,文化整合方面也存在比较大的风险。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企业完成并购后,由于并购方和目标企业的企业文化存在差异,可能会产生一系列消极后果。这需要新集团对企业文化进行有效整合。如果整合不成功, 不仅会造成大量人才的流失, 还会带来很多严重的后果。
2 .TCL并购情况分析
2004年的TCL似乎处于颠峰位置,其并购法国汤姆逊的电视机业务的行为,也是基于当时公司所面临的各种形势,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财务状况良好。2003年TCL公司按照零售额的排名为全国第二位,其优势更体现在利润指标上:根据TCL国际2003年年报,彩电业务的盈利为5亿元左右, 在单位营业费用、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方面均占据绝对优势。 第二,海外销售艰难。没有加入WTO时,中国彩电已经失去了欧洲市场。 2004年4月13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中国彩电反倾销案的终裁结果,TCL被裁定倾销税率为22.36%,这无疑意味着渠道之失。
第三,国内市场饱和。在中国国内市场中,有强大的本土对手长虹、海尔、海信、康佳以及国外巨头索尼、三星、LG,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而且国内的彩电市场城市人均保有量已经达到了75%。
在彩电方面,TCL首选是和飞利浦合并,遭到拒绝后,汤姆逊找上门来,主动提出了合作的意象,双方一拍即合。TCL完成了和汤姆逊的合资。
2004年TCL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时,汤姆逊彩电业务最大亏损源是北美市场,旗下RCA品牌彩电2004年在北美市场亏损达1.4亿美元,而同期汤姆逊欧洲业务仅亏损几百万美元,这使TCL集团将精兵强将和绝大部分资源都用以北美扭亏。2004年收购完成之后,TCL迅速向北美地区派驻工作组开展大规模重组。2006年上半年,收购后的RCA品牌在北美彩电市场占有率更是上升至10%以上,同比大幅减亏1500万美元,第四季度扭亏为盈。
TCL虽在北美取得阶段性成果,却没想到在欧洲市场一败涂地。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欧洲彩电市场环境突然剧烈变化。平板电视取代传统CRT电视的速度惊人,到2006年上半年欧洲平板电视销售额已占彩电市场总销售额79%。但面对剧变,TCL在欧洲市场却无法迅速调整产品结构,最终付出了沉重代价,上半年便亏损7.63亿元人民币。
大规模的并购使TCL陷入了困境。痛定思痛之后,TCL集团终于决定放弃重组之路,宣布其欧洲彩电业务破产。2007年5月25日,TCL宣布将终止对欧洲彩电业务重组,清算原欧洲业务的主要运营实体TTE(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欧洲公司。2007年5月31日,重新算账后,由于对TCL多媒体采用会计清算假设进行编制,TCL集团2006年报合并净亏损为18.40亿元,较4月30日公告的采用“持续经营”假设编制的年报数据减少亏损约9200万元。经审计后,TCL多媒体2006年全年收入291.9亿港币,净亏损25亿港币。2007年1季度收入50.2亿港币,净亏损6700万港币,同比减亏52%。清算欧洲业务,让TCL在账面上获得了轻松。
导致TCL并购失败的风险因素分析
从TCL并购案来看,TCL并购的失败,应该是在以下几个风险源失控所引致。
没有控制好战略方面的风险
在选择并购对象时,TCL没有选取不仅有发展前景而且有实实在在造血能力的企业。TCL的制定战略时,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背景:彩电领域从2003年开始,正在经历一场重大的产业升级,液晶、等离子新一代显示技术正以超出预期的速度蚕食传统的CRT的市场份额,因此TCL以巨大代价所获得的CRT彩电领域的霸主地位的含金量就被大打折扣。瞬间的市场巨变,使TCL没有时间赚取足够的利润来弥补并购的巨额成本。即便TCL能在18个月内完成整合,到时TCL拥有的也只是更为过时的技术和仍需谈判的销售渠道。TCL的收购决策,现在看来带有急功冒进的烙印。
(二)没有控制好法律风险
TCL在国内受到当地政府的鼎立支持和细心呵护,法律的天平似乎总向他们倾斜。然而到了国外,法律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欧盟用工的法律非常严格,裁员要在半年以前打招呼,要把裁员从头到尾梳理得特别清楚才能开始行动,在法国,要裁减一名员工需要提前半年通知,还需至少拿出150万欧元来安排后事。这令TCL目瞪口呆措手不及。TCL只有在花巨资回购股份甩掉冗员包袱后,才获得重新发展的机会。
(三)财务风险失控
纵观TCL的收购业务,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被收购的资产都存在较大债务问题和经营管理缺陷。如果能够合理地整合业务,融入TCL预设的收益模式,则盈利尚属可能。否则,集团现金流出现危机就在所难免了。 按照并购合约,TCL要持续的接受合并期内汤姆逊的亏损,这使TCL承受了巨大的财务风险。汤姆逊彩电业务2003年亏损以人民币计达17.32亿元,要在短时间内彻底改观,殊非易事。在并购后,TCL通讯控股的行政支出大为增加,由并购前的2003年的1.46亿港元猛增为2004年的4.43亿港元。 根据TCL集团2005年前三季度财报,TCL亏损总额高达11.39亿元,主要亏损来源为集团并购的法国汤姆逊、阿尔卡特资产,为了弥补这一财务黑洞,TCL早已于2005年11月11日将原本用于“2.4GHz数字无线语音及数据网项目”、“半导体制冷系统技 术开发”及“用于兼并收购”的总计9.45亿 元资金,全部用来补充流动资金。2005年12月10日,TCL又将集团中赢利能力强的TCL国际电工和TCL智能楼宇出售,以让集团的最终年报更容易为投资者接受。
(四)整合风险失控
TCL事后承认,海外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有能力的跨国管理人才,从而使收购后的整合愿望落空,并且产生了巨额亏损。 TCL收购的失败,首先就表现在文化整合的失败。由于双方的思维相差较大,海外收购的合资公司成立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双方仍存在沟通协调的障碍,运作不够顺畅。TCL仍然按照在国内的惯例行事,导致法国方面的原有员工,不配合TCL的管理指令,显得非常混乱。一部分法国方面的原有员工离职,剩余员工的不配合导致TCL对合资公司基本失控,生产无法转移到成本低廉的中国大陆生产,TCL也对生产成本和销售运营成本失去控制,高昂的人力成本和管理、生产和营销方面的冲突,为TCL带来了沉重的负担。TCL整合汤姆逊彩电的努力,只收到了整体采购节约成本的效果,经营协同和财务协同效应并不明显。巨大的整合成本超出了TCL的预期,致使TCL的现金流不断流失。
4.如何有效地管理并购中的风险
并购过程比较复杂,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收购企业要面对许多不可预期的风险。笔者认为,企业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有效地进行并购风险管理。
谨慎制定并购战略
企业在指定并购战略时,注意达到以下几个战略目标: 一是确定目标企业支持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和愿景; 二是明确企业对并购的风险承受能力;三是尽量在企业处于优势的行业中挑选目标; 四是明确目标企业的具体价值; 五是明确双方并购后产生经营、技术协同作用的基础。
深入考量利益相关方面对并购的反应及影响
企业之间的并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任何影响并购交易的事件、机构和人事等都要考虑,争取与目标企业有商业往来企业和与目标企业有竞争的企业的支持配合。广泛的社会支持有助于企业成功并购, 减少企业并购中所面临的风险。 有效借用专业机构的力量
专业服务机构在并购中越来越重要, 一个好的并购服务机构充当参谋的角色, 可为企业的并购提供合理的建议。专业服务机构主要包括: 投资银行, 依靠投资银行的专业化信息咨询和并购策划, 完成企业产权的兼并和收购。投资银行帮助买方以最优方式、最低价格收购最合适的目标企业; 会计师事务所, 负责并购中的审计和资产评估工作, 为并购价格的确定提供基础资料;律师事务所,帮助企业完成并购成交与法律确认的一系列程序, 包括签订并购协议或合同, 监督执行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 协助做好债权债务的移交工作, 进行产权变更登记以及对外公告,减低并购中的法律风险。
保持充足的财务安全边际
企业在筹资的时机、规模和筹资组合上要充分考虑经营要求和安全。首先, 采用正确的方法预测并购活动所需要的资金, 根据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 确定合理的融资额。其次, 选择适当的筹资方式。最常用的筹资方式有自由资金、发行股票、配股和增发新股, 还可利用发行债券、贷款等债务筹资方式。最后, 采取及时行动, 保证并购资金的供给。对于近几年兴起的杠杆收购, 只有在目标企业具有稳定的现金流量、良好的资本结构、较大的成本降低空间、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前提下才可施行。
(五)大力做好并购整合
并购整合不仅是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并购中的难点。首先要做好双方的文化整合,将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企业文化对比分析,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别, 确定文化整合的重点,努力寻找双方文化的契合点,促进双方的文化认同和适应。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并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目标企业的资产,更重要的是要获得人才。并购后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任人为贤的原则,加强与员工的沟通,进行恰当的职位调整,设计有效的薪酬制度,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其次,要加强对并购双方的生产资源、资金流量和销售渠道的管理,节省采购成本,最终成功地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