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总结 > 个人总结 > 详情页

第一学期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2023-04-13 23:08:11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学期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学期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第一篇:第一学期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回首一学期来的工作,是在紧张匆忙中度过的,繁杂却充实,忙碌不失条理。虽然涉及面较广,头绪较多,但在校长直接带领下,在全体教职工的热情支持和帮助下,各项工作得以顺利的进行。现就我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以身作则、同心协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教育不断改革创新的今天,只有加强学习,才能适应自己分管业务的工作需要,才能更好的指导、解决在日常工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要求自己必须具有较丰富的业务、管理能力及理论水平。因此,坚持学习教育管理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通过学习深深体会到,在教育教学领域,有很多好的可操作性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学校的发展还有许多可探索之路要走,使自己的观念得以更新,业务知识不断丰富,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从任职起,就不断鞭策自己,各项工作都要以身作则。因此,在工作中,总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落实完成上级、学校的各项任务。经常早出晚归,把学校大大小小的工作,都当作自己的份内事,凡事以学校、教师、学生利益为出发点去思考问题,说真话,做实事,当好校长的助手,做好执行工作的“勇士”,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我把宽以待人、严以律己、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时刻以师德规范要求自己,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上为学

校负责,对下为老师、学生负责。和谐的分工协作与同心协力是做好工作的关键,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落实在于富有创造力的群体中的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潜能,是保证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开展的前提。因此我始终明确自己的职责、摆正自己的位置,坚持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努力营造行政与老师之间融洽的工作关系,是我工作与做人的根本。一学期来,我始终抱着“学无先后,贤者为先”的思想,虚心学习、尊重老师,与领导、老师团结协作。重大活动能及时征求校长、各部门和老师们的意见,形成共识,使各项工作更有条理、更为落实、更有效果。

二、探索实践、锐意进取,提高管理水平

1、要搞好学校工作,只有全身心投入事业中去,投入到教育教学前沿阵地,才能有所悟、有所得。一学期来,我担任六年级二班的数学课。教学中,我努力实践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做事做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70余节。本人在经开区聚焦课堂“校长组”的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并在全区开设示范课。

2、学校工作要以人为本,注重调动大家积极性、创造性。科学的建章立制,讲究谈话、批评、激励、疏导的艺术都是我们应具备的能力。为此,我通过和教职工的个别交谈、倾听,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共融校园。和教师一起参加各项活动,和大家打成一片,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育人积极性。还通过建章立制,广泛开展对学校各类职责、制度、方案的大讨论大修订,增强了教职工自我管理的意识,规范了办学行为,促进了依法治校的进程。

三、强化管理,争创满意业绩

1、分管工作稳步推进。本学期分管德育、后勤、信息、教学,各部门除了完成上级和学校安排的任务,在工作上有创新思维,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紊,都出色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2、体育健康工作进步明显。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体育工作规范有效。大课间的秩序良好,课堂教学整体规范有序,参加区运动会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体育健康测试优秀和良好率有提高。本学期后勤部门配合体检部门为学校的每一名学生都进行了体检,最为突出的就是学生的近视率越来越高,口腔健康越来越严重,并且都以不同形式反馈给家长,建议及时治疗与校正。

3、科技创新工作成绩突出。这学期我们的科技创新队伍继续壮大又加入了两位新成员:丁净、孙玲,在辅导老师的精心辅导下,学生们刻苦训练,机器人项目获得安徽省青少年机器人普及赛三个项目的冠军,李卓为获得合肥市第四届最美小创客称号,并获得李国英省长的颁奖。学生学习机器人的队伍继续壮大,全校约有200人在学习机器人。科技创新大赛上,我校获得经开区科幻画三个一等奖,科创作品也有五件入围市级比赛。可以说我校的科技创新工作正朝着良性循环发展。

4、继续做好月度考核工作,结合学校教代会最新通过的新的考核办法,积极做好前期的宣传、讲解、适应运行。首先成立了考核组领导组,分工明确,明确职责。按照方案,从师德、教学、日常出勤、教研考核、教师互评、安全值周、兼职贡献、团队贡献八个维度进行考核。通过反馈月度考核中的不足,大家可以应以为戒加以改正,共同提高和进步。发现考核中的重要问题,考核小组成员要与其进行单独面谈、沟通、反馈、确认。沟通、反馈目的在于肯定成绩、指出问题、交流看法,共同分析期望与结果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努力的方向。本学期学校考核工作圆满完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存在的不足

1、工作的主动性还不够,在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包袱和顾虑,不能大胆地开展工作。在平时的学校管理工作中,工作还不够细腻,方法还缺乏灵活性,对教师的思想工作还不够深入,关心也不够。

2、怎样有效发挥副校长岗位的作用,推动班子工作合力的有效形成以及解决当前学校管理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进而推动学校工作的稳步发展,是一个值得我深思的问题。

五、努力的方向

1、领导能力有待进-步提高,特别是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管理

水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不断提高自己改革创新意识,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该怎么做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进一步在“落实”上做好文章,强化“品牌”意识、“科研兴校”意识,不断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3、 努力提高个人修养,提高领导艺术水平,使今后的工作更得心应手。

回顾一学期工作,问心无愧,但也有不足与感慨,有得也有失。我将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认真听取领导、老师的意见,使自己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第二篇:教师期末个人工作总结

送走了忙碌的总复习,考前的铃声提醒我们,初三语文教学结束了。为了将来做好工作,回忆过去,总结经验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三(五)和(六)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上学期的磨合,这学期的教学工作轻松顺利多了。这学期坚持两手抓:

一是坚持打基础,抓阅读,促写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二要注意利弊,以便进一步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

第一,夯实基础,争取稳定

因为这两个班的语文基础比较单薄,所以这学期还是比较注重基础的,让学生在语文的积累上多下功夫,这样扎实的基础会有利于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1、让学生从初三上学期开始抄写背诵名言古诗词。这些名言有丰富的课外知识,深厚的人文底蕴,情感教育。为了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因为短时间内大量广泛阅读名著是不切实际的,只能如此。对于语文尖子生,也要求学以致用,多写多练,老师会进行面对面的改变。

2、每周阅读训练,让学生观察课文,进行练习,提高欣赏美语的解题技巧。我在讲解中也尽量做到有的放矢,总结历年中考阅读题考点的规律,让学生心中有数。

3、让学生尽快接触到中考的题型。因为我去年有过一些教四年级的经验,所以中考前夕学生训练综合试卷和模拟试题已经来不及了。所以从初三上学期开始,我每个月都按照中考的题型出题。这学期选择了更多的中考题型来培养学生,方便学生考试。

4、作文积累。增加作文训练量,每周写一次。采用教师全批全改或学生互批互改的方式,保证一周内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快乐写作的习惯。

通过以上方法,全方位陶冶和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从而为中考做准备。

第二,优秀和辅助失误的培养往往是不懈的

因为明年进入四年级,面临中考,这学期重点培养尖子生,同时不放弃差生。对于尖子生,除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我还留了一些额外的题,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为明年中考打基础。例如,八年级五班的学生许氏是班上的前三名,但她的作文一直不尽人意。每次作文训练后我都单独和她聊,告诉她怎么写好作文。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她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对于差生,我不放弃,一直关注。比如很多差生作文有问题,写的不够流畅,语病太多,错误很多,甚至写的数字不够多。我已经一一修改过了。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这些情况都改变了。

第三,变教

感觉这学期没有一直复习一些错误,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我一直以为前面的时间足够,所以说的比较慢,导致前后松散,文言文复习有点仓促。而且方法太单一。经过反思,我觉得随着复习过程的深入,有些同学可能会出现复习时迷茫的症状。究其原因,不仅是学生基础不扎实,也是老师没有系统整理复习内容,没有循序渐进地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学生暴露自己的知识缺陷是正常的。这些“缺陷”如果不整理出来,就会全部提交课堂解决,复习课就变成了“百家讲坛”,毫无章法。所以,课堂复习的方法不能太单一,要有普遍性和针对性。

修正内容也必须有侧重点:生疏的知识点重点复习,熟悉的快速复习;常用的知识点重点复习,不常用的次要复习;易混淆的知识点重点复习,单纯的简单复习。通过今年的复习我明白了,其实,复习课也需要我们去精心设计,精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的情景,精心设计能够增进学生对重点问题识记的教学环节,精心布局能够把各复习要点相互串联的知识体系,这样复习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工作的总结,有成功也有失败,我想不管最后结果如何,我又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这些对我以后的工作一定会有一个借鉴作用的。

推荐专题: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学期总结 第一学期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