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旅游管理毕业论文个人总结(优秀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旅游管理毕业论文个人总结(优秀范文六篇)》。
旅游成为人们日常休闲的一种生活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旅游项目的需求趋向多样化,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将革命传统教育与休闲融为一体,迎合了人民群众对于 红色文化 的需求,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发展态势良好。
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15~20XX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发展红色旅游,对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有利于保护革命文化遗产
承载革命遗物的革命文化遗产是 革命历史的真实写照 ,具有很高的历史性与科学价值,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成果。通过参观革命文化遗产,可以让我们直观地回顾历史。我国《 十一五 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 要高度重视重要革命历史文物的收集、整理和重点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 。随着国家对革命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力扶持与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对于革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不仅可以保护与整合我国的革命文化遗产,还能更好地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灵魂。 个民族,没有优秀的精神品格,就难以立足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国民族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 精神等,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让民族精神得以丰富与延续。
红色象征着革命,红色旅游蕴含的' 红色文化 ,即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列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广泛的文化理念,成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表现我国的民族精神,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弘扬民族文化,使国内外的旅游者深刻地认识中国的红色文化,了解中国的优秀革命传统。
有利于发展旅游经济
伴随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与旅游业的发展,红色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在全国掀起了一股革命历史文化旅游热。红色旅游不仅可以了解当地的民俗风腈和秀丽的自然景观,还可以在旅游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寓教于乐,寓教于游。革命老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坚持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有利于拉动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老区产业结构,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
据统计,每年全国各地红色旅游区的旅游效益为200亿元,同时促进了交通、农业、食品、商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论文。红色旅游可以刺激旅游消费市场,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重视红色旅游项目的建设与开发,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有利于加强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
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历史的纪念馆,纪念地,领袖故居,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红色旅游的载体。全国有许多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是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崭新宣传形式,遍布全国各地的红色旅游区,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部栩栩如生的教科书,在欣赏人文红色景点时,以参观革命纪念地的方式了解到无数中华民族的先烈们为了振兴中华齐心协力,同仇敌忾的感人事迹,潜移默化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灌输给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民族传统,培育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
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体制欠缺
红色旅游景区是由旅游部门与文化部门共同管理,由于两个部门各自不同的职责而发生分歧,如文化部门出于保护文物资源的意愿不愿让旅游部门来开发景点,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不利于我国红色旅游的充分开发与发展。
资金短缺
红色旅游资金大部分是由政府拨款,缺少其他资金的扶持,政府设立了红色旅游专项基金,但是资金管理乏力,部分革命文化遗产因缺少进行维修与保护的经费而遭到破坏与毁灭。一些景点的改扩建工程只能搁置,导致红色旅游景点的经济发展滞后,开发利用的空间不大。一些地方的红色旅游景区基础配套设置不完备,交通、餐饮、住宿成为红色旅游发展的瓶颈。另外,红色旅游活动的形式过于单一,一般采用以橱窗展示的方式,缺少吸引力,难以激发旅游者的共鸣,达到教育的效果。
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红色旅游的从业人员不断扩充,由于红色旅游是一项新兴的产业,当前从事红色旅游服务的人员良莠不齐,一些招聘单位缺少对他们的培训意识,导致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在对游客进行讲解中,不能很好地提炼当地红色景区所折射的红色文化的内涵。
发展红色旅游的途径
加大资金投入
红色旅游景点除了国家和政府的各项资金外,还要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广泛吸纳来自社会团体,投资产和社会群众的投资,用这些资金来完善景点的建设工作和相关配套设施,要引进现代科技,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和声、光、电等感官媒介将单调的陈列资源生动化,使人身临其境,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集教育性与观费l生于一体,增加旅游景区的吸引力,使红色形象深入人心。
提升红色旅游品牌效应
红色旅游区和革命老区的所在地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管理与协调机制,运用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的手段整合红色资源,合理开发,不断拓展红色旅游的发展空间,扩大国内与国际市场,促进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
旅游业是形象产业,应广泛利用电视、杂志、报刊、网络等传播媒介宣传红色旅游,宣传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特别是在建党纪念日及旅游黄金周时期加大宣传幅度,增加红色旅游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提高红色旅游品牌影响力。
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提高红色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服务管理人员及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的培训,吸收旅游相关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和旅游管理人才到旅游服务行业中来,培养红色景区的导游和讲解员的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要求他们熟知革命历史,选派一些工作人员去外地学习工作经验与方法,从而提高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发展红色旅游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举措。中国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了解中国革命发展史,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传输给青少年,培育爱国主义情感,汇集民族凝聚力,坚定热爱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优良革命传统,发扬先进文化,自觉抵制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养成艰苦朴素与自强不息的行为习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在全社会营造弘扬和学习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的氛围,让红色旅游得到健康有序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康平、李正兴论文.红色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道德与文明,2015(1).
[2]陈志永、李育.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J].学术探索,2015(10).
[3]刘桂兰.试析红色旅游的精神价值[J].中州大学学报,2015(2).
20xx年,梧桐山风景区管理处在市城管局的正确领导下,以构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为目标,以“科学、严格、精细、长效”为指导方针,以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契机,以将梧桐山打造成深圳“绿宝石”为动力,在严格保护风景区资源的基础上,狠抓风景区基础配套建设和植物景观建设,经过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
一、20xx年工作回顾
1、建立起有效的资源保护、监管体系
(1)最近几年,梧桐山风景区已成为xx市民最喜爱的游览、休闲地点之一,每逢节假日,登山市民络绎不绝,也给我们的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对此,管理处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及时调整了管理站巡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对重点地段实行两班制巡护管理,执法队则实行机动巡逻,随时发现问题和做好后备支援,处领导和业务部室对各个岗位实行不定期检查,以确保人员到位和履行好工作职责,由此而建立起三级保护、监管体系。
(2)目前风景区内建设项目较多,特别是东部快速干道正在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林木砍伐,我们都按程序进行了严格的审批,办理林木砍伐迁移手续。但对一些珍稀的植物,我们坚决予以保护。在施工过程中,管理站派出了专门人员进行监管,因施工所造成的植被破坏和黄土裸露,我们都责令其尽快恢复绿化。
2、做好宣传工作,让社会共同来关心、爱护景区
20xx年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对梧桐山风景区进行了大力的宣传,印发梧桐山简介等,向市民推介梧桐山,唤起社会共同来关心、爱护梧桐山的意识,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响应。
3、采取了特殊的保护措施
(1)对梧桐山的珍稀植物,我们建立起了特别保护区。如盐田的桫椤谷,我们用铁网进行了拦封,派巡护人员专门看管,禁止游人进入和防止偷盗,使之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桫椤长势和繁殖情况良好,成为梧桐山引以为傲的珍稀资源。
(2)由于梧桐山地处深圳水源保护区,我处非常重视梧桐山水资源的保护,所有服务点的废水都进行了三级净化处理,特别是目前正在筹建的6座环保公厕,我们以环保为理念,实行五级净化处理,以最高的标准来保护梧桐山的水资源,得到了当地村民的支持。
4、用科技手段进行保护
(1)上半年梧桐山部分地段的植物病虫害较严重。对此,我们与植保专家一起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根源,并进行适当的喷药灭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植物病虫害得到有效遏制。
(2)加强科研工作,科研出成果,成果出效益,效益促生产。在加强盐田桫椤谷保护的同时,在泰山涧开展了桫椤回归试验,《景观植物新品种选育》科研、杜鹃植物的引种等工作也都取得了进展,为风景区植物资源的保护和抚育提供了大量的宝贵数据。《梧桐山风景区环境容量研究》课题已经结题,《xx市梧桐山森林植被调查及植物景观建设研究》课题在市科技信息局成功立项,《南亚热带景观生态林研究》、《xx市风景区、郊野公园风景林养护标准研究》两个课题在市城管局也已获得立项。科研工作与梧桐山的保护息息相关,有力地促进风景区的资源保护工作。
5、景容、景貌管理常抓不懈
(1)20xx年梧桐山风景区的环境卫生和绿地管养向社会进行了公开招标,由xx市盛景发展实业公司中标,盛景公司成立了一支60人的卫生管理队伍。针对梧桐山环境卫生工作量远大于绿地管养的特殊情况,我们制定了切合风景区实际的景容、景貌管理标准,划定了责任区,主要地段如泰山涧、好汉坡、大小梧桐等地实行24小时全天候保洁;绿地管养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由于管理到位,肥量充足,上山公路和登山道两旁随处可见烂漫的山花、青翠的绿荫,深受市民群众的喜爱。
(2)“四害”防治由专业公司承包,每月定期进行消杀,有效控制了“四害”和预防了登革热等传染性疾病。
(3)积极开展“清洁深圳月”、“迎检”、“创建”等爱国卫生运动,清理卫生死角2个,拆除违章搭建一处,努力为深圳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增光添彩。
(4)统一了景区的标识系统,对种类繁多的'宣传牌进行了整改,新立标准宣传牌129个,美化了风景区的景容、景貌。
(5)在20xx年由市城管局组织的园林系统卫生保洁、绿地管养检查评比中,梧桐山风景区以其清新自然的容貌和独具特色、结合实际的管理,名列小组前茅,得到了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6、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工作取得进展
自20xx年起,我处开始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创建工作,并以此为契机来加快梧桐山风景区的发展和加大梧桐山风景区的保护力度。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城管局等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申报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家建设部和林业总局等八个部委都已达成了共识,同意梧桐山风景区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7、认真落实数字化城管工作
在市城管局的帮助下,我处初步建起了梧桐山数字化管理系统,配备了专职的管理人员和建立起了信息处理系统、服务咨询系统,大大促进了我处管理和资源保护工作,建立起与关心、爱护风景区的市民沟通、交流的平台。11月份成功处理了一起市民的投诉,由于反馈及时、处理得当,投诉者感到非常满意。
8、较好地保护了梧桐山的各种资源,景容景貌整洁秀丽
由于保护、监管到位,20xx年未发生毁林种果、乱砍滥伐、侵占土地、挖山取土、捕捉野生动物等破坏风景区资源的违法事件,有效地保护了梧桐山的各种资源,景容景貌整洁秀丽,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二、狠抓安全生产和森林防火工作
1、加大人、财、物的投入,确保景区安全
安全生产和森林防火是风景区工作的重中之重,管理处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常抓不懈。今年下半年,我处专门设置了安全保卫部,负责梧桐山风景区的安全生产和森林防火工作,保证了人员到位;20xx年我处共投入了防火经费200多万,储备了大量的防火抢险物资,其中灭火弹5000个,二号灭火器材近万把,以及大量油锯、沙袋等;还在风景区火险高危地段设立了灭火器储藏箱,内置35公升灭火器和二号灭火工具,并为每一部公务车辆配备了灭火器。在新建登山道沿线设置了沉降式消防水池,铲防火隔离带近30公里,在景区的主入口设立了5个大型防火宣传牌,完成了上山公路危险边坡治理,对好汉坡、泰山涧等登山道的防护设施进行了维修,防雷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维护,塌方地段设置了围栏,每逢节假日,都临时雇请保安人员,加强保障,做到万无一失。
2、明确职责、完善制度、落实措施
处领导与每个部门的负责人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了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责任;还成立了以处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每周由处领导带队到景区各处进行包括安全生产的例行巡察;编制了《梧桐山风景区应急抢险工作手册》,修订了梧桐山风景区森林防火方案及应急预案;实行了常年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对管理站管理模式、巡护岗位、上岗时间、工作职责等进行了规范,统一制作了巡护岗位一览表,要求管理站从严、从细加强责任区的安全生产和森林防火的监管力度;军警民联防逐年完善,定期召开军警民联防座谈会和举行森林防火演习,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3、召开安全生产专项研讨会
今年9月,首次就安全生产工作召开了专题研讨会。会议内容是就当前梧桐山风景区的实际情况,细分出游人与车辆、护林防火、三防、工程施工与管理、管理站日常巡护、地质灾害、行政执法等七个专题的安全工作,逐一进行专项研讨分析。此次会议不仅把我处的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态势细致地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而且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建议,有效地促进了我处安全生产工作。
4、严格管理上山车辆,确保市民群众登山安全
结合风景区实际,制定出禁止车辆上山的规定,并报有关部门审批备案,同时在新闻媒体上公示,风景区自20xx年1月1日起,禁止8类车辆上山,该规定实施以来,有效提高了风景区车辆安全行驶系数;在转弯危险地段标立了明显的交通警示牌,设置防撞拦,加装转弯凸镜;在游人集中地段进行指挥和疏导,以防突发事件,确保人车安全。
5、工程施工实行严格的安全管理
每个施工单位都必须与我处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并委托监理单位从严监管,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则立即限令其停工整改。
6、安全生产和森林防火成效显著
由于领导重视,资金、人力、物力保证,措施得力,制度落实,20xx年我处辖区范围内未发生森林火灾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20xx年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在重点学科建设中,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重点学科建设目标,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突出旅游管理研究特色,积极服务地方经济为指导思想,开展学科建设。经过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科建设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书”各项指标,为20xx年度学科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研究方向的凝练情况
在硕士点建设中完成了我校旅游管理学科,三个研究方向即:
(1)、旅游规划与开发。
(2)、旅游经济与市场营销。
(3)、旅游文化与遗产保护,以20xx年和20xx年全国研究生招生单位的招生专业及方向为依据,对全国高校和师范院校进行了调查。
完成了旅游管理学科区域分布状况调研报告。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了学科建设中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同时增强了我们加强学科建设,争取早日取得硕士点授予权的信心。如从四川全省高校旅游专业结构来看,截止到20xx年9月,全省共有旅游专业高校40所(包括高职高专),拥有博士点1处,硕士点2处.由此来看,四川省高校旅游专业结构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因而我们认为我校应抓住四川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契机,加速硕士点的建设,在不断的对人才市场调查和学科建设中凝炼学科研究方向,为优化四川旅游专业教育结构作出贡献。
二、本年度学科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一)、学科建设
1、申报了旅游管理学科年度项目并获批准,并作到任务分解到学科三个方向的每一个成员。
2、成功申报旅游规划实验室为校级重点建设实验并与乐山市旅游局初步达成合作协议,旅游局相关领导将指导并参与旅游规划实验室建设。同时旅游规划实验室的建设也将得到四川省建筑规划设计院和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的支持。
3、新建“学科建设”专栏,大量补充和完善了学科的内容。
4、开设了三门四川省精品课程:《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经济学》、《公共关系》网上学习交流平台。
5、成功申报并建设“旅游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建立了“旅游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站及其配套设施。
6、完善了旅游规划实验室、酒吧实验室,使之布局更加合理性、功能更具有适用性。
(二)学科队伍建设
学科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旅游管理”重点学科分为“旅游规划、旅游经济与营销、旅游文化与遗产保护”三个研究方向,现有团队成员20人,其中博士1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12人;职称结构为:教授8人,副教授9人,讲师3人。20xx年新增博士1名,在读博士3名,新晋升教授1名,副教授两名,新增罗富民、何小东两名青年骨干教师,任文举由青年骨干晋升为学术骨干。
(三)人才培养
1、积极组织了申报四川省教育厅和学校综合性教学改革课题。完成了省教育厅课题“地方性大学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并获得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改革获得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围绕旅游特色专业建设和申报工作,筛选培育了教改课题2项。
3、围绕旅游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开展实验教学改革研究。20xx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成功申报学校创新性教学改革项目5项。
4、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本着“全面建设,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思路,在现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经济学、公共关系三门省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20xx年旅行社经营管理成功申报为学校精品课程,并为20xx年申报四川省精品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加强教材建设。通过努力,在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组织编写的本科院校管理类教材招标中,我院成为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经济学、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5部教材的主编单位。
5、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教学质量。
第一,着重从教学内容与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责任与态度、学习风气等四个方面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质量设计、教学质量控制和教学质量改进三个环节推出系统配套的措施,建立起具有特色的学生成才机制。
第二,为了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心,制定并推行“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新进教师上岗规范”。以老教师为龙头,带动年轻教师,使每一位老师从专题讲座开始,进而举办系列讲座,最后开设选修课,选修课以自己研究的成果为讲授重点。
第三,为了在全院形成一种重视教学、研究教学、提升教学水平的氛围,每年举行一次学科建设大会。
第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成立了十个以上的校外实习基地,积极推行“调研式”实习,强化实践教学。
第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考研率。对毕业生进行正确的择业观的教育,继续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提升就业层次,进一步拓展就业空间,使一次就业率每年保持在80%以上,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四)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
1、学术成果
20xx年度旅游管理学科围绕三个研究方向,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6篇,其中核心期刊19篇(A类1篇:张同健《我国星级酒店业知识资本危观机理研究》旅游学刊20xx.01);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1篇(陈兴中、郑柳青《论世界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从德国与四川世界遗产业的比较分析谈起》“旅游管理”20xx.01);人大复印资料收目1篇(郭剑英《乐山大佛旅游资源的国内旅游价值评估》“旅游管理”收目20xx年1季度F9)。全年无论是在论文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较往年有大幅提高。
出版学术著作三部:
(1)《金川县旅游景区策划――情人海、观音桥景区》汪明林、于华友、郑元同、王瑛编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xx年7月出版;
(2)《现代公共关系经典案例及评析》王娴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xx年3月出版;
(3)《实用宝玉石鉴赏方法与技巧》周俊一编著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xx年7月出版。
2、课题情况
本年度成功申报课题13项。陈向红老师“汶川大地震区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等省部级课题2项,王瑛老师“城乡统筹成渝改革试验区旅游业发展研究”、郭美斌老师“四川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思路与对策研究”等省厅级课题6项,何小东博士的“中国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创新研究”等校级课题5项。争取到横向课题2项,共争取科研经费75.万元,其中云南省县域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经费66万元,是旅经学院到目前为止最大的一项科研项目。
3、科研获奖
向玉成教授的“巴蜀旅游史资料选编”、罗富民老师的“汇率变动对我国入境旅游需求的影响研究”同时获乐山师范学院第四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王瑛副教授的.“旅游体验与体验旅游”获乐山师范学院第四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郑元同教授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透视与战略选择”获乐山市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市政府一等奖。
(五)学术交流与合作
本年度成功举办了:
①“20xx年四川省地理学会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会议由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和四川省地理学会主办,乐山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系承办)。
②、旅游业绿色管理与环境保护大会(由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乐山市地理学会、乐山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承办)会上我院舒代宁教授、干鸣丰教授作了学术报告。
汪明林、邱云志、郑元同等8人次参加校外学术交流,并进行大会发言,进一步促进与校外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为同其他兄弟院校和科研机构间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20xx年度开展校内学术讲座6人次,并邀请:四川师范大学杨国良教授、乐山市国土资源矿产组专家教授级高工韩思定等到我院分别作了“四川文化旅游发展问题”等学术讲座,大大拓宽了师生的知识面,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
(六)图书资料建设
学院从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出发,加大了图书资料建设,20xx年度共订阅专业类图书资料近500余册,其中书籍92册,专业类杂志资料450余册,到院上查阅书刊杂志的教师、学生呈上升趋势,大大促进了知识的融汇交流。
三、本年度学科建设经费使用情况
1、经费总数:64000。其中:
(1)本年度划拨:60000;
(2)上年度结余:4000。
2、本年度使用情况;
(1)论文资助:12600
(2)课题资助:7000
(3)专著资助:22000
(4)会议资助:13600
(5)其他(考察、差旅、资料等):5700
(6)结余:3000
四、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1、积极鼓励教师大力开展学术研究,增强他们的科研积极性。一方面发挥我院群体协作的优势,共同开展学术研究。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学习、进修,进一步开阔眼界,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学术动态,提高科研学术能力。
2、大力开展校地联合、服务地方的联营战略。一是开展与省内高校的联合,共同申报课题,共同开展科学研究;二是与地方相关部门的联合,与他们共同研究地方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地方获取课题和经费。
3、继续积极引进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主要从省外重点大学引进研究生或博士生,以不断提高学历结构和改善学缘结构
摘 要:
当前,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推动了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步伐。生态旅游业作为传统旅游的行业的升华,该行业发展的情况将直接影响着整个旅游业。但目前在发展自然环境的同时,出现了资源保护不当等现象。文中详细探究了生态旅游的行业的发展状况,阐述了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并根据我国生态旅游的行业的现存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这些建议和措施,能够进一步提升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措施。
生态旅游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因此也产生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对经济利益的过分关注,终将引起自然景区的高负荷运转,因此,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旅游生态业,使该行业为国民经济增长带来更高的效益,做好现存机制下生态旅游的行业经济管理十分有必要。只有加强对生态旅游的经济管理,才能使其朝着更规范、更标准、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共同维护生态平衡的目标。
一、探究并剖析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简称: IUCN,于 1983 年提出的,之后于 1993 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将其定义为: 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此术语强调的是: 在保护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对生态旅游也做了新的定义。它是指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条件,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具有特色的人文生态系统,开展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等,最终获得身心愉悦的旅游方式。总之,协调好生态自然、管理机制、发展规划是推动我国生态旅游的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内涵是: 通过对生态的保护和观赏来达到旅游的目的,从而实现旅游价值,此外,生态旅游经济管理还存在经济价值,旅游景区要增加经济收入来更好的促进旅游管理。由于自然景观以自身富有特色的资源,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所以做好对生态旅游的管理,是保护生态、发展旅游的行业的关键,文中就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做了探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社会生活的价值链的作用。自然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同时也为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条件,推动了社会学、考古学、人文学等多个学科的进步。由于近年来急切发展生态旅游业过程中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开采和使用,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因此,做好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是建立社会生活价值链的重要保障。
( 2) 保护不再生资源。生态资源具有不可逆行,一旦遭到破坏,终将无法恢复,因此,做好生态资源的保护工作是人类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科技、交通工具等都在快速发展,这些领域的发展无疑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在追求高经济效益时引起了一系列并发症,当管理不当时,极易出现资源被破坏的现象,甚至恶性循环,所以,做好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工作,是保护不再生资源的根本。
( 3) 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精神食粮。旅游活动主要包含对大自然的欣赏和对人文环境的观赏两大部分。通过旅游可以使人们的身心得到放松,为生活增添了诸多色彩,还可以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而旅游的行业的出现和发展,正好解决了人们这一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为人们提供了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所以说做好生态经济管理能够满足人类不断增加的精神追求。
( 4) 对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影响意义。生态旅游能够直接或者是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例如: 旅游者在单个旅游过程中,将会增加行为之出,提高经济增长点; 又如: 旅游者的其他消费行为,带动经济发展。总之,做好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区域不断进步的重要保障。
二、当前生态旅游的行业存在的问题。
( 一) 盲目性开发和利用生态资源。
在对生态景区没有进行调查、科学分析时,盲目开发和利用资源。尤其在开发新景区时,急于追求过高的经济效益,在缺乏总体规划和事实论证的前提下,盲目发展,最终造成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浪费现象,这种重开发思想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由于我国目前在开采和利用自然资源时,在管理方面的欠缺、执法力度的不完善等问题,使自然遭受极大的威胁,所以,在后期发展生态旅游业时,必须要重视这一问题。
( 二) 破坏生态平衡现象比较严重。
例如: 在一些自然景观区,被修上了宾馆、索道、娱乐场所等,不仅造成景观与建筑之间格格不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自然景观原有的韵味,导致生态平衡严重遭受破坏。此外,由于这种不科学的规划和建设,背离了在自然景区开发生态旅游项目的初衷,失去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
( 三) 不注重环境保护。
据资料分析了解到: 我国大部分生态旅游景区的土壤、水源等自然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当前已有超过 53条河流属于重污染; 约 136 条河段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给人们的安全饮水带来了巨大威胁。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发展旅游的行业还存在诸多条件欠缺,但如果不能科学规划,轻视管理,不注重环境保护,终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发展。
( 四) 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
当前,由于旅游资源产权和使用权的分离,经营者和管理者为了谋求更高的经济效益时,粗放经营的行为,会直接破坏到自然资源。这种情况下,我国旅游的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健全的法律保障,导致管理漏洞出现。这种资源保护在缺乏全局意识状况下,引起了盲目开采和利用资源,终将导致生态旅游景区的运营状况不断下降。此外,在部分自然景区出现管理能力不足,监督机制欠缺等现象比较严重,这些都会影响整个旅游的行业的发展,抑降低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水平。
三、解决生态旅游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针对上述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及当前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了解到,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行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必须要制定完善的措施,来解决生态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管理漏洞,就此,笔者结合自身对旅游的行业的了解,及实践经验,总结并归纳出几点措施,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为推动生态旅游业提供积极的影响,避免该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不利因素,具体内容是:
( 一) 突出特色资源,完善管理机制。
在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时,要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方特色,这就需要对该旅游景区的自然资源、形成机理等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了解构成生态旅游系统的相关要素,突出特色资源,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为了进一步完善生态旅游的管理机制,需要结合该地的旅游特色,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管理方法,并对相关体制、法律及政策等进行统一,得到最适宜发展该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管理机制。除此之外,在制定管理方案和完善相关管理机制时,要对旅游数量加以控制,避免由于人流量过大给生态带来破坏。
( 二) 做好景区的.规划和评估工作。
在建设旅游景区时,需要了解当地的相关资源和景观的构成要素,以此制定可行的投资方案,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率。生态旅游资源强调的是: 在保护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所以开发者要对资源进行评估,并明确不同资源之间的优越性及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避免盲目投资给生态旅游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这种科学的规划、评估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开发模式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对提升经济效益有积极的影响。
( 三) 全面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
景区管理部门应从两大方面来进一步完善对旅游者的服务工作,一方面是: 提高生态景区的各项服务设备,保证这些硬件设施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另一方面是: 强化服务培训工作,景区管理部门可以定期开展培训班以及讨论会等,促使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包含: 服务技能、服务态度等,为实现生态区的人性化管理奠定良好的条件。此外,这一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保证其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
( 四) 实行全面创新的理念。
为了实现生态旅游业的全面发展目标,实行创新非常有必要。首先要从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注重生态旅游区的人才培养,可以采取专题讲座、会议等多种形式,不断促进工作人员提升自身的管理技能和管理水平,从而实现景区管理的标准化、专业化和科学化。其次在管理上进行创新,生态景区管理人员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避免走传统管理上的老路,结合地方特色,积极优化该生态旅游景区的内部结构,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最后,需要创新旅游产品,以有效的管理体系,促使旅游地区发挥更大的地方特色,来吸引更多的游客。除此之外,要采用科学的经济管理满足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保证旅游资源的经济利用率。
四、结束语。
综上,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是旅游管理、经济管理和生态管理相结合的产物,同样是一门交叉学科。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生态旅游业带来机遇同时也产生了挑战,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生态旅游业,必须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制定可行性的经济管理方案。生态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在生资源,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促使这些现有的自然资源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发展人类的生产活动。文中以生态旅游业的相关内容为基石,阐述了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并根据当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问题提出了几点措施,做到统筹生态管理、经济管理、旅游管理三大方面,最终为实现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笔者希望更多人士参与到生态旅游的行业的发展中来,推动该行业走向更高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范钧,邱宏亮,吴雪飞. 旅游地意向、地方依恋与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以浙江省旅游度假区为例[J]. 旅游学刊,2014,( 1) : 55 - 66.
[2]杨柳. 探讨生态旅游管理的内涵、原则及路径选择[J]. 科技视界,2014,( 2) :63 -64.
[3]黄和平,于秋阳. 都市旅游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 华东经济管理,2014,( 9) :71 -77.
[4]王军,王媛. 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社区参与模式探讨-以江苏海滨湿地保护区为例[J]. 资源科学,2011,( 11) :2175 -2180.
摘要:目前,龙潭镇的旅游仍然是一个比较薄弱,有待开发的领域。旅游开发只停留在规划和设计上,基本没有特别吸引人的旅游项目。但龙潭镇资源比较齐全,其开发潜力很大,笔者希望通过以少数民族村镇和当地特有资源为突破口,进行产品设计,并对岫岩县龙潭镇旅游现状进行说明,问题进行阐述,最终进一步探讨龙潭镇民俗旅游开发的对策。
关键词:民族村镇;旅游;满族文化
旅游集镇,是以旅游业发展为特征的集镇,它具有以区域为单位的小型化、集中化优势,往往比大区域的旅游业建设与事业化发展更具具体性与操作性。岫岩龙潭镇属于贫困村镇,其经济发展状况不良,因此该地区完全可以依赖自身少数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资源的优势,进行旅游开发。
一、龙潭镇的旅游现状
(一)龙潭镇的资源开发现状
龙潭镇境内辖国家AA级景区龙潭湾自然保护区,该区总面积4626公顷。中心区龙潭湾山林面积1 591.8公顷,是辽宁南部森林种类、森林植被、森林环境保持最完好的地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景区内有许多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目前龙潭湾是龙潭镇主要建设和发展的旅游景点,具有很强的旅游价值和观赏价值。另外,还有关门沟风景区,该处位于岫岩、庄河、盖州交界处,距岫岩县城50公里。关门沟内溪水潺潺,水流缓缓,两侧峭壁林立,植被繁茂,风光旖旎,是一个极具观赏、游览、科考的旅游地。
(二)自然条件
龙潭镇位于岫岩县城的西南部,南与大连市相互连接,西与盖州市相邻,西南相邻庄河市,属于辽南丘陵地带,地形西高东低,境内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与岫岩县城相距24公里,全镇面积192平方公里。
(三)历史沿革
龙潭镇下辖八个村,其中包含鹿圈村、梨洒村、相信村、龙潭村、相荣村、蜜蜂村、大房子村、张家堡村,有99个村民组。全镇成东西狭长型,有村民18 000人。半数以上是满族,全镇“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与庄园。”
(四)社会经济基础
岫岩龙潭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镇,主要种植大宗农作物,最近几年在政府执政兴镇的指导方针下,政府落实民生政策,大力发展肉鸡养殖业,其中大房子村的养殖规模逐年攀升,养殖种类涵盖,肉鸡、蛋鸡、庄河大骨鸡等。目前全镇已有超过百户人家养殖,年收入超过千万元,此外,镇上还有滑子菇、香菇种植小区,政府通过政策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种植,年产量达到2万吨,获利过亿元。龙潭镇还有一批中小企业,其中有龙达茧丝制品有限公司,龙乡酒业有限公司,缫丝厂等,镇上初步形成了以柞蚕茧深加工、木器加工、酿酒为主的产业。
(五)交通区位
龙潭镇辖区内共有县、乡、村道路共23条,境内主要有岫庄铁路、岫庄公路通过。另外乡道大童线东西横穿整个龙潭镇,成为龙潭镇各下辖村寨的主要连接路线,县道岫梨线和大童线交会于龙潭镇,其余村道多成南北走向,交通便利。
二、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旅游开发缺乏合理规划和资源整合
虽然有一定的旅游资源优势,但最终不能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导致旅游的综合经济效益低,不能很好地为地区经济贡献力量。
(二)旅游发展的规模小,分布不均,知名度低
目前龙潭镇的旅游发展属于浅层次的开发,没能够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开发,人文旅游资源产品尚属空白区域,与岫岩其他许多知名景区相比,除了龙潭湾具有知名度以外,外界对其具有很少的认知。
(三)旅游配套设施匮乏
主要体现在旅游景区的道路、停车场、卫生厕所等基础设施不足,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另外,缺少能够容纳游客的食宿和娱乐设施,到龙潭镇的相关景区旅游只能够在镇上进行补给,设施条件难以让游客接受。
(四)资金缺乏
龙潭镇经济基础薄弱,政府的财政投入有限,旅游开发需要资金来支撑。而龙潭镇的旅游优势又不是十分的突出,不具备吸引核心外资的能力和条件。
三、旅游开发对策
(一)政府主导,村民参与模式
实行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的旅游开发模式。实现旅游重构。对于龙潭镇的旅游开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龙潭镇的经济基础差,景区的公共设施不健全。实行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的方式,不失为一个良策,首先,政府是区别于企业和其他事业单位的机构。政府对资金的筹集,政策的制定,资源的分配,具有不可多得的先天优势,这是其它任何组织和机构都无法比拟的。另外,让村民参与到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大家致富的热情,带动当地的就业,提高村民的收入。
(二)资金的筹集
第一,要借助旅游发展的政策,争取各级主管部门和旅游局的支持,申请旅游开发的专项资金和贫困扶持资金。第二,实行开放性的资金运行机制,龙潭镇可以进行招商引资,利用良好的政策优势,吸引省内外民间的资金投入。虽然龙潭镇的经济基础和设施条件差,对于任何以盈利为目的投资企业,都会尽力避免不利条件,但是依靠外来资金发展,这是旅游开发当中不能避免的趋势。 第三,向海内外的民族同胞发出号召,争取海内外有志之士的帮助, 以此来发展当地的民族旅游。第四,由政府主导,村民自行筹集资金开发,成立专门的旅游合作社,进行自主经营。
(三)开发创新的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必须与旅游市场相适应,以旅游者需求为中心,以此来满足旅游产品竞争的需要和实现旅游产品的价值。以资源为依托,积极挖掘满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对此,龙潭镇可以开发系列旅游产品,丰富旅游活动,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
(四)丰富的民俗活动
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资源的源泉,若无民族文化,民族旅游资源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地旅游业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开发的优势资源,熟话说:“三里不同俗,十里不同天。” 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要兼顾地方特色,让人容易识别。同时在市场环境中,民俗旅游能够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乐”的心理需求,激发不少人的旅游动机。因此,在龙潭镇的旅游开发中,既要适度又要深度,可以充分利用满族的文化优势,如可以举办虫王节、颁金节等。对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婚丧嫁娶、习俗、艺术等进行开发。
以自然村为单位,实行农家乐。岫岩龙潭镇极具乡野气息,物产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空气、树木、农田、河流,草地等自然元素为游客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与城市的混凝土形成对比,这种乡镇气息成为游客观赏和旅游的关键因素。针对龙潭镇经济基础差,设施不完善等主要制约因素,龙潭镇可以采取以点带面的开发方式,实行农家乐,在本镇先开发基础条件好的村镇作为自己的门户村镇,为游客提供惬意的场地,作为试点地区,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并做好资金积累和科学规划。同时做好已有游客的维护,在开发时树立全局的旅游观念,将欣赏自然风光和参与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的生产活动等结合,并在景区当中辅以垂钓、采摘、品尝、栽培、畜牧等互动娱乐性产品。增加旅游产品的多样性,灵活性。让游客能够深刻的体验到农家的乐趣。
四、文化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纵然能使人们摆脱贫困,但是一些文化十分的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就不可能进行恢复。开发满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目的是促进地区的繁荣和对满族文化的保护。因此,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必须继承和发展,面对民族文化中的糟粕部分我们需要摈弃。一个国家的事物需要政策来引导,民族旅游的发展很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对此,政府部门应该作为文化保护主体,从政策方面加以领导和扶持。从上至下学习保护文化的重要性,达到思想与行动的相互统一。另外,旅游企业作为一些民族旅游的开发者,也是保护的重要主体,企业必须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诚然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社会组织,但企业主体不能只图经济利益,而丢弃社会责任。旅游企业想要谋得长期的发展,兼顾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才是其发展之路。最后,个人也应该尊重和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每个人都应该敬畏自己祖先留下来的辉煌遗产,并努力用新时代的意义去诠释民族文化的内涵,只有这样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才有希望。
参考文献:
[1]蔡红燕.保山市少数民族旅游村镇建设研究DD以施甸县布朗族民俗旅游景观开发为例[J].保山学院学报,2013(3):53-58.
毕业专业实习是我们走出校园步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前最重要的社会实践机会和适应社会经历。为了提高自身能力,稳固理论知识,明确就业方向,了解实践工作,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实习机会。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实习显得格外重要。这不但让我们可以亲身体验专业相关的工作,还可以让我对未来的就业有个更清晰的规划。20xx年9月-20xx年1月我在XX旅行社进行为期四个月的旅游导游实习。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亲身感受和熟悉旅行社、旅游行业的整体概况,包括旅游市场、旅行社组成部门、运作流程、业务开展、旅游范围、旅游对象等。旅行社工作部门主要分为外联、计调、财务、客服、统计、人事、后勤七个部分。外联主要负责旅行社业务开发和拓展,市场分析与考察,是最忙的部门。计调部门主要负责旅游团相关事宜的安排工作,比如安排导游、住宿饭店、火车和飞机票等,是旅行社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导游工作的认识。我在实习期间,主要参与导游工作,学习导游工作的步骤和程序,了解熟悉行程路线,行程安排、景点介绍、文化特色讲解。以前向往做一名导游只因能游山玩水,但亲身接触导游工作后,发现原来要当一名合格的导游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虽然时间不长,但每次与旅游团的游客交流时,都深刻意识到沟通技巧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好的沟通能力,就将无法开展导游工作,无法给旅客带来满意的服务。导游需要好的讲解,需要熟悉旅游线路,沿途风情民俗,要和景区景点,酒店餐厅,甚至司机等不同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
三、导游必备条件。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服务热情。导游工作是一项脑体高度结合的服务工作,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才会在实际工作中投入满腔的工作热情,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其次,语言清晰准确,讲解生动活泼。语言表达能力是导游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尤其是外语导游,语言正确清晰才能向游客传播中华文明,让客人了解自己的观点,同时充分了解客人的需求,及时提供服务,给顾客留下难忘的深刻印象。
再者,具备相应的旅行常识与专业知识。在带团过程中,团队随时可能出现不可预料的问题,导游具有相应的知识,就可在第一时间将损失减少至最低,为游客为公司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广博文化知识面。导游接触的游客中,各种社会背景、文化层次不尽相同,合格的导游就应该做一个"杂家“,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这样在进行讲解中,就可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智慧来应对。
最后,具有组织协调应变能力。导游的服务对象是不断变化的复杂群体,同时导游工作还离不开旅游接待服务中气体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令导游服务黯然失色,因此一个合格导游员要头脑清晰,有交情组织协调应变能力,保证游客的旅游活动顺利进行。
在实习中,我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一是缺乏工作热情,缺乏认真倾听的耐心;二是沟通技巧欠佳;三是知识不广,尤其日常生活常识缺乏;四是突发应急应变能力不强;五是地理路线不熟悉。
几个月的实习让我认识到,导游工作是一门大学问,仅仅从书本上是无法学来的,如:安排路线、食宿、应对突发事件、如何与游客进行沟通等等。要做一个游客满意的导游,需要从多方面努力,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锤炼。
推荐专题: 护理毕业实习个人总结 毕业实习个人总结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