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活动总结 > 详情页

关爱残疾人活动总结(推荐5篇)

2024-01-24 23:26:53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爱残疾人活动总结(推荐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关爱残疾人活动总结(推荐5篇)》。

第一篇: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工作总结精选19

藁城区残联紧紧围绕“关爱孤残儿童,让爱洒满人间”主题,认真组织开展各项系列活动。

一、领导重视,精心安排助残日

在助残日到来之际,藁城区残联召开残疾人工作议,各乡镇、街道理事长及残工委成员单位参加了会议,专题讨论助残日活动。残联理事长郝根群作了工作部署,对开展好此次活动提出要求,希望各乡镇、街道办残联把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切合主题,让残疾朋友充分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爱,憧憬梦想,增强自信,为和谐未来作出努力。

二、形式多样,开展系列助残活动

1、藁城区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正式挂牌启用在“全国助残日”到来之即,“藁城区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正式启用,启用仪式上区残联领导对中心的开展提出了要求和目标,对在中心参加日间照料的残疾人提出了希望,并祝他们节日快乐,尽快掌握生活和劳动技能,融入社会大家庭。

2、走访慰问孤独症儿童和脑瘫儿童,上午区教育局、区卫生局、区妇联、区残联领导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区残联康复中心看望慰问残疾儿童,给他们带去了学习用品、玩具和食品等,并倡导特殊教育工作者人人多献出一份爱,让残疾儿童生活在和谐、温暖的环境当中。鼓励家长配合训练,早日康复。

3、举办残疾人举办文艺联欢为了活跃残疾人文化生活,焕发残疾人精神面貌,树立残疾人自信心,区残联组织残疾人歌唱爱好者举行“唱出激情,憧憬梦想”庆祝助残日文艺联欢。联欢活动当中10多位残疾朋友踊跃上台表演,节目有戏曲、歌曲、琵琶独奏、唢呐二重奏等。此次活动促进了残疾人的文化生活,展示了残疾人特殊艺术才华,反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文明发展成果以及和谐友爱的人文环境。

4、开展法律援助、法律服务进企业活动助残日前夕,市残联董庆国副调研员带领残联维权部和法律专家老师一行,来到藁城开发区河北欣望精制棉业有限公司,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普法知识宣传和法律咨询等系列服务活动,公司全体残疾职工和班下部分职工与专家老师进行了现场互动,效果很好,深受大家欢迎。

通过此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扶弱助残的传统美德,逐步形成了全社会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和社会风尚;增强了残疾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为促进扶残助残关心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藁城电视台对整个活动进行了全程录像,并在藁城新闻播出。

第二篇:关爱残疾人活动总结

我县残联从实际出发,切实了解残疾人朋友的需求和困难,积极营造扶残助残的氛围,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现就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抓落实

县残联为全面搞好“助残日”活动,召开“全国助残日”专题会议,对这次活动作动员,提高认识,制定详细活动方案,落实慰问、帮扶对象;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好节日氛围。

二、加大宣传营造助残氛围

助残日当天在政府广场悬挂条幅、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将助残日的有关信息在居民中进行宣传,营造全社区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宣传活动,切实提高居民扶残助残的知晓率,带动大家一起加入到关心帮助残疾人的队伍中来。

三、开展助残帮扶系列活动

开展残疾人走访慰问活动。走访贫困残疾人,并到前所乡前所村慰问了残疾少年儿童,在为他们送上读书用品和慰问金的`同时也带去节日的祝福,并询问了生活和身体等情况,并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坚强乐观地读好书。通知34名白内障患者填表办手续,组织他们去x爱尔眼科医院做免费手术。

“助残日”活动在一缕春风中悄悄落下了帷幕,但我们对残疾人的关怀、关注和关心没有停止,我们将把节日助残经常化、助残扶残工作日常化,形成人人关心残疾人事业、关注残疾人的良好风尚,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为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人脱贫奔小康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关爱残疾人活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司法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开展“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法律援助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司法通〔20xx〕51号)精神,进一步加大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力度,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强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省有283万残疾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39%,其中城镇残疾人40.13万人,农村残疾人242.87万人。全省还有11.06万尚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关注、关爱、关心残疾人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改善他们的生活工作环境,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做好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是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事关保障改善民生,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残联要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在残疾人权益保障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确保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法律援助品牌建设工作,向残疾人提供普惠、公益、可选择的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援助服务。以“防范、主动、全覆盖”为重点,以满足残疾人法律援助需求为导向,着力加强对残疾人的法律援助供给力度,有效防范和化解残疾人法律纠纷,努力实现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方式进一步优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使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所有残疾人都能获得便捷、精准、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满意度。

三、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健全服务网络,延伸残疾人法律援助触角。各地要紧密结合我省开展“精准法律援助服务年”活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各法律援助机构要与残联密切协作,完善残疾人法律援助对象信息库,了解残疾人在社保、困难救助、医疗康复、抚养赡养、生活照料及教育、就业、劳动权益保障和脱贫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客观评估残疾人法律援助需求,有针对性地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档案。要在县级以上残联组织100%全部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目前,全省依托残联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93个),构建市(县、区)法律援助中心、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村(居)法律援助联系点(或联络员)和残联法律援助工作站等多级联动互补的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网,实现法律援助服务残疾人的网络全覆盖。要通过法律援助服务网络,针对残疾人法律服务需求,积极开展面向残疾人的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为他们提供及时、便利、高效、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同时,充分发挥“12348”中国法网、“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和公共法律服务热线、APP、微信公众号的作用,积极为残疾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咨询、释疑解惑、维权指导、路径指引、相关政策信息等服务,方便残疾人申请和获得法律援助。

(二)降低服务门槛,拓宽残疾人法律援助范围。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和江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意见》,降门槛、扩范围,让法律援助惠及更多的残疾人群体。

一是进一步放宽残疾人经济困难审查标准。在落实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倍的基础上,将残疾人法律援助经济困难审查标准调整为低收入标准或最低工资标准,并适度放宽残疾人免予经济困难和援助事项审查对象的范围,使法律援助惠及更多残疾人。对尚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和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救助供养范围、城乡医疗救助范围的残疾人以及领取生活补贴的困难残疾人、领取护理补贴的重度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免予审查其经济困难条件和援助事项,直接提供法律援助。

二是进一步扩大残疾人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在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江西省法律援助条例》所明确的法律援助事项范围的基础上,将涉及残疾人社会保障、劳动保障、教育就业、医疗康复、婚姻家庭、抚养赡养、生活照料、财产继承中有关产权纠纷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帮助残疾人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基本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重点做好建档立卡、生活困难、高龄、空巢、失能、失独家庭等残疾人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残疾人法律援助质效。把握残疾人群体法律服务需求和特点,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服务质效。

一是完善残疾人法律援助受理指派方式。指派熟悉残疾人特点、规律的律师办理涉残法律援助案件,积极探索组建法律援助专业团队,推行点援制、订单式服务模式,对比较简单的涉残案件,尽可能采取协商、调解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实现案结事了。

二是健全残疾人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举措。简化办事程序,对残疾人法律咨询实行“一站式”服务;对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尽量做到“五个当天”(当天申请、当天受理、当天审批、当天指派律师、当天提供法律援助);对建档立卡、重度残疾、身患重病、高龄孤寡等特别困难残疾人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实行“四个优先”原则(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指派、优先办理)。探索并推行对行动不便且有法律服务需求的贫困残疾人实行“一对一”综合包户服务模式,安排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或志愿者等与残疾人结成帮扶对子,实行“一户一档一策”,按需制定“法律援助服务套餐”,提供精准化“家庭医生”式法律援助,按需提供咨询、调解、代书、代理、辩护等法律服务,增强残疾人的法治获得感,着力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加大残疾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力度,做好盲、聋、哑及尚未完全丧失辩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知辩护案件的法律援助工作,加强与公、检、法等办案机关的工作衔接,落实告知、转交申请等事项,使残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时获得法律援助或值班律师的法律帮助。各地要做好与当地残联设立的残疾人法律救助站的业务衔接,就地、就近为残疾人提供及时、便利的公共法律服务。

三是整合涉残法律服务资源。各地要统筹调配律师资源,律师资源不足的地方可采取政府购买、对口支援、志愿服务或挂点联系等多种方式,解决基层法律援助服务资源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由法律援助人员、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的“精准法律援助服务团”的作用,积极组织“服务团”定期或不定期地送法律服务进残疾人家庭、进特教学校、进福利企业、进残疾人托养机构、进残疾人医疗康复中心、进残疾人专门协会等,为他们提供方便快捷、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积极引导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司法鉴定机构为残疾人提供诉讼代理及法律咨询、代书、调解、公证、司法鉴定等诉讼和非诉讼法律事务;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化解涉及残疾人的婚姻、继承、赡养等矛盾纠纷的作用,不断满足涉残法律服务需求。

四是加大办理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力度。着力发挥法律援助窗口服务功能,既要做好咨询服务、疏导化解工作,又要紧紧围绕残疾人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法律援助服务,对涉残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机构要指派职业道德好、业务水平高的法律服务人员办理,并对办案过程实施指导监督,及时协调解决法律服务人员办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效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对残联及残疾人法律救助站转介到法律援助机构的残疾人案件,要及时受理、审核,符合条件的及时给予法律援助。

(四)注重服务实效,加强残疾人法律援助宣传。积极组织“精准法律援助服务团”开展送法上门活动,深入残疾人康复机构、托养机构、福利企业、特殊教育学校等场所,充分利用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系点)、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等平台,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律援助宣传活动。通过举办法律知识讲座、法治文艺演出、普法栏目剧等,针对残疾人多发的矛盾纠纷,开展以案释法和法律咨询,提升残疾人知法、守法、用法能力,增强法律意识,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要充分利用国际残疾人日、全国助残日、国家宪法日、爱耳日、爱眼日等特殊节日的时间节点,开展针对残疾人的法律援助宣传和公共法律教育等专项活动,提升残疾人法治幸福感。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残联要高度重视,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要把品牌建设作为提升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水平的有效抓手,围绕“防范、主动、全覆盖”为重点,为残疾人提供更加精准到位的法律援助服务。

(二)加强示范引领。为加强残疾人法律援助品牌示范引领作用,司法部从东、中、西部选取山西省晋城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山东省济南市、湖北省十堰市、云南省楚雄市、宁夏石嘴山市作为全国残疾人法律援助品牌建设示范点,各地可组织相关人员前往示范点学习先进工作经验。我省选取上饶市、景德镇市作为全省残疾人法律援助品牌建设示范点,取得成效后,总结经验向全省推广。各地也要积极培育本地区的示范点,每个设区市要选择2-3个工作基础比较好的县(市、区)作为本地的残疾人法律援助品牌建设示范点,重点培育。

(三)加强协作配合。各地司法局和残联要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合作,依法办理残疾人案件。加强与民政、人社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信息交流和定期沟通机制,及时更新辖区残疾人信息。各地司法局之间、残联之间要积极开展异地协作,紧密配合、通力合作,为跨区域残疾人权益保护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有效整合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司法鉴定人员、法律援助工作者、残疾人服务志愿者等服务力量,加强团队协作,更好服务残疾人。

(四)加强宣传推广。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残联要依托本系统宣传矩阵和宣传渠道,充分发挥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作用,运用动漫、图标、微视频、手机报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服务活动,进行全方位宣传,打响法律援助服务残疾人品牌,不断提升法律援助社会影响力。要加强基层创新典型培植和先进经验宣传推广,及时梳理和总结工作成效,对服务残疾人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典型要及时报送省司法厅和省残联,经省司法厅和省残联审核后推荐报送司法部和中国残联,争取有好的典型和经验做法在全国范围加以推广,进一步增强助残队伍的荣誉感、使命感,全力营造关爱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四篇:关爱残疾人活动总结

社区利用居委会的宣传阵地,如利用黑板报、小标语、横幅、夜间喊话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宣传内容包括第xx次“全国助残日”宣传口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社区残疾人工作规章制度等。

一、保障贫困残疾人经费的发放和落实,上门慰问贫困残疾人。

“助残日”期间对在社区享受低保的36位贫困残疾人进行了慰问,发放“助残”慰问金共计1800元。另外居委会从低保的角度再一次仔细的清理核实,到目前为止本辖区并无重度残疾人、贫困残疾人还没有纳入低保的现象,基本已将本社区贫困残疾人应保尽保。

二、结合社区实际,开展一系列的助残扶残活动。

1、坚持开放残疾人康复室,让需要康复的`残疾人朋友进行康复训练,真正做到“康复一个人,幸福一家人”的目标。

2、“关心残疾人生活,关爱残疾人冷暖”。社区组织党员、团员、社区医疗站医生、助残志愿者上门为行动不便的困难残疾人服务,为残疾人换灯泡、打扫房屋清洁、与残疾人谈心,真正在社区倡导了助残风尚。

此次全国助残日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在社区倡导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有利和谐社区的建设,得到社区群众的好评。

第五篇:残疾人工作总结

今年,在度假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度假区残联的具体指导下,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积极安排上级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现就今年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社区残疾人情况

我社区占地面积0.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793人,社区残疾人协会成立于20xx年2月,目前,泾社区在册残疾人24人,其中:肢体残疾16人,视力残疾人3人,智力残疾2人,精神残疾1人,多重残疾人2人。辖区内有一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一个残疾人活动室、。今年上半年,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泾社区残疾人协会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社区残疾人工作在组织机构建设、康复进家庭、残疾人就业、教育与培训、扶残助残和无障碍设施建设进家庭等方面均有长足方展。

二、工作成绩

(一)主动解决残疾人的实际困难

社区通过家访,认真听取残疾人的意见和要求,改变了以往残疾人有困难需要自己或家人到居委会反映,才能得到帮助的被动服务。现在是上门了解残疾人的困难,主动给予帮助。我们通过积极主动的工作,多次上门对辖区残疾人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对残疾人的需求作了认真的记录,并及时向上级残联组织和有关部门反映残疾人生活现状,落实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同时做好重残、特困残疾人家庭的定期补助和临时救济工作,深受残疾人的欢迎。

(二)求实重效,把康复做到残疾人家中

我们根据社区每个残疾人的不同康复需求,对社区内的残疾居民针对其不同的残疾类型发放残疾人康复手册,开展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使其得到最佳的康复效果。同时,将他们安排到社区康复站进行康复训练,通过各种康复器材的训练,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康复进家庭工作:一是解决了困难家庭残疾人康复问题。二是节约了康复经费。

三、以解决残疾人实际困难为出发点,让残疾人得到更多的实惠

截至目前,我社区共有2户残疾人家庭享受低保。重度残疾人4人。对于低保工作我们从不含糊,尤其对残疾人更加关心,每年都是及时申报,并给予资金保障。审批一户多残1户,低保中精神病患者和重度精神患者免费服药补助为1人;为16名劳动年龄段残疾人购买了意外伤害险。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问题。我们都把为残疾家庭排忧解难作为自己的分内事,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事,想他们之所想,帮他们之所需。每逢助残日、春节等重大节日,我们会组织人员走访慰问残疾人家庭,给他们带去慰问品,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实惠。

四、残疾人就业工作

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我们探索切实可行的措施,化解各种困难,带领残疾人共同奔小康。

1、加大就业工作力度。要提高残疾人的生存质量,首先要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在全社会给残疾人就业创造宽松环境的`同时,我们加大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力度。一是继续宣传贯彻实施《依法实施社会各单位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对辖区内所属单位残疾人安置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督促未开展安置工作的单位履行应尽的义务。二是建议工商、卫生、消防、税务等部门减免各种税费,为残疾人经营者,特别是新创业者创造生息的机会,如:对新开业者全免一至两年的费用。三是在烟草等专营的行业,给残疾人参与经营留出一定的空间。

2、加强对残疾人的培训,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我们通过对社区内的残疾居民进行文化扶贫、扫盲、职业培训等手段,不断提高残疾人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的能力。同时,通过引导、鼓励残疾人摆脱等、靠、要的思想,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独立自主,艰苦创业,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推荐专题: 社区活动总结 体育活动总结 关爱残疾人活动总结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