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村委残疾人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村委残疾人工作总结》。
20xx年,我镇残疾人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残疾人生产生活和发展需求,以"两个体系"建设为抓手,按照纳入大局、整合投入、统筹联动、同步协调的原则,健全组织网络、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实践载体、提升服务水平,着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镇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较大改善,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一、健全组织体系,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重组织强领导。镇上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主任的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负责全镇残疾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选举产生了蓼泉镇残疾人联合会。xx个村全部成立了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选举产生了残疾人协会。全镇共建成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9个、村残协xx个,社助残小组xx个,配备村残疾人专职委员xx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疾人工作服务网络;加强村残协专职委员的管理、使用,制定"一季度一培训、一月一汇报"的考核管理机制,定期评议工作开展情况,做到了有安排、有总结、有记载;认真组织开展农村基层残疾人组织"三抓三建。活跃万村"活动,有效激发了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确保了残疾人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是建阵地供场所镇上为残联调整充实专职工作人员xx名,设置了办公室,充实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为镇残联和九个村残协全部架设了宽带,实效了办公网络化,提高了服务能力和办事效率。通过资源共享,
全镇各村全部建立了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康复站点、文体中心,读书培训,娱乐健身等服务活动场所,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配套修建残疾人无障碍基础设施,全镇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到xx%,实施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xx户,各村残疾人活动场所开辟率和残疾人工作开展率达到xx%。
三是定制度建档案。制定了主要领导定期听取残疾人工作汇报、信访接待、帮扶职责和信息反馈等xx项制度,修订完善对残疾人的优惠规定、村规民约和特惠扶助政策,切实做到以明文规定的形式保障广大残疾人的切身利益,明确了镇残联和村残协的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认真开展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摸底,摸清全镇各类残疾人的数量、性别、年龄、婚姻、文化、残疾类别、住房状况及其社会保障、康复、医疗、培训、就业、扶贫、需求和参与社会活动等情况。
建立科学规范、系统完整的残疾人基本信息数据库,全镇残疾人工作内容做到了"十上墙"、"八清楚",补充完善了"八表一册一记录"(残疾人"八项清理"登记表、动态管理汇总表、住房情况调查表、来信来访登记表、服务需求登记表、结对帮扶一览表、纳入低保加入新农合及新农保情况登记表、扶残助残活动记录表;
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手册;残疾人工作会议记录),实现了工作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场地、有设施、有载体的"六有"目标和工作思路清晰化、业务开展规范化、重点工作特色化、服务标准统一化、组织形象文明化、残健关系和谐化的"六化"要求。
四是通过政策宣传,限时办结,上门服务,认真核对申办人员资料、残疾情况,做好第二代《残疾人证》办理及优惠政策衔接落实工作。至目前,我镇共为310名残疾人办理第二代《残疾人证》,社会满意度100%。
二、强化服务职能,推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在县残联和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协助下,我镇残联形成了与各业务站所有机衔接,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残疾人工作机制,从解决残疾人生产生活中的小事、实事入手,扩大服务领域,改善服务质量,强化联动机制,狠抓责任落实。全镇上下广泛形成了党政群齐抓、镇村共谋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性格局。
一是残疾人事业宣传有方。通过新闻媒体、墙报、黑板报及宣传栏等形式,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关心帮扶残疾人"为主题的各类扶残助残活动的宣传,20xx年,我镇在醒目位置刷写残疾人事业固定标语8条,主办墙报13期,主办黑板报18期,主办宣传栏12期,有效营造出了"全民关心残疾人,人人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残疾人帮扶工作有力落实。以增加残疾人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提升残疾人幸福感为根本目标,把扶贫解困贯穿于残疾人工作的始终。在安排低保、社会救济、困难救助资金时重点考虑贫困残疾人,优先考虑重度及一户多残、老残一体残疾人。全镇共有138户残疾人纳入农村低保,至目前,共发放低保金12.3万元,为116户重度残疾人缴纳新型养老保险金11600元,为58户残疾人缴纳新型合作医疗基金4440元,为9名患大病残疾人申请发放医疗救助3.4万元,
为10名残疾人家庭申请发放危旧房改造补贴资金8万元;坚持组织开展在助残日、重大节庆日慰问残困户等送温暖活动,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15名,发放各类救助、慰问款物。同时,农村各项强农惠农及社会保障优惠政策措施优先覆盖残疾人,对残疾人创业、发展设施农业、草畜养殖等,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在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全镇新增上庄村李彩霞、范保善等残疾人致富能手8名,安置刘文海、师军等6名残疾人就业,带动全镇42户残疾人家庭脱贫。
三是残疾人切身权益有效保障。为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5件,发放轮椅5辆;深入开展涉及残疾人各类矛盾纠纷和侵权事件的排查调处工作,维护和保障残疾人切身权益,迄今共办理残疾人维权案件1件(次),办结率100%。
四是残疾人就业培训扎实开展。根据全镇残疾人现状,结合正在开展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安排适合残疾人发展要求和自身需要的培训项目,举办了温室瓜菜生产、家禽养殖技术、电脑初级操作等培训班3期,完成残疾人职业培训50人。落实贷款贴息、费用减免优惠等政策措施,鼓励支持残疾人大胆创业,扶持上庄村范保善、上庄村濮希荣、上庄村李彩霞等29名残疾人从事商业经营、特色养殖和日光温室产业,家庭年均收入达2.6万元以上。
五是残疾人危房改造顺利实施。镇上把残疾人危房改造全部优先纳入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全力争取实施残疾人危旧房改造项目,10户残疾人完成了危房改造,带动全镇24户残疾人家庭改造住房,全镇残疾人家庭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六是残疾人教育学习得到有效保障。认真实施贫困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各项优惠政策,全镇有4名贫困残疾儿童入学接受教育,5名残疾儿童少年纳入保障范围,切实保障了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七是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极力改善。各村组织残疾人进入农家书屋开展读书活动,为残疾人设置"不限时、不设限"读书权限,在有条件的村配置健身器材,鼓励广大残疾人积极参与体育健身,丰富了全镇农村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广大残疾人的幸福归属感。
三、丰富实践载体,拓展服务领域
一是优化活动载体。以"双链双推"为载体,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残疾人工作组织链和上下联动、各方参与的残疾人生活服务链,残工委各成员单位分别对口指导一个村残协工作,今年以来,扶持了13名残疾人富裕户,帮扶了15户残疾人贫困户;从教育维权、就业培训、康复医疗、低保救助、危房改造、新农合报销、新农保办理等方面多渠道给予服务,对全镇残疾人的现实需求台账督办、挂牌销号、使各项优惠政策一杆到底、全面落实,将符合条件的134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纳入低保、6名残疾人纳入五保供养二是培植示范典型。注重在残疾人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推广典型,以此来推动和提高残疾人工作整体水平。全镇共建成湾子村等残疾人工作示范村3个、示范社23个。三是提升团队业务素质。通过召开会议安排、专题讲座辅导等形式,加强村残协专职委员培训班4期,就"残疾人档案管理"、残疾人权益维护"等内容对各村残疾人专职委员进行了培训,通过培训使各村残疾人专职委员掌握了工作方法,激发了工作热情,为全镇残疾人工作提供了人员保障。
四、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宣传还存在纰漏,部分群众对残疾人有偏见,各村残疾人工作发展不平衡。
(二)、残疾人事业纳入全镇大局的工作还不够到位,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仍有差距
(三)、受资源、条件和水平制约,残疾人基本需求与提供的服务之间还不协调,残疾人的许多特殊需求得不到保障。
(四)、残疾人优惠政策不够完善,部分政策落实不够到位;部分村残疾人工作组织薄弱,基层残疾人组织及残疾人专兼职工作者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五)、个别残疾人存有依赖思想,缺少自强、自立的精神,等、靠、要心理严重。
今年以来,我们xxxx社区紧紧围绕市残联的工作安排;积极做好我社区的残疾人工作,在上半年的工作中,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根据年初残联下发的有关文件,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和安排社区残疾人工作,并制定了残疾人工作计划。
二、积极做好先进文化社区的创建工作,按照要求认真学习和领会精神,做好各种准备工作。首先,我们开通了社区残疾人工作的公共博客,及时发布有关残疾人各种信息,反映残疾人工作动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网上了解残疾人工作的相关信息和残疾人工作的先进经验,使我们学到了许多好的可以借鉴的`东西,为我们更好地做好残疾人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积极组织开展残疾人活动,丰富残疾人的业余生活,不断提高残疾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今年以来,我们组织残疾人参加了残联组织的庆“三八”联欢会等活动,
四、积极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有四人参加了残联和就业局开办的“创办你的企业”培训班的学习,通过学习,使我们了解有关的就业知识,增强了就业意识。我们还及时为残疾人提(供就业信息。
五、开展助残日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唤起社会关注残疾人。助残日前夕,在社区门前设立宣传台,悬挂宣传条幅,向过往行人宣传残疾人的法律法规和残疾人康复知识,受到社区居民特别是残疾人及亲友的欢迎,许多残疾人积极主动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中散发各种宣传资料200余份,回答了残疾人的有关问题。还向残疾人李长伟捐赠了图书。
六、认真做好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换发工作,共为108名残疾人填发了领证申请表。
七、继续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了解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定期和不定期走访残疾人家庭,了解情况,相互交流,增进了相互了解,通过沟通增强了残疾人生活的信心,消除孤独感。还为3名白内障患者提供了治疗信息。
总之,通过半年的工作,使我们更加增强了做好残疾人工作的信心,同时能为残疾人提供服务而感到光荣。我们有决心在下半年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工作的力度,按照年初制定的残疾人工作计划继续开展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让上级满意,更让广大残疾人满意。
为贯彻落实市残联、市文广新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转发省文化厅、省残联《转发文化部、中国残联关于全国开展“百家文艺院团助残公益活动”的通知》精神,青原区残联克服辖区内没有专业文艺剧团的困难,结合本区实际,积极沟通协调,认真组织,多渠道开展了文化助残公益活动。
一、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村活动
积极与区文广新局沟通协调,借助区文广新局“送文化到基层”活动平台,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村活动,青原区巡回电影放映队在全区各乡镇(街道)、村委(社区)放映电影1000余场,乡镇农民剧团下乡巡演22场,各乡镇(街道)残联组织近2000名残疾人观看了演出。
二、购买艺术团演出门票赠送给残疾人
20XX年4月份,汶川残疾人艺术团到吉安市文山国际大酒店举办了一场演出,区残联购买了30张演出门票赠送给河东街道的残疾人,使残疾人能够近距离地观看文艺演出。
三、组织残疾人参与、观看助残日文艺演出
为彰显今年第二十二次全国助残日“加强残疾人文化服务,保障残疾人文化权益”的活动主题,5月16日,一台由市残联主办、青原区残联承办、市特殊教育学校协办的庆祝第二十二次全国助残日文艺演出在青原区贸易广场中心街举行,50余名残疾人参加了演出,300多名残疾人代表观看了演出,残疾演员们的精彩演出,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四、组织残疾人观看全区合唱比赛
9月26日,青原区残联组织滨江、河东街道60余名残疾人在青原区正气广场观看了区委、区政府组织开展的青原区“永远跟党走,喜迎十八大,建设幸福青原”大合唱比赛活动。
通过这一系列文化助残公益活动,陶冶了残疾人的.情操,满足了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深受残疾人的欢迎。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对残疾人所做的社会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
残疾人工作的理念:
平等、参与、共享.
残疾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1)康复:即最大限度的恢复残疾人的生物机体的功能或进行功能补偿,以增强他们参与社会康复过程中社会工作发挥着医学不能替代的作用,例如社区康复就是动员社区资源促进残疾人动。
(2)残疾人教育:是残疾人享受权利和挖掘其潜能的重要措施,在残疾人教育方面,社会工可工作使受教育者获得更显著成效。
(3)劳动就业:是残疾人得以自立并展现其能力的最重要环节和措施。社会工帮助残疾人寻求位、帮助他们适应劳动生活、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4)社会工可以通过咨询、介绍和指导促进残疾人的婚姻与家庭生活。
(5)在改善残疾人生活的物质和社会环境方面,社会工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残疾人社会工作涉及到残疾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到残疾人的活、发展等各方面内容。
工作方法
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模式
(1)个人模式
个人模式是相应于个体型残疾的工作模式。个体型残疾的理论解释是个人责任论,即某个人的残疾是由于其个体的原因造成的,个人要为之负责。由于残疾的个人(或家庭)悲剧,个人也要承担在治疗残疾中的痛苦。残疾人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既是肢体上的,也是心理上的。而个人因有不幸所导致的肢体或其他器官的残疾(严重创伤),则是他由一个正常人变为与常人不同的残疾人的来变化会使当事人及其家人常常会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会使当事人及其家人难以适应。有人提出个人型残疾的哀痛理论,认为个人型残疾发生之后,当事人及其家人常常会经历这样一个心理过程:震惊怀疑或否认愤怒或焦躁忧伤和沮丧。
当残疾现象发生之后,当事人、其家人、医疗工和社会工对残疾的评估可能是不同的和有差异的。当事人及其家人常常会把残疾程度评价好些,即期望不会太坏。在这方面当事人的期望成分更大些。但对医疗工和社会工来说他们则要面对现实,即客观地评估残疾事实。这样,当事人家人医疗工和社会者就形成了一个由期望向客观过渡的序列。社会工首先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认知差异的状况,并要设法弥合这种差异以帮助当事人及其家人理智地对待现实。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常常采取渐进沟通模式。即不但在关于残疾程度的沟通渠道方面是由当事者家人再进到当事人,而且在残疾真实状况的告知过程中也是渐进的,以利于当事人及其家人有思想准备,更易于接受现实。
而对个人型残疾社会工采取的主要是个案工作方法,社会工要同残疾人及其家庭一起工作。而当当事人及其家人认同了残疾现实之后,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促成残疾人之间(或残疾人家庭之间)的互相支持就是必要的。
(2)社会模式
社会模式是相应于社会型残疾的工作模式。社会型残疾的理论解释是社会责任论,即认为某个人的残疾是由于社会原因导致的。社会在结构上、制度上存在问题使得某些个人受损,因此,社会应该为受损的个人承担责任。当然,即使社会型残疾其直接后果也是由某些个人来承担的。即某些人因社会问题而变成残疾,痛苦发生在这些人身上。与个人型残疾不同的是,对社会型残疾来说,个人所承受的痛苦和损失应该由社会来补偿。
由于伤残发生在个体身上。因此,即使社会型残疾也会造成个人的哀痛。个人哀痛理论在解释社会型残疾时也是用得上的。但是在度过承认残疾这一阶段之后,在涉及残疾康复、残疾人日后生活等问题时,社会模式就表现出它的独特之处:社会工要站在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立场上,代表残疾人去同导致残疾的社会部门单位、机构乃至政府打交道,促成社会部门对致残责任的承担。实际上,在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社会模式中,社会工所面对的是残疾者及其家人的创伤,他们保护自己权益的强烈要求,社会部门的复杂状况及程度,有关规则、法律及制度。社会工要面对这些复杂因素找出解决残疾人问题的现实的合理的方法,实在是相当困难的。
社区康复
中国社区康复(communitybasedrehabilitation,简称CBR)是近些年来在世界上广泛流行的残疾人工作模式和方法。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社区康复,得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响应。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在专业技术上加强了对社区康复的管理,并发行了《在社区中训练残疾人》一书以指导各国专业人员。80年代中期,随着“联合国残疾人十年”活动的展开,社区康复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由于社区康复是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性康复模式。需要各方面合作共同批准,于是不同组织、机构之间的合作成为必然。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的国际劳工组织(IL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4年联合发表了《关于社区康复的联合意见书》,总结了过去十几年的经验,进一步规范了社区康复的组织、方法与目标,使社区康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实际上,社区康复的理念可以追溯到更远。前文所述英国的社区照顾实际上是社区康复的实践。在发达国家,,由于院舍照顾的康复模式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弊端,所以它们转向更富人道主义、更能使残疾人融入社会的社区康复。社区康复显然与关于残疾人的全面康复和发展的观念有关。但是在发展中国家,社区康复却是与这些国家用于残疾人福利经费的短缺有直接关系。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但社区资源丰富,而且发展中国家的社区尚未受到西文工业国家那么严重的冲击。因此,这些国家的社区康复有较强的社会支持条件。社区康复的基本点是社区支持、社区参与,其结果也是社区受益。进行社区康复,关键是要形成尊重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气,并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残疾人给予支持。在社区资源的组织、动员方面,重要的是将有利于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网络提供的资源、社会机构提供的资源和正式组织(政府)提供的资源结合起来,共同支持残疾人的康复。在这方面,社会工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即要通过社区宣传、社区教育、社区组织等工作形式支持残疾人的社会环境。
分析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
一、正常化理论
正常化理论是用来分析和如何看待诸如精神病患者及其它伤残人士等某些特殊的社会群体的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中,正常化理论一般有两种含义:
1、以服务对象为本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认为,由于贴标签的缘故,以往把残疾人等一些工作对象的行为视为异常,并采用主流社会通行的所谓“正常”的方法去治疗他们实际上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在一些社会工和治疗者或助人者眼里被视为不正常的行为,其实在服务对象群体那里完全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关键是助人者把自己看问题的眼光强加于受助者身上,换而言之,问题实际上是出在助人者对服务对象的任意标定上。
2、所谓正常化就是为受助者提供与平常人相似的生活环境,包括让他们回到自己熟悉的平常社会,过常人的生活。英国倡导和推行的社区照顾就含有这种意义。美国全国智力迟钝公民协会曾对正常化所作的界定是:所谓正常化就是帮助残疾人获得一种尽量接近正常人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的日常生活模式及条件尽量与社会中大多数人一样而不是有意地将他们区隔开来。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之所以强调这一点,盖源于社会工作承认所有人(包括残疾人等)都具有尊严和价值。
上述正常化理论引出一个对残疾人社会工作共同的启示,即残疾人社会工作尤其需要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而不可妄加臆断和随意标定。
二、回归社会理论
回归社会理论的提出是和一些社会学家在20世纪中期对西方普遍实行的将精神病人长期封闭在院舍里的研究,具有密切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在深入研究庇护所里的精神病人的情况后指出,由于在庇护所里精神病患者始终处于不良的同伴关系(指精神病患者长期生活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强烈刺激性的互动关系)和“关护”关系(指庇护所里的管理人员、医护人员对精神病患者的消极的、冷漠的的态度和严格管制精神病患者行为而导致医患人员隔阂、紧张甚至敌视的关系),结果,并没有使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好转,相反,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同时,也有社会人士关注到老人和残疾人因长期住院而产生的种种不良后果,发现长期住院令那些残疾人等产生倚赖性、渐渐失去重新适应社会的能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非住院化”运动开始兴起,回归社会的理论也由此而产生。
回归社会理论的基本观点有:
1、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及康复者等,他们多是社会上最脆弱及最无依靠的群体,他们往往需要社区内正规或非正规的服务和照顾,去协助他们在社区内继续过正常的生活。
2、社区照顾是让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等福利服务对象回归社会的典型模式。
3、社区照顾的目标是尽量维持残疾人等有需要人士在社区内或其自然生活环境内的独立生活,换言之,社区照顾表示提供合适的支援,让残疾人等社区人士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上获得最大的独立性和自我控制。
三、社会网络理论
社会网络这个概念最初由社会人类学家所创,早在于1940年,李察夫-布朗(Redcliffe-Brown)已经用“人际网络”去比喻社会结构。1954年英国人类学家白恩士(Barns)采用了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去有效地分析一个挪威的渔村社区。至今,社会网络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里受到广泛的重视及采纳,因为它能够提供一个系统的方法去分析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加深社会工对服务对象之间的相互沟通模式及互动的理解。
概括而言,社会网络理论有如下几个基本观点:
1、所谓社会网络通常是指一群人之间所存在的特定联系,而这些联系的整体特点可以用作解释这群人的社会行为。或者也可以把社会网络视为一群人之间的关系结构及他们之间所存在的交换关系及特定角色。
2、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常常联系在一起,网络大多数情况下都扮演支持性的角色。社会支持网络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支持,通常被视为解决个人及社区问题的“第一线”问题,因为当个人遇到问题时的'第一个反应通常是寻求相熟或亲密的人的协助,所以,社会支持网络无疑是补足正规社会服务的一种有效支持模式。
3、一般而言,社会支持网络至少可以表现出两大方面的功能:
(1)能够起到缓冲压力的作用。社会网络中的支持可以在两个关键性时刻介入,一个是在危机将会发生或刚发生后但在压力产生之前,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个人去采取较乐观的态度或作较适当的准备工夫去减低压力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社会支持也可以在压力产生后但病态形成前产生作用,帮助个人采取较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或鼓励个人去执行适当的治疗程序。这些支持系统可以包括亲戚、朋友、互助小组及邻舍关顾团体等,而所提供的支持可能包括心理及情绪上的支持、协助日常生活上的细节、提供物质、金钱、技术及意见,等等。
(2)能够起直接及整体的保护作用。社会支持能够帮助个人融合进社会的网络之中,因此而强化个人的心理及生理健康,帮助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当个人确知他是生活在一个寓支持性及关怀性的社会网络中,而他也主观地感觉到其他人时时刻刻都愿意提供适切的帮助时,他自然会感觉到自信、安全及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这种健康的心理状态也自然能够帮助个人增加对危机及疾病的防卫性、预防问题及压力的产生。
4、社会工作在开展实务过程中,通常采用以下一些社会网络介入策略来帮助个人及群体解决所面对的问题。
(1)个人网络策略。这种最普遍被采用的策略,其重点在于强化服务对象的现存人际关系及他所处身的环境内有发展潜力的成员的互助能力。
(2)自愿连结策略。这种介入策略是要帮助需要援手的人及可以提供协助的辅助者之间建立联系,建立一对一的辅助关系。社会工的任务就是要将服务对象与适当的辅助者配对,而这些辅助者通常是对某一些问题的处理较有经验及较关心,以致能对需要辅助的服务对象提供适切的协助。
(3)互助网络。这种介人策略是把面对相同问题或具有相似兴趣或能力的人聚合在一起,建立他们之间的联系,促进他们互相支援的功能。采用互助策略时,社会工可以尝试联系相同困难的服务对象成为互助小组,也可以把这些互助小组与社区内其他非正式组织联系成为网络,以达到互相支援及互相咨询的效果。
(4)邻里援助网络。当采取这种介入策略时,社会服务机构通常以一个以地域界定的的社区为基础,然后尽力识别当中所存在的非正式辅助网络及区内的“自然辅助者”。这些自然辅助者可以在向邻里提供支援上扮演关键的角色。社会工的任务就是去强化区内的非正式自然网络,把分布区内的大小网络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效的邻里援助网络系统,帮助区内孤立无援的人士。
(5)社区授权网络。这种介入策略的目的就是要发展一个聚合了非正式社区领袖的讨论场所,借以有效地反映区内各种群体的意见及利益。社会工的任务是去促进这些非正式领袖的沟通、联系及互助并建立网络,鼓励这些网络成员去共同参与及关心区内问题,形成社区内申述问题及倡议社区政策改革的声音。
柳背桥社区在开展残疾人的工作中,边实践边摸索在改善社区残疾人生活状况,营造良好的扶持助残的社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一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社区残疾人协会工作
社区残疾人协会在春节、助残日、和平时都不定期的用召开座谈会或走访慰问等形式了解他们的近期的生活、工作情况,倾听其呼声,切实为残疾人排忧解难,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保障他们的利益。我社区20xx年10月止有残疾人56人,其中肢体残疾人17人,多重残疾人10人,智力残疾人6人,滤布视力残疾人4人精神残疾15人,听力残疾2人,言语残疾2人。
二、帮扶工作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需要社区给予特别的扶持和帮助.一是20xx年初,由社区牵头居委会干部与困难残疾人家庭帮扶结对,对辖区困难残疾人执行“一帮一”的`服务,通过这一举措,使社区残疾人在生活上得到了更好的改善,助残员自进入社区以来通过对社区残疾人的摸底调查,对社区重残、特困残疾人进行重点帮扶和帮助。08年九月助残员陪同辖区内一名重度听力残疾儿童家属共同在重庆市儿童医院顺利完成了植入人工耳蜗手术尽自己助残员的本质服务帮扶工作。二是为确保精神病残疾人患者需求长期接受治疗,保持病情稳定,解决贫困精神患者服药,社区已为5名精神病患者申请落实到医疗服药救助卡,助残员还经常到重精神贫困残疾人陈宸家中对她进行家庭康复及家属转介服务,现目前残疾人各项恢复良好,定期监督服药,残疾人员陈宸逐渐能够融入参与社会活动。三是社区贫困残疾人低保户12人发放了残疾人补贴金1800元。
三、走访慰问工作
(1)在20xx年春节来临之际,社区工作人员分批、分期、走访、了解看望了辖区残疾人53户,为残疾人家庭9户送去米、油、汤圆、腊肉等物品,对困难残疾人家庭赠送白糖。
(2)20xx年3月慰问困难妈妈,为精神残疾人员陈宸的母亲送去慰问金50元。
(3)10月份走访、慰问看望重精神残疾人员两名,为她们送去5公斤米两袋、一桶油、纯牛奶一件。
四、进一步做好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工作
1.20xx年6月23日,社区青年志愿者助残服务队;社区党员结对帮扶残疾人;困难居民家庭服务队;在石新路鑫泰铭居前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为残疾人困难居民家庭提供法律咨询,免费理发、免费配镜、免费发放计生药具等服务。
2.如今年“全国助残日”和“残奥会”来临之时通过残疾人康复和社区博客平台组织辖区内残疾人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开展有关残疾人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
五、康复工作
1.我社区残疾人康复站于20xx年11月24日,经过重庆市残联检查、练收合格,当场授予“重庆市委政府民心工程项目残疾人康复示范社区”挂牌社区将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作为重点,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开展康复、医疗、知识普及、心理疏导、用品用具咨询转介等多方面的康复服务,对有康复训练价值的残疾人建立了训练档案,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康复训练。现目前辖区内精神重残疾人员通过一些有利的康复训练和转介服务残疾人陈宸、李莉都是精神二级残疾者但是在家庭的康复中认真的监督定时服药,现目前病情控制良好,精神恢复正常,精神面貌佳等得到较好的康复反映。
2.社区康复室每星期一至五上午9:00――12:00,下午2:00――5:00向残疾人员开放:从20xx年1月至12月以来,全年进行康复训练并提供医疗等方面的咨询达172人次:为对重残及自理困难的残疾人提供医疗康复等方面的帮助。
3.对辖区外来流动人员罗晓廷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让他们感到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关心、爱护他们,使残疾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参加街道残联安排的其他工作,认真协助居委会完成各项任务目标。
一、完善街道残联组织网络建设
完善各村(居)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多位一体”的残疾人之家,规范运作。
二、做好“助残日”系类活动
1、开展舆论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良好氛围。利用横幅、广电站广泛宣传有关残疾人的政策法规,提高全社会对残疾人及残疾人事业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2、走访、慰问残疾人,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怀和爱护。街道残联对5户困难残疾人进行了上门走访,发放慰问金及慰问品5000元。继续开展“送清凉献爱心”活动,对全街道821名残疾人免费发放空调被,总价值7.6万元,充分体现了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个残疾人的心灵。
3、组织残疾人参加余姚市残疾人就业专场洽谈会,积极为残疾人提供就业信息。参加余姚市残疾人乒乓球比赛和书画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肢体残疾人王金岳获得了余姚市十大残疾人创业之星的荣誉称号
4、配合市残联开展“送饲料下乡”活动,对符合条件的谢红萍等3户养殖户进行了饲料补助,合计金额5000元。
三、做好共享小康工程
(一)在基本生活保障工程方面。一是做好残疾人救助金发放工作,上半年发放低保残疾人生活补助96人,2.9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低收入补助金19人,5.7万元;发放托(安)养工程补助金61人,13.3万元;发放“慈善爱心超市购物券”8万元,其中受助残疾人达191人次,受助资金近3.5万元,上半年累计发放各类补助金(券、物)38万元,有力地保障了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二是做好各类享受人员的调整工作,下半年符合有符合享受政策的低保残疾人96人,重度低收入19人,中轻度低收入24人,一户多残24人,居家安养61人,集中供养18人(重度11人,中轻度7人),努力做到“应保尽保,进退有序”。
(二)在康复工程方面。一是为全街道除低保和重度残疾外的478位残疾人做好免费参加医疗保险工作(其中新农合203人,城镇居民275人),预计补助资金14.4万元,基本做到医疗保险全覆盖。二是做好白内障复明工作,经过层层筛选、严格把关,上报26位白内障患者,通过体检。有12位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三是发放定额医疗救助卡,115人3.5万元,精神病专项救助卡64人6.4万元。四是申请助听器9人,助视器5人,假肢1人,发放轮椅车5辆,康复病床4张。五是对任建珍等3户残疾人家庭安装无障碍设施。六是进一步完善街道康复示范站和村级康复示范室,落实专兼职康复指导员,职责明确,指导到位,更好的服务残疾人康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