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工作总结 > 详情页

康复治疗师个人工作总结(合集)

2024-06-28 00:14:25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康复治疗师个人工作总结(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康复治疗师个人工作总结(合集)》。

第一篇:康复治疗师年度工作总结

产后恢复,是指女性在生产完毕之后,常常会因为身体过于虚弱而需要一定的恢复和保养,而这种恢复和保养被称之为产后恢复。

依靠专业的医疗保障,产后恢复包含的主要方面有营养健康产品恢复和心理辅导恢复,女性在恢复期间一定要注意营养饮食的均衡和心理的调节。

臀部恢复

产后女性的臀部松垮无弹性,其中,臀部体形恢复是产后恢复的主要项目之一。

导致产后臀部松弛、下垂的主要原因是产后骨盆恢复不良、肌肉弹性减弱、脂肪堆积所致,产后臀部恢复主要有以下方式:

1、功能锻炼:产后及时增加活动,适度锻炼,有利于血液循环,可增强臀部肌肉弹性,促进骨盆恢复,对于改善臀部松胯,防止体形变化有一定帮助。

2、借助仪器,专业手法矫正操作。

产后恢复紧致翘臀锻炼

1)蹬足收臀:仰卧体位,两足跟用力下蹬,同时提气收臀,2秒钟后放松,然后再蹬足提气收臀放松,往返20次。有收缩臀部皮肤和运动臀腿脂肪的作用。

2)后伸下肢:俯卧体位,两下肢交替抬举至最大限度,共约20次xx30次。可内收皮肉运动脂肪。

3)拿捏臀部:俯卧体位,两手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对,并同时拿捏两侧臀部肥胖处,一侧2分钟。可加速皮下组织代谢,化解脂肪。

4)搓摩臀部:俯卧体位,两掌面用力搓摩两侧臀部2分钟(不隔衣服)。可收紧皮肤分散脂肪。

5)按揉腰部:俯卧体位,两手提成实拳状,用指掌关节的凸起部位,用力按揉腰椎两侧的软组织,意在舒散皮下脂肪。

6)提气收腰:站立体位,两手插腰,吸气收腰,两手向内颤推腰部1分钟xx2分钟。意在转化脂肪,运动腰部组织。

7)拍打腰臀:站立体位,两手握成空拳状,适力扣击腰臀2分钟,可加速代谢分化脂肪。

想要性感翘臀,就需要你真真切切的为此付出努力,所以想要减肥就需要你掌握上面这套连贯性的瘦臀动作。此外想要让臀部更加的峭拔,就需要你在饮食上也有所注意了。

腹部恢复

腹部是产后女性最易导致身体变形的地方,由于腹部在生育过程中过度伸张,造成100%产后女性腹部松弛,这种松弛的腹肌及增大的宫腔得不到及时的复原,极易导致脂肪堆积腹部,形成大肚腩,不仅影响美观,更是产后身体变形和诸多疾病的罪魁祸首。按摩减肥是一种具有古老方式的.防病、治病的方式,是一项没有副作用的减肥方法,通过舒活经络、理顺气血、调整内脏平衡的方法抑制食欲,改善脂肪,肌肉的代谢。

产后大肚子

一:恢复正常的饮食结构。在怀孕期间,为了帮助孩子补充营养,妈妈们总是补这个补那个的,要想在产后恢复身材,那当然首先要远离怀孕期间的饮食结构咯,产后初期因为身体虚弱,建议也

产后恢复

应该补充多点营养先,等到3个月后,把饮食以蔬菜、水果,和粗粮为主!

二:勤运动。产后身体虚弱,可以多休息一点,但是也不应整天呆在家里,尤其是3个月后,应该开始多连一些瑜伽或跑跑步!

三:保持正常心态。要想恢复大肚子,保持心态很重要,根据很多研究得出,正确的心态是减肥成功的有力保证,因为这是一种潜意识的影响,平时可以多听听轻松的音乐,但是不要听着睡觉,否则会造成睡眠质量不高,或者睡眠质量过高都对减肥没有帮助!

四:坚持减肥。作为减肥,尤其是肚子的减肥,妈妈们不能以为1周10天,就能够有明显的效果,应该坚持2个月以上,根据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减肥方法,坚持就是胜利!

产后运动

以前的观念是生产后一个月内应尽可能休息,甚至不要下床,但较新的观念则认为产后愈早运动,则身体的复原愈快。

一、胸部运动(产后第2天开始):

1.仰卧,全身放平,手脚均伸直。

2.慢慢吸气扩大胸部,收下腹肌,背部紧贴地面,保持一会儿,然后放松。重复5~10次。

作用――可使腹肌弹性增加。

二、乳部运动(产后第3天开始):

1.两臂左右平伸,然后上举至两掌相遇。

2.保持手臂平直不可弯曲,然后放回原处。3.重复10~15次。

作用――此运动能使肺活量增加,并促使乳房恢复较好之弹性,预防松垂。

三、颈部运动(产后第4天开始):

l.仰卧,全身放平,手脚伸直。

2.将头部抬起,尽量向前屈,使下颚贴近胸部,再慢慢回原位。

3.重复5~10次。

作用――可使颈部和背部肌肉得到舒展。

四、腿部运动(产后第5天开始):

1.仰卧,双手放平。

2.将右腿尽量抬高至垂直角度,脚尖伸直,膝部不可弯曲,然后慢慢放下,换左腿。

3.最后双腿并拢一起抬高,再慢慢放下。

4.重复5~10次。

作用――可促进子宫及腹部肌肉收缩,并使腿部恢复较好的曲线。

五、臀部运动(产后第8天开始):

1.俯卧,将一腿举起,促使足部贴近臀部,然后伸直全腿放下。

2.左右腿互替同样动作。

3.重复10―15次,每日2遍。

作用――可促进臀部和大腿肌肉恢复较好的弹性与曲线。

六、子宫收缩运动(即膝胸卧式,产后第15天开始):

1.俯卧于地板,双膝分开约30厘米宽。

2.将身体弓起,使胸部及肩部尽量接近地板,腰部挺直。

3.保持1分钟。

作用――此运动可协助子宫恢复至正常位置。

七、腹部运动(产后第15天开始):

1.仰卧,双手交结放在脑后,用腰腹力量使身体坐起。

2.连续数次,每日1遍。

作用――可促进子宫及腹部肌肉收缩。剖腹产者6周内不可做此运动。

第二篇:康复治疗师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xx〕6号)提出的“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结合”的要求,逐步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功能,提高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康复医疗服务需求,xx市中医医院康复科积极传达文件精神,结合xx市中医医院实际,开展了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基础,业务指标再上新台阶。

20xx年一月至十月,康复科共接待门诊病人3261人次,住院病人566人次,业务收入达5452268元。

二、完善康复治疗设备,不断优化硬件资源;

按照xx市建立和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xx市中医医院康复科将建设成为能综合应用康复医学诊断和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的临床诊疗科室。康复科在原有的康复诊室、康复评定室、运动治疗室、中药熏洗治疗室、作业治疗室、牵引理疗室、手法治疗室、冷热治疗室、针灸治疗室、中医特色诊室等设备的基础上,引进了骨质疏松治疗仪、低频治疗仪、SET悬吊工作台等,并采用国际通用的康复评定量表,形成了系统的康复诊疗规范,建立健全了质控体系,完善了科室的康复诊疗手段。

三、继续坚持业务知识的学习,继续打造学习型、创新型团队。

发挥云南省重点专科的优势,成立了“中西医结合骨伤康复研究室”。设置了物理康复技术、老年康复技术、儿童康复技术、工伤康复技术、中医康复技术指导中心等,以对应慢性病,老年化和亚健康人群对康复的需求,并通过全科人才培养计划定期派送人员外出学习,不断增加康复医学专业人才,提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康复医师、治疗师及护士的职业技能水平。多次派医生和治疗师到参加全国康复学术交流。

20xx年,科室共接收云南中医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实习生、各个区县级医院进修生100余名;并将在11月举办国家级继教项目“中西医结合骨伤康复高级研修班”,同时科室还承办医管局会议“xx市康复医疗服务研讨班”。

四、做好科研工作,提高康复医学专业的服务能力

按照xx市建立和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各试点医院中的三级医院要加强康复医学的课题研究,发展新的医疗技术。科室通过相应的政策,鼓励各成员积极参与到学术科研工作中来。我科在认真完成去年课题的`基础上,刻苦钻研,共完成论文8篇;此外,康复科作为国家“十四五”科技攻关课题“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中医康复临床规范和评价研究”的分中心,目前已参与完成病例8例。

此外,科室积极申报“xx市康复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围绕质控中心的准备工作,制定并完善了《xx市中医医院康复医疗质控工作方案》、《xx市中医医院康复治疗训练记录规范、诊断标准及流程》、《xx市中医医院康复治疗工作评价流程》、《xx市中医医院康复诊疗活动评价标准》、《xx市中医医院康复医疗质控小组分工及职责》等。

五、逐步建立通畅的医院内部协调机制,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

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医学的兴起是医学发展较高层次的标志,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为满足新形势下医院建设发展需要,xx市中医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康复发展,在政策、经济均给于很多支持。通过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等形式,加强与医院兄弟科室的交流合作,逐步建立起健康有序的康复患者转诊、流动机制;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xx市中医医院康复科深入研究,加强交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强化督导,不断总结,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但是,根据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应达到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和《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康复科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康复设备相对简陋,治疗场地有限,限制了康复科的进一步发展;其次,医保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康复科业务范围的拓展,目前运动疗法等大部分康复治疗手段仍为自费项目;因为医保对于住院时间的规定,康复病人,尤其是神经康复的病人普遍存在治疗时间不足的问题。我们很希望依托政策的支持及我们的努力,尽快完成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

推荐专题: 康复治疗师个人工作总结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