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保局个人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环保局个人工作总结》。
--年我局环保工作紧扣目标要求,立足本职,以改善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文明为宗旨,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基石,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创新工作管理机制,落实优质服务措施,践行科学发展观,抓好重点打牢基础,基本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把好政治方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一是理论指导实践,按阶段开展学习活动、谈心谈话活动、召开局领导班子生活会和群众评议活动,按标准完成了三个阶段的学习实践工作任务。
二是我局开展了上门走访,分别开展调查研究和 “双结对”活动,形成了《科学发展大家谈:经济要发展 环境要保护》、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报告和学习实践总结等文稿,有效的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三是加强贯彻落实优质服务措施。集思广益,制定全局29条优质服务措施、23条创新计划,“点对点”服务基层制度和环保联谊片制度等,并每月督办落实。积极创建区、市级文明单位。认真办理人大建议与政协提案,做到答复满意100%。坚持全局定期学习业务、法制相关知识,提高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政务公开,上挂网站信息100余条。
二、落实重点工作,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一是总量减排工作有效落实。今年我区完成COD减排1327吨, SO2减排1500吨,已完成全年预测任务,目前正在等待国家环保部审核。
二是坚持污染防治工作不放松。一是全面进行水污染防治工作,制定了《--年--区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并落实到具体部门督办落实,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整治工作,确保饮用水源地安全,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对严重违法排污企业进行挂牌督办。并积极调研,编制了《运河(--区段)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二是做好“双控区”工作,淘汰燃煤锅炉10台,进一步改善了我区的大气质量。三是提高监测和综合分析能力,依据突出重点、点面结合的原则,对水源地、小康断面、农村地表水、太湖蓝藻、建成区河流等进行例行监测,及时地了解和掌握整个区域水环境质量情况,对浒东运河的污染状况、建成区河道黑臭进行了深度的调查分析,形成了--区建成区河流黑臭形成原因的基本结论。
三是切实解决环境安全隐患问题。切实解决环境安全隐患问题。一是通畅信访渠道。共处理环保投诉共182起,处理率100%,群众满意率较高。二是挂牌督办5个突出环境问题;建成“餐饮环保整治示范街区”1条。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辖区内废旧放射源安全及时处置率达100%。对“两高一资”行业进行严格监管,对辖区内污染企业共进行现场监察774厂次。三是做好固废危废和核与辐射的监管工作。做好了全区40.76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的监管工作,开展核与辐射安全专项执法检查,现场执法检查80多厂次。并实施危废企业污染事故应急演练和辐射污染事故应急演练。
三、发展生态工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一是循环经济标准化初步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工作方面,召开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会议,制定--年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计划。开展专题调研,形成《--年度专项课题执行情况报告》、《工业产业园区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经验总结报告》、《工业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管理通则》初稿等材料。我区电子废弃物及其他相关废物的循环再利用示范工程项目顺利通过省科技厅验收。目前,我区循环经济省级试点企业5家,市级试点企业27家,区级示范企业22家。在清洁生产方面,开展全区清洁生产工作培训,年内审核通过清洁生产企业20家,累计24家。继续大力推动企业ISO14000认证工作,今年共新增ISO14000认证企业27家,目前全区已有230家ISO14000认证企事业单位。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赴张家港、--工业园区等地深入开展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
二是项目审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多方协调共把项目审批关、重点落实区域环评、稳步完善制度建设等措施,对重点部门(区域)的项目,做到早期介入了解,巩固项目审批“快速通道”、“绿色通道”,共同把好建设项目环保关。--年度共受理审批各类项目1518个,环保竣工验收项目165个,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是环保产业发展探索向前。一是不放松传统平台搭建,顺利开展了--第三届--节能环保产品技术展览会和第四届--国际电镀、涂装表面处理清洁生产技术展览会等。二是对区内环保产业进行深层次摸底调研。拟写了《环保企业认定办法》和《环保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三是有针对性地进行环保招商。--年共发展环保企业103个。
四、加强环保宣传,推动西部生态建设
一是加快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完成《江苏省“十一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中期评估。东渚、通安已通过省级调研,并已将材料报送环保部,同时正在积极地推进浒关镇的创建工作。已有五个村(树山、新民、石湖、青峰、青灯)通过考核并公布为省级生态村。污染源普查工作于6月顺利通过市级验收,污染源普查的归档工作也基本完成。
二是循环经济进入社区,环保宣传有声有色。一是以6月5日在狮山街道新升社区活动广场举办的“----区--纪念‘65’世界环境日暨电子废物收集点签约启动仪式”为起点,以多种形式全面展开环保宣传月活动,全面铺开循环经济进社区活动。二是发动、组织、帮助学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环保宣传,举办各类公益活动。三是绿色创建再创新高,全年新增市级绿色社区6家,省级绿色学校 1所,市级绿色学校9所。迄今,我区已建成国家级绿色社区 1家,省级绿色社区8家,市级绿色社区17家。国家级绿色学校 1所,省级绿色学校 14所,市级绿色学校 25所。
今年环境空气自动站有效运行天数349天,其中良好以上天数为334天,优良率达91.4%,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0%,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区域内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区域内河流水质不容乐观,其中氮污染比较突出,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五个小康社会考核断面中达标的为4个,达标率为80%,其中京杭运河浒关上游考核断面因受氨氮的影响未能达标,黄花泾控制断面的水质优于浒关上游来水水质,氨氮下降10.2%。
今年各项环保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环境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总量减排工作压力比较大,环保产业发展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在工作团队内部,创新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效率意识和工作的'主动性还不够强;基本设施、基础队伍、基本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明年我局将继续围绕全区发展目标,配合参与--西部生态城建设工作、“2+3”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发展等全区重点工作,结合区域实际,在全局上下进一步强化开拓和创新、责任和服务意识,把环保工作和生态建设融于区域发展主战场。--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继续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争创----区环保新优势为目标,扎实开展污染防治、总量控制和节能减排工作,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发展生态工业、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大力扶持环保产业发展;切实解决环境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环保宣传力度,提升优质服务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维稳定促和谐,服务大局改善民生
(一)抢抓机遇,积极参与生态城建设。梳理太湖流域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相关制度,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积极配合、保障、参与西部生态城建设。同时配合西部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建设,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
(二)深度贯彻,继续落实优质服务措施。一是根据全局29条优质服务措施,全方面落实。巩固完善项目审批、验收绿色通道,加快审批进程,落实重大项目专人负责,切实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二是根据“点对点”服务基层制度,多主动走访区内乡镇街道和企业,多沟通联系调研,推行现场办公。三是为企业争取更多有利政策。加强信息和技术服务。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工作、生态工业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体系。
(三)关注民生,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如化工区废气扰民问题、中心城区河道黑臭问题等,着力保障群众生活环境安全,消除引起社会不安的环境问题隐患,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强管理重基础,攻坚克难保护环境
(一)把握形势,制定好我区“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和减排计划。在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的基础上,从解决环保突出问题和矛盾入手,站在有利于推动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的角度,明确环境保护规划和行动指导,制定切实科学可行的“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充分调研,摸清区域十一五期间减排完成情况,制定“十二五”期间减排计划。
(二)强化职能,抓好环保基础工作。一是在“十一五”最后一年确保落实总量控制与减排方案,完成年度减排预算任务,确保年度目标和“十一五”任务的完成。二是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和强化本身职能,做好环境保护基础工作,确保饮用水源地安全,对中心城区河道治理再提高一个台阶。规范执法,打击违法排污;做好挂牌督办,进行专项整治。三是继续推进噪声达标区和烟尘控制区建设工作,不断扩大“双控区”范围。四是在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中理顺把握区内环境容量,为区域经济发展拓展空间。
(三)突出预防机制,增强环境事故应急能力。一是加强饮用水安全预警应急机制,完善各方配备和长效打捞机制。二是危险废物、核与辐射等突发事故预防应急机制,一方面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完善健全台帐,另一方面制定颁布应急预案,形成预防应急理论体系,第三提高环境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的密度和质量,组织、动员和培训区内各有关单位联动或自行进行预案演练,提高响应能力和实战能力。
三、争创新保优势,坚持践行科学发展
(一)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试点等创新工作。完成“----区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研究课题,并提出新一轮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建设方案。建立--区循环经济电子信息平台,为企业在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废物交换等提供服务。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途径和可行方案,推动低碳经济。
(二)积极配合西部生态城建设,认真推进区域生态建设工作。一是以把树山建设为全国生态文明村为目标,加快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步伐,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二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工作,加强生态修复,实现生态和经济价值再造。
(三)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对环保产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扶持,制定、落实--区环保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营造和巩固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优势。另一方面形成相关部门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组建专业招商队伍,同时充分发挥环保产业园和环保产业协会等机构的效应和纽带作用。
四、健制度加投入,队伍建设常抓不懈
一是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巩固“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群众、新闻媒体及纪检监察部门等各方面的监督。二是狠抓队伍建设,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坚持贯彻和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坚持针对性业务培训工作,提升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三是抓好能力建设,以环境监控及预警系统建设为抓手,加大投入充实装备,推进环保信息化建设,探索环境管理服务外包途径。