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工作总结 > 详情页

文化局双拥工作总结

2022-07-21 09:26:29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局双拥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局双拥工作总结》。

第一篇:文化局双拥工作总结范文

一、健全组织 强化领导

4年来,县文体局始终把双拥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将双拥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并根据局班子人员的调整变换及时调整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双拥工作的副局长任副组长,局相关科室和直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文体局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进一步明确职责,细化任务,统筹安排全局,扎实有效地展开。通过开展一系列形式活泼、富有实效的活动,进一步打牢我局双拥工作基础。同时,注重开展共建结对子工作,分别与县武警中队、消防大队建立了军民共建关系,进一步扩大了双拥工作范围,提高了双拥工作的主动性。

二、强化学习 增强双拥工作的活力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国家安危,人心安定,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利用“八·一”建军节以及局务会等时机,在全局范围内开展国防教育,使全局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军队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教育,使得全局干部职工思想上有了进一步提高,认识上更加统一,坚定了建立巩固的国防是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没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就没有强盛国家的国防意识。全局干部职工表示要学习部队的“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优良传统和顽强作风,以扎实细致工作,为新津“融入都市、跨越发展、领跑三圈”作出贡献,促进新津有好又快发展。

三、务实解难 改善双拥工作的互补

做好双拥工作,对于加强国防建设和地方建设,无疑具有重要作用,多年来,我局坚持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作为双拥工作的着力点,不断改善军地双方共建工作的互补性。为县武警中队和县公安消防大队建立了图书室,赠送军事、科技等图书2000余册,较好地解决了部队战士看书、借书难的问题。图书馆克服人手少的困难,派出人员做好图书的筛选和编目。我局领导在走访部队时发现我县警察公寓、花源派出所没有体育健身设施,并急官兵之所急,想官兵之所想,为部队购置了新的篮球架等体育健身器材,解决了部队有场地缺器材的难题。

四、丰富多样 提升双拥工作的创造力

在做好日常双拥工作的基础上,我局重点抓住“八一”、“春节”等重要节日和纪念日,积极开展形式灵活、丰富多样的双拥共建活动,创造性的开展军地双方拥军爱民、拥军优属活动。在做好本部门优属工作的同时,注重发挥退伍转业军人的优势,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在岗位上有发挥用武之地,通过座谈会、交心会等形式,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使得全局工作处在一个和谐状态之中。每年“八一”期间,我局抽调精干的文艺工作者,抓紧排练了一组军民共建的文艺节目,深入到县武警中队等驻军部队进行慰问联欢,文艺工作者们与官兵们同唱共舞,激情互动,使节日的双拥气氛浓厚热烈。在年底老兵退伍之际,我局组织到部分部队看望和慰问退伍老兵,与他们交流座谈,赠送慰问品,为部队的稳定和建设做出了一定努力。通过一系列送文艺、送图书到军营等共建活动的开展,极大的丰富了双拥共建文化拥军的内涵,拓宽了双拥共建文化拥军的路子,有力的促进了军地双方各项事业的发展。

第二篇:六繁荣文化艺术创作。

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作品,打造了1个富有民族特色文化的`旅游表演项目。

一是抓好春节文化系列活动。组织县城文艺专场演出、文化游园和巡街舞蹈展演,各类专题文艺演出、巡街民族舞蹈展演、焰火晚会、文化游园、诗书画展览等规模性的文化活动25场次4150人次。组织广场文艺表演队伍37支,活动项目达32项,表演文艺节目236个,观众参与达3万多人次。

二是圆满完成了第二届戛洒风情沐浴节文艺演出,并在戛洒广场和花街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

三是配合“云之南”艺术团到革命老区戛洒开展慰问演出,在戛洒搭建了“春沐戛洒江”文艺演出舞台,参与“云之南”小分队到平甸乡他拉村委会进行慰问演出和“春沐戛洒江”文艺专场演出。

四是认真完成了以“千丛万家吉祥火,千桌万人磨盘宴,万人同跳烟盒舞,各族共庆火把节”为主题的XX年度火把节系列活动。

五是在组织开展了全县新农村文艺汇演的同时,县花腰傣艺术团接受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委托,在中秋节期间到仙福钢铁集团公司等进行了慰问演出。

六是组织创作、编排了3个优秀节目参加全市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其中,花腰傣音乐剧《金凤花开》荣获综合类表演一等奖,舞蹈《金色芒果绿槟榔》荣获舞蹈编导一等奖和编剧三等奖,舞蹈《戛洒江鱼趣》获舞蹈编导三等奖。

七是组织参加第二届服饰文化节,配合漠沙镇、县花腰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完成了第二届服饰文化节开幕式和文艺晚会演出。

八是组织参加在广州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节,花腰傣舞蹈《银铃舞》和《帕织央》代表云南省文联参加开幕式和闭幕式演出,两个舞蹈均荣获优秀节目奖,县花腰傣艺术团获组织奖。

九是组织参加全省新农村建设文艺汇演,创作编排的歌舞《金色芒果绿槟榔》被推选为代表玉溪市到曲靖参加全省首届新农村建设文艺汇演。在进行了大量的文化艺术提炼以后,我局编创并组织211名演员排练演出了花腰傣原生态大型园林实景歌舞剧《花腰恋歌》,向参加全市以镇带村戛洒现场会的各级领导和来宾,充分展示了花腰傣人生礼俗、靓丽多姿的服饰和古老神秘的农耕文化魅力,打造成了1台民族文化气息浓郁的文化旅游表演项目。据不完全统计,我县XX年共创作、收集整理完成了文艺作品98件。其中,创作舞蹈14个、歌曲9首、小品3个,收集整理歌曲30余首、诗歌7首、民间故事10则、歌谣20首。

第三篇:文化工作总结

建国公园社区 2012年文化工作全年总结

2012年,公园社区紧紧抓住“文化和谐”社区这个有利契机,在文化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创建全国文明社区,构建和谐文化为着眼点,坚持改革、强化管理,突出特色、打造品牌,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社区文化体育事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致力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加强

坚持社区文化建设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抓阵地、抓队伍、抓活动,使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1、宣传文化建设成绩喜人。为切实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社区工作人员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入户宣传中,在第六次人口入户普查中,都对“社区老年大学”加以宣传,让更多的居民加入进来学习文化、增加知识、沟通邻里感情。

2、社区文化阵地得到加强。2012年社区文化建设空前重视,加大了文化建设力度。还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等传统载体,组织力量,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深入引导居民文明,积极主动引导居民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改变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二)创新服务方式,群众文化开展有声有色

1、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围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精心指导和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2、群众文化队伍日益壮大。一是社区文化队伍飞速发展。近几年,社区中老年文艺演出队伍如雨后春笋,发展十分迅速,纷纷利用现有设施广泛开展文艺演出活动,活跃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对各活动点文化队伍的基本情况进行造册登记,建立台帐,并安排专业骨干现场辅导、组织演出、提供信息。目前,有各类文体队伍有3支。

(三)文体队伍水平不断提高。

节日文化活动高潮迭起。元旦、红五月、春节期间,以和谐文化、文明创建为主线,举办了春节联欢会、红五月歌咏比赛、庆祝建党91周年等活动,营造了独特的春节文化氛围。依据居民的需求社区组建了艺术表演队,并为居民、敬老院进行了表演和慰问演出。

(四)唱响全民健身日、读书日,健身和文化同步发展

我社区积极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坚持以有影响、有规模、有声势、有特色、群众喜闻乐见为原则,注重大型活动和小型多样的活动相结合,组织一系列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促进了广大群众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的提高。

组织传统、大型的群体活动。先后开展了多个方面的群众体育活动,如趣味游园活动、桥牌比赛、乒乓球比赛等。

(五)坚持依法行政,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专项治理和日常监管相结合,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不断转变工作思路,坚持一手抓规划引导,一手抓规范管理,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和宣传机制,加强对网吧、娱乐场所的指导、监督和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净化文化市场。一是根据《网吧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扫黄打非工作方案》、《文化娱乐场所禁毒工作方案》、《校园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等行动方案,社区还成立了专项整治协调小组。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主线,开展了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网吧文明环境整治、电玩游戏厅整治。对校园周边的游商进行劝解,对网吧的未成年人禁止入内以及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进行突击检查,对电玩游戏厅可能存的赌博行为进行查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化体育结构发展还不平衡,文体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还不相协调,社区开展的文体活动与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需求还不相适应; 资金缺乏,影响了项目推进进度;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反思,加强改进。

建国公园社区

2012年12月25日

第四篇:2016区文化局工作总结

(一)以标准化、均等化为重点,创新服务模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

1、加快在手重点文化项目建设进度。一是积极推进科举博物馆布展工作,按时建成开放并精心组织好第十四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二是实施区新图书馆、文化馆新增面积装修工程,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今年新建3家分馆,其余9家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底完成。三是跟踪南部新城文化艺术中心及其它文化阵地建设方案。四是推进企事业单位公共文化阵地有条件向社会开放,全区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400平方米。

2、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一是完善标准化服务推进机制与考核办法,统筹建设25个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社区教育、科技普及、图书阅览、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二是发挥街道文化站综合职能,打造“一街一品”特色文化品牌,朝天宫街道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街道。三是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者和社区文化活动团队的培训和辅导,区文化馆文化志愿者每周为街道文化站、团队等提供专业指导服务。

3、提升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一是推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对图书馆网站进行改版,建立数字化服务管理模式,积极对接省市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实现文化资源数字化后的联网联通;在建立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点的基础上,预计年底前为街道市民服务中心等配备共15台电子书借阅机,为移动读者客户端提供APP服务,为群众提供图书免费借阅和数字阅读服务。二是推进 “秦淮文化”、“南京市秦淮区图书馆公众微信号”等交流展示平台建设。

4、努力实现文化服务均等化。一是坚持需求导向,推动文化园区、文化街区、文化景区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形成春季“和谐大戏园”——文艺团队、夏季“秦淮之夏”社区文化艺术节——社区居民、秋季“都市文化节”——园区企业、冬季“秦淮灯会”——景区游客活动格局。二是注重文化服务对象的均等化,2016年组织举办各类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1774场,其中演出进校园300余场,进军营10场,进养老院10场;送图书进军营、进残联活动各一次,分别送出精品书籍300册。

5、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途径。一是联系省、市、区各类优质文化团队,采用政府采购长期合作机制,开展订单式服务。二是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地区文化事业建设。先锋书店、大众书局、南京出版集团等企业参与到我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中来。三是建立文化团队合作渠道,充分发挥区文化馆30余支馆属团队的带动作用,推动文艺团队活动市场化。

6、发挥好文联各协会和文艺团队作用。一是围绕中心工作,组织文联各协会和文化团体开展创作活动,全年共创作各类文学艺术作品600余件,部分作品在市级以上评比和表演中获奖。二是不断加强文联队伍建设,与省、市摄影家协会共同开展“金陵摄影公益大讲堂”活动,受到广大会员的好评;组织了秦淮区机关干部兴趣爱好培训班。

(二)改进文物保护工作机制,提高文化资源的梳理、开发和利用水平。

1、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信息平台。一是利用文物巡查保护三级网络责任机制,加强文物保护巡查工作。二是完成为期三年的可移动文物普查前期工作,完成可移动文物的认定、核查以及数据的上传,建立相关文物信息档案;完成我区水文化遗产试点调查工作。三是结合《秦淮区“十三五”老城保护更新实施方案》,认真梳理全区各文物点的历史文化资源,为西五华里改造、太平南路复兴等相关工作及时提供依据材料。四是启动不可移动文物解读工程,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地图》,出版发行《秦淮区历史文化资源图录》。

2、做好文物修缮与展示利用工作。一是在日常巡查的基础上,加强汛期文物巡查,全面排查文物安全隐患,截止10月底,对全区各级文保单位及不可移动文物共巡查2220人次。二是制定秦淮区文物保护维修服务单,明确维修程序,以法律规定推进文物保护维修,现已完成糖坊廊河房、古四眼井、李鸿章祠堂、张佩纶宅等省市文物的抢险维修工作,正在积极开展程先甲故居的抢险加固工程。三是增强服务意识,参与西白菜园、大油坊巷等历史风貌区保护,做好城市拆迁、老城改造、环境整治中的文保服务工作。四是结合“国际博物馆日”和“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加强文物保护法规及历史城区保护条例宣传,做好重大项目建设中考古服务工作。

(三)实施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工程,全面提升文创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贡献度。

1、按序完成文化产业相关指标。按年初区委区政府下达的目标责任,截止11月份,全区文化企业税收5.4亿,公共预算收入2.76亿,规模文化企业营业收入204.8亿元。完成秦淮区“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2、推动文化产业园区提质增效。一是启动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工作;广电越界园正式开园运营,63家文化创意类企业入驻;国创园创成第二批江苏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争创首批省级重点文化产业示范园。建立高校文化产业实习基地,增强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企业与高校的联动。

3、大力扶持重点文化项目和文化企业。

一是科举博物馆、门西B地块、1865文化艺术街区等七个项目入选全市文化产业“七个一批”重点项目库。二是共有11个项目获得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1330万元,其中5个项目获得(文化综合类)省级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620万,6个项目获得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710万,扶持项目数、扶持金额均列全市各区第一。三是主动服务企业发展壮大,牵头协调省文交所搬迁事宜,永银文化入选民营文化企业10强,艾米江苏等四家企业入选“文化创意企业10佳”,2015海峡两岸(苏台)元宵灯会等7个项目入选“文化产业创新奖”;南京洛可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民国文化”主题系列产品入选“文化创意设计奖”。

(四)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充分释放非遗魅力与活力。

1、全面开展各类非遗项目展示展演活动。精心组织策划“秦淮灯会”30周年系列活动;完成胡家花园开园仪式及专项展活动,与西藏墨竹工卡县文化局合作组织开展唐卡专项展;积极参与市文广新局 “金陵传颂工匠精神”—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年华活动;组织2016年南京市民间艺术展演系列活动,用白局、古琴、木偶等非遗技艺展示老南京市井民俗;组织全国曲艺“牡丹奖”曲艺非遗项目专场演出。

2、深入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一是积极组织第四批区级非遗项目申报、第三批市级传承人申报以及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二是开展非遗传承普及进校园活动,组织20余位优秀传承人走进考棚小学、武定新村小学、盲人学校、以及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25个大中小学组织开展南京白局、古琴金陵琴派、秦淮灯彩等10多个项目传承普及长期固定教学;下半年与区教育局联合组织各门类40余位优秀传承人到我区20余所小学进行非遗项目普及教学。三是组织第三届“传承与弘扬·状元杯”南京市民间工艺技能大赛,对优秀传承人授予“秦淮工匠”奖牌,推动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创新。

(五)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确保文化市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1、扎实开展文化市场管理各项工作。截至目前(2016年11月底)共完成行政许可80件,组织企业人员培训680人次。综合执法共出动5002人次,检查场所2501家次。检查网吧1106家次,娱乐场所325家次,电子游戏机室204家次,印刷企业190家次,出版物市场305家次。取缔摊点游商2个,收缴非法出版物1202本。文保单位巡查276家次。行政处罚共26件,罚款55000元。受理举报19件。严格落实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完成上报公开区审改办“四单一图一机制”,及时发布文化市场的法规政策、办事程序、工作动态以及审批信息。

2、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认真做好元旦、春节、国庆和两会期间文化市场管理,扎实开展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专项整治行动、校园周边网吧专项整治、暑期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清源2016”、“护苗2016”等专项整治行动。

3、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夏季消防安全大检查、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大检查“打非治违”及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安全整治行动,多次召开文化经营场所安全生产会议,开展安全教育。

第五篇:文化工作总结

2008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文化局的有力指挥下,沈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以面向基层、贴近社区、服务百姓为宗旨,各项文化事业全面开展,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局面。沈河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文化艺术乡”。

一、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层文化设施日趋完善。

2008年,以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重点加强了对全区文化设施建设的完善和整合,形成了以区文化馆、图书馆等大型文化设施为骨干,以街道、社区文化设施为基础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1、区文化馆、图书馆大楼进行了统一布局装修。 投入20万元改造装修了内外结构;投入60万元增置了设施设备。使文、图两馆全面改善了环境,提升了设施设备质量。坚持全天向群众开放,更好地发挥了群众文化活动基地、文艺骨干培训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基地和图书报刊阅览基地的作用。

2、基层文化活动空间得到拓展。

投入1000多万元,专门用于打造集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图书阅览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街道、社区的“文体活动中心”。10个街道的“文体活动中心”(文化站)平均面积达到730平方米,最大的达到1500平方米。 67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平均面积近300平方米,最大的社区活动室面积达到520平方米。与两年前文化站平均面积面积368平方米,社区活动室平均面积128平方米相比,平均增长了50%。每个社区图书阅览室图书达到5000册。投入200多万元为街道文化站、社区活动室配备了文化、体育设施设备。为每个街道文化站购置了一架手风琴、一架钢琴。为每个社区图书阅览室订购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报刊、杂志各15种。较好的满足了群众文化、娱乐、健身等多种需求。

3、文化广场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市区共同投入6000多万元,对市政府文化广场进行了改扩建,总面积达到3万多平方米,能容纳6万名观众。在5月至10月每周的周

五、周

六、周日晚上,都有计划地举办大型文艺汇演和赛事活动,每场活动都是暴满。全区10个街道办事处都在本区域建有一处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的街道级文化广场。如,滨河街道的小南文化广场面积达1 万平方米,能容纳2万余人。五里河街道的科普公园文化广场、万莲街道的万柳塘文化广场等,都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区政府投入6500多万元,对社区文化广场进行了认真规划设计、精心组织施工,在67个社区建设小型文化广场100余处,总面积达88775万多平方米,平均面积达到1325平方米,为群众打造了“10分钟都市文化娱乐圈”。

4、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纳入重要日程。 制定下发了沈河区《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沈河区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沈河区文物普查工作方案》。召开了全区“三普”工作会议,部署了普查方案。勘察了11处文物建筑的内外部结构和保存现状,走访了文物建筑的产权单位或产权人,摸清了不可移动文物的历史沿革和现在的产权归属情况,全区遗失的文物古迹共79处、文物景观15处、老字号24处,尚存遗址31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6项。提出了区域内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开发利用的调查报告。对5处保护利用存在问题的文物,制定了抢救性保护预案。新发现3处文物在进一步确认中。将文化空间《沈阳四平街灯市》和传统医药《祖延明汉针针灸技法》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省、市级名录,填补了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这一项目的空白。

二、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充分发挥文化活动场所服务居民的公益作用。

随着各级文化活动空间的扩大,提高这些场所的开门率、利用率、满意率成为丞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坚持做到如下三点:

1、积极发挥自娱自乐活动者协会作用,主动占领文化活动阵地。

我们从上至下开展了自娱自乐队伍“找家”活动,引导活动在公园、广场的队伍与区、街、社区三级活动场所搞好对接。同时加强自娱自乐活动者协会的管理,完善区、街、社区三级联系网络,立足区域文化的特殊性和群众需求的多样性,培养、扶持了多种类型文艺骨干队伍。目前我区共有142支文体活动团队,近万名文艺骨干。依托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活动室和户外文化广场等各级文化设施为文体队伍提供的活动阵地,做到定时定点定位开展活动,发挥了最大效率。做到了群众业余队伍活动有阵地、管理有组织、排练有辅导、展示有舞台。

2、坚持不懈地抓好文化辅导工作,为群众文化活动培养“领军人物”。

5月份,专门利用两天时间,举办了街道、社区文化干部业务培训班。请在2007年被评为省、市级文化工作先进街道的单位介绍经验,请市艺术馆专家就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讲座,让培训人员就如何成功有效开展基层文化工作进行研讨。

6月份,区图书馆举办了社区图书管理员业务培训班67名社区图书管理员参加了培训。就图书分类、图书个别登记、图书总括登记帐、统计报表、规章制度等方面对学员进行了系统讲授,提高了学员业务能力。

区文化馆每周举办两期“手风琴、钢琴”培训班,为每个社区选送的手风琴、钢琴演奏员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力争做到手风琴、钢琴演奏在社区文艺骨干中得到基本普及。同时区文化馆、图书馆各业务干部每周定期深入基层,对街道文化站、社区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的及自娱自乐活动队伍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全年辅导200余次。

3、建立建全考评督查机制,最大限度发挥文化场所的作用。

制定《公共文化服务考评细则》,分别从领导重视程度、设施达标程度、骨干作用发挥程度、活动规模程度等方面对各单位进行督查。制定《街道、社区文化站(室)活动使用情况一览表》、《社区图书室使用情况一览表》等考评报表,对基层文化站、社区活动室和社区图书室的活动情况进行统计、考评;到目前为止,我区各级文化活动场所全部开放,各类群众性阵地活动有序开展,形式多样,开门率、利用率和满意率基本达到100%。

三、从满足群众需求入手,持续不断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2、区级文化活动规模宏大。

春节前夕,举办了“欢乐在沈河〃2008年沈河区自娱自乐活动者协会联欢会”, 展示沈河区文体活动成果,总结、表奖全年群众业余文艺团体工作;组织社区文化活动室与业余队伍对接,推动全区自娱自乐活动健康蓬勃发展。市文化局副局长杨弘、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关蓉晖、人大副主任赵彬、副区长徐爱秋、沈河区社文委成员单位有关领导及区自娱自乐活动者协会各分会会长、骨干队伍负责人、演出队伍300余人参加了联欢活动,使春节文化活动进入一个新的高潮。

10月至11月,举办了“沈水激荡、卅年如歌”—沈河区纪念改革开放系列活动。此次活动分别由艺术展览、文史汇编、文艺晚会、经济论坛四个板块组成。11月7日在辽宁大剧院举行启动仪式,同时举办“沈河区纪念改革开放30年大型图片展”和《金色的收获》文艺演出。市委宣传部长何厚华、市文化局长谢石、省市摄影家协会及沈河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剪彩,沈河区副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及近千名观众参加。

2、各级赛事活动成绩突出。

组织反映沈河区民生工作创举、成立社区维护治安义工活动的歌表演“维安义工之歌”、舞蹈“万泉河水”、评剧“过年”三个节目,参加了“盛世欢歌”沈阳市群众文化精品节目调演,取得较好成绩。“维安义工之歌”,入选优秀盛世欢歌精品节目,并于1月28日参加了沈阳电视台“春满家园”电视晚会录制,作为沈河区献给全市人民的一份新春礼物,电视晚会将在沈阳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

制作沈河区文化成果展板,参加了“群文荟萃”第二届沈阳市“百项优秀社会文化活动评选”颁奖典礼暨“文化四进社区”优秀辅导成果展演,多项群众文化活动获奖。 组织选手参加了“百花争艳”沈阳市第三届“红玫瑰杯”舞厅国标舞展演,沈河区获得优秀组织奖。

第七届“辽宁省少数民族汇演(舞蹈、曲艺)展示大赛”,我区选送的舞蹈《美丽的沙尔干锥》获银奖。

组织区摄影协会的作者,参加“聚焦沈西工业走廊”摄影大赛,我区有4名作者获二等奖及三等奖。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和北京夕阳秀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夕阳秀——第八届全国中老年艺术大赛”,

区紫薇艺术团舞蹈《草原情怀》荣获“牡丹花金奖”,同时获最佳编导奖。

沈阳市首届“和平杯”社区京剧票友大赛,我区选送的选手于继东获得金奖,娄善纪获得银奖,史玉贤、马金丽、鹿馨予(少儿)获优秀奖。

3、街道、社区文化活动叠彩纷呈。

沈河区第九届文化艺术节活动先后持续半年时间,各街道、各社区开展了各类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小型多样的特色文化活动。共举办街道级活动60余场次,社区级活动300余场次。

四、坚持规划与实践的转化,文化事业产业化迈出新步伐。

1、加大了公益文化活动产业化步伐。 对市政府文化广场活动承办权继续进行招标,既为企业搭建了展示平台,又提升了演出活动规模和水平。文化四进社区活动也成功地走上了商业化的发展之路。与广东发展银行、辽宁演艺集团共同举办文化演出进社区活动10余场次,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

2、培育了刘老根大舞台、荣达夜总会等有实力民营演出企业。

为扩展刘老根大舞台演出规模,与本山传媒集团决策层进行了对接,研究了改造发展规划。协调本山演艺公司利用半年时间对大东北二人转进行了改扩建,使演出规模得到提升。

为扩展荣达夜总会的KTV营业规模,和夜色摇吧出现的萎缩问题,组织市区文化部门业务人员两次召开论证会,为企业出谋划策,使演出规模及信誉明显提高。

3、完成了文化产业基地申报工作。

抓了沈河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区、文化产业集聚区申报工作和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工作。11月底,我区文化企业北方传媒、华府天地、盛京古玩城、莎梦音像被正式命名为沈阳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五、围绕奥运安保,扫黄打非工作不断深入。

1、召开 “扫黄打非”工作会议及经营业者大会,加强宣传动员工作。 调整了沈河区“扫黄打非”成员单位职责及办公室成员分工。通报了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对全国部分城市暗访的情况及各级领导的重要批示。与所有经营者共同签定了《守法经营保证书》。向广大经营业者提出倡议,要求他们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抵制违规经营行为,为促进我区出版物市场健康、有序、繁荣发展。

2、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行动,严格加强节假日出版物市场监管。

开展了“扫黄打非”四季战役,多次协调公安、文化执法等相关部门,对早市、夜市、街头巷尾兜售淫秽色情光盘游商走犯进行整治打击。出动联合执法人员420余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50多台次,对我区怀远门、彩塔市场等地段进行了重点清理,共取缔游商走贩、地摊46人次,将彩塔市场公开销售淫秽色情光盘数额较大的吴某移送司法机关,扣缴盗版及淫秽色情光碟万余盘。

3、文化市场的审批和年度检验工作井然有序。 简化缩减审批时限,由原来20天缩短为1天,12项审批项目中8项实现了即办,全年共审批新办企业94家,其中其中新办企业48家,审批变更企业46家,备案演出场所2家。共为63家印刷厂、126家复印社和59家书刊零售企业更换了新许可证。采取了分时段分行业的年检方式,已经对122家网吧、16家游戏厅、8家文艺表演团体、28家音像零售企业、14家音像出租企业和10家KTV、7家舞厅进行了年度检验,最大限度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4、文化市场稽查处罚成效显著。

组织各种文化市场集中行动72次,出动联合执法人员1500余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场所3200余家次,查处了25家违规网吧,取缔非法演出“二人转”场所5家,黑电子游艺厅8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案件10起,扣缴销毁盗版音像制品10万余盘,其中色情淫秽光碟5000余盘;扣缴盗版书刊、杂志15000余本,其中情淫秽书刊及“口袋书”1200余本;扣缴非法试卷200余套,为促进我区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5、加强了娱乐场所安全消防检查。

在加强对文化娱乐场所日常监管的同时,与公安、消防、安监等相关部门组成联合安检小组,对辖区内的文化经营场所的消防安全状况,进行了反复检查、排查。查找消防、安全隐患98处,并督促业户进行及时整改,取缔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业户9家使文化娱乐场所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到了实处。

第二部分:2009年文化工作安排

一、巩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完善各级文化设施功能。

1、新建沈河区文体活动中心。拟贷款1个亿,在沈河区体育场建设集文化馆、图书馆、健身馆、训练馆为一体的沈河区文体活动中心。将现有文、图两馆进行置换,使各馆面积最低达到7000平方米。为百姓创造更大活动空间。

2、巩固沈河区“中国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加强区文化馆的设施建设和业务建设,使之更有效发挥群众自娱自乐活动基地、业余文艺骨干培训基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作用。

3、加强区图书馆公共图书中心阵地作用。扩大街道、社区图书阅览室的规模和范围,提高公共图书事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落实“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投资150万元购书款,实现沈河区人均拥有

册图书的指标。街道、社区图书阅览室藏书最低达到7000册,并实行微机管理,为2010年加入共享工程基层网点做好准备。

4、完善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包括图书阅览室建设成果。投资1000万元,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功能进行整合,打造集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图书阅览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使街道文化站、社区活动室面积有新增加,设施有改进,活动有新貌。

二、开展“两节”期间文化活动,营造节庆文化氛围。

1、在元旦、春节期间举办大型迎新春联欢会、自娱自乐协会联欢会等群众性庆祝活动,举办合唱、舞蹈、器乐、戏剧等门类的系列赛事活动。

2、开展“万家灯火”活动。在区内主要街路悬挂红灯,营造节庆氛围。开展“万盏红灯送万家”活动,向弱势群体赠送红灯笼,体现政府亲民爱民思想。

3、参加全市举办的“百姓风采展示大赛”等各类赛事活动。

三、抓好特色文化系列活动,创新群文活动的内容与规模。

1、把“第十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办成品牌,办出特色,使之特色更鲜明,吸引力更强烈。开展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为宗旨,以建国60周年为主题,以“第十届社区文化艺术”为载体,以自娱自乐协会为骨干的系列活动。精心设计区级主体文化活动5-6项,积极开展街道、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部门参与的系列活动。

2、发挥沈河区满、回族文化优势,在原有基础上,组建、扩建满、回特色表演队伍,创作、排演精品节目,充分展示地域的民族特色。

3、充分发挥市政府广场的阵地优势,继续采取商业化运作的方式抓好广场演出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广场。

4、努力抓好市级以上大型文化活动开展,以高质量的活动带动全区文体队伍的全面提升。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和优秀队伍,扶持精品创作。

5、结合区级活动,开展街道级主体活动10场,社区级主体活动100场。

四、把文化四进社区活动抓实,为百姓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

利用全区各街道、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活动站室,广泛开展文艺演出、文艺辅导、电影放映、图书阅览等文化四进社区活动,全年完成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各30场,图书借阅10万册,辅导创作不间断。

1、文艺演出进社区。

继续与广东发展银行、辽宁演艺集团共同举办文化演出进社区活动,同时区文化馆组织自娱自乐活动者协会优秀队伍,组成文艺演出小分队,深入社区、敬老院、部队等单位进行直接服务于群众的文艺演出活动30场。

2、电影放映进社区。 根据市文化局统一安排,配合市电影公司放映队深入社区举办优秀影片露天放映活动30场。

3、文艺辅导进社区。

重点开展街道、社区文化干部业务培训,提高全区文化干部整体水平。深入社区,开展声乐、舞蹈、器乐、书法、摄影、绘画、DV等讲座和培训,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定期邀请专家举办各类讲座,培养业务骨干。

4、图书借阅进社区。

提高社区图书阅览室服务水平,为社区定购居民喜闻乐见的报纸、刊物,进一步提升社区图书室的人气。

继续抓好社区图书阅览室管理员培训,提高基层图书管理员业务水平。开展图书宣传、读书交流、知识竞赛等活动,积极发挥阵地作用。

五、加强自娱自乐活动者协会管理,提高业余队伍整体水平。

重点实施多层面文艺骨干培训辅导工作,扶持骨干队伍,培养文艺骨干为业余骨干队伍提供展示平台。

创新活动形式,扩大活动层面,以更大覆盖面、更具吸引

力的活动吸纳广大社区居民的参与,扩大业余活动队伍,增强区域文化的活力。

七、抢救濒危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继续系统做好区域内的文物普查工作,拿出开发性保护方案。对奉天议会大厦、东三省总都府等文物分阶段、有步骤进行抢救性维修,并建成专题博物馆,将文物保护法落到实处。

继续做好已经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的深入整理、全面恢复工作,力争使《小鼓高跷》、《马家烧麦》、《胡魁章制笔工艺》、《回族西关龙狮斗》、《满族珍珠球竞技》、《沈阳民间传统灯谜》出形象,出效果。

在全面挖掘、整理、普查我区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继续推出其它有价值的保护项目。力争将《胡魁章制笔工艺》、《沈阳民间传统灯谜》两项列入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八、依托事业优势,推动本体文化产业发展。 在文化娱乐方面,以打造民营演出市场为重点,扶持辽宁大剧院、光陆电影院、刘老根大舞台、荣达夜总会等演出场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完成沈河区文体活动中心招商扩建规划。充分利用沈河体育场3万平方米地段优势,达到引资筹建“一场四馆”目标。

九、深入做好扫黄打非工作,创造健康和谐的文化环境。 按照上级部署,高标准完成我区“扫黄打非”主要任务,实现管理缉查相互促进,保持高压态势,坚持常抓不懈。重点打击非法出版物和盗版侵权行为,对五爱市场、翰林路周边的非法盗版市场给予重拳打击,扶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推荐专题: 小学安全工作总结 政协工作总结 文化局工作总结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