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口支援检验个人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口支援检验个人总结》。
6月,教育部启动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经教育部批准,7月16日,我校与华东师范大学正式签订《华东师范大学与新疆师范大学对口支援协议书》。下面就四年来,两校对口支援工作的执行情况总结如下:
一、对口支援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校与华东师范大学本着积极务实的精神,以借助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增强我校的综合实力为目标,以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建设为重点,努力实现我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双方商定每年签订《华东师范大学与新疆师范大学xx学年对口支援项目协议》,每学年度制定相应的《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新疆师范大学的实施方案》,通过对口支援项目的制度化安排,热门思想汇报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此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四年来,华东师范大学以“办实事,求实效”为指导原则,积极调动全校上下各方资源,群策群力,努力促成优质的教育资源向我校输出,从而使我校在学科发展、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效率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进。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对口支援项目按《协议》和《方案》得到了顺利实施,成效显著。
二、协议的执行情况
(一)研究生教育方面:华东师范大学已将我校三位教授聘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并从起陆续开始招生,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此外,华东师范大学还积极支持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免费接受我校部分学科硕士研究生前去修读课程。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截至,华东师范大学已招收我校26名骨干教师攻读博士学位,22名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另有6名教师到华东师范大学相关专业进修(免进修费),并参加科研项目的合作研究工作,这对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业务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支教方面:华东师范大学自上半年起,根据我校实际需要,派遣教师到我校讲学,至今已有20人次到我校承担短期(一学期)教学工作,使我校师生能够通过最直接的方式接触到各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动态及最新科研成果,拓展了我校师生的理论视野。
(四)干部挂职交流:华东师范大学已派出一名干部到我校担任副校长;我校也派出了两名处级干部前往华东师范大学挂职学习,这为促进我校教育行政领导干部转变观念,吸收东部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经验,提高我校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五)图书馆建设方面:共建四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已向我校赠送六万余册图书和部分期刊光盘,赠送了部分办公设备,并且每年培训我校一名图书馆管理人员,对我校电子阅览室建设,提高图书馆馆藏图书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六)访问交流方面:对口支援关系建立以来,两校建立了学校领导互访制度,轮流进行访问,落实对口支援工作。四年来,两校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对各项工作的落实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三、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工作情况
6月,教育部正式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确定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三所院校对口支援我校8个学科,心得体会我校分别与三所院校签订了协议。这是教育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以后,实施的又一项有利于新疆高校发展和学科建设水平提高的重大举措,该计划的有效实施,将更有力地推进我校的学科建设,促进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校非常重视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制定了落实该项计划的相关措施。
1、6月―――12月,所进行的主要工作为:
第一、与三所院校来参加签仪式的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就开展具体工作达成一致意见;
第二、在全校范围进行广泛宣传,尤其是受援的8个学科,要求各学科认真研究自己的需求和三所院校相关学科的情况,积极寻找合作机会,主动与对方联系交流;
第三、8月,中国科技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带领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及学科人员一行8人来我校访问,就具体开展工作进行了进一步交流,密切了两校之间的关系;
第四、组织、动员我校教师报考三所院校,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我校今年共有14人报考三所院校博士研究生,目前录取工作正在进行;已有3人被华东师范大学录取攻读硕士学位。
2、为了进一步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具体工作,利用该计划促进我校学科建设的发展,在我校完成学校及个学院“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制订工作后,3月28日―4月9日,我校党委书记梁超同志带领我校研究生处、人事处及相关学科负责人共24人,分别前往三所院校进行访问交流,出访得到三所院校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本次出访采取的方式是:召开学校层面的座谈会、职能部门、学院和学科层面的会谈和进一步交流,双方就具体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磋商,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支教工作、学术交流等方面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并签订了会谈纪要,具体工作将从今年6月逐步开展:北京师范大学将于6月派专家来我校进行讲学;将在7月、8月分别与中国科技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两个全国性学术会议;9月,将派出我校近10名教师前往三所院校进修访学,个人简历并将就合作开展科学研究进行协商、落实。
3、在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中,我校确定了建立合作互惠平台的原则与支援学校进行协商,得到了对方的真诚支持,支援学校积极帮助我们想办法、提建议,表现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高度热情和政治觉悟。北京师范大学提出,虽然计划中所列是两个学科,但科研领域的合作和人才培养可以根据我们的需求而扩大学科领域。中国科技大学则应我校的要求将支援学科扩大到计算机科学,并在人才培养方面给以特别的政策和条件。华东师范大学将对口支援与援疆学科两个计划结合起来,对协议中的内容逐项落实。应该说我们和三所院校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随着各项计划的落实,必将对我校的学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4、在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过程中,除了教育部制定的三所院校,我校还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与其他高校积极联系,并得到了热情响应,如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虽然没有教育部规定的对我校支援任务,但都表示了积极态度,与这些院校的合作交流也将逐步展开。
在校党委对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高度重视下,目前全校正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开展各项工作,确定了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促进学科发展的原则,相信在未来两三年内,该项计划将取得显著成效,对我校学科发展将发挥积极深远的作用。
四、经验总结
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我校的四年期间,通过两校的共同努力、默契配合,对口支援工作进展顺利,对我校的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相关因素的制约,协议中的部分内容没有完全落实,主要是科研领域的合作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学术交流还不够丰富。
鉴于上述情况,为推动对口支援工作向纵深发展,在全面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今后的工作重点是:
(一)对口支援工作要认识到位。对口支援工作要从大局着眼,从长远部署,从实际入手。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对促进西部教育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战略和现实的重大意义。对口支援工作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受援院校必须全力以赴、抓住机会、鼓足干劲,为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懈努力,并将这种意识渗透到学校办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二)对口支援工作要领导到位。学校各级领导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所组建的专门工作小组不能流于形式,负责此项工作的学校领导要经常检查对口支援工作的进展和落实情况,确保一个流畅的主通道,综合协调和督促相关部门的工作。
(三)对口支援工作要措施到位。对口支援工作必须以切实可行、互惠互利为原则,具体措施必须具备较好的操作性和实施性,在实施过程中也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既要有利于支援院校工作的开展,避免使支援工作成为支援学校的负担,同时也要有利于受援院校在享受优惠条件的前提下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四)在目前已经开展的支援项目基础上,在未来五年内,我们将以建立双赢互利的合作平台为基础,努力加强科研领域的合作交流,促进我校科研能力的提高和学科建设的发展。
五、自我评价及建议
我校非常重视对口支援工作,认为此项工作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机遇,学校成立了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四年来,通过对口支援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落实,我校的师资队伍在结构和质量上都有了明显改善,学科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尤其重要的是,通过与对口支援学校的交流,我校的干部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方面有了显著转变和提高,这将对学校进一步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使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深化,各项措施能够顺利实施,根据以往的工作实践,我们建议:
1、对口支援的目的是促进西部地区高校办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希望教育部能考虑单独设立有关西部地区重大研究项目的专项资金,进行专项经费投入,大力支持支援双方的科研人员联合申报,共同开展研究。通过双方合作开展科研工作,以求积极促进受援高校科研水平的显著提高,从而提升西部地区高校的研究水平。
2、希望教育部能够尽快将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我校项目纳入国家正式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中,并能考虑在经费上给予有效的支持,该经费主要用于支付双方派出人员的相关费用及各种科研合作的科研经费,从而能大力减轻双方学校教育科研经费紧缺的压力,更好地调动支援双方的积极性。这样可以在两校之间开展长期有效、形式多样的各种培训项目,定期选派我校骨干教研人员前往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培训;同时也积极促成华东师范大学更多的优秀教师和科研人员来我校考察和讲学。
3、希望教育部在政策上能给于保证,将“西部少数民族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援疆学科建设计划”、“高级访问学者计划”等工作和“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结合起来,尤其是对“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专项博士、硕士招生计划给以充分保证,最好在给支援学校下达计划的时候给以明确说明,并提出明确要求,以有利于此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实施教育对口支援,是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官渡区教育局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采用先进带后进、优质学校帮助薄弱学校的形式,可以有效地发挥先进优质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更大效益的辐射作用、促进薄弱学校办学效益的稳步提高,通过教育对口支援,实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可以逐步实现国民基础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结合我校的教育对口支援实际情况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思路: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方旺中心学校与金马中心学校结对子”,成为“手拉手学校”。近一年来,两校间建立联系纽带,加强学校间的交流,采取“由点代面”的支援方式,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二、工作举措:
一年来,两校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的力度。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对口支援工作,做到“四有”,即有组织领导、有阶段性计划、有实施方案、有检查督导。以此推动结对、帮助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运作。
(一)在教师培训提高方面给予指导:
一年来,我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认真选派思想素质好,渴望进步的教师到金马中心学校学习,同时邀请金马中心学校的业务骨干到我校授课、听评课,力争使我校教师在管理理念、教学思想、教学管理方法等方面有所突破。
(二)在学校常规管理方面给予指导:
一年来,我校每学期均安排学校行政人员到金马中心学校参观学习,交流探讨。通过实地考察,观摩研讨,我校行政人员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工作成效:
一是两所学校的领导有了新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办学目标。
二是我校教师在交流活动中,感受到了不同的管理模式,认识了规范管理的重要。
三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促进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总而言之,开展教育对口支援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事,对口支援工作是一项历史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发展需求,加强交流,虚心向支援学校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开创学校发展的新局面。
自我省“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活动开展后我院本着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医疗救治,使农民就近得到较高水平的基本医疗服务,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和提高基层医院管理水平的宗旨,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协调下,院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成了帮扶对子。20xx年6月6日,河科大一附院针对我院专业范围向我院骨科、妇科、内科、儿科派达了五名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驻院医师,他们分别是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李苏森,骨科副主任医师常彦卿,儿科主治医师娄丹(女),神精内科主治医师杜敢琴(女),血液内科主治医师荆凌华。
自支援医院下派人员到达我院,并未因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食宿不周,交通不便而抱怨,而是积极的投入到的工作中与我院广大医护人员一同坐诊、查房共为医院的发展劳力费心,在过去的五个月中,下派医师不仅与我院医务人员同甘共苦,还额外肩负着培养帮扶我院医务人员的工作,他们在门诊病区开展正常医疗工作的同时还开展技术培训,集中授课,通过查房、手术、疑难病例讲解的临床带教形式,弥补我院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的不足,并且积极参加医院管理,把优秀的管理经验带入我院的部分科室,以自身的经验和专业技术作参考为我院的专科建设提出了诸多建议。
下派医师的到来促进了我院部分科室专业水平的提高,在我院骨科,下派医师进行临床带教了背柱骨折脱位脊椎侧前方减压术和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等一批具有较大难度手术病例,给我院的医务人员传授了新的治疗手段,在内一科下派医师为广大医护人员进行了“中枢神经解剖”促进了内科在神经专业病症上的发展,在内二科,下派医师开展了“白血病的化疗”和“血液系疾病”的授课。而在儿科和妇产科,下派医师发挥的专业特长的同时还把支援医院先进的管理方法引进到我院,加强了对所在科室的内部管理,通过四、五个月的实行后,妇科每月的经济效益与同期相比有了明显的提升,增长幅度在30左右。
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活动的开展中,作为受援医疗单位,虽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弊病和不足,但新鲜力量的加盟和高级技术人才的流动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我院内二病区有这样一位病人,他原来在洛阳某医院治疗血液病听说荆凌华医师被下派到我院后,便专程赶到我院到内二科进行治疗,下派医师带来的不仅是病人还有优秀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有是宝贵的财富。现在县域内的广大群众不用出县就可以亨受到市级专家的诊治对于减轻一方群众的经济负担也是利大于弊。
虽然有下派活动的帮扶,但是基层医疗单位的不足和弊端并不就因此而完全消除。目前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短期内基层医院的基础设备并不能得到完善,管理机制只存在于部分环节上的改善;医疗技术的提高也只能是积累并不能够促成质的突破,技术服务的提高仍需很长一段时间。而我们仍有较多的担心和顾虑,首先帮扶活动是否具有长效性,不仅在这三、五年的阶段中进行帮扶,这种帮扶活动能否具有长久的延展性,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活动结束后是否有一样效应;其次下派医师到受援单位对口科室工作势必会对该科室产生良好的效应,而这种影响是否会因下乡医师的替换或到期而结束,建议能否在下派医师完成下派任务后,受援单位的对口科室与下派医师所在原单位的科室,结成对子进行帮扶互助;再次,帮扶活动主要是上级医院下派人员到下级医院,是否能够进行双向交流,下级医院也可选派部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最后,建议对下派医师在经济上给予补贴,解除下派人员的后顾之忧,缓解心理不平衡的状态,更好的利于帮扶活动的开展。
按照市安委会统一部署,根据《关于开展全市职业健康监护专项监督检查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今年以来,我镇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紧紧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及《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认真开展木质家具制造、纺织和危险化学品等行业职业健康监督管理,重点强化企业职业卫生主体责任,督促企业改善作业场所环境,预防和减少职业危害,保障劳动者生命健康,进一步指导和帮助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工作。现将我镇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情况及自查情况做以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我镇现有企业家,涉及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中木质家具制造工人。
二、主要措施
(一)领导重视广泛宣传家,纺织家,危险化学品家,其家,涉及在岗职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我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职业健康工作。成立了职业健康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张阳任组长,分管领导副镇长刘军任副组长,镇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辖区企业相应成立了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明确了职业健康监管责任,提高各级对开展职业-1-健康工作的认识、目的和意义,落实企业对职业健康工作部署,确保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工作的顺利开展。
XX年6月,结合“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了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宣传工作,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及《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为使“职业病防治”宣传活动深入人心,6月13日至6月20日,该镇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利用先锋网、远程教育、宣传车、宣传栏、黑板报、横幅等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及职业病防治知识、青少年防溺水知识等。据统计整个宣传周期间全镇共出动宣传车辆1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600余份,在各主干道及相关单位悬挂横幅、标语20余条,张贴发放宣传画65张。
制作了宣传栏,张贴了职业病防治知识和保护农民工健康的宣传图片,发放职业病防治卫生知识的宣传资料,耐心接受群众咨询,解答劳动者提出的健康保护的相关问题,得到了现场群众的好评。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加深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增强了自己防护和依法维权意识,为职业健康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深入企业,交流座谈在宣传周期间,镇安全生产办联合有关部门先后5次深入辖区内10余家企业单位进行了宣传。
指导用人单位组织劳动者学习《职业病防治法》,共培训劳动者300余人,发放职业病防治宣传材料100余份,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三)突出重点,加强指导根据市安监局职业健康工作安排,我镇安办木质家具制造、纺织和危险化学品等企业或加工场所的特点,指导企业建立了职业病防治管理台账。今年6月以来,我镇集中力量对木质家具制造、纺织和危险化学品等行业进行督促检查,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专门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要求企业业主必须与生产作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明确职业危害的职责、义务。对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岗中、岗后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档案。
(四)认真检查,强化监管镇党委、政府领导十分重视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副镇长刘军亲自带领检查组深入企业现场,逐一严查,发现隐患,限期整改。
在职业健康隐患排查中,镇安监办人员认真负责,在每次隐患排查中,不走过场,不讲情面,对检查出的隐患,要求必须限期整改。对检查过的企业,都不定期回访复查,查看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使职业健康安全隐患尽快消除,使整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今年以来,我们对全镇木质家具制造、纺织和危险化学品等行业开展了5次检查,出动车辆5台次,出动人员20人次,排查出职业健康安全隐患36项,现场整改36条,整改率100%。
三、存在的问题通过职业健康监管,规范了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维权意识有所增强,专项整-3-治工作初见成效。但通过监督检查,发现我镇的职业健康工作仍面临着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检查中发现,多数企业,加工设备简陋,所采用的生产工艺、技术落后,虽配备了基本的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但劳动者不习惯佩戴个人劳动保护用品,极易引发职业病危害。
(二)企业负责人及劳动者法制观念淡薄企业负责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履行《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义务。劳动者自己维权意识不强,个人防护意识不足,不能正确购买、使用防护用品,缺乏自己保护能力。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充分认识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严格履行职能职责,增添措施,提高监督执法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继续在全镇广泛深入地宣传《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用人单位自觉守法的意识和广大劳动者的自己维权意识。
(二)进一步加强领导,继续抓工作落实。在认真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工作基础上,继续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督促用人单位认真落实好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开展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的工作,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迈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发展的需要。为了积极发展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加快培养急需的高等人才,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对口支援新疆高等师范学院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通知》精神,20xx年以来,东北师范大学与南京大学对伊犁师范学院进行了近五年的对口重点支援,这一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对口支援的基本情况
20xx年7月16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对口支援新疆高等师范学院工作会议”上,东北师范大学与伊犁师范学院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20xx年6月,两校续签了对口援助学科建设的协议书。按照协议书的内容,东北师范大学对伊犁师范学院进行了全方位、有重点的支援,重点支援伊犁师范学院的生物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专业。
20xx年6月,南京大学与伊犁师范学院签订了为期5年的南京大学支援伊犁师范学院学科建设协议书,对口重点支援伊犁师范学院的数学、物理学、化学三个学科专业。其实,南京大学对伊犁师范学院的支援早在20xx年就开始了。20xx年8月江苏省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达成智力支援的合作协议后,南京大学就一直不间断地选派博士生、研究生来伊犁师范学院支教。
通过几年的对口支援,伊犁师范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学术气氛空前活跃,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领导干部和各级管理干部思想观念得到提升,学院的管理水平上了新台阶。可谓成效显著,硕果累累。
二、对口支援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抓住机遇培养学术骨干,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对口支援的中心是培养高层次的教师队伍,四年来,东北师范大学通过单列博士名额和单考硕士名额,录取了我院4名教师攻读博士研究生,47名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南京大学录取了我院2名教师攻读博士研究生,6名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此外,东北师范大学接受了我院25名教师访学,南京大学接受了3名教师访学。为培养后备师资,东北师范大学还接受了我院4批共25名本科生插班学习,有50%以上的学生考取了该校的研究生。
深造与访学期间,两校为我院的教师配备了学术造诣高、科研能力强的教授细心指导。深造与访学的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东北师大攻读硕士的欧阳艳的8篇论文、何晓燕的6篇论文分别被《SCI》收录;在南大攻读博士学位的蒋中英发表的3篇论文被《SCI》收录,施津菊在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数篇高质量的论文。这些同志相继被自治区评为教授和副教授,真正成为学院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学院的内涵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上述高校学习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占整个学院读学位教师的50%。考博士、考硕士对我院的师生已不再是梦想,目前,我院教师和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令人欣慰。通过这项工作,学院高学历教师所占比例也有望达到国家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要求。
(二)缓解教师匮乏的矛盾和压力,传播名校的教风与学风。为了给外出深造、访学的教师创造条件,缓解我院师资紧缺的所带来的压力,6年来,南京大学共派出来12批137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来我院支教,东北师范大学派出25名骨干教师来我院支教,承担了近300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累计授课超过1.5万学时。他们带来了内地著名高校优良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凭借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理论功底先进的教学方法,刻苦钻研的精神,赢得了边疆各民族师生员工的好评。支教教师和研究生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赞歌。
(三)帮助我院凝练学科方向,加强优势学科建设。东北师范大学书记盛连喜教授来学院就生物学学科建设及伊犁地区生态环境研究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校长史宁中教授先后两次来我院指导基础数学学科建设及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的申报工作。党委副书记柳海民教授应邀来我院,就新形势下教师教育的专业化问题与我院教科系的教师进行座谈,并举办学术讲座,为我院突出师范性特色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南京大学物理系博士生导师黄以能教授来我院挂职,结合学院的实际,提出把凝聚态物理与材料设计作为今后我院重点发展的学科。经过论证,南京大学物理系同意与我院共建凝聚态物理与材料设计研究所,并捐助了150万元的仪器设备,力争使该学科达到新疆的领先水平,使之成为我院的优势特色学科。20xx年1月,我院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实现了研究生教育零的突破,这正是对口支援高校的辛勤汗水浇灌出的艳丽花朵。
(四)选派优秀干部前来任职,提高我院的管理水平。加强受援学校的管理队伍建设是支援的一个重要内容。20xx年9月,经东北师范大学向教育部推荐,自治区党委任命东北师范大学副校级干部王延教授为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为加强我院美术专业的建设,东北师范大学派出苗根源副教授任我院艺术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派出黄以能教授、孔敏教授分别任物理电子信息学院、数学系副院长、副主任。他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校的管理和建设中,带来了内地高校的办学理念,影响、感染和带动着我院干部和教职工的思想观念。我们深切感受到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管理理念的提升对学院长远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这将对我院的各项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找准切入点,帮助我院开展科学研究工作。黄以能教授表示自己援疆任务结束后还将定期来我院指导凝聚态物理与材料设计研究工作,力争将该实验室建成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为边疆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东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的刘厚生教授来我院开展了锡伯族语言文化的研究,以我院和伊犁州的查布察尔锡伯族自治县为科研基地,帮助我院的人文学院获得一项锡伯族语言文化的自治区级的课题。为联合开展沙漠湿地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草地所杨海军课题组捐赠了5万元的科研启动基金。前来支援的专家们在边疆找到了自然、人文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均表示愿意尽力帮助我院在这些领域取得一批前瞻性的成果,达到双赢的目的。
(六)动真情,办实事,给予了我院经费、设备方面的大力支持。东北师范大学为我院捐赠了24595册图书价值35万元,捐赠了25万元现金用于我院购买教学设备,捐赠了5万元的科研启动基金;为我院读博士、硕士、访学教师及插班的本科生均减免了一半的学费,四年累计减免学费共68.8万元。为减轻我院教师负担,东北师范大学将单考硕士研究生考点设在我院,4年来,每年派3名工作人员冒着严寒,不辞万里来学院组织考试,并承担全部旅差费。20xx年3月东北师范大学还单独列预算50万元,专门用于援疆人员的旅差费及其他相关支援费用。20xx年3月,南京大学决定拨出150万元与我院共建伊犁师范学院凝聚态物理材料设计研究所,第一批100万元的设备即将投入使用,南京大学捐赠的3万元的1000册图书也即将到校。两校这种无私的援助行为令我院各族师生深深感动,成为我院师生员工传颂的佳话。
三、对口支援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是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保证。在对口支援的4年里,东北师范大学的党委给予此项工作高度的重视,强调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带着真情厚意援疆。党委书记盛连喜、校长史宁中先后来伊犁师范学院指导支援工作;主管此项工作的副校长、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杨忠两次来伊犁师范学院,协调解决对口支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口支援领导小组副组长、研究生院院长苏忠民做了大量的日常工作。东北师范大学校领导先后8人次来伊犁师范学院访问和考察。南京大学副校长张大良教授对援疆工作充满政治责任感,对学院提出的困难做到了有求必应;对口支援办公室主任毛昌鉴同志尽职尽责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落实协议内容;研究生院的王亚军老师热心负责,从研究生需求计划的发布、报名、确定人选,包括接送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心。伊犁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洛合达尔汗、院长赵嘉麒等4位领导先后6次赴东北师范大学寻求帮助和支持,三次赴南京大学洽谈对口支援事宜。三校领导层的沟通交往,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和了解。三校都在领导小组之下成立了对口支援办公室,确保了对口支援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
(二)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是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基础。我院与两校的领导和教职工都从讲政治的高度,带着深厚的感情认识这项工作。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把对口支援工作当作一项落实党中央西部开发战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任务予以高度重视。伊犁师范学院把受援工作作为历史性的机遇,作为学院发展的重要条件来加以认识。在东北师范大学学习的教师得到了众多的关心和帮助,特别是对在校学习的少数民族教师在生活上给予了细致周到的服务。每逢节假日两校都组织学习的教师和支教的教师召开座谈会和茶话会,两校教师亲如一家。
(三)突出重点,搭建平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是作好对口支援的关键。近几年,东北师范大学紧紧围绕为伊犁师范学院培养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实施支援工作。抓住了关键,找准了切入点。从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层次,逐步扩大到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使对口支援工作一步步向纵深发展。
(四)动真情、办实事、求实效是对口支援工作的目的。支援工作中涌现出很多令伊犁师院师生感动的事迹:东北师大甄艳老师身患糖尿病坚持来伊犁支教;吴琼和李君老师都是新婚不久就积极报名来伊犁师范学院支教;白华英老师推迟了婚期前来支教,除每周承担12节课的教学任务外,还为伊犁师范学院学生开设考研辅导班……东北师范大学将对口支援经费纳入预算,为学习的教师减免学费,南京大学决定捐赠150万元,与我院共建凝聚态物理与材料设计研究所,这一幕幕一桩桩无不显示出两校对边疆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片真情。伊犁师院的师生都深情地说,没有这两所高校的真情支援,就没有我院今天令人瞩目的发展与变化。
四、今后的工作设想及建议
(一)高度重视我院与两校签订的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书,全面落实协议书的内容。我院制定出每年希望支援的具体计划,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将其列入当年的工作规划中,将计划分门别类的予以落实。每年召开对口支援工作例会,及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使对口支援工作不断深入。
(二)继续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以人才培养带动学科建设。聘请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的'教授做我院的兼职硕导,支持学院4个硕士学位点的建设,“十一五”期间争取使伊犁师范学院再增加几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增强自己发展的“造血能力”,全面提高伊犁师范学院的办学层次和水平。希望教育部能为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每年单列5名左右的博士生名额招收我院的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同时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单列1-2名博士、3-4名硕士名额,专门用于培养我院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通过两校的支援,使我院“十一五”期间几个学科专业和实验室能够达到自治区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水平。
(三)继续加强与两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科研协作促进支援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在联合申报国家级、自治区级科研项目上下大力气,作大文章,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并将对口支援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尤其是抓好南京大学与我院共建的凝聚态物理与材料设计研究所的工作。今后我们将和对口支援高校联合申报高层次的科研课题,希望教育部及有关部委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四)对口支援工作的重心要下移。对口支援工作要从现在的校领导层面下移到院系、教研室以及具体人员的层面。通过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手段,南京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的教授能够一对一的指导帮助我院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使其早成长,早出成果。
(五)我院衷心地希望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每年都能派出若干名教授、副教授来我院讲学或承担研究生教学和本科生的教学任务,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内地名校来1-2名专家讲学,我院有几十名教师、几百甚至几千学生受益,可谓事半功倍。
(六)希望教育部再增加1-2所高校支援我院并纳入援疆学科建设的计划中。我院将继续加强与有支援协作关系的河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联系与沟通,把支援的内容做大做实,为学院的发展谋求更多更强的外部资源。
(七)进一步加强互派管理干部的任职挂职工作,这是提高我院管理水平和培养干部的有效途径。希望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最好连续派出同一学科专业的专家教授把支援学科做强做大,也希望对口支援的高校在将来的工作中,对来边疆任职、挂职的干部和任课教师予以重点使用,创造一个人人愿意来边疆奉献的良好氛围。
(八)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营造浓厚的援疆氛围。对口支援这项事业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自加压力,抢抓对口支援工作的机遇,不仅要加快校内改革的步伐,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而且要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大力宣传援疆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让这项工作深入人心。我院将继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热情周到的服务为支援我院的专家教授、支教教师和管理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让他们把才华带到边疆,把事业传到边疆,把感情留在边疆,营造起一个和谐有序的援疆氛围。
推荐专题: 个人思想总结 个人总结工作 对口支援检验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